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技术论文范文

2022-05-08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控制技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实现城市电网优化运行,区域保护控制和输配协调电压控制技术很关键。从系统构架与协调策略、连锁信息区域电网线路保护、实时信息多级链式电网区域备自投三大方面分析了区域保护控制技术;从动态无功优化配置、控制技术考虑因素与控制系统架构三大方面分析了协调电压控制技术。两大控制技术分析研究,可为我国城市电网优化运行、智能化、绿色化提供有效参考。

第一篇:控制技术论文范文

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技术研究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PLC)自身的应用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提升。PLC技术在电气行业的应用,与电气控制系统的融合,提高了电气控制的质量,促进了电气行业的发展。本文从PLC技术的特点、PLC 技术的工作过程、电气控制中基于PLC技术的应用、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对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问题的对策五个方面对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PLC技术;电气控制系统;应用

PLC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电子数据控制程序,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必备基础设备,它在工业控制系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LC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电气控制技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PLC技术在电气控制技术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电气控制技术的质量。下面,我们对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PLC技术的特点

PLC技术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下面我们对此展开分析。

1、操作简单、实用

目前,PLC的使用非常普遍,而且操作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PLC的接口简单直观,编程中的表达方式具有多种形式,如:梯形图语言和图形符号等,便于操作且应用广泛。针对PLC的操作方法,工程人员和操作人员均可以很快掌握。PLC的编程和运用,仅仅需要一部分简单的操作指令便能完成,十分便捷。

2、维护和改造简单便捷

PLC技术的设计中采用了存储逻辑的方法,与传统的接线逻辑相比较,PLC技术的存储逻辑能有效节省设备外部的接线,缩短电气控制系统建造和设计的时间。PLC技术的这种设计方法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改造,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同时节省了检测成本,减少了时间。

3、抗干扰能力强

PLC技术的设计中通常采用的是大型的集成电路技术,在其内部结构中配备了抗干扰电路技术,一旦系统内部组件设备或者外部出现故障就会自动报警。与传统的接触控制器繼电器技术相比较,PLC技术的抗干扰技术更能满足实际的应用需要,更能适应复杂的工业制造环境。

二、PLC技术的工作过程

PLC技术是一种复合型技术,它攘括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PLC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在计算机硬件上进行的,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即时收集信息并进行输入。通过控制系统的控制,预编好的指令由软件程序输入到既定的区域内,并进行扫描,同时对输入区域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2)根据特定的功能执行程序。将用户控制系统中设定的指令作为出发点,进行全面的扫面,并对指令和现场运行状态进行即时的运算和分析。(3)信号的记录和输出。将指令和现场运行状态的运算分析结果输入到中心控制器,当主机的输出点发出有效的响应时,设备的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在实际的操作中,工作流程通常需要持续不间断地重复运行以上的流程,以达到周期工作和循环工作的目的。

三、电气控制中基于PLC技术的应用

PLC技术应用于电气控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面我们对此进行分析。

1、开关量控制方式

PLC技术应用于电气控制中的最基本的应用方式就是开关量控制方式。PLC的自动化实现了顺序控制和逻辑控制。另外,它还能对单台设备进行单独的控制,使自动化程序中每个组建具备了独立性。

2、集中式控制

集中式控制设计实现了对多个设备的计算机进行同时控制的模式,降低了电气控制的成本,同时还使操作系统的使用更加快捷和方便。

3、控制模拟量

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存在着多个多种变化着的模拟量。采用PLC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转换及时进行跟踪和监控。PLC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模拟量的运算和分析上的难题。

4、分散控制设计

分散控制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工业生产线上的多台控制设备。分散控制设计能实现控制设备直接受自身控制,避免了由于一台设备出现故障而导致全局设备瘫痪的情况出现。

四、基于PLC 技术的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系统,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为:控制出错和动作执行出错。

1、控制出错

控制出错会使得PLC自动控制系统无法收到各个现场的数据信号,数据信号的无法传输主要是线路老化、质量差或者机械设备的牵动拉扯等原因造成的。此外,线路的触点接线出现松动和线路的开关没有严格开合也会导致控制出错。

2、动作执行出错

动作执行出错会导致指令无法执行和输出。动作执行出错的原因主要有:接触器的接触不严、负载接触器出现故障和现场机械的开关电闸遭受损坏或者存在质量问题。

五、对基于PLC 技术的电气控制问题的对策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此,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对电气控制系统的预警机制进行完善,不断实现报警设施和预警机制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在报警和预警的过程中以图像网络和文字数据的形式在控制总部显示出具有的故障信息。相关的技术和工作人员根据故障信息进行设备的维修。(2)对系统中信号输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强化,在配备控制系统的零部件时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选用持久耐用的部件,降低短路、断路和线路破损的发生率。此外,还要根据控制系统的需要对主界面模块的功能进行更新和改进。(3)加大科技的投入,对技术和难题进行攻关,解决各种不良现象,为PLC技术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配备更多的技术人员,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努力完善自身的技术。

本文介绍了PLC技术的特点和工作过程,对电气控制中基于PLC技术的应用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解决措施。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知,PLC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普遍、实用性强和可靠性高等优点。PLC技术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电气控制系统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工业的产值,促进工业的发展。我国应大力支持PLC技术进入管理和工业生产领域,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PLC技术的作用,让其为工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段树华.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技术研究[J].应用技术,2014,78(10):901-902.

[2] 廖恢团.论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融合性研究[J].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科学,2014,29(18):112-115.

[3] 汪怀蓉.与PLC 技术相结合的电气控制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2014,26(17):1090-1091.

作者:杨超

第二篇:区域保护控制和输配协调电压控制技术

摘 要:实现城市电网优化运行,区域保护控制和输配协调电压控制技术很关键。从系统构架与协调策略、连锁信息区域电网线路保护、实时信息多级链式电网区域备自投三大方面分析了区域保护控制技术;从动态无功优化配置、控制技术考虑因素与控制系统架构三大方面分析了协调电压控制技术。两大控制技术分析研究,可为我国城市电网优化运行、智能化、绿色化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城市电网;电网优化;区域保护控制技术;输配协调电压控制技术

引言

我国电网建设与运营取得巨大成就,保障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運行时间的增长,潜在风险与技术难题逐渐显露。因此,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安全性、稳定性是当前电网技术创新发展的大方向,电力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研究人员与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要求,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不断优化[1-5]。本文以城市电网优化运行为例,对区域保护和输配协调电压两方面的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1 区域保护控制技术

在面对电网遇到紧急情况时,区域控制技术非常重要,它是修复电网并恢复供电的关键技术。

1.1 系统构架与协调策略

区域保护控制系统包含继电功能及稳定自控功能,在控制端以集中分布结构进行系统的整体统一调度与调控。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离不开信息采集器、中央控制处理中心及信息传输部分。电信号传输转化为数据信号,依据数据信号的改变进行统一控制,具体如图1所示。

保护系统与控制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并没有集中处理的信息管理中心,而是通过周边各个区域进行数据信息交流,然后直接控制系统实施保护措施,如图2所示。

控制系统由总站与子站构成。子站搜集的信息通过通信系统送达至控制系统总站,由总站进行统一的信息管理调度,再将处理好的信息依次下发至各子站。信息涵盖范围很广,如电流量、电压量及开关量等。在区域保护控制的协调策略中,根据范围由小到大依次可分为站域保护控制、线路保护控制及区域保护控制。站域保护控制主要涉及各个元件,线路保护是确保连锁的连续保护,而区域保护可确保一定区域内的设备不会超过额定负荷,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1.2 区域电网纵联保护

城市电网中大多采用110V的合环设计开环运行,使得区域电网组成复杂,分支线路较多。若对各分支采取特定保护措施,不仅使得操作手段复杂,消耗时间较长,还会阻碍保护效果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在线路保护中通常采用纵联保护技术手段。但随着技术发展和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这种手段所存在的缺陷也逐渐突显。例如保护配合困难、保护措施不协调、保护效率低下。因此,为了最大程度上保护线路安全,通常采用常规保护与纵联保护相结合,即既要对常规线路与一些主要的电网线路进行具体保护与控制,还需整体采用纵联保护,在不同的电压之间设置电压间隔,保证出现问题时可及时控制。例如,在多级线路中,不同的变电站设置不同的控制子站,及时判断各个元件的安全与否,通过控制子站的信息收集与交流,使得各个分支之间进行有效信息传输,增强整体联系,有利于区域电网的信息调控,进而实现线路保护。

1.3 多级链式电网区域备自投

实时信息的多级链式电网区域备自投(EMS备自投)在保证电网稳定与安全性方面十分显著。为了提升供电稳定性,在常规的电网铺设搭建中广泛采用备用电源系统。而随着电网智能化的推进与其规模的不断增加,EMS备自投控制系统也被不断加入多级链式电网的搭设中。然而,这种技术手段还存在较大技术难点与缺陷:

首先,EMS在遥感数据与相应电力信号采集时,会涉及到人工采集与自动采集,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后,统一进行调度调控。这之间的操作命令确定、下达、执行的整体流程消耗时间较长,约有8s~10s,若进一步分析,时间还会增加,极大拖延运行速度。

另一方面,EMS精度与准确性也存在一定差异。EMS系统收集的信息并没有明确指标,仅仅是依据后台电路中的不同电流、电压等信息产生的数据,使得错误率大大提升。这种调控方式与信息采集手段离不开网络参与,一旦网络存在漏洞或出现故障,极易导致信息转换出错,使得调度过程与结果受到影响。

电网区域备自投是在符合整体链式电路结构的基础上,依据系统的开关变化,凭借自身的操作系统进行逻辑判断,分析出电路问题所在,例如是开关问题,还是线路故障,抑或压力不稳等,这时备自投就会自动跳开故障位点的开关、合上开环点的开关,使得整体电网线路供电得以恢复,如图3所示。

2 输配协调电压控制技术

输配协调电压控制技术是基于调度控制层面的,包含着动态无功优化配置、动态无功多目标电压协调等方面。

2.1 动态无功优化配置

暂态电压跌落后,需采用急速电压恢复方法。首先,选择合适的地点与电压容量,帮助故障后的电路迅速恢复至故障前的电压状态。大容量、大电压的STATCOM(静止同步补偿器)接入电路后能够发挥有效作用,但其价格需求较高,且有一定的面积需求,导致无法在所有电网系统采用,因此我国许多城市电网铺设小容量、小电压的STATCOM,极大程度上规避自身缺陷,缩短配置周期。

当前无功优化配置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模态分析、先进算法及时域仿真。这些优化方法固然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并不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出故障电网系统的电压情况,再加上涉及数据量较大,导致计算量相对庞大,无法在大城市大规模电网体系中起到有效作用。

暂态电压跌落严重性有两大指标:其一,单个故障节点的暂态电压稳定性指标,通常指电网受到了难以恢复的干扰,进而使得系统平衡性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数据计算能够定量反映出现故障的位点对整体电网电压的影响程度。其二,多个故障集下节点的暂态电压稳定性指标,主要体现在节点故障并不能够仅依靠一次故障情况进行分析,而要对所有故障进行归纳总结,考慮多方面状况,利用公式计算推导电压跌落严重情况,其优化需确保网络电压失稳隐患区域的分析,通过集中、分散等方式的选址及相关公式,计算确定出最优无功配置方案。

2.2 动态无功多目标电压调控

在城市电网输配协调电压控制技术中,首先需考虑基于动态与静态的无功组合协调控制策略的站级无功电压控制,其中涉及到内部的STATCOM与MSC(交换中心)两者之间的组合配置与调控。依据公式进行相应分配策略的制定,或将系统给予的参考电压进行转化,转化后的功率作为参考功率,再比较参考功率与实际功率,得到相应调整策略。對于组合协调控制策略,采用站级无功电压控制模式,需对变电站中遥感装置传递的信息进行收集,并遥测STATCOM的信息模式。

在动态无功多目标电压协调控制技术中,采用“小目标”的规划思想对全局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调控,形成有效的电压控制模式,合理优化配置,既能够帮助城市大规模电网稳定电压,还能够增加电能传输效率,进而使得电网系统不断完善。这里涉及到了三级电压控制,由于其是主题控制系统的中间点,利用EMS技术对电网整体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可保证各个电压区域的设定值合理明确,降低电能损耗。在二级电压协调控制中,首先要考虑到暂态电压稳定的动态无功备用评估,再进行数据计算、电能调配补充,用来协调二级电压系统。

2.3 控制系统架构调控

随着城市电网规模不断扩张,电压规模等级随之增加,使得电网内部系统的结构框架也要相应改变。由于系统的反调现象可能导致电能资源浪费,因此将STATCOM纳入电网中的AVC系统,有效调整电网电能分配,可使电网系统在中枢控制线路中及时进行电能调度与控制。与发电机不同,STATCOM能够快速调整体系电压,起到电压支撑的作用,帮助电压达到稳态,增强系统动态备用能力,有效调度源头的电能资源并合理分配。

这种技术手段并不仅仅局限于电压与电流通量较高的电网系统,在一些较小的电网体系中同样适用。这种框架结构中的一级电压控制主要依托于STATCOM设施对各种指令与信息的采集接收;二级电压控制则通过数据变量的协调变换,保证数据分配合理。最后便是电网自动电压的调控,其系有限范围上的调控,也是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结语

本文从紧急控制平面中的区域保护控制技术出发,针对系统构架协调策略、连锁信息的区域电网线路保护及实时信息的多级链式电网区域备自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调度监控平面中的输配协调电压控制技术,涉及到动态无功优化配置、控制技术考虑因素,本文可为我国城市电网优化运行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袁佳歆, 陈柏超, 万黎,等. 利用配电网静止无功补偿器改善配电网电能质量的方法[J]. 电网技术, 2004, 28(19):81-84.

陈兴华, 朱长胜, 王海龙,等. H桥级联STATCOM的控制策略及仿真[J]. 电网技术, 2009, 33(19):119-122.

李贺.主设备检修期间电网运行风险分析及预控措施[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23).

[王家华.电网运行风险量化评估及管控的探索及实践[J]. 云南电业, 2016(10).

陈麦霞, 陈干民, 陈怡芳. 電网运行风险管理基础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34).

作者:田野

第三篇: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与质量控制

【摘要】我国为了节省用地空间,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应运而生,高层建筑相较于普通建筑,楼层数量多、高度高,这就使得建筑在功能实用性、技术合理性方面出现了变化,在建筑方面,需要使得防火间距加大,并且由于人口集中,所以应该构建更多的停车位以及人口疏散通道,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施工阶段,强化高层建筑的抗震、抗风的自然灾害。

另外,在高层建筑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在重量大、基坑深的情况下,合理设计施工技术,确保整体施工质量。由此可见,高层建筑的应用在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建筑施工难度较大,且由于建筑结构荷载力大,若施工不合理,会出现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现阶段需要加强施工技术管控,掌握施工中的要点内容,与此同时,应该加强高层建筑质量管控力度。一直以来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都以楼群为主要形式,所以施工时间较长,在施工的过程中项目资金投入多,涉及到许多的高空作业,这些都可以看出高层建筑的施工极为复杂,建筑行业为了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施工质量,应该在施工的过程中针对使用的工艺技术以及整体质量进行有效管控,从而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本文在研究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析,即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管控,仅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层技术;施工技术;质量管控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7.043

引言:

高层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住宅建筑而言,高度需要>27米,而仓库、民用建筑的高度则>24米,以上高度的建筑统称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具有工程量大、施工技术含量高、地基负载量大特点,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在施工技术、质量管控等环节的要求更高,因此当前为了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将施工技术要点管控、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1、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笔者在2014年7月-2016年7月曾经担任公共实验楼项目施工员职务,该项目作为高层建筑具有建筑面积大、结构高、跨度大的特点,在该项目中,笔者负责人员、机械、材料调配,并对施工进度以及各项制度进行编排,定期召开例会,探讨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存在的问题。在2016年8月-2020年5月负责一项安置房项目,承担的职务为生产经理,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为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进度计划变质、班组协调、资料以及人员分配等,并且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例会,积极探索项目施工问题予以整改,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安置房项目具有施工质量要求高、作业面积大、交叉作业多等。结合笔者历年来的工作经验可发现,高层建筑施工特点体现如下。

1.1建筑基础预埋深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基础进行深度预埋可以加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地基埋置深度应该>建筑物整体高度的1/12,大多高层建筑地基预埋深度都在5米以上。建筑工程进行深度的基础预埋处理,可以更好的承担建筑物重量,使得建筑上层结构受力情况良好。现阶段建筑物在进行建筑基础深度预埋处理时,可以在设置地下室用药停车场以及辅助用房,在增添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高层建筑整体稳定性的提升。

1.2建筑施工难度大

高层建筑的楼层数量较多,整体高度高,这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就涉及到许多高空作业,施工环节存在较大的风险,相较于普通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额外考虑垂直运输、高空安全防护、防火、通讯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施工中的重难点。除此之外,在高层建筑施工区域多在城市较为繁华的场所,该场所内部的建筑物已经较为密集,这就导致整体的施工区域较为狭窄,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工艺的选择,同时还不能将与其相邻的建筑物管道线路以及路段造成损害,这些因素都无疑增加了施工难度。

1.3建筑施工周期长

笔者在历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较长,在2年左右才可完成施工,整体的施工流程需要跨越不同季节,其中冬季、雨季无法进行有效的施工,如果想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就需要合理安排与布置施工方案,确保方案设计的周密细致化[1]。如地基施工的过程中,若碰到软土地基的情况,需要结合施工成本、施工质量、施工周期等多种因素来选择技术策略,确保施工的合理性。

1.4建筑施工要求高

進行建筑施工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对以下几个内容都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一个问题是项目系统管理在进行高层建筑项目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了多种各样的因素影响,所以应该对项目体系管理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二是由于高层建筑的工程量大,对于施工和布置有很高要求。三是在高层建筑涉及到许多新型工艺与技术,所以需要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四是高层建筑需要时长进行高空作业,为了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风险,需要施工单位与施工人员树立高强度的安全施工理念。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2.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混凝土浇筑(如图1)施工是高层建筑重点施工内容,其主要是指将混凝土浇筑入模俗话的过程中,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涉及到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振捣、柱、梁板、楼梯浇筑等各项操作工作。

①清理工艺:需要将模板内残留的杂物清除,通常情况下,模板内会残留泥土、垃圾等,在清理完成后需要在钢筋水泥砂浆与塑料垫块处予以检查,若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木模板,应该先在木模板处进行浇水,使其处于湿润状态,柱子模板处应该将杂质、多余水分清除后实施封闭处理。

②混凝土搅拌工艺:在实施混凝土搅拌时,需要以配合比作为参考依据确定材料使用量,而在分析骨料内部含水情况时,应该适时调整配合比中使用的水量。在装入材料进行搅拌时,材料的装入的先后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在使用外加剂时,应该与细粗骨料一起加入,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实施最少90秒的混凝土搅拌。

③混凝土运输工艺:在对混凝土进行泵送时,应该确保机器处于连续工作状态,若在泵送的过程中出现故障,停歇时间>45分钟,或者观察混凝土呈现出离析的特点,这时应该在管内用压力水枪进行残留混凝土冲洗。高层建筑在进行混凝土泵送时,对混凝土强度具有较高的要求,由于混凝土用量大,为了确保混凝土成功泵送,应该在泵送混凝土是添加外加剂、粉煤灰,并且要使用先进的泵送装备,科学布置泵管,使其达到预期泵送高度。

④混凝土振捣工艺:在振捣工艺管控中,应该控制好混凝土有料口下落的高度值,在施工时建议其<2米。浇筑混凝土时应该进行分层处理,在分层高度上,相较于振捣作用部分,高度约为其1.25倍,最大高度需要<5厘米。振捣工艺中多为插入式,这时在振捣时应该凸显出插点均匀、快插慢拔、均匀振实的特点,与此同时,浇筑混凝土浇筑应该具有连续性,尽量缩短浇筑过程中的间歇时间。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观测模板、钢筋、预埋筋是否有移动、变形情况出现,若有问题需要立即暂停混凝土浇筑处理。

⑤柱、梁板、楼梯浇筑:在进行柱浇筑时,混凝土在插入式振捣中,每层厚度<50厘米,振捣棒不可对钢筋、预埋件造成破坏。高层建筑的柱高较高,这时可以采用串筒分段浇筑的方式,注混凝土的浇筑需要在一次完成。梁板浇筑较为复杂,具体应该先考虑梁的高度,然后用分层浇筑的方法,使其以阶梯型呈现,在浇筑位置到达板底时,可以与板共同浇筑[2]。梁板浇筑、振捣需要进行协调配合,振捣充实后才可进行下一层浇筑处理。在施工缝区域内进行梁板浇筑时,应该沿着次梁方向,且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需要>1.2Mpa。楼梯浇筑时的顺序为由上-小,先开展混凝土振实处理,在振实后向上进行推进,楼梯浇筑应该具有连续性,在浇筑完成后,需要在12小时进行覆盖、洒水处理,使其处于湿润状态。

2.2锚杆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高层建筑中的锚杆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干作业、湿作业两种,其中两种作业方式基本相同,区别主要体现在进行湿作业处理时,施工阶段需要钻入阶段应该进行水冲,并且要合理应用外套管。针对锚杆施工技术需要从以下要点进行管控。

①在开挖土方的环节中,相较于锚杆标高,锚杆施工时应该比起高出50厘米-60厘米,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施工区域的场地进行平整处理。

②若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的工艺为湿作业,成孔阶段需要先将水泵启动,向其中注水,然后依据施工区域的地理环境对钻孔速度进行调节,每节钻杆完成后,都需要将外套管内的清水冲洗出来,在有清水流出后,才可进行后续工作。针对每节套管都需要确保其在同一水平线上,在钻进过程需要合理进行速度调整,在钻进预期深度的20厘米时,需要对管内泥沙反复冲洗。干作业施工时,为了避免钻孔机械被别住,也要对钻进速度进行管控。

③在向外套管底插入注漿塑料时,需要进行水泥浆的灌入处理,在灌入的过程中,需要对浆管予以活动,在孔口内有水泥浆出现时,再将注浆管拔出。为了确保锚杆施工技术满足要求,需要预加应力,通常锚体养护达到设计强度的70%-80%,施加预应力可以有效避免变形问题的出现[3]。

3、逆作法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逆作法(如图3)是高层建筑传统的施工方法,通常应用于地下室施工中,应该逆作法可以缩短整个施工工期,降低基坑变形风险,节省基坑支护所用的成本,但是采用该方法进行施工,一定要有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持。在该项施工中,要点内容体现如下。一是应该进行地下连续墙构建,将其作为永久地下室外壁。二是利用逆作法在成桩时,需要预先增加所用的钢支柱。三是在进行地板施工之前,应该确保支撑柱可以将上部施工结构进行良好的承载。四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支柱、地下连续墙的沉降差不可超过允许范围。在开展逆作法施工时,施工人员可以同时在地上、地下进行施工,可节省1/3的工时,且通过逆作法施工具有良好的受力,可以有效降低对周围建筑的影响。

4、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1加强“三线”管控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指的三线主要为轴线、标高、垂直度,其属于施工的重难点,在轴线管控过程中,应该在施工中确保复核轴线的准确性,之后将高层建筑中的一层楼面作为基准点进行钢板埋设,埋设位置纵向、横向最长位置处,之后进行控制点标注,楼层处应该留有方洞,向下层垂吊大线,确定好轴线。垂直度的控制是保障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正确管控各个高层建筑的垂直度时,应该综合分析各个大楼的柱网布置,确定各个大楼四个边角柱的所处位置之间所在,在大楼内部安装好了相应的模板之后就开始进行了垂直度测量,测量时主要是采用了吊线的管理方式,在其垂直度达到要求后,进行了模板外边线的加固和支护、混凝土浇筑和处理[4]。在支模后,将这四柱作为基线,在钢线拉紧之后,于正面位置处进行良好的垂直度管控。除此之外,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激光仪器、重锤等,确保垂直度的精准性。标高线管控应该在每层建筑中进行标高定位,标高定位位置在预控轴线洞口处,一般高层建筑洞口至少四个,与此同时,应该利用水准仪进行复核,分析每层的洞口是否在一个水平面上,增加标高线精准性。

4.2混凝土裂缝预防管控

高层建筑中需要进行混凝土施工处理,混凝土受到温度应力的影响极易出现裂缝问题,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加强温度控制。高层建筑一般采用加水控制来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带来的不良影响,该方法主要是在混凝土拌和的过程中,向其中加水或者是冷却处理后的碎石。除此之外,混凝土拌和时也要精准控制碎石料、水泥、粉煤灰的用量,改善骨料的级配,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含量,从而有效降低温度裂缝的发生风险。

4.3做好建筑施工准备

在高层建筑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该做到施工准备,在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详细记录施工位置的地质、交通、气候情况,然后结合勘察资料以及实际的施工要求来设计施工方案,从而减少施工设计变更问题,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顺利实施。除此之外,在施工前也要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会议,下达每位人员所负责的施工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落实到责任到人的制度,在出现相关问题后可以进行责任追溯,从而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得到保证[5]。

结语:

高层建筑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高层建筑具有建筑基础预埋深、建筑施工难度大、建筑施工周期长、建筑施工要求高的特点,所以为了有效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施工质量,需要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锚杆施工技术、逆作法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要点管控,并且为了强化高层建筑的施工治疗,需要实施加强“三线”管控、混凝土裂缝预防管控、做好建筑施工准备等工作,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尹苏静,李洁.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与质量控制[J].商品与质量,2021(20):154.

[2]王新红.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与质量控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1,19(2):211-212.

[3]张忠阳.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与质量控制[J].精品,2021(9):169.

[4]郭旭光.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与质量控制[J].卷宗,2021(12):353.

[5]王瑾,王江平.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与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20(33):12-13.

作者:朱越涛

上一篇:海外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消费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