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会计论文

2022-04-16

摘要:近几年来,互联网络的无限延伸促进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进而带动银行竞争加剧,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金融新秩序与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时期,银行内部管理尚未完善,各种风险事件与日俱增,尤其是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系数居高不下,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并没对有会计风险予以充分的重视,并且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的研究和了解不够充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商业银行会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商业银行会计论文 篇1: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摘 要: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主要集中于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及信用風险三个方面的内容,且受到各个风险的交叉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人才不足,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所以,有必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控制

商业银行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其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是比较普遍的。绝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存在着操作风险,商业银行不仅忽视了操作风险控制的重点,而且受到信用机制和市场政策等风险影响,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风险持续发生。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重视强化会计操作风险的防范,并做好市场风险应对工作,逐步完善信用风险,从而全面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风险抵御效果。

一、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首先,银行会计监督和控制责任分工不明确,稽核部门针对会计核算风险的责任意识不强。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发挥起作用。其次,商业银行各部门针对不同风险的控制缺乏规范化的管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难以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风险控制主要以信用风险控制为主,然由于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银行信用风险控制效果受到了一定影响,而且银行忽视了对操作风险的监督。最后,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系统资源以及人力有待于进一步整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过于单一,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形式化,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新业务,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等创新业务的引入受到了影响。

(二)管理人员的岗位分工不明确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内部工作流程漏洞、人为因素、系统操作漏洞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且会计内部控制风险影响因素交叉影响,各个部门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足,在管理层岗位职能分散,岗位责任意识不高的前提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风险控制效果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会计主管对可能存在引起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相关数据指标重视程度不高,在没有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容易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陷入内部控制风险的恶性循环中。

(三)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首先,绝大多数的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业务能力不高,对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核算工作存在胜任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会计人员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防范中的风险敏感度不高,缺乏风险预警和风险防控的能力,尤其是如何正确的规避操作风险是会计人员应当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要求普遍不高,在商业银行业务整体水平不断升高,业务多样化的时代,会计人员自我提升的意识不高,必然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核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操作风险。另外,我国商业银行还应当积极构建内部审计部门,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以审计的视角发现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有效的监督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有助于促进商业银行构建多元化的内部协调监管机制,为商业银行有效控制经营风险,降低内部操作风险提供保证。

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效果的对策

(一)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首先,落实内部监督机制,发挥监督部门的监管作用,对会计部门工作开展实行有效监督。其次,构建我国商业银行良好的会计内部稽核制度,完善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等制度,为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运行风险控制提供更多的保证。最后,重视培养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以达到合理控制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目的。所以,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贯穿于经营发展的始终,需要银行和管理人员高度重视内部风险控制措施和体制建设,在不断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下,丰富管理人员的风险控制经验,才能达到良好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效果。

(二)明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能分工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离不开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管理人员不断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能,才能全面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效果,增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效果。一方面,管理人员岗位职能分工明确,避免岗位职能重复,责任不明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写作能力,增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效果,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对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商业银行会计内部风险统一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在依赖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基础上,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并通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能够有效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促使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可以更加专业化,利用会计数据和指标信息服务于我国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总而言之,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需要各个部门展开有效沟通,并积极建立各部门之间良好的沟通环境,才能为广大用户创造更加温馨的金融环境,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三)展开对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定期考核

我国商业银行为进一步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效果,首先,应当给予会计人员一定的自我完善空间,促使会计人员在公平公正的内部竞争环境中主动提升自我,不断参加有关会计专业技能和执业技术培训和考试,从而奠定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商业银行则通过制定一系列考核指标,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加以考核,并给予一定的激励和奖励。其次,对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核算业务能力较弱的会计人员,应当予以调整工作岗位以及参加培训等,以保证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人员队伍整体的业务能力保持较高的水平。最后,为会计人员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通过有效的激励和奖励机制,激励会计人员关注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潜在的风险,并做好内部控制风险预警工作,以此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稳定经营的效果。而作为会计人员本身应当提高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自身参与内部控制的能力,并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的防范做好充足的准备,严格落实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要求和政策,有助于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效果的全面发展。

三、结论

本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主要从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风险入手,分析潜在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并就此提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效果的对策,包括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构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团队等,逐渐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在合理控制经营成本的前提下,丰富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畴,扩大业务覆盖面,从而全面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效果。所以,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在保持已有的制度模型基础上,应当不断创新内部控制机制,引入信息技术以及优秀的业务管理人才,才能满足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高速发展的需要,推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进步,增强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占海.浅议商业银行会计业务与会计核算[J].现代商业,2016(07):7-9.

[2]秦思思.商业银行会计问题探讨[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7.

[3]鲍玉虹.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研究[D].长安大学,2016.

[4]康啸.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J].现代妇女(下旬),2017(08):23-24.

[5]赵晓丽.简析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科技风,2018(01):204.

[6]马伊楠.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商业经济,2017(11):164-166.

作者:邬宠燕

商业银行会计论文 篇2: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分析

摘 要:近几年来,互联网络的无限延伸促进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进而带动银行竞争加剧,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金融新秩序与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时期,银行内部管理尚未完善,各种风险事件与日俱增,尤其是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系数居高不下,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并没对有会计风险予以充分的重视,并且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的研究和了解不够充分。因此就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会计部门存在的风险现状进行分析,就具体的风险点深究原因,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希望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平稳发展,创造中国商业银行经济价值。

关键词: 商业银行会计;会计风险;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是我国当前社会资金活动的结算中心,随着全球网络经济一体化发展,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业是整个金融的核心,所以银行业的发展最能体现经济的变化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转变,我国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系数逐渐增加,特别是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为重中之重,随着网络操作突破了时空性的限制,商业银行业的便捷性受到广大客户的追捧,同时商业银行会计工作在运行中存在高度风险,在今年十九大上,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马德伦表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中小银行发展路径的同质化,许多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面临很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因此只有认真掌握国内外经济局势、理解国家金融政策意图、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始终以“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为依据、采用规范化会计核算流程、认真执行票据结算手续、切实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以此作为新时代金融体制改革的使命,旨在提高中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意识,为中国金融行业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商业银行会计及其风险

商业银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会计计算方法,进行经济结算的方式,也是企业之间或者个人在日常经济往来中或者经济结算时,形成的收付款业务。商业银行会计部门一个金融系统的独立分支,有其完整的财政经营、核算、监督、考核以及分析体系,是对当前商业银行的现金流动情况、经营结算现状以及财务活动现状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内部,会计管理部门以及相关机构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因各种外在因素或者内部原因,造成会计核算以及业务处理出現的偏差,给金融机构造成诸多损失,例如经济财产和名誉损失等。

2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几年商业银行经济案件直线上升,许多案件涉及金额巨大,牵连部门繁多,严重影响金融行业的平稳发展,这些案件时时刻刻提醒着商业银行会计工作存在风险,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 会计凭证风险

随着跨国经济的发展,会计凭证的填制、传递以及银行票据的收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例如在会计人员在信息凭证填制过程中,受外在因素影响虚开、增开发票,或者受个人职业道德影响不按规定办理各种银行汇票,导致一些虚假交易充斥账面,这些虚假会计凭证给商业银行埋下了金融风险。

2.2 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审核是商业银行的会计职能部门的重要环节,是对一段时期银行资金流动情况的概述,它从表面上来看包括了会计信息从填制、记账、算账和报账,各种进账出账凭证齐全,归档完善,实际上许多商业银行的实际账面情况与现金财务不能完全吻合,很多会计核算细节没有及时登记、备注,使得会计核算职能流于表面,可利用性价值不高,可见金融行业内部核算管理存在风险,有待及时更新完善。

2.3 会计监督风险

会计监督职能是对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监督检验,是确保会计工作依法执行的检验过程,当前,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银行会计工作量逐渐增多,一些银行变相创收,违规调整银行存、贷结构,在无形之中增加会计监督部门的工作。目前,许多会计监督、监管工作环节薄弱,监督机制不尽完善,监督检查力度小,不能及时跟进会计工作进程,可见会计监督工作存在风险,各项监督机制有待规范。

2.4 会计电算化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深入改革,我国大部分银行都在使用电脑办公,无纸化会计电算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网络安全也成为会计电算化的隐形杀手,近几年来,各种网络黑客频频攻击银行网络,许多巨额存款不翼而飞事件的屡见不鲜,还有一些网络诈骗、盗窃事件也层出不穷,这些事件从侧面显示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安全风险,不利于金融系统财务安全。

3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在新时代和新秩序之下,风险管理是银行业永恒的主题,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管理成为今天业内关注的热点与难点,多名专家和银行机构高管认为:深化银行会计体制改革,创新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监督模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有效发挥防范风险管控效能,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1 深化银行会计体制改革,有效发挥防范风险管控效能

在今年SAIF金融论坛共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马德伦认为:深化商业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有效发挥防范风险管控效能,才会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管理采用集中制统一管理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会计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因此,在以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合法性和全面性为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各级银行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创新管理体制,实施分级管理独立核算,适度调整各级银行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会计管理风险防范,组建专业会计信息风险管理团队,强化会计人员风险意识培养,实现风险责任制,提升各级风险管控检测,建立完善的预警、检测、危情处理和监督体系,努力提升各级商业银行会计凭证、汇兑、票据报表的法律效力。

3.2 创新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监督模式,完善会计风险监督体系

创新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当前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商业银行发展路径的新会计管理、监督规则,注重会计信息事前填制、事中审核以及事后监督操作流程,进行会计风险培训机制,实施会计风险责任化,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推行防范责任到人,定期开展会计风险管理、监督教育,深化会计人员防范意识,提高会计管理防范能力,鼓励有利于会计操作风险控制的行为,同时还要加强会计监督、管理有效防控,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改革银行会计监管模式,完善会计风险监督体系,以适应不同风险状态下的会计管理机制,为商业银行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

3.3 加强网络防范措施建设,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商业银行是经济往来的交易场所,随着互联网的应用,银行各种风险剧增,因此必须强化网络防范,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势在必行。商业银行内部采用专业的防火墙,建立独立的会计信息、核算、监督管理模块,结合大数据及时更新业务信息,确保会计信息安全可靠,同时还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根据大数据信息的科学性,建立灵活的风险预警机制,实现会计风险预警、报告、监督、跟踪、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各种会计风险,降低银行财务、名譽损失,有效提高银行会计管理质量。

3.4 在发展中加强银行会计风险防控

未来的世界经济变幻莫测,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难以确定。在今年九月份SAIF金融论坛金融学教授张春曾经说过:“做好风险防控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中必须坚持的”,由此可见,未来商业银行发展中,会计风险防范要立足于时代经济发展,建立健全本银行集团内部会计信息资料风险数据库,加强外部公开数据采集,收集各种会计风险损失数据资料,采用科学的大数据分析法,建立全面会计信息风险防范措施,以及应急实施方案,并做好各种补救准备,为银行业转型升级做好准备。因此,在防范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才会在未来银行业中独树一帜,成为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

4 结束语

随着跨国经济的融合,全球经济延续平稳,外需环境总体改善,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国内经济持续增长,金融贸易持续增长,作为金融交易场所-商业银行,在其业务进行中,会计管理工作存在许多风险隐患,影响和制约着商业银行经济业务的有效提升,因此亟需建立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机制,深化商业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网络防范措施建设,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商业银行会计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市场经济的长远稳健运行。

参考文献

[1]曾伟明,黄斐. 科技期刊应该加强风险防范与应急机制建设[J]. 编辑学报,2017,(04).

[2]李颖.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4).

[3]李艳斐. 新时期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对策分析[J]. 办公室业务,2017,(11).

[4]廖伟伟.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防范措施[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9).

作者:桑晓珮

商业银行会计论文 篇3:

高职商业银行会计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商业银行会计是对高职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文针对现阶段高职商业银行会计教学中存在各种问题给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职 商业银行会计 教学

商业银行会计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金融企业会计准则》、《支付结算结算办法》等有關规定,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商业银行会计是商业银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好这门课程对提高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业务处理能力和技能培养尤为重要。

一、高职商业银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会计的业务核算具有特殊性,教学要求要高于财务会计。现在高职商业银行会计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其教学要求,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与证书考试脱节。对有志从事银行业的高职学生而言,职业资格证书是能力的代表性证明。对高职学生而言,在读期间取得职业证书,是能力的证明,也是就业的敲门砖。一般而言,职业考证的内容是劳动部门制定的,高职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与考试内容各自为政,学生学习课程时学一遍,要考证时内容和范围以及难易程度的脱节必须从头再学一遍,费时费力。

2.业务核算特殊且复杂,不易掌握。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与一般企业的财务核算原理上相同,但由于核算的银行业务不同于一般企业的业务,其业务核算复杂,难易理解,学生不易掌握。例如:同城票据交换过程的账务处理,涉及多次交换,内容复杂抽象,即使多次讲解,很多学生仍难以听懂。同时,商业银行会计所涉及的业务核算种类多,无规律性,近年来有陆续产生一些新业务,学生掌握起来难度非常大。例如: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包括支票、商业汇票、银行汇票、银行卡等多种结算工具,每种结算的核算处理都不相同,对学生的记忆要求非常高。

二、商业银行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为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对商业银行会计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

1.突出新会计准则的应用。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业务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以摊余成本在贷款等业务上的应用,改变了银行业务过去的处理和计算方法。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贴近就业,服务于企业,作者对商业银行会计教学内容作出改进,在理解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及时将各种新内容充实进教学内容,致力于最大限度使教学内容和银行现实业务核算保持同步。

2.以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三十几个课程任务,例如:储蓄存款任务、支付结算任务、外汇买卖任务、贷款贴现任务等,以商业银行核心业务为线索组织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任务为中心,围绕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知识理论架构,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从业技能和从业意识。

3.加强职业能力培养。高职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应重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对金融管理与实务所涉及的业务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充分考虑高职学校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求,融合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结构、层次和内容难易程度,实现既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和知识体系的完整,又尽可能地贴近业务实际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职业能力。 此外,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法,解决疑难问题,加深知识理解,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学生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贺文春.《商业银行会计》教学方法探讨.赤峰学院学报.2012-12.

[2]钟云燕.商业银行会计课堂教学研究.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5.

[3]陈倩媚.《商业银行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08.

作者简介:邸红娜(1978.12—),辽宁沈阳,职称:中级,研究方向:会计、会计电算化、教研教改。

作者:邸红娜

上一篇:土建工程管理论文下一篇:我国文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