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7

摘要:目前世界上面臨的几大社会问题,如环境、能源、粮食和人口问题等均与生物学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生物学科中加强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这就对生物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全面指导,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生物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提高生物素质教育 促进生物课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基础教育的立足点和根本归宿。实施素质教育,涉及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评价、教育方法等方方面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

物理课程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然而理论上说,生物课程改革首先是转变生物教师的观念。任何形式的新课程理念都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和参与者,只有教师具备了先进的新课程理念才有可能转化为教学行为。表现在教学上会采用诱导、启发、探究等新方法;在课堂中会从主导者转变为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在评价上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考试分数)。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生命力。

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如过程暴露观点:生物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发现的过程,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的道理及曲折寻找解题途径等准确、鲜明、深刻地展示给学生;反馈矫正观念: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要的频率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的帮助。

其次,要增强新的教学意识。如大纲意识:在教学中应严格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大纲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的范围要求,二是知识点的层次要求。目前教学中超内容范围的较少,而超知识层次要求的较多;目标体系意识:义务教育每节课都有认识目标,目标制定要具体化,目标实现程度要清楚,便于测量、评价;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真正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参与主要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特别是差生参与教学。

二、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物内容的枯燥无趣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源于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我们所说的生动是指教师高昂的教学热情,生动、精炼、准确又带几分诙谐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师深刻地分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概念讲精确、讲生动;是指结合生活、生产、科学实际把抽象的内容讲具体、讲生动;是指在教学中突出生物语言和图像的和谐美而激发课堂的生动性;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灵活多变,但又彼此联系默契的解题方法而产生的生动性;是指利用生物广泛的实用性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生动性;当然也包括教师对学生表扬、激励,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的热烈和谐的教学场景。

三、注意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素质教育型的生物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既有知识目标,又有能力培养目标,还有心理健康目标、情感发展目标和思想道德目标等。教师在素质型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应致力于“导”,因为“导”是更高级的“教”。素质型的生物课堂教学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行为,就没有素质教育。自主性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情绪状态,是促使学生持久学习的内驱动力,是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逐渐脱离对外在因素的依赖。我校开展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旨在让学生学会自觉学习,主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生物课堂教学中蕴含着集体意识和集体力量,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一个让个体在集体中互教互学、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教学环境。这样不仅对激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有助于现场暴露出学生知识的缺漏,为教师的讲评点拨寻找着力点。教师应当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支持者、协调者、引导者,主要任务是寻找学生成长的高原区,及时给予恰当的支持和修正,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因此,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也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自主地教才能灵活自如,学生自主地学才能学有所获;另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教师对自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得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继而又加大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

四、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主动参与、充满情趣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树立平等民主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创设和谐、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亲近感,同时还要重视课堂教学艺术,通过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生物教材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促进思维能力和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广大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上具有全新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将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生物教学工作中去,为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王换霞

生物素质教育论文 篇2:

中学生物素质教育探讨

摘 要:目前世界上面臨的几大社会问题,如环境、能源、粮食和人口问题等均与生物学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生物学科中加强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这就对生物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全面指导,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物;素质教育;培养

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学生潜能、完善学生各方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仅指导学生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强调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即素质教育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生物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是进一步深化生物教学改革的需要。与其他学科相比,生物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具有更大的尝试空间。基于生物学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性,在生物学科中加强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这就对生物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全面指导,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体现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传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具如投影仪、录像、挂图、模型和多媒体课件等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科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促进其理解掌握基本概念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练就适应素质教育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关心生物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和增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价值观,增强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自觉性。

二、加强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如为了证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这个道理,教师可用分别盛有肥沃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的两个试管,各培养一棵大小相同的幼苗,过些日子,观察两棵幼苗的长势和颜色变化,从而确定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实验获得科学的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生物实验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失败,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不畏困难,树立成功的信心,提高耐挫的心理素质。

三、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将给生物学习带来高质量和高效率。它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时的一种知识技巧,而且也是他们日后终身学习的基础。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掌握与本节课生物学知识有关的学习方法。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维,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需要创造性想象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不断设疑,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理解、分析和思考问题,同时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

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生物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果教师能注意积累和运用这些资料,寻找有利的时机,巧妙地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中,就能收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如在介绍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生物学成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杂交水稻技术等)以及有特色的动植物资源时,可利用这些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也可通过介绍我国生物资源危机和生物科学发展落后的状况,增强学生学好生物学的紧迫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五、加强劳动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对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教师可结合生物学科活动进行花苗生产、作物和蔬菜栽培、动物饲养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世界上一切物质文明都是劳动创造的,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可通过竞赛、成果展示、操作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及遵守纪律、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

总之,素质教育对生物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输出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习的一般规律,通过知识的获得过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锻炼能力、磨炼意志,促进其素质全面提高。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生物组)

作者:于舒

生物素质教育论文 篇3:

新课改后初中生物素质教育的实施研究

【摘要】当今时代,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作为大家极为关注的一项事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在新课程改革中,素质教育是其核心内容。生物素质教育的实施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初中生物为例,论述了新课改后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生物 素质教育

新课改后,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不管是从知识的内容、结构,还是从知识的连接上来看,都做出了很大的改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本人仅发表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实行因材施教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关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特点,认真分析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可以将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实现互补。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在科技时代,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而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则是当代青年不可或缺的能力。新课改后的初中生物学科教材,知识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单纯的名词解释、抽象的科学知识,其内容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更加贴近自然,使的生物学科不再是枯燥无味,充满了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的改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还帮助学生认识了客观世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大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生物科学是神秘的,丰富多彩的,它是最贴近大自然的一门学科。如果在授课时教师只是用文字来将这些自然的奥秘解释给同学们,其中少了很多的乐趣,显得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生物的世界本来应该是鲜活的、多彩的,这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这些展现出来。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互联网+走进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死气沉沉变得异常活跃。课上运用生动的图片、flash动画等,使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例如在讲解海洋生物时,可以播放各种鱼类的视频、图片,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对生物的认知

新课改中提出的素质教育,其和传统的应试教育是相对应的,传统的应试教育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更加人性化,如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心里活动等。新课改后,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多参加实践,参加课外活动,可以将课堂搬到室外,使学生真切的看到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这样做,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奠定了基础。此外,生物是一门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充分的讲解,还要对书本上的结论进行论证,而不是叫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就要加强实验,通过实验室进行实验对书本的结论进行论证,使的教师的讲解更有说服力,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3.通过在教学中引入生物学发展史,培养学生求知的态度

从以往使用的生物教材内容来看,其内容过分重视研究的成果及结论,而对于生物学家在探索过程中的艰苦卓绝、为寻求自然规律而奋斗的精神阐述的少之又少,生物学史上著名人物的事迹也只是停留在表层,不能使学生体会到那种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生物课堂讲解知识点时,应该结合生物学的著名历史事迹,通过这些事迹为学生讲述生物学家为寻求自然规律而奋斗的忘我精神,还可以讲述建国以来我国老一辈生物学者不计个人得失,默默无闻地从事科学研究,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求知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提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新的方法和策略,促使学生完成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文化知识,发现并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贯彻新课改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新课改纲要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要处理好知识传播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

1.正确引导,师生和生生间进行有效交流

以往的生物教学中,学生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只要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就可以了。但是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中,还采用这种教学,则是不可取的。初中的学生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在对知识的领悟上,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是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此时,若还是一味的灌输,那么就会大大击退学生学习的欲望、积极性及开创性思维,严重时还有可能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在生物教学课堂上,要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使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使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2.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想法、意见被他人接受认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教师的赞扬、同学的认可,对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有着重要作用。为了鼓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出的新想法、新思路进行评价,对于标新立异的思维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的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获得肯定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极大的乐趣,这就更加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见解,从中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法,集思廣益,完善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都需要与人配合。在日后的工作中,也需要团队合作,因此,课堂上的合作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学生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

新课改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只是对分数的重视。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贾云涛.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C].2018.

[2]向昌琼.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应用的研究[A].《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

作者:王瑞军

上一篇:歌唱艺术研讨论文下一篇:艺术符号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