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的波普风——刍议波普风格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2022-09-11

一、波普风格的形成

波普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其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是盛行于这一时期的波普艺术的直接渗透,是新的时代更迭新的表现形式、新的审美观念的结果。

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20世纪初现代主义设计在欧美形成,标志着商品设计进入现代工业化设计的时代。

当现代主义设计成为当代设计的标志,并逐渐被人们普遍接受而常被褒扬时,伴随新生代的不断涌现,其单调、冷漠、缺乏人情味的格调逐渐被人垢病,认为其体现的是陈旧、过时的观念,古板、乏味、缺乏特点,失却了各地域色彩和文化属性。至战后60年代,随着国家的重建、经济的振兴,众发达国家逐渐富足、繁荣,在此社会与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普遍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渴望新的事物、新的观念,对个性化张扬兴趣浓厚。他们欲以新的自我表现来传达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文化认同。

在多种思维的相互碰撞下,各种风格的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乐观主义、解构主义、极简主义、绿色设计以及纽约派、图钉风格、嬉皮士等等雀跃涌现,使得艺术、设计开始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或本土化、通俗化的风格特征。

众流交汇、风起云涌,一个诱因便能促使当代文化、艺术发生深刻的变革。混沌中,一群“独立社团”的艺术家、批评家和建筑师的出现,适时地切合了这个契机。他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彰示出新一辈艺术家的社会与文化价值取向,即反对艺术的纯粹性,陶醉于自我表现,醉心于标新立异的、时髦的、与抽象表现主义相对立的新写实主义,完全颠覆了艺术所遵循的高雅、低俗的划分,推翻了严肃艺术即是高尚艺术的传统。他们热衷于新兴的都市流行文化,借用各种大众消费品进行设计、创作,致使波普艺术逐步成形。而“这就是明天”的画展及其“究竟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富于魅力?”的画作直接促成了波普艺术的流行与兴盛。

波普是20世纪后期最值得记忆的一种艺术样式。其意义在于艺术的平民化,它把社会现实生活,以通俗形式表现出来,意图模糊生活与艺术的区别,让艺术和生活融为一体。

二、波普风格的特征

波普风格并非是一致性的、单纯的风格,它融合、混杂了多种风格形式。汉密尔顿将波普定义为“流行的,短暂的,可消费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人的,风趣幽默的,性感的,有魅力的,商业的”。其显著特征是以现实生活原料作为创作主题,以通俗化的艺术语言、大众化的审美视角去理解生活、解释生活、甚至复制生活。丰富的社会文化为此提供了充裕的视觉资源。

1、新奇、幽默、个性化的形式

其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直接将各种商品招贴、影视图像、报刊画片、封面女郎、卡通漫画等搬入画面,追求流行性品味,以直观易懂的语言替代了深奥的正统艺术,以诙谐来调侃时尚文化的复杂性与多重性,带着一层玩世不恭的心理,好似前卫乐曲。

2、单纯、强烈、艳丽的色彩

波普有着绚烂明亮的色彩:强烈的纯色对比,浓郁的色彩配置,巧妙的色彩互补,明快的色彩渲染,浓烈的色彩装饰,个性的色彩搭配,轻松随意的形式美感,丰富多彩的色彩表达。自然的色彩被设计者按主观意愿加以强调、变化和转换,侧重色彩的纯度表现。

3、夸张、简练、重复的图案

其基本图案既可由一个大的点独立构成,也可由多个密集的小点构成,还可由各种不同的块、面排列、组合构成。以精炼的几何图案、抽象图案及各类装饰线:正方形、多边形、格子形、不规则形、圆点、曲线、折线等,以重复、点缀等多种方式汇聚成波普语言。

4、自由、趣味、装饰的造型

力求形体的简单化,打破空间、透视的限制,以二维平面的形式来表现形体,用平涂的手法来压缩空间。注重图形的想象力、趣味性,其轮廓线被高度概括,轮廓美、造型美被特意强化,讲究各形体间相互烘托、映衬的效果,追求图形的装饰美感与视觉节奏。

因在文化取向上不尽相同,虽大众文化为波普直接供给着营养,却不能草率地将其等同为大众艺术或流行艺术。波普“态度上并不是‘大众文化’的艺术,而是受过‘高级专业训练的专家为大众’制作的艺术”。波普是汲取大众文化养料后被“加工”“制作”了的结果,已非本来的大众文化。

三、波普风格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波普艺术的成画方式多是设计式的,其形式透着浓浓的设计味,本就与设计有着割舍不了的关系。它对设计领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平面设计概莫能外。

波普早已浸入到社会文化、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此文化思潮作用下、“挟持”下,平面设计已大量融入了波普的诸多元素,深层影响着平面的审美判断,致平面领域形成了强大的、独有的波普现象,促使平面打破传统束缚,容多元文化相互对立、相互融合。设计者通过主观意识,以大众的审美情趣、大众的欣赏目光,将日常司空见惯的生活琐事、繁杂的商品元素,用摄影、绘制、涂抹、剪贴等媒介方式,或以符号似的拼凑、嫁接、重复、叠加等组成手段植入设计中,极大丰富了设计的表现手法。其夸张戏谑、生动亲切、温情愉悦的视觉效果,赋予了设计极好的信息传递功能与极强的商品诉求能力。

1、大众化的审美观念

美感是以感觉意识来感知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波普风的设计不再依赖传统美学观念,而是着重青年消费群的审美兴趣,在乎他们对事物特征进行审美评价时产生的情感倾向:是满意、爱慕、认同,还是失望、厌恶、拒绝?美感体验即是对审美对象的形色、韵律、节奏等感性面貌的感觉体会,是人对审美对象的主观认识,是审美对象是否切合了审美人需求的关系的体现。波普既取材于大众文化,审美理当从大众的思维角度、以大众的习惯和喜好来定位、把握,经设计者主观态度将情感化元素融入审美中,借助与大众情感上的投合,来增强审美载体的认同感与亲切感。

2、新奇的图形构成形式

波普风平面的构成方式多种多样,其视觉元素来自于大众文化中众多的图绘、照片、商品及实物,设计者往往从大众生活中提炼图形图案直接运用于平面:或将同一图形图案以同一个主题在不同画面里用不同的构成方式反复运用、机械重复,或以局部图形夸张放大打散重组、自由无拘,或把成名作品按主观意志分割归纳重新设色、时尚艳丽,等等。生活中各领域的各类素材都可以波普风格的处理模式为平面所用:简洁的条文图案、单色圆点、装饰图形、纪念性人物、明星、名画以及人头、人眼、人嘴、手,不一而足,这种打破成规的平面形式,散发着浓郁的波普独有的风彩,彰显出设计者多彩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通俗艳丽的颜色配置

波普风平面中的用色也秉承了波普一惯的配色方式,绚丽、纯粹而简洁,设计者采用多样的套色搭配,高度概括、简化色彩之间的变化过程,通过取舍、调配、整合使色彩极具视觉冲击力,如强烈的撞色并置、极色的色彩互补、纯色的重叠组合,又如色块与图片、色块与图画的镶嵌,各种图片之间、各种图画之间剪切拼贴,再如在彩色图片或彩色图画中嵌入小幅的单色图画或图片,单色的图画或图片中嵌入小幅的彩色图片或图画,单色的主题形象搭配彩色的背景或彩色的主题形象配以单色的背景,等等不胜枚举。这种迥异的色彩设置,不仅增强了设计的趣味性、诱惑性,还显现出对传统美学观念的发展、变通和补充。

4、创造性的材料运用

借助波普灵感,设计者常常将表面处理或未处理的多种材料以拼贴、组合的方式进行材料搭配设计,让受众体验到全新的视觉、触觉的感受。或是在纸面上直接叠压、粘贴上报纸、照片等实物,或是在平整、光滑的表面上植入不同机理的、凹凸不平的纸板、塑料、编织、剪刻等饰品,又或在丝绸、棉布、麻纱、皮革等柔软材质里拼接、嵌入金属、木片、陶瓷、玻璃等硬质材料,利用物品之间的材质、机理的配合、对比、映衬,将抽象与具象、感性与理性、物质性与精神性相结合,组织出丰富生动的图形图像。多样化综合材料的应用拓宽了设计思维,丰富了设计形式,发掘出新的设计观念,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平面模式。

紧随社会的发展,设计已趋专业化、多极化,讲求良好功能、高度理性的现代主义设计已不能“一家独大”。在波普风格作用下,设计语言丰富多样,不再依赖将商品与商品特征联系起来的表面处理方式。设计者创造性的构想更多的建造在潜意识里,以求用下意识的方式来感染受众,使设计能调动受众的取舍方向。设计者不再局限于应用设计之识别、使用的范畴,而是赋予其一种更主观的表达形式以获得全新的视觉传递效果。在这里,形式与内容的主从关系与一致性被剥离或舍弃,诱人的形与色、联想与暗示被设计者强调、利用,以获取肆意想象的空间。“美感”已不是通常附属于商品属性上的审美,而是将设计从实际使用价值中释放出来,赋予其能够引发不同反响的特别能力。设计者蓄意不提供明晰的商品坐标,而是将设计放入精心营造的未明状态中,让受众自己判别哪些属于设计行为,哪些属于商品范围。

四、未来趋势

平面设计发展到今天,各种形式格调早已相互渗透、相互同化,“门类”“流派”已很难有一个明晰的界定划分,唯波普风格于众流中“泾渭分明”、独树一帜,其精神气质仍伫立不衰、个性鲜明,在今天的社会文化中仍然占据着突出的位置、依旧得到众多的偏爱,依然对当代的平面设计有着巨大的感召力。作为独具魅力的文化现象,波普已成为人们精神范畴与消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給设计带来的不同形式、不同观念,极大地充实了设计领域的风格、“款式”。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其非同一般的思维、构想,还将继续陶然、左右平面及其他设计门类,并在其中得到更多的光大、延伸、演绎,使波普更广泛、更深入地融入大众生活。

上一篇:现代经济下商业广告摄影在商业领域的探析下一篇:探究初中阶段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