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语言文字论文

2022-04-17

史金波著《西夏社会》(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史学巨著,是作者积数十年学识与功力而完成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西夏语言文字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夏语言文字论文 篇1:

H 语言、文字

H0语 言 学

言语语言疾病学/姜泗长,顾瑞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08.-367页;27cm.-ISBN 7-03-013218-1:¥98.00

这样说话最讨人喜欢/王军云编著.-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08.-338页;21cm.-ISBN 7-80120-975-3:¥23.80

辞书研究.2005年. 第3辑/巢峰,张晓敏主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08.-220页;19cm.-ISBN 7-5326-1882-X:¥16.00

H1汉 语

大学语文/杨建波主编.-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642页;20cm.-ISBN 7-301-05816-0:¥30.00

大学语文/董媛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08.-321页;26cm.-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ISBN 7-5025-7532-4:¥29.00

大学语文/陈苏彬主编.-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08.-308页;21cm.-(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ISBN 7-80598-697-5:¥24.80

汉语读写教程/张绪平,尤冬克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08.-408页;26cm.-(世纪高职高专实用教材系列).-ISBN 7-5444-0372-6:¥38.00

新编大学语文教程/陈果安等主编.-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08.-435页;26cm.-ISBN 7-81105-104-4:¥35.00

语文是根/徐国明编著.-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08.-177页;26cm.-ISBN 7-5628-1745-6:¥22.00

语言研究集刊.第2辑/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编选.-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8.-405页;23cm.-ISBN 7-5326-1836-6:¥58.00

成语故事/吴洪等编文;齐林家等绘.-广州:广东新世纪出版社,2005.08.-107页;21cm.-(儿童读经典).-ISBN 7-5405-2960-1:¥16.00

新编成语词典/胡正晖等编著.-修订版.-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08.-678页;13cm.-ISBN 7-80661-736-1:¥15.00

出土战国文献语法研究/周守晋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217页;21cm.-ISBN 7-301-09245-8:¥12.00

模式写作/喻大翔,黄昌勇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09.-516页;26cm.-ISBN 7-5444-0385-8:¥44.00

新编写作教程/张灿贤,徐文明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299页;26cm.-ISBN 7-301-09426-4:¥22.00

大学应用写作/常青等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285页;23cm.-面向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ISBN 7-301-09191-5:¥29.00

应用文写作/吴晓林,张志成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08.-269页;20cm.-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基础课教材系列.-ISBN 7-03-016075-4:¥20.00

应用文写作技巧与范例/王军云编著.-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10.-412页;21cm.-(常用文体规范写作总汇).-ISBN 7-80120-988-5:¥26.00

新编词典/《新编词典》编委会编.-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08.-963页;14cm.-ISBN 7-80103-416-3:¥19.80

新编普通话训练教程/潘家懿主编.-2版(修订本).-太原:书海出版社,2005.08.-359页;23cm.-ISBN 7-80550-392-3:¥24.00

龙州土语/李方桂著;胡明扬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286页;26cm.-(李方桂全集/丁邦新主编).-ISBN 7-302-11764-0:¥55.00

绿榕新萃/王芹主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08.-259页;20cm.-(广东知名中学校园文学丛书/谭运长,管琼主编).-ISBN 7-5059-5036-3:¥69.00(全套3册)

燕岭雨溪: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生作文集/林文良主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08.-277页;20cm.-(广东知名中学校园文学丛书/谭运长,管琼主编).-ISBN 7-5059-5036-3:¥69.00(全套3册)

鹭声飞扬:广州市第六中学人本•创新•发展文库之学生作文集/孔宪志主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08.-419页;20cm.-(广东知名中学校园文学丛书/谭运长,管琼主编).-ISBN 7-5059-5036-3:¥69.00(全套3册)

800汉字卡片:汉英对照/王国华主编.-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08.-;21cm.-ISBN 7-80200-094-7:¥168.00

HSK捷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仿真预测试卷. 高等/焦毓梅,于鹏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101页;26cm.-(北大版HSK应试辅导丛书).-ISBN 7-301-09462-0:¥58.00

报刊语言基础教程.下/肖立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191页;26cm.-北大版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报刊教程系列.-ISBN 7-301-08904-X:¥35.00

标准汉语拼音:汉英对照/李林编著.-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08.-141页;20cm.-ISBN 7-80200-095-5:¥168.00

多媒体汉字卡片:汉英/唐美芬主编.-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08.-;22cm.-ISBN 7-80200-091-2:¥398.00

旅游汉语:汉英对照/张新编著.-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08.-124页;20cm.-ISBN 7-80200-098-X:¥198.00

商务汉语速成:汉英对照/李振刚主编.-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08.-154页;20cm.-ISBN 7-80200-092-0:¥298.00

天天汉语:汉英对照/王国华编著.-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08.-128页;20cm.-ISBN 7-80200-093-9:¥198.00

新生活汉语:中级口语.下册/连吉娥主编;马小雷等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185页;26cm.-北大版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口语教程系列.-ISBN 7-301-07733-5:¥40.00

H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西夏语言文字研究论集:祝贺龚煌城教授七十华诞纪念文集/龚煌城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08.-638页;29cm.-ISBN 7-105-07198-2:¥220.00

H3常用外国语

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辅导/常红梅编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8.-223页;23cm.-(21世纪远程教育精品教材.公共基础课系列).-赠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试题解析与模拟试题一本.-ISBN 7-300-06658-5:¥28.00

财经岗位英语/智瑾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399页;20cm.-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材.财经岗位英语培训教材.-ISBN 7-302-11347-5:¥23.00

导游英语/程丛喜主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08.-212页;20cm.-(21世纪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ISBN 7-307-04641-5:¥19.00

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英语/赵阳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264页;26cm.-普通高等工科教育规划教材.-ISBN 7-111-16710-4:¥25.00

法律英语/刘艺工,屈文生主编.-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402页;24cm.-ISBN 7-111-12844-3:¥39.80

建筑工程专业英语/孙爱荣等主编.-2版.-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08.-222页;21cm.-(专业英语阅读丛书).-ISBN 7-5603-1228-4:¥13.00

科技英语教程学习指导/魏汝尧,董益坤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211页;26cm.-ISBN 7-301-08320-3:¥20.00

新编旅游英语/郭婷,刘志强主编.-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09.-200页;23cm.-(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ISBN 7-5603-2187-9:¥20.00

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拓展训练.下/(美)霍利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220页;24cm.-ISBN 7-302-11673-3:¥36.00

新英语教程(第四版)读写译学生用书.第1册/杨芳主编;郭茜等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286页;24cm.-ISBN 7-302-11812-4:¥29.80

新英语教程(第四版)读写译学生用书.第2册/邢如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296页;26cm.-ISBN 7-302-11778-0:¥29.80

英语备考指南/初萌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309页;26cm.-(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辅导丛书).-ISBN 7-111-17166-7:¥32.00

英语应用能力快速提升/张少雄主编.-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08.-241页;29cm.-ISBN 7-81105-119-2:¥24.80

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学习指导.词汇与语法分册/陈光乐主编;司爱侠分册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09.-242页;26cm.-ISBN 7-5600-4687-8:¥17.90

英语词汇一本通/初萌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482页;17cm.-(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辅导丛书).-ISBN 7-111-17044-X:¥20.00

英汉翻译入门/陈德彰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08.-265页;23cm.-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ISBN 7-5600-5026-3:¥22.90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第2版)教师用书/许建平编著.-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287页;23cm.-(高校英语选修课系列教材).-ISBN 7-302-11526-5:¥36.00

英语阅读文化背景词典/席玉虎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749页;21cm.-(英语阅读四功能系列词典).-ISBN 7-302-11355-6:¥46.00

计算机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王建新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311页;26cm.-ISBN 7-302-10878-1:¥39.00

高级英语泛读教程/赵娟,李鲁主编.-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08.-237页;26cm.-(高级英语系列教程丛书).-ISBN 7-81089-708-X:¥28.00

英语速读.第3册/李晓棣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08.-123页;26cm.-(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ISBN 7-03-015869-5:¥18.00

美国当代短剧选.第1辑:汉英对照/孙建秋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08.-349页;25cm.-ISBN 7-5600-4989-3:¥43.00

大学英语测试与分析.1/王德军主编;陈淑萍分册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09.-246页;26cm.-ISBN 7-5600-5088-3:¥17.90

英语历年真题精解及模拟试卷/初萌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185页;26cm.-(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辅导丛书).-ISBN 7-111-17240-X:¥20.00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训练/宋海燕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08.-172页;26cm.-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ISBN 7-5025-7467-0:¥19.00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模拟考场/白洁主编.-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8.-444页;26cm.-ISBN 7-300-04196-5:¥32.00

新国际商务英语听说.中级/何光明编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08.-243页;25cm.-(BEC商务英语系列丛书).-ISBN 7-5444-0169-3:¥31.00

新英语教程(第四版)听说学生用书.第1册/吕中舌主编;何福胜等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261页;24cm.-ISBN 7-302-11811-6:¥24.00

新英语教程(第四版)听说学生用书.第2册/何福胜等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256页;24cm.-ISBN 7-302-11776-4:¥24.00

新英语教程听说学生用书.第3级/吕中舌主编;刘宁等编.-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257页;23cm.-ISBN 7-302-11744-6:¥24.00

法语语法点点通.中级/(法)卢瓦索(Yves,L.),(法)梅里厄(Regine,M.)著;张桂琴译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08.-199页;26cm.-ISBN 7-5600-4966-4:¥22.90

标准日语会话教程.中级/许罗莎,(日)岸田修次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162页;26cm.-ISBN 7-301-07939-7:¥21.00

标准日语会话教程:教师手册.中级/许罗莎,(日)岸田修次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106页;26cm.-ISBN 7-301-09083-8:¥13.00

西夏语言文字论文 篇2:

一部西夏史研究的创新力作

史金波著《西夏社会》(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史学巨著,是作者积数十年学识与功力而完成的。作者充分发挥通西夏文字的优长,运用历史学、文字学、音韵学、姓氏学等学科手段,揭示所征引文献资料的内涵,特别是利用整理俄藏黑水城文献之便,搜集、译释大量西夏文户籍、账目、军抄文书、借贷文书、买卖契约以及序、跋、发愿文、题款等社会文献,结合汉文西夏史料与文物考古资料,对西夏社会进行了深入研究。它是西夏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优秀成果。下面就该成果做一简要概述。

一、构建起完整的西夏社会史体系

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社会,构成复杂、内涵丰富。过去研究社会或侧重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社会风俗;或侧重语言文字、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社会文化。诚然,这些都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但人类社会生活远比这些内容广泛得多,它应该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物质生活中的农业、畜牧业、狩猎业、手工业状况,上层建筑的职官、法律、军队状况,也属社会研究范围,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内容。为使西夏王朝的社会生活更丰满地展现出来,作者构拟出一个范围宽泛的西夏社会,通过它可以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透视西夏社会,了解鲜为人知的西夏王朝。

本书包括绪论,民族,农业,畜牧业和狩猎业,手工业,商业和借贷,社会阶层和家庭,法律,职官,军队,文化教育,艺术,科学技术,宗教信仰,饮食,服饰,居室,行政区划和交通行旅,婚姻,妇女,生育和医疗保健,丧葬,礼仪风俗,西夏后裔,结语,共25部分,涵盖了民族、产业、社会、上层建筑、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风俗以及后裔等,给读者以内容全面、纲领清晰、顺序得体、有机联系的社会图景。

二、广泛运用各种文献资料与实物资料

广泛运用各种文献资料与实物资料是《西夏社会》重要的特点。西夏文文献是直接反映西夏社会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有的作者曾整理研究过,如西夏辞书《文海》、西夏法典《天盛律令》、西夏类书《圣立义海》、西夏谚语《新集锦合辞》等。作者写《西夏社会》一书引用时,又重新进行了翻译核对。对大量没有刊布和研究的西夏社会文书,尽量发掘、利用,丰富了西夏社会研究的资料。

1997年和2000年,作者在俄罗斯整理黑水城出土文献时,查阅了俄国专家没有著录的文献,从中发现了一大批西夏社会文书,同时在一些文献的封面、封底衬纸中也发现了不少社会文书,计1500余号,包括户籍、账籍、军抄状、契约、告牒、书信等。这些堪与敦煌社会文书相媲美的西夏文书是研究西夏社会的原始资料,经作者多年摸索已译释大半,并将其中部分内容运用到西夏社会研究中,从而开辟了西夏社会研究的新天地。

将西夏文文献和有关西夏的汉文文献结合起来研究,是提高资料的准确性和西夏社会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此作者尽量多地利用两种文献交叉佐证。西夏《天盛律令》规定官员武器装备时指出:官自“调伏”至”拒邪”,箭三百枝;“涨围”至“盛习”,箭四百枝;“茂寻”以上,一律箭五百枝。但西夏“官”的具体所指不清楚,作者引用《宋史》记载团练使以上箭五百、刺史以下箭三百,推论出西夏的“官”自“调伏”至“拒邪”相当汉文记载的刺史,有“茂寻”官者相当团练使(第334页)。

除文献资料外,作者还非常重视实物资料的运用,并有许多新的创获,如将西夏陵出土残碑中的“可以直捣中原”语和文献中的“朕欲亲临渭水,直据中原”结合起来,论证踌躇满志的元吴直捣宋朝腹地的意图(第6页)。

史金波先生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广泛涉猎民族学诸领域,并多次到少数民族地区调查研究,这样就使得他能够利用民族学的方法研究西夏历史,如通过藏族以多少克(25-28市斤)种子计量耕地面积,论述西夏多少石地就是“撒多少石种子的地”。又如利用西夏、汉文文献记载,结合民族学资料,证明西夏盛行姑舅表婚(第729—731页),等等。

三、注重比较与综合研究方法的运用

比较与综合研究方法的运用是本书又一特点。西夏前期和北宋、辽并列,后期和南宋、金鼎立,作者紧扣这个时代背景,站在中世纪后期我国多民族政权相互影响的高度论述西夏社会诸问题。如,把西夏种植棉花纳入棉花传入中国的历史过程,指出“西夏所辖的今甘肃、宁夏、陕西地区很可能是把西域的棉花传人中原的过渡地带”(第135页)。

在论述西夏法典时,多方对比《唐律疏议》、《宋刑统》以及辽、金法律,认为西夏《天盛律令》既继承中原王朝法律,又在刑法、诉讼法、民法、行政法、军事法等方面增加了新的内容,拓展了中国封建王朝法典的范围,称得上是真正诸法合体的法典(第285页)。

在论述西夏的儒学时,指出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孔子的地位不断攀升,至唐朝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后宋、元、明、清诸朝代都有封谥,但对其封谥的尊号最高也只是文宣王,唯有西夏尊为文宣帝,这是中国历史上对孔子空前绝后的尊号。这一尊号的封谥不是发生在中原王朝,而是发生在少数民族当政的西夏王朝,很耐人寻味,证明西夏崇儒之盛,实不亚于中原。这样既理清了西夏社会文化与中原的渊源关系,也突出了西夏的特点(第384页)。

西夏社会是一个整体,全书力求从总体上把握,既分门别类研究,又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广泛运用西夏文献、中原地区文献和考古资料相互印证,又重视实地调查研究;既作具体的微观研究,又作宏观的理论探讨,寻找规律和特点。如在“法律”一章后,总结了西夏法律的特点(第285页);在“军队”一章后,用了一节的篇幅总结了西夏军队战术战略特点(第340-345页);在分析西夏文时,对其使用和传播概括了七项特点(第362-364页);在分析西夏谚语时,概括出哲理性、实践性、教化性、通俗性、民族性五方面特点;在“艺术”一章后,用了一节的篇幅总结了西夏艺术八个特点(第470-473页);全书“结语”部分,将西夏社会基本特征扼要总结为势力大体均衡的多民族社会、带有前封建社会残余的封建社会以及具有创造性的多元复合文化社会三个方面(第875-889页)。这是对西夏社会各领域全面探讨后的结论,是对西夏社会性质与社会文化的高度概括。

四、诸多方面有创新性见解

纵观全书,我们会发现作者发掘、利用有价值的资料,以新的视点,解决过去涉及很少甚至完全没有接触的重要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在西夏多民族社会方面,过去的著作谈得比较少,全书不仅在“民族”一章中全面论述党项(番)、汉、吐蕃(西蕃)、回鹘等,而且在具体论述西夏的语言文字时,不仅包括了西夏文,还介绍了西夏境内的汉文、古藏文和回鹘文(第368-374页);在探讨西夏的书法时,除西夏文书法外,还介绍了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书法(第445-447页)。

在西夏主体民族问题上,除了过去认为西夏境内的民族以主体民族番族(党项族)地位最

高,体现出主体民族的优势地位和封建社会民族的不平等,还利用新的资料,指出西夏对番族以外的其他民族没有采取明显的歧视、压迫政策,更不像契丹、蒙古把各民族划分成高低不同的等级,进行民族强力统治。

在番族(党项)与鲜卑的关系方面,根据西夏文献资料论述番族在历史上与鲜卑族有密切关系,认为西夏主体民族党项族中有鲜卑的成分。西夏文《杂字》“番姓”中有“鲜卑”一姓,“鲜卑”已经从一个族称演化成西夏番族的一个姓氏。西夏时的鲜卑氏和旧时的鲜卑族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于他们和番族长期共同生活,已经成为番族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他们的语言也已经是番语,由此得出西夏时期番族的范围较宽且界限不很严格的观点。

长期以来,学界对西夏社会基层组织、里甲制度、户籍制度、家庭结构及财产状况、基层军抄组织等重要问题知之甚少。作者依据西夏文书资料,理出了线索,提出西夏农村的基层组织为甲-小监-农迁溜三个层次(第230页)。

西夏《天盛律令》翻译刊布后,西夏的经济问题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西夏社会》又利用新发现的西夏社会文书,结合西夏法律条款,对西夏社会经济研究做更深入的研究。如租税文书反映了西夏的租庸草税、水税、人头税及其税率(第75-85页);户籍文书展示了农户的土地占有和户口状况(第70-71页);契约上的官府买卖税印(红契)(第183-199页),反映包括人口在内的各种买卖得到官府支持和法律的保护,特别是官府支持和法律保护人口买卖,反映了西夏社会的特殊性(第149-150页)。

在家庭婚姻研究方面,使用出土的户籍资料,进一步论证了西夏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第731-732页)。西夏基层互助的“众会”契约也是新的发现(第825页)。

物价是西夏社会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过去因缺乏材料,难以研究,作者利用西夏文文献和实物资料,对西夏的粮价、盐价、酒价和酒曲价、牲畜价、铁价、绢价、布价、工价等,分别做了深入的探讨(第171-178页)。

西夏的度量衡也是过去很少涉及到的问题,作者综合利用多方面的资料,对西夏的尺寸、斤两、豆升、顷亩等,做了详细的考证测算,并与其他王朝的度量衡进行了比较(第155—162页)。

有些问题作者曾有过研究,甚至做过系统论述,在《西夏社会》中也不是完全重复过去的论述,而是尽量增入新的资料,提出新的看法。作者曾对西夏宗教做过系统研究,出版过近30万字的《西夏佛教史略》,但《西夏社会》有关佛教的几万字中,在度牒、封号、官位、赐衣以及社会基层宗教信仰和群众的宗教法事活动方面,补充了新资料和新问题。如帝师由原来的1位增加到5位,国师由原来的14位增加到28位(580-587页),等等。

对敦煌莫高窟409窟东壁的供养像,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是回鹘国王,有的认为是西夏王子。作者依据该像身着圆领窄袖团龙袍,袍上可见11团龙图案,结合西夏法典《天盛律令》关于包括国王(节亲主)在内的诸大小官员一律敕禁男女穿戴上有一团身龙,只有皇帝才能有此服饰的规定,进行考证,得出此图应是西夏皇帝供养像的新结论(422页)。

二十四节是社会的重要节令,过去对西夏文的二十四节全然不知。作者依据新发现的西夏历书,首次译出西夏文的二十四节,同时与汉文对照(括号内是西夏文意),如惊蛰(虫惊)、清明(离丁)、谷雨(稻雨)、小满(草稠)、芒种(土耕)、夏至(夏季)、处暑(稍热)、白露(露寒)、寒露(寒霜)、霜降(露白)、冬至(冬季),指出异同,有的很有特点,增加了认识西夏社会的内容(第488-489页)。

书中对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没有勉强地做结论,而是留下了讨论的余地。如对宁夏银川新华街出土文物的时代问题,河南新安县出土的李氏墓志铭与西夏皇族后裔李恒的关系问题,等等。

五、重要地方标注西夏文和刊布较多的图片

西夏社会中皇帝、国名(大白高国、番国)、年号、族称、姓氏、经名、尊号、亲属称谓等专有名词,有的是夏、汉文都有的,有的是从西夏文翻译过来的。为了便于理解,作者在使用这些词语时,尽可能地标注西夏文,总共150多处。这样可以使不熟悉西夏文的读者对西夏文有感性的认识,对熟悉西夏文的读者可以知道作者具体所指,也便于进一步核对、研究。

为使读者了解真实、可信、形象的西夏社会,《西夏社会》选取了270多幅图版,其中包括遗址遗迹、城镇堡寨、户籍账册、契约文书、生产图画、人物图像、壁画佛像、书籍印本、佛经卷册、医方历书、塔寺碑刻、墓葬窑址、石雕泥塑、金属铸造、陶瓷器皿、纺织用品、印章钱币,等等。尽力从各个方面展示西夏社会的面貌,同时也为读者立体地了解西夏社会,为专家核对书中引用的内容提供方便。另外,书后附有西夏、宋朝、辽朝、金朝对照的“西夏纪年表”与“引注和参考著述目录”(600多种,不包括书中引用的未刊布的大量佛教文献和社会文书)。

当然,《西夏社会》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部分章节逻辑顺序与详略程度尚有调整的余地,还可以给更多西夏专有词语标注西夏文,等等。

[责任编辑 华祖根]

作者:陈育宁 杜建录

西夏语言文字论文 篇3:

西夏碑最初发现地考证研究

[摘要]根据张澍诗文记载,他最早于武威清应寺内发现西夏碑,而武威清应寺正是西夏碑中所记载的西夏凉州护国寺,位于寺内的姑洗塔也正是西夏碑中多次提到的那座充满灵异色彩的宝塔,即护国寺感通塔。但是西夏碑确实被后来学者发现于大云寺碑屋内,致使今日学者对于张澍发现西夏碑地点持怀疑乃至否定的观点。纵观大云寺塔与姑洗塔的历史,根据阿育王奉佛舍利建八万四千塔的记载,可以断定西夏碑的最初发现地应是武威清应寺。

[关键词]张澍;西夏碑;清应寺;姑洗塔

一、西夏碑及其最初被发现

西夏碑全称“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碑文中大部分篇幅都在讲述西夏时期位于凉州(今武威)护国寺一座神奇宝塔的故事。说阿育王时天下起八万四千舍利塔,武威郡塔,即其一也,自周至晋已有1000余载,中间废兴,经典莫记。前凉张轨修宫殿,正修于此塔遗址之上,至张天锡时,宫中多现“灵瑞”,天锡诧异。有人告诉他,今宫殿修于阿育王所造塔基之上,张天锡遂舍宫建寺,复建其塔。直到西夏统治凉州,这座经历了800多年的护国寺感通塔先后几次倾斜,但都神奇地自行恢复原状……后西羌来攻,此塔还现瑞灯,使羌人不战自退,似有神人相助。西夏崇宗天祐民安三年(1092)冬,凉州地震,宝塔震倾,但又再次显灵,崇宗于是命人会集工匠,修饰佛塔,使之焕然一新……

十六国时期,随着佛教的进一步东传,凉州佛教文化得到了发展,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凉州自张轨后,世信佛教,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前凉张重华、张天锡时都曾于姑臧故城建寺修塔,而张重华所建姑洗塔因“奉佛舍利”而倍受历代统治者及佛教信众的尊崇与膜拜。西夏建国,佛教逐渐成为国教。据西夏碑记载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会事先派使者来此“稽首潜祷”,求佛保佑。其重要原因应该就是佛骨舍利塔的存在,而关于此塔的灵瑞事件也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天祐民安三年(1092)冬,凉州发生大地震,塔身倾斜后又恢复原状,为了旌表宝塔“灵瑞”,西夏皇太后和皇帝诏命重修此塔。竣工后,遂立碑纪功,颂扬佛德“灵瑞”和西夏统治者的功德。

清代嘉庆年间,著名金石学家、武威人张澍在家乡清应寺内发现了西夏碑,这一重大发现是近代西夏学研究极具影响力的事件。作为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文与汉文相对照最多的碑刻,其在研究西夏社会经济、民族关系、语言文字特别是佛寺盛况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研究西夏碑,仍有两个问题是今日学者的困扰,即它的发现时间及发现地点。

首先,是西夏碑的发现时间。张澍发现西夏碑后,曾两次在其诗文中讲述发现西夏碑的经过,一为《书天祐民安碑后》(后收入其《养素堂文集》),文中讲述他于嘉庆甲子年(1804)在武威清应寺内发现了西夏碑。另外,在他的《养素堂诗集》卷10《偕同游至清应寺观西夏碑》七律四首诗序中说西夏碑发现于庚午秋,即嘉庆十五年(1810)。这样,西夏碑在发现时间上就有了1804年和1810年两种说法。

其次,是西夏碑的发现地点。依据张澍两次诗文讲述,西夏碑虽发现时间前后不一,但地点都明确记述为清应寺,因此,西夏碑的发现地点应是武威清应寺无误。然而问题再次出现,后有学者依据生记载前往清应寺找寻西夏碑未果,却在清应寺旁的大云寺碑屋内发现了西夏碑。而根据当地学者讲述,由于大云寺碑屋倒塌,西夏碑已自大云寺移至武威文庙。综合以上原因,就有学者提出西夏碑的最初发现地应为武威大云寺,而西夏碑碑文中所说西夏凉州护国寺及护国寺寺内感通塔为大云寺及其大云寺塔。

二、清应寺与大云寺

如果张澍记载无误,他最早于武威清应寺内发现西夏碑,那么毋庸置疑清应寺正是西夏碑中所记载的西夏凉州护国寺,而位于清应寺内的姑洗塔也正是西夏碑碑文中多次提到的那座充满灵异色彩的宝塔,即护国寺感通塔。但正是由于张澍的疏忽,在西夏碑的发现时间记载上出现不一致,加之后期西夏碑确实被学者发现于大云寺碑屋内,致使今日学者对于张澍发现西夏碑地点也持怀疑乃至否定的观点。对此,也有学者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张澍是一位治学极为严谨的人,他诗文中两次虽时间不同但地点相同,况且他又是武威人,西夏碑的发现地点至少是准确的。张澍是否记错,今已无法考证。但如果他记载无误,那么今日部分学者所提出的西夏碑发现于武威大云寺、西夏碑碑文中所说的凉州护国寺与感通塔为武威大云寺及大云寺塔就有待重新考证。

张澍最早提到的西夏碑发现地武威清应寺与今日多数学者所认同的西夏碑发现地大云寺都位于武威城东北隅,二寺仅一墙之隔,清应寺在西。1927年,此寺毁于地震,其位置约在今武威市和平小学内。其寺本源,业已久远,面貌与名号几经改动,已无法一一考证。现存有关清应寺的文字资料共三篇(均来自张澍《凉州府志备考》):明代一篇,为明万历十六年(1588)陕西布政司右参议曲梁、袁宏德撰《敕赐清应禅寺碑记》;清代两篇,一为康熙十一年(1672)镇守陕西甘肃等地方总兵官孙思克所撰《重修清应寺塔记》,一为康熙五十年(1711)凉痒生李如荫撰《重修清应寺塔顶记》。三碑记载了清应寺的规模及修建过程,从中可知清应寺在明以前叫北斗宫,有塔曰姑洗塔,最初创建于前凉王张轨曾孙张重华时。张重华于晋穆帝永和二年(346)六月继王位,其舍姑臧故城王宫内地,建北斗宫与姑洗塔。自晋至元,历经千余年,中间几经兴废,于元末至正年间为战火所焚。至明朝永乐年间,又在北斗宫的废墟上,“敕建为清应寺。殿宇巍峨,廊楹绘绚,世称古刹”。寺名“清应寺”由此而来。之后,历经多次修葺、补建、彩绘,使得殿宇宽敞、绚丽。寺内姑洗塔高13层,隔层龛内供有佛像,可至塔顶,甚是庄严肃穆。可惜与清应寺一起毁于1927年的凉州大地震,今已了无痕迹。

三、明清时清应寺即西夏时护国寺

参照西夏碑碑文内容,其明确指出了前凉宫殿与西夏护国寺正是建在了昔日阿育王所造佛舍利塔塔基之上。《魏书·释老志》:“佛既谢世……于百年后,有王阿育,以神力分佛舍利,役诸鬼神,造八万四千塔,布于世界,皆同时而就,今洛阳、彭城、姑臧(今武威)、临淄皆有阿育寺,盖承其遗迹焉。”《广宏明集》记载:“释迦摩尼涅槃后,东天竺国阿育王收佛舍利,派遣鬼兵,在全世界同时造八万四千宝塔,安置舍利。姑臧姑洗塔即其中之一。”乾隆年间的《武威县志》:“清应寺,大云寺西,有塔名姑洗,考藏经《宏明记》:周敬王时阿育王所建之一……”而武威现存清康熙二十一年(1756)《重修白塔寺塔记》中也有“昔阿育王造塔八万四千,而震旦国中立有塔十六座,甘州之万寿塔与凉州之姑洗塔居其二焉”之记载。以上史料虽有不可信之处,但一致指出了昔日阿育王在姑臧(今武威)所建舍利塔为姑洗塔,那么姑洗塔才正与《西夏碑》中所说“昔阿育王奉佛舍利,起塔遍世界,今之宫乃塔之故基之一也……”的内容相符,亦即前凉宫殿及其后期西夏护国寺感通塔正是建在了昔日阿育王在姑臧(今武威)所建舍利塔——姑洗塔之上。如果西夏碑本在大云寺,则从其最早的唐景云二年(711)《凉州卫大云寺古刹功德碑》到明天启二年(1622)《增修大云寺碑记》(张澍《凉州府志备考》)都找不到任何关于阿育王“奉佛舍利”及建塔之记载。

虽然西夏碑确实被学者发现于大云寺,但位于大云寺旁的清应寺姑洗塔因其正是阿育王所建佛舍利塔而更加符合《西夏碑》中有关西夏凉州护国寺及感通塔所在地是佛舍利塔故址的记载。另外,据清孙思克所撰《重修清应寺塔记》记载前凉张重华“舍宫建寺”所建北斗宫(即明以后的清应寺)与姑洗塔,这与《西夏碑》中记载的有关西夏护国寺感通塔初建时张天锡“舍宫置寺”段内容完全相同,只是置塔人不同。西夏建国,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佛教成为西夏国教。特别是李元昊继位后,曾广泛收集佛骨舍利,大建佛寺佛塔。其统治下的西凉府姑洗塔因其正是“昔日阿育王所建八万四千舍利塔”之一,则更受李元昊及以后西夏统治者的尊崇与重视,这一点也是大云寺及大云寺塔所无法相及的。从西夏统治阶级对于佛骨舍利塔的膜拜、崇信以及姑洗塔其自身地位的特殊性,应该可以肯定的是西夏碑碑文中多次提到的那座充满灵异色彩的宝塔,即西夏护国寺感通塔就正是清应寺姑洗塔。既然如此,笔者认为西夏碑早期极有可能确实置于清应寺内,而这与张澍记载的于清应寺内发现了西夏碑的内容也正好相符。

四、西夏碑被挪动至大云寺内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块昔日置于清应寺内且记载着西夏时期清应寺及寺内姑洗塔历史变迁的“奇碑”以今日学者的观点却成了清应寺旁的大云寺中之物呢?究其原因,其实就在于“西夏碑后期被发现于大云寺”。由于各种原因,在今武威大云寺内仍可见到许多碑刻,其中也不乏武威早期其他台、寺碑刻。如果就因这些碑刻在大云寺内而将其认定为大云寺碑刻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西夏碑早期确实置于清应寺内,只是由于后期挪动才出现于大云寺内。

张澍在《书天祐民安碑后》一文中写道:“此碑在吾武威城内北隅清应寺内,有碑亭,前后砖砌,封闭已久,耆老亦不知为何碑,但言不可启,启则必有风雹之灾。余于嘉庆甲子年(九年,1804)自贵州玉屏引疾归家,暇与友游览,欲拆其封,僧不可,强之,亦不可,乃言:若有祸崇,我辈当之,与主持无预,乃允。遂呼佣人数辈,启其前甓剖而碑见。高一丈许,尘土积寸馀。帚之,乍视字皆可识,熟视无一字可视。方整与今楷书无异……”仔细斟酌张先生此文,当时西夏碑被砖砌于碑亭中,并无他碑,否则张先生不会一字不提。

而在后期有关学者于大云寺内发现西夏碑的资料中,著名陶瓷学家陈万里于1925年到达武威,他在《西行日记》中这样写道:“于大殿后院得见碑屋二,在左者,《西夏碑》赫然在焉,别有一康熙《重修碑记》。在右者,一为天启二年碑,一则景云二年唐碑也……”张澍说西夏碑于碑亭内,未提有他,而陈万里却说西夏碑在碑屋内,并另有三碑。此为其一。其二,《武威金石录》记载,大云寺“塔台门左右侧各有碑殿三间,座南向北,曾树立着六通碑,其塔东西各有配殿三楹,东为和尚客房,西为碑殿,其最南一间,即西夏碑曾立之处”。此处记载又与张澍、陈万里所见不同,这就为西夏碑的位置是否多次挪动也带来可能。其三,1919年2月,北洋政府高级官员林竞也曾到达武威,他在日记中写道:“往大云寺拓西夏碑。”可是,在他25日的日记中却写道:“饭后复入城,游大云寺,亦名北斗宫,有塔曰姑洗。”这明显与大云寺历史不符。康熙十一年(1672)孙思克所撰《重修清应寺塔记》中明确记载:“清应寺本名北斗宫,有塔曰姑洗。”孙思克作为驻守当地的官员,况且他在凉已镇守七年,不至于弄错清应寺的沿革。而林竞只是途经武威参观,有些资料可能是听寺旁小学教员口头介绍,未必准确。因此,孙思克所说应该是正确的。如此,林竞1919年于凉州拓西夏碑就有两种可能:其一,他去往大云寺拓西夏碑,只是当时错将清应寺沿革加与大云寺;其二,他可能确实去往清应寺拓西夏碑,因为清应寺“本名北斗宫,有塔曰姑洗”。同时,林竞在这天的日记中还写道:“又至清应寺,寺后浮屠高十三级,有观音像,颜色鲜丽,神笔也,旁有木刻云,塔系周敬王时阿育王令神工鬼斧造成,以舍利子镇其顶,以镇海眼。”这就更加印证了清应寺姑洗塔正是昔日阿育王奉佛舍利所建之塔。之所以1925年陈万里于大云寺碑屋内见到西夏碑与《武威金石录》中作者所见西夏碑位置出现不同,主要在于当时时间离张澍见到西夏碑也已相隔多年,是否有人因西夏碑碑文中“天锡遂舍其宫,就其地建塔”与唐景云二年(711)凉州大云寺古刹功德碑记载的“大云寺者,晋凉州牧张天锡升平之年所置也”置塔人相同而将此碑自清应寺碑亭挪至大云寺也未不可。如果真如此,也就有了张澍、陈万里、《武威金石录》有关西夏碑位置记载各不相同的原因。因此,笔者认为西夏碑后期确实有挪动的可能性。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确定西夏碑所说西夏护国寺感通塔应是清应寺姑洗塔,西夏碑早期确实置于清应寺内,而这也完全符合张澍当年于清应寺内发现西夏碑的记载。纵观张澍一生,作为乾嘉时代西北史地与西北文化的领军人物,其认真的治学态度以及他对西夏学所做的贡献,值得我们后人尊敬,而在此也应对其发现西夏碑这段历史给予肯定。

[参考文献]

[1]张澍.养素堂文集[A]. 屈万里,刘兆祐主编. 张介侯所著书[C].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6.

[2]陈万里.西行日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3]林竞.蒙新甘宁考察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4]李鼎文.武威历史考辨三题[J].丝绸之路,1994,(2).

[5]陈炳应,卢冬.古代民族[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

[6]武威市市志编纂委员会.武威金石录[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

[7] 明·胡汝砺等纂修, 管律重修, 陈明酋校勘. 嘉靖宁夏新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

作者:王丽霞

上一篇:法治构造研究论文下一篇:铁路工程造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