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绘画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如何使数学教学富有艺术特征,有效克服课堂结构密度过大或松散疏落以及教学方法上“填鸭式”的充满夯实或“自学式”的放任自流等教学弊端。借鉴绘画技巧,设计疏密相间的课堂结构,采用虚实相生的教学方式。

第一篇:绘画教学论文范文

数字绘画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目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对比中区分出彼此,艺术创作过程中对比是最常用的法则。数字绘画创作中对对比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表达艺术创作的感染力和创造力。方法:文章通过总结对绘画中的对比理论加以梳理分析,帮助教师在数字绘画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结论:通过探究对比形式的过程更好地帮助艺术实践。

【关键词】对比;数字绘画;运用

引言

数字绘画发展至今,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数字绘画发挥其传播便利、易于复制的优势,使数字绘画在概念设计、游戏设计、插画设计、艺术创作中被广泛应用。各种艺术效果,多样的表现形式应接不暇,导致刚接触专业课程的学生经常会迷茫,不知道如何去分析一幅数字艺术作品和如何进行数字艺术创作。文章希望通过对对比的梳理和分析可以解决目前的问题。对比是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画面对比节奏简洁强烈使观者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有的画面舒缓平和,观者能够被其感染心境,深远悠长,只有对比的强弱变化才能凸显出作品的美感。本文通过对比在“造型”“色彩”中的运用以及“弱对比”三个方面阐述对比在绘画中的运用。

一、对比在造型中的运用

概括造型的基本语言是点、线和面。在利用点、线、面绘制造型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的对比法则,比如大小、粗细、远近、方圆、疏密等。这些都是对比的表现形式,在创作初期,有意识地运用对比的表现形式布局画面,可以使画面更具有说服力,更好地形成视觉的冲突。造型中的“形”基本泛指轮廓与形状,这些形状与轮廓可以以现实为依据,也可以是主观创造的形状轮廓。对比产生在形状与形状之间,轮廓与轮廓之中,它们或者是直接的关系,或者是间接的关系。在这些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中,要么形成了或强或弱的对比,要么形成了协调统一。在疏密关系中,密往往代表视觉中心,也就是所谓的主体;疏往往代表过度或者衬托。当然,在疏密关系中,密也可以代表衬托,疏也可以代表视觉中心,具体的对比表现形式要根据画面的主题确定。不变的是疏密的存在避免了平均分布,做到突出重点,在观察一幅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马上捕捉到作品中的重点部分。

在大小的对比形式中,通过对比形式可以更好地传达感受。大小的对比形式通常可以营造出戏剧式的画面,避免了画面的平常,通常会采用近大远小或近小远大的对比形式。方圆中,方形往往代表稳定、平静、严肃等,圆形往往代表饱满、和谐、可爱,聚焦等,这些都是常用的绘画对比表现形式。在数字绘画场景绘制中,疏密对比被经常用到。点、线、面組成了整个画面,画面构成的过程就是对点、线、面等对比表现形式的理解和运用。举例说明:点多用来表现细节及体积占比比较小的物体,如树叶、小的石块等;线多用来表现穿插的画面组成因素,比如路、楼等;面可以是一座山、一片云等。通常我们创作一幅作品,点、线、面运用疏密的对比与大小的变化十分常见,绘制一张场景,近景的竹叶可以视作为点和线的结合,中景的房屋主体可以视作为面和线的穿插,远景的山石可以视作为面,穿插画面的河流可以理解为线。点、线、面充满了整个画面。如何控制点、线、面在画面中的分布,可以以表达主题为中心,以对比形式的运用为手段去布局画面,做到大小合理,疏密有致,粗细分布,远近分明。

二、对比在色彩中的运用

对比色、互补色和邻近色是色彩中常用的表现形式,对比色和互补色有从属关系,在软件色相环上相对的颜色一般称为对比色,互补色一般是指精确地穿过色相环中心的两种颜色,也就是说,对比色包含了互补色,互补色是对比色的一种存在形式。通常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将等量的互补色进行调和绘制时,会出现色相不清晰,也就是所谓的“脏”,而用有主导倾向的对比色去调和的时候,一般可以得到有倾向性的灰色,也就是说,两个对比色在一起不一定会递减,对比色比互补色的范围也更广阔。比如说,红色的互补色是青绿色。同理,蓝色与黄色、绿色与品红色都是补色关系。邻近色是左右相邻的两种颜色,如蓝色的邻近色是紫色和绿色,红色的邻近色是黄色和紫色;绿色的邻近色是蓝色和黄色。对比色和互补色与邻近色之间也可以称为一种对比。构成一幅画面不可能全部依靠强烈、醒目、鲜明的对比与互补颜色来完成,也同时需要和谐、统一的邻近色来搭配。

三、弱对比在画面中的运用

弱对比存在于画面的各个部分,在造型中存在弱对比,在色彩中也有弱对比的出现。弱对比主要在四个方面体现:形状上的强弱对比、色彩上的色相对比、饱和度对比和明度对比。形状上的强弱对比属于造型范畴,如图1所示。不同的形状会给人不同的心理强弱感受,直线给人的感觉在三种线里最弱,是平静的感觉,曲线波浪给人的感觉相对直线感受强,给人心理感受最强的是最下面的折现波浪。第一条直线相对于后两种线就属于弱对比,第二条波浪线相对第三条折现波浪也属于弱对比。而色彩上的弱对比是基于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色相、饱和度、明度。首先,色相上的弱对比是指在相同明度、相同饱和度的情况下色相发生小范围的偏移,这会形成的情况是画面色相充满了微弱的倾向性变化,但是画面是整体统一的。饱和度的弱对比是指在相同明度和色相的情况下饱和度发生小范围偏移,这样在颜色的倾向上也会发生微弱的小变化,但是整体上画面是趋于统一和谐的。最后是明度的弱对比。色彩本身还有明度值,明暗从概念上理解是指色彩三个属性之一的“明度”值的多少。明暗的本身也是一种对比。明度的数值发生微小的偏移会产生丰富的小变化,也是绘画常用的手段之一。在绘画的过程中不论是明暗交界线、阴影的绝对闭塞区域都会形成明暗的强烈对比,这些是常用的绘画表现手段,对比表现形式中的弱对比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时不能忽略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教学和艺术创作过程中,掌握对比的应用,可很好地拉近作品与美之间的距离,这个道理不论是在传统的艺术创作中还是在数字艺术创作中都是通用的法则,其根本原因是艺术的互通性。不论是传统的绘画还是数字绘画都只是外在的不同。如今的数字绘画与商业需求、社会需求更为紧密,它不仅仅是满足艺术家的审美和创作欲望,更多的是要为社会为商业服务。本文通过对对比的梳理和分析,希望可以更好地反哺艺术实践和教学活动,通过不断的实践,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璃.在设计色彩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色彩的教学实践探索[J].设计,2018(19):45-47.

[2]赵刚.对比:让照片养眼的常用手法[N].中国摄影报,2018-10-30(7).

[3]赵明,孙爽,盛潇.造型元素在版式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17(6):142-143.

[4]居阅时.提高艺术设计教育效果的艺术象征方法研究[J].设计,2018(13):101-103.

[5]孙希娟.中西方绘画的“空间、造型、色彩”对比探析[J].西部皮革,2018,40(11):74-75.

[6]刘璟.高校开设色彩构成课程对当下商品经济的影响及作用[J].艺术教育,2018(11):122-123.

[7]卜会宇.试论中职美术教学中色彩对比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121.

[8]尹洁冰.色彩心理学理论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研究——以中高职艺术专业理论课程为例[J].艺术科技,2017,30(9):337,339.

作者简介:冯赫(1982-),男,汉族,大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绘画。

作者:冯赫

第二篇:从绘画到数学教学

【摘要】如何使数学教学富有艺术特征,有效克服课堂结构密度过大或松散疏落以及教学方法上“填鸭式”的充满夯实或“自学式”的放任自流等教学弊端。借鉴绘画技巧,设计疏密相间的课堂结构,采用虚实相生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疏密相间;课堂结构;虚实相生;教学方法

From drawing to mathematics teaching

Li Zaimei

中国绘画十分讲究画家的综合艺术修养,一幅优美的中国画,诗与画相辅相成,对画面意境和构图起到了某种补充和平衡作用,印章的红颜色与黑白的(水墨)图画形成色彩的差异,将诗、书、画、印四个分割的因素融为一体,使之整个画面疏密相间、虚实相生,这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因此,数学教学应富有艺术特征。受绘画艺术的启迪,下面就中学数学教学的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谈点个人肤浅认识。

1.设计疏密相间的课堂结构

疏密相间是中国绘画艺术中处理结构的重要理论,课堂教学结构也有疏与密的辩证关系。但由于数学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时间有限,不少教师感到课时不够,进度难以完成,即使完成了进度,也唯恐“质量”(考分)上不去,因此,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学结构密度过大,有的削足适履,删减教学内容(不考或少考内容),又使课堂教学结构松散疏落。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结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呢?

1.1 根据学生的思维、心理特点设计课堂结构。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活动中的思维特点有三个阶段,即思维逐渐集中、思维亢奋和思维疲劳。新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和思维都处于较松弛的状态,教师要精心设计新课的引入,提高输出信息的强度(即学生对刺激反应的强烈程度),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中心集中到所学的问题上,此时教学的密度要小,教师只要给学生揭示课堂学习的主题就可以了。待学生思维逐渐进入亢奋状态时,输入信息的强度下降,课堂教学的主题全面展开,进行重点、难点的教学,应使教学的内容与进程有较大的密度。大密度过后,学生的思维渐趋疲劳,教学密度应减小,节奏由慢变快,输入信息又渐渐增强,教学转入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巩固练习阶段。教师要设计引入深思的练习,让学生的情绪曲线保持比较平稳的状态。这样疏密相间地安排课堂结构,就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玲珑剔透、意趣盎然的生动格局。

1.2 优化信息输出,增大教学密度。教学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讲,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知识(包括技能、情感等)信息的双向传递和交换的过程。信息量的增加,会提高信息接受方向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传统的“满堂灌”教学,表面上看,输出信息的量充足,课堂的容量和密度大,但学生获取的有效信息量却很少。为了适应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特点,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优化信息输出,保证学生接受信息的良好状态。课堂教学以精讲、“点拨”为主,尽量把教学点分布于双边活动之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并要有充分的活动内容,师生在双边活动中高频率地传递信息。这样,课堂教学才真正有了较大的密度。

2.采用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

虚实相生是中国绘画艺术处理空间问题的重要理论,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实”与“虚”也有一个辩证关系。但是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是按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的空间里学习的,以解题教学为例,教师出示题目后,总要做许多详细的审题、析题的讲解,甚至对题目中已知条件的变换、隐含条件的挖掘及解题步骤的安排都交代得清楚而又正确。这样,教师的“积极指导”填满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结果,会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因此解题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解题方法和技巧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数学思想观念和各种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和训练。而这种务“实”的教学,只能使学生呆板模仿、生搬硬套,激发不了强烈的思维活动,也诱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并不是说,数学教学不需要强调实,而是对实的强调应“绳之以法”(规律)。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知与不知的矛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的不知转化为知,而且要使他们从知中审视出“不知”来,掌握知和知多的方法。如例题教学,不仅要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数学方法,更要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及一题简(巧)解(证),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及数学问题“实际化”、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及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性。

绘画艺术中往往留出空处,轻轻着笔,显示其虚,达到虚中传神的艺术效果。 教学中的虚,就是指对数学教材的处理事留有余地,古人云:“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虚中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遇到问题让学生多做各种猜想、假设,在多种假设中选择、判断,同时,教学语言要含蓄,做到“言在此而意在彼”。

在教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学生学了“SSS”、“SAS”、“ASA”、“AAS”后,听到几个学生窃窃私语:“‘ASA’有‘AAS’,那么‘SAS’就没有‘SSA’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个人想法,没有急于直截了当地向学生讲清原因,而是在黑板上写上了“!?……”三个标点符号,用以启迪学生积极的思维,一个省略号为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尽力探索留下了广阔的天地。这就是教学处理中的虚,含而不露,余味无穷。

总之,数学教学要讲究实处就法,实而不满,虚处藏神,虚而入理,但是在某一节课的具体教学中,虚实是很难分得清的。实而不虚,难以其神;虚而不实,虚无着落,所以必须是虚实相生。

作者:李在梅

第三篇:高中绘画教学的再认识

【摘 要】结合高中美术的教学,分别从高中绘画模块教学目的的再认识、教学方式的再认识、美术教学课程的再认识、学科交叉性的再认识等方面来重新认识高中美术绘画模块的教学,如要认识到为什么高中阶段的绘画教学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教学阶段,所教授的知识大多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面,可以通过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来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程;绘画;教学;再认识

在很多学校美术教学存在的空间越来越小,理由很简单,就是在繁重的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学校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及设备让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美术学习和锻炼,有的学校甚至在初中的时候便将所有的美术课程取消,以此获得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应付升学考试。所以在课堂中美术绘画等课程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直至消失。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升学考试科目的复习,但是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对其它能力的培养,甚至有时候也是对学生兴趣爱好的抹杀。因而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试从新的角度来审视中学美术绘画课程的教学状况。

一、高中绘画教学目的的再认识

教学目的的认识,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学生对待绘画课程的学习态度,关系到教师的教授计划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是热情等。与传统对美术教学的认识目的不同,本人认为,高中阶段的绘画教学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所教授的知识大多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但对于美术艺术生就另当别论了。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将教学的目标放置于一个适当的位置,即不能期望通过简单的并且缺乏系统的教学就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绘画的专家。同时我们也应该对绘画的教学目的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我们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高中绘画的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得到适当的解脱,讓他们体会到另外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是综合素质的一种提升和锻炼,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一种培养,毕竟在数学等不少课程的学习中都有对空间等想象能力的要求,这种能力在美术绘画之中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和培养。

二、对教学方式的再认识

对教学方式的再认识主要就是需要我们审视传统所一直坚持的教学方式,应该对美术绘画教学方式有所革新和创造。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要方式,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教学或者是讲解或者是二者的结合,学生在下面进行自我练习,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对著名作品的临摹,在素描中就是基本技法的学习和掌握以后进行的绘画等等。由于与普通的其它科目的教学方式大同小异,所以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当然课堂的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本人认为可以通过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体会了同学间合作的重要性,加深了友谊,所以探究性教学方式在当前美术教学方式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所在。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设置教学计划和方案与内容,如果学生对于卡通漫画很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将为多数人所喜欢的卡通漫画放入课堂的教学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还可以设置一定的奖惩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等。

三、对美术教学课程的再认识

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度,暂时脱离繁重的学业负担,所以在教学课程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注重所选课程的基础性和入门性。如人教版《绘画》模块,是以绘画为主的教学,涉及的内容有国画、版画、年画、装饰画及卡通画的设计等,对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初中美术的学生,或者偏远乡镇的学生来说,《绘画》显然是有深度。教学不能一味的盲从教材,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上,有的内容可以加深难度,有的应降低,有了兴趣有了成功就会有创造的动力,其实难度也并没降低。装饰画可以适当的增加难度和宽度,可以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做成半立体装饰画。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的时候也应该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适当的降低教学难度,通过对基本绘画知识的介绍即可,如果确实有同学要求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强度,则可以在此基础上满足。

四、对美术绘画课程的学科交叉性的再认识

实际上,绘画与很多学科都存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联系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素描之中,很多时候就是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一种锻炼,如果教师能够将立体几何中所讲授的知识在美术绘画课程中进行介绍,这样便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锻炼。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同教学方式的有益的尝试,相信如果利用得当一定会得到同学们的积极的欢迎。当然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首先应该不断的增强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以此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唯有如此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自我的良好形象,在课堂的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而言之,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断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更多的已经被证实有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美术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开展一定范围内的实践教学课程也是提高学生对美术教学趣味性的方式之一。所以只要教师在把握好高中美术教学的基本目标以后就可以通过各种有益的尝试来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润喜 全球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 载《美术》2010年第11期

[2]沈劲 对高中美术绘画课程教学的重新认识载《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3期

[3]周蕾 基础美术教育评价体制的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外海中学)

作者:邓少军

上一篇:护坡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公司立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