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是“四个全面”的实践基础

2024-04-07

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是“四个全面”的实践基础(精选3篇)

篇1: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是“四个全面”的实践基础

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是“四个全面”的实践基础

辛鸣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贯穿其中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清醒的忧患意识与自觉的责任担当。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战略要求有清醒认知,对我们面临国际国内风险挑战保持高度忧患,自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这是“四个全面”的实践基础,也构成了“四个全面”的实践逻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是必需,非“全面”不足以成事,非“全面”也不可能成事。“全面小康”必须是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缺。小康社会如果不“全面”,就会出现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问题,就会出现“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深化改革如果不“全面”,某些领域一马当先走出很远,其他领域坐而论道没有动静,不仅会让改革失衡、跛脚、事倍功半,甚至会使得改革发生变异;全面依法治国也是一样,没有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协同,法律沦为“橡皮泥”“稻草人”的现象就不可能得到根除;从严治党没有踏石留印转作风、雷霆万钧反腐败,就会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没有崇理想、重信念,永不动摇的信仰,就会得“软骨病”。

真正做到“全面”并不易,没有战略定力,不敢攻坚克难,不能自我革命,“全面”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兼顾方方面面,统筹各种关系,平衡不同利益,势必意味着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不能只看“显绩”不要“潜绩”,不能“任内风光无限,哪管离任洪水滔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咬定青山不放松,没有足够的战略定力是不可能挺得住的。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克服部门利益掣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定要改变“人治”思维与行为模式,全面从严治党一定要刮骨疗毒烈火焚金,没有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很可能半途而废。

当前,在人民群众还没有整体富裕的时候,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已经成了先富起来的人。在群众还为看病上学住房甚至柴米油盐犯难的时候,一些人已经习惯了“高大上”。在群众越来越遵纪守法的时候,一些人却依然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总书记讲,“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自我革命就是其中之一。这意味着昔日的改革者要成为今日的改革对象,意味着要壮士断腕乃至洗心革面,意味着要在自己头上动刀子,非有大觉悟、大担当不能如此也不敢如此。

(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

篇2: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是“四个全面”的实践基础

1.挖掘品德教材资源, 唤醒潜在责任意识

一年级的《别把花草弄疼了》, 三年级的《请到我的家乡来》和《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五年级的《鸦片战争》等。如一年级品德教材上第12课《别把花草弄疼了》, 老师借助挂图, 设计护绿标语, 展示风景图片, 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花草树木作用的知识, 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 培养儿童热爱自然的情感, 让学生知道人人都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唤醒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的责任意识, 从而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和习惯。如三年级品德教材《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图片或拍摄照片, 通过了解家乡名菜, 搜集家乡的特产, 课上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激起为家乡感到自豪的情感, 唤醒学生爱护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在上五年级品德教材《鸦片战争》时, 教师让学生知道鸦片的危害、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中国的暴行等基本史实, 通过这些史料的介绍, 学生既丰富了历史知识, 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激发了振兴祖国的责任感, 进而能够担当发展祖国的历史责任。全体教师从课例研究中掌握如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价值的责任教育资源, 如何在教学中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教育价值, 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

2.激励自觉主动学习, 树立自我发展意识

因为我校的学生流动性大, 他们之前学习使用的教材版本五花八门,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学习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当学生新转入我校, 难免因处在陌生环境, 加上家长缺少对学生监管和辅导, 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态度。因此, 在每学年开始, 各学科存在的转学生课堂不专心听讲和各类作业质量差, 不按时完成的现象非常严重。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每位任课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制定短期努力目标,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我鼓励。遇到学生犯错误, 老师摒弃了过去的做法———严厉批评, 而是引导学会自己分析, 尝试自我评价, 当学生渐渐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 强化落实到行动上。班主任还利用班队课把理想教育作为激励学生自觉上进的动力。通过开展“寻访江苏精神, 争当四好少年”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新时期苏州精神, 激励少年儿童为将来担负建设祖国重任而努力学习, 争当“四好少年”。中队辅导员根据队员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指导, 利用队活动组织优秀队员举行“我的理想”演讲比赛。针对后进队员, 辅导员充分挖掘后进队员的潜能, 通过弘扬他们的特长, 促进他们对学习的需求, 围绕“中国梦, 我的梦”举行班级才艺大赛, 树立了他们的自信, 激发了主动学习的愿望。通过手抄报比赛、魔方比赛、朗诵比赛和体育竞赛, 评出了一批多才多艺的小豆娃———“魔方达人”、“绘画达人”、“体育达人”……辅导员还组织部分队员亲临电博会, 品味科技奥秘, 开启了他们的寻访之旅, 了解了电子、IT行业的最新进展, 进一步激发了队员们为实现理想好好学习的决心。研究表明, 在班级队活动中, 只要辅导员有意识地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体验活动, 就可以有效培养每一位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自己发展负责的意识。

3.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增强关爱他人意识

德育主题活动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另一个重要基地, 围绕“新庄小学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的三级指标”, 子课题组根据不同的年级、班级 (中队) 要设计出符合各年级段学生实际的活动, 增强队员的责任意识。德育组通常会把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以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 开展“微笑服务周”、“安全教育宣传周”、“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周、“心理健康教育周”等活动。队员们走进社区, 把爱心传递给社区居民, 豆娃们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喊着禁烟口号、高举禁烟标语, 为社区公共环境打扫卫生, 走进社区孤老们的家, 用实际行动为他们服务, 把关爱带给他们。

4.搭建家校育人平台, 强化家庭责任意识

家庭是孩子学习做人的第一场所, 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是家长的重要职责。孩子在学校教育下培养的好习惯, 离不开家长积极配合, 使之不断得到强化。根据研究内容需要, 学校课题组确定了以加强家校合作、加强责任意识教育为主的子课题, 将学校与家庭联系开展活动紧紧围绕“责任”二字。通过办好家长学校, 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 通过请专家讲座和优秀家长经验分享等专题讲座, 使学校的开展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做到真正同步开展。有了家长的充分重视和倾情投入, 可以强化学校教育效果。通过家校紧密联系, 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都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并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有效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课题组每学期借召开家长会契机, 开展“给力家长”的评比, 这样家校互动更紧密。德育组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 有意识安排部分家长一同参与, 如一年级的入队仪式, 三年级的成长礼, 六年级的毕业礼, 体育组的亲子运动会, 教导处的半日开放活动, 课题组确保学生家长在学生在校的六年中必须有机会参加学校活动。广大家长通过观摩和参与, 及时了解学校管理内容, 亲身体验学校对孩子成长付诸心血, 激发家长在各方面主动自觉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增强家长对孩子成长应承担的教育责任意识, 学生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了责任意识。学校在做好传统的家访活动的同时, 充分发挥目前先进通信工具的优势, 不仅开通校信通, 还建立班级QQ群, 便于及时交流。

5.营造自主管理氛围, 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面临学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是流动人口小学生这一现状, 面对他们严重缺失家庭教育这一事实, 学校课题组注重在班级管理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以及传授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 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中, 努力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小学生。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 对同伴负责, 对家庭负责只是第一步, 培养学生对环境和社会负责才是更具重要意义的。因为班级是有组织的集体, 它不仅是学生学会做人的重要途径, 更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微观环境。课题组成员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管理, 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 应该主动关心班上的事情。课题组以常规教育为基础, 以“微笑新庄评比”、“流动红旗评比”为手段, 利用集体晨会、“德育微型课”等多种途径, 不断渗透主动参与活动和管理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综合能力。在自主管理行为规范养成训练中, 班主任注重宣传教育, 利用板报、流动日记、手抄小报等载体, 向学生展现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性及意义。课题组要求班主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守则》、《规范》、《八礼四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材料。

责任心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 它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独立性, 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提高学习水平。然而,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并非一蹴而就的, 而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点滴积累中形成。应该说, 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是条任重道远的艰辛路, 需要每一位教师积极研究, 坚持探索。从关注小学生的一点一滴, 从学习生活方面抓起, 在教育的一言一行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摘要:《增强流动人口小学生责任意识的研究与实践》作为“十二五”规划课题, 作者所在学校近五年来科学分析学情, 结合研究对象特点, 分别从五个方面开展了行动研究, 通过挖掘品德学科教材中的资源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德育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为他人负责的意识, 在良好的班集体建设中主动参与管理, 增强社会群体意识;在家校互动中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意识, 让流动人口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在体验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 在自身成长历程中表现出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关键词:流动人口小学生,责任意识,勇于担当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纲要.

[2]浅谈现代教育中责任感及其培养.松辽学刊.

[3]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江西教育研究, 2009年8-10月.

篇3: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是“四个全面”的实践基础

■我校坚持“小班化教育”, 班级人数始终控制在25~ 30人, 但绝不是单纯班级人数的减少, 在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普照”。小班课堂教学中, 师生交往密度增加, 彼此的情感交流也更加直接, 增强了信任感和亲切感。小班课堂教学中, 充溢着热烈的学习情、教学情的情感场。教师与学生感情融合, 形成了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这样的教育环境氛围里, 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 引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绪, 尽情去发挥创造, 展现才智, 开发潜能, 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在小班的环境中, 师生比例增大, 教师的指导时间增加, 师生交往增多, 为师生提供了充分交流互动的条件, 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关注, “小班化教育”注重“人”的主体性, 提高个别化教育程度,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辅导。

“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中, 我们坚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 小班课堂中的分组学习和分组讨论不是教学中的点缀, 而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的, 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小组群体效应,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同时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按不同的分组方法, 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让学生有成功的体会,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编排出适合“小班化教育”的桌椅摆放形式, 比如圆型、六角型、“品”字型等十种桌椅摆放形式, 满足了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设计环节预期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深入实践,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先后探索研究运用适合“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的20种教学策略, 遵循适合“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 教师把课题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在课堂上,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增长, 质疑释疑能力不断提高, 合作交流的意识不断增强, 学校各年级的教学成绩保持较好水平。

□请您简要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情况。

■西站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应该说有自己的独特思考, 能持之以恒并不断改进深化, 以实现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我们在教师中唱响“做足做优每一个40分钟”。我校把40分钟定义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 一个是在教室里每节课的40分钟, 一个是走进社会大课堂的一个又一个的40分钟。在“立德树人”育人宗旨指导下, 我们坚持用丰富多彩的校园学习生活充盈学生幸福的童年, 坚持采用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方法寓德育于各项主题活动之中。我们做到月月有活动, 活动有主题, 活动有基地, 广泛挖掘社会教育场、馆资源, 把要求变为激励, 并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促进学生道德生命健康成长。这样的成长过程将成为学生一生最难忘的幸福时光。我们认为小学阶段重要的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训练, 所以, 我们把“以生为本”做了三个方面的诠释, 即以学生独立的人格为本, 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本, 以学生未来成长发展为本。我们坚持激励教育特色, 鼓励和唤醒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我校制定了不同年级阶段的习惯养成目标和评价指标。

“减负提质”是我校课堂教学的不变追求, 学校始终围绕减负谈质量, 围绕减负谈教育。我校组织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起研讨国家的“减负十条”, 在教师中广泛进行减负大家谈等活动, 认识重要意义, 认识减负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认识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和天津电视台《视实》栏目中进行了报道, 《天津教育报》也有报道。

学校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深化课题研究, 在国家、市、区各级课题研究中, 我们积极探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开设“彩虹课堂”, 为教师研究教学搭设交流的时空, 希望每一堂课都是充满教师智慧的预设和生成, 期待着每一堂课上教师有教学风格和特色, 期待着学生富有个性地、快乐地学习。每一个学期60多节彩虹课堂就是60多次的学科教研, 就是60多次学习借鉴的机会。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们开展“三师同研”“多师评议”“学生评课”等多种形式的彩虹课堂, 学校的学习研究氛围日渐浓厚。

□参加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学习, 您有哪些收获和提高?

■参加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习, 我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品味了智慧。学习中有专家各具特色的讲座, 有走进名校的参观学访、主题论坛、导师的辅导点拨、学员教育思想的推介交流, 有名师的示范引领, 形式多样, 从不同的角度让我感受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的理念, 让我了解了国内外教育的趋势前景及中国教育的优势和症结, 他们用一个个经典的案例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教育人发展的路径和规律。

专家们从教育科研的价值、路径到科研的实践意义, 从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规范到课题申报的技巧、相关情况的分析, 从教学研究的选题到论文撰写的要求具体而又详实地讲授, 使我更加系统地掌握了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规律, 这些恰恰是我渴求的知识, 对日常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每一位专家都是用自身研究的课题成果和专业视角向我们阐述如何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及怎样进行教育目标的选择。学习让我品味着优秀教育者的智慧, 让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德教双馨的真正内涵。

二是牢记了责任。在分析一个个教育名家思维结构和品质的过程中让我进一步懂得教师专业发展从立德、立行、立言到教育者所肩负的责任重大。我觉得在当今教育改革背景下, 面对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中国基础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我们不仅是要学习、更新、实践, 更重要的是要用现代管理的理念指导和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用先进的、国际化的教育视野、教育思想、教育成果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的责任和使命。

做有思想的校长, 做有智慧的校长, 做有风格的校长, 做有品位的校长已成为我学习中越发强化的追求和愿望。学习反思中我体会到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思想, 而校长的思想来源于学习、理性思考, 来源于实践研究, 来源于在批判中创新发展。这也让我进一步意识到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校长的责任、校长的状态熏陶感染着每一个教师, 教师们“用心”去做教育, 唯有这样, 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可以说, 学习的过程如清风, 吹散我内心深处的浮躁;如清泉, 洗涤我灵魂深处的尘埃;如琴弦, 撩动我那份爱教育的情愫;如号角, 鼓起我教育改革探索的信心和勇气。让我不得不静下心想一想: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做什么?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怎样做?

在2013年的红桥区教师节大会上, 我做了题为《把对教育事业的爱书写在平凡的岗位上》的唯一典型发言。2013年, 我的4篇文章在国家级和市级刊物上发表。我校的办学成果在《天津日报》《今晚报》和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以及网络媒体报道, 我也曾几次参加天津广播电台针对小学生的减负、心理健康和社会活动的专题研讨。我正努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专业魅力和敬业魅力感召身边的教师自觉努力, 带领教师奔跑在追求高品质教育的路上, 不懈耕耘、扎实进取!

□请谈谈您的教育理想。

■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好教师一直是我做教师的追求, 走上校长岗位后, 我的教育理想中增添了“办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天津市人大副主任张俊芳在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毕业讲话时讲到:教育担当着用思想和智慧改变人与世界的责任, 一个有知识、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教师, 是可以用思想和知识影响几代人的。所以, 我要让自己不断汇聚并凝聚出思想的力量。

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优秀教师向教育家迈进的前提条件。以德为先是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必须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必须拥有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必须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情操, 才会以自己的崇高追求、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感染和带动广大教师, 熏陶并影响每一个学生。

上一篇:激励员工参与销售下一篇:亲民工程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