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2024-04-17

大数据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通用10篇)

篇1:大数据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关于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实现学生管理信息化必要性,应从适应信息时代发展、提升高职办学质量等方面分析,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第一,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随着现代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工作进入大数据时代。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相应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简而言之,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不仅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还可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管理手段。第二,提升高职办学质量。探析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相应的教育理念及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大数据时代,学生兴趣及特点与时代紧密联系。如此,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就难以适应现代学生的个性化及创新化特点。简而言之,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针对学生特点及需求进行科学化管理,还可提升高职办学水平及质量。

篇2:大数据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关于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应从大数据管理体系、信息化程度、信息化意识等方面分析,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第一,大数据管理体系。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就会产生相应的数据及信息变化,具体体现于新生入学所带来的数据更新。探析高职院校的信息管理现状,尚且采用分散式的信息管理方法,该方法很容易引发学生信息紊乱的问题。同时,各部门信息管理工作欠缺条理性,并未形成统一的数据信息,且难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第二,信息化程度。在学生信息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欠缺针对性、系统性的决策能力,且学生信息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人力进行。在学生信息管理过程中,将不断产生新的信息,除却文本信息外,还包括网页、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若学生信息管理不规范,就容易出现学生信息混淆现象[1]。第三,信息化意识。探析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应包括学习管理、基本信息管理、生活管理等方面,相应工作的开展需要投入大量的重复性劳动。由此,为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效率,高职院校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以解决学生管理工作内容杂乱的问题。然而,由于高职院校欠缺大数据管理的专业人才及专业技术,难以体现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

篇3:大数据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现状与问题

虽然当前各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某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大数据进行探索与研究,但由于在校学生数量多,数据量巨大和相应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高职院校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完整、统一、有效的大数据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自身不断发展,伴随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和数据的不断更新变化,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大数据职能管理部门,未能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数据管理体系,导致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与手段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当前大数据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同时分散的信息处理导致学生管理者大量的重复低效劳动,致使学生的大量信息紊乱、无序,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一致性较差,严重影响高职院校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给大数据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不利于大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

2. 信息化程度不高,数据挖掘与处理效率低、难度大。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系统化程度低导致决策力低下。首先,高职院校通常情况下会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发学生管理工作系统,某种程度上在校园里实现相当一部分工作流程的办公自动化,如学生的招生就业管理、社会实践管理、学籍管理、德育积点管理、奖助学金管理、社团活动管理等日常工作流程可在管理系统中完成,但由于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系统与系统之间出现信息交互性差的现象。同时许多高职院校仍采用一般文件夹存放文档数据的管理方式,造成文件夹大量存放在电脑设备上,且存放路径无一定的规律可循,导致其使用效率低下。其次,管理者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相关学生的数据,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出现的非结构化数据和以邮件、网页等形式出现半结构化数据的挖掘与处理还不成熟,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就会造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针对性差、系统化程度低、决策支撑力度不高的主要原因[2]。

3. 学生管理工作者信息化意识不强,大数据技术作用远未发挥。

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处理与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的大量基础信息,高职院校建立起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后,目的是希望管理者摆脱日常大量重复性劳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开展其他学生管理工作中,利用信息化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针对性地开展各项重要工作,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但由于管理者日常工作与科研工作的繁忙,不太愿意花太多时间积极学习信息化系统功能和操作技能,导致出现在实际使用中信息化管理模式未必比传统管理模式效率高的怪现象。高职院校现有的技术只能对一部分、相类似的信息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分析,还不能对大数据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收集、存储、分析以得出相应的结论,数据分析技术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运用[3],不能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决策提供支撑,大数据挖掘、分析的专业人才在当前可谓凤毛麟角,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价值与意义,然而分析人才的短缺和技术运用的缺乏使得数据价值难以得到充分体现[4],这是当前各大高职院校所要面临的普遍问题。

二、基于大数据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大数据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正在逐渐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职院校的运行与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将推动学生管理信息化工程,有利于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针对性[5]。从宏观层面来说,大数据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动态,科学制定和实施学生管理各项政策,而从微观层面讲,大数据可以提高决策质量与效率,推动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给学院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以强有力的支撑。

1. 转变思维,重视大数据体系建设。

建立大数据管理与使用规范,具体为学院大数据分析和使用过程中,建立专员管理制度,将全院各类数据按照各个职能部门分工责任到专员个人,由专员进行统一数据录入管理,并制定相关数据管理规范,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使用进行有效规范,确保数据精确、及时、高效。对于任何教育机构来说,数据整合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高职院校需要变革才能将大数据中得出的结论转化为在同类院校中的竞争优势。高职院校相关部门的决策者要有远见卓识,转变思维,从战略上重视大数据。

2. 运用大数据研究成果,努力构建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构建大数据共享平台几乎整合全院绝大多数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实现所涉及业务的绝大多数数据记录,其中包括招生就业系统、社团系统、德育积点系统、奖贷勤补系统、教务选课系统、后勤维修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所有与学生管理有关的信息,实现各系统间信息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现象,使系统内部、系统之间信息融通流畅,为大数据今后的分析和使用提供数据基础。同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生管理者时刻需要提高对数据信息的敏感度,做到经常主动收集并整理出相关数据信息,最后进行认真仔细研究分析,以便得出相应的可靠结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大数据技术运用方面做出一定的尝试,通过对学生在校参与各类活动所获得的积点(德育学分)加分,找出学生对于某些活动的喜好、兴趣点和关注度,为今后举办类似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扩大学生活动的参与度与影响力。通过对学生校园一卡通的消费记录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找出隐性贫困学生,通过发放国家助学金或学院勤工岗助学金给予一定的帮扶资助,提升学院人文关怀度,可以通过建设和完善学院的微信公众号或相关学生社团主题网站,帮助学生展示自我风采,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的信息化素养和技能水平,培养专门人才,组建专业化队伍。

学院需要大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意识和素养,提高他们操作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熟练程度,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使用信息化系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日常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及时了解并掌握信息化环境下学生思想动态,不断积累信息化工作经验,研究探索信息化工作模式。通过组织茶话会、恳谈交流会等各种不同形式活动加强学生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分享使用学生管理系统的工作经验,在今后工作中提高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管理者队伍的信息素养。重点引入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通过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和派老师出去学习等不同方式,逐渐让学生管理者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学习、使用大数据这个管理平台。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通过转变思维,联系实际工作,不断进取,使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大数据人才需要精通大数据各项技术,解读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深入了解院校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差异与关联性。根据大数据得出的结论来制定出可操作、可评价的环节。这些需求促使学院要系统性地培养大数据专门人才,组建大数据专业化管理队伍。

三、结语

大数据技术在校园的运用,使得高职院校可以对其数据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分析,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从而能够让学生管理者更真实地了解所管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数据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既带来机遇,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对现有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构建,在现有大数据挖掘基础上不断完善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体系建设,才能不断地优化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更及时有效地了解掌握学生这个受众群体,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化与精细化目标。

参考文献

[1]易鑫.教育如何玩转大数据[N].中国教育报,2014-3-24.

[2]单耀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3).

[3]胥文勋.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

[4]李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13(1).

篇4:大数据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关键词:大数据;消费行为;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1-0060-04

本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960份,有效问卷936份,共涉及学院六个系部近1000人次。考虑到传统的调查方式已经不能够准确、客观反映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消费行为,所以我们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线下部分(即传统的调查方式);二是线上部分,依托网络和手机APP等数据资源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分析。调查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调查高职院校学生2012-2015年在各电商平台的消费情况;第二个阶段调查高职院校学生最近一年在各线上平台的消费百分比、线下百分比、总体消费的百分比。目前教育行业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对大数据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少。如图1所示的阿里数据经济研究中心表明,据IDC每年针对数字宇宙的研究,中国数据量在2014年达到909EB(1EB=1000PB),占全球比例的12%,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8060EB,占全球比例将会达到18%。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DT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已渗透到金融、医疗、消费、电力、制造等几乎各个行业。[1]因此将大数据引入教育教学管理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根据图表和调查数据我们得出了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的基本模型:T=Σn+f(x)+?滋。其中T代表消费总额;Σn是常数,代表高职院校学生的必需消费品(生活必需品)。通过图表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影响消费总额的因变量分别是X1、X2、X3,f(x)=X1+X2+X3,其中X1代表穿衣打扮交际的消费情况,X2代表外出游玩包括交通费用的消费情况,X3代表的是支付宝的消费情况;?滋是一个变量。但从图5可知通过对近1000份的问卷进行调查,其数值波动很小并且数额极小,所以它对高职院校学生消费总额影响呈现隐性的特征,另外高职院校学生在这些平台的消费基本上是同一水平并且占消费总额的比例非常小,不能作为因变量。所以T=Σn+f(x)+?滋模型是可以通过因变量来反映一个学生的基本消费情况是否科学合理,也就是变量占总消费的百分比P=f(x)/T来衡量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情况。

一、利用大数据对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特征进行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近四年“线上”消费行为分析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线上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调查,我们发现消费的重点领域主要有天猫、支付宝、微信、微博、QQ、蘑菇街、唯品会等。如图2所示我们选取了几个主要的线上消费模块进行分析,时间段是2012-2015年。由于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即2014级和2015级的学生。通过图表可以发现2012-2013年他们线上的消费水平相当低。他们此时还处于高二和高三阶段,因为他们要努力学习为高考做准备,所以没时间进行网上消费,同时他们高中阶段也没有那么多钱可以支配。从2014年开始他们在网上的消费呈直线上升,尤其是支付宝、天猫、微信上涨尤为明显。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线上消费会迅速猛增并且成为其消费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说,了解和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线上消费的特点对我们分析其消费行为和特点至关重要。

2.高职院校学生线上消费行为综合分析

通过线上消费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线上消费主要是淘宝、天猫,占26%;支付宝、唯品会、社交软件分别占26%、10%、9%;其余是爱奇艺和蘑菇街,分别占1%和5%;另外还有京东商城和O2O模式的美团和糯米。值得注意是线上交通工具的使用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已经达到7%,他们分别是滴滴、快的和uber。通过对线上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很容易发现其消费结构不平衡、不科学不合理——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用于娱乐、社交等占到线上消费总额的80%以上。用于购买学习用具的费用基本上是零,比如说亚马逊和当当网上的购买数据基本上是零。(见图3)

3.高职院校学生线下消费行为分析

由图4可以看出饭卡等餐饮支出占比将近49%,这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学生的线下消费主要是餐饮支出。其中穿衣打扮和生活用品各占9%;排到第三位的是外出游玩;然后是人际交往和娱乐分别占比为6%和4%;而学习用具是0%。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在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饭外开始注重穿衣打扮、外出游玩、人际交往和娱乐活动。

4.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总体情况分析

如图5所示高职院校学生在餐饮支出模块的消费占消费总额的45.41%,在学习方面的花费占1.34%。这个数据充分反映了一个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的动力。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及其广大师生的注意。消费额排名第二的是穿衣打扮,占8.30%,这说明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注意自身的打扮,针对此种情况应给学生着装方面以正确的引导,因为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想突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尽量让他们着装规范而不是奇装异服。排在三、四位的分别是生活用品8.22%、外出游玩7.77%。不难发现学生的生活用品比例偏高,而且他们大多喜欢外出游玩,这和学习的消费情况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这个应该引起学校和学生家长重视,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社交工具的应用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不小,分别是通信费用5.76%和微信1.78%,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社交情况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做出正确的引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然而由图5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花费在健康方面消费仅仅占消费总额的0.27%,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学生对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不是很关心。几乎没有学生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健身和运动上面。这也是我国学生体质水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通过大数据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通过数据分析整理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消费偏低

由图5可知,高职院校的学生花费在学习上的消费仅仅占消费总额的1.34%。很明显这个比例偏低,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然而花费在学习上的消费还不到2%。这说明大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或者厌倦学习,应该引起教师和高职院校领导的注意,做一个详细的计划来调查高职院校学生花费在学习方面消费偏低的原因,以便有的放矢改变这种状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

2.高职院校学生花费在穿衣打扮和外出游玩上的费用过多,虚荣心强

由图5可知,高职院校学生花费在穿衣打扮和外出游玩的比例分别占消费总额的8.30%和7.77%。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然而过于重视穿衣打扮显然没有分清主次;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容易背离中华民族的传统准则——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学生外出游玩可以增加见识,丰富人生阅历,但是外出游玩的频率应该有所控制。学生过多外出游玩可能会导致无心学习,并且很容易接触一些社会闲杂人等,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这也会导致逃课和旷课等情况发生,学生的人身安全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威胁。有时候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名牌衣服或者高级化妆品不惜借钱消费。

3.从线上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几个平台,分布不够科学合理

由图3可知淘宝网和支付宝在线上的消费比重均为26%,合计占线上消费总额的52%。这充分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在线上的消费明显不合理、不科学、不均衡。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应该有一个广阔的视野,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或者几个网站,比如说全球最大网上书店之一当当网和卓越亚马逊等。第二大消费平台是唯品会,占线上消费总额的10%,唯品会是一个主要经营衣服饰品等的B2C电子商务平台。第三大消费平台是社交网络平台,比如微博、微信等,占线上消费总额的9%。由此可见学生花费在社交上面的时间过多从而会影响学习。

三、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存在问题的策略及其消费行为引导方法

1.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消费引导来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线上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著名的和学习有关的网站,学生高中毕业后来到大学在生活和学习上还不是很适应,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尤其是从农村来的学生对网购还不是很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大一的时候还从来没有网购过。所以很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给予科学合理的引导,让他们多了解一下当当网、亚马逊、慕课网、微课堂、在线教育网站等等,而不是过多地迷恋购物网站。如果学生养成购物习惯甚至上瘾将会严重影响学业。所以在线上消费方面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线下学习消费还不到消费总额的2%,而社交、穿衣打扮,甚至零食都比学习方面的消费比例大很多。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多买一些与学习相关的书籍或者是学习工具,消除或者减少一些不良消费行为。

2.对学生的消费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科学规范合理

“互联网+”时代尚未过去,现在又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学生的线上消费行为越来越复杂,甚至有些学生的消费行为教师根本都想不到。比如说最近比较流行的直播、DIY等新事物很容易使学生迷失自己,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上面。另外学生现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滴滴打车、快的打车、uber等,这些也往往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2016年5月份就出现过高校学生打车遇害事件,所以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对学生的消费行为给予规范和安全方面的讲解。线上的消费行为越来越多并且复杂,教师平时应该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消费情况,对于不合理的消费给予纠正并且做出合理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曾经利用大数据监控来了解大学生在学校食堂的消费情况,通过这些数据很容易得出学生每年每月每天的消费情况,并且可以及时发现消费异常的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情况对其消费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比如通过这个系统很容易发现哪些人经常不吃饭或者少吃,了解他们是吃零食还是减肥等,知道情况后给予正确的引导。

3.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发扬艰苦朴素的学习精神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多数大学生消费无理念、无原因、无目的,就是刷卡花钱!有些学生为了消费一部当下时髦的手机或者高档化妆品,会节衣缩食,甚至舍弃必要的学习支出来偿还债务。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消费的基本情况:消费随意性大,铺张浪费严重,以虚荣心为主导的消费占的比例大,甚至有的借钱消费和用在学习上面的消费比例偏小。所以在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关心和了解学生的消费行为,同时对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给予批评教育,宣讲消费应当勤俭节约,也可以进行实例教育;第二,坚决打击校内班内学生间的消费攀比之风,建立勤俭节约的消费风气;第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彻底消除虚荣心在学生消费行为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阿里研究院[DB/OL].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index/lists/tag/3837.html.

[2]腾讯大数据[DB/OL].http://bigdata.qq.com/reports.

[3]牟艳娟.大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08(4).

[4]廖爽.大学生消费情况及数学模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高守贵.走近当代大学生消费[J].消费经济,2004(2).

篇5:大数据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造成了极大的改变,但是也是数据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现代企业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便要求大数据实现充分的利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分析、数据安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同样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要想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便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加以转变,不断提高学生信息处理水平,从而更高的适应企业对信息人才实际的需求,这对社会发展与学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大数据时代有关内容概述

1)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大数据作为数据分析最为先进的技术,大数据能够分为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科学以及大数据工程等诸多的领域[1]。其中大数据技术便是指对各类型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将数据中存在的有价值信息进行获取的能力。而大数据科学主要是注重对大数据网络运营与发展中进行大数据规律的发现与验证,同时对大数据网络和自然与社会活动间的联系进行研究。至于大数据工程一般是大数据进行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方面的系统性工程。

对大数据时代来说,当前一般公认其具有如下四个主要的特征,其一,数据量大,目前大数据具有的数据量级已经由以往的TB上升到PB甚至是ZB,能够看出大数据时代具有的数据量巨大的。其二,数据类型多,数据信息越来越多是视频、图片、位置以及图像等半结构化信息甚至是非结构化信息。其三,价值密度虽低,但商业价值却高,如果以视频信息为例,持续不断的视频监控数据之中,其中具有价值的信息通常只有1~2s,甚至可能更短[2]。其四,处理快速且工具发展快,数据流常常具有高速与实时的特点,并且对其进行作出快速且连续的数据处理。

2)大数据管理有关技术

大数据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和其相关的诸多技术领域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目前应用最多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以及模型预测等。其中数据分析是通过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大数据的分析与判断,将其中的具有高价值的信息加以提出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利用其进行数据的概括与评价,这个过程中便成为数据分析。而数据挖掘主要是将大数据利用相关的算法进行计算,将大数据中隐含的价值信息实现充分挖掘的过程。至于模拟预测是指利用计算机创建相应的数据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对数据实现分析与处理[3]。上述三个技术之中,和大数据联系最为紧密的是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能够将大数据处理说成是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不断发展出来的一个技术分支。依照大数据处理研究内容的不同,将其细化成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科学以及大数据工程等相应的领域。

3)大数据的价值

信息使用者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收集,并对数据实现加工与处理,建立出各个数据间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利用计算分析将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挖掘,以此来对顾客喜好、企业发展以及潮流趋势等相关内容进行预测,并将其最为企业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的依据。当今时期,大数据已经实现在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医疗卫生、零售、交通运输、金融等诸多的行业内得到应用,而且在政府部门的数据中心中同样发挥出了极大的价值[4]。通过上述分析能够发现,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产,对该类型资产而言,只有对其实现深入的加工与精炼才能使其实现不断地增值。

4)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当今时期,从相关的文献资料中的能够看出,通过对职业发展趋势实现大数据分析和研究,根据大数据概念与行业状况加以分析,最终得到大数据已经存在一个国际化的问题,即人才荒。企业需求的新兴技术预测与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人才远远地超过了以往仅仅进行智能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随着人们进入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对于大数据方面的人才有着相同的要求,也就是在具有数据收集与整合前提下,通过科学手段与先进工具实现数据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的决策数据[5]。换句话说便是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要求行业信管院一定要对信管知识加以深刻的掌握,并能够对大数据处理信息技术实现及时的更新与应用,而且还要拥有着良好的市场洞察能力与数据分析与判断等众多的能力。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清

对于现今这个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的时代,使信息数据呈现出更快地发展趋势,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模式却没有显著的变化,即便有所变革,却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导致专业定位极为模糊,在制定相应的學科知识目标过程中也不是很明了。比方说,理工科学生更愿意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主要对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而对于经济学与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主要选择经济管理方向,上述定位便导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最终造成该专业显得可有可无[6]。

2)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篇6:大数据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随着大数据网络的到来,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与范围正成倍扩大。人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来提高生活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应该去寻找影响网络资源管理的影响因素,以便于大数据环境下,网络信息的健康高效传播。以下为对具体的影响因素分析:

5.1新工具的因素影响。网络资源管理的影响因素是在大数据环境下使用好新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信息数据量不断增加,传统的信息数据库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对虚拟信息进行分析的要求。为了尽量达到这一目标,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网络企业已经着手研发对虚拟信息进行挖掘收集等的软件工具。由此可想,未来世界的虚拟网络信息系统,还将引进金融管理工具,政法分析工具等等,从而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得到适用性的扩充,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5.2新技术的因素影响。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还要对大数据环境下不断涌现的各项新技术做好把控,应用在经济行业的企业财务数据,与应用在医学单位等的流程数据,在性质与功能上是完全不相同的,要做好各行业的信息数据管理,首先要将他们区分开来,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使得大数据发展为大资产。与此同时,也要从中寻找各类技术的相似性与互通性,网络信息资源海量,形式结构复杂。目前,网络工程师已经利用云技术在资源的布局,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就,未来还将利用云技术,对网络资源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人们应该认识到,大数据只是对网络资源进行扩充,对其管理进行改善。在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同时,还应注重对保护好已有的资源管理团队,加强凝聚,使得内部信息资源的价值能被最大化的体现出来。相关信息资源管理工作者应在原有的数据管理或数据分析上,对大数据的分析,管理应用进行明确布局,使得其尽早运用到网络信息数据管理中去。

篇7:大数据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为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模式与手段方面提出了具体化要求。既要确保学院信息化建设符合社会的整体形势,又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综合性管理策略。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状况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

20世纪末,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也相应的带动了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方面信息化的发展。不但能够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而且也提高了对复杂信息的应对及解决能力。然而,即使这样,也不能在短期内改变固有的行政管理形式和内容,信息流通仍然较差,对于资源的浪费现象也尤为严重,这就直接导致了办公效率停滞不前、并有持续下降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信息时代高职院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高职院校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而对自身布局做出的一系列调整,多校区办学化的兴起与发展,更要求其在行政管理模式上的提高。显而易见的,传统模式已经无法符合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当下,只有建立行政管理与之相关的信息化体系,才可以使得大且杂的管理类信息得到有效的处理,才能真正的提高办公效率,优化布局结构,使信息化的行政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真正的落到实处。

(二)高职院校加强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从目前来看,由于各高职院校在管理模式、规模程度、自身建设等存在诸多差异,致使其行政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水平不一。鉴于传统管理模式的根深蒂固,致使诸多行政管理人员,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理念与方法。不能对信息在收集整理与传递应用等环节,加以整合和优化。由于其自身欠缺专业化的技能和素养,不能对自身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满足于简单的人工或者半人工化信息处理的工作模式,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只停留在简单操作层面。从整体而言,行政管理的主体是人,任何高科技手段的实施,同样离不开管理人员素质与技能的提高。所以,除了引入专业性信息化人才,还要加大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推动高职院校在信息化背景下行政管理工作的进展程度和发展水平,加快信息化进程。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新途径

(一)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在方法上的创新

从目前来看,加快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层面的发展,主要在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主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建立与行政管理相配套的信息服务系统。增加社会认识与了解大学的途径,不但能够对大学热门学科以及校园建设进行关注,还能积极参与大学在教育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随着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即CERNET的创立,校园网络已经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各大高职院校。但由于管理人员技能有限,导致其内容和形式过于贫乏;再加上更新速度较慢,给使用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基于以上网络利用率较低的状况,应该加大对互联网和数据库技术的引入程度,网页由静态转为动态建设服务页,实时发布最新的教育类咨询,结合当下热点及时进行更新,并将相关技术引入到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开设专门的建议板块,收集来自学生、社会人员等各行业的不同反馈意见,从而更加完善行政管理工作,也是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渠道。第二,在信息化条件下,重视对院校历史数据的分类整理,通过先进的联机分析和处理技术,建立强大且完善的数据库资源,从而更加便于对历史数据的充分利用和查询。尤其是对于院校领导层而言,通过历史数据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到教育、教学、文化建设以及科研成果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对今后工作方向和策略有所调整。还能够对在行政管理岗位上,表现突出的相关管理人员予以表彰,激发其工作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第三,在信息化条件下,为了更加方便信息的互通互联和行政工作的协同化管理,应该从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整体出发,建立集成化的院校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教育相关信息的采集和编码标准进行统一定义,利用互联网和数据库最新技术进行统一规划,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立监督化行政管理效能评估体系

在信息化条件下,科学化的效能评估体系能够对相关人员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监督和控制。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在其内网设置相关的监督板块,是考核其行政管理能力的有力方式。根据高职院校自身情况,建立一套适合其行政管理模式的效能评估体系,能够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水平。通过一系列奖罚措施,能够调动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并不断完善其管理手段,丰富管理内容,促使管理更加高效。首先,建立一套科学化的行政管理效能评估体系,要定义科学的评估标准和判定原则。对于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而言,其行政管理效能的评估和判定,应该遵循为行政管理服务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以方便院校开展具体工作为指导方向。也可以利用网络建议板块收集不同的建设意见,进而对体系加以很好的完善,不断深化效能评估体系的建设。其次,制定的判定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兼具量和质的标准。量的标准体现在具体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对于各种资源的损耗程度,例如,人、物、财力以及时间等因素的考察标准,则需要将行政管理效果放在院校的整体运行中去把握。以院校的整体利益和广大教职工要求为考核的具体点,也可以利用内网投票方式进行考核,例如细分的考核点,管理协调性、灵活度、有效性以及满意度等等,能够对管理效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更具有参考价值。再次,要采取具体有效的效能判定方法。主要包括:

1.费用判定法。准确核算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例如人、财、物等相关资源,根据节约程度以及产出比来进行科学判定,分析管理效能高低程度。

2.时效判定法。根据完成某项具体工作实际所用的时间来进行评估,显然,在同等条件下,所用时间越长则表示效能越低下。

3.协调判定法。根据行政活动反应的灵敏度、矛盾和冲突状况以及人、财、物配置的合理性来对行政管理活动效能进行判定。

4.民意判定法。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听取各人员意见,从而作为参考建议对管理活动效能进行判定。当然,对于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方面效能的评估,一定要结合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遵循服务原则,经过实践活动不断对体系加以完善,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策略和方法,有步骤的推动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

(三)信息化背景下注重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

1.增强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化服务意识

在信息化条件下,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有力的带动了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发展,并随着其在行政管理层面程度的提高,也为信息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在目前情况下,由于多校区办学化的兴起与规模化发展,导致信息处理量越来越大,直接增加了高职院校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量。因此,相关行政人员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服务意识,即使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也依然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信息资源,为行政管理服务,主动搜集与工作及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资源,增强对传统媒体以外的相关网络媒体的关注程度,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2.增强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化方面的道德规范

信息化时代在进入上个世纪末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广泛应用,更要求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增强自身的道德规范,并且此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而具有丰富的时代性特征。在享受信息化便利的同时,也必然面临相应的挑战和考验。例如,信息的共享与独占之间的矛盾,社会化的监督和个人隐私自由之间的冲突等问题,这给传统道德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基于当下网络的开放性,以及虚拟空间沟通的隐私性等特征,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自觉用道德规范为标尺对自身加以管理,坚决抵制垃圾信息并防止有害信息的干扰。用相关的信息法律武器武装自己的头脑,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同时,也要加强抵御计算机病毒的水平,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做一名合格的信息化行政管理人员。

3.增强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

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的沟通与决策作用日益明显。面对量多且杂的信息,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对信息的把握与处理能力。第一,通过利用多渠道与综合性的信息采集机制,运用先进的网络媒体和技术工具。在保证信息准确性的同时,不断培养自身获取与工作相关信息源的能力。第二,通过对信息的科学分析,增强自身在信息整理与辨别及筛选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信息对实际工作管理的价值与重要性。第三,也要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例如对OFFICE软件的熟练运用,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当下高职院校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时,必须首先强化作为主体的行政人员的能力及素质,除了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要以信息规范做为道德准则。以行政服务为宗旨,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工作,并不断对自身加以完善,为做一名合格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区扬.探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创新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2(8):229-230.

[2]吴琳.浅谈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培育[J].黑河学刊,2012(5):150-151.

[3]孙智,周科良.试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途径[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8):208.

篇8:大数据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科研管理

1 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和快速发展, 人类迎来了“大数据”这一“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大数据不仅对数据信息的存储和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也给人类带来了数据信息挖掘和利用的巨大价值。目前, 高职院校科研业务涉及范围越来越广, 包括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 其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科研职能的发挥。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等概念的提出, 大数据对科研信息化管理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又将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

2 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现状

2.1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探索阶段

近几年国内不少高职院校“数字校园”或“智慧校园”建设如火如荼。其中, 教务管理信息化、图书资源管理信息化以及办公自动化建设发展迅猛。由于高职院校科研业务起步不久, 随着校园网的普及、科研信息量的不断增加, 科研管理信息化最近才逐步受到重视。以湖南省为例, 虽然大部分省内高职院校都开通了科研业务网站, 但已启动信息化建设的仅有11所, 仅占院校总数的16.92%。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都还处在探索阶段, 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运作模式, 利用Excel等办公软件实现科研信息的录入和查询等功能, 科研管理人员工作强度大, 易出错。

2.2 科研管理模式与信息化建设不相适应

尽管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不断根据现状进行优化, 但是在不少情况下, 并未将科研管理模式与科研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流程一并考虑, 存在两套管理流程同时进行或相互重叠的情况。并且大部分科研管理系统仍是按照传统的人———人管理模式进行架构的, 科研管理部门人员负责日常科研管理工作, 科研人员参与积极性不高, 科研信息交流不畅, 科研信息化管理效果不明显。

2.3 科研信息化管理理念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教学与培训工作, 造成许多教师科研意识还很薄弱, 科研人员也相对较少。教师的科研信息化管理意识普遍不强, 主动性不高, 忽视了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和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导致部分老师不常使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使得科研信管理息化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创新对策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 为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科研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升项目立项决策的科学性, 同时有助于减少研究选题中的重复, 资源浪费和利益冲突, 另外利用大数据还可以为科研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数据及时发布共享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

3.1 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科研管理决策

在科研项目管理的科研项立项工作中含有大量的数据信息, 包括课题组成员信息、课题设计论证信息、评审专家信息等方面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引入, 首先对课题选题的创新性、科学性与外部文献库进行对比分析;其次对课题论证的关键因素进行综合查询和分析, 发现和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筛选方法, 将低水平重复性研究、无创新性的选题排除, 有效避免主观判断的不足, 从而提高立项决策的科学性。

科研数据缺乏共享以及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选题的重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各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发布的选题之间容易出现简单重复;二是同一项目负责人利用同一选题在不同来源的科研项目中重复申报。这种重复立项的现象不仅违背了科研最基本的创新精神, 也极大地浪费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在大数据环境下, 通过建立并共享各主管部门的项目申报数据库, 以及本单位科研人员各级各类立项项目的详细数据库, 将这些数据库之间建立映射关系, 就能有效避免重复立项, 从而节约科研资源, 也能够有效引导科研人员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3.2 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科研数据共建共享

一般来说, 科研工作进行过程中, 要通过科学试验、统计数据收集整理, 问卷或走访调查等数据采集工作, 然后基于数据分析开展相关研究, 最终得出研究结论达到研究目标。这些已经采集到的研究数据要么随着项目的结题而“沉睡”, 要么只局限于该项目研究团队成员之间进行共享。如果其他科研人员进行类似研究, 需要用到该研究数据时, 仍然要重复采集数据, 造成科研经费和科技资源的浪费与闲置现象十分严重。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可以要求各项目组将科研项目在开展研究过程中所采集和获取的原始数据在项目结题后上传到科研管理系统, 并集成到科研数据信息共享平台, 以便其他科研工作者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时可以共享利用。应用大数据技术, 通过不同区域、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别的研究项目之间数据共享利用, 既可节约数据采集的成本, 又可加快项目研究进度, 实现了“研究成果”与“研究效率”的双赢。

3.3 利用大数据技术为科研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大数据技术可以综合学校内部、外部数据资料: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获得研究项目的类别和数量;从校园网数据中心提取人员、经费、设备等信息;从外部数据库中获得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等知识产权相关信息。通过建立数据综合评估模型将各类指标进行整合, 结合往年科研成果报表中相关记录, 为科研评估的专家提供可靠的科研数据支持。

虽然我国的科技评价方式在不断完善, 但仍很难触及科研领域的内在过程。目前的评价大都只是外部评价, 并不重视科研活动本身的规律, 更无法深入科研过程细节之中。现有的评价方式显然无法对科研活动作全过程的观察, 而引入大数据技术之类的信息处理手段, 通过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了解科研人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动态掌握各个项目组的研究进程, 从而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和指导。

3.4 利用大数据技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人员实现技术创新突破, 取得研究成果之后, 就应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进行广泛传播和推广应用。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外部技术需求数据库和高职院校内部科研成果库进行对接和匹配, 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发挥科研成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融入对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机制, 列入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的重要指标之一, 使高职院校真正形成重视科研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服务, 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正确的决策支持, 同时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科研效率。在大数据环境下,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应创新科研管理理念, 改革科研管理体制, 推进科研管理信息化, 构建规范、高效、灵便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进一步提升科研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娟莉.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教师, 2016, (20) :102-103.

[2]蒋学.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职教通讯, 2015, (5) :35-38.

[3]辛香玲, 段明革.论数字校园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9) :20-22.

篇9:大数据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关键词 大数据;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5-0024-03

随着全球经济与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技术逐渐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人们的各种生活与消费习惯也正式宣告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不断丰富人们的生活细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也应当不断强化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质量与水平。

一、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库的特点与分类

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库一般有如下特点:一是处理数字化。首先就是其处理模式的数字化形式。在信息资源库里,所有的声音、图像等内容最终都要通过系统的转换器进行信息模拟与转换。二是海量存储、智能管理。整个信息库所能存储的信息资源内容十分丰富,以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进行管理,便于保存、检索等各项功能需求的满足。三是多媒体显示技术。信息内容不仅包含图像文字,还包含视频以及声音等,这些信息内容通过立体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显示。四是超文本的结构形式。从整个信息资源库的系统结构来说,并不是单纯的信息组织结构表现,而是以超文本的信息进行组织的,存在着联想式以及非线性等特性,从而更便于使用时实现联想以及便捷处理等。五是良好的交互性。信息资源库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图文并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并且还能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提升。

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库类别主要有以下分种:一是按对象分类,主要有知识资源库,就是单纯进行学习知识的存储,一般以教科书上面的知识内容为主,并辅助搭配相关的链接知识;智慧资源库,这类资源库不仅包含了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更包含了很多学习知识之外的内容,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启发;工具资源库,这类资源库主要是以学习的工具以及相关的工具介绍和应用为主;素材资源库,与知识资源库一样,但更加丰富,而且这类资源库的内容种类较多,多是可以用来帮助学习整合处理使用。二是从结构分类看,信息资源库有实库与虚库之分。实库即是物理内部存放的内容都是可用的学习资源内容,虚库就是在内部里存放的资源并非资源单体,而是链接到资源的网络链接部分。三是从内容特点来划分,一般有专题资源库和综合资源库的差别,而且综合资源库会比专题资源库更加丰富多样,而专题资源库更加具备针对性。

二、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从我国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现状看,首先,人才培养已经纳入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目标中,许多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与交流的形式进行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也出现了区域性的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但目前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还停留在简单的教学知识内容整合,对于学生智慧的启发相对不足。

一是欠缺对于软件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很多高职院校进行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但主要投入的是硬件设备,对于软件投入很少;而且这些信息资源也仅仅是粗放式的构建,缺乏一个合理的管理设计,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资源的优质优化和共享,专业化明显不足。

二是无法实现切实的信息优化整合。虽然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但是却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很多内容还停留在单个平台上,无法实现互联互通效应,也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与利用,更是严重制约了信息化教育事业建设的发展。

三是信息吸收参差不齐。人员的素养参次不齐,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也并不一致,使用者、学习者、参与建设者的素养参次不齐,使得整个信息资源库在内容表现方面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

四是可有效利用的资源较缺乏。很多高职院校进行信息化建设仅仅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加工,并没有深入进行教学资源的合理优化与重组,也无法摆脱原有的教学资源建设。

三、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一)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库的总体规划

首先,要建立以云技术、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服务平台,包括网络办公与通讯、远程教育以及数字图书馆等内容,汇聚全国乃至世界的优秀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利用。

其次,在实现校园各项教学与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基础上,实现校园信息优化管理,并以此进行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建设。利用各类互动活动的开展,实现校园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对教材、学生与教师等校园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优化整合,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二)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库的服务模式与特点

1.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提供

信息资源库依托的是数字化信息技术,在进行信息资源使用和存储时采用智能化的检索与读取、存储模式。

2.全新的服务架构

就信息资源库来说,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其计算模式是将所需信息资源以数字化信息的形式实现内容的重组与存储,并且在实现检索功能后,可以利用信息的智能化检索模式实现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这在之前是前所未有的。

3.按需而生的服务模式

信息资源库建立,其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实现海量的资源信息的存储,而是为了更便捷、更快速地实现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以及共享,所以资源库的是按需分类。学生与教师或者其他使用者可以利用各类所需要的关键词进行信息资源的检索,并且搭配这些关键词以及相关的链接定位,寻找到自己所需求的信息资源以及相关的链接内容,并进行获取或共享等操作。

(三)基于大数据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步骤

1.标准先行,制度保障

在信息资源库建设之前,对于资源库的数据内容要进行相关的标准制定,如规划地形图入库数据标准、规划编制数据入库标准、规划项目数据入库标准、规划档案数据入库标准、规划知识资料数据入库标准、规划数据关系标准等一系列的标准,以及制定与信息资源库配套的数据管理、更新、应用推动制度等,通过制度化保证数据的获取、入库、更新以及使用的动态循环。

2.把脉需求,合理建库

规划信息资源的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数据业务需求与管理,对所有的信息数据内容进行系统、有效的梳理分析,对数据的分类、分层、数据关系、表现形式等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在需求满足的基础上实现合理的组织与建库。在这个前提之下,再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实现数字资源的信息整合,并且利用各种的技术手段满足信息检索等功能,并将信息的内容架构完整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对用户在实际应用之中的需求实现满足。还可以利用导航和链接等手段的应用,使得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3.总体设计,逐步推进

篇10:大数据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管理会计的功能已经由提供合规--的信息不断转向进行价值创造的资本管理职能了。而管理会计的创新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引擎,在大数据的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功能是否能够有效的发挥,与大数据的信息化,高效性、低廉性以及灵活性等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一、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优势及应用现状

在大数据时代下,管理者要做到有效地事前预测、事后控制等管理工作,在海量类型复杂的数据中及时高效的寻找和挖掘出价值密度低但是商业价值高的信息。而管理会计信息化就能够被看做是大数据信息系统与管理会计的一个相互结合,可以认为是通过一系列系统有效的现代方法,不断挖掘出有价值的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和其他非财务会计方面的综合信息,随之对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分类、计算、对比等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以此能够做到满足企业各级管理者对各个环节的一切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反馈等的需求。需要掌控企业未来的规划与发展方向就能够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来实现;需要帮助管理者优化企业生产活动就能够通过成本管理信息化对供产销一系列流程进行监控来实现;需要对客观环境的变化进行了解以此帮助管理者为企业制定战略性目标能够通过业绩评价信息化来实现。

(一)预算管理信息化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下,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企业的影响仍在不断加强。正是因为企业所处的环境是瞬息万变,与此同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方式,选择跨行业经营的模式,经营范围的跨度不断增大。这就需要企业有较强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实力,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发展挑战要求。虽然不同企业的经营目标各不相同,但对通过环境的有效分析和企业战略的充分把握,从而进行研究和预测市场的需求是如出一辙的.。企业对需求的考量进而反应到企业的开发研发、成本控制以及资金流安排等各个方面,最终形成预算报表的形式来体现企业对未来经营活动和成果的规划与预测,从而完成对企业经营活动事后核算向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监管控制的转变。

然而从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和元年诺亚舟一起做的一项针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调研结果中得出,仅仅有4成的企业完成了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大型的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信息化应用这方面的普及率都不高,足以说明我国整体企业的应用情况也不容乐观。所以从整体上来讲,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并未在我国企业中获得广泛的普及。

(二)成本管理信息化

企业由传统成本管理企业向精益成本管理企业转换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而基于大数据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对计划、协调、监控管理以及反馈等过程中各类相关成本进行全面集成化管理。而进行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以及对企业价值流进行管理。企业能够通过成本管理信息化对有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等进行有效地信息记录及进行标示,并结合在财务信息系统中产生的单独标签,使与企业有关的供应商、生产经营过程和销售等的过程全都处于企业的监控。以此企业可以做到掌握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能够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实时了解到原材料的消耗,产品的入库及出库等一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结合价值链的分析和价值流管理,企业通过将生产过程进行有效地分解,形成多条相互连接的价值链,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的每条价值链的成本数进行有效的追踪监管和综合分析,以此为基础为企业提出改进方案,并使用历史成本进行预测,达到减少企业的不需要的损失及浪费,最终达到优化生产经营过程。

虽然成本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可以使得企业完成全面的成本管理,给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然而信息化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实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三)业绩评价信息化

业绩评价是对企业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成果的一种反馈信息,当企业的绩效处于良好状态,代表企业的发展状况良好,也反映了企业现阶段人才储备充足,发展处于上升期,由此企业定制扩张战略计划。而当企业的绩效不断减少,代表企业的发展状况在恶化,也反映了企业的人才处在流失状态,企业在不断衰退,此时企业应该制定收缩战略计划。企业进行业绩评价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对信息系统中的各类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有效地将对员工的业绩评价与企业的财务信息、顾客反馈、学习培训等各方面联系在一起。对于企业而言,具备一套完善且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业绩评级和激励体系是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企业组织内部关系成熟的一种重要表现。

然而,如今对于具备专业的业绩评价信息化工具平衡分卡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大的原因应该是对业绩评价的先进办法对于数据信息的要求比较简单,通常可以由传统方式获得。所以,现如今能够完全将业绩评价纳入企业信息系统,并能够利用业绩评价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企业数量并不多。

二、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信息化不重视

我国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不重视的问题。首先,对管理会计信息化概念和建设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甚至由于对于企业自身的认识不够充分,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趋势产生了质疑和抵触心理。再者,只有在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中进行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及应用,但是,企业应用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进而促使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较低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手段已经在我国众多领域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此发展过程,我国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也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但是,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受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与软件的设计和应用也要求较高,所以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基础建设还相对较落后。

(三)管理會计信息化理论与企业经管机制不协调

虽然随着国家政策鼓励和扶持,很多行业的不断涌现出新的企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在规模以及效益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管理决策方面也产生了显著地差别。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权责统一,产生了管理层短视行为,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等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适应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

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时,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全方面的规划和建设。在企业进行规划和建设时,国家的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需要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理解和考虑,为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好的法律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转要求企业处于相对较好的环境之中,以此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管造合适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内部环境

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良好发展要求企业能够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树立有效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股东、懂事、管理层以及每个员工的价值观念体现,有利于各级员工都能够正确认识到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接受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价值取向。再者,企业要储备足够的管理会计人才,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同时,为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最后,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为企业创造长足的生命力,为管理会计信息化赖以生存的环境。

(三)开发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不断发展,对于企业而言,会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的信息系统进行组合使用,并且这种情况在未来也可能将持续下去,企业需要建立综合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四、结束语

上一篇:白腐菌Coriolus versicolor的培养及产漆酶条件的研究下一篇:回馈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