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刍议

2022-09-10

职业素质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尤其对于高职院校, 必须充分了解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我国职业素质提出的要求, 了解职业素质、综合职业能力的内容及构成, 掌握提高职业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1 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1]。职业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概括起来可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1 基本素质

基本素质是全体“社会人”所共有的,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2]。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意识、信念、行为和习惯的磨练与提高的过程, 从而达到一定的境界, 即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和业务素质是能顺利推动职业进步的基础。身心素质包括今后学习和工作应具备的健康体魄和优良的心理素质, 这将促进爱岗敬业、勤奋务实、谦虚好学的优良品质、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在进入高职教育之初就应加以引导、通过强化管理逐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和世界观。

1.2 职业活性素质

职业活性素质指的是没有具体框架, 却能有效推动职业进步的一系列观念和行动。比如职业形象和礼仪、人际关系、良好沟通、团队意识、质量管理等等。高职要依据院校的培养目标设定学生的基本风貌。据最近一项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素质要求调查表明, 用人单位最看重是责任心, 近3/4的单位负责人选择了此项;其次为团队精神 (68.8%) 、道德诚信 (58.3%) 、沟通能力 (53.1%) [3]。而这些在往常的职业教育最容易忽视却又最能左右学生职业发展的柔的职业活性素质。

1.3 职业岗位素质

职业岗位素质是指相应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 通常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术、职业道德、职业信仰、职业语言、职业思维等。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应用型的第一线人才, 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应具备熟练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技能, 能够独立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之一就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不同专业人才的职业岗位素质要求大不相同。

2 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1 现代社会对毕业生职业素质有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是一个以知识为经济的核心要素的知识经济社会, 知识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将知识创新在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提到空前的高度。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 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人才素质的构成应是具备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更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具有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较强的适应力;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会学习, 适应科技领域综合化;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特征和特长;具有与他人协作及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2.2 职业素质是学生步入社会为自己铺垫的路石

现代职业对于就业者文化素质和合理知识结构的要求愈来愈高。曾有专家对3000家公司进行了仔细研究以了解公司员工在新形势下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素质是什么。专家们给出的选项包括电脑技能、专业技术能力等因素, 但调查结果表明:排在第一位的是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是丰富的阅历和责任心。职业素质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的磨砺更能彰显个人的风采。

2.3 职业素质教育是由高职教育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特点决定的

高职教育的培养周期, 相对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周期要短。较短的人才培养周期, 有助于高职院校积极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有助于逐步降低人才培养成本, 有助于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效益。同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明确, 那就是为社会培养各类实用型、技能型职业人才。学生在短暂的学习生涯结束后进到社会大熔炉, 这就要求他们比一般大学生先进入角色, 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为他们成为“准职业人”做好充分准备。

3 职业素质渗透的具体途径

3.1 实践环节是根本

人与职业的适应与不适应, 主要是人的职业素质是否达到职业对人的要求, 也就是适应力的问题。职业对人来说都有适应力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不同的职业对人的不同要求就是对人的适应力的特殊要求, 也就是对其素质优势的特殊要求。如果缺乏素质优势的基础, 即使职业岗位给人提供的条件再好, 往往也难以胜任岗位工作、难以取得更大的职业成就。毕业生离校以后都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一定的职业活动来谋求生存和发展。通过实践, 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估自己适应未来就业市场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3.2 课程体系建设是基础

高职课程结构和普通教育课程结构两者的区别在于:普通教育重专业的系统、连贯、完整和结构严谨。高等职业教育是把已经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通过教育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毕业之后顺利实现为生产服务, 突出职业性, 重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4]。高职的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确凿分析该专业综合素质能力与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的匹配, 使得学生、市场、课程有机结合。

3.3 优秀师资队伍是保障

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 不仅要具备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 还应具备技术型人才的各种素质, 即使是基础课的教师也必须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与本课程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专业课教师应为“双师型”, 鼓励教师到企业或对口单位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职业技能, 获取职业岗位证书[5]。不仅要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还应具有行业工作背景, 具备本行业、本专业的职业资格。另外还可以实行专兼职结合, 从企业单位聘请具有职业技能的兼职教师任教, 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摘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每个大学生既是职业素质教育过程的参与者, 也是职业素质教育成果的受益者。只有把握职业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 积极探索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使大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职业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职业素质,必要性,途径,高职

参考文献

[1] 许启贤.职业素质及其构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1 (11) .

[2] 郭惠铃.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探讨[J].贵州高等专科学院学报, 2006 (9) .

[3] 苏文平, 吴漪.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质要求的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3) .

[4] 翟惠根.职业素质教育论[M].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 3.

[5] 吴琼.浅谈高职素质教育的体系及其途径[J].辽宁高职学报, 2001 (4) .

上一篇:论工程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TQC下一篇: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实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