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公证审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农村审计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民负担、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但对于农村审计性质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农村审计不同于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农村审计应属于外部审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行政事业公证审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行政事业公证审计论文 篇1:

行政事业公证审计论文 篇2:

关于农村审计性质的探讨

[摘要]农村审计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民负担、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但对于农村审计性质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农村审计不同于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农村审计应属于外部审计。

[关键词]农村审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政府审计;社会审计

[收稿日期]2006—12—06

[作者简介]李梅(1961-),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农村审计作为农村集体财产和经济活动的有效监督形式,对于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查处并遏制农村经济中的侵占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纪行为和犯罪活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审计有国家审计法及其有关规定作保障,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注册会计师法及独立审计准则等作依据,然而农村审计目前尚无全国性条例”。加之农村审计主体的特殊地位和审计客体的特殊性,理论研究的滞后,对农村审计的性质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有的认为农村审计是内部审计,有的认为属于社会审计,还有的认为是政府审计。众所周知,按照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审计可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对被审计单位所进行的审计均属于外部审计。笔者认为,农村审计就其性质来说,也属于外部审计,但又有别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

一、农村审计是外部审计,不是内部审计

所谓农村审计是指各级农村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运用审计的方法,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有资产隶属关系的单位、农村其他集体经济联合体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并评价其经济责任,对审查结果做出公正结论,以达到严肃财经纪律,改善农村财务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和农民合法权益的目的。从上述农村审计的概念中,不难看出它不是内部审计,而是外部审计。

1.从审计机构设置看,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被审计组织的内部,内部审计人员是被审计组织的组成人员。而农村审计机构,即各级农村审计站是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设在被审计组织的外部。各级农村审计站是一个独立的行政事业型单位,隶属于同级国家农业行政部门,农村审计人员也不是被审计组织的成员。

2.从审计客体看,内部审计的客体是本部门、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内部审计机构是在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而农村审计的客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涉及农民负担的部门和单位(包括学校、民政、计生办、敬老院、畜牧、林业、水利、交通、农机、农电、粮食、土地、保险等部门和单位)。这些部门和单位都不是农村审计站所在部门、单位及所在部门、单位的下属单位。农村审计站是在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而不是在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

3.从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的关系看,内部审计的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处在同一个组织之内。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之间有着休戚相关的利害关系,审计主体地位不超脱,其审计报告仅供内部管理部门参考,对外不起公证作用。而农村审计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没有任何行政隶属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农村审计主体地位超脱,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工作的,其审计报告具有公证作用。

4.从法律规定上看,根据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修正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第二十九条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从法律的规定和农村审计机构的设置来看,农村审计不属于内部审计范围之列。

5.从审计的目的上看,内部审计的目的主要是检查本部门、本单位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等,提出各项改进措施。农村审计的目的是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查处并遏制农村经济中的侵占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纪行为和犯罪活动,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农村审计是外部审计,但不是政府审计

根据我国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第九十一条的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而农村审计的主体是经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县以下(乡、镇)设立的农村审计站,因此,农村审计不是政府审计。农村审计从客体上看,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涉及农民负担的部门和单位的财政收支进行监督,审计监督的对象不是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因此,农村审计亦不属于政府审计范围之列。

三、农村审计是外部审计,但不是社会审计

农村审计承担着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双重任务。以审计查证、咨询等有偿服务的收入补充审计监督的财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农村审计监督的任务。这种有偿服务虽然带有社会审计的特点,但它不是社会审计。

1.从审计职能上看,社会审计是以审计服务为主要职能,并且这种服务是有偿的;而农村审计是以审计监督为主要职能,是有计划安排的例行审计、受委托或根据群众举报进行的审计,是无偿的。 2.从审计机构的性质和建立程序上看,社会审计组织是自收自支、独立核算、依法纳税、有偿服务的经营型单位,经国家财政部或省级财政部门、审计机关批准成立。经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机构,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才能营业。“而农村审计站是靠国家财政拨款,不交纳税赋的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不需领取营业执照就可以开展审计工作。”

3.从审计客体上看,社会审计的客体是不固定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其所受理的业务,不受行政区域、行业的限制,包括一切营利及非营利性组织。而农村审计的客体是固定的,主要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涉及农民负担的部门和单位。

4.从管理机关上看,社会审计的主管机关是各级财政审计机关。而农村审计的主管机关是农村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5.从审计的强制性上看,社会审计组织不具有强制性,只有在接受委托的情况下,才能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实施审计。而农村审计站和农村审计人员是经政府授权,依法按照专门程序和方法进行审计监督的,具有强制性,不需委托,不管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是否同意,都有权对其进行强制审计。

6.从审计处理上看,社会审计组织只是根据审计结论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以合理保证审计报告使用人确定已审计的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不具有审计处理权,不能直接作出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而农村审计组织具有审计处理权,可以直接作出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农村审计站依法做出的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

综上所述,农村审计不是内部审计,而是外部审计。而这种外部审计又不同一般的外部审计,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政府审计也不是社会审计。然而农村审计又可以行使内部审计、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某些职能,这一审计监督形式的特殊性,是由我国现阶段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的特殊性及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现状所决定的。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我监督制约机制还没有形成,内部监督的能力不足,加之农民又是一个弱势群体,致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农民负担问题十分突出,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解决。因此,迫切需要采取一种外在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审计监督措施和手段,监督农村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和农民负担情况。把农村审计定性为外部审计,不仅有利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审计事业和农村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纪国义

作者:李 梅 马利锋 郭姝宇

行政事业公证审计论文 篇3:

论会计师事务所非营利性属性

【摘 要】 当前会计师事务所营利性属性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股东)审计行为商业化。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是为注册会计师执业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而不是合伙人(股东)赚取资本利润的工具。强调会计师事务所不应单纯以营利为目的,合伙人(股东)才会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抑制审计行为商业化,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所; 注册会计师; 法律属性; 非营利性

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属性问题(即是否为营利性组织)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在脱钩改制之前,会计师事务所是财政部门出资举办的事业单位,毫无疑问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中介机构。脱钩改制后,理论界和实务界多数人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并对其企业属性进行了探讨。笔者曾提出会计师事务所非营利性属性的观点,但是未深入研究论证。

一、会计师事务所营利性企业属性的理由及其理论缺陷

综合文献,论证会计师事务所是以营利为目的企业的理由主要有:第一,注册会计师行业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求发展。第二,会计师事务所具备营利性经济组织的各种特征,例如是由注册会计师依法发起设立的社会经济组织,获取相应的服务报酬(收费不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经营性收费,包含利润因素),实行独立核算等。第三,营利性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会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实现鉴证职能和营利性的矛盾统一。第四,注册会计师职业是高智能、高风险的职业,因此也应当是高利润的行业;利润越多,反映会计师事务所向社会提供有用并符合执业规范的商品越多,说明它对社会贡献越大。

笔者认为上述论证会计师事务所营利性属性的部分理由存在理论缺陷,值得商榷。

(一)将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属性与营利性属性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狭义的企业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广义的企业是指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组织。当前会计师事务所是注册会计师发起设立的、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或合伙企业,具备广义企业具有的组织性、经营性和法定性三个要素。但是按照企业的宗旨和目的,企业可以分为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具有营利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将从事经营性活动与营利性等同起来也是不对的

根据两大法系普遍接受的法理,“非营利性”并非意味着禁止赚取利润,而是对所赚取利润的分配限制。所谓“营利性”就是股东投资于公司的根本目的是赚取资本利润,公司的经营目的是获得利润并且把利润分配给股东。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活动,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收取一定金额的审计费用(属于需要依法纳税的经营性收费),获取一定的利润,是一种经营性活动。但是从事经营性活动与会计师事务所“非营利性”并不矛盾。非营利性组织可以从事营利性的商业活动,非营利性组织提供的服务可以不免费;根据国家的规定收取合理的费用,以确保成本,略有盈余,对于维持非营利性组织生存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不将获取的利润分配给合伙人(股东),而是由注册会计师享有审计费用的所有权,会计师事务所只是代注册会计师收取审计费用,在依法缴纳税金、扣除有关成本费用后的余额(即利润)归还给注册会计师所有,此时的会计师事务所就是一个为注册会计师执业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在实践中,有的会计师事务所是按非营利性组织运作的。

(三)虽然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服务于市场经济的,但是服务于市场经济的机构并不一定都是营利性的机构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为会计信息提供鉴证,这点与公证机构的职能类似;而公证机构也是服务于市场经济的机构,但是法律却明确规定公正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审计服务于市场经济来论证其营利性是不能成立的。另外,实行独立核算也并不是营利性组织的特征,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也实现独立核算。

二、单纯以营利为目的,在实践中必然导致审计行为商业化

合伙人(股东)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所有者,对利润享有分配权,导致合伙人(股东)将自己看成“老板”,在经营、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和执行审计业务中以获取利润为唯一目标。创办会计师事务所以获取资本利润为目标,吸引资金所有者(商人)来投资会计师事务所。例如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实际控制人不是注册会计师,而是某些掌握审计业务来源的机关、组织(工商、税务机关,税务师事务所以及银行等)或者这些机关、组织的工作人员;又如有的合伙人(股东)既不执行业务,也不在审计报告上签字,成为纯粹的资本利润获取者。

在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和保持中,仅考虑能够获取多少业务收入,很少考虑或根本不考虑胜任能力、独立性、客户是否诚信以及该项目是否可以承接等。审计市场上还出现了“薄利多销”的商业思维,采用价格策略(包括降低收费标准、支付回扣等)招揽业务、增加收入。执行审计业务时采用成本策略(包括简化审计程序、降低审计质量等)以提高利润,放弃业务质量和职业道德。员工人数一定的情况下,完成的审计项目数量越多,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越高。某个审计项目收费一定的情况下,项目组成员越少、所花时间越少,审计成本就越低,利润也就越高。追求审计质量就必定要在一个审计项目上花更多的时间,则能完成的审计项目数量必定就少,因此在审计报告使用人无法辨别(或者不需要辨别)审计报告质量的情况下,追求审计质量是与会计师事务所营利性相冲突的(上述“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会努力提高审计质量”的理由是不符合实际的)。此时,会计师事务所评价注册会计师的唯一标准就是完成了多少业务、收取了多少业务收入。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合伙人(股东)倾向聘任未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员工担任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将注册会计师工资和业务提成比例定得很低,迫使注册会计师加班加点工作、或者压缩必要的审计工作时间和审计程序以完成较多的项目来提高薪酬水平。

审计行为商业化,会计师事务所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成为地道的“商人”。行业内以经济效益来评价注册会计师的价值,而不是比较其社会贡献。审计失去了其应有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功能,成为一种被用来牟取高额利润的手段。注册会计师失去了其应有的鉴证价值,成为了在审计报告上签名的工具。审计本应是提高会计信息可信赖程度,并以此提高社会诚信度的;会计师事务所一味追求商业利润,反而制造了更多的虚假经济信息,给市场添了乱子,加剧了社会信任危机。社会公众不再相信会计师事务所能够保持客观公正,导致审计公信力危机,注册会计师行业在自杀式的、毁灭式的发展。

三、会计师事务所不应单纯以营利为目的

虽然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注册会计师行业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注册会计师要向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收取费用,但是“社会公众是其唯一委托人”,注册会计师审计要对整个社会公众负责。对一般企业而言,产品的需求人和付费人是一致的,以付费人(顾客)为“上帝”、满足付费人的需要与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是一致的。而审计报告的需求人与付费人是不一致的,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以营利为目的,必定以付费人为“上帝”,一旦出现需求人和付费人利益冲突时,必定以付费人利益为重,迎合付费人非法要求或者与付费人串通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审计作为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重要途径,既影响到审计报告使用者经济决策的正确性,也关系到经济秩序的有序性,本身对其公信力有很高的要求;审计公信力不能仅仅依靠法律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要社会公众对审计独立、客观、公正的认可。然而审计报告使用者无法对审计报告质量作出判断,审计报告供给人和需求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只有明确和强调会计师事务所的非营利性(不单纯以营利为目的),才能让社会公众相信会计师事务所不会为了商业利益而放弃审计质量。

注册会计师审计受价值规律作用的前提是:审计报告应该成为真正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审计报告的使用价值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赖程度,从而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据此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然而我国企业所有者缺位,或者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或者大股东操纵,审计委托人往往就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层,形成委托人委托注册会计师来监督自己的尴尬局面。因此对审计委托人来说,审计报告没有使用价值,其委托审计仅是满足国家的强制审计要求、向有关部门提供一份“审计报告”书面材料。小股东是股市中的投机者,主要关注的是股票价格的涨落而不是企业发展状况,不关心审计报告的质量,还可能欢迎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来促使股价上涨。审计报告的其他使用者如债权人(银行)、工商税务等政府监管机关也没有寻求真实会计信息的动力,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使用审计报告,没有高质量的审计需求。注册会计师投入审计项目的劳动越多,审计报告的质量越高,其价值也就越高。但是目前高质量审计报告市场需求的缺失,导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不能必然取得高报酬,“无价值”的审计报告却可以在市场中高价交换。退一步讲,即使审计报告使用者有审计需求,只要存在审计费用支付人和审计报告使用者相脱节的现象(即审计报告使用者都是不支付审计费用的、“搭便车”的无偿使用者),“购买审计意见”就无法避免,审计的价值就无法通过价值规律来实现。审计报告的价值无法在市场上体现,决定了我们不能放任审计服务受价值规律的作用,不能实现审计收费的市场调节,而必须实行政府指导价,严禁以降价的方式进行恶性竞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系统中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后两个方面。会计师事务所的劳动资料主要是计算机等办公设备(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与需要大量的厂房、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的企业相比,会计师事务所的生产资料简单、所需的投资少,开展业务主要依靠注册会计师智力活动,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本实际上是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本。可以说在会计师事务所生产力系统中,劳动者(注册会计师)是唯一的实体性因素:从事审计业务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业务而不是会计师事务所在经营业务,在审计报告上签名盖章就是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生产资料在会计师事务所生产力系统实体性因素中没有地位,决定了会计师事务所不应该存在资本雇佣劳动的现象,资金资本也不能参与产品的分配。我们说会计师事务所的非营利性,是指其出资人不能取得资本利润,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和利润应该归执业注册会计师所有。强调会计师事务所的非营利性,不否认审计活动是经营性活动。会计师事务所的非营利性与注册会计师获取高额劳动报酬之间并不矛盾,相反我们承认注册会计师执业活动是一种高智力、高强度、高难度的复杂劳动,应该获取高额劳动报酬(即执业活动的高利润)。同时合伙人(股东)虽然不能以出资者的身份取得资本利润,但是其作为注册会计师从事执业活动可以获取高额劳动报酬,而且其作为会计师事务所领导层从事内部质量控制和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强调会计师事务所不应单纯以营利为目的,合伙人(股东)不能享有他人审计违法行为获取的利润,才会有动力强化内部质量控制,抑制审计行为商业化,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税兵.非营利性法人解释[J].法学研究,2007(5):66-74.

[2] 金锦萍.论非营利法人从事商事活动的现实及其特殊规则[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5):127-133

[3] 蒋品洪.社会审计的主体:会计师事务所抑或注册会计师[J].商业会计,2010(10):39-41

[4] 蒋品洪.虚假审计报告的外部动力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12):52-56

[5] 卫兴华,赵家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37-143

[6] 陈锦荣.会计师事务所是营利性经济实体[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0(9):14-15

[7] 梁国萍.改制后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属性及组织形式[J].企业经济,2000(4):24-25

[8] 蒋品洪.会计师事务所拓展非审计业务与审计公信力——以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为例[J].会计之友,2011(2上):67-68.

作者:蒋品洪 叶莉敏 韩伟

上一篇:新课程下班级管理论文下一篇:内部审计经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