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类基础课教学的探讨和实践

2023-02-17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引入, 专业课教学模式已有所改进, 但基本上没有摆脱“教师讲, 学生听, 教师写, 学生记”的教学模式, 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堂“填鸭”式灌输上, 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思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 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需求和潜能, 忽视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创造力, 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 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为突出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 作者认为应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学会学习:以教师为主导, 重视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环境。其过程可概括为四个字“疑、探、导、练”。

1 质疑

“疑”即为质疑。教师创设问题和探索情境,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启动思维的开端。古人云:“学则须疑”有疑才有问, 怀疑是发现、设想、思考的动力, 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启发学生发现疑点、提出矛盾、提出问题, 要比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提出难题更为可贵。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始于苹果落地的问题) 。电工类基础课一般通过举证电类自然现象、生活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 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使思维活跃, 开拓起来, 无拘无束, 充分发挥才智, 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创新的探究之中。例如, 在教授《电工学》中有关磁场性质的课时, 可用实物演示或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设计实验过程: (1) 磁铁靠近大头针和小木杆: (2) 通电与不通电导体周围放杂乱无章铁屑: (3) 直线电流、环形电流产生磁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电磁场力作用: (4) 切割磁力线时产生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 (5) 发电机产生电: (6) 旋转磁场带动鼠笼型转子旋转等等。学生直观看到种种现象时, 自然而然会在头脑中生出疑问:“磁体为何吸引大头针不吸引小木杆?电、导体、磁场, 有什么关系?导体为什么会自动移动?学生急着要搞清楚怎么回事, 渴求解决问题, 思维闸门被打开, 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感性认识, 学生将要进行的学习、创新活动也就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质疑形式多种多样, 不拘一格, 教师引导学生总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 “学贵有疑”只要新课伊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拨动其思维之弦, 那么定能开拓学生的思路, 激进学生创新的波澜!

2 探究

“探”即探究。给学生留一个空间,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方法去积极进行探索、去思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环节, 要求教师为学生准备好有结构的实验材料,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兴趣地、自主地开展、观察实验,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找规律、概括特点, 引导学生走自行探求解决问题的道路。一般可先提出启发性问题, 从验证实验入手, 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设计, 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学生的实验步骤和观看到的现象。例如在教学《电工学》中电磁感应一课或《电工基础》中有关电磁感应一章时, 必须通过实验导出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的楞次定律的实质: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的变化。例如, 我们给学生提供一条条形磁铁, 一个空心的筒形线圈, 一个灵敏检流计, 若干根导线。这些材料一下吸引学生注意力, 同学们跃跃欲试, 此时, 教师让学生自主开展实验, 观察磁铁与线圈间有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适时用简笔画形式填写预先设计好的表格。然后, 再引导学生判断Φ原变化趋势和利用安培定则判断出Φ感方向, 最后通过比较归纳出Φ感变化趋势。至此, 被认为授课重点、难点的楞次定律就迎刃而解了。当然,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 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归纳自己的观点 (此时的观点可能是不成熟:也可能不正确) , 但他们却经过了思维探索, 这个过程是不能代劳的, 否则学生无法学会思维, 不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导学

“导”即导学。实际上, 导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 它包括导察、导思、导议、导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现象的设置, 观察的方向, 问题的提出、解决的思路, 讨论的主题, 问题的解决, 操练的步骤等等, 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教师是参与者, 应主动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之中, 同时作为指导者, 又要对学生的讨论、交流不断起促进和调节作用, 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对学生的观点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既使是正确的, 也要追问一个为什么, 同时征求其它同学还有无不同看法?学生的思维这时往往会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现和呵护,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对提出错误观点的同学, 不要一棍子打死, 要及时“点拨”和“引导”, 要分析其错误的根源, 纠正错误, 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 这样学生记忆会更深刻。教学就是要善于启发诱导, 要诱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是推着学生走:要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达成结论。总之, 教为主导, 在教学中以教师为向导, 全面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及时进行调控,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而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

4 练习

“练”即练习。练习是一个反复使学生养成习惯, 发展创造性学习与思维能力的教学过程。俗话说:“师傅引进门, 修行在自身”。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把方法传给学生, 掌握好与不好, 关键在学生本人,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后设法让学生多练、多实践,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及时检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 教师根据检测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制定补救措施。因此“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既使学生积极思维, 增强能力, 当堂巩固知识, 又及时发现问题, 对症下药。

5 结语

总而言之, 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表现为:学生→自学生疑→探索质疑→合作释疑→拓展创新。教师的导向作用表现为:教师→激发引导→信息反馈→点拔指导→启迪创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 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摘要:在职业学校中, 《电工学》、《电工基础》等是电工类专业入门基础课程, 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技术课和专业课的工具科和奠基石。它们是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而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 学习目的不明确, 主动性较低,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普遍感到:原理枯燥难懂, 操作深奥难明, 于是厌学、畏难情绪油然而生, 并导致教与学脱节, 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工,基础课,教学

上一篇:浅谈生态刑法的立法现状下一篇:彩超诊断老年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