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油技术下的农业机械论文

2022-04-16

解读玉柴机器2013年上半年高速增长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中国内燃机工业销售月报》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共计完成内燃机销量3073.89万台,累计同比增长3.73%;完成功率95025.04万千瓦,累计同比增长3.06%。“微增长”下,我国内燃机产业渐有回暖之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油技术下的农业机械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节油技术下的农业机械论文 篇1:

农机节油技术推广策略分析

摘要:农机节油技术是拥有农业机械的农民所关注的话题之一,如何通过农机节油技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减少开销是农民一直关心的话题。而作为农机化工作者要大力开展农机节油技术推广工作,让更多的农户掌握农机节油技术。本文主要总结了如何做好农机节油技术推广工作。

关键词:农机;节油技术推广;策略

农机节油技术的有效推广离不开广大农机化工作者的辛勤努力,致力于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也是所有农机化工作者的光荣使命,笔者总结做好农机节油技术推广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农机技术的更新,寻找节油新的突破点,提高农机工作效率;二是加强农机节油教育和节油技术培训,提高农机手节油意识;三是提高农机手的农机操作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油耗;四是制定有步骤、有条理的推广方案,保证农机节油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五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形成示范工程;六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机节油技术更新换代;七是开展部门协作,希望对广大农机手和农机化工作者有所帮助。

1 注重农机技术的更新,寻找节油新的突破点,提高农机工作效率

在新农村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促进农机节油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不断提高其节油技术及其节油效率,这样才能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持续的节油效果,从而更好地提高农机工作效率。

2 加强农机节油教育和节油技术培训,提高农机手节油意识

要开展农机使用和操作培训,指导农机手如何正确使用农机节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大推广力度,通过加强对农机节油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宣传,能够使得农机手以及相关农业人员都积极参与到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对于节油技术开展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节油意识,从根本上实现节油。农机节油技术的培训十分关键,多数农村的农机手并不知道怎样去节油,或者说不知道自己这种操作方法是不是可以达到节油的目的,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耐心的讲解,将农机节油技术及时传递给农机手是农机节油技术推广工作的关键环节。

3 提高农机手的农机操作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油耗

由于农机手操作不慎或者操作失误而导致的漏油及损失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农机手在应用农机节油技术操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不断加以弥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提高自身对于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从而提高农机节油效率,科学的了解农机设备的操作规范,并且熟练的掌握,从而提高节油技术使用效率,避免造成油料的严重浪费。

4 制定有步骤、有条理的推广方案,保证农机节油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制定推广方案,有步骤、有条理的推进做好农机节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首先应当制定详细而具体的推广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步骤,有步骤地推进。同时,要提高推广过程的灵活性。农机节油技术的推广发展必须要根据其技术特点和发展状况制定有效的推广方案,其方案必须要对节油技术的特色、成本等方面做好相应的控制,制定具体的推广方案后,才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法不断进行推广,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有步骤、有条理的推广方案,是有效开展农机节油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保证。

5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形成示范工程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的节油意识。只有宣传到位,才会有更多的人了解新技术,就会有更多的人去接受新技术。节油技术的实施,必须要保证宣传的到位,在宣传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大力推广新技术,让更多的农业人员都能够认识到这种技术的重要性和优良性,从而深入地去了解,在推广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示范工程的方式来加速对农机节油技术的推广和宣传,从而使得这项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在推广过程中,可以采用示范的方法来进行推广宣传,这样会更有说服力,更有效果。

6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机节油技术更新换代

农业机械正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农机化时代需要的是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农业机械,所以要加大农机资金投入,才能加快农机节油技术的更新换代,才能开发出适合农民真正需要的技术。加大资金投入,能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以及加快农机节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7 开展部门协作,全力推进农机节油技术推广工作

开展部门协作也是推进农机节油技术推广的关键所在,所有农机化工作的展开都不能单纯的凭借或者依靠某个单位独立完成,而是需要多个单位和部门合作推广,大力开展部门协作,加强配合力度,相互支持,遇到问题协商解决,全力促进农机节油技术的推广。

8 结语

农机节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的广泛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的对其加以认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动技术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改进方法,促进农机节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初.农业机械节油问题浅析[J].吉林农业,2014,(08).

[2] 孟祥凯.农机节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2014,(07).

作者简介:李宏,大专学历,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工程;李钢,大专学历,四平农机技术推广站,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推广。

作者:李宏 李钢

节油技术下的农业机械论文 篇2:

一枝独秀的秘诀:对话广西玉柴机器副总经理钟玉伟

解读玉柴机器2013年上半年高速增长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中国内燃机工业销售月报》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共计完成内燃机销量3073.89万台,累计同比增长3.73%;完成功率95025.04万千瓦,累计同比增长3.06%。“微增长”下,我国内燃机产业渐有回暖之势。据悉,2013年上半年的1-5月,广西玉柴机器业绩领军全国,发动机板块销量同比增长2.44%,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7%,销量继续领跑行业,在领军者的光环与抢眼的业绩下,作为中国发动机市场保有量最大的制造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与经济整体不景气的下行环境下,玉柴如何独善其身,取得优秀的业绩?日前,我们采访了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钟玉伟。通过他的解读,我们或许可以了解玉柴如何保持一枝独秀的秘诀。

来源:中国内燃机协会统计工作部

记者: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发动机销售一枝独秀,实现销售收入15%增长。可不可以给我们介绍下玉柴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

钟玉伟: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1-7月发动机销量超过31万台,同比增长15%,增长幅度超过了行业平均增长水平,销售收入超过120亿元,同比增长15%,发动机市场份额比去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继续位列行业首位。

销量的增长令人喜悦,但是更令人欣慰的是,玉柴的产品结构也实现了优化。前些年投放市场的10L黄金排量的重型发动机YC6MK和YC6M,在重型卡车、大型客车领域大放异彩,增幅达100.1%,卡车动力在大马力重卡动力销量走高的拉动下增长了12%,客车动力在大客动力、校车动力市场的提升拉动下增长9.2%,通机板块在农业机械市场的提升拉动下增长了36.2%。

除了重型发动机,在轻型发动机上,产品种类也增多了,功率段不断延伸,YC4S等高端轻型发动机,性能、可靠性、经济性可以媲美进口动力。

另外,我们的绿色节能新能源动力增幅明显,我们的混合动力、燃气发动机的市场表现,表明了玉柴完全有能力在未来的动力市场掌控足够的话语权。

取得以上成就我认为是玉柴围绕以下几点做了努力。

一是技术储备充足。无论是燃气发动机国5排放标准的切换,还是7月1日起执行的柴油机国4排放标准,我们都能从容应对,随着用户对产品经济性、动力性提出新的要求,我们也能快速对产品进行升级。比如燃气发动机,年前,我们对供气系统进行了再次升级,从产品的结构、零部件的选用、燃烧开发都进行提升,现在玉柴的燃气发动机继续保持技术领先的地位。

二是对质量的关注。我们在三年前,提出了产品质量三年提升100%的目标,今年是收官之年,今年上半年我们目标完成率超过了94%。特别是产品的三包赔付率大幅下降,既提高了公司整体经营效益,又为客户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客户的信赖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三是精益制造、精益供应链建设,提高了生产效率,交付、成本、质量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也是近年来我们提升内部管理的重要举措。

除了以上三点,还有我们优秀的企业文化等方面。总体而言,今年玉柴增长并不是市场突如其来的青睐,而是一直以来,玉柴在产品技术、质量以及内部管理的专注,使增长“水到渠成”。

记者:玉柴国4柴油机技改升级项目于2010年8月开工建设,2013年6月竣工交付使用。该项目竣工以来是否已初步展现出它的力量?在未来它还会有哪些亮点?

钟玉伟:玉柴是行业最早研发、批产国4发动机的企业。2006年推出了行业首台国4发动机,2007年开始小批试产,2008年批量投放市场。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玉柴紧抓机遇,在同行中又率先开始国4柴油机技改升级项目,并将产品广泛投放市场。

其实,我们的国4柴油机技改升级项目是在不断推进的。从2010年开始,我们全面补充研发、制造技术、质量控制、铸造、机加工、装配等领域生产国4柴油机所需设备,提升玉柴研发、铸造、加工、检测和试验水平,形成了年产30万台国4柴油机生产能力。

当然,由于市场的原因,今年上半年,玉柴才第一次迎来国4机产销高峰。从目前的表现来看,我们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我可以举个例子。我们下属的一个专门生产轻型发动机的工厂,今年1-7月国4柴油机产出突破万台大关,同比增长244.39%。其中YC4F系列国4柴油机的增量最大,同比增长383.39%。假如我们没有前期的准备,我们几乎不可能如此完美地完成客户交给我们的订单。

至于未来它会展现出怎样的亮点,我认为,首先它所拥有的技术水平将很大程度上,为我们国5乃至欧Ⅵ的产品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设备基础和管理基础;其次它的潜力仍远未完全挖掘,在未来的生产中,它仍将有较大的生产潜能,能满足更多的订单需求;再次,它还能推动我们更多新品的研发试制工作,这对我们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记者:国4排放标准已在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在面对国家柴油机排放标准下我国柴油机动力行业还会面临哪些调整?我们玉柴又将如何面对呢?

钟玉伟:排放控制是玉柴的优势。从国1到欧Ⅵ玉柴都是在行业率先发布符合相关排放标准的产品。目前,从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国4、国5技术路线是成熟的,大部分发动机厂产品能够符合国家制定的排放标准,发动机厂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成本的上升、市场需求微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等问题,行业的整合会加剧。

从我们玉柴的角度来看,国家切换排放标准,对我们是好事,我们无论是研发和生产都做足了储备,所以假如国家能严格执行国4排放标准,将最大程度地发挥我们的产品和技术优势。

反而值得认真思考的困难和挑战的是当前的经济环境。

目前的经济困境是全球性的,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已进入关键的转型期,过去那种粗放的靠低廉的劳动力、超强度的资源和资金投入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2008年本来就已经进入调整期,但国家强力投资把这个进度推迟了,但矛盾积累更多,解决的难度更大,这不是单个企业所能改变的,以为市场就会好起来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行业也基本不可能再恢复到前10多年的复合增长速度。因此对形势的判断不是很乐观,需要我们冷静下来思考对策。

中国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的能源限制、环境条件也不支持汽车、工程机械行业继续高速增长。目前中国绝大多数行业的产能都是过剩的,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会更激烈,不单是玉柴所在的汽车、机械行业,基本所有的行业都不同程度会面临这个问题,无法逃避。要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必然要淘汰一批能力差的企业,特别是技术能力差、成本控制能力弱、产品质量提升慢、市场营销能力不强的企业。

玉柴一直非常重视企业内部竞争力的建设,特别是晏平董事长就任后从企业文化重建、加强责任机制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注重财务健康、大力开展能力提升培训等方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们后来提出“内涵增长”的概念,推行精益制造,推进玉柴管理体系(YCOS)建设,通过对标的管理寻找与标杆企业的差距和改进机会。这些都是我们坦然面对退潮期市场危机的信心所在。

行业必须要有新的技术突破才能创造新的需求,技术的突破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技术积累,这些玉柴都不缺,相反正是我们一直非常重视的。客户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的监管也越来越严,如果市场竞争进一步加激,规模小、能力弱的企业必然最先被淘汰,行业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玉柴的占有率在去年和今年都有提高,说明我们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随着国4法规的实施和汽车、发动机电控化,发动机与整车的匹配难度大大增加,汽车厂不再像以前那样可以很容易在同一个车型上配很多种发动机,后进者的机会越来越少,即是我们玉柴所说的“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凭借我们所拥有的技术优势,我认为,玉柴有能力、有信心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

记者:据了解,玉柴近期有意开拓安徽省的船舶动力市场,在国家大力发展船舶制造业的背景下,未来玉柴还会在该领域内有哪些举措呢?

钟玉伟:2009年,玉柴船机在市场只有一千多台的占有量,目前,玉柴的船机产品的年销量已突破7000台,占据南方市场的50%,北方市场有20%-30%的进入量,2013年,玉柴船机成功开辟了贵州等多个市场。

在船舶动力市场上,我们会一如既往地致力推出更多满足客户需求的优质船电产品,特别是大功率中高速船舶动力。“十二五”期间,玉柴计划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船机事业,其中,15个亿用于发展高速机。为此,公司还专门成立船电事业部和船电动力研发所,将玉柴船电产品打造成行业一流。

除了我们股份公司系统,我们玉柴集团还先后与南车公司、瓦锡兰强强联合,建立南车玉柴公司和玉柴船舶动力公司,顺利打造中速船机和低速船机生产基地后,2012年12月份,玉柴集团又再次与瓦锡兰联手打造中速船机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瓦锡兰品牌W20、W26和W32中速柴油机,应用于船舶动力主机和发电用辅机,2013年5月28日,该项目正式动工建设。随着整个玉柴集团的低速、中速、高速船机全面投放市场,将产生连带的品牌效应,使玉柴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链接

人物介绍:钟玉伟,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产品规划师、高级工程师,玉柴内燃机技术的领军人物。

199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内燃机专业,大学毕业后加入广西玉柴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钟玉伟先后主持玉柴YC4110、YC4112、YC6M、YC6112ZLQ、YC6T等20多项新产品开发及攻关项目,这些品种已累计实现销售柴油机60万台(约占公司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主营业务收入(含税)约180亿元。他还参与了玉柴与清华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九·五”课题“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YC6108车用柴油机上应用”等重点攻关课题3项,也正是在钟玉伟的主持研发下,玉柴结束了无四缸轻型发动机的历史,并成为国内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控国III发动机批量生产企业。同时,钟玉伟在产品结构上使玉柴从单一车用市场发展到目前拥有十三大系列,产品涵括轻、中、重型柴油机,排放技术国内领先,并覆盖车用、农用、工程机械用、船用、发电机组等市场的全方位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我国汽车工业、内燃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5年,钟玉伟荣获广西省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入选2008年第6批“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获得2008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广西“新世纪人才”的优秀企业家。

玉柴YC6系列介绍:玉柴重型发动机YC6系列,主要包括是玉柴10L级别重型发动机的拳头产品YC6M,玉柴12L级别以上重型发动机YC6K,以及介于两者之间基于YC6M平台研发于2011年推向市场的YC6MK。

其中YC6MK系列型号综合性能出色,在经济性方面得到强化。YC6MK系列特别针对12m以上大型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城市BRT客车等细分市场的特点,联合欧洲AVL公司开发设计,成熟的专利四气门技术,提高发动机进排气效率,“肺活量”更大,吸气更多,燃烧更充分;四气门技术的应用大幅度降低机械损失15%以上,增加有效输出功率,降低油耗;低惯量小孔径中置喷油器,雾化更均匀,燃烧更易控制,油耗更低;智能化电控喷射系统,无限精确控制喷射正时和喷油量,大幅提高燃油经济性。针对客车不同的使用特点,推出公路和公交专用机型,较同类产品燃油耗降低5%-10%;活塞环柔性化设计,有效降低机油消耗,机油燃油消耗比小于0.1%;全面应用多功能省油开关,针对不同工况让发动机按不同的功率曲线运行,省油率更高。电子风扇智能控制,精确控制发动机水温和风扇转速的关系,节油率可达到5%以上。

作者:权佳 宋永赓 李薇

节油技术下的农业机械论文 篇3:

舍弗勒智能驾驶战略落新子


如何找准角色定位?

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包含了感知、决策和执行三大核心部分。当下更多的巨头如博世、采埃孚、安波福等,纷纷聚焦感知层的核心传感器领域,集中在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硬件领域发力。同时,这些企业也专注于决策层的核心算法领域,争夺未来智能车脑的战场。而初创类公司,大多主攻感知和决策两大方向。

对自动驾驶而言,感知和决策层固然不可或缺,但其实现的基础是执行层,也就是制动和转向两大领域。舍弗勒正是依靠其在动力转向领域多年的积累和技术优势,清晰地为自己在未来自动驾驶量产战场上做好角色定位,厚积薄发,展开线控技术布局。这一角色的战略部署,将其传统业务的延续与新业务的创新结合得游刃有余。舍弗勒集团底盘系统事业部总裁德克·克塞尔格鲁贝尔博士表示:“凭借70余年在汽车动力总成及底盘领域的技术积累,结合领先的线控技术创新探索,舍弗勒正积极发展成为一体化底盘系统集成供应商,为先进的车辆集成商提供驱动装置及驱动控制系统。”
舍弗勒如何落子?

在以上角色部署之下,舍弗勒目前落子的总体目标是,為线控技术做量产准备。
Schaeffler Mover

自去年8月份舍弗勒携手帕拉万成立合资公司以来,双方走过了一年多的合作历程,目前来看进展较为顺利。舍弗勒集团汽车主机事业部首席执行官马迪斯·青克表示:“随着舍弗勒帕拉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舍弗勒为未来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凭借线控技术及Schaeffler Mover,我们希望在塑造未来交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基于此,舍弗勒正逐渐发展成为领先的底盘系统集成商。”
Space Drive

而这次长沙项目的落地,正是舍弗勒自动驾驶战略在中国落地的一颗实体产业棋子。根据协议,舍弗勒将在湖南湘江新区成立一家独资公司并设立舍弗勒大中华区第二研发中心暨舍弗勒中国智能驾驶研究院,将旗下应用于智能驾驶的Space Drive线控技术、Mover平台系统、90度智能线控转向模块等底盘系统相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引进新区。新的研发中心将依托舍弗勒全球研发网络和技术专长,与位于上海安亭的区域研发中心紧密配合,协同开展未来智能驾驶技术研发。

据介绍,Space Drive为实现安全可靠的底盘控制提供了电子及软件基础,可帮助实现L4-L5级自动驾驶。Mover则是一个开放式的车辆平台,具有高度灵活性及环保性,充分展示了舍弗勒针对未来驱动和底盘应用的创新技术。该平台采用了创新的行驶底盘概念,集成了包括驱动、电池、转向与制动等所有实现驾驶功能的零部件和系统。该平台可实现多种车辆概念,满足未来无人驾驶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舍弗勒智能转向驱动模块可以帮助车辆实现90°的转向角度,还可以停靠在狭小的空间内,便于乘客上下车,甚至还可以实现原地转向。
作为跨国零部件巨头企业,舍弗勒既有在全球自动驾驶的远景战略准备,也有结合当下中国市场现状的商业化思路。而舍弗勒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已经在中国从市场推广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作为跨国零部件巨头企业,舍弗勒既有在全球自动驾驶的远景战略准备,也有结合当下中国市场现状的商业化思路。而舍弗勒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已经在中国从市场推广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线控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今天许多自动驾驶汽车仍然会有司机在车上时刻关注汽车的行驶状况,并在出现问题时进行人工干涉。而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特别是达到L3和L4的,其内部设计从一开始就与传统车辆不同。”克塞尔格鲁贝尔博士表示,驾驶舱不需要标准的方向盘和踏板等,只需要安全系统监控性能即可。这就意味着,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将没有转向杆、加速板等,车辆智能感知单元通过线束将指令传递给转向或制动系统来实现车辆的操控。

资料显示,线控代表一个控制系统,采用控制单元之间的电信号连接来控制和驱动执行机构,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或液压驱动。其优点是可以在汽车上取代很多机械部件,降低车身重量,节省能耗。业内的共识是,线控技术将是实现未来智能驾驶特别是高阶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重要性堪比“车内基础设施”。但从目前来看,线控技术还面临来自技术水平、成本及政策法规的多方面挑战。

克塞尔格鲁贝尔博士从技术角度分析指出,当前线控技术最大的挑战在于安全和可靠性之间的平衡。因为在常规控制中,安全的方式是关掉操控和刹车系统,采取手动操作。但线控系统要完全无误地执行每个动作,没有手动这个选项。因为不能用关掉系统的方式解决问题,所有的责任就会从驾驶员(安全员)转移到整车厂。和其他所有自动驾驶的技术一样,向整车厂介绍其系统的安全性,是舍弗勒当前的重要任务。

据了解,舍弗勒线控术是全球首款获得道路使用许可的线控技术,满足严格的功能安全法规要求。该技术已经在市场上应用17年,拥有超过10亿公里公共道路无事故行驶记录。特别是采用的三重冗余设计:一旦一个控制单元出现故障,还会有两个控制单元确保系统正常运行。舍弗勒大中华区汽车主机事业部总裁杨汉兵透露:“现在国内和国外测试中的自动驾驶试验车、概念车中,70%用的是舍弗勒的线控系统。”

克塞尔格鲁贝尔博士介绍说,线控转向在私家乘用车上的大批量应用相对较慢,预计要到2024-2025年。但自动驾驶首先会在特种车辆,如重工机械、矿山、公共环卫车辆等以及某些特定区域道路上应用。舍弗勒将利用其在后装市场17余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在公共车辆领域验证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基于相同的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和经验,与中国市场的应用条件相结合,通过研发再落实量产,进而高度集成、展开大规模生产。

“从产品及技术角度而言,现在所说的是我们的第二代线控技术,既可用在残疾人车上,也可以用在乘用车上,已有小批量生产。目前最大的挑战是成本的压力。”大中华区底盘系统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张敏恒表示,看重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利用其现有的巨大市场用量优势,把成本降下来,这些先进技术也随之在国内推广。

克塞尔格鲁贝尔博士进一步解释说:“任何技术的成本都会经历从高到低的过程。线控转向和制动注重可靠性,初期阶段舍弗勒配备了大量的机电产品、冗余设计和电磁部件以确保产品能在任何条件下安全运行。当进入工业级量产阶段,规模经济将有助于大大降低成本。形成标准产品后,线控系统将完全替代传统的刹车和控制系统,其成本会接近常规的控制系统。 ”

选择全球最大的市场,并在其中选择使用频率最高、有望最先落地的细分场景是舍弗勒加速量产和验证技术可靠性的重要策略,更是摊薄成本的绝佳环境。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二字对舍弗勒意味着解决方案。但国内当前相关标准法规的缺失也有可能成为阻碍自动驾驶产业落地的重要因素。舍弗勒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刘泳博士介绍说,线控技术在欧洲的后装市场,例如残疾人用车或特种车辆上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进入前装市场,需要相关装车标准的支持。国内无论是后装市场还是前装市场,目前相关的技术标准都不完备,需要国家、行业和相关企业一起努力,共同推进。

目前,舍弗勒第二代线控技术已经开始小规模应用,第三代技术预计2021年初投入量产。张敏恒还透露,舍弗勒在今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已经展示了第三代线控技术,采用高性能电机和电子系统,优点是小型化、高效率和低成本,这是为将来在长沙的大批量生产落地做准备。
张艺林博士访谈录

在湖南湘江新区与德国舍弗勒集团签署智能驾驶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后,舍弗勒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艺林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一步分享了他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趋势的判断,以及对舍弗勒在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国已经成为汽车自动驾驶发展的热土,很多零部件巨头涌入中国市场,舍弗勒在这场竞争中如何抢占先机?这次项目选择在中国落地是基于哪些考虑?

張艺林博士:舍弗勒收购了欧洲唯一一家能够上路的符合车标的线控转向系统公司,这就是抢占先机。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把高端的汽车后装系统变成能够直接匹配所有未来智能驾驶汽车的前装系统,这个过程在中国落地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而且中国的汽车技术含量提高的速度非常快,国内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也很高,国家对智能驾驶汽车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对自动驾驶而言,没有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是很难真正实现的,所以我们看好这一点。因此我们把这个项目的产业化落地放在中国长沙。
关于此次签约的项目,其预期投资规模是什么样的?舍弗勒对这一项目的时间节奏是如何安排的?

张艺林博士:本次在长沙落地,我们首先成立研发中心。因为我们在欧洲的技术,要想变成未来每辆自动驾驶汽车上都能装的线控系统还需要有一个量产研发的过程。中国的汽车市场规模非常大,虽然目前国家还没有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数量和市场占比进行明确规划,但我们预计到2030年或2040年才能做到比较大的规模。我们这一项目的具体时间进度其实与自动驾驶L4、L5的实现息息相关。如果因为安全的原因导致实现的时间延后,我们的量产时间也会做相应调整。
舍弗勒在工业领域已经为 60 个行业供应轴承产品,在当前智能化的大势下,舍弗勒也在积极提供智能系统解决方案。

您对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包括智能驾驶的发展前景怎么看?舍弗勒的技术会首先选择在哪些场景中落地?

张艺林博士:我们认为自动驾驶在特定场景、特种车辆中会比想象的来得早,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例如在特种车辆上,我们可以拓展舍弗勒底盘系统的很多技术,包括轮毂电机驱动、智能线控转向模块i-Corner、Mover平台等。然后将产品放在特定场景下应用,例如生产领域用到的自动行走的车辆、矿山领域用的自动驾驶卡车、没有司机的大型自卸车等,这些车辆主要在封闭环境中工作,不会有太大的安全顾虑。另外还有街道上行驶速度较慢的清扫车、农业机械等典型场景的应用。这些对我们而言是除了服务于私人用户的乘用车之外的另一个发展机遇。
除了线控技术外,舍弗勒在智能驾驶方面,还主要储备了哪些技术和产品?

张艺林博士:其实所谓的线控就是通过机电一体化方式,由软件通过电机和减速器执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范围很广,舍弗勒在动力总成方面的应用已经很多。例如我们的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各种驱动装置,包括在底盘上也有很多应用,如主动平衡杆(在提升赛车速度和稳定性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还有车身高度调节器,对风阻系数的调节非常有效,通常车速到了150- 180km/h以上时风阻系数会非常大, 如果能把车身高度降下来,可以减少很多阻力,更加节油。除这些以外,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的智能线控转向模块i-Corner(即轮毂电机上面加转向系统),4个轮子可以实现90度转向,可以让汽车“横着走”。这种模块为未来的移动装置提供了非常好的底盘技术,这种底盘也是线控的。市场上说的IoT(Internt of Things),舍弗勒做的就是这个T。
在当前汽车智能化的大趋势下,舍弗勒对未来的产业布局是如何考虑的?是否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张艺林博士:舍弗勒以零部件起家,过去只要完成好整车厂布置的任务,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把量做得更大即可。随着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大量使用、应用场景的丰富多样,如果对其他领域均不涉足可能会受制于后端,所以我们会往上走,开发子系统、平台,致力成为线控底盘系统供应商,并在这个过程中与整车厂进行深入合作,同时探索更合适的度。我们认为下一步的趋势是工业产品和汽车产品有跨界的可能,界限会越来越模糊。

舍弗勒在工业领域已经为60个行业供应轴承产品,在当前智能化的大势下,舍弗勒也在积极提供智能系统解决方案。例如在工业领域我们做整套的机械系统状态监测,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舍弗勒也开始涉足机器人关节、各种机器人的谐波减速器等,我们在向这个产业链的上游转移。

作者:甄文媛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外语教学论文下一篇:教育伦理基础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