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沟通研究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通过对所在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研究,分析了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现实情况,对将质量控制引入二级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建立并进行一系列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措施,对我校学科建设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沟通研究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沟通研究管理论文 篇1:

高职专业群管理信息沟通机制研究

摘 要:创新高职专业群管理信息沟通机制,主要是在专业群内建立纵向信息沟通机制、横向信息沟通机制和跨层级信息沟通机制。专业群管理的信息沟通制度建设,应侧重于沟通媒介的选择、沟通对象的确定及一些重要沟通活动的频率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专业群;信息沟通;纵向;横向;跨层级

高职专业群管理与传统专业管理有一定的区别,要保持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协同发展,须重视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使信息流不仅在决策层、执行层、操作层保持畅通,更要使信息流在不同专业之间保持畅通。

一、专业群信息沟通机制构建

高职专业群是一种组织形态,课程是专业群内部组织的基础。[2]基于专业群建设的高职课程体系,适合采用“平台+模块”的模式。[3]因此,高职专业群的组织形态可以采用“专业群负责人+平台或模块课程组负责人”的组织形式。

高职专业群负责人是专业群建设的决策层,起着把握专业群发展方向、协调专业(方向)设置的作用。平台或模块课程组是群内最活跃的教学组织单位, 以此为基础的课程团队是专业群建设的执行层,其职责是依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持续更新课程内涵,引导学生进入发展方向,并将其带入更高的职业发展阶段。[2]专业群内部之间的资源并非完全独立,以资源联系为纽带的教学管理组织单位需要协调群间资源的共享,并为学生选择专业学习方向提供服务,为专业群内生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当前,打破以二级学院(系)、教研室等为组织形式的传统层级关系,创新信息沟通机制,主要是在专业群内建立纵向信息沟通机制、横向信息沟通机制和跨层级信息沟通机制等。根据高职专业群 “专业群负责人+平台或模块课程组负责人”的组织形式,高职二级院(系)专业群内部的信息沟通关系,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形式。

图1中,实线部分代表着专业群内模块或平台课程负责人与教师之间的直接上下级关系,即纵向的沟通关系(包括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虚线部分代表着专业群内的共事关系,虚线连接的人员之间发生的沟通就是横向沟通。横向沟通包括同一层次上的负责人,或教师进行的跨模块,或课程组的沟通和不同模块,或课程组间不同层次上的负责人,或教师之间的斜向沟通。[4]横向沟通与纵向沟通的实质性差别是,在横向沟通中不存在直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

专业群管理的跨层级信息沟通,主要是指专业群内的课程团队或教师通过一定的渠道与专业群决策层——专业群负责人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它有两种表达形式:(1)层层传递。即依据专业群—平台或模块—课程团队—教师之间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程序逐级向上反映;(2)越级反映。指的是减少中间层次,让决策者和组织内的成员直接对话。

二 、专业群信息沟通的内涵

(一)纵向信息沟通

专业群管理的纵向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纵向沟通的方式传送各种指令及政策给组织的下层。传递的信息一般包括:(1)有关专业群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指示;(2)相关工作内容的描述;(3)应该遵循的政策、规章、程序等;(4)有关教师工作绩效的反馈;(5)希望教师参加的各种教研活动等。

纵向沟通采用的媒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书面类,如文件、报告、指南和备忘录等;(2)面谈类,如各种会议(例会、院系大会)、谈话、口头指示和电话指示等;(3)电子类,如电子邮件、办公系统等。

(二)横向信息沟通

专业群管理的横向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横向沟通的方式传递专业群建设与管理的信息,为不同模块和课程团队之间提供合作的基础,使教师在一起工作变得更有效率。不同模块和课程团队之间可以互相启发、互提建议,必要时互相帮助。研究表明,与同伴进行沟通和互相鼓励,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横向沟通的功能可以概括为:(1)可以使办事程序、手续简化,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2)可以使各个模块和课程团队之间相互了解,有助于培养整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倾向;(3)可以增加教师之间的协作,培养教师之间的友谊,满足教师的社会需要,使教师提高工作兴趣,改善工作态度。

根据沟通的主体不同,可以把专业群横向信息沟通分为两种类型:(1)同一模块课程组内的横向溝通;(2)不同模块课程组间的横向沟通,包括课程组负责人间的沟通、课程组负责人和其他课程组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同课程组教师间的沟通。

根据沟通的内容不同,横向沟通采用的媒介形式也不尽相同。跨课程组的横向沟通通常采用研讨会、面谈、电话和电子邮件等形式,比较重要的内容通常会借用研讨会形式。课程组内部教师间的横向沟通多以面谈为主;不同课程组负责人之间或教师沟通时,面谈、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被较多采用。

(三)跨层级信息沟通

专业群管理的跨层级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有效的上行沟通可以使教师直接把意见反映给专业群负责人,获得一定程度的心理满足;同时,专业群负责人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了解专业群的教师工作状况,与教师形成良好的关系,提高管理水平。跨层级沟通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作用:(1)提供了群内教师参与管理的机会;(2)减少教师因不能理解下达信息而造成的失误;(3)营造民主式管理文化,提高组织创新能力;(4)缓解工作压力。

跨层级沟通的媒介形式主要有三个类型:(1)意见反馈系统。这是最常见的保障上行沟通的途径之一;(2)教师座谈会。可以由每个课程组选派若干名教师与专业群负责人、院系领导一起举行教师座谈会等;(3)听课制度。由专业群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听课,主动了解专业群建设情况,掌握教师教学动态。

专业群管理的跨层级信息沟通特别强调,各类人员都必须为专业群建设提供各种各样的建议,不管这种建议合理与否,都可以提出来,并组织相关人员集中讨论,实际上就是“业务讨论”。通过“业务讨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集思广益,以达到完善工作业务的目的。

三、专业群信息沟通的主要方法

(一)例会制度

工作例会制度是专业群内信息沟通的一种有效形式。其主要优点有五个方面:(1)充分发扬民主。对于专业群建设、管理事项能够集中集体智慧,群策群力,让大家在会上充分讨论和酝酿,避免决策的主观、意断;(2)及时解决问题。做到一周的事一周内解决,不让问题久拖不决;(3)信息公开、透明。把一周内所做的主要议题都放到会上讨论,避免信息阻塞,沟通不畅,经集体讨论决定,形成共识,避免扯皮;(4)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把一周主要工作及下周的工作重点放在会上一起讨论、安排和布置;(5)提升了专业群管理者责任意识。每个议题的主要汇报人就是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成员,这就要求与会人员必须要在会前进行认真总结、分析问题并提出意见,大大增强了与会人员的责任意识。

工作例会制度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例会内容:①传达贯彻学校有关会议、文件精神;②了解各课程组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③提出对全局工作的建议和意见;(2)例会时间:定于每周举行一次;(3)参会人员: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等。

(二)研讨会制度

与工作例会制度相比,研讨会具有筹备时间长、讨论内容深、参与主体宽、开放式讨论等特点。一次研讨会的筹备时间少则两周,多则数月甚至更长。建立研讨会制度,让模块课程组负责人、课程建设团队教师等对专业群的现状、问题、建议和各种想法作深度而充分的交流,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可达到提高专业群的整体建设水平,促进彼此交流协作的目的,使参与专业群建设的每一位教师更加认识到专业群是一个整体,单凭一个模块或个人是不能完成的。(1)成立专业群建设研讨组,主持专业群建设研讨会议,为专业群研讨會准备研讨素材及推荐发言人;(2)研讨会由各模块课程组负责人轮流主持,模块课程组负责人可根据专业群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研讨时间、地点、议程内容与研讨方式等;(3)专业群研讨会采用定期举行模式,每学期至少2~3次;(4)每位交流人员应预先准备书面材料,研讨会后材料上交并存档。

(三)听课制度

为使专业群领导小组成员主动了解专业群建设情况,掌握教师教学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建立听课制度。(1)安排定期听课。专业群领导小组成员每学期应定期听课,以保证对教学全过程的检查、评议;(2)做好听课记录。听课应采用学校提供的专用听课记录本,及时做记录和听课评语;(3)做到信息反馈。听课应尽量增加与学生的接触,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

(四)现代信息沟通机制

现代信息沟通机制主要是指利用IT技术、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建立多元顺畅的现代信息交流制度、邮件回复制度、专业群网络论坛制度等。常见现代信息沟通媒介包括电子邮件、QQ群、微信群、网络论坛和液晶显示屏等,它们在信息沟通中的优劣势分析(见表1)。[4]通过教师信息沟通问卷调查发现,网络等新型沟通媒介已经成为专业群内部沟通的主流。

1.建立多元顺畅的现代信息交流制度。专业群管理人员应通过电子邮件、QQ群、微信群和网络论坛等方式,及时将专业群建设、管理信息传递给相关教师,并将收到的意见、建议及时效地传递给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

2.建立邮件回复制度。专业群内重要事项,必须采用邮件回复。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定期查看电子邮箱,及时接收邮件。专业群管理人员及教师以电子邮件联络及对外联系时,应尽可能使用学校提供的、以学校域名为后缀的邮箱。

3.建立专业群网络论坛制度。为保证专业群建设工作有效开展,可在二级学院网站上建立专业群工作问题研讨论坛,针对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开展专题讨论,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综上,创新高职专业群管理信息沟通机制,主要是在专业群内建立纵向信息沟通机制、横向信息沟通机制和跨层级信息沟通机制。专业群管理的信息沟通制度建设,应侧重于沟通媒介的选择、沟通对象的确定及一些重要沟通活动的频率等方面的问题。要进行多角度、双向互动的、通畅的专业群内部沟通制度建设,不仅要使专业群内的信息沟通在决策层、执行层、操作层之间保持畅通,更要使信息流在不同專业之间保持畅通。

参考文献:

[1] 吴书安,王欣,王鹏.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扬州职业大学土建类专业群建设为例[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3(3):51-55.

[2] 沈建根,石伟平.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概念、内涵与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78-80.

[3] 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4] 唐承秀.图书馆内部管理沟通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8.

作者:陈晋中 刘凤翰

信息沟通研究管理论文 篇2:

将质量控制引入二级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的研究

摘 要:通过对所在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研究,分析了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现实情况,对将质量控制引入二级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建立并进行一系列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措施,对我校学科建设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质量控制 研究生 培养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高校规模的持续扩大,教学质量问题已成为高等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学质量本身有一个形成过程, 是众多教学环节和教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提高教学运行过程的质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1~3]。高校科研质量监控体系,作为对高校科研生产运行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评估和调控的一个体系,它在提高科研质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校二级学院是实施研究生培养的具体部门,是学校整体教学与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将我校科研质量控制引入二级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对于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我校二级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现状分析

采用建立在“过程方法”之上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我校科研工作的一项战略决策,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我校研究生教学管理与监督主要还是由研究生部进行,特别是二级学院的研究生教学管理没有形成独立的部门,多数学院只设教学秘书,由教学秘书一人负责整个学院研究生的培养,由于精力有限,故对本院具体教学过程不能做到有效监督。且二级学院主要负责具体的教学安排,主要是日常服务工作。我校二级学院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任务为:(1)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执行;(2)研究生教学计划的具体安排;(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事务的处理;(4)协助研究生部处理招生、入学以及毕业等事宜。

由此可知,二级学院在研究生培养环节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仅仅依靠研究生部来监督,实难对整个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形成有效监督。教学质量监控是通过定期收集有关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信息,并利用收集的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与教学目标的差异性分析,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及因素进行调节、控制,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目前我校本科教学早已实现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控,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却没有跟上。研究生培养过程与本科生培养过程有很大区别,为此,将我校科研质量控制的“过程控制方法”适时引入二级学院研究生的培养与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能动性,将会大大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研究生的水平。

2 将质量控制方法引入院研究生培养环节

对研究生的培养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学术科研等,本节只就将质量监控引入我校二级学院对研究生教学过程与学位取得方面进行探讨。

(1)对研究生教学过程进行监控。

要实现我校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奋斗目标,首要的就是要抓好学生教学工作,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又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学术及学科建设步伐,为此对研究生的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研究生教学主要由二级学院负责,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使师生得益,结合我院这几年的工作情况,初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研究生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学院研究生教学质量反馈机制的建立,可为我学院分析与总结研究生教学质量以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较好的保障。研究生教学质量反馈机制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规范切实有效的实施,而且有利于保证研究生教学管理中产生的问题能够在初期就得到有效的解决。研究生教学质量信息的来源主要有学院院长、学院研究生分管教学副院长、分管科研副院长,研究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及研究生教学秘书等。重要问题及特别规定由院党政行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除了学校研究生部定期检查以外,学院定期进行研究生的教学问卷调查或者举行研究生座谈会,以便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并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汇总检查或调查结果上报院领导并及时反馈任课教师等。但是,我认为上述反馈机制的建立虽然解决了管理者、学生及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问题,但是缺乏对研究生教学过程的有效监督。如果能够在我院的研究生教学管理过程中引入质量控制机制,无疑将更加有利于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提高研究生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至关重要。学院要对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教师资格、所任教学科领域的学术成就及相关科研项目等多方面进行控制,严把质量关。

其次,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加强研究生教学规章制度建设,就是要用规章制度来统一对研究生教学活动的管理,来规范任课教师与研究生的行为,切实保障研究生的教学质量。江苏科技大学在多年的研究生教学实践中,制订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管理文件,这也是我院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基础。学院多年来进行研究生教学的实践,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还未形成有效的二级学院制度,学院要把这些经验以研究生教学管理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形成了学院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文件,如研究生导师建设管理文件、研究生教学管理规范化文件、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文件以及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文件等。

再次,要建立研究生教学过程中的奖惩机制。学院通过评选优秀研究生任课教师表彰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把教学成果与评价结果作为晋升技术职称和选送国内外进修等的重要因素甲乙考虑。同时,学院要严格执行江苏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教学的相关规定,对不负责任和教学效果差的任课教师给予处罚。

(2)对研究生学位取得进行监控。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是衡量研究生培养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指标,故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过程进行监控必不可少。这包括研究生导师的遴选、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以及论文撰写等多个方面。

第一,建立研究生导师工作的质量控制机制。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负有指导义务。这几年,江苏科技大学引进了大量的博士,甚至副教授、教授以及特聘教授都时有引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得到扩充,这就需要学院对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标准进行更为细致的规定,对导师的具体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学院还应建立关于研究生导师奖励制度,细化指导过程中高质量论文发表数量、论文盲审结果、研究生按时答辩及研究生优秀论文参评等绩效指标。

第二,加强研究生科研管理体系建设。参与导师项目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重要方式,我院应对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论文进度及答辩事项等相关文件进一步细化,按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明确规定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生需要发表相关科研论文至少一篇。同时,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申报江苏省及我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和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所有的工作都要形成质量文件,为接下完善这一制度打下基础。

第三,建立研究生论文完成情况监控机制。根据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部的要求,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由各系(教研室)负责安排分组,对二年级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三年级学生的预答辩、送审、答辩过程进行有序安排,学院不再统一组织研究生的上述安排,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完成论文的质量又体现了效率,使研究生在各研究阶段的安排都能有序、连贯地进行。学院将上述各项形成文件,根据研究生部的安排对各系(教研室)进行过程控制。

3 结语

将质量控制引入二级学院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中,建立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质量控制体系是提高研究生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建设对于学院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一流造船大学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叶聚丰.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实践[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26-30.

[2] 冯志敏,林麒,贾让成.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运行[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28-30.

[3] 陈齐洁.论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创建[J].科技向导,2010(24):85-86.

作者:姜根柱 缪芸芸 张仕娥

信息沟通研究管理论文 篇3:

浅析教学医院研究生辅导员管理改革

摘要:分析医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通过改进研究生辅导员的管理模式、加强学生处与科室的直接沟通渠道、提升辅导员与研究生文化内涵等措施不断完善教育改革新形式下研究生辅导员管理体制。

关键词:研究生辅导员;管理模式;改革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迅速加大,教学医院研究生辅导员当前的管理方式普遍出现不能适应当前研究生思想状况的变化,以及繁杂的研究生事务性工作使得辅导员没有充足的精力在思想教育工作方面有充分的投入,研究生辅导员无法集中精力甚至没有时间去做好研究生的思想工作,诸多管理环节尚未完全磨合、衔接顺畅,仍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医院研究生辅导员制度当前状况及问题

1.辅导员需要应对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胜任能力不足。由于现阶段高校内部研究生事务性工作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辅导员需要应对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于是很难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来投入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长此以往,如果不有效减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的压力,就会影响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而年轻的辅导员更是难以适应繁重的事务性工作、适应当前研究生思想的多元化,因此,如何解决年轻辅导员胜任能力的相对不足的情况,也是新形势下辅导员制度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2.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广且复杂多变。由于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很广且复杂多变,需要应对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同时每年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出现流动,比如在具体工作中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沟通协调之间,这种情况就尤为显著,这样难免就会出现摩擦与不协调,但最后的所有的压力几乎都集中到辅导员身上。这种情况在遇到研究生突发事件时尤为突出。

3.研究生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不清。在目前的高校体制中,研究生辅导员这一角色没有得到明确、科学的定位,也没有得到各界的正确认同。有人认为,研究生辅导员只不过是有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一下,做一些服务性的事务性工作而已,忽略了研究生辅导员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所发挥的引导、教育和服务作用。这些导致辅导员在高校教学、管理体制中无法得到职业认同感,引发辅导员的困惑。主观认识上带来的困惑可以通过辅导员自身的调节得以解决,但客观环境带来的困惑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对于辅导员的工作影响比较大。

二、关于教学医院研究生辅导员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在新形势下随着研究生规模的迅速加大,辅导员工作日益增加,辅导员管理制度需要发展适应当前研究生工作复杂的状况,为了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世纪的高等教育也将更具时代特征,需要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重创新能力和管理模式的改革,使管理能力不断提高。针对目前研究生辅导员管理的现状,结合自身的探索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切实的措施:

1.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应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为主。高校研究生辅导员的首要任务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中央2004年16号文件中明确规定:“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工作的教育职能体现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上。国家教委1995年12月21日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是实现国家对于研究生教育要求的主要途径,辅导员需要依据当前研究生的思想特点,注重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发挥研究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同时应注重德育精品活动建设,增强研究生德育教育的效果,以丰富的载体,易于让研究生接受的形式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并且加强与导师沟通,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最好胜任者,导师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最能直观地观察和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和问题所在,因此,辅导员应及时与导师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问题,和导师共同配合好,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

2.发挥辅导员个人专长,辅导员依据个人专长划分为服务型、思想型、管理型辅导员,切实减轻事务性工作负担。在当前形势下,由于高校研究生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繁杂琐碎,如何让研究生辅导员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这是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在适应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政策下,规划好辅导员的工作,发挥好每位辅导员的专长,将会切实地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笔者认为可将辅导员依据个人能力划分为服务型、思想型、管理型辅导员。例如,学生医保、四六级考试、就业统计、档案等常规性工作可由学院专门负责事务性的辅导员来完成。思想型辅导员可针对研究生的思想状况以及学术文化活动方面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管理型辅导员可使管理制度以及和科室的沟通联系更加密切并切实地将工作落到实处。在学院辅导员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可将思想型和管理型辅导员合为一人,这样,辅导员既有时间做好研究生思想教育,又能做好繁重的事务性工作,辅导员在专门的领域积累经验,有利于专业化的发展;也有利于研究生骨干的培训和管理;同时有利于工作安排统筹、沟通和协调;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加强学生处与科室的管理,实现直接有效沟通。沟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研究生在学校获得归属感的一座桥梁。在高校中,导师忙于教学科研、临床出诊;研究生忙于临床、科研试验、社团活动,普遍存在信息沟通效率低下的问题。学生处和科室教学秘书、导师定期交流,了解研究生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甚为重要。辅导员和科室的直接有效地沟通能够更好地实现导师负责制,督促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并且辅助导师做好研究生思想工作,促使导师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正面引导,做好思想工作,设法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使研究生能够思想稳定,专心做好科研临床工作。科室主任应该更多地管理研究生的纪律问题,让研究生在沟通中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这样不仅能够增强组织的团队凝聚力,更能发掘研究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其积极性,达到学院和研究生的共赢。

4.提升辅导员与研究生文化内涵,培养有理想有信念的研究生。辅导员是高校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研究生思想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在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我国研究生群体构成比较复杂,年龄、生活环境及工作经历差距很大,社会阅历也不相同,价值观多元化,更加具有个性,校园文化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生会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之外,对研究生实施多种多样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由研究生自愿参加的,内容要广泛和丰富多彩,形式和方法灵活,容易被研究生接受,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学环境育人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吸引研究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校园文化的活动中去,使校园文化建设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从而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因此,发挥好研究生会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创新能力,搭建好研究生的学术、文化、生活交流平台,将会从实质上真正提高研究生培养、管理质量和做好研究生思想引导工作。辅导员在活动主题的确定和组织过程中应注重内涵,提高活动的质量,可以精心地策划,使研究生在活动中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的熏陶,从而达到了教育研究生成人成才的目的。

5.研究生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展望。专业是由职业发展而来的,是一种专门性职业。它要求从业者经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按照一定的规范从事某一专门的活动。专业化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逐渐符合,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当今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对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研究生的思想多元化也对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挑战,研究生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辅导员内在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丰富的过程。辅导员面对当前形势应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积极探索,善于总结,提升理论修养,在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上让自己处于优胜地位。

推进新时期、新阶段教学医院研究生辅导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改革应以发挥辅导员个人专长为核心,以全面提升辅导员与研究生文化内涵,培养有理想有信念的研究生为目的,通过加强学生处与科室的管理,实现直接有效沟通,促进研究生辅导员管理能力的提高来丰富并完善教学医院研究生管理的各项措施。

参考文献:

[1]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6).

[2]陈萌.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领导关系浅析[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3]程喜荣,李宁.辅导员如何做好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作者:刘嘉利

上一篇:建筑及城市规划界论文下一篇:企业个人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