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模式下的有机农业论文

2022-04-24

对于有机食品,张向东认为“前途光明”。即便是有机农业当下的重重困境,张也觉得远远低于当初进入时的设想。与别的采访对象不同,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身为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家希望成为中国最大的有机食品企业之一——董事长的张向东对中国的有机食品的现状一直叫苦不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展模式下的有机农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发展模式下的有机农业论文 篇1:

气候智能型农业的景观管理

摘 要:该文分析了景观管理下的气候智能型农业的优越性,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智能型农业;景观管理

气候智能型农业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能够灵活适应气候变化的现代农业形态之一,具有低温室气体排放、高复原力和高生产力的特点,符合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要求。

景观是人类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特定区域的产物。农业景观可以用3要素来描述:一是结构,它涉及自然环境特征、土地利用模式和人造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功能,为农民和社会提供环境服务;三是农业景观的社会价值,以及农业对景观的维护和优化的成本。因为人为和自然过程都在变化和进化,所以景观是“动态系统”。人们一直都在管理自然资源和景观,以满足包括食品、纤维、饲料、燃料、建筑材料、医药产品和水等多种需要。

当前,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系统已经进化并适应了多变的环境条件和人口不断增加带来的压力。气候变化正在影响农业生产系统,扰乱生态系统的功能,增加生态服务压力。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如旱灾和水灾)的频率将会增加。在一些地区,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新物种生产的可能性,可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选项。景观变化往往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宏观表现,因此探讨景观视角下的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战略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1 实现气候智能型农业需要景观方法

1.1 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压力 人们将土地从森林变为农田和牧场,有时创造了更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然而,在许多地区,这也导致了环境退化,许多重要的环境服务损失,生物多样性丧失。目前,许多农业生产系统都建立在大量地种植少量植物和品种,其遗传基础非常狭窄。单一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严重依赖石化能源,这些农作系统也不能循环利用各种营养物质。许多农业生产系统存在对环境有害的土壤管理和对水资源的浪费而不具可持续性。根据目前的趋势,为满足人口增加、城市化、更加富裕的世界的需求,粮食供应需要持续增长。同时,农业生产系统同其他部门对资源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事实上,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和人类活动不断侵蚀肥沃的农业土地。

1.2 气候智能型农业多目标的实现需要景观治理 大规模的环境退化不是不可避免,而是可以逆转。近年来中国的发展说明,有可能实现这种情况:更多的人、更多的林草植被、更好的经济和更好的生活。气候智能型农业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有效利用资源来改善生计和不断提高生产力。气候智能农业是机会也是挑战,为抓住机会应对挑战,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积极参与的统筹兼顾的办法,以确保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更可持续地促进景观优化。将农业生产系统纳入景观管理,充分利用自然生物过程循环利用资源,建立综合和多样化耕作体系,可以大大降低自然资源压力,减少对外部投入(例如能源、化肥和杀虫剂)。景观方法是实现气候智能型农业多目标的关键。景观方法中,管理的农业生产系统和自然资源占地面积要大到足以产生重要的生态服务。景观方法认识到生态服务对多个利益相关方的价值,以景观为基础的原则为如何追求不同的土地使用目标和生计战略提供了指导。经验表明,通过管理自然资源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复原力,就有可能扭转自然资源退化,保护农业生产力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例如水土保持、病虫害控制、授粉和调节气候)。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为了实现健康的生态系统,需要参与性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将同时提高生产系统的复原力和改善人们的生计。

2 景观管理下的气候智能型农业的优越性

2.1 完善的生态系统功能 通过景观层面的管理规划,各个群体和机构共同努力,增加农业收入,实现经济机会多样化,同时确保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受到保护。在景观层次上协调的好处之一,是以前各自为政的部门和生产系统得以整合,以维持所有部门所需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为了农业部门实现粮食安全和更好的生计,生态系统需要保持良好状态。作物、牲畜、森林、渔业系统生产力取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这些对农村生计至关重要,生态系统功能确保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按其提供的益处分为:供应服务(例如提供粮食、纤维、能源和水);调节服务(例如调节病虫害、水的循环和净化、或调节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辅助服务(如授粉和养分循环)和文化服务,供应服务取决于各种辅助和调节服务(如土壤肥力和授粉等)。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态系统服务的支柱,丰富的遗传基础增加了系统中存在的物种的可能性,它们具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不同功能角色所必需的特性,以便于在不断的气候变化中继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2.2 集约化可持续生产 集约化可持续生产是提高气候智能系统产量的重要工具。集约化可持续生产通过提高耕作系统的效率来节约自然资源、时间和金钱,以较少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在适当的时间和正确的数量,利用合适的投入,优化资源使用和减少浪费。集约化可持续生产采用了知识密集型的方法,如保护性农业、综合植物营养管理、综合虫害管理、水管理和授粉管理。同样,有机农业是1个促进和强化生态系统健康的全面生产管理系统,包括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它基于集约化可持续生产的许多原则,但它涵盖了整个食品系统,从生产到标签和商业化都具有精确标准。

2.3 应对气候变化的灵活性 气候变化意味着更频繁的极端事件、气温的升高、降雨模式的变化和降水强度的增加,这都将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温度的长期变化将会慢慢地导致植物和动物物种发生根本性变化,新的病虫害可能出现。为应对这些变化,农民既需要灵活性,也需要培养学习的态度。在景观层面上,生产的多样化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这种灵活性和便于风险管理。气候智能农业的基础是具有复原力的生态系统,复原力是适应变化和扰动的能力,同时保持核心功能。确保农业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战略包括:可持续的土壤和水管理、积极促进生物多样性以及农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有效利用现有水资源对建立具有修复力的生产系统和改进气候变化诱发的风险管理具有根本的重要性。通常有效和公平地管理水资源只有在景观尺度上结合农户的水管理實践才能实现。

保持高水平的基因多样性是降低风险、确保满足多种需求和维持稳定的根本,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小规模的农户继续种植传统作物品种,即使有改良品种可用。人们还普遍认识到,维持生产系统中的作物多样性对于避免因特殊生物或非生物威胁而造成的脆弱性和广泛的作物损失至关重要。同样,家畜和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将改善耕作系统的复原力。促进遗传多样性和多样的生产战略,包括气候风险管理,是促进气候智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重要的是保持生产系统和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气候变化对授粉服务的影响为例进行说明。授粉是农作物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超过75%的主要粮食作物依赖动物提供的授粉服务。传粉者,尤其是蜜蜂,影响世界35%的农作物产量。但许多传粉者和依赖它们的农作物对高温和干旱很敏感,21世纪的气温预计将增加1.1~6.4℃。因此,气候变化可能对授粉产生有害影响。在景观层面实施的气候智能农业,可以通过保护控制生态系统运作的物种、资源和过程,建立农业生态系统的复原力,帮助保护这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成功地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农业生产,是维持正常运作的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保护区是许多景观和生态系统方法的重要工具。然而,建立保护区往往是不可行的,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地区。

2.4 追求减缓气候变化的共同利益 许多农业生产经营方法,如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农林牧综合体都是气候智能的,它们增加了土壤碳汇和地上生物量,提高了生产力和复原力。通过综合景观管理,抓住所有特定景观减缓气候变化的机会,增加生物量产出,可带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共同利益。通过减少森林砍伐、修复受侵蚀土壤和减轻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可持续提高生产力,并为减缓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机会。同样,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整体管理将有助于退化草地的修复和提高植被覆盖率,草原管理也可以伴随着引入树木在土壤和林草中固碳。改良放牧管理可能增加土壤碳汇,如果它们的生物产出保存在诸如湿地和泥炭地,这样的宝贵生态系统就会起着的水调节服务,并构成1个大的碳汇。景观层级的土地利用规划战略需要确定这些类型的关键生态系统,并保护它们在自然状态下提供高价值的生态系统服务。对有机土壤的管理也应给予特别重视,因为它们的温室气体排放潜力很大。

3 实施景观方法的几点建议

3.1 景观方法需要统筹管理 人们普遍认为,所有土地利用部门(即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统筹决策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建议实施气候智能农业的景观方法。将所有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土地利用部门联合起来,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巨大的进展。这就需要从单一生产系统管理转向对整个景观的管理,以实现气候智能农业的多重目标。气候智能农业要求跨部门规划和管理,以最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自然资源。统筹景观规划和管理是自然资源管理的进步,它认识到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对多个利益相关方的价值,以及不同的价值导致利益相关方追求的土地利用目标或生计战略不同。综合景观规划和管理的基本理念是找到并促进生产系统、生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协同作用,最终目标是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

3.2 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的利益相关方参与 管理景观需要了解如何在不破坏生物多样性和不扰乱生态系统功能的情况下解决当地社区的需要。确保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是可持续景观管理和扩大气候智能农业规模的关键,促进参与性决策进程对于促进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作和信息交流至关重要。必须以量化气候变化影响的方式对土地、水和其他自然资源的状况进行审计。当气候变化的影响不确定时,应根据现有的经验和研究做出无悔选择。参与性景观管理可以增强利益相关方对景观管理目标的主人翁感,景观管理也需要取得一些短期成果,从而为利益相关方提供激励,以推动这一进程。应制定政策支持地方规划,使社区能够管理和受益于他们居住的土地上的资源。

3.3 可持续管理需要政策和金融支持 适应能力是实施景观管理计划和战略的关键。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景观也会发生变化和演变,可持续管理的目标不应是维持现状,而是通过实行自适应管理来确保商品和服务的持续和不断增长的供应。推广景观方法,就需要有利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到目前为止,生态系统管理、农业生产力、林业和农村生计领域许多政策、法律的执行都是部门各自为政为基础的,这种情况为跨部门的景观方法带来了问题。协调方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减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REDD+)机制的发展,减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政策解决了林业部门内外不同的森林砍伐动因。为了使农村景观的气候融资有效,干预措施需要与当地农村发展活动协调。例如,可以利用REDD基金支持气候智能农业和必要的体制发展。

(责編:张宏民)

作者:黄茜 鲍文

发展模式下的有机农业论文 篇2:

正谷的“有机”试验

对于有机食品,张向东认为“前途光明”。即便是有机农业当下的重重困境,张也觉得远远低于当初进入时的设想。

与别的采访对象不同,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身为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家希望成为中国最大的有机食品企业之一——董事长的张向东对中国的有机食品的现状一直叫苦不迭。“有机农业不好做”也成为了张向东使用最多的词汇。

不过,你要是据此以为张向东仅仅是在抱怨自己“生不逢时”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相反,对于有机食品,张向东认为“前途光明”。即便是有机农业当下的困境,张也觉得远远低于当初进入时的设想。

海归卖菜

张向东逢人便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个卖菜的”。不过,可不要小看这个“卖菜的”,与别的“卖菜的”不同,张向东拥有数年的留学经历,曾经在哈佛大学进修过。事实上,在正谷,除了张向东,执行总裁张建伟、副总裁谌谋华、COO邢建平等都拥有博士学位。

拥有着令人羡慕的海归背景和良好的教育,却选择了时下很多人都认为是很初级的职业——当农民,张向东的做法令不少好友感到惊讶。事实上,在创办正谷之前,张向东在农业方面并没有任何的专业技能积累。

“这个问题估计都问过上万遍了。”当《小康•财智》记者抱着同样的好奇心想寻求答案时,张向东开玩笑似地回复道。张向东解释说,它并不像外界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特殊的商业选择,经过了很多专业而又繁琐的市场评估程序,而是一种自然行为。

还是在美国的时候,一位生意场上的合伙人在一次关于中国食品安全的讨论中,无意间透露了其对还在中国学习的女儿的担忧,让张向东动了恻隐之心。

张向东的感慨不无道理。全球知名的NGO绿色和平2008年12月和2009年2月分别对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随机购买的当地常见的蔬菜和水果进行了农药残留的检测。在45个样品中,共有40个样品检测出50种农药残留;混合农药的残留更为严重——25个样品残留着至少5种不同的农药,5个样品甚至含有10种以上不同的农药残留。而这种由多种农药调制而成的‘农药鸡尾酒’的健康威胁可能远远超过这些农药各自产生影响之总和。

“每个人都有获得安全食品的权利。”张向东对《小康•财智》说。残酷的现实也让张向东明显感觉到:“吃什么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当然,这也让张向东看到了商业机会。但这并非最主要原因,用他自己的话说,有机农业是其内心深处的一个欲望。

张向东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他小时候的生活状态。张老家原来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农村,那个时候的他每天吃着用村前小溪中甘甜的水浇灌出来的蔬菜和粮食,出门就可以看到绿油油的草地,抬头就可以看到蓝蓝的天。不过,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这一切早已经被冰冷的厂房和轰鸣的机器声所代替。

“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生活状态真是惬意。”以至于数十年之后,张向东仍然念念不忘,“那个时候种植的蔬菜的口感和味道是现在没法比拟的,比现在的好吃多了。7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一吃就能分辨出来。”

既满足了内心的欲望,又有庞大的潜在市场需求,“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就这样,2005年,张向东选择了回国创办正谷,并相继在北京、山东、陕西、江西、黑龙江等地建立了包括有机蔬菜、水果、杂粮、禽蛋等十几个有机农业产业基地。

向消费者学习

与张向东的热情相比,中国有机农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似乎要冷漠得多。一方面,虽然“安全和健康”早已经成为关键词,但是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正在日益透支着消费者对于食品的信心,即便是被冠以“有机食品”标签,也并不一定能取得消费者信任。与此同时,相比数十倍于普通农产品价格的定价,也让不少消费者对于有机食品望而却步。

背负着信心和价格这两座大山,虽然自1995年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历经15年发展,有机农业的市场份额却仍徘徊在0.1%左右,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张向东倒觉得价格并不是制约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他举例说,在有机食品概念被国人高度接受了的美国,其有机农产品价格仅仅高于普通农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即便如此,其市场份额也仅仅在3%左右,处于非主流状态。

由此,张向东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买得起有机食品的人也不买。”张本人就遭遇过给客户寄送的有机农产品被扔掉的尴尬。如何获得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的信任,也就成为了张向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这是一个颇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在美欧等发达国家,由于有机农业概念已经广为接受,“信任”早已经成为了“有机食品”最具有竞争力的“标签”之一。最终,张向东选择了基于直销的家庭配送基础上的“会员制”模式。这与有机农业在欧美国家的推广模式大相径庭。在美国,有机农产品主要通过全食这样的量贩超市实现销售,欧洲国家则多以通过建立专卖店的形式销售。

在张向东看来,无论是进超市,还是建专卖店,都是在实现了“信任”基础上的销售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消费者的便利性需求。在基本的“信任”要素没能建立的情况下,由于“割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流”,因此它们都不一定适合中国市场。相反,基于直销的家庭配送模式由于能够全程直接与消费者沟通,更利于与消费者建立非常有效的信任沟通关系。

如何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正谷开放了基地农场,组织消费者实地观察、采摘;与此同时,正谷和权威的第三方如各大高端俱乐部、高尔夫会所等合作,通过借助于消费者对于对方的信任来获得其对正谷的信任。为了能够让消费者更好地品尝有机农产品的口感和味道,正谷甚至还专门开设了一家有机食品餐厅。

用张向东的话说,正谷的这一切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为消费者着想,解决消费者的顾虑,让消费者接受正谷,接受有机农产品。

在获得消费者的相对信任后,张向东提出了“向消费者学习”的思路。张认为,由于有机农产品的消费者大多都是“有钱有权”的高收入阶层,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和价值观,对于任何事物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因此,正谷要做的并不是简单地教育他们,而应该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想方设法予以满足。如此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显然更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也更符合正谷的长期商业利益。

事实上,正是“向消费者学习”的思路为正谷带来了真金白银。目前成为正谷销售主力的“礼品卡”就是正谷在接到消费者的“送礼不错”的反馈后,研发出来的基于现有会员的商务需求的产品形式。

“目前基于商业性需求的销售额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会员制销售额。”张向东惊喜地对《小康•财智》说。

不过,张向东也很清楚,商务性需求客户并非正谷的方向,基于家庭需求的会员制才是正谷的核心所在。在他看来,礼品卡更为核心的功能在于借助于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和商业客户的体验,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正谷,并最终成为正谷的家庭会员制客户。

如今,正谷在北京的长期家庭会员客户已经达到了16000多个。下一步,正谷将分别以上海和广州为据点,进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市场。张的设想是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0万名家庭客户。“每个家庭按照一年6万元的消费额来计算,总营收可达60亿元,利润占20%的话,相当于12亿元,这个产业很有前景。”

从产品到服务

和业内别的企业一样,正谷实行的是从源头控制的策略。目前,从前端的育种、种植、收割到后端的包装、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全部由正谷控制。

张向东向《小康•财智》记者承认,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之举。因为有机农业的生产过程实在难以控制,而目前有机农产品不被信任的尴尬现状,又决定了质量对于有机农业的重要性。为了保证质量,维护信誉,张向东不得不在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张向东显然清楚,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对于正谷而言,意味着现有资源的大量浪费。如何摆脱烦杂而细微的琐事困扰,让正谷真正做出有有创造性价值的事情,也成为张向东一直苦思冥想的思考方向。

最终,张向东把目标定在了对于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流程控制上。在自建农场过程中,在国内顶尖农业专家的协助下,为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等相关国家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的基础上,正谷制定和完善了《正谷有机产品质量标准》,并使之成为了指导正谷有机农业的纲领性文件。

“今后,我们将依据正谷的这个质量标准,更多选择适合正谷标准的农场为正谷生产有机农产品。”张向东对《小康•财智》记者说。

通过《标准》对产业链上游进行控制的同时,在下游的销售渠道,正谷也颇费心思。据《小康•财智》记者了解,在现有的直销渠道基础上,正谷未来将进入到电子商务领域。目前,正谷已经收购了国内最大的有机食品电子商务平台绿领公社。与此同时,正谷还将强化与红孩子、卓越、当当等第三方网购平台的合作。

很显然,正谷正在全方位搭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有机农产品销售平台。张向东对《小康•财智》记者透露,除了初级的有机农产品,正谷未来还将提供更为丰富的有机产品,包括有机棉,有机洗发水、有机宠物粮、有机鲜花等。

“严格意义上讲,我们不仅仅是种菜卖菜的,我们更是一家为消费者提供有机产品的服务公司。”张向东憧憬说。

张向东很清楚,要达成这一愿景,品牌影响力至关重要。为此,从正谷建立一开始,张向东就把部分精力投入到了能为正谷挣来声誉的各种公益活动,活跃于大NGO组织,张向东向《小康•财智》记者透露说,这让他付出了大约30%的精力。

“我们现在的思路就是用开放的心态做利好产业的事情。” 张向东说。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正谷将会更多追求短期的盈利目标。

由于对有机农业以及对于正谷发展模式的看好,不少风投纷纷找上门,希望注资正谷。不过,均被张向东一一婉拒。

“从目前来看,风投的短期逐利性特征与农业的长期性盈利慢的特点不相符合。”张向东并不避讳,其底气来自于正谷并不缺钱。

面对公司内部对于风投的期盼心理,张向东也经常给员工打预防针,希望员工有公司做长期自主发展的准备,“公司没有上市计划,也没有融资计划。”或许是为了表达这一决心,张向东的家人也于去年从美国搬了回来。

“正谷做的是消费品,平台一旦搭建好了以后,可以做的很大。”对于正谷的未来,张向东信心满满。

作者:黄君发

发展模式下的有机农业论文 篇3:

欧宁: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建设

2009年,在国内纯文学杂志举步维艰时,欧宁创办了纯文学杂志《天南》,宣布在精神上回归20世纪80年代。2011年,他和策展人左靖在黄山脚下的黟县碧山村发起了「碧山共同体计划」,希望通过知识分子回归乡村,摸索一条中国乡村复兴之路。

曾经的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乡,而如今的乡村甚至成了现代化和文明的反义词。探寻失落的历史文化传统,重建乡村公共生活,让乡村变得有活力有吸引力,碧山计划具有知识分子的乌托邦情结。如今两年过去,碧山计划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碧山计划」已经深刻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并日渐在外界显现出其影响力。

碧山运动2.0

这已经是欧宁在碧山村度过的第三个秋天。前年秋天,欧宁和他的团队正在为筹办「碧山丰年庆」而忙碌;去年此时,他们正在张罗「第七届中国黟县摄影节」。秋天是碧山最美的季节,今年,欧宁终于可以好好欣赏碧山的秋景了。

当欧宁正坐在阁楼上的躺椅中看着院子里的柿子树发呆时,楼梯处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欧宁老师,欧宁老师……」声音响个不停。欧宁赶紧起来招呼客人,来的是一群碧山村的村民。这一天,难得闲下来的欧宁正准备用一下午的时间向村民们介绍碧山计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从2011年「碧山丰年庆」成功举办后,碧山计划已经为外界熟知,但绝大部分碧山村民却还似懂非懂。

大家围着书架旁的大桌子就坐,以往,这儿是欧宁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三农问题专家讨论农村建设的场所,这天却成了和碧山村村民唠家常的地方。其间不断有人到访,有国外关注碧山计划的学者,也有怀念碧山村回来看看的碧山共同体成员,欧宁和他们点头示意后,招呼母亲给每个人铺一张床——自从欧宁在碧山买下的老房子「牛院」改造完后,这儿就成了碧山共同体的大本营,碧山共同体的成员和关心碧山计划的访客,只要到碧山,都照例住在欧宁家里「促膝长谈」。

「现在碧山计划的成员,平时每个人都要忙自己的工作,但不管有多忙,大伙儿都会不定期回来看看。」欧宁说。送走村民后,欧宁开始和访客聊碧山计划。刚回碧山的碧山共同体成员指着刚出门的村民问:「他们怎么会来这儿?」

欧宁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那是民国时期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的著作《农村运动的使命》:「你忘了先贤所立的农村运动的九大信条了?以前,我们对于这九大信条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从今往后,我们要身体力行。」晏阳初创办了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劳工报《中华劳工周报》,并终其一生致力于开发民智和民力。

碧山共同体计划,正是希望延续晏阳初未竟的乡村建设事业,在碧山村建设一个共同生活的乌托邦作为样本,试图给城市化进程中失血的农村摸索出一条复兴之路。

以前,这个构想只停留在理论建设、知识分子讨论阶段,参与碧山计划的艺术家、知识分子是运动的主体;自从欧宁把家安在碧山后,碧山计划进入了2.0时代,完完全全地践行晏阳初提出的农村运动九大信条:深入民间、与平民打成一片、向平民学习、与平民共同商讨农村工作、从农民已知的地方着手、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设、不迁就社会而是改造社会、注重整体综合发展、不应单独救济而应启发人民的力量。

成长于80年代

每一个乌托邦的创立者都是十足的理想主义者,欧宁也不例外。对于欧宁来说,他的理想主义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

「那真是一个难忘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成长是一种幸福!」在牛院和欧宁聊起碧山运动时,欧宁说碧山共同体可以看成他和左靖少年时期诗歌结社的延续。

当时中国的出版界非常活跃,国门重开后,大量思潮涌进来,国人尤其是那些学生,都如同海绵般拼命吸收水分。欧宁也不例外:「那时候中学生见面时,都会比较谁看的书多。心理学进入中国时,我在同学中是第一个钻研《梦的解析》的,但和上海的文学青年交流时,发现他们已经看荣格了,于是茶饭不思,玩儿命地钻研;当自己荣格看完找他们切磋时,发现他们居然开始看弗洛姆了,于是我觉也不睡了!」

而那些应接不暇的思想,吸收得越多,就越躁动。而这种躁动是全社会性的。有道是「悲愤出诗人」,激烈的思想波动使上世纪80年代成为一个诗人辈出的时代。那时欧宁还在上中学,受到风靡全国的朦胧诗影响,在数学课上写出自己第一首诗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他在学校办了一个名为「探索社」的诗歌和哲学社团。很快就集聚了一大批诗歌爱好者。

「那是个理想主义的时代,也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我们在那个时代成长,想不沾染那个时代的气质都难。1986年,《诗歌报》和《中国青年报》联合几家杂志出了一期特刊《现代主义诗群大观》,介绍全国各种各样的民间诗歌流派和社团,大家都抢着看。」聊起诗歌,欧宁就完全变了一个人,仿佛黄健翔附体,又重新回到热血沸腾的时代。

学生时代的欧宁经常和全国各地的诗友举行诗会,每年到某个时候,诗友们会相约到某个地方聚会。那时交通不便,诗会没办法经常举办,所以每到聚会时,大伙儿都舍不得睡觉,围坐在一起聊诗歌,聊理想,一聊就是一整夜。欧宁的很多朋友就是那时结交的诗友,像带他来碧山的引路人寒玉和郑小光,碧山共同体的共同发起人左靖,都是上世纪80年代诗歌结社时的诗友。

「我的青春期成长得非常是时候,奠定了自己日后的人生走向。」虽然后来诗歌褪色,但从那个时代带来的诗人情怀、理想主义气质却不会随着时光消逝。

1992年,欧宁即将大学毕业。这一年,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邓小平南巡。如果说在这之前,中国社会是一个政治型社会,那么在此之后,中国社会急速转型,迅速转变为消费型社会。这种社会转型冲击着各行各业,对诗歌圈影响尤为明显。诗人们纷纷下海,诗歌不再是诗人生活的重心,这促使诗歌圈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诗人到处都是;另一方面,很少出现有水准的诗。诗歌的黄金时代一下就消逝了。

在欧宁看来,诗歌就是一种媒体,诗人通过诗歌来向公众传达他们对社会的思考。但社会转型后,诗歌已经不再是一种强有力的媒体,甚至变成一种可笑的事情。「上世纪80年代,北岛去成都朗诵诗歌时,会场被挤得水泄不通;但到1993年后,在公众场合,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诗人了。」欧宁回忆起诗歌的经历时一声叹息。1993年从深圳大学毕业的欧宁,虽然很难适应,但是不得不接受诗歌的黄金时代已逝去这个现实。

用新声音唤醒新群众

刚毕业的欧宁在深圳街头漫无目的地游荡,就像猎人跟丢了自己的猎物,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当他走到街角的音像店时,从店里飘出的摇滚乐让无精打采的欧宁一下子来了精神。大学时代的欧宁,在诗歌创作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摇滚乐。但是,此时从音像店飘出的摇滚完全不是崔健、黑豹和唐朝的风格。欧宁向音像店老板打听,才发现正播放的是当时被称为「魔岩三杰」的窦唯、张楚、何勇的新唱片。

以前听崔健时就惊叹摇滚乐的能量,现在又被魔岩三杰震撼,这让欧宁意识到,摇滚乐或许是诗歌之外另的一个强力媒体。这让苦于无法用诗歌向公众表现自己的欧宁找到了新大陆。再加之酒吧已经慢慢在深圳兴起,新的消费场所出现后,需要大量的娱乐活动,而摇滚乐正是适合消费场所的新娱乐。

于是,欧宁决定把新兴的乐队带到新兴的酒吧。对其他人来说,摇滚乐是一种全新的消费品,但对欧宁来说,摇滚却是传递自己声音的第二战场:「当用诗歌传递思想这条路撞到南墙后,有必要探索一条新路。」欧宁边说边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杂志,刊名《新群众》。这是他做摇滚乐时主编的地下音乐杂志。「我做摇滚乐,不只是带乐队演出后收钱,我希望在群众中传达出我的声音,而出杂志,则是我80年代出诗刊那种情怀的延续。」

创办《新群众》时,欧宁只有24岁,但是学生时代诗歌结社的经历已经让他具备了宽广的交际圈和极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连续几场别具一格的演出后,欧宁身边就聚集了一帮摇滚发烧友。于是自然而然,一个凝聚力很强的音乐团体「新群众」诞生了。

每次带乐队演出后,欧宁并不是收完钱就走人,而是让乐手现场与听众互动,让音乐人在《新群众》上写专栏讲音乐理念。欧宁试图传达一种理念:乐迷不应该是被唱片、媒体工业喂养的动物,应变成有自己判断能力的新观众。音乐不应该只是一种声音,应该尽量多元化。

投身摇滚乐让欧宁有了新的发声媒体,但是对音乐圈越了解,看到越多音乐圈的弊端,特别是很多摇滚乐手在拥有了荣誉和社会地位后迷失了自我,这让欧宁很失望:原来摇滚乐并不是可以长久发声的新媒体,音乐圈也不是欧宁理想中的新群众。于是,欧宁决定再次出走。

拍电影发心声

在离开音乐圈之前,作为对自己音乐生涯的总结,欧宁策划、主编、设计三位一体,耗时一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北京新声》,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音乐思潮,介绍了诸如「麦田守望者」、「地下婴儿」、「新裤子」等当时活跃在当时中国乐坛的十几个音乐团体,剖析了北京新出现的摇滚音乐文化现象。前卫的设计、奇异的编辑概念,让这本书在出版界掀起新浪潮。

一位广告导演看到欧宁设计的图书之后,特地拜访他,希望能通过办一本专门关注广告导演的杂志,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公众了解广告导演这个群体,因为一直以来,这个群体都躲在广告背后,从来没有进入过公众的视野。于是欧宁就开始跨界成为出版人,创办了电影杂志《影话》。

出资人对欧宁没有过多的限制,在《影话》出版第一期之后,欧宁就开始把视角转向独立电影领域,因为独立电影很少受商业侵蚀,反映的主题更直指人心。当时国际上出现一个电影思潮「DOGMA95」。丹麦青年导演拉斯·冯·特里尔和他的伙伴们在哥本哈根发布了10条电影创作戒条:必须用手提摄影的方法、必须实地(景)拍摄,不可另外搭景或加道具、不可在影像之外加进额外的音响效果……

欧宁看到这个电影思潮后非常兴奋,因为这宣告了业余电影创作时代的到来。在第二期《影话》上,欧宁第一时间把DOGMA95介绍给国内的影迷。自此以后,欧宁就开始借鉴以前在摇滚音乐领域的模式,用电影会刊《U-Fax》来传播电影理念、成立电影组织「缘影会」聚集影迷、定期在酒吧分享世界各地优秀的独立电影、请电影人和影迷互动……

很快欧宁身边就聚集了一大批独立电影影迷,仅广州和深圳两地,一年之间发展的会员就超过800人。缘影会很快就引起各方关注,当年的《南方周末》甚至做了专题报道,把深圳的缘影会、北京实践社、上海电影101并称为中国三大民间电影放映组织。

当会员逐渐增加后,大家不满足于只观看别人拍摄的电影,开始讨论自己拍摄独立电影。正好这时缘影会受到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的邀请,作为中国的Alternative Space(民间艺术替代空间组织)代表参展。于是欧宁决定把拍摄独立电影提上日程,和缘影会会员一起为第50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创作一部实验纪录片。

因为欧宁一直在关注城中村问题,于是他们把镜头对准了广州的城中村三元里。他们把DOGMA95的电影拍摄十戒条运用到电影拍摄中,用个人创作与群体协作相结合的拍摄方式,「以城市漫步者的姿态,探讨历史之债、现代化与岭南宗法聚落文化的冲突与调和、都市村庄的奇异建筑和人文景观,最后形成一部黑白影像诗篇。」

《三元里》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一亮相就引起轰动,不断受邀到世界各地放映和参展,并被纽约现代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以及Uli Sigg、Jean Marc Decrop等收藏家收藏。因为欧宁本身为出版人,在拍摄电影《三元里》之余,下意识做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记录。2011年,欧宁把这些文字和图片结集,出版了同名图书《三元里》。

2004年,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和歌德学院北京分院找到欧宁,邀请他参加一个叫「北京现场」的艺术节目。欧宁决定拍一部关于北京煤市街的纪录片。煤市街位于天安门广场西南侧的大栅栏地区。为了迎接奥运会,2004年北京市政府启动了煤市街道路改扩建项目,因此这条街上的多数原住民均面临被拆迁的命运。煤市街的改造是中国城市建设中司空见惯的问题。欧宁手持摄像机,记录下剧烈变迁的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

因为对城中村和城市改造的记录,欧宁开始频繁受邀,参加建筑和城市类展览。2005年,欧宁再一次跨界,成为大声展——这个在深圳、广州、上海和北京巡回的大型设计艺术展览的创办者和组织者。此后,欧宁更多地以策展人身份亮相:2006年应Serpentine Gallery的邀请在伦敦巴特西电站策划了一个中国声音艺术的展览项目「唤醒巴特西」;2008年应著名体育品牌Nike的邀请在上海策划了Dunk艺术展;2009年出任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

碧山计划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在策划一些城市、建筑题材展览的过程中,欧宁开始对城市问题做更深入的研究,他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其实都是农村凋敝后的衍生物,中国的城市问题说到底就是农村问题,于是欧宁萌生了去农村考察的想法。2009年,欧宁听说年轻时的诗友郑小光、寒玉夫妇放弃上海的生活到皖南一个名为碧山的村庄定居,于是就决定和另一位诗友左靖一起去碧山考察。

碧山村是一和个古朴而宁静的村庄。「这里特别安静,感觉时间变慢了,生活中的细节就被放大了。」住在碧山的日子,欧宁发现这里和儿时记忆中的农村不太一样:记忆中的农村生机勃勃,而现在的农村却安静得过分。因为绝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在拍《三元里》和《煤市街》时,城市的拥挤曾让他感到窒息;现在来到碧山村,农村的空荡又让欧宁不安。

「在遭遇所谓的‘现代化’之前,中国农村向城市输出精英子弟,他们在城市中结成同乡会互助互惠,因为心念乡土,他们会把在城市里赚得的财富反哺乡村;但如今通过教育和工作通道进城的农家子弟,以摆脱农村为傲,他们的财富不会再回流乡土,城乡关系由此转为倒悬对立。」这样的现实让欧宁感到难过。

不久之后,欧宁放弃了城市生活,在碧山村买了一套无人居住的老宅,开始了乡村乌托邦实验。2011年,他和左靖从大中华地区邀请了很多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音乐人、电影导演、作家和学生志愿者访问碧山及周边村落,展开对当地社会的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与当地村民一起工作,策划举办了第一次「碧山丰年庆」(Bishan Harvestival),内容涉及村庄历史展示、民居保护再生、传统手工艺的激活设计、地方戏曲和音乐表演、农村纪录片制作和放映、各地不同流派的乡建工作者的经验交流与分享等等。

2012年,他们策划举办了第二次「碧山丰年庆」,并接受黟县政府委托,策划了第七届「黟县国际摄影节」,邀请参与者的范围扩展至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同时增加了生态环境保护、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农村经济合作社、社区大学等议题和内容。

关于碧山计划,质疑的声音并不少,如安徽本地的《江淮晨报》曾发文道称:这种以精英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对乡土重建的实践,对碧山的乡土文化是一种保护和融合,还是一种现代文化对乡土生活的冲击和破坏,我们不得而知。

面对种种质疑,欧宁在微博上回复道:「关于乡建,目前观点和方法纷呈,它需要聚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不同地区和不同流派的乡建工作者邀来碧山分享经验和交流心得的原因。只有更多力量融入,它才会壮大。分歧是好事,我们走到一起不是为了统一,而是为了差异。」

碧山计划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但欧宁也有担忧:「当地政府跟我们的理解和期待非常不一样。黟县文化馆馆长说我们的碧山计划肯定会让碧山出名,然后说要搞成像‘印象刘三姐’那样的。但我们认为,出名很容易,建立农民的主体性,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如果乡村建设实验得不到村民的响应,那就是空中阁楼,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开始慢慢务实,开始试点一些接地气的项目,让村民能得到真正的实惠。」欧宁介绍说,碧山计划开展得不紧不慢,但是村民们却都已经为他着急。

相较于前几年的概念试验,今年,碧山计划正在迈出实质性的步伐:首先是首行「黟县百工」,对黟县农村的手工艺进行实地调研,为农村快要消逝的老行当寻找出路;其次,引进南京先锋书店这样健康的商业资本,在碧山成立「碧山书局」,试图把碧山建成先锋书店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基地;再有,就是扶持当地大学生村官,开展有机农业生产试点,最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力落后的局面……

碧山计划的最终目标是把那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吸引回农村,让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碧山村的青年响应欧宁的号召回归乡村,倒是不断有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农村建设者涌进来,窥视这个现代乌托邦。

编辑 刘海星

作者:雷虎

上一篇: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