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基础教学探讨论文

2022-04-18

【摘要】初中美术教学课程当中,基础绘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其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们教授绘画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动手绘画的能力。关于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们对于绘画的学习兴趣和操作兴趣,进而一步步引导初中生的审美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绘画基础教学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绘画基础教学探讨论文 篇1:

设计类绘画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探讨

摘要:绘画基础课程我们又称为造型课程,是设计类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它包含了素描、色彩等基础教学内容,此课程是设计类学生步入大学校门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为必修课程,对今后的专业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在设计类课程中绘画造型基础能力尤为重要,然而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体会课题设置的深刻含义,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运用学习的绘画基础能力达到深入理解设计中整体意识的培养,这也是整个设计类绘画基础课程的关键目的所在。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对设计类绘画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进行了一定探讨。

关键词:绘画基础;反思;情感体验

一、设计类绘画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绘画基础课程我们又称为造型课程,是设计类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它包含了素描、色彩等基础教学内容,此课程是设计类学生步入大学校门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为必修课程,对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

在造型基础课程中,学生首先要掌握的知识是造型知识问题。面对造型基础课程,我们开发了新型的教学方式,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静物或人物的描绘;也不似传统绘画表现技法及表现方式,而是采用课题的研究方式,进行素描和色彩的教学。我们在造型基础课程中设置了不同的课题,每个课题都会解决绘画基础造型中的相应不同问题。但是解决造型问题并不是设计类学科开设造型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在解决基础造型问题的同时开发设计类学生的创作、创新能力及对设计题材更好的理解力,这才是开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

二、设计类绘画基础课程当前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面对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同样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学生进入一个没有过多先进设备的环境中,能够左右学生思维的恐怕也只有对艺术的理解和热情。虽然受到外界条件的过多限制,但是设计类绘画基础课程的讲授与学习却没有受到影响。当学生进入到这样的环境中,处于教师的角度中,此时的学生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伙伴、朋友,有的时候甚至是我们教师学习的对象。在不断的、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了解加强了彼此的感情,也让教师加强了对学生的进一步认识,并让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中进行深刻的探讨,且研究该怎样去解决此类问题。

在设计类造型基础课程中,课堂中很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反馈,从学生的反应中,教师也在不断地思考着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是否合理。首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的课题,这在起初看来是非常完美的。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课题的一些问题学生不很了解,问题就逐渐显露出来了。学生对于快速变化的课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且会迷惑此课题的用意。面对这种设计类绘画基础课程当前课堂教学中的现状,我们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讨,以便建立课题学习氛围、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设计类绘画基础课程的反思

当课程学习进行到中期时,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是课题的设置出现了问题,还是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此课程。怎样去分辨课程的问题所在是此刻所面临的主要事情,以便于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走入到课题学习中来。

此刻对于学生的学习调查是尤为重要的,将学生的学习意愿放在教学的第一位,这也是我们造型基础课程的宗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方法可以改变以往沉闷、枯燥的教学方式,下面就举个课程中教学的例子:首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可以根据班级的人数来制定其分组的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大胆地给出其作品的优点及不足之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每个小组的内部进行明确的分工,在小组内部先完成对于作品的分析探讨,再全班进行共享。在分享的同时,每个小组会挑选一张觉得优点较多的作品在全班进行讲述点评。这样的讲述点评我认为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是有必要的,原因如下。

1.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此课程中已经理解了哪些关于艺术作品的评价。

2.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认识不足之处,或者是对艺术作品的有误的评价。

3.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分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共同学习,而非独立的、封闭的学习,这样的课程学习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4.这样的课程教学中反映出来的学生学习的不足,也就是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要去思考的问题,并且去解决的主要教学目标。

四、建立课题学习氛围、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设计类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课题练习中掌握素描、色彩的理论知识并在作品中发挥出创造力的作用,调动学生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趣及能力的提高、加强。

在造型基础课程中,教师常常会为学生提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的讲解。在讲解的同时,作为课程的组织者,我会用随机的方式问不同的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理解。有时学生也会主动地提出若干问题,而问题的答案也往往是出自学生讨论后。这样的讨论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思考和探索,虽有时会与实际的作品意义相背离,但这个过程是值得我们去鼓励的。当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力逐步提升后,他们的绘画能力或绘画方式自然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无疑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

除了讲授与互动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体会总结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有时会大于对固定模式的学习,也就是学生对于知识渴求的过程有时是超过真正学习的内容。

学生所遇到的学习问题,也正是我们课题中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除了使学生在课程中体会课题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情感体验,还需要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方向进行更多、更深层次的学习。观看有特点及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的创作视频是个很不错的方法,学生可以从中提升艺术创作的信心和能力。作为教师也同样是艺术创作者,分享创作心得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

作为教师,我个人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艺术素养为宗旨,而非单一追求课题中作业完成的效果。学习过程中将全面呈现出学生的学习自主力及参与度,这也将作为我们教学评价的一部分。

在教学评价中,学习过程将占有整个评价过程的重要部分,而每次课程的作业量及呈现效果仅仅是学习过程的体验结果。学生不必过于担忧自己的学习评价,因为整个课题学习过程中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课程学习结束时,教师也会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出现“冷场”的现象和效果。课堂中学生的活跃气氛是进入学习的主要引导点,教学内容是课题的“隐藏”目标。教师会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课题学习中的主要目标,加强艺术修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设计艺术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杰,廖国伟.艺术与审美的当代形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吕胜中.造型原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邓福星.艺术的发生[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摇三联书店,2010.

作者简介:吴娅妮(1984-),女,安徽淮南人,硕士研究生,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艺术类绘画。

作者:吴娅妮

绘画基础教学探讨论文 篇2:

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探讨

【摘要】初中美术教学课程当中,基础绘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其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们教授绘画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动手绘画的能力。关于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们对于绘画的学习兴趣和操作兴趣,进而一步步引导初中生的审美观。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对多种教学手段加以运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绘画水平和审美观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

美术做为一种艺术性质的学科,不单只会表达出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等方面的积极性,另外其还有非常重要、非常强大的实用价值,鉴于这一层面,对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做出一定的探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上,基础绘画教学包括的内容有素描、色彩和速写,这三方面主要培养了学生绘画技能、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每一名同学的水平进行因材施教,辅以多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教学技术有机结合,以期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1 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新特点

以往传统的初中美术绘画教学课程多为满堂灌,也就是直接统一的向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灌输,所有学生接收到的知识都是一样的,学生的任务单调简单,并且目的明确,即应付考试,学生只需听懂老师的讲解并能做简单的绘画即可,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是敷衍了事性质的。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下,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已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初中美术教学的针对性越来越强,教师不单传授理论知识,同时可以针对性的为每一个学生制作教学方案;另外,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开展美术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基本上摒弃了以往只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教学的倾向,这一举动表现出其更加重视绘画操作能力的培养,与现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初衷相一致,譬如说,已有相当部分的美术老师在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前,会鼓励学生大胆的凭借自己的想象以及对客观事物上直观印象,首先做出一份绘画作品,并且这一由想象力和直观印象所做的作品可以借由多媒体辅助完成,继而再向学生进行相关注意知识的讲解,学生的理解自然更加透彻;还有,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教学过程中,现今更多学校和老师更加注重基础绘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老师们多都注意到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变了以往以自身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突破了课堂讲解的局限,更多的是将学生带出去,贴切真实生活去体会社会、感受自然,感受美好的风光。

2 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具体探讨

2.1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做到因材施教,首先需要初中美术教师做好学生的工作,认识到学习的积极性在美术基础绘画学习中的重要性,一步步深入的了解学生,继而才能具体施展因材施教,培养出学生绘画的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美术老师要走进学生之中,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继而根据学生彼此之间的素质潜质差异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就是强调因人而异,根据学生当前水平的差异设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老师要允许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各个学生有专属自己的发展区和发展空间,教师使其掌握到最为基本的绘画教学,从而为以后的艺术个性发展打下铺垫;除此之外,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关键就是教师要注重对学习氛围的营造,自古以来就有佳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身上普遍有的性格特点多为耐性差、活泼好动,然而美术中的基础绘画有要求学生能够反复的进行描画和观察,如此一来学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针对这一方面,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将紧绷的情绪缓解,类似将画家的小故事、带领学生参观建筑、实地写生等,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2.2 示范教学,提高学生直观感受

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具体教学中,尽管老师已经非常认真卖力的向学生讲解了具体的绘画原理,但是学生收到的效果大都比较一般,甚至一知半解,导致在实际的操作实践过程中也难以做到得心应手。这就说明了用语言来说明非常抽象的画理是很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單纯靠语言讲解的教学模式是有一定的欠缺的,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非常难,因此,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加注重示范教学,这样做的好处即是更易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直观的感性认识,学生会容易获得基础绘画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示范性的教学,教师要边用语言讲解,便做出示范的绘画,使得学生既要有理性的认识,又有感性的认识,在自然而然中掌握绘画技巧,最终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2.3 综合评价,做好作业批改工作

综合评价要注重两方面内容的评价内容,一是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二是评价的内容要丰富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表现在许多具体的情况上,类似面批、互批以及学生自批等,师生之间共同制定出一个公平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按照这一评价标准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的一个评价过程学生真正做到了主体部分,长此以往,学生的眼力就会得到显著地提高。评价内容丰富化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措辞,以往教师只是在学生作业上圈圈点点,学生并不知道应当朝什么方向做出改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品的具体表现做出中肯的评价,表达出哪里比较棒,哪里怎样做就会更完美等类似评语,学生由此就可以做到修改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既要达到使学生们心情放松的目的,还有使学生通过这一课程的教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对于没美得感受以及相关的表现能力,特别是基础绘画老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美术教学课程中,美术老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鼓励他们要敢于不断地挑战自己,使初中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进而对未来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总之,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要意识到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并重视到这一学科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明祥.浅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129-130.

[2] 乔颖慧.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分析[J].新校园 学习版,2012,(10):191-192.

[3] 崔彦彬.关于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3,(05):147-148.

作者:陈巧

绘画基础教学探讨论文 篇3:

从认知方式角度探索的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基础教学模式

【摘 要】近年来,众多的艺术设计院校纷纷展开对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模式的探索。在这股探索热潮中,与美术院校等一流学校设计专业相比,独立学院具有学时有限、学生缺乏造型基础等特点。本文根据实践摸索和反馈,总结出一套基于认知方法的、适合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模式,希望为我国独立学院设计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认知方式;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近年来国内众多艺术院校为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纷纷开始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而基础教学的改革则成了热点,由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自身具有造型与设计相交叉综合的特征,因此对学生的创新思维、造型与设计能力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这方面,部分美术院校和一流的大学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上设置了相对完整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课程体系,但是对大多数设计院校来说,如果只是照搬这种课程体系,而不是结合自己学校的现实环境特点,肯定达不到教学目的。因为部分美术院校和一流的大学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上有一个天然的优势:生源构成具有良好的基础,这种优势下课程体系的设置起始端就高,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不再为基础课程的底层构架考虑时间。因此,对于大多数设计院校来说,基础教学有必要避免浮躁和急于求成心理,不能简单地抄袭美术院校这种教学体系,应该结合自身的环境现实特点构建适合自己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模式。本文以笔者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展开的基础教学实践为基础,尝试从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方面,探讨如何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基于认知方式的设计专业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模式。

一、教学定位必须现实明确

藝术设计基础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艺术门类的壁垒,增强不同表现方式的属性,这种多元特征使得其教学也必然具有交叉性、横断性和前沿性等显著特点,加之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自身具有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成功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体系首先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定位。

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定位首先在于向学生定义“什么是基础课程”。这种从学术层面对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进行的定位,只可能建立在任课教师个人或团队的充分科学研究积累以及长期、大量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这一定位不一定要与所有学术观点保持一致,但必须完整且自成体系,必须有现实可操作性。在长期实践教学中,由于“基础”一词的定义,导致在学生学习思想中产生“无关紧要的”念头,对有关于此的教学活动难以形成有效的参考价值。因此,有必要避免误区的解读,在基础定义中引入认知方式的内容,在课程伊始即明确课程中出现的基础就是一种认知方式的训练。

其次,具体操作也要明确,因为目前相关学术观点还不很明确:到底基础为何基础?在很多学校的基础课程改革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改革后的基础课程有点四不像的嫌疑,例如:有些素描课程更像是图形创意的课程,但又没有图形创意课程那么系统,对创意的理念解释不清楚,还有很多学校的色彩课程完全就是另一个版本的色彩构成课程,大量的时间花在重复学习的过程中。因此,在明确具体操作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为什么要上基础课?它的作用是什么?而独立学院学生的造型能力一般,大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都是通过高考前三个月到半年形成的,这种基础只适合考试需求,缺乏美术范畴的最基本认知,所有的造型概念都是默背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些批量工业化生产的生源需要在源头重新梳理关于造型的基础内容。所以在独立学院以及其他一些院校,基础课程中还是要把造型的内容加重,具体内容上应具有开放性,题材上具有通俗性,形式上具有综合性,内涵上具有现代性,技能上具有实用性,训练具有互动性,表现手法上具有趣味性。

二、教学目标必须有针对性

当前大部分有关设计类的院校基础教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对象是不同设计专业的学生,其中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艺术专业、动画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专业等为主。主要开设的课程因专业属性特征略有不同,但是总体上来讲还是属于大艺术范畴。由于当前中国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市场主要是为将来的专业学习考虑,因此对于艺术设计学生来说,掌握如何以设计创新思维成了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在基础课程教学时更多地强调创新的内容,对于增强将来的专业设计学习有较高的提升作用。但是,情况真的如此吗?通过近两年对学生和兄弟院校教师的聊天采访,发现以下几点问题:①形象感的缺失或单一。很多学生在想到一个好的idea时,往往因为没有一种形象化的表达而流产,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绘画阶段学习时,脑海里根植了大量高考适用形象,而没有通过正常的造型训练来认知事物的结构关系。②色彩的应用能力的模式化和抄袭化严重。一个设计师的色彩素养是通过长期训练而养成的,这种训练的底层逻辑来源于绘画训练和对绘画的感知训练,虽然在色彩构成这种理论课程上会系统学习,但是没有底层绘画逻辑,一切都是空谈,只会造成学生使用色彩空套理论或者将他人的色彩配搭直接抄袭。因此,教学目标中应以传授一套完整的基于认知方式造型能力和色彩能力方法论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设计专业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得以扬长避短,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综合来看,针对设计专业学生基础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当是:使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用造型的手段任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培养,能够感性加理性地运用色彩的能力,最终可以对自己专业方向的艺术设计实践起到坚实的基础和促进作用。

三、教学内容必须循序渐进

在艺术造型前提下,我们“看到物体”“感知到物体”“理解到物体”,这是三个不同的层次问题。“看到物体”这是最浅表的状态,所有人都能够感知到这一点;“感知到物体”是递进的第二个层次,何为感知?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它的色彩、它的体积、它的空间等,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只有经过基础的绘画写生训练后,脑海中对于一个物体的形象认知的维度增加才会产生,这恰恰就是很多学生形象化思维缺失的原因。“理解到物体”这是最高级的层次,就是我们可以用理性的理论知识分析物体产生色彩、空间、体积的原因,以及如何精确地表达阐释物体,这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三个不同的认知方式,可以将整个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进行一个宏观系统的规划,再将每一门课程的具体操作进行细致精确执行。

1. 宏观的系统规划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艺术专业、动画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专业都有素描、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从认知方式三个层次来规划,将每一个课程的教学内容依照认知层次的不同进行安排。第一层次最基础可忽略,毕竟这是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基础。第二层次开始,如何去感知一个物体,可以通过较为精确素描和色彩写生实现,在训练中要求精确化描述,摒弃训练中的模式化描述(高考训练中的模式化内容:不通过写生,只通过理论以及临摹背默出各种有限物体形象),这样迫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用眼睛去观察物体,以达到感知物体目的。这种训练会促使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看到所有物体即进行这样的感知认识,虽然不再进行绘画,但是对物体的形象感会加强,这样脑海中的形象感物体会以成千上万倍方式增加。第三个层次可放在构成的理论训练中完成。用理论的工具辅助我们认知物体,理解物体所形成的产生色彩、空间、体积的原因,在第二个层次基础上理解内化,随时可以使用。

2. 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程内容操作

因所涉及课程门数较多,本文仅以基础素描与色彩寫生两门课程为例。基础素描、色彩写生课程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全部熟练掌握是不现实的。因此,课程安排有必要从最简单的基础开始,循序渐进,直至掌握较复杂的基础能力。以前半部分提出的认知方法为依据,教学内容至少应包含三种不同的阶段层次进行。首先看到物体,通过写生的方式训练,而不是默写和临摹;其次是感知到物体,在造型上要仔细观察,将环境造成的表面变化一一用造型表达,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家对造型的认知,感受每一个细节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最后是理解物体,在前者基础上刻画深入,不论是素描还是色彩,都会发现明暗色彩等因素的变化是因造型变化而带来的,当认知提高之后,表现技能自然就有所提升。这三种层次共同组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针对设计院校教学的基础教学方法论,能够培养学生的技法表现能力,并与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思维衔接与补充。

综合来看,对独立学院及其他同级别学校设计专业来讲,基础课程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特征来建设教学模式,不要盲目跟风,且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有前后连贯性,科目虽然独立,但体系不能独立。在教授技能的同时,改变学习思维。建议基础类每门课程短学时(不超过64学时)、全方位、高密度,尽量少涉及模棱两可漫无目的的内容。经过两年的实践初步检验,这样的基础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造型形象表达能力、色彩灵活应用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从而提升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学习竞争力,长远来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知方式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建中.艺术院校两段式教学衔接问题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部设计分部为例[J].艺术教育,2011,(11):60-61.

[2] 文辅相.面向21世纪大学教育思想的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7,(3):14-22.

[3] 左建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主客观教学因素的优化与利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190-191.

[4] 王蕾.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方法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3,(11):134-135.

[5] 李渝.包豪斯基础课教育体系分析与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再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6):209-211.

[6] 闫飞.“超整理术”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探索[J].装饰,2013,(6):141-142.

[7] 杭间.一所“学院”的消失?[J].美术观察,2007,(1):24.

[8] 荆雷.本科设计教育与职业意识培养[J].装饰,2006,(10):91-92.

[9] 袁运甫,杭间.一所艺术学院的“实践”——关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术思想的对话[J].文艺研究,2006,(9):74-85.

(编辑:秦俊嫄)

作者:王少文

上一篇:酒店专业职业技能论文下一篇:英语学习状态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