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医疗服务发展分析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东亚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体现在中日在东亚服务贸易分工中的竞争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总结和归纳东亚服务网络特征基础上,深入比较中日两国中间品贸易规模和结构,发现东亚地区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格局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而中国向东亚地区提供服务中间品的能力全面超过日本,双方竞争具有同质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络医疗服务发展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医疗服务发展分析论文 篇1:

挖掘网络数据应用价值

网络数据服务所延伸出的服务应用将会越来越多,关键是IT方案商能否利用自身的方案资源在数据整合应用上进行针对性的创新,从而挖掘出更多的商机。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小张最近考虑为给家里添购一台数字高清电视,在穿梭于各大电器连锁店比较产品的过程中,小张还借助连锁店内的无线网来查询同款产品在电子商城上的价格。

与此同时,他所通过终端录入的数据也被同步到后端的通用数据平台里,接着,店面的系统软件第一时间将其所关注的产品、型号、价格进行时实分析,系统即可向小张的手机端推送当日的电子折扣券。

这样简单的促销案例虽说还未全面在国内落地,但在国外丰富的实践经验说明,商业数据如何得到智慧应用离不开网络这一基本的传输轨道,然而,网络架构仅仅是扮演数据层“传输桥梁”的角色吗?

数据应用需求的驱动力

在稳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峻看来,如今基础网络架构早已不限于数据传输,伴随着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基础网络架构从传统的信息承载功能逐步扩大到业务支撑领域,林峻所指的业务支撑正是围绕企业运营数据(碎片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的解析)而开展的。

事实上,林峻认为,从网络应用中挖掘数据价值的过程中,网络方案的实施将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网络通用平台如何做到应用负载的调控;第二,新一代数据中心平台即要即要兼容传统的业务模式,又要面向全新的技术应用,比如:云化共享、大数据分析,若要再前瞻一点,就需要将眼光更多的投向SDN等技术发展上;第三就是增值服务,这里所指的增值服务具体是通过数据存储和分析来有针对性的将产品与服务通过端到端的形式传递给用户。

众所周知,通过网络承载,传统数据管理模型适合于已实施的交易数据查询,而交易信息数据库却又不太适合过于复杂的索引、转换以及提取装载。比如在金融行业,期货市场前一个小时的交易在短期内是可以做到精准查询及分析,然而,将上述应用扩展到零售行业,将实时的交易数据积累下来,在未来某一特定的时刻随机进行提取分析,这样的效果是否令人满意呢?实践的结论是,在通用平台架构中需要水平可扩展的数据仓库,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整合历史数据。

而新的挑战在于,若在业务进行过程中,企业不存在交易数据的时候如何应对用户的查询以及对其实际需求的准确把握?这就是本文内容的主旨-通过网络挖掘数据应用的价值。

“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以及软件架构要适合数据服务特点的应用,需要从通用平台架构的核心去考量。”林峻补充道,“数据中心网络、服务器所承载的应用在带给最终用户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要深入整合所涉及的行业数据模型。”

事实上,以传统的零售行业的大数据应用为例,以往的数据管理模型所能做到的是把数据先整合到数据仓库,然后再通过商业智能手段进行数据分析。

林峻说道,“当用户谈论企业引进大数据,关注企业数据流程产生哪些改变的同时,更多的时候是如何考虑流量的应用以及大数据对用户的价值,也就是指什么类型的网络硬件系统更适应大数据的应用,作为一种完全分布式的计算架构,网络中的大数据应用需要围绕三个特点来进行有效构建:超大规模的数据量、非常广泛的数据源以及快速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在端与端之间实现有效整合

在怡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赭看来,大数据的应用发展促使数据中心走向更高运算与处理效率的阶段,虚拟化技术也随之在数据中心中更普遍的应用,在这一过程里,网络虚拟化技术也进一步加剧了物理层管理的难度,而智能网络设施管理系统以应用为核心的理念将在今后的网络化数据挖掘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实际上,网络数据应用目前在很多业界人士的观念中已经被赋予了智能、简单、云化的意味。而我们无论深处何地,都离不开网络所桥接下的服务,而数据作为应用服务的参照资源或指令,其往往扮演着网络环境背后信息基因的角色,或许这样抽象的表述不足以勾勒出数据与网络之间的互相渗透,而在丁赭看来,网络与数据,网络与应用之间的协作可以归结为对应用的理解、对用户行为的理解以及对资源的理解。

由此,人们在探讨网络与大数据应用的意义在于,如何让数据平台系统真正用起来,如何使数据依靠网络技术在端与端的互联中实现完美融合。

在怡德数码所涉及的网络数据应用案例中,医疗信息化的大数据应用当属重点,而与此相关联的网络应用服务所带来的机会和价值,要远远大于怡德数码在基础硬件建设中的回报,因为医疗行业用户在当前大数据的发展阶段中,需要虚拟化、网络应用交付来实现其业务发展的升级,这就给怡德数码在网络数据服务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医护信息的交互本身就需要从整体上实现调配,无论是空床率或是就诊手段,时实调动资源必须依靠网络及云服务,那么医院私有云之间的桥接与信息共享将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丁赭说道,“三甲医院目前的就诊量每日都呈现出爆满的状态,与此同时,二甲和民营医院却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空床率,医生的就诊量与三甲医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依靠数据分析手段实现资源调配,对于区域医疗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怡德数码专门成立了医疗行业事业部,大力拓展医疗行业,同时以产品线体系(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负载)等形成整体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为扩容数据应用服务奠定了基础,具体而言,通过为医疗机构建立私有云和数据中心来实现医院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分析,将区域医疗资源进行科学的分配。

“以医疗行业为例,今天全国大概有2600多家三甲医院,同时还有更加庞大的二甲社区医院及民营医院,每日包括交易数据和就诊数据就已经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这还不包括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源。”丁赭补充道,“最近业界都在讨论SDN,作为一种前瞻的技术应用,其不仅仅是通过软件来控制网络,它还需要具备感知数据,感知应用的理念,在这个应用为王的年代,网络不应该单一为应用而存在,更多的是为数据应用而存在。

在万物互联中挖掘智能数据应用

当前,随着智慧城市,云计算及大数据等热点需求的驱动下,IT系统对于企业业务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用户由过去对数据的采集向数据创造价值思维转化,智能化数据应用的思维已经向政府、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扩展,而用户普遍的需求则集中在网络与数据如何更加具备智能感知的功能,这也就是将融合的发展方向延伸到了物联网应用中。

既然网络与数据做到了融合,那么在大数据时代中,网络在“物物相连”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潜在价值呢?思科不久前进行了一项新的开创性研究,名为“万物互联”价值指数研究报告(IoE Value Index study),预计在2013年万物互联会为全球私营企业带来至少6,130亿美元的利润。该报告结果表明,企业如果对人员、流程、数据和事物之间的联接进行优化,将能带来最大化的利润。

“网络与数据融合必然带动‘物物相连’的应用发展,在这个大型感知网络里加入了人、流程、数据、事物的因素,让他们彼此互联并融合,使网络连接比以往更具有相关性,从而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机遇。”思科大中华区高端研发副总裁殷康这样描述网络与数据互相感知的状态,“这就是IOT的更高级阶段—万物互联(IOE, Internet of Everything),也是思科于近年推出的新理念。‘万物互联’是构建在物联网基础之上,增加了网络智能和安全功能,通过拥有统一的网络语言、分布式的、以应用为中心的网络,实现了之前互不相关的各系统之间的协调与融合,从而提升网络感知、理解和管理世界的能力,同时在行业信息化的进程中挖掘网络数据的价值。”

事实上,在万物互联中挖掘数据的价值不管是在中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中几乎是平均分布的,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都能够很好的捕捉到数据分析和应用所带来的便利。

“实现万物互联的优势行业涉及高科技、电信等。但是制造、能源、零售等行业目前还有大量的万物互联潜在价值未被开发,所以这几个行业未来有大量开发网络数据应用的可能性。”殷康说道。

在殷康看来,要真正实现网络数据资源的感知与挖掘,需要掌握三个核心要点:首先要投资高质量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平台和工具;其次,能够有一些实用性的技术方式让企业推进信息化创新,比如零售行业的局域网感知系统、医疗行业就诊数据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对接等;第三,要有一个非常好的信息管理的经验和流程进行分享,同时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模式,这里所指的信息管理模式包括具备网络感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及平台软件开发应用的能力,实际上,这也是方案商在网络服务中所应注意到的三个重要方面。

有了上述三个核心要点的支撑,数据资源在网络与数据的对接中推动了网络基础架构从底层设施整合到终端软件应用、网络安全及IT服务管理,或是传统网络应用平台到专有行业系统方案之间的紧密协同合作。

数据是城市网络应用服务的基石

“当前网络产品与方案在构建前端、后台以及控制系统等方面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在网络、存储、内容分析等环节愈发突出了数据融合的特征。对于网络设备商而言,如果在自身核心产品基础上扩展更为开放的软硬件整体应用架构方案,同时建立统一而多元化的业务管道,不仅能够降低客户需求的实现难度,还可以有效简化IT管理,让IT系统轻装运转。”东方瑞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亚明介绍说。

在他看来,网络与数据的融合要做到随需而动,例如前文所提及的小张在询价过程中的案例充分说明,前端的网络建设要更加贴近后端的数据传输与分析特点,事实上,这样的应用场景或许更加具有软件控制网络,网络控制数据传输的意义。

而对于方案商而言,除了需要考虑网络控制及分析数据的功能以外,他们还要从整体咨询规划开始,按照用户在业务流程中的需求设计出更符合数据整合的网络架构,这就要求方案商不仅要有一定的网络智能规划服务能力,同时也需要在软件上具备开发或者整合资源的集成能力。

从目前网络市场现状来看,方案商如果要更深入地向关联到数据服务的行业领域拓展,首先需要与用户或运营商形成更加立体的网络支撑环境,其次,在平台应用上加大贴近行业需求的技术实力。

以交通行业为例,在智能交通的管理中,通过长途汽车、各进出口岸等传统采集系统来实现车流调度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移动未来就可以通过集成RM-SIM卡的手机终端和ETC卡来帮助交通指挥部门提升交通调度方案,同时,结合后端的数据分析软件来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出行信息。

在王亚明看来,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不仅仅存在于管理部门的数据中心,而是通过各类终端共同来实现城市整体运行的最佳路径,实际上这也是网络数据应用价值最直接的体现。

“通俗一点讲,就如同IT基础设施对于企业信息化一样,网络数据应用服务就是信息化走向智能应用的基石,一个数据可以证明,全国各地已有30多个‘无线城市’的建设开始将数据应用作为城市管理服务的技术手段,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将有机会在移动识别、身份认证、交通出行、医疗、教育等方方面面带来的便利。” 王亚明总结到,网络数据服务所延伸出的行业应用将会越来越多,关键是IT服务商能否利用自身的方案资源在数据整合应用上进行针对行业服务的创新,从而挖掘出更多的商机。

作者:赵珏

网络医疗服务发展分析论文 篇2:

中日在东亚服务网络中的角色逆转

摘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东亚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体现在中日在东亚服务贸易分工中的竞争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总结和归纳东亚服务网络特征基础上,深入比较中日两国中间品贸易规模和结构,发现东亚地区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格局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而中国向东亚地区提供服务中间品的能力全面超过日本,双方竞争具有同质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应采取稳固网络地位、调整服务结构的措施,以此全面提升中国在东亚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东亚服务中间品贸易;社会网络;“一带一路”;中日竞争

DOI:10-14156/j-cnki-rbwtyj-2019-02-005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今后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2017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强调高度重视服务贸易①。显然,未来服务业的开放发展将成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其中,服务中间品出口既代表着服务生产能力,也表明了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更影响着其他部门的发展,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环节。有学者提出,服务中间品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1]、对企业生产效率[2]有着重要影响。而东亚位于“一带一路”沿线,是全球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服务贸易伙伴。2015年,中国对东亚出口的服务中间品占总出口的40%以上②,因此,研究东亚地区的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问题对于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东亚逐步形成以日本为主导,以产业垂直分工为特征的“雁行模式”[3],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东亚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新兴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提升价值链地位,逐渐打破“雁行模式”。那么,当前东亚服务贸易处于怎样的新格局?日本是否仍具有绝对领导权?“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服务业的发展升级?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东亚服务贸易格局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文章将采用社会网络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深度解析如上问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加强东亚服务贸易合作,加快实现升级版的中国-东盟贸易一体化提出有效对策。

一、理论分析及文献回顾

(一)服务贸易格局研究

所谓服务贸易格局,为各经济體在同一市场上的博弈形态,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反映。在比较优势、供求关系、服务贸易壁垒、国际政治环境、文化背景差异等因素和力量的作用下,贸易联系不断地瓦解或建立,贸易格局也发生着动态演化。目前学术界非常关注东亚服务贸易格局,从宏观视角来看:Fink等探讨了服务自由贸易协定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上发挥的价值[4];Urat等发现东亚地区的服务贸易增长迅速,但普遍存在逆差现象,并得出服务贸易依托于货物贸易的结论[5];ZA Wang 发现东亚一体化的潜在优势巨大,在服务一体化过程中会出现不对称需求冲击的高风险[6];李惠茹、张鹏杨认为“10+6”成员国间服务贸易合作发展程度较低,但服务贸易依存度正在不断增强[7];于晓燕认为东亚地区已经形成以东盟十国为核心的服务贸易一体化制度安排网络[8];闫海峰、彭晨则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分析了中国发展跨国金融服务的挑战和对策[9]。再从微观视角来看,学者们更加关注中国、日本等服务贸易实力强劲的经济体的比较研究。如韩岳峰、张龙发现中日两国服务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同时存在,但竞争性居多[10];张龙等发现,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长主要依靠市场效果拉动,且中日在出口倾向、出口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11];郭健全、潘琪琪通过比较得出日本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总体上高于中国的结论[12];蔡伟宏等认为中国服务贸易分工地位的提升动力来自中低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而日本、韩国则相反[13]。

综上所述,目前对东盟服务贸易网络研究缺乏深度和实证分析,而“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解决中日在东盟服务贸易网络中竞争关系更具有现实意义。(二)社会网络分析法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对节点构成的网络关系的结构和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社会网络分析从关系出发[14],将行动主体抽象为节点,各个行动主体之间的关系抽象为边。贸易问题具备社会网络本质特征,各个经济体通过贸易的流动自动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利益网络,就像各细胞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一样,各经济体是组成网络的细胞,不仅影响网络的变化和走势,也会受到网络的促进或制约。各经济体的服务贸易发展直接决定了其所构成的网络的稳定程度以及灵活程度;而服务贸易网络愈成熟,经济体之间的服务贸易联系愈强,该网络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就会愈强,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能力也就愈强;网络中的经济体从网络中汲取更多养分提高其服务贸易实力,特别是居于网络核心的经济体,利用网络优势的能力就愈强,在服务贸易领域获得的益处就更多。正是由于服务贸易的这种特性,很多学者将社会网络方法运用到服务贸易的分析方面,如,陈丽娴通过社会网络方法发现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15];杨晨等人发现亚太地区服务贸易联系紧密,网络结构形态健全,发达国家往往是网络的中心行动者[16]。

文章以各国(地区)服务部门之间的中间品贸易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东亚经济体服务中间品贸易网络进行分析,以期梳理出近些年东亚服务网络的演化特点以及各个节点的地位变化,特别是比较中国、日本的角色转变,为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服务贸易合作、促进中国-东盟贸易一体化提供建议。

二、东亚服务中间品流动

网络演化及结构(一)研究对象与数据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文章以关境为界,参照周念利[17]、杨贵言[18]等人对于东亚概念的阐释,将研究对象界定为东盟十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和韩国等16个经济体。

文章所用数据来源于Eora数据库[19](投入产出数据,涵盖1990-2015年数据各国和地區的各部门要素流动数据,被OECD及IMF等机构广泛采用),并参照WTO《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对于服务贸易的分类方法,保留全部服务部门之间的中间投入数据。(二)东亚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网络构建

文章根据Fagiolo等 [20]的相关研究,构建了东亚经济体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加权网络[21],用邻接矩阵At表示,其中t∈[1990,2015],At中元素aij表示i国服务部门向j国服务部门出口的中间品数额。由于考虑到At为完备网络,简单地根据有无贸易联系无法直接判断网络状况以及区分网络内节点的地位差异,所以参照Cerina等[22]定义贸易流量阙值的方法以1亿为界对矩阵At做二值化处理,建立无权网络At,从而增加网络内各个节点扮演角色的辨识度,明确网络格局。图1给出了网络构建情况(篇幅所限,仅包含部分年份情况)。

(三)东亚服务中间品贸易网络结构特点

1-密度分析

密度是衡量网络内节点联系紧密程度的重要指标,文章采用密度式衡量网络内节点联系紧密程度的重要指标[23]进行密度测算,计算方法如式(1)所示:

destiny=MN(N-1) (1)

其中M代表连线数量,N代表节点数量。密度越高,代表紧密的服务联系越多,网络对节点的影响越大。

(1)东亚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网络密度逐渐增加,对网络节点的影响持续扩大。1990-2015年间,网络密度以平均1%左右的幅度逐年上升,东亚服务联系愈加紧密,各经济体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沟通合作的能力不断加强,这有利于提升东亚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形成有利的服务业发展环境,便于促进网络内成员的服务业发展;但该网络的密度最高仅为0-4,相较于理想状态下的全联通网络(密度为1)而言,东亚服务贸易合作的潜力巨大。

(2)节点间已建立的服务联系较为稳固。图2显示,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网络密度由0-291 7下降至0-266 7(降幅8-57%),之后迅速回升至0-290 4(升幅4-69%),并继续保持上扬态势,在2000年超过危机前水平(0-312 5,升幅11-93%);2009年,在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影响下,密度由0-383 3下降至0-362 5(5-42%),并在下一年回升至0-391 7(3-30%),2011年超过危机前水平。表明网络内服务贸易伙伴关系稳定性强、相互依赖,当遭到外部冲击时,能够迅速恢复。

2-中心性分析

中心性是量化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和权力的综合性测度。文章采用了刘军[23]提出的度数中心度指标来描述网络节点的中心性,度数中心度越高,该经济体在网络中的参与程度越高,对其他经济体的影响力越大,在网络中拥有越高的地位。

(1)节点地位发生逆转。20世纪90年代初,东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产业结构层次低,日本服务业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东亚其他经济体的网络地位没有拉开显著差距。随后亚洲“四小龙”“四小虎”通过承接发达国家落后产能而逐渐积累了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其服务业快速崛起。中国依靠广阔市场、人口红利、工业发展基础、丰富资源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2007年,中国-东盟服务自由贸易协定签订[8]后,中国对东亚出口服务的阻力减小,成本降低,获得较快发展,2010年正式超过了日本;中国香港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灵活的资金制度、相对完善的监管制度等成为连接中国内陆与国际市场的枢纽,服务业快速发展起来。

(2)网络梯度分层明显。如图3所示,近年来,东亚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格局发生着深刻变革:即以均值为界,中国、日本、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韩国位居第一梯队;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等经济体的中心度略有上升成为中层;缅甸、柬埔寨、老挝、文莱等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而一直处于底层。

3-核心-边缘结构分析

通常在世界经济研究中,基于劳动分工将世界划分为三个地带,即核心地区、半边缘地区、边缘地区[23] 。如前所述,目前东亚经济体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差距大,网络结构层次丰富。根据UCINET测算结果,东亚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格局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详见表1的测算结果)。

表1东亚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网络核心-边缘结构变化年份核心地区(核心度>0-2)半边缘地区(0-1<核心度<0-2)1991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拉西亚1996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马来西亚、韩国、印度尼西亚2000日本、新加坡、中国、中国台湾、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2006中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2010中国、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韩国2015中国、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韩国数据来源:eora数据库http://www.worldmrio.com/(1)中国取代日本成为“领头羊”。分析显示,1996年、2000年日本居于绝对的中心位置,核心度高于第2位的新加坡两倍以上,是彼时东亚服务中间品的最大供应国。而中国服务业发展迅速,由1991年的边缘地区,到1996年迈入半边缘地区,而2000年前后进入核心区域,尤其是2010年核心度显著高于同在核心位置的中国香港地区和日本,真正成为东亚服务中间品出口网络的“领头羊”,并保持了稳定态势。

(2)核心-边缘结构始终明显,但成员不断变化。目前核心地区国家减少为3个,成为东亚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的主要供应者。中国香港地区在网络中一直居于核心地区,这与其特殊的历史情况、优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新加坡、韩国则是逐渐由核心地区转到半边缘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却从核心地区转为边缘地区,缅甸、老挝、文莱等多数东盟经济体则始终处于边缘地区,未能参与到争夺核心地区的竞争中来。三、东亚服务中间品贸易

网络新变化:中日角色逆转如上所述,东亚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网络经历了由日本领衔到由中国带头的转变,网络领导地位的竞争也主要发生在中日两个经济体之间。为了深入了解中日的竞争特点,文章将继续分析中日在东亚服务中间品贸易网络中角色的新变化。

(一) 中日在东亚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网络内竞争的同质性明显

为了进一步比较中日在东亚服务中间品贸易格局中地位的转变,文章不仅从总量的角度对中日两国的网络地位给出了基本判断,而且还从结构层面进一步分析和比较。图4、图5分别显示了两国服务部门对东亚的出口结构。

1-两国服务部门中间品出口结构保持了相对稳定,且具备同质性,竞争激烈。由图4、图5可知,中国对东亚服务部门出口的各类服务中间品占总出口比重变化不大,即零售贸易、金融中介及商务活动、交通运输、批发贸易4个方面占当年总出口的80%左右,集中度较高。而日本对东亚服务部门出口的服务中间品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金融中介及商务活动、批发贸易3个门类,占当年总出口的85%左右,2015年则达到89%,集中度高。其中,金融中介及商务活动、批发贸易、交通运输同为二者的支柱部门,是带动整体服务中间品出口的主要力量。显然,在上述3个领域中日争夺东亚服务中间品出口领导地位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2-日本服务部门中间品的出口结构失衡更明显。日本交通运输、批发贸易、金融中介及商務活动3项在2000年占总出口的83%,2015年则上升至89%。而中国服务中间品出口的行业分布更加多样化。毋庸置疑,出口结构集中度的提高意味着某个或某几个行业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在该经济体整体服务中间品出口中的贡献度也将增强,进而吸引更多的劳动、资本、原材料流入该领域,使之得到更快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而其他领域则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其发展受到抑制。显然,这种效应的叠加必将导致日本出口结构单一化倾向,而出口结构的单一化将降低整个贸易体系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最终降低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 中国服务中间品出口全面超越日本

1-中国服务中间品出口发展迅速,生机勃勃。图6显示了中日两国向东亚地区服务部门中间品出口规模的变化。中国对东亚服务中间品出口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中国向东亚出口的服务贸易中间品数额为1996年流量的8倍以上,年均增长率为36-53%,各细分行业除公共管理服务领域外,其他领域均保持了21%~48%的高速增长,特别是交通运输、建筑服务两个领域表现更加突出,年均增速达到40%以上。相比之下,日本则明显增长动力不足,年均增长率仅为7-26%。日本能够维持在东亚服务格局中的核心位置,主要依靠既有优势积累,多部门的年均增速在10%以下。

为了探究两国不同服务部门的发展差异对各自网络地位的影响,文章为每个服务领域建立网络,并根据中心度计算结果,选择日本、中国核心度最高的1996年、2015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测算结果如表2、表3。

2-中国在东亚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全面超越日本。首先从横向来看,1996年中国在零售贸易、建筑服务、酒店餐饮、私人经济领域略占优势;日本在余下7个领域占据更核心的地位,且领先幅度较大。2015年,中国在教育&医疗&其他服务、金融中介以及商务活动、邮电通讯、公共管理服务、维修与保养几个领域的网络地位赶超日本,其中教育&医疗&其他服务、金融中介以及商务活动、酒店餐饮、私人经济领域居于整个网络的最高地位,日本依靠强大的海运能力以及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依旧维持着交通运输、批发贸易两个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其次从纵向来看,从1996年到2015年,中国在交通运输、金融中介及商务活动等细分网络中的地位上升速度最快,而日本在各细分网络内的排名下滑明显,酒店餐饮、邮电通讯、公共管理服务3个细分网络内的排名下降速度最快。

3-要素禀赋决定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依靠高级生产要素,一直以来日本十分重视对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其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行列,加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相对于中国具有更强的比较优势,在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部门上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服务业发展初期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优势主要提供低附加值服务中间产品的出口。然而,近年来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增加,自主研发水平相应不断提高,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逐渐获得了比较优势,服务生产能力也不断提高,逐渐在网络中占据优势地位。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东亚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网络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各国(地区)权力地位不对称现象显著。横向比较显示,网络内各经济体的度数中心度差异巨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甚至相差千倍。日本经济发展起步早,在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优势,服务发展水平较高,其度数中心度排名长期保持在网络前列,一度居于网络核心位置;中国、中国香港地区凭借各自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产业转移浪潮中抓住了机会,后来居上,近年来始终稳定在核心地区;新加坡、韩国等国由于本身经济体量小,国内市场小等因素发展速度放缓,逐渐退出核心区域的争夺,但仍保持在东亚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以上,发挥着区域发展动力的作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中心度稳步提升,在网络中的话语权得到一定改善;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中国澳门等经济体中心度排名靠后,在网络中长期处于较弱势地位。

纵向比较显示,网络内各国(地区)地位差异逐渐缩小。重点表现在:曾占据绝对核心位置的日本让位于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而传统的服务贸易强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在研究期间内的中心度变化速度较慢,上升动力不足;原本出口能力较弱的泰国等迅速提高在网络中的参与度,地位快速上升,在网络中逐渐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更高的节点地位;原本中心度为零的文莱、柬埔寨等国近年来却逐渐参与到网络之中。

2-中国向东亚地区供给服务中间品的能力全面超过日本,双方竞争具有同质性。分析显示,在1990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服务中间品出口的绝对数额、年均增速均超越日本。从总量或分量的角度看,中国在东亚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均居于核心位置。即中国通过短短20余年的积累便超过日本,其发展速度惊人。而中国目前的地位提升主要依靠金融中介及商务活动、批发贸易、零售贸易、交通运输发展来带动,占当年总出口的80%左右(见图4-5);日本服务中间品出口集中于金融中介及商务活动、批发贸易、交通运输等3个领域,与中国具有同质性,而中日在东亚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网络内的地位竞争也主要集中在这3个领域。

(二) “一带一路”倡议下提升中国服务贸易质量的建议

显然,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利于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合作,为改善中国服务贸易质量,加快实现中国与东盟升级版的贸易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契机。

1-稳固当前在网络内的核心地位。中国的服务中间品出口以2001年入世为契机,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短短10年间其网络地位超过了日本。如今,又恰逢“一带一路”倡议,关注服务业的开放发展,中国又获得了与沿线国家继续加深服务贸易合作的难得机遇。东亚地区作为“一带一路”的东部起点,是中国向西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础。当前,首先要注意的是牢牢夯实在东亚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网络中总出口额的“领头羊”地位。从东亚整体的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网络密度看,东亚经济体之间的服务联系处于加速发展的状态,且潜力巨大,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网络的整体发展有益于形成一个稳定的区域发展环境,对各个节点的发展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但网络内的相互博弈也影响着网络格局进一步演化的方向。因此,在不断变化的服务贸易格局中,稳定核心地位十分重要。

2-善于利用网络地位优势,扩大影响力。作为核心节点,中国与网络内诸多节点都有着密切的服务联系,良好而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将提高其他经济体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和信任感,大大提高未来中国在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上的议价能力以及在国际服务贸易问题上的话语权,对于大力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多有裨益。目前东亚地区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中国要善于利用现有网络地位优势,继续扩大本国在东亚地区的服务出口,由需求促进供给,用好国际市场,促进国内服务生产力的提升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出口服务品质,促进出口,形成良性循环。可由中国牵头形成一个更加牢固、更加紧密的服务贸易网络结构,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尝试利用网络地位优势促成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改变东亚目前的国际服务贸易合作的松散局面,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3-调整服务结构,大力发展高端服务贸易行业。“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出的互联互通,不仅要加强实体贸易的互通,更是要加强服务贸易的互联。目前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部分主力仍为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服务贸易部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增长点将越来越依靠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金融、教育、通讯等对知识技术要求高且附加值高的服务行业将成为未来服务业发展的原动力。因此,调整服务业结构,注重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中国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而言至关重要。另外,中国在进行服务贸易结构的调整时要从日本的发展经验中吸取教训,既要学习其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但也要认识到日本服务贸易结构单一化趋势造成的问题,即一旦某个领域出现危机将对其整个服务贸易造成沉重的打击。未来中国应在发展重点产业的同时,注重多元化布局,各产业部门相互支撑,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周大鹏.进口服务中间投入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5(8):27-35.

[2]周念利.中国服务业改革对制造业微观生产效率的影响测度及异质性考察[J].金融研究,2014(9):84-91.

[3]金仁淑.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雁型模式”再思考[J].日本学论坛,2003(1:33-39..

[4]C FINK , M MOLINUEVO.East Asian Free Trade Agreements in Services: Key Architectural Element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8 ,11 (2) :263-311.

[5]S URAT ,K KIYOTA .Services Trade in East Asia [J]. Nber Chapters ,2009 :379-428.

[6]ZA WANG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Service Trade[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 E-government,2010 :2910-2911.

[7]李惠茹,张鹏杨.“10+6”区域服务贸易合作发展的特征及前景探析[J].河北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39-44.

[8]于晓燕.东亚区域服务贸易一体化问题研究[J].亚太经济,2014(2):109-113.

[9]闫海峰,彭晨.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跨国金融服务的挑战与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10-115.

[10]韩岳峰,张龙.中日服务贸易竞争力、互补分析及政策比较[J].现代日本经济,2013(3):60-66.

[11]张龙,韩岳峰,张鑫.中日分类服务贸易竞争力分解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5(5):52-59.

[12]郭健全,潘琪琪.基于PLS模型的中日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2016(3):11-16.

[13]蔡伟宏,李慧娟.中、日、韩服务贸易的东亚分工地位比较——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J].经济经纬,2017(9):75-80.

[14]BORGATTI S P, FOSTER P C.The Network Paradigm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A Review and Typology[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6):991-1013.

[15]陈丽娴.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及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J].国际商务,2017(4):60-72.

[16]杨晨,王海鹏,韩庆潇.基于SNA方法的国际服务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识别——来自亚太地区的经验证据[J].国际商务,2017(6):65-75.

[17]周念利,朱慧慧.东亚经济体参与区域服务贸易安排的“GATS—”特征研究[J].亚太经济,2014(4):52-58.

[18]杨贵言.东亚概念辨析[J].当代亚太,2002(2):17-21.

[19]姚星,吳怡,吴刚.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服务贸易网络结构动态演化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6(9):84-95.

[20]FAGIOLO G, REYES J, SCHIAVO S. The World-Trade Web:Topological Properties, Dynamics, and Evolution[J]. Physical Review E Statistical Nonlinear & Soft Matter Physics, 2009, 79(2):1-19.

[21]陈银飞.2000-2009年世界贸易格局的社会网络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1):31-42.

[22]FEDERICA CERINA, ZHEN ZHU, ALESSANDRO CHESSA, etc. World Input-Output Network[J]. PLOS ONE, 2015,10(7).e0134025.

[23]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孙丽]

作者:金仁淑 李雪

网络医疗服务发展分析论文 篇3:

社会工作视角下社区网络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摘 要 本文以沈阳市铁西区为例,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出发,基于社区居民的需求调查,对社区网络服务体系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途径与方式等各方面进行创新与完善,从而加强社区居民的便利性与快捷性,扩宽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领域与服务范围,创新与完善社区网络服务体系。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互联网+” 社区 网络服务体系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Community Network Servic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Take Tiexi District of Shenyang City as an example

DU Mengyao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henyang, Liaoning 110142)

完善的社區网络服务体系是现代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老龄人口日益增加的城市社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社会工作是专业的科学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社区网络服务体系是建构在社区居民需求评估基础上的,有专业人员在服务需求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桥梁与纽带的,能够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社区服务的网络信息平台。[2]

1 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分析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沈阳市铁西区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位居民进行调查和访问,在200份问卷中,居民的年龄段集中在12-18、35-60、65-75等青少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三个阶段。男性比例占58.23%,女性比例占41.77%,身体状况均良好。职业情况方面,青少年均为在校学生;中年人在职上班占78.39%,离职待业占21.61%;老年人为退休干部占31.13%,退休工人占68.87%。经济收入方面,富余占34.21%,小康水平占45.25%,相对贫困占20.54%。问卷结果分析如下:

(1)生活需求。在生活需求方面上,社区居民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均有不同的需求。在穿衣方面,希望得到服装洗染缝制、回收和代购服务;在饮食方面,能有餐馆预订、送餐服务;在住房方面,能提供房屋内水电等设施维修维护;在出行方面,能有社区的士和滴滴打车服务;在消费品方面,能提供生活用品配送服务;在保健休闲方面,有旅游、健身等服务。

(2)精神需求。社区居民在精神方面出现的问题和需求空缺较大。在医疗方面,希望能提供医学常识等信息服务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服务;在教育方面,希望得到升学教育服务;在就业方面,能有就业政策咨询和指导服务;在文化方面,能够组织公益和文化娱乐活动;在心理方面,能给予团体心理辅导服务。

(3)社区需求。在社区需求上,居民希望得到社区安全、环境、宣传三个方面服务。在社区安全方面,希望得到社区监管服务和社区治安服务;在社区环境方面,能有社区卫生运动服务和社区文化教育服务;在社区宣传方面,能给予有关国家政策制度和社区新闻、活动等信息的宣传服务。

2 社区网络服务体系的完善

2.1 信息板块设计

按照不同社区居民的需求,安排和设计社区网络服务体系的信息板块,比如社区新闻板块、社区服务板块、社区活动板块。

社区新闻板块的内容着重于社区新闻和民生政策方面,以服务于广大社区居民为宗旨。[3]

社区服务板块内容基于社会工作理念,依据社区家庭服务、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就业服务、社区医疗服务等分类不断补充和完善服务内容。

(1)社区家庭服务。针对核心家庭,可提供多元化的家庭服务产品、健康生活信息服务、旅居休闲服务、生活体验服务。针对主干家庭,增补家居设计服务,以合理安排家居空间。

(2)社区教育服务。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结合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特点,提供升学教育服务、素质拓展服务、心理讲座服务、学生-社区文化服务、社会实践服务、课外阅读服务、道德培养服务、文明礼仪服务。针对中年人,设立再就业培训服务、家庭教育服务、婚姻指导服务、家政服务。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减弱,认知能力下降,增补时尚教育服务、健康养生服务、老年保健服务。

(3)社区就业服务。就业服务分为两部分,在就业信息提供方面,联系就业单位,获取单位的相关信息和录取条件,为居民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服务、就业信息指导服务;在就业实践实习方面,申请单位的实践机会和培训基地,为居民提供职业指导培训服务、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就业见习服务、公益性岗位服务和创业帮扶服务。

(4)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分为两部分,在宣传方面,社区根据社区内居民的医学需求和特点,提供医学常识服务、疾病预防治疗信息、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服务、社区医疗服务信息服务。在提供方面,社区联系医院,创新医疗服务的新方式,给予医疗服务机构服务和医生上门服务。

(5)社区监管服务。社区监管服务分为两部分,在社区安全方面,针对社区居民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提供社区监管服务和社区治安服务。

社区活动板块根据社会工作方法设计个案活动、小组活动、社区活动等活动项目。个案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方式为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支持和组织心理活动。小组活动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获得行为的改变。社区活动,利用社区链接资源组织社区活动。

(1)个案活动。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在心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和需求,针对这一境况,社区开展针对个人的心理辅导,包括沙盘活动、角色活动、倾听活动、表演活动。

(2)小组活动。综合居民的文化爱好和文化偏向,在共同需求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象棋活动、合唱活动、舞蹈活动、旅游活动、美食活动、登山活动、长跑活动、球类活动、游泳活动、朗诵活动、书画活动、公益活动。

(3)社区活动。本着“老与少、大与小、雅与俗、远与近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组织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一起参加文化活动,将一年一度的文艺汇演和每周组织安排的文化娱乐活动相结合。[5]

2.2 社區网络服务体系管理

(1)链接资源。社会工作者整合社区居民所需的各项服务,进而联系能提供各项服务的各个商家与组织,协商好后,商家与各组织通过基本信息权威注册的方式进入社区服务板块的各个服务领域,注册完成后,点击一下【确认】按钮,社会工作者会在3天之内主动联系并给予答复。

(2)中期运行。前期工作准备好后,一般化的服务需求是社区居民点击所需服务,可以发现众多服务商家,通过模仿淘宝与阿里巴巴APP,建立社区专属的“爱服务”窗口,每点开一家,就可以看一下商家服务质量、大众评价,根据自己所需选择心仪的来网上购买商家服务,并在现实中享受商家带来的服务。[6]

(3)后期管理。中期服务完成后,社会工作者设定3份调查问卷,一是满意度问卷,社区居民在网上做出对该商家的服务态度、质量等各方面给予星级打分,并给予满意度的评价与建议。二是社区居民自身测评问卷,针对居民接受服务或活动而自身生理、心理、社会方面产生的变化和自身问题解决程度。三是社会工作者专业测评问卷,社区居民对社工从活动开展准备、态度和服务、后期管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社区网络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2.3 督导设计

(1)商家。社会工作者对社区服务网络的资源信息进行实地调查与评估,对商家是否有实体店面、商家信息是否真实、经营项目是否合法、服务是否可行、质量是否有保障等层面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管。

(2)社会工作督导。社区服务网络要求社区社会工作者设定“2小时”机制,实行轮班制,务必在两小时之内对居民需求与建议进行即时反馈,从而增强居民与社区工作者互动的即时性。社会工作督导任务在于对两名社区社会工作者所负责的工作、对服务更新及时性、服务有效性、资源利用率等层面进行评估与测定。

(3)网络安全。首先对社区服务网络进行试运营,对服务资源进行删减或完善,以满足居民的真正需求。其次,网络系统易出现破坏、更改、中断等问题和风险。因此,为避免此情况的发生,须制定网络安全规章制度,维护网络安全。

3 社区网络服务体系的网格化

(1)社会工作者。作为网格化管理的领头者,分为社区网络宣传者、社区网络运营者、社区网络实务者三个群体。社区网络宣传者通过条幅、网络媒体来宣传社区服务和活动。社区网络运营者进行网络板块活动的政策发布和活动结束后对”社区居民对活动的评估”进行记录与总结。

(2)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机构等。作为网格化管理的中介者,对社区服务和活动进行资金支持与资源链接,为社区居民参与服务和活动提供物质和资源;对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与组织的活动提出建议与评估;对社区服务人员给予薪金的发放,同时维护其权益不受损害。

(3)社区服务人员。作为网格化管理的总结者,对社区网络反馈是否及时、网络服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进行监督与评估,进一步完善网络体系与网络工作。同时,社区服务人员一方面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提出建议与评估,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人员在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机构等做好协调居民关系,开展服务的工作。[7]

4 进一步的思考

社区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认真学习我国港澳台地区及西方发达国家社区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本文关于社区网络服务体系完善的思考和建议源于沈阳市铁西区的实际经验,对全国范围的城市社区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是否有借鉴意义还需要证明和检验,而建议的可行性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

参考文献

[1] 陈觎.社区网络服务系统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2012.

[2] 姚峥.浅谈新时期社区服务网络系统建设[J].中国信息界,2010.

[3] 杨海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与展望[D].吉林大学,2014.

[4] 季铁.基于社区和网络的设计与社会创新[D].湖南大学,2012.

[5] 孙中华.完善上海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

作者:杜梦瑶

上一篇:公路管理绩效工程项目论文下一篇:民间工艺美术中职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