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土建课程多媒体教学论文

2022-04-29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材料力学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指出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网络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全方位、多层次互动教学模式,介绍了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了应用网络教学平台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交通土建课程多媒体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交通土建课程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体会

摘 要:通过对我校建筑材料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善了课程实践手段,丰富了课程教学网络资源,突出了课程教学特色,初步达到课程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建筑材料;教学改革;总结;体会

一、概述

《建筑材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群中是学生较早学习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学习了物理、化学、力学和数学基础知识之后的第一门专业课。学习完该课程之后,后续要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水运工程》、《桥梁工程》、《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通过学习《建筑材料》使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体系。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建筑材料,具备进行水泥及水泥混凝土材料分析、沥青材料性能分析、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无机结合料性能分析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现实[1],本课程人才培养重点面向全国设计、施工等工程应用行业。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践性很强,且与现行规范、规程等有关的专业课,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在讲述建筑材料设计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优化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6]。广州航海学院航务工程学院建筑材料实验室在《建筑材料》教学法和实践条件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试验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就建筑材料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心得和体会。

二、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同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等多种方式,营造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手段上,以“预习引导、重点突破,充分利用多媒體网络资源”,提倡个性化教学,充分发挥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的专长,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创造性地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使用“课件+黑板”模式

《建筑材料》的授课课时相对较少,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利用黑板教学,书写速度较慢,主要知识点全部在黑板书写,需要占用较多时间,使得授课时间越发紧张,为此制作了《建筑材料》ppt教学课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及其他课程老师的反应,意识到单纯只使用课件教学,也存在明显的弊端,如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较差,难点讲授明显不如黑板教学等。为避免出现这类问题,在教学上有选择性地使用课件与黑板:对于基本概念利用课件教学,特别是涉及到的图片充分利用课件的优势,既清楚又省时,加大了课堂信息输出量,提高了授课效率;理论部分系统性、理论性、逻辑性均较强,因此还是以讲授法为主,要系统地、全面地讲授,要讲练结合,不能就理论而理论,要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把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阐述清楚,把理论的要点叙述清楚,把理论的应用及有关计算牢固掌握,内容教学要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和难于理解的知识,利用黑板教学,加强教学互动,效果比较好。课堂教学使用“课件+黑板”模式的优点是既能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等优势,又能保留黑板板书的亲和力强,逻辑严密,交互性好等优点。

(二)批改作业使用“展台+批改”模式

批改作业不是简单地判断学生做的对与错,有经验的教师可从中获取大量的反馈信息,对每个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都了如指掌,从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作业潦草,互相抄袭的现象难以消除,老师多次强调,也难以改观这样的现状。即使作业全批全改,对作业较多的课程,工作量很大,效果也不是太理想。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利用展台,随机抽取学生作业,让学生上讲台讲评自己的作业,老师进行点评,效果不错。学生抽到的概率相同,哪个学生也不愿意把自己做得不好的作业展示给同学,学生作业质量明显提高,自己讲评自己的作业,促使学生搞懂作业内容,杜绝了抄袭现象,此次作业学生利用老师的点评,自己批改,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也减轻了老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由于课时受限,一个学期点评次数不宜过多,2-3次的点评为宜。其他作业仍采取批改方式,此方法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效果良好。

(三)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闭卷考试相结合模式

学生的成绩要求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情况,为此,该课程采取平时成绩占15%、实验成绩占15%,闭卷考试占70%的综合评定方法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参照作业成绩、课堂测验、到课情况等确定,能够反映平时学生学习状况。

实验成绩依据学生的试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进行评定,能够反映学生实验课程的学习状况。

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建筑材料的材料设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分析计算方法的掌握状况,重点考核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总体学习状况。

这样的考核方式,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状况。

(四)“考教分离”的闭卷考试模式

建立的建筑材料试题库可以比较彻底地解决考教分离问题,从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不但能够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状况,也能够反映老师的授课效果,有效的促进老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

(五)实验教学采用“实物演示+学生操作”模式

先由实验老师对试验步骤讲解并模拟演示,学生再进行实际操作。且在试验之前,学生需要提交试验预习报告,以助于学生了解实际的操作,试验分组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本课程最主要的实践环节就是建筑材料的试验。试验不仅是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产实践中的一种手段。通过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才能正确评价和摸清沥青混合料的工程性质,为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数。根据我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以及试验学时安排的具体情况,结合我院建筑材料实验室的条件,交通工程专业建筑材料试验开设的内容为沥青物理性质指标试验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试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完成实验的操作、数据采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完成提交实验报告。通过基本沥青性能试验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让学生掌握沥青的基本评价指标、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过程,效果良好。为更好地满足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本课程面向学生开设了开放性试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研究课题,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实践条件

近年来水运工程专业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通过在职培养和引进等途径使得师资力量得到很大加强,教学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建筑材料任课教师(含承担本专业课程的教师)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2017年9月广东省科技厅发布了《关于认定2017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通知》(粤科函产学研字〔2017〕1649号),我院“广东省港口海岸高性能结构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立项,实现了我校省部级科学研究平台零的突破,标志着我校科学创新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在该项目研究支持下,购买了水泥、沥青材料的新设备和软件,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四、课程教学资源

(一)课件及网络建设及使用

本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程网站畅通,能够很好地发挥辅教辅学功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课程网站提供45分钟的说课录像,课堂教学录像上网比例达到40%以上,并计划其余教学录像2年内全部上网。选用国家精品教材、省级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等优秀教材,实验教材配套齐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二)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本课程一直使用高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包括“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为配合课程教学,教研室正在组织编写《水运工程建筑材料》、《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等教材,以形成涵盖研究生、本科教学系列优秀教材。

(三)课件及网络建设及使用

开发编制了《建筑材料》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课件经过多轮次的使用和不断调整,已经趋于完善,现已建立了《建筑材料》课程网站,网上有课程概况、主讲教师介绍、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简介、电子教案、教学文件(例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练习题和模拟试题等。将来学生可以在网上观看教学录像,在网上进行学习及与教师交流,参与答疑讨论等。

另外,还开设了“在线答疑”,学生可以把问题直接放到网上去,教师轮流在线答疑,使教学条件进一步丰满,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得到极大的扩充,教与学互动,课内外相连,师生相得益彰,立体化教学条件交相辉映。

課程网站有45分钟的说课录像,课堂教学录像已达40%,其余录像2年内全部上网。

(四)相关素材库建设及使用

通过多年的不断积累,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素材库。主要包括三大内容:一是有关的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等;二是有关的参考教材、国家现行规范等;三是有关工程实践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对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五)试题库的建设与使用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完成了《建筑材料试题库》的建设,经过几年的使用,又做了适当的修改。试题库的使用,使考教分离,能够客观的评价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五、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一)教学方法的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教学团队创新性地使用了以下模式:课堂教学使用“课件+黑板”模式、批改作业使用“展台+批改”模式,实验教学采用“实物演示+学生操作”模式,解决疑难问题的“预习引导、重点突破”模式,“考教分离”的考核模式,构建了网络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二)先进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教学手段

依托我校的土木工程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设备齐全,性能先进,有先进的实验教学条件,编制了道路材料实验的flash动画,对实际操作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优秀的教学团队

配备了优秀的教学团队,主讲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共7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讲师2人;2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具有硕士学位,大部分有在全国重点大学的学习经历,是一支具有学历高、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实验队伍。本课程主讲教师大都是从国内道路、交通土建、材料专业985或211高校获得了博士或硕士学位,对同类课程的授课都比较了解,因此讲课时扬长避短,同时结合自身情况,因材施教。特别是几位主讲教授,多年来一直站在本科教学一线,教学经验丰富,多人次获学校教学质量奖,讲课效果受到普遍赞誉,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处于省内领先。

六、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均能达到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强化教学改革和教学法研究。近三年内,争取一项校级、一项省部级以上的教改项目立项,争取将《建筑材料》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初步采取如下步骤:

1. 广泛吸取国内外同类课程的特点和建设经验,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继续探索和改革,形成教学成果。

2. 将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技术与手段引入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各种多媒体教学和辅助教学手段,例如电子教程、远程网上作业等,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 以课程建设为契机,凝聚一支不断进取的教师梯队。

七、结束语

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尚应进一步加强和开放,课程的课堂多媒体材料库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另外,双语教学尚未开展,为进一步加强和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将尝试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采用双语教学。由于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面对的专业多(水运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方向等),对与本课程相关的前置课程和后续课程相关内容应进一步探讨研究,使其能够有机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刘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问题与改革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6(10):31-32.

[2]刘数华.网络资源在《建筑材料》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177-178.

[3]范伟丽,武桂芝.《建筑材料与检测》的教学改革浅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4):59-61.

[4]李晨洋,刘东,赵晶.基于MIT模式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J]. 山西建筑,2010,36(22):220-221.

[5]刘尧.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转变的教学观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0(1):45-47.

[6]艾红梅,王宝民,曹明莉,等.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278-282.

[7]史国庆.情景教学背景下《建筑材料》的教学模式改革[J].高教学刊,2016(03):68-69.

作者:杨朋

交通土建课程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2: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材料力学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指出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网络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全方位、多层次互动教学模式,介绍了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了应用网络教学平台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材料力学;网络教学;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建设内容中提到:要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1]。由此可知,网络教学引入大学传统教学过程,势在必行。

一、材料力学课程特点及教学困境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应力、强度、刚度、稳定和导致各种材料破坏的极限,是机械、交通、土建类等工科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设计工业设施必须掌握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发现:(1)课程涉及的公式推导较多。例如,关于梁横截面上正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需要分别从几何方面、物理方面、静力学方面来加以考虑,虽然最终的公式表达式相对较简单,但若对其推导过程不熟悉,就会在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上出现困难。(2)课程中很多抽象概念难以用语言或文字简单表达,学生对概念认识模糊。例如,在介绍复杂应力状态和广义胡克定律时,学生对一点处应力状态的含义不易理解,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宏观物理概念到微观力学特性缺乏感性认识。(3)教材中一般都是比较成熟经典的知识,学科的研究热点、发展应用现状介绍不够,教师也受自身认识的局限,无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上问题难以通过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或单向的多媒体教学解决,这两种教学方式均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愿望较弱,实践动手能力差,从而偏离了现代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网络教学的主要优势可以归结为:丰富化、灵活化和个性化。丰富化体现在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图、文、音像并茂的形式表现,同时海量的网络资源也为教学内容的来源和更新提供了充足储备;灵活化表现为教学活动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和进度;个性化则可以从网络教学的交互中彰显,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时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学生依据自身需要获取知识。这些优势弥补了现行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内容单调、学时不足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等缺陷。然而,人们在认识到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一些不足的同时,也不能否认其不可替代的一面,相较于网络教学中人机交互的学习模式,课堂教学更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和人格的培养,也能够更好地履行高校的育人功能。鉴于此,应充分利用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三、材料力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重点

材料力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获取知识、交流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具备以下几种模块的主要功能(见图1)。

图1 材料力学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一)虚拟课堂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和授课视频等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能够让学生了解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掌握整个课程学习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和授课视频则是学生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或补充学习的参照。材料力学课程的很多内容难于被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师在课堂上迫于学时的要求,也无法对一些定理进行深入解释。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中的虚拟课堂模块,教师可以在授课视频中补充这些内容的讲解,类似问题就都可以得到解决。另外,实验教学是材料力学课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需要在实验室完成诸如“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等试验,这些实验相对复杂,学生可以登录网络教学平台提前观看相关授课视频,对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提升实验操作效果。

(二)辅助教学模块

该模块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并测试学习效果,其功能主要包括:课后习题、实验报告和模拟测试等。学生可以依据个人的课程内容理解情况,选择不同难度水平的习题进行训练、学习撰写实验报告,在每部分内容结束后或期末考试前,学生可以应用模拟测试功能检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修补。教师也可以通过观测学生对该模块功能的使用,洞悉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调整后续课程的教学。

(三)教学资源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科研专题、教学素材和精品课链接等。科研专题可以展示教师的相关研究,也可以是材料力学的最新发展,该功能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延伸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动向,提升专业研究兴趣。利用素材库,教师可以方便地制作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专业软件都属于这一部分内容,所有素材用常用格式储存,可以被其他软件直接调用或链接。素材库所有内容的修改、增删操作简单方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把搜集到的相应资料进行上传。精品课链接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优质网站地址给学生,让其在课后自行浏览学习,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有选择地进行补充学习,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四)能力扩展模块

该模块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以及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等国家性赛事为拓展学生力学知识面、增强实验创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形成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与国内同行交流创造了契机,使封闭的课堂教学能够实现“走出去”的想法,吸取更多的养分。

(五)在线交流模块

该模块提供了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其功能主要包括:BBS论坛讨论、在线交流答疑和教学建议邮箱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在BBS论坛上发帖求助,获取其他同学的解答,或者通过在线答疑和站内短信等方式直接向教师提问,这在无形之间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创造了互教互学的协作式学习氛围以及讨论式学习情境。教师利用电子邮件接收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建议,讲授同一门课的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共享反馈信息,从而给出统一的解决办法,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四、材料力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建议

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并非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终点,网络教学辅助作用的发挥在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有效应用,高校力求做到这一点,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为避免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使用不理想的情况,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教师应将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材料力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课堂上通过多媒体与网络随时调用平台中的资源组织教学,提升学生对平台的兴趣和关注度;课后利用平台监测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督促学生对平台的使用;并能够定期、定时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为学生答疑释惑,鼓励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拓展实践能力。

(二)加大学校对平台使用的支持力度

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的基本前提是学校提供时时能学、处处能学的条件,配有足够的多媒体设备,铺设畅通的网络。知识的传授和获取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件辛苦的工作,学校对平台使用的支持,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考虑。对教师而言,平台的使用和推广加大了其现有工作量,难免对此产生畏难情绪,学校如果能够给予适当的激励政策,如计入教学工作量,将提高教师使用的积极性。对学生而言,平台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才可能吸引其注意,学校应对此予以重视,如聘请真正优秀的教师制作授课视频或及时更新平台内容。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切实提高高等学校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准,努力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2]”。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在充分继承传统课堂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注重挖掘网络教学功能,切实发挥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效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550515.htm,201210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EB/OL].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723/t20120723_813571.shtml,20121028.

作者:贾杰

交通土建课程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3:

基于调查问卷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为更好地推进塔里木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设,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建议和学习需求。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关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等几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措施,供同仁们参考。

【关键词】问卷调查 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概论 教学

塔里木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于2003年,开设有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方向。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研究方面特色明显,十几年来培养了大批“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人才,尤其为南疆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推进作用。

自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之始,就开设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目前,我校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是本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学生思想由基础向专业转变,还有利于学生逐渐的接受专业课程,尤其对后续专业认识实习和专业方向的选择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为深度了解本校学生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建议及学习需求,寻找最佳教学途径及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对已学过本课程的在校学生设计了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查问卷分析

这份调查问卷的主要调查对象是我校已开设过本门课程的学生,涵盖了大学二年级到四年级的三届学生。为使数据真实有效,问卷以不记名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0份,回收率为92.5%,有效率为100%。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18道题目,3道为多选题,1道开放式。调查内容主要围绕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現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如下。

(一)教师方面

教师方面的调查内容主要是关于教材、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个方面。

1.教材方面

在学生对“您对目前您们使用的土木工程概论教材满意吗”的调查中,43.14%的学生对目前使用教材是满意的;34%的学生不怎么满意,认为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呆板;其余学生选择了“完全没用”或“从不关心这个问题”。由此可见,仍有多数学生对目前所选择的教材并不满意,这是值得我们任课教师注意的问题。

2.课堂教学方面

(1)教学内容多

在教学内容调查方面,86.88%的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其他人的选择“还可以”。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内容范围涵盖土木工程专业全貌,包括本专业许多相关课程的内容。而我校本课程的授课时数仅为24学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把教学大纲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生动风趣的传授给学生”这是任课教师直接面临的难题。

(2)教学方式

在学生对“您希望您的任课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调查中,34.77%的学生选择“学生自学为主,加以小组讨论交流”,31.22%的学生选择“课堂教授为主,其他模式穿插进行”,而选择“全堂灌输式”和“无所谓”的学生均为 17.01%。在对“您觉得课堂教学授课方式还需要老师做哪些改进?”的调查中,30.04%学生的选择“给出更多的案例让我们讨论、演练”,28.24%学生选择“补充更多相关理论的背景材料”,14.39%学生选择“给更多的时间让我们自主学习”,15.47%学生选择“更多的结合影视作品”,11.87%学生选择“更多的展示学科内容和重要性及其意义”。在对“您觉得土木工程概论的授课教师是否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调查中,50.40%的学生选择“非常需要”,36.19%的学生选择“有一点最好”,9.38%的学生选择“不太需要”,4.02%的学生选择“无所谓”。本项调查可见,学生希望教师课堂教学的授课方式要多元化,并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也是促使我们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完善课堂教学方式,并不断加强实践锻炼,累积实践经验。

3.实践教学

关于最有效的教学方式,41.57%的学生认为是实践教学;29.21%的学生认为是课堂上的讲授学习;而21.34%的学生选择“小合作学习”和 7.87%的学生选择“参观学习”。而在本课程对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实践教学指导意义方面,58.63%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开设有“较大”或“很大”的指导意义,其余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所起的作用为“一般”。可见,实践教学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使得学生受益最大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学生方面

1.关于未来职业选择

关于毕业后是否想从事于土木工程方向有关的工作的调查中,47.75%的学生选择“非常想”,37.64%的学生选择“有点想”,其余学生选择“不想”或“没想过”。由此可看出,大多数同学想从事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少数同学选择的改行,这可能与近几年本专业就业形势较好有关。

2.关于学习兴趣

在“您对本课程感兴趣吗?”的调查中,36.40%的学生选择“非常有兴趣”,44.80%的学生选择“感觉一般般”,15.70%的学生选择“没什么兴趣”,3.10%的学生选择“不好说”。由此可见,由于本课程侧重于纯理论教学,内容多且杂,致使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

3.关于学习态度

在“你认为学习本课程最应该重视的是什么?”的选择中,18.08%的学生选择“能够在考试或练习中取得高分”,38.08%的学生选择“能应用于实际”,36.99%的学生选择“能够抓住土木工程概论的理论知识”,6.84%的学生选择“其他”。可见,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为端正。

二、对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学生方面的存在的问题是与任课教师密不可分的。对于任课教师来说,不但要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还要高度重视学生方面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纳入到课程教学中进行解决。针对目前本校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现状,结合笔者多年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上的探索实践,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共同仁参考。

(一)提升教师素质,丰富教学方法

对于任课教师而言,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知识层次,二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并能熟练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教材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总之,从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及其学科前沿的新工艺、新材料及新技术等最新知识,还要不断探索和丰富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并定期的参加工程实践培训与学习锻炼提高,以丰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教材

教材是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映,教材的质量是教材的生命,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1]。教材对于任何课程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学生最初接触的专业课程一般都是专业概论课,所以说一本深入浅出又蕴含丰富信息的教材是引导学生入门专业的最佳选择。目前,我校学生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叶志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的“土木工程概论”教材[2]。选择本教材的原因有三,一是本教材最鲜明的特点是采用四色印刷,以全新的、以学生为本的教材版式和插图来呈现土木工程领域的有关内容,更加注重反映土木工程发展的最新成果,注重将历史人文内容、哲理贯穿于教材内容之中[2]。二是本教材还与网络资源进行了结合,便于师生将文字教材和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展开教与学;三是本教材按20~30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与本校本课程的24学时较为接近。

由于本教材出版于2009年,有些新工艺、新产品及其学科前沿的内容未能在教材中体现。如教材中所列举的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及世界排名,随着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其总里程及排名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弥补这样的缺陷,这就要求任课老师平时多注意搜集、积累相关新知识,并及时补充到教学中;也可通过新闻报道、报纸刊物、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关新知识,或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将会使课堂教学更具实用性和生动性。

(三)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方向,授课内容详略得当

当前各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普遍采用分流模式[3]。例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下开设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在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时,希望他们对这两个方向将要学习的内容、课程和特点都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因此,在有限课时情况下,兼顾“大土木”原则,任课教师可根据专业区别尽可能详细地反映课程总体内容,突出相应重点。例如基础工程、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项目管理、土木工程的防灾与减灾及计算机的应用等,两个专业方向都需要了解,只是侧重点不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建筑工程方向可以简单介绍建筑按用途分类和按主体结构所用材料分类两种分类体系,重点放在多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体系上;而道路工程方向可以重点介绍交通土建工程和桥梁工程;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两个专业的联系,相关知识点应融会贯通,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可根据不同专业模块方向进行有侧重点的讲解。

(四)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生源及高考录取成绩情况来看,具有以下特点: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好,学习积极性普遍很高,对学习充满了渴望和浓厚的兴趣;同时,对土木工程专业不是很了解,尚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启发诱导来开发学生的潜能[4]。而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与老师共同参加课程的教与学,其重要的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的“参与性”,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5]。任课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从设计些身边熟悉的建筑材料、建筑物等小问题,可以课堂提问的方式把这些小问题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或在适当时候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设计问题分组讨论,并引导学生课下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收集、查阅资料,或到实地进行考察等,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者,可以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研究报告的质量高低进行打分,并将此分数计入到考评成绩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解道路的线形组合时,可先让学生思考一下道路的线形有哪几种?并提出“连接两个城市的道路的线形为何不全部采用直线,两点间不是直线最短吗?那样既可降低工程造价也可使车速开的更吗?”等问题让学生去讨论、探讨答案,然后就可引出道路结构的组成等新知识点。

(五)将课堂教学融入实践性教学中

目前我校开设的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联系最为紧密的实践性教学就是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专业认识实习,所以实践性教学和课堂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问题。而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的教学与课程的实践性教學又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为了解决两者的脱节问题,在授课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房屋基本构件板、梁、柱等构件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室里观察基本构件的布置及形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并结合课本中有关房屋建筑中荷载传递路径去理解和掌握荷载传递的基本原理。在讲到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分类、组成、作用等知识点时,可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去实地考察校园内各条道路及本市主要城市道路的基本情况,这样能让学生在接触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从感官进行认识,学会理论与实践良好的融合,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记忆。

另外,为增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议把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提前到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完成后。通过带领学生亲身实地参观观察本市及阿克苏地区的具有特点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特种结构、各类桥梁、城市道路及沙漠公路等实体建筑,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

(六)加强学生入学前的职业规划教育

部分大学新生入校后,对在校四年的学习内容、就业方向很模糊,将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思想上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我校专门对入校新生开设了一周的新生入学教育。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新生来说,可就当前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毕业后所从事职业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并对学生四年学习进行规划引导。虽然将在校的学习与就业挂钩是一种不太妥当的做法,但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未来从事的职业时,可介绍每种职业的前景和特点及所必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并强调学生不要因片面追求某一职业而导致知识面窄小,在大学学习期间,应开拓自己的视野,尽量扩大自己知识面,以便将来有较好的适应性。另外,在强调专业课程的同时,有必要突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基础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平台,也是后期专业技能发展的平台,基础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发展深造。

三、结 语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所包括的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为有效地发挥本门先导课的作用,本文从调查问卷入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学生反馈信息,总结提出六个方面建议,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以期为新生入学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开个好头,充分发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在专业教学当中先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清标,初明祥,胡永强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1(4).

[2]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1

[3]杨柯.“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郭旭紅.浅谈启发式教学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5]张利云,袁水林.对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4)

作者:张勤玲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信息论文下一篇:小学音乐课堂口风琴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