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安全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安全教育在学校教育阶段是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因为人的生命基础是安全,学校赖以生存的关键是校园安全。各阶段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影响学生人身安全的因素也是越来越复杂,所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必须谨慎又着重。生物教学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安全教育是符合自然生存法则、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教学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教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1: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策略

【摘要】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安全始终要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科学渗透安全教育,全面优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安全教育  渗透策略

初中生物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生物内容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比较大。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应该科学渗透安全教育,全面优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安全,认知生命的意义,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保护自身的安全,也要保护他人的安全。

一、渗透生命宝贵理念,引导学生珍爱生命

生命是至高无上的,生命有且只有一次,在广大初中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应该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充分认知到生命的宝贵与珍重。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广大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也有待提升,但同时他们在成长环节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诱惑,极容易出现心理歪曲、漠视生命,甚至自残等问题。见诸报端的初中生跳楼、自杀等事件,时刻警醒人们关注初中生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科学渗透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知到生命的宝贵与珍重,引导学生充分认知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物的学科特点及内容体系等,以动植物蓬勃向上以及不畏艰难的生命历程来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生命无上的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物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积极讨论自己对生命的认知,引导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广泛进行沟通与交流。基于这种方式,教师同时还可以调查学生对生命安全观的认知程度,以便及时采用矫正或者介入等方式,整体优化学生的生命安全观。

二、积累安全教育知识,保护自身及他人安全

初中生物是一门實践性比较强的学科,生物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实践。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科学开展安全教育,教师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科学原则,逐步引导学生认知安全教育知识,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安全常识和方法,学会辨别危险因素,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他人的安全。比如教师讲解营养方面的知识时,应该结合初中生最常接触或者最常食用的食品着手,引导学生科学辨识不同食品中的营养元素,学会分辨与认知哪些营养元素是对人体有用的,哪些营养元素是对人体有害的,这样学生在购买食品或者食用食品时能够进行科学选择。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高,他们也缺乏理性消费的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结合学科特点,科学渗透安全教育,引导学生科学进行消费,避免食用不健康的食品。再比如教师在安全运动的教育过程中,应该结合初中生喜欢的体育运动或者体育锻炼方式来进行科学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运动方式,不断优化自身的身体素养,全面提升自身的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再比如教师在疾病预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常见疾病发生的原理,提升疾病预防能力,充分关注自身的健康与安全。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积极引导身边的人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三、依托于课外实践活动,全面优化学生安全意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很多生物内容都具有实践属性,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实践性的生物内容,科学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全面优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一方面,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知安全教育的内容,掌握安全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在食品安全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将一些健康食品以及非健康食品共同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进行有效辨识,明确这些食品中的健康元素以及不健康元素。通过这样的安全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素养和能力得到了全面优化,学生的实践认知以及安全意识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来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来积累安全知识,积极利用安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我为人人安全保驾护航”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上街头,向路上发放安全教育的宣传资料,向路人详细讲解安全知识和安全方法。通过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的安全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检验,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全面优化,学生的安全理念也得到了整体深化。

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充分结合初中生物的课程内容,科学开展安全教育,积极渗透安全教育。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安全教育策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课堂互动以及课外实践等,综合性提升学生的安全认知以及安全理念。

参考文献:

[1]梁建峰.试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渗透[J].内蒙古教育,2015(06):74.

[2]陈至.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实践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3(12):22-23.

作者:赵贵新

生物教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2: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要:安全教育在学校教育阶段是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因为人的生命基础是安全,学校赖以生存的关键是校园安全。各阶段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影响学生人身安全的因素也是越来越复杂,所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必须谨慎又着重。生物教学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安全教育是符合自然生存法则、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初中学生已经具备充分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在这种自身优势基础上教师进行加以指点,强化安全教育重点和重要程度,能够促进中学生们建立良好的自我安全意识,避免发生令人遗憾的事故。

关键词:初中学生;生物教学;安全教育

多年前我国会议中就已经指出,我们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构建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教育部也是作出指示“学生安全,至关重要;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何谈发展,何谈幸福”。文章通过对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安全教育的渗透工作着手,浅析安全教育有效措施,充分挖掘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有利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安全教育以保障自身安全。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原则

(一)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原则

思想与科学统一原则的本质是教育与知识的结合,其意义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课与书面完美结合[1]。例如,动植物、微生物在生态圈中的作用讲解时,通过专业的学科知识,让同学们体会大自然界中适者生存的道理,并从中感悟自然界的自我保护。这种共生意识的建立就是科学性与思想性原则的统一。

(二)理论结合实际原则

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实质所指就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融合统一。安全教育的本质是建立良好安全意识,形成有力的自我保护能力,所以绝不是单纯的说教,要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物教学中,有一些可以让学生们自行实践的教学设计,比如动物的行为这一章节,可以组织学生去动物园,或者观看相关纪录片,并从中发现总结一些动物界规律所在,这样便是最好的融合方式,最直接的熏陶式教育。

(三)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就是要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单方面引导让学生产生自主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2]。例如,谈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比如通过大量的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让学生讨论如何在人们遇到逆境时适应方法和方法启发学生积极面对面说,勇于克服困难。

(四)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要求安全教育在生物教学的融合过程中需要合理化,让主要教学内容和安全教育素材的切入自然合理,当素材与知识点找到恰当的契合点,就能够在流畅的课堂中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既避免了生搬硬套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利作用点

初中生物教材涉猎范围也算是广泛,其中有很多可以进行安全教育的有利切入点,教师要中分挖掘教材,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教学,让图片、文字、视频等完美融合,提升学生课堂兴趣,加速知识溶解与记忆[3]。

(二)实验教学中渗入安全教育

初中生物课程中实验课也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在实验课上渗透安全教育是切实可行的。生物教学实验室基本都有“安全提示”、“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酒精灯的正确使用”等一系列安全提示,并且这些安全警示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举例,光合作用的实验课中,有一步是绿叶的酒精脱色,实验之前可进行安全知识竞答,作为学生们的实验过程警醒,然后结束后在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归纳,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培养。

(三)情境教学,亲身实践

情境教学在任一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是最有效途径之一,合适的角色扮演能有效的做到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理解其中危险与安全的生命含义[4]。最近一则爆炸性新闻就是安顺公交坠湖事件,30多条生命里仅十几人生还,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结果,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初中少年自己求生游到岸边,教师在讲解人与环境这一章节时可以有效利用这一焦点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安排学生做一个课上模拟情景再现,体验当危险来临时的紧迫和黄金时间关键的自救,有效建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自救技能。

结语:

生物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安全作为生命基础更是重中之重,所以生物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渗透不可懈怠。生物课程的教材本身就含有很多的安全提醒,在自身优势条件下結合多方途径,尝试利用更有效的措施深入安全知识讲解,让学生们建立更高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更多的安全救助技能。这样在危险来临前可以未雨绸缪,危险来临时可以冷静面对,快速解决,以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造安全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夏屈敏.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2]吴倩.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曹蒙.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

[4]石书征.初中生物学生命教育的探究[D].河南大学,2016.

作者:黄学芳

生物教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3: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健康安全教育

摘 要:生物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还要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等。也就是说,新的课程标准对生物学教学的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实际上,每一章节的内容中都蕴含着大量的生命健康安全教育的素材,只要我们从大教育的背景下去分析、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可以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安全教育。

事实上,传统生物教学过多地重视生物的“双基”教学,对生物学科所蕴含的生命意识认识不足。我们必须利用生物学科的自身优势,把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之中。况且在教材中,还涉及到许多与人类生命健康有关的知识,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思想意识,生物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生命健康安全教育;课堂教学;野外教学;实验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的生命健康安全教育

(一)结合教材进行生命健康安全教育。

在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一课时,让学生知道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有利于健康;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日常生活饮食应适度,不暴饮暴食,不盲目节食,适当零食;购买包装食品应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有无涨包或破损,不购买无证摊贩食品;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发芽土豆、不熟扁豆和豆浆、毒蘑菇、新鲜黄花菜、河豚鱼等);不采摘、不食用野果、野菜;体育锻炼时自我监护的主要内容(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的指标)等。

如:在学习“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这一节内容中,结合教材所阐述的概念原理,通过讲述,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癌症的发病情况:如讲到癌症危害目前已经日益严重。癌症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它的发病原因和有害环境、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遗传易感性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我国癌症每年要花掉数百亿元,每死亡5人中就有一个是死于癌症,而在0到64岁的人口中,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这不仅影响劳动力人口健康,也是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及鼻咽癌已经成为癌症防治的重点,这八种重点癌症合计占了癌症死亡原因的80%以上,其中肺癌超过癌症总死因的20%,已成为了癌症防治的重中之重,而且它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死亡率的增长也最为迅速。肝癌、胃癌及食管癌分居我国癌症的第二、三、四位,在农村地区危害尤为严重。另外,近年来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上升趋势也十分明显。

讲到这些数据,引起同学们的高度注意:①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乙肝病毒感染、膳食结构不合理和职业危害等。教育同学们不要吸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控烟还能减少慢性肺病、脑卒、缺血性心脏病和肺结核等的风险。②我国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达到60%,乙肝病毒的携带率大于10%,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③饮食不合理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重要,而且是可避免的癌症发生原因。人类的癌症约有1/3和膳食不当有关系。④尽量避免接触物理的(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化学的(砷、苯、煤焦油)等各种致癌因子,防止原癌基因从抑制状态转化为激活状态。

又如在学习“合理膳食”中,新教材也结合时代的发展,增加了与现代人健康密切的营养知识,这方面容量比以前增加了,这是一个新的突破: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的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出现了明显的“西方化”趋势,城市和较富裕的农村中超重和肥胖正在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人群要注意几方面:①控制饮食,不要吃高脂肪、高糖膳食,减少能量的输入。另一方面,加强锻炼和运动,增加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持体内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②注意摄入富含卵磷脂丰富食物(如花生等豆类食品),让磷脂与脂肪结合成脂蛋白,从肝脏中运出去,从而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加上合理的膳食,适当的休息和活动是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③由于蛋白质的重要作用,如果食物种类过于单一,体内就会缺乏某些必需的氨基酸而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出现营养不良。可以在大米为主食的同时,掺食豆类食品,提高摄入蛋白质的利用率(这就是“氨基酸的互补效应”),改善人体的营养状况。④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的食品普遍越来越精细,五谷杂粮等富含纤维素的粗食品摄入量也相应减少。其实,纤维素在人体中虽然不能被吸收,但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能使我们减少摄入高能量的物质,从而防止肥胖,还能形成粪便,将体内的有毒物质及时排出来,防止患上便秘,也不易患上大肠癌!所以平时要注意摄取富含纤维素的薯类等,吃的青菜老一点也无关紧要!

(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生命健康安全教育。

教师可提出一些联系生活实际方面的例子,并加以拓展和分析,让学生感到学习生物学知识也有立竿见影的益处,又富有生活情趣。

例如,平时我们发现有些同学爱喝一些饮料,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色彩鲜艳,往往是添加了人工合成的色素,现在吃下去没有什么副作用,但毕竟不是自然的东西,应该是自然的食品比较好,比较环保,至少也应该是植物色素才比较让人放心,色素本身又没有什么营养,还不如喝白开水对身体好!还有现在市场上烧烤的食品对学生也很有诱惑力,烧焦的食品含有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比较多等等。领会和运用这些保健知识对自己身体健康终生有益。

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避免意外伤害和遇险急救的方法,更是生物学教师应尽的职责。

当遇到意外伤害造成大的血管破裂时,若呈喷射状,则是动脉破裂,应立即取近心端止血的方法;若流速较缓,则是静脉破裂,应采取远心端止血方式,并立即就诊。当出现骨折时,要尽量避免活动,以免伤及神经,加重病情。可用木板固定伤处两端,再进行救治。结合这些现象,让学生懂得这些原理,也就学会了掌握处理危机的方法。

二、野外教学中的生命健康安全教育

(一)对于野外危险动植物的防范

正确处理与野生生物之间的关系。

“不应该进食任何在野外找到的东西;不要去刺激流浪狗和猴子,保持镇定及避免奔跑。不应喂饲流浪狗和猴子。”

认识有些野生动植物会产生的危害作用。

“有些植物会令人产生敏感反应,部分人接触到这些植物后会有极强烈的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常见例子有盐肤木、白背漆、野漆树、假海芋、海芋、芋及海漆;有些飞蛾幼虫也会令人产生敏感反应。”这样的介绍提醒学生在野外活动时要多注意防范与这些有危险的动植物接触,避免受到伤害。

采集标本时注意自我保护。

“收集泥土或枯枝落叶时,应戴上手套,因为一些有毒的无脊椎动物如蜈蚣、蜘蛛和蚂蚁均可能躲藏在那里;蜜蜂、胡蜂和蛇可能藏身于草丛、灌木丛或阴暗的树林中,所以应尽量保持在较少遮挡的路上行走;如果进入茂密的地方,则应先检查清楚。”这就提醒学生不仅要注意表面看到的有危险的动植物,还要警惕躲藏的有危险的动植物。

(二)避免创伤的发生

野外教学环境对学生来讲既是复杂的,又是陌生的。应从三个方面加以考虑避免创伤的发生。

第一、对野外不安全环境的说明,让学生对于可能不安全的环境有所意识。“泥面或石面长有湿润的苔藓或藻类,踏上这些表面前宜先轻力试探;不要站在不稳定或太陡的斜坡上;对考察地点的安全有疑问,可以先向老师请示”。

第二、对有可能产生创伤的行为提前提醒和制止,防患于未然。“不准游泳、爬树和攀石,也不应该进入水深超过半米的地区”。

第三、告知研究过程中避免创伤的正确做法。“揭起石块或木块时应先检查清楚。可用木棒去翻开石块或木块,而不应徒手而为。”

(三)避免感染疾病

有些人类疾病是来自于其它生物,或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行传播,应教会学生避免野外感染疾病的措施。比如,避免接触有可能有致病性的动物尸体。另外,在研究过程中注意自我保护。“在污染河溪工作时要特别小心,以防被有害细菌或寄生虫感染。戴上手套,不要涉水;考察后要彻底清洁四肢及用过的仪器和工具。收集到的样本更要特别小心处理。”

三、实验教学中的生命健康安全教育

在实验室里,学生免不了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药品和实验器材。作为教师,我们更多的是强调“损坏赔偿”,而不是“小心使用”,这种警示带给学生的作用常常都是负面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会学生正确的安全急救措施。待实验结束时,对环境和人类有危害的一些废弃物或废弃液,要将它们进行回收、集中处理,达到有毒物质的零排放,并且要用香皂把手清洗干净。又如,电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便利,但不安全的用电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数不胜数,安全用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可结合人体解剖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安全的教育——用哪只手开启电器更为安全。心脏位于人胸膛的左侧,距离左手指端较近,用电器泄露的电流易从肢体左侧侵犯人的心脏,因此用右手开启电源较为安全。又因人具有非条件发射的缩手活动,故最好用右手的指端或手背接触用电器。

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遗漏的一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未来公民的需要。因此,每一位生物教师都要不断充实与生命健康安全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将生命健康安全教育融入于教学中。与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情感和体会,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生命的活力与喜悦。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物新课程标准.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3.北师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

4.李庆文.谈香港可观生物学野外教学计划中的人文关怀 [J].生物学教学.

5.李鸿良.理科教学中应注重生命健康安全教育[J].生物学教学.

作者:温晓茹

上一篇:财务管理铁路工程论文下一篇: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