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学课程论文

2022-05-14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交通运输学课程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材质、结构、功能单一的传统材料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追求多组分、多结构、多功能一体化的优质材料成了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给当前的材料设计、合成路线和方法带来全新的挑战。

第一篇:交通运输学课程论文

投资学课程教学探讨

[摘 要]“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极强的金融类课程。本文重点分析投资学的理论框架和教学现状,从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经验教学等环节设计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步骤和相关内容安排。该课程教学的重点是:讲授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强调证券投资理论方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结合,重视与相关课程内容的综合和衔接。

[关键词]证券投资 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

一、教学内容

投资学是金融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适用于经管类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投资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包括投资中的基本概念、传统投资学理论、现代行为金融学和投资业绩评价等。结合投资学理论的最新发展动向,紧密联系金融市场的现况,系统介绍投资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本课程教材可选用《投资学》翻译版,原著第九版,作者是滋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和艾伦J·马库斯。

二、教学现状

投资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开展本课程教学需要事先完成概率统计、计量经济学、公司财务、计算机数据处理等相关课程学习。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是该课程教学的基本手段。从课程性质来看,投资学相关理论教学需要结合实践应用,这势必要综合运用投资学理论、统计建模、数据处理等多学科的方法和技能。目前一些简单点的建模和数据分析,可以借助“Excel/数据分析”来完成,但对海量的金融数据处理仍需要借助计算机程序语言来处理,这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本课程应用性强,与实践联系紧密。课程创新性强,证券市场上的新品种、新规则、新现象层出不穷,这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市场新动向并把这些新内容整合到教学中去。课程动态性较强,证券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传统课堂教学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很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证券市场的动态特征。同学们对于国际环境,投资政策,相关的理念没有初步了解,难以做到实践与原理相结合。开展投资学教学仍存在较大的困难,应该强化投资学课程建设,探讨其前沿问题。特别是同学们课后复习时间较少,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教学内容得不到巩固,对新内容缺乏事先了解,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困难。

三、教学方式的探讨

(一)案例教学

重视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分析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来讲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会运用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工具进行证券投资分析。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全面的,有着真实背景的,这也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案例教学”的讲授方法需要老师和学生配合,形成良好的互动。在讲述案例之前应简明而系统地讲解案例背景和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知识,再进行案例讲述。案例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探讨价值的问题,并要求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调节上课氛围,营造一个轻松的互动教学环境。

“案例教学”方法可以进行如下应用,比如:针对资产类别与金融工具问题,通过对上海和深圳等国内市场的上市证券种类进行概览,总结和比较中外证券市场投资工具的差别;针对资产组合理论问题,对比分析全协方差模型、指数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的性能。让同学们应用本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来进行案例分析,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验教学

教学过程中通过上网连接证券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运用行情分析软件(同花顺),动态观察证券交易,并结合理论知识对行情进行分析和判断,实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这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的理解以及对证券投资活动复杂性的感性认识。

实验教学可以在机房进行,这需要学校硬件设备的支持。现场演示如何使用行情分析软件实时观察动态交易,以及如何利用证券系统来模拟交易;再让同学们熟悉各项操作,包括查阅股市信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重大事件、股价和成交量的走势等;独立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构建投资组合方案,进行模拟交易;对模拟交易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模拟投资过程中投资方案存在的缺陷。这将加深同学们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真正锻炼学生的操盘能力,而这种操盘能力是学生运用书本基础知识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战经验。

(三)经验教学

除了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由授课老师讲述自己的亲身投资经历,并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或者讲解他人的投资经验。这样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故事形式表述出来,能使同学对所学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也能增强学生的上课兴趣。

在校学生由于时间、金钱等方面的限制,大部分都没有投资经验。授课老师讲解一些投资经历和经验、及对证券市场的了解和看法,变生硬的说教为鲜活的引导式体验,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状况,更能吸引同学的目光,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家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凸显人文教育的真正内涵。另一方面,可让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投资经历,或其父母、朋友的投资经历和经验,探讨自己对投资的看法,总结和交流个人经验。这将有利于教学互动工作的开展。

四、教学流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三步进行:认识体验、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

认识体验的主要目标是让同学们对投资学这门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白投资学的课程性质、相关基础知识背景、课程目标和意义等。可在首次课开设一节导论课,明确投资学课程的意义、主要知识点、前沿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状况,概括介绍证券投资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工具,奠定课程专业基础;推荐系列课外阅读资料和相关教辅书籍。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全面的感性认识和了解。

理论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将投资学理论与模型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方式中掌握投资学的精华。比如:1.在市场指数教学环节,要介绍市场指数构建的具体理论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劣,对比分析全球各个金融市场的市场指数构建状况,分析市场指数在整个金融投资学中的作用;2.在投资学组合理论部分,要将整个投资组合流程阐述清晰,尽量减少复杂的数学运算,将复杂的理论公式通过软件工具来完成,做到思路清晰,实践操作简化、可行。比如在全协方差建模过程中,可借助Excel/Solver给出优化模型的解答;在指数模型建模分析过程中,借助Excel/数据分析工具包给出模型的解答;在证券收益率和风险计算方面,可以借助统计软件(SAS、SPSS或者Eviews)来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重点探讨风险度量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既直观又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如何进行最优投资组合选择的印象。培养学生对投资理论全面深入的理解,学会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进行投资决策分析。

应用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再多的投资学理论都是为实践做准备。此部分的主要目标在于促使学生体会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通过引领同学们去证券公司实地考察、实习,让学生与真正的证券投资者沟通学习,书写亲身体会和感受;并通过模拟投资展开投资工具选择、证券选择、组合投资策略、投资技术分析、公司基本层面数据分析等具体应用,将所学理论与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开展相关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

五、结论

投资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也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理论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实际投资分析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运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本文从教学方式、教学流程设计等角度展开问题讨论,以期达到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滋维·博迪等.投资学(第九版)[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12.

[2] 张启智.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前沿问题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3(3).

[3] 焦方义,杨其滨.实践教学环节之案例教学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应用探析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4).

[4] 文学舟.投资学案例教学的优点、困难和对策[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

[5] 梁朝晖,关于投资学案例选取和编写方法的探讨[J].北方经贸,2009,(7).

[6] 汪红玲.模拟法在证券投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会计之友,2010, ( 7 ).

[责任编辑:雷 艳]

作者:管河山

第二篇: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张荻的材料遗态学探索之路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材质、结构、功能单一的传统材料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追求多组分、多结构、多功能一体化的优质材料成了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给当前的材料设计、合成路线和方法带来全新的挑战。同世界各地的材料学家一样,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张荻也在不断探索高新材料设计和制备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自然界中取材成了他研制新材料的灵感来源。

学成归来 硕果满身

出生于西安的张荻,高中毕业后插过队也做过工人。在农村和工厂锻炼的几年中,张荻深感知识的重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1977年高考恢复,张荻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考生,并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系。毕业那年,成绩优异的他又获得了教育部出国读研究生的机会,踏上了赴日本留学的旅程。在日本期间,他分获大阪大学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1988年,学有所成的张荻回到祖国并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2001年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材料学科的长江学者,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回国后,张荻一直致力于先进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和遗态材料学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在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防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同时,张荻还同多所国际知名大学以及加拿大铝业集团、德国拜耳、英国摩根、美国陶氏化学、日本丰田汽车等一批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研究关系。

从事材料研究多年,在科研方面,他曾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分获上海科技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担任《复合材料学报》副主编,《有色金属学报》、《金属学报》、《科学通报》、国际期刊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

在教育领域,张荻也同样成绩斐然。经他指导的研究生论文1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4篇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同时他还指导研究生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以及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他本人也曾先后在日本Yuasa中央研究所、大阪大学超高压电镜中心、京都大学材料系、佐贺大学电子系、法国特鲁瓦技术大学、德国Max-Planck金属研究所作访问学者和教授。

遗态材料 源于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智慧的源泉,也是人类的创造宝库。在长达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胜出,进化出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分级结构来满足自身特殊功能的需求。

而材料学中出现的新概念—材料遗态学,正是源于自然界生物的启迪。据张荻介绍,材料遗态学是指借用自然界经亿万年进化的生物自身多层次、多维、多结构的本征结构,通过人工方法,变更其结构组分,制备出既保持自然界生物精细分级结构,又拥有人为赋予的新功能的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

例如,某些光敏感物种对光和阴影的敏感度主要源于它们的臂骨拥有类似于双棱镜的设计特征;海老鼠的每个鬃毛均由六棱状微纤毛构成,这样沿纵向就产生了一种自然的类光子的晶体纤维结构;而蓝色大闪蝶发出的绚丽蓝色光泽,则是由组成其翅膀鳞片的具有不同折射率系数的甲壳素层和空气层交替层叠形成的光子结构形成的。

据张荻介绍,从材料角度来看,这些生物拥有形态迥异、尺度不一、结构精细、功能集成等众多特点,并且多成分、多功能的材质和多尺度、多维度的结构耦合的特质,无不证明它们是精细复杂的材料体;从生物结构上看,它们既是形状和结构复杂的天然复合材料,同时也是横跨微观尺度和宏观尺度的有机综合体,不同的生物结构具有独特的结构—功能关系、迥异的机械强度、空气动力学、光电磁声波以及丰富生物传感行为等功能特性。

“同人工合成的材料相比,自然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是生物本身经过千百万年来的遗传进化而优化发展起来的,自然生物结构的高度精细化、结构与功能组合的微小尺度化、组织的高度分级化,无不体现了自然生物适应环境的独特结构与独特功能的匹配与统一。”张荻说,“这种结构和功能的集成化和一体化无疑为先进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借鉴意义。”

“师法自然”,自古以来向大自然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汲取营养的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和手段。然而遗憾的是,一方面,我们仍然缺乏对大自然系统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即使拥有现当代最高水准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仪器,人类仍然难以效仿出大自然经亿万年优化而得来的精美细致的分级结构及其所具有的多功能特性。

为了摆脱传统材料设计的缺陷,并且能够快速、简洁地设计出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的新型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遗态材料研究小组在张荻的带领下,开展了基于生物精细结构的遗态材料研究。张荻希望以自然生物为模板,利用物理化学方法传承生物精美、精细的结构和形态,同时改变其化学成分,从而制造出既保留自然界精细结构,又有人为赋予特征的新材料。

张荻说:“我们不仅希望通过传承生物精细结构能与材质耦合的效应制备出性能大幅提高的新材料,更重要的是开展转换结构与材质耦合效应机理等相关问题的基础和前沿探索研究。”

最初,研究小组以植物模板为主,制备出了具有鲜明植物结构特征、独特显微组织、组织结构可控、物理和力学性能可控的有序多孔无机纤维材料—植物纤维生态陶瓷,并建立了遗态材料的转换机制。

近年来,在张荻的启发和领导下,研究小组将目光从单纯的植物材料投向了整个自然界,特别是多尺度分级精细结构的生物材料,鸡蛋膜、蚕丝纤维、细菌和蝴蝶翅膀等都成为了张荻和其研究小组关注的对象。

使用各种遗态材料合成技术,张荻和研究小组制备了一系列氧化物和硫组化合物半导体复合材料,经过深入研究材料制备过程的作用机制,从而提出了功能遗态复合材料的分级结构形式原理。

张荻说:“遗态材料及其复合材料是涉及了化学、材料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同时也囊括了陶瓷、金属、聚合物领域的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和制备方式。通过优化的化合物、生物原始结构和可控气氛的人工耦合作用,控制生物模板材料中的化学反应来合成和复制生物结构、遗传其形态和物理结构,能够为今后实现设计和制备多维、多结构、多功能集成化和定向化的新型先进材料提供新的途径。”

科研成果 引领未来

张荻率领科研小组在国际范围内率先提出,可利用具有精细分级结构的蝶翅作为模板来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所用的二氧化钛光阳极组件。

“自然界的物种经过了千百万年自然选择的残酷竞争,已经进化出无数特殊相应的精细结构。从这些特殊结构中,我们能够获得制备新材料的灵感。”张荻说,“仅以蝴蝶为例,为了满足求偶和捕食的需要,它们进化出了色彩缤纷的翅膀;出于生存的需要,在一些气候寒冷的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的蝴蝶就将翅膀进化成黑色或者深褐色,这样它们就能吸收更多的能量,从而使自己的体温能够快速升到合适温度,增加自己的生存几率。”

那么,蝴蝶是如何让自己的翅膀更黑,最大限度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呢?据张荻介绍,为了最大程度获得能量,蝴蝶进化出了多种巧妙的机制,某些蝴蝶不仅仅利用化学方式,即黑色素来获取能量,甚至还能通过物理方式,即利用一种特别的光学手段使其身上黑色的部分颜色更深从而获取更多的能量。

另外,张荻还提到了一种凤蝶科蝴蝶。据介绍,这种蝴蝶黑色的翅膀上,有一些具有准蜂窝结构的细微鳞片,能够让它最大限度的吸收可见光,平均吸收率在96%以上。张荻说:“蜂窝状鳞片结构具有类似光陷阱的作用,如同光在光纤中的传播,光进入蝶翅鳞片表面后,在其内表面反复反射吸收,相较于普通鳞片,它拥有更低的反射率和更高的光吸收率。”

受此启发,张荻的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高光捕获性能的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构件,并且进行了相关研究和验证。通过遗态工艺,以蝶翅鳞片为生物模板,研究小组成功获取了保留原始蝶翅结构的二氧化钛材料。

张荻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普通的二氧化钛薄膜,具有蝶翅结构的二氧化钛薄膜可以大幅度提高太阳光的光吸收率,用它来作光阳极,可以大大提高光采集效率,进而有望提高这类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这项研究巧妙地将自然进化的精细特种结构与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一体化结合在一起,为今后新型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想和实验依据。同时,这项研究也被国际众多科学网站引用报道,加拿大的“探索”频道还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为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张荻研究小组在保持原有结构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拓宽了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了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并重的研究层次,制备出多种具有天然生物结构的生物分级构造新材料,在能源、国防、环境及光电功能等材料领域中开展了应用基础研究。

目前,张荻的研究小组在遗态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领域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已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项,在众多高影响力的国际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撰写英文专著《启迪于自然的遗态材料》,为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会作学术和特邀报告10余次,先后6次入选国际期刊封面文章,9次入选国际期刊热门文章,6次入选国际期刊研究亮点。

遗态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突破了传统材料设计和合成制备科学的常规理念,为未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路,同时也为未来设计和制造具有独特结构、独特功能特性的新材料和新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制造原型。

作者:刘荣 李艳

第三篇:审计学课程教学问题研究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因此,人才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人才培养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提升教育质量。审计学课程作为高校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相关专业下的人才培养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审计学课程应用性强,课程难度大,需掌握较好的会计基础,因此,审计学教学效果欠佳。本文,在强调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元教学方法,对审计学课程问题进行研究,旨在解决审计学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关鍵词:审计学 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

一、审计学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学教材过于抽象

作为一门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审计学具有较深的理论知识,但同时,其实践性也是比较强的,而审计学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相关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能力弱,不利于课程的学习。教材内容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注重专业术语的讲解,而审计概念理解起来比较难,造成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论难。例如审计学的重要概念“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做出的表达,可能是明确的表达,也可能是隐含的表达),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认定的含义,但却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因此单一的理论学习无法深层次的提升学生对于审计学的理解。

(二)相关专业知识不扎实

另一个问题是学生的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而审计学作为一门跨学科课程,其综合性比较强,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换句话说,想要学好审计学,必须先学好这些相关课程。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会计、财务分析知识掌握的并不熟练,例如掌握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知识时,要求判断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这些都要求将审计与会计知识有机融合,能够融会贯通,真正理解审计工作,因此在学习审计学时,无法很快的理解审计知识,以至于教学效果不好。

(三)审计学实践不足

审计学作为一个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学科,单一的课堂理论性的讲解不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上老师讲的内容。传统教学方法仅局限于理论学习上,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及创新能力,对于审计课程,丰富的审计案例引入课堂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将理论与教学案例有机的结合到一起,通过案例的实践性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使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二、审计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合理设计培养方案

面对审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课时安排并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适当引入实训课程。合理的课时安排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课程能够充分适当的完成,是保障课堂教学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课时,在授课过程中将忽略重难点的讲解,没有时间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过多的课时又会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因此合理的课时安排是教学的基本保障。

(二)完善审计学教材

面对审计学过于专业的内容,如果审计学教材不能很好的使学生理解,将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对于教材的选择除了要适应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发展目标,更要在内容上相互贯通,易于理解,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方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配套的习题与案例要充分,课后复习更简便。

(三)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综合实力

此外,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特别对于审计学这种理论与专业性都较强的学科,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对于高校教师的实践性较差的弊端,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通过参与寒暑假会计师事务所的实践,提升自己的审计实践能力,只有理论与时间并行,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并且一定的实践可以丰富自身的案例库,在今后的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据可依,并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四)促进“学生主体”的贯彻落实

提升审计学教学效果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以前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老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会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而“学生主体”的贯彻落实对于审计学的教学更是至关重要的模式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参与进来了,能够更好的融入课堂,才能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课外实践与实训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

审计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概念生僻难懂,单一的课堂学习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与实训,校内实训课程与校外审计实习结合,不仅锻炼学生的时间能力,还能很好的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真正使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实践中理解审计学的知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核心要求,对于培养人才,实现学习强国至关重要,因此通过人才培养提升教学质量变得至关重要。审计学作为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高校教育者的核心任务,也是课程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学习强国发展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志荣.基于示范校建设应用建设中审计学特色专业教学过程的优化研究[J].财会学习,2018(35):202-203.

[2]张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审计教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373+375.

[3]邓洁.基于“课程+案例+实训”三维融合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7(24):124-125.

[4]王冬.浅析《审计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7(10):233.

作者简介:

曹文静(1992—),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烟台南山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审计、财务分析

马良学(1987—),男,山东兖州人,南山轻合金有限公司技术员

姜珊(1997—),女,山东临沂人,烟台南山学院学生

作者:曹文静 马良学 姜珊

上一篇:公路运营管理论文下一篇:传统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