教师专业化师德建设分析论文

2022-04-22

摘要:从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涵入手,分析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式,进而提出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关键词:高职;教师专业化;内涵;方式;有效途径当前,职业教育要求把教师职业看成是一门专业,进而提出了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师专业化师德建设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专业化师德建设分析论文 篇1:

校长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

【摘要】教师专业化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需要,是校长的责任。校长要解读教师,明确专业化成长需要;要确立愿景,营造学校教师成长需要氛围;要求实创新,切实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需要。

【关键词】校长;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专业化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高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已成为学校、教师、校长关注的热门话题。校长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引领者,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关键点。本文就一般意义上中学校长如何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需要进行探讨。

一、提高认识,切实履行校长职责

学校是教师的学校。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主要在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对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是现代校长的责任。要始终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始终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抓。要始终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向,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引导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方向,构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探索学校促进不同教师和不同发展阶段教师进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和途径,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促进学校的发展,以教师发展的质量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解读教师,明确专业化成长需要

校长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首先需要解读教师。解读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形式,以打消教师的顾虑,争取教师的配合,和教师零距离的接触,融入到教师群体中去,才能解读到真实的教师,才能了解到教师的所想、所需、所行及其生存和发展状态,才能广泛而深入地搜集到教师的全面信息,从中提炼出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准确信息。

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员,教师有着作为现代人的一切需要,他们有对人生的追求,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幸福的追求,对生存质量的追求。教师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培养人的特殊职业,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又有别于其他行业,他们的专业化成长需要具有特殊性。他们希望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不断修炼高尚的师德、不断更新教育的理念、不断拓展知识的构成、不断提升教管的能力、不断升华职业的品质。同时,他们也希望生存和发展的其他需要能为自我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那就是能够较好甚至能够很好地解决“五子登科——妻子(汉子)、孩子、票子、房子、车子”的问题,以便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投入到专业化发展中。所以,校长必须从教师的整体需要着眼,寻求教师需要的最优化实现。在教师一般生存与发展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的前提下,才能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创造

良好的基础条件,特别是激发起教师成长需要的内驱力和内动

力,这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关键点。

三、确立愿景,营造校园教师成长氛围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共同愿景是一个方向舵,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这个共同的愿望会紧紧将他们结合起来。同时指出,共同愿景是由个人愿景互动成长而形成的。建立共同愿景的组织,必须持续不断地鼓励成员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借着汇集个人愿景,共同愿景才能获得能量和培养行愿。因此,校长在全面了解、掌握了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之后,就要着力思考解决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首要的工作就是将教师的个人愿景汇集、提炼出共同愿景,确立提升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共同愿景。比如,打造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骨干教师、知名教师、专家教师,提高政治、经济待遇,提升生命、生活质量……确立共同愿景时,要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发扬民主,依靠民智,集中民愿,使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同愿景源于教师个人愿景,植根于教师个人愿景,使共同愿景成为教师智慧的结晶,成为教师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成为汇集个人愿景的统一追求,成为教师队伍真心追求的愿景。真正做到“我的愿景对你并不重要,惟有你的愿景才能够激励自己。”使学校的共同愿景获得能量和培养行愿。同时,也使这一汇集、提炼愿景的过程成为学校营造教师追求共同成长需要愿景的过程,以学校的共同愿景激发和培养教师队伍的愿景意识,从而把教师

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需要上来。

四、求实创新,切实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

1.与时俱进,用时代发展的要求感召教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

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为此,校长要与时俱进,用与时代同步的眼光和睿智,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管理理论,不断了解掌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并把各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要求转化为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动态、新思想、新理论以及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向教师宣讲和渗透,组织教师学习,用新形势、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去感召教师,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促进教师的角色重建,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追求和需要动机。

2.树立榜样,用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引领教师

在学校这辆列车上,校长是火车头,校长跑得多快,老师们跟着就跑得多快。在当代,校长的专业化与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几乎是并行的。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校长不仅要向教师看齐,还要敢于作教师的榜样。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一校之长应是师者之师。所以,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校长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自我专业意识等是否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提升,教师们都看在眼里,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产生共振影响,一进共进,一退共退。校长一定要在专业化成长中领跑,并用自己在校长专业化发展中所取得的成

绩、所形成的感悟、所提炼的认识去说服教师、教育教师、引领教师,以不断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的提升。

3.不断发展,用学校愿景的实现影响教师

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是同步推进的。校长要千方百计地使学校制定的阶段发展目标予以实现。学校阶段发展目标实现了,不仅让教师看到了希望,而且相信学校确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

愿景也一定能够实现。这样,教师就会更加坚定并确信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需要能够得到学校的充分尊重、支持和满足,以学校阶段整体目标的实现去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阶段目标的实现,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需要。

4.搭建平台,用条件机会吸引教师

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是主客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教师有了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基础上,校长就要从教师实际需

要出发,通过优化学校配置资源,为教师搭建平台、提供条件,铺平道路、创造机会,增添动力、提供保障来多层次、全方位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需要。通常的做法有:

①建立规章制度,保证教师的合法权利及其专业化成长需

要不断提升;

②提供财物支持,从物资上保障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

③调整工作维度,让教师有自由的时间去自主地实施自己

的专业化成长需要;

④创建学习型团队,使教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在学习中提升成长需要;

⑤聘请专家指导,引导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方向,校正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

⑥组织进修学习,为教师提升专业化成长需要注入新的知

识动力;

⑦开展校本研究,让教师在实践中检验、成就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需要;

⑧实施同伴互助,使教师不断修正、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需要;

⑨开办专刊论坛,为教师展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需要提供

展示平台;

⑩实施发展性评价,充分肯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进一步

促进其专业化成长需要的提升。

5.反思管理,用优质服务满足教师

伯莱克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的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

人信服的行动。”校长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工作过程

中,要不断地对自己的领导行为、过程和效果进行有目的的自我解剖,对自己所做出的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以探求学校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中的管理规律,改进管理方式,转变管理行为和搞好管理服务,以不断适应和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动态、持续发展。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始终抓牢抓实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需要,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

展,是时代赋予校长的责任。在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需要过程中,校长要始终成为策划者而不是评论者、引领者而不是驱赶者、指导者而不是批评者、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郭进隆 译,杨硕英 审校。

[2]刘光余,论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2期。

[3]董 静,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内涵及研究价值,《校长阅刊》,2007年第1期。

[4]李政涛,作为教师阅读者的校长,《中小学管理》,2005年8期。

[5]季苹,如何理解学校发展 《学校管理自我诊断》课题组,《中小学管理》,2003年7期。

作者:陈熙华

教师专业化师德建设分析论文 篇2:

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内涵方式及有效途径

摘要:从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涵入手,分析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式,进而提出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师专业化;内涵;方式;有效途径

当前,职业教育要求把教师职业看成是一门专业,进而提出了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问题。对高职教师而言,重新思考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品位、格调和气质,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是其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涵

(一)教师专业化概念的提出

教师专业化思想源于西方。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J.Dewey)提出,希望能够像培养工程师、医师和律师那样培养教师,于是教师专业化问题就被提了出来。此后,欧美各国纷纷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性质,认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正式将教师列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

在我国,教师专业化近年来才逐渐被关注。因为在“文革”及之后的一段时期内,教师行业一直处于低地位、低收入、低要求的状态,广大教师尤其是职业院校教师未享有应有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偏低,教学任务偏重。许多学校出现了人才不愿从教、高水平教师学校留不住的现象。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情况才逐渐转变,但对于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仍认识不一。

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提出:当前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从此,教师职业专业化便成了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各类学校也把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

(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涵

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涵,笔者认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看待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二是如何对待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所谓教师职业专业化就是把教师行业当作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把教师群体区别于社会其他群体,是把教师职业的一致性与专业学科的多样性相融合的过程。所谓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指个人成为教师后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成长或转变的过程。高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要求教师在从教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在职学习补充知识、增强技能,以便在职教领域能够以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式

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既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又是高职院校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采取一系列措施的过程,是教师“内化”与学校“外推”过程的有机结合。

(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化”过程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化”过程就是指教师个人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逐步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过程。其主要方式有:

勤于学习 高职教师首先应加强对职教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要对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应学习教学知识,与时俱进地了解职教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不断增强服务职业教育的本领。再次,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积极学习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在高职院校中,教师专业知识越丰富,学生的认同感就越强烈,也就越崇拜教师,教书育人目的的实现也就更加顺畅。

善于思考 思考是学习的延伸。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思考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是思考个人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在学校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微观层面就是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这是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有效方式。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学中教学现象的再思考,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回顾和总结,是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具体对话。教学反思有助于改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勇于实践 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实践的过程。高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必须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来检验。当前,高职教学过程充满无穷的变数,教师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最终去解决问题。

(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外推”过程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外推”过程是指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为教师成长提供支持,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也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高职院校应以提高教师的智能和技能为抓手,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智能方面,通过完善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围绕课程改革参与各种教科研课题研究,支持教师撰写高质量的教研、科研论文,努力培养优秀教学研究团队,通过示范引领,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在技能方面,贯彻落实教师深入企业顶岗锻炼的有关规定,积极做好教师业务培训,注重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实行“四能并举”,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通过技能比武,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根据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严把教师入口关

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是高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根本,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尚未完全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但这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实行严格的职教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才能在起点上切实保证高职师资的基本素质,才能为培养专业合格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在国外,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领域,教师专业化是对从教者的基本要求。

(二)根据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要求,严把教师培训关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课程改革能力不足、实践教学能力不强、教学和科研能力偏弱的现象。因此,做好教师在职培训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

借助高校力量,提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学识水平在我国职教师资结构中,学历结构不平衡、高学历师资严重匮乏是困扰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国家层面看,要解决我国高职师资学历偏低的问题,必须依托综合性大学建立本科以上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重点为高职院校培养高学历师资。其教学内容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以专业知识应用及高等师范教育为主,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突出实践教学能力的训练。从高职院校层面看,应想方设法选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读研、攻博,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教学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开拓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

依托行业优势,提升教师专业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密切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依托行业和企业,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或者鼓励、支持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承接技术研发课题,或者选派专业教师去相关企业兼职,让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教师可带着教学中的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新技术开发能力,成为专业带头人和科研骨干。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改革活动,提升教师的课程改革实施能力 (1)以“三对话”提升教师课程改革适应能力。“三对话”是指专业对话、师生对话、校企对话。“专业对话”是同行之间共同研究探讨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最新成果、最新问题。“师生对话”一方面是让学生参与课程改革,另一方面是让教师了解施教群体的需求。“校企对话”一方面是让教师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改革。(2)以“范式引领”提升课程改革探究能力。在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要求教师采取由简到繁、分层推进的做法。如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先进行一次课的教学设计,然后再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最后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学校在每项设计中评选出优秀方案,加以表彰和推广,通过范式引领,带动教师提升课程改革探究能力。(3)让专业带头人示范课程改革,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在操作上可以首先要求系部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率先实施课程改革,通过举办公开课、说课等活动先行示范。然后要求教师多上实验课、多听观摩课、多看示范课,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教学技巧,提升自身的课程实施能力。(4)开展课程改革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提高教师自我升华能力。在课程实施阶段,课程改革优秀教师评选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优秀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能通过榜样作用引导其他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之中,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升华能力。

以“双师素质”培养为目标,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根据高职教育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实际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熟悉生产管理实践,有较强的实操示范、解决疑难问题和现场指导能力。因此,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主要目标。第一,各系应按学校要求制定教师赴企业顶岗锻炼的计划,明确对教师顶岗锻炼的要求。第二,规范教师顶岗锻炼的行为,教师要编制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顶岗锻炼的内容和目标。第三,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引导专业教师向“双师素质”方向发展。在具体评价时,不仅要看教师是否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职业资格证书,更要侧重于对教师应用性、实践性教学能力的考评。

加强示范引领和校本研究,促进教师提高教科研能力 为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学校可邀请专家来校为教师举办专题讲座,重点培养教师的问题发现能力、理论思考能力、课题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外出调研,参加有关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培训班,拓宽视野、提高教科研水平。学校领导应示范引领,带头参与教学研究,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育专家。学校领导的示范引领,可以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应深入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师课程开发技术和能力。校本研究在课程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关教师自身能力的完善和发展。在校本研究中,应积极开展专题应用研究,重点针对提高教师课程开发技术和实施课程教学能力展开。积极倡导问题即课题,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身教学中的问题,将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研究相结合,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行动研究相结合,重点破解现实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三)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

首先,要将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按年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进程表》,使每一个教师明确目标,自加压力,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要围绕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采取专题讲座、典型报告、教学观摩、教学实践等形式,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对青年教师应实行试讲制度,组织他们参加示范课、观摩课、实践课活动,同时,组织开展课件制作竞赛、基本功竞赛、说课竞赛等活动,促进他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应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开展创业活动。学校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能发挥教师潜力的“产学研”奖励机制。要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实践应用的研究,重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发挥专业化职教教师的潜质和优势,鼓励他们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兼职和创业。

再次,要启动“名师工程”,重视培养专业带头人,重点打造科研型教师团队。建设好一个专业,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专业带头人和一批高水平的名师,专业带头人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本专业的地位和水平。为此,学校要从师德、师风、专业学术水平和社会知名度等方面培养一批名师,作为专业建设领航人。他们不仅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还要能吸引、带动一批教师,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

总之,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运用最科学、形象、快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受教育,使学生能够尽快地将所学内容转化为技能和自身修养。目前,高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捷.教师职业专业化与我国师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苏连福.关于我国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5).

[3]王雪梅.教师职业专业化研究文献综述[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4]张学民,申继亮.国外教师教学专长及发展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1,(3).

作者简介:

杨晓敏(1963—),男,江苏昆山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科研理论研究和管理。

作者:杨晓敏

教师专业化师德建设分析论文 篇3:

高职教师专业化及其实现策略研究

[摘要]文章对教师专业化及其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如职前缺失高等职业教育学、心理学、职业实践教育及专业自主受限等问题,提出了教师整体职业教育观念的确立、教师主体的主动发展和政策体制上的保障等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高职院校高职教师

[作者简介]田云阁(1968-),男,河北威县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张献奇(1968-),男,河北隆尧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鲍东杰(1975-),男,山东莱阳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河北邢台054035)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课题“河北省综合性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建设”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Z080336)

一、教师专业化的含义及其研究现状

20世纪初西方国家就开始了教师专业化的探索,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专业”一词最早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意思是指公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信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1966年发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确认了教师工作的职业性和专门化,认为教师工作是要求具备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并经过长期持续的研究才能从事的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公共业务;它要求从业者对服务对象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1996年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专业化列为提高教师地位的最有前途的策略。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也提出了《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明确界定了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将教师的专业化区分为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湘溶认为,我国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获得胜任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不断提高个体的专业水平,并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取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陈丽如则从专业道德、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自主方面谈论了我国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所在。张亚群就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做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学术研究、学位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和国际交流。林杰认为“在宏观上,我们应该研究在制度和政策层面如何为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在微观上,我们应该研究在学校层面如何建立起完善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谢培松对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其发展途径包括提高教师对专业化的全面认识、建立大学教师的职业标准、完善大学教师教育制度和构建多元化的大学教师教育模式等。罗鹏和何萍在《学习共同体与大学教师发展》一文中,主要从建立学习共同体的角度来寻求加强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受到各国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实践的热点和重大课题。虽然教师专业化命题不是新生事物,但对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还不多,单独针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就更少之又少。正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确认,教师发展的意义才得到普遍认可。

二、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问题

1.高职院校教师职前缺失高等职业教育学的教育。由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新进教师和聘用教师上往往从普通高校而非师范院校或企业中招聘,即使担任普通文化课的教师,也有一部分毕业于非示范院校、非教育学院,他们也没有接受过教育学教育,更未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学的教育,这些教师不懂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原理、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活动、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和机制,也不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

2.高职院校教师职前缺失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育。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新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既缺失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学理论学习,又缺失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学感知体验,不懂高等职业教育的心理本质、作用与内容、教师角色、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及其培养、学习迁移及其促进、认知发展与认知领会等内容,必然导致教师施教中的盲目性,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毫无保证。

3.高职教师职前缺失高职教学理论与方法及职业实践的教育。据调查,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新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在从事高职教育之前,90%以上的人员缺失高等职业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他们不熟悉高等职业教学理论,更没有掌握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也不懂得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的市场需求、人才的市场需求、岗位或岗位群的情况、岗位操作人员的核心技能,加上没有经过工程训练、顶岗实习、指导实习、工程协作、科技开发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流程性的职业锻炼,必然导致施教中的盲目性、理论实际联系的短缺性,降低了教学效果。

4.高职教师职业道德有待提高。教师工作的职业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公共性或公众性、教育性、榜样性或示范性等特征,但由于前述的高职教师中很大部分教师既未接受过专门的师德教育,也未接受过诸如教师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专门的教育法规的教育,不懂得教师、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深刻的内涵,无法按师德法规从教,按师德法规治教,按师德法规育人,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社会转型时期,部分教师追求经济利益的观念与教育的公共性、服务性产生冲突,教学内容更新慢和教学方式的呆板、职业倦怠等,都导致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下滑。目前,教师职业道德危机体现最明显的是高职教师的事业心和进取意识薄弱,敬业献身精神差,部分教师在企业任职或自办企业,将教学工作视为副业,影响了教学质量,部分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忽视或不认真遵守劳动纪律等。

5.高职教师专业自主受到限制。教师专业化水平衡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看教师是否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主决策的权力,然而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职院校升格而来,尚没有摆脱中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其余高职院校也尚未形成基于受教者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加上职业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任务繁重,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其执教过程中教学内容往往只是基于教材,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受到学校的统一限定,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主体自主意识,教师权力名不副实。而学校管理者又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严格规范,忽视了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没有赋予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充分享受的诸如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民主管理权等权利,从而使教师自主权受到限制。

6.高职教师自治组织力量较弱。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中国职教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学会等学术组织。这些组织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强化院校交流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高职院校由于教师力量薄弱,在授课时数多、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没有富裕的时间去参与教师专业组织的活动,再加上高职院校资金相对短缺,教师参加培训和交流等地机会相对减少,导致教师专业组织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另外,目前我国各高等学校获得的办学自主权日益增大,教师专业组织在教师聘任、教师管理等各方面的可参与程度逐步降低,加上教师专业组织面临经费缺乏的窘境,组织活动的广泛开展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

三、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1.教师整体的职业教育观念确立策略。第一,确立高职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是其基于职业要求、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而设定的奋斗目标。因此,要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和层次,就要及时准确地确立高职教师的职业理想,使之成为高职教师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努力方向和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并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奋斗目标。

第二,树立高职教师职后教育教职合一的理念。树立教职合一的高职教师职后教育理念就是要使高职教师达到从教和从职合二为一的目标,即要求高职教师既具有理论课的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课的教学能力。这就要求在职后将教师培养成“双师型”的教师,从而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师主体的主动发展策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特点决定了教师一刻也离不开学习,学习是教师胜任教育专业工作的前提条件。要提高教师专业地位,教师首先必须充实专业知识技能,求取专业发展并献身教育工作。因此,在社会、政府致力于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同时,教师主体更要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改善自身的教育专业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服务品质,以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信赖和认同。第一,主动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深入进行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由于高职院校教师职前有90%以上的人未接受“教育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育,职后的学习培训也并不到位。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当主动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学理论,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学感知体验。加深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原理、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活动、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及基本规律的了解。强化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学理论学习,弥补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学感知体验,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心理现象和高等职业教育心理规律。深化进行高等职业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通过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的全面学习,强化职业教育素质,深入开展职业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积极投身教学实践和工程实践,主动进行教学反思。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教职合一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作为教育保障。作为高职教师个人,仅仅积极投身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自觉投入到工程实践中,通过工程实践的培养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还要自觉培养对教学进行积极反思的能力。因为高职教师这个职业是应用性很强的职业,同时也是创造性很强的职业,创造的基础就是不断地研究和反思。高职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积极反思,才能将教学内容和工程实践实现高度的融合,并找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做中教、做中学”的适合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方法,并逐步形成过程考核和评价的新型教育考核方式。高职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实践和工程实践,主动进行教学反思,自觉成为反思型的教育教学实践者,是现阶段加速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形式。

第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高职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首先,应加强道德知识的自我学习,弥补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这三大师德教育的培训缺失,提高自己对师德的认识和理解,把握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和尺度。其次,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也应与教师的教育实践相结合,要通过师德学习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中可为和不可为的标准,并在教育实践中按照标准推进教育科研工作。要牢记教师工作的公众性、教育性和榜样性,高标准严要求地规范自身的行为,认真遵守劳动纪律,树立敬业献身精神,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政策体制上的保障策略。高职教师专业化任重道远,对教师专业化的顺利推进,不断提升高职教师的素质和层次不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更应成为社会的责任。国家应该为此制定一系列持续、稳定的政策帮助教师成长,为教师提供更多完善自我、培训提高的机会,在政策体制上为高职教师专业化提供保障。第一,拓宽教师来源,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教师配置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政策上鼓励并支持高职院校拓宽教师来源,不仅要从普通高校引进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还要强化自身专任教师建设,并使厂矿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合理、顺利地流动到高职院校的教师岗位上来。企业高水平技术人员除引进外,更要注重聘任,在企业技术人员的聘任上要创新师资聘任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而不是与个别技术人员合作,实现与企业共建兼职教师资源库的聘任方式,革除一对一单聘的弊端。在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上主要是聘任企业能工巧匠参与课程实践教学与生产性实训,强化实践教学效果。聘任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实现顶岗实习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提供和增大教师专业自主权。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拥有独立决策的权力,这些权力包括教材选用、教学组织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方式的确定、辅助教学人员的聘任以及学生的作业以及学校部分与教学相关物资的分配使用等。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尊重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赋予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充分享受的诸如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民主管理权等权利,要为教师提供各种宽松便利的专业环境和教科研条件,从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其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专业潜能和创新能力。

第三,提升高职教师自治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国家和社会应该在政策和资金层面对高职教师自治组织进行支持,保证教师专业组织能够切实有效地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和科研促进工作,并通过其工作监督和评价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师素质,保证教师获得相关权利,履行相应义务,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教师的专业层次。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12).

[2](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3]刘湘溶.简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J].中国高教研究,2004(7).

[4]林升乐.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后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5]胡东芳.谁来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6]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郝文星.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问题初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8]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当代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田云阁 张献奇 鲍东杰

上一篇: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神经网络算法计算机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