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紧迫性研究论文

2022-04-21

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促进资本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8日下午进行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金融改革紧迫性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融改革紧迫性研究论文 篇1:

温州的独特经济,决定了金融改革试点地位

2012年3月底,国务院批准温州进行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然而回首20年前,温州曾经是金融改革的先行者,却因为风险重重裹足不前,改革停滞甚至倒退。民间借贷的风险引爆的信贷危机牵动了改革的目光。本刊记者于全国两会期间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和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聆听他们对于温州金融改革这块试金石的领悟。

记者:请问根据两位嘉宾的亲身经历,你们眼中温州的小微企业生存状态是怎样的?金融改革是否改善了它们的处境?

【周德文】:我本身就在温州工作,对温州的情况比较了解。目前的温州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面临比较大的困难,许多企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陷入困境,导致个体的老板“跑路”、甚至自杀现象的出现。这跟我们现在金融体系不能更好的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有很大关系。

【曾刚】:我曾经到过温州,也到过很多和温州类似的和有差异的地方。我在想,对于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温州,其实到处都存在。在我看来,从目前我们的感受来讲,无论这里小微企业的资金供给状况,还是它资金需求的满足形态,温州其实还算是不错的。为什么?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因为温州是一个发展程度很高,并且有大量财富积累的地方,所以,它的资金供给本身是比较充裕的。再加上政策上的支持,温州本地的金融机构数量不少,过去一段时间给他们政策,包括小贷通等这种机构发展了很多,而且还有外来资金的进入,正因为它作为一个试点,所以吸附了很多外地的资金。在我看来,温州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我们抛开它实际的实体经济那块,那个是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问题。单单说它资金获取程度,可能远远好过其他地方。我倒是觉得,因为我走过很多的地方,不仅仅温州,总体来讲,温州的小微企业生存状况,从资金可得性的角度来讲,在国内很多地方是不错的,而且过去一段时间,借金融改革的东风,他们的资金状况可能还会有所改善。温州的很多问题可能还不在于它的资金可获得状况,现在有很多争议认为他们有一部分企业拿到钱之后可能并没有从事实体经济的发展,而是用作了一些金融投机或者其他的行业,这个时候,可能集聚了一些风险,这些风险是需要化解的,这些是它的问题,而不是从它的资金可得性的角度来讲。金融改革如果单单从改善企业资金供给的角度来讲,我觉得目前还是很明显的,整体来讲,它的条件还是不错。

记者:国家为何要开展金融改革试点?温州为何被选择为第一家试点?

【曾刚】:金融改革试点是去年提出来的,有几个大的背景。一个大的背景就是确实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过去一些年也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去年有一些改革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也进入到一个瓶颈的阶段。这个瓶颈阶段产生很多问题,大家知道从2010年到2011年之后,整个金融体制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所谓失衡现象,银行体系好像看起来钱很多,但是很多中小企业拿不到钱,而且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民间融资比较发达,同时价格又高企,也有很多的风险。所以,这两个背景就正好重叠在一起,一个是我们金融改革经过多年的改革进入一个阶段需要通过这个改革提升它整体的运行效率,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合理程度;另一方面,正好一个问题出现了,我想大家都知道,当时民间金融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而且很多人看来收益很高,同事也伴随着风险。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我想在那个时候,对于改革的呼声就出来了,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情况,大家呼吁通过改革能够改善供求失衡的状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整体金融结构的优化,一个大的背景和小的背景在一起了。选择温州,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民间融资,体外的民间融资利率高企,引起了很多关注,也有一些问题。温州很显然是具有代表性的,在浙江有代表性,所以,把它选择一个对象,就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促进我们民间金融的规范化,作为我们整体金融改革的一个试点,我想温州正是二者结合在一起的。从这个背景上来讲,我觉得它有它的必然性。但是它也有它的侧重点,因为它是在那个时间上,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大家对民间金融的关注,所以在温州金融改革试点里面,我们很多强调放松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转制,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等等,后来像前海这些其他地方,推动人民币的跨境结算,追求的是金融对外投资,还有就是人民币国际化方向。它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时间点出来。第一家选择温州,时间、背景都有它的重点。这是我大概的一个看法。

记者:去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指出,温州金融改革试验要允许“试错”,您是否赞同?为什么?

【曾刚】:这个问题我们有同样的看法。为什么说允许试错呢?金融本身是有风险的行业,不管是民间融资还是体系内的融资,金融活动都是有风险的。第二,改革也是有风险的,改革有不确定性,改革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事前并不清楚,所以,一个本身就是金融风险的行业,加上改革本身也有风险,叠加起来意味着金融改革的风险是比较大的,相对来讲从国外来看,一些金融市场化的过程都会遇到风险。这给我们改革带来一个困难,就是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讲,改革确实是一个好事,说起来大家都支持,但是你要知道它是有风险的,如果作为改革的执行者来讲,它可能就会有很多的压力。大家很怕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上升、逃废债或者其他的社会稳定风险等等,很容易导致我们的改革半途而废,改革本身就是存在很大的困难,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觉得某种意义上,我们对金融改革可能试验的方向允许鼓励,不能简单因为有些风险出来了,就否认它的金融改革成效或者应该坚持。我们生怕这个改革半途而废,很多时候因为方向是对的,但是迈出去的时候可能有一些风险和成本。如果这个错误和成本我们不能够容忍的话,这个改革的推进我们也很困难。所以,我想周行长讲的试错,其实是让我们从社会各界也好,从政府本身来讲,社会舆论的环境也好,应该尽量地给这些金融试点改革的地方一些比较宽容的空间,一个包容的状态,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评。而是这样一种状态,允许他去犯一些错误。如果不去试错的话,我不知道正确的方向是什么。我们以往的改革,早期的经济体制改革都是这样试出来的,我们应该允许它这样去做,这个试错是很重要的。我还要强调,我们目前的很多改革都还在进行中,我们不敢说这些改革一定一点风险都没有,可能会出现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到时候有一点风险,出现一个违约的事情,就把整个方案否定掉,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整个金融改革,包括温州改革,需要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当时也是这么去想这个问题的,所有人都看到温州在改革,所有人对它有很高的期待,焦点所在,可能很多时候是这种压力,很容易变成千夫所指,所以我觉得给它一个外部环境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

【周德文】:我非常赞成周小川行长的讲法,并且我很感动,作为金融机构的最高领导,他能够对温州金融改革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允许温州“试错”,我认为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鼓励。因为金融改革是深水区的改革,本身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也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改革很艰难。在改革中就很容易犯错误,所以允许“试错”,我认为给了我们改革的勇气,给改革者更大的鼓励。第二,金融改革在我们中国是率先在温州拉开序幕,可以说前所未有。正因为是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改革本身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要允许它“试错”,才敢大胆往前迈进,本来就步履维艰,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改革就没法儿迈进。第三,改革要试验,要突破现行的政策法律,更容易犯错误,甚至是触犯法律,更应该允许他“试错”,允许他犯错。我认为周小川行长的这种讲法是受到鼓励的。问题是我们现在是不是有“试错”的勇气,我们地方政府以及组织金融改革试点的领导,他们的观念里是不是有敢于推进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因为给你政策了,鼓励你去“试错”,你不去做同样没办法去推行。我认为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有更大的改革的勇气去推进金融改革,大胆的寻找突破,即使错了,国家已经表态允许你“试错”,我想天也塌不下来。有人说温州金融改革已经走到头了,有的说已经走到死胡同了,这就是我们不敢试错和不敢推进改革造成的。

记者:据您的观察和研究,即将期满一年的温州金融改革试点成效和进展如何?会呈现哪些亮点?

【周德文】:去年3月份国务院设立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温州的地方政府包括温州人积极的推进金融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说设立了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积极引导民间借贷走向规范化、阳光化的道路;设立了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对民间资本的投向进行一些引导;颁布了温州民间借贷利息指数;设立温州地方金融监管中心,最近也批准试点两家票据中心等等。温州的金融改革一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也有一些亮点。亮点主要是温州在金融改革促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取得比较大的成果,对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还有我们现有的金融机构也积极配合金融改革,比如说设立中小企业信贷中心,设立单独指标进行考核。特别是在引导民间借贷合法化方面,温州做了积极的尝试。

记者:金融改革非一日之功,那么到底多久能见到成效?达到怎样的目标才可以说改革成功了?

【周德文】:金融改革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非一日一功。温州的改革一开始也制定了时间表,第一年主要是打基础,第二年全面展开,到第三、四年的时候进行总结,我认为这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所以金融改革也不可能迅速一下子就完全,它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我们应该有紧迫感,现在全国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推进金融改革,至少从我的经历已经接触二三十家外地政府到温州学习取经,希望给他们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推进金融改革。有的地方金融改革也搞得有声有色,温州不能等,应该要加快,因为我们是第一个金融改革中的试验区,要加快步伐,特别是在内容上要努力尽快取得突破,这才能给别人起示范作用,才能树立金融改革样板。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有一个紧迫性,要积极快速的推进金融改革。怎么样算是金融改革取得成功,有不同的考量,我个人认为主要看三个问题:第一,经过几年金融改革的实践,如果中小企业感觉到融资不那么困难,我认为金融改革已经取得成绩。第二,融资的成本是不是降低?现在普遍觉得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是过高,利息率已经大于利润率,使得很多企业没有办法生存。经过金融改革以后是不是普遍感觉融资成本降低,这是金融改革取得成功的标志。第三,金融改革是不是形成跟市场和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这也很重要。这三个方面我认为是衡量金融改革是不是成功的一些重要标志。

金融改革紧迫性研究论文 篇2:

胡锦涛:全面做好金融工作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

促进资本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8日下午进行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金融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切实保障金融安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增强金融业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世界金融形势和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巴曙松研究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李伏安高级经济师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并谈了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金融日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也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内外金融市场联系和相互影响越来越密切的形势下,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越来越成为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胡锦涛强调,要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着力加强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创新金融组织体系和发展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调控和监管方式。要以建设现代银行制度为目标,继续推进各类银行改革,着力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形成一批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强的现代化银行。要把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农村金融组织作用,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促进资本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胡锦涛强调,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更加注重发挥金融配置资源、调节经济、服务发展的功能,更加有效地运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观调控,推动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金融企业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积极调整服务方向和重点,在努力增加盈利、提高效益的同时,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积极为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自主创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作用。要继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着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同时要切实加强扩大开放条件下的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胡锦涛指出,金融越发展,越要加强监管。要坚持把金融监管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金融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改进金融监管方式和手段,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做好金融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监管,加快构建金融安全网,依法打击各种金融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胡锦涛强调,做好金融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树立现代金融观念,自觉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高度重视和支持金融工作,支持金融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金融理论特别是现代金融知识,努力提高领导金融工作能力。要建立健全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金融职业培训,大力培养各类金融人才。要加强金融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弘扬新风正气,反对歪风邪气,形成良好行业风气。

金融改革紧迫性研究论文 篇3:

亲历全球金融危机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自然也难独善其身。中国虽未发生长期持续的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但是,经济结构严重扭曲,发展方式迟迟难以转变,致使国民经济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为应对危机冲击所采取的数以万亿计的财政和信贷刺激政策,由之引发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急剧膨胀、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急剧增大,以及近年来国际资本跨境流动规模急剧增大等,也都向中国的宏观调控当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客观看待、冷静分析以上种种出现在世界和中国的新现象、新政策和新挑战,对于仍在艰难恢复的道路上踟蹰的世界各国和中国,其必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要想使分析切中要害,对策恰如其分,殊非易事。这需要研究者既具备全球视野,也深谙中国国情——具备全球视野才不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解中国国情,才可避免隔靴搔痒。然而,要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需要研究者有参与国内外经济金融活动的丰富经历和深厚的研究积累。

作者根据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与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亲身经历,描述和分析了自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并以此为背景讨论了关于中国经济金融的一些重大问题。本书集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于一体,探讨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紧迫性和政策建议。有助于读者理解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研判危机发展趋势,思考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和政策取向。

上一篇:语文教学法概念研究论文下一篇:高校贷款的商业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