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22-10-19

教人要教心, 育才先育德。教书与育人必须并重。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作为奋斗目标、行动指南。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百年树人的关键, 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它体现和规定着教育的方向, 素质教育的灵魂。现在中职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厌学、逃课、考试作弊、上网成瘾等各类违纪事件以及部分学生道德文明素质下降等现象已经成为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和任课教师的热门话题之一。因此深化医学教育改革, 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形成的弊端, 将德育教育真正贯穿于医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渗透到各个环节, 是势在必行、当务之急的大事, 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近年来的生物化学教学中, 笔者对如何将德育教育渗入到生物化学教学之中进行了尝试。

1 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与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结合起来,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体会到“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如在向学生讲授血钾升高对心肌的抑制作用时, 结合临床给学生讲授静脉补钾忌静脉推注, 应缓慢静滴, 避免短时间大剂量补钾而致高血钾的危险。并举例某厂医务医生曾误将10%氯化钾注射液当作10%氯化钙注射液给病人作直接静脉注射。结果, 医生手里的注射器尚未拔出, 病人就因心跳骤停而死亡。在讲完肝性脑病的氨中毒学说后, 给学生分析肝性脑病患者误用肥皂水灌肠, 可以使病情加剧, 进入昏迷期甚至死亡的原因, 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注意理论知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避免误操作。提高学生的责任心, 并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 联系生物化学的新成果、前景, 激励学生奋发进取精神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 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与科研成果, 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立志创新, 与医学的发展争相并进。例如:在讲基因工程与医学的关系时, 介绍应用基因工程制药生成干扰素、胰岛素、乙肝疫苗等为人类治疗和预防疾病起到重要作用;利用基因诊断技术可以检出肝炎患者的病毒、镰刀型贫血症、白血病等;列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如血友病、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遗传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艾滋病等疾病都有望通过基因治疗的途径来纠正缺陷基因, 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些讲授, 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还让他们感到了医学发展的美好前景, 坚定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

3 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索, 追求真理的精神

实验课的开设给了学生动手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精神。实验教学过程中, 通过实验教学过程 (即教师讲解实验的要点、示教、学生动手、教师指导、课后书写实验报告等) , 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独立工作及观察现象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强调学生要细心操作, 注意观察, 如实记录。在实验课上教师主要指导学生独立操作,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 实事求是地对待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结果,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及时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讨论并解决问题, 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他们产生追求真理的动力。

总之,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见效慢的工作, 工作更是任重道远。学校是培育人的场所, 培育出对社会有用、具有健全人格、奋发进取、追求自我发展的独立个体是学校工作的内容, 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作为学校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活动形式, 加之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以专业知识为载体的, 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生动, 起到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理去, 这样才能彰显德育特有的魅力和能量。因此, 我们每一位教师应结合专业教学内容有机地、灵活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摘要:根据生物化学教学实践, 对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探索, 提出了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德育教育,生物化学

参考文献

[1] 王孟湘.寓德育教育于生理学教学之中的探索[J].石河子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0卷2006年4月:77~78.

[2] 白宝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05, 23 (6) :101.

上一篇: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下一篇:企业所得税财务风险识别与研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