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论文

2022-04-28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比较快的时期。在生理上,初中学生的体质发育较快,不管是在力量上、耐力上,还是在速度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在心理上,初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增强,开始关注自我,情感更加丰富,敏感性更强,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教育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论文 篇1: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体育与德育的关联和中职学校体育渗透德育的意义,论述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的路径和方法,提出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在不同学习阶段采用不同方式渗透德育思想,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运动习惯,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体育精神、崇高的职业素养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德育 渗透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强调: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意见》明确要求学校体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体育课程要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体育与德育关系密切,彼此渗透关联,通过科学设计,能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发挥中职体育课堂的德育功效,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德的教育目标。

一、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一)通过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涵养学生思想品德

中职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德育涵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参与体育运动。学生直接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能在活动中提升运动竞技能力,从而内化为向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目标努力行动的精神,这种内化于心的追求本质上是思想层面的升华,是做“更好的自己”的直接表达。二是受校园体育文化的间接影响。比如通过校园媒体宣传报道体育赛事、体育活动等,引发学生对国家、民族以及学校等集体荣誉的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中職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岁至18岁间,正是血气方刚的青春期时期,他们内心充满激情,体育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协作与对抗性等对他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体育文化对德育的熏陶和浸润也较易起到良好效果。

(二)德育在体育竞技比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体育除了教会学生专项运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规则约束意识。学生在赛场上顽强拼搏、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依靠并配合队友发挥积极作用,争取胜利,这是体育竞技项目的基本素养。如果没有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等,体育竞技比赛将难以开展。由此可见,要想获得良好的竞赛成绩,离不开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因此,中职学校应推进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发挥德育在体育竞技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二、中职学校体育渗透德育的意义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要深入挖掘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资源,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中职学校体育渗透德育其实质也就是落实课程思政,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竞技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等,具备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精神的天然基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这些竞技项目时,要适当讲述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历史,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我国是怎样从体育弱国变成世界体育强国的。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中国女排比赛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女排队员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的感人肺腑的场面,感受中国女排夺冠登上领奖台唱国歌时的激动场景。可见,教师要善于通过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爱集体爱国家的情怀,鼓励学生树立强化技能学习、增强身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并自觉做“少年强则中国强吾辈少年当自强”的践行者。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是企业选人、用人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各个专业应把团队协作精神、创先争优意识、工匠精神等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的设计和安排上突出强调职业素养的培养。体育课程是中职学校的公共课程,且每个学期均足时开设,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对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校运会的集体项目,二十人迎面接力赛、跳长绳比赛、三人板鞋和五人背篓抛绣球等都需要团队成员的积极配合、全力拼搏方能赢得胜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和良性竞争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也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耐挫折心理素质

当前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大多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导致其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缺乏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行动力的养成,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独特优势,通过体育锻炼和竞技比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如校运会举办的篮球联赛能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身体素质,以及遇到失败不气馁、遇到困难迎难而上的品质,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有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带来了国与国之间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密切交流。伴随着这种广泛的交流,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文化等逐渐侵入,使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盲目崇拜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影响其正确价值观的塑造。把德育适当地融入日常的体育教学对中职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十分有益,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中职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提升身体运动技能和素质,要结合品德教育下的综合素质培养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惜身体、强健体魄也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又如在判断取舍上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日常锻炼项目。

三、中职学校体育渗透德育的途径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零散的、隐性的,缺乏显性的具体路径,但体育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较其他课程而言可操作性更强。将德育与体育融合,就要将体育课程中的德育理论化和系统化、具体化。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课时量相对饱和,早间锻炼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基本固定,因此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可落实、可操作,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时代德育的困难,就中职学校而言,还能有效弥补学校德育师资队伍相对匮乏的困境以及德育工作碎片化的不足。具体来说,可以从早操、体育课堂教学、学生课外活动、各类竞赛等方面入手,体育融合德育主要通过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过程以及渗透式的手法进行,渗透途径如图1所示:

(一)利用早操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惜时守时的观念

我校开展早上晨会集队和广播操、跑步等项目。早操让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有利于学生养成惜时守时的习惯,更有利于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早操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热爱生活的个性,推进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建设;适量的晨跑运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在早操中尽情享受“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美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开启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学生整齐划一的队列和矫健的步伐是育人活动的体现,还能提醒学生勤奋上进,每一天都坚持做到守时守纪,精神饱满地迎接每一天的新事物。

(二)利用體育课堂对学生进行责任观、安全观、科学观的渗透

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要求,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坚持用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对待课堂。因为运动项目直接与学生的身体、学生的安全密切相关,不当的训练方法和运动方式会对身体造成损伤,甚至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的项目教学对学生渗透责任观、安全观和科学观。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常规教学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等内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否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常规的严格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根据教学安排,学校每年新生开学初期就要进行新生军训——养成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的习惯,集体做到“快、静、齐”。要让学生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令行禁止,才能逐渐养成纪律观念和自律性。由于体育项目有一定的风险,倘若态度不端正或者方法不正确,学生有可能在跳跃、奔跑、对抗等体育活动中受伤。为了避免这些损伤,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态度对待每一次训练、每一项体育活动,尤其是在小组活动或是两两配合的活动中,如背摔、跳马等,要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要告诉学生,健康的身体源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不要迷信邪教活动能让人“长命百岁”的说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崇尚真理的、追求真理的品质。

(三)通过体育规则教学渗透公平意识、安全意识、协作意识、大局意识等

体育能促进学生身心和智力的发展。学校可通过组织年级篮球比赛、班级比赛、校运会各种竞赛和课堂体测来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运动水平。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专业的裁判员、完善的竞赛规则及规范的活动流程。因此,体育教师要教会学生规范的流程和竞赛规则,还要选拔培养部分学生裁判员,为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要培养学生裁判的公平意识,帮助他们明确责任与任务,做到公平公正,遵守规则,团结协作。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遵守这些既定规则,从大局出发,各尽其职。这些体育规则和流程的教学及裁判员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公平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通过教授民族体育项目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

体育涉及的范围很广。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有壮族、苗族、瑶族、仫佬族等12个少数民族世居于此。各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这些也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广西不少中等职业学校为传承民族体育,在各个年级中均开设民族体育项目课程,比如竹竿舞、蚂拐舞等。体育教师要传承民族体育项目,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利用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特的德育要素,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品德培养。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积极开展三人板鞋、踩高跷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对力量、速度和耐力的追求以及对团结协作精神的高度重视。此外,我校还开展了背篓抛绣球、跳长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蕴含着浓郁的民族色彩,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热情。

(五)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衔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强身健体、提高心肺功能和加快新陈代谢等,增强人体免疫力和预防传染病;其次,课外体育活动能够有效调节情绪,使学生走出宿舍、远离手机,有利于身心健康。第二课堂的课外体育活动,形成了一个有共同话题和共同兴趣的体育活动团体,是中职生互相学习和感情交流的平台。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功能多元性的特点,要根据学生素养差异、学校场地条件等,科学安排课外体育活动。良好的运动习惯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表现。体育教师除了上好体育课,还要科学设计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

球类运动属于集体项目,由基本技术和战术配合等组成,需要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不断变化、坚持努力才能顺利进行,于中职学生而言有较强的吸引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有足球、气排球、篮球等。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将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系统化、常规化,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体育比赛活动不断,这些比赛和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营造积极阳光向上的校园氛围。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将周三下午和周五下午列为学生第二课堂体育活动时间,以社团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轮滑社、舞狮社等,还结合班级活动的实际情况,开展道德风尚奖和精神文明奖评比,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推动学校德育建设。

四、体育渗透德育对深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基石,而未来新世界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特征的。全面发展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其中德育为首,这就要求新时代体育要与德育相融合,要教会学生运动专项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引导中职生作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国的参与者、建设者,要自觉强健体魄,坚定理想信念。

(一)植入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情怀

结合地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体育教学,能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国家新的要求,而中职生是国家未来劳动的主力军,体育和劳动都需要体力去完成,两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体育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比如针对汽车专业学生,体育课堂设计设计手提轮胎、地滚轮胎的内容,可锻炼学生的手臂力量。

(三)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和职业认识

体育教学也要紧紧围绕培育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宏伟目标展开教学,不能脱离职业性。比如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要融入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等课程,强调学生必须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他们将来教育的对象为3~6岁的小朋友,他们的形象及内在品质,对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内容教学,优化学生的职业素质。

总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健全其人格,锤炼其坚强的意志,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等。要进一步发挥体育课堂德育功能,使體育教师深入理解体育课程的德育价值和优势,推进学校德育改革。新时代中职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体育技能和知识,还要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核心素质培养,培育学生健康的体魄。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中职学校体育渗透德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团队在德体融合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为学校实施体育课程思政提供了可实践的方案,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捷.浅谈初中体育课堂和德育的有效融合[J].新课程,2021(29).

[2]杨伦荣.论体育教学中“育体”与“育心”的有效融合[J].新教师,2021(5).

[3]薛浩,郑国华.我国体育类课程思政项群化建设的理论逻辑、价值意涵与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4).

[4]尹清龙,秦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程·成就·启示:以新中国成立70年为视角[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0(3).

[5]张卫东.对中职学校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认识和思考[J].经济师,2020(5).

注: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学校体育渗透德育的研究与实践”(编号:GXZZJG2018B086);2016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圈构建与实践”(编号:2016MSZ01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廖 哲(1978— ),男,壮族,广西凤山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体育;欧阳美玉(1982—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唐新梅(通信作者)(1982— ),女,汉族,广西资源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现就职于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刘颖恩)

作者:廖哲 欧阳美玉 唐新梅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论文 篇2:

基于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比较快的时期。在生理上,初中学生的体质发育较快,不管是在力量上、耐力上,还是在速度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在心理上,初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增强,开始关注自我,情感更加丰富,敏感性更强,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教育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然而,德育并不是某一个教师或者课程的教学任务,而是整个学校的重要任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认知,积极尝试将德育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到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立足教材,融合体育和德育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常常包含两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体育理论教学中,主要是对体育课程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的讲述,从理论上帮助学生全面地认知体育课程。体育教材是开展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载体和依据。体育教师参考体育教材,在自然环境下引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积累,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立足体育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的目标,有意识地将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践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体育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体育运动技能。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和意志品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传授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要领给学生,另一方面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相关德育知识的渗透和教育。例如:在篮球运动的学习中,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并且要严格遵守篮球的运动规则。而在田径运动学习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精神品质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辛勤付出。

二、在课堂上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德育,提高实效性

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有一些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合当今中学生的发展实际,一定程度上不仅会挫伤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且在德育的渗透上也很难完成。与此同时,初中的个别体育教师依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投入了过多的关注,而对体育能力偏弱的学生很少过问,从而导致班级内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严重失衡,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体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课堂体育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例如:在跳高教学中,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原因和一些畏难情绪的存在,从而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观认为自己无法完成跳高的动作,甚至有些学生都不愿或者不敢尝试,直接放弃跳高的学习。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了初中体育课堂跳高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一定要全面、准确地找到学生害怕跳高运动学习的原因,并和学生进行坦诚地交流和沟通,激发他们敢于尝试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保护,避免学生在跳高运动中受伤,真正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挑战的体育精神,并在跳高運动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切实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将体育教学和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提升德育效果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一方面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和知晓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例如:在中国武术教学中,学生参与武术学习,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防身自卫,促进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发展历史,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传承。在100米短跑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短跑的技术动作要领等知识教授给学生,而且要将我国当前短跑运动的发展情况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当今的短跑领域已经不再是欧美国家一统天下的时代,亚洲的短跑也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我国的短跑运动员苏炳添经过长期的科学训练,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在很多重大国际赛事上都屡创佳绩,不仅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而且也证明了黄种人同样可以在短跑项目上一展风姿。

在教学中,教师将体育教学和当下的社会发展相结合,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而且能让他们了解到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升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感,将德育工作落到了实处。

四、将德育融入到体育运动项目的考评中

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对其的考核也已经纳入到中考考试的范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表现出对某项体育运动特殊的天赋,教师如对其进行重点培养,或许日后可以成为优秀的体育人才。在初中教学中,体育成绩是衡量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指标。如果体育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那么将与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相矛盾。

在实践教学中,将体育的考评指标中加入德育部分的考评指标,则更能体现体育测评的公正性、全面性和客观性。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体育运动项目中,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团结拼搏、努力合作的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正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成绩,提升自己的信心。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将德育考评融入到体育测评中,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良好的体育精神和意志品格,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教师要做好学生德育的引导者和榜样

1.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要注重尊重学生,积极给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对于学生的不当言行,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教育和指正,规范他们的言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另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施赏识教育,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激励他们不断向前,做更好的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绩。而对于表现稍差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多用正能量的语言去鼓励和激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2.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能够引领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在课上和课下都要文明用语,注重自己的仪表,不染发,不穿奇装异服等,给学生展示出阳光、严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中给学生重要的影响。有时候,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并不需要讲大道理、一味说教,教师通过日常的言行就能给学生带来高效的教育,如语言交流上的得体、幽默、风趣;遇到问题时的沉稳、睿智;穿着打扮的大方得体等,学生往往会学习和模仿。

六、结语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适当地渗透德育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而且是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在体育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体育教学和德育相融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品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将来进入社会以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社会建设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责任编辑  徐德明)

作者:郭伟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论文 篇3:

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体育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得到重视。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地引导学生进行身体上的锻炼,还要使学生在锻炼的过程当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利用德育知识来进行体育教学的渗透使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本文就以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渗透;学习兴趣;创新教学

一、 引言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较不成熟,思维意识不够深刻,正处在心理和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通过区域化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提升。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优势,并且运用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己的体魄,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拓展和提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渗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进行恰到好处的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一) 德育渗透工作难以得到重视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当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无法积极地以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和提升,利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没有得到积极的训练,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也没有认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德育渗透也无法进行方法上的提升,使学生无法进行领悟和拓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自身素质不够完善,过于正式,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积极地提升,自我修养和专业能力没提高,从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使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理解能力较差。

(二) 德育教育渗透效率较低

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较为活泼,对所有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时,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拓展和提升。但是由于教师对德育知识重视程度较低,在渗透的过程当中没有真正地融合体育教材,只是简单地进行说教,没有针对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产生厌倦的心理,无法积极地进行学习和提升,让德育教学在渗透的过程当中大打折扣。此外教师在教学内容当中渗透德育知识,严重脱离了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无法积极地进行掌握。学生感觉德育知识与自身的生活经验较远,从而忽视了德育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德育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无法得到全面的提升和拓展。

(三) 缺乏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

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较不成熟,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反复地引导学生认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够进行学习和探索。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要进行耐心的引导,使学生进行不断的积累,但是部分学校对于德育教学的渗透没有建立科学的教学引导。使得学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缺乏科学性的引导,教师也没能准确地进行监督,盲目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在德育学习的过程当中过于迷茫。

三、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的具体方法

(一) 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对德育知识的理解能力,灵活地运用体育教材,融合德育知识,使学生进行理解和拓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学校要重视培养教师的职业技能素质,并且利用网络和探究的形式来帮助教师进行提升,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思想意识能够得到加强。学校还可以聘请德育教育行业的专家举办德育讲座,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使得知识充分地融入体育教学当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与教师之间也要积极地进行沟通,针对德育教学在体育当中的渗透,展开切实的讨论,使德育知识更好地渗透体育教学当中。

(二) 有效掌握德育教育渗透时间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思想意识不够成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充分地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坚定的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当中认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這一过程当中,要耐心和细心地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沟通和探讨,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来进行体育学习。并且跟随教师的引导来进行德育思考,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热情,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构建科学完善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渗透德育教学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提升和发展。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引导。由于学生的自尊心较强,所以教师在评价的过程当中要以鼓励为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参与热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跟随教师的引导来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学校在这一过程当中也要合理地针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进行评价和引导,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将专项评价与综合性的评价进行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投入意识,从而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德育知识对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积极地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来进行体育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渗透德育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进行拓展和提升。学校在这一方面要加强监督力度,使教师更具有专业性,为学生的发展提升自身的素质,创新自己的管理理念,使学生能够在多方面的引导下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晓国.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成才之路,2015(5).

[2]王雪艳.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7.

[3]韩丽娜.浅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J].才智,2015(5):138.

作者简介:吕天芬,山东省莱西市,莱西市南墅镇中心小学。

作者:吕天芬

上一篇:新农合信息系统医疗保障论文下一篇:视觉语言与平面广告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