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论文范文

2022-05-14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控制系统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PLC和DCS第三代控制系统突出代表,在诸多工业控制领域如冶金、电力、石油、化工、轻工等发展迅猛。PLC和DCS两大控制系统具有各自的特点,二者功能方面虽各有千秋,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却能结合使用,而且效果更好。

第一篇:控制系统论文范文

探析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摘要】 在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普及,对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财务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策略。

【关键词】 电算化 会计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

在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普及,对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财务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网络的介入,使得信息化技术控制成为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扩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提高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应用的目的

教育系统中严格、规范的会计控制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监督和约束会计行为,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教育系统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它是及时发现和制止教育系统经济犯罪和腐败的有力管理工具。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学校资产安全和完整

任何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资产,如果没有一定的措施加以保护,则会由于浪费、贪污盗窃等行为,而使资产蒙受损失。建立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就是要防止企业资产流失。

2、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可靠

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进而提高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3、保证学校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任何一个学校的财务活动都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学校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减少或杜绝学校内部各种违法违规操作。

二、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教育系统已经具备或初步具备并使用会计核算系统、会计管理控制系统,在财务部门内部建立了电算化系统或局域网系统,使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及时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基本能满足财务内部管理的需要。但是,随着教育系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时常出现财务工作无法及时满足管理需求的情况

这导致教育系统内部各部门不能及时地获取有关信息,不能做出及时、正确的决策,这种状况已远远滞后于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当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财务业务一体化自然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是历史前进的迫切需求。

2、通用会计软件安全控制功能不完善

会计软件的质量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基础,决定着电算化工作的质量。目前使用的通用会计软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3、电算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不完善

财政部要求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需要具有完善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但单位在实现电算化后没有按要求制定包括严格的上机操作管理制度、硬件、软件管理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内容的明确的、成文的内部管理制度。对电算化的内部管理仍是按照手工记账的管理办法使用原来手工系统下的财务制度,从而使基础管理工作滞后。

4、电算化会计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应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及控制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价,指出其薄弱环节,提出改善意见,促使被审单位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单位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不熟悉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不了解电算化会计系统应有的内部控制,更不熟悉如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审计,从而导致电算化会计系统未能得到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

三、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新构建

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内部控制下,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也只有在严格的内部控制下,才能预防和减少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风险。网络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建立和运行的过程来看,可分为系统研发控制、组织管理控制、日常操作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几方面。

1、系统研发控制

网络会计软件的研发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如《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按标准和规范开发的运行可靠性才有保障。网络会计软件的研发不仅仅只是手工会计的功能模拟,还要在软件开发中强化内部控制手段,严格规范会计软件在数据输入、处理、传输和安全保护的控制功能。

2、组织管理控制

组织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责任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等。教育系统应按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将其划分为数据收集组、数据处理组和信息分析组等部门,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教育系统的实际规模、符合教育系统总体经营目标。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职务分离主要包括: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相分离;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等。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教育系统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要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及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对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完好及能够正常运行。

3、日常操作控制

日常操作控制包括经济业务发生控制、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输入控制和数据存储控制等。教育系统应建立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手段,设定电算化软件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并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安全,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教育系统对于输出的磁介质的会计资料应及时贴上外部标签,在外部标签上写明文件名称、输出时间。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做好登记。同时,应设置资料分发与保管的登记簿,详细记录输出资料的名称、编号,打印份数、送达时间等,并需经手人签字,以防丢失、错发、漏发。

4、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审计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规定;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是否一致;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非法修改数据;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系统漏洞;定期检查、测试电算化内控制度,找出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四、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完善措施

1、提高信息控制意识,完善会计控制系统

信息化技术控制日益成为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育系统也必须借此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作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信息化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字存储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1)岗位设置

防范和杜绝经过电算化会计软件舞弊方式的最佳方法就是设计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根据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要求,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电算化主管、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系统维护员、审核员、档案管理员等。在实施电算化会计过程中,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参照对电算化会计岗位的描述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会计岗位,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2)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包括权限分配和用户名/密码管理两个方面,前者决定相应用户对会计数据具有哪些操作权,而后者则保证了用户和权限的对应关系。在分工时,应做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从而防止出现舞弊和欺诈。

2、学习网络信息管理理论,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作为资源,除了一般的可利用、有价值等特征外,还具备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的特性。而信息管理系统则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独立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系统地利用信息这个资源,教育系统建立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学习网络信息时代管理信息化理论,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相融合,建立网络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行网上财务建设

网络财务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实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各项功能,并能够进行实时反馈和远程监控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它以实现资金流、信息流高度一致为目标,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从桌面财务走向网络财务。网络财务软件从管理方式上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等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从软件功能上,提供远程报表、远程查帐、网上支付、网上财务信息查询等功能,支持网上报价、网上采购、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等。实现远距离的财务服务,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公开性、透明性,并使财务办理更加便捷、安全。

【参考文献】

[1] 冯蓉蓉: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J].现代会计,2005(2).

[2] 树友林: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11).

[3] 陆宇海:电算化会计数据的安全防护[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8).

[4] 薛兆军:试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J].机械管理开发,2002(2).

[5] 叶芸芸: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1).

[6] 应军:谈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4).

[7] 李红、贾英:试论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对策[J].商业研究,2001(6).

作者:张晓斐

第二篇:PLC控制系统与DCS控制系统的优势分析

【摘要】PLC和DCS第三代控制系统突出代表,在诸多工业控制领域如冶金、电力、石油、化工、轻工等发展迅猛。PLC和DCS两大控制系统具有各自的特点,二者功能方面虽各有千秋,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却能结合使用,而且效果更好。

【关键词】控制系统;PLC;DCS;优势比较;应用

1.DCS系统

1.1 DCS简介

DCS在国内自控行业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它综合了计算机、通讯、显示和控制等4C技术,其实质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1.2 DCS的结构

在结构上,DCS包括过程级、操作级和管理级三个部分。过程级是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实施部分,是由过程控制站、I/O单元和现场仪表组成。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组成了操作级,它的作用是完成系统的操作和组态。

1.3 DCS特点

高可靠性、开放性、灵活性、易于维护、协调性、控制功能齐全。DCS即为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是多级计算机系统,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DCS综合了计算机、通讯、显示和控制4项技术,也称为4C技术,DCS的主要思想是分散控制、分级管理、集中操作、灵活配置、组态便捷。DCS是拓扑大系统,呈树状,从上到下,通信是该系统的关键;PID在中断站里,现场仪器仪表和控制装置与计算机的连接依靠中断站;DCS是树状的拓扑结构,且结构是并行连续的链路状,也存在许多电缆由中继站并行到工程项目现场的仪器仪表;DCS系统的模拟信号由智能仪表的部件和几台计算机构成,渐渐的用数字信号来替代模拟信号,信号形式是A/D-D/A;由一台仪表与一对线连接到I/O,从控制站连接到局域网LAN;DCS控制系统是控制、操作和现场仪表的3级结构;每家企业的大的DCS控制系统不相同;主要使用于大型的连续过程控制。

2.PLC系统

2.1 PLC简介

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2.2 PLC特点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功能强适用面广、编程简单容易掌握、使用和维护方便。

2.3 PLC的特点

PLC即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使用一种可以编程的存储器,通过所存储的程序,来进行逻辑运算,或通过用户的指令来进行顺序控制、计数、定时和算术操作,并且通过模拟式或数字的输入或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生产,或控制生产的过程。PLC已经从控制开关量的阶段发展到进行顺序控制或运算处理,是从低级向高级运送处理,从下往上的运算处理;PLC具有连续不间断的HD控制等多项功能,PID在中断站里;PLC可以使用一台PC机作为主站,同种型号多台PLC作为从站,PLC也可以使用一台PLC作为主站,同种型号PLC作为从站,组成PLC网络,后者比前者的方便之处是当用户进行编程时,不需要了解通信协议,按照说明书的格式编写就行;PLC网格不但可当做独立的DCS/TDCS,同时也可以当做DCS/TDCS的子系统;PLC大系统与DCS/TDCS一致。

3.DCS与PLC的区别

DCS是集散式控制系统的一种,PLC是控制装置,所以说DCS与PLC是系统和装置的区别。不管何种装置的功能和装置之间的协调,都可由系统来实现;而PLC装置所实现的只能是这个单元所具有的功能。

3.1 安全可靠性不同

DCS的设计使用的是双冗余过程处理器、双电源和双冗余网络。如果重要控制元件有了故障,其他与之相关的冗余元件就会实时没有干扰的变成工作元件,使系统能够安全运行。但起初的PLC控制系统完全没有把冗余的设计思想引入进去,系统没有足够的安全可靠性,经过改进后,实现了双冗余控制。同时,DCS系统的硬件插拔可以带电热插拔,即当某一模块遭到破坏或发生了其它故障时,系统不需要停止运行,维修技术人员就能及时替换被损坏的硬件。而很多PLC没有上述的功能。

3.2 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不同

当前,DCS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非常强大,尤其适用于大型的系统工程。大多数操作级的网络平台都选择了以太网络的形式,采用的是当前标准的或变形的TCP/IP协议,进而为系统的扩展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而PLC系统最原始的开发目的是针对设备控制,大多数没有或只有很少部分有兼容性和扩展性的需求,所以,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的资源需要共享时,PLC是相当的困难。

3.3 数据库不同

DCS系统具有比较统一的数据库,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引用DCS系统中的某一已经存在于数据库原始数据。但PLC系统的数据库就不是这样了,相比较而言它没有DCS统一,例如监控软件和组态软件抑或是归档软件都有各自的数据库。

3.4 时间调度和任务的处理方式不同

由于DCS系统已经实现了集散控制,因此它可以先灵活地设定任务周期,进而轻松的处理多个任务。但PLC的程序与之不同,大都不能按原来设定的周期进行循环运行。

3.5 网络结构不同

DCS网络是DCS系统的中枢神经,通常包括两层网络结构,而采用单网结构的PLc网络形式基本上是为个体而工作。TCP/IP协议是标准的以太网协议,是双冗余设计,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与拓展性。而且PLC系统的网络安全也相对较差。

3.6 系统软件功能不同

DCS应用于化工、电力等大工业的过程控制更有优势,因为DCS的软件包功能强大,有配方的功能,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专家软件,简化了用户的组态编程工作。DCS的基本功能是对各种工艺进行控制,如果某一方案有了变化,技术人员只需在操作台就能更改方案,不影响原来的控制方案正常运行,它通过编译就可执行命令,然后由系统自动运行。PLC系统不利于维护,它的工作进程是先确定哪个PLC需要编译,然后再进行程序的编译,最后再一对一传送程序。

4.PLC与DCS比较及优势分析

目前工业控制领域效果最令人满意和最广泛使用的两种控制技术就包括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及集散控制系统(DCS),同时它们各自的优势及劣势也是很明显的,如在高速的顺序控制中PLC占主导地位,而且PLC体积小,使用灵活,价格相对较低,而在复杂的过程控制中DCS占优势,但体积大,价格相对较高。但在通讯功能及管理能力方面PLC不及DCS,DCS通讯及管理能力较强。如果按从弱至强将PLC与DCS的性能划分为1至10个等级,则可将它们的对比列于表1。

数字量的顺序控制是早期的PLC主要的发展方向。但随着PLC技术的不断发展,PLC扩增了模拟量控制功能、通讯联网功能、PID调节功能及分级控制功能等,当前,即使是在过去DCS占统治地位的化工、冶金等行业PLC控制系统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但PLC有一个弊端即难以组成大型、复杂、综合的系统,由于技术原因,如果过多的plc通过网络与过多的PLC通讯,则可能导致瓶颈现象及计时上的困难。

DCS的诸多优势使它在控制系统的高端市场仍占主流地位。DCS控制系统最初是由模拟仪表发展而来的,因此它初期的功能以回路调节为主,之后又扩展了顺序控制的功能。集中地操作管理,分散控制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及管理能力是DCS的设计思想。但DCS比PLC价位稍高,因此国内一些资金有限的中小型企业有时难以承受DCS控制系统。

5.PLC与DCS系统的综合应用:混合式控制系统结构

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通过研究人员多年的研究与开发,DCS与PLC两大系统除了保留有各自自身的特点之外,二者还能互相补充,形成新的控制系统。二者在很多领域可以并存,可以通过弥补对方的不足,形成新的控制系统。当前,越来越多的以PC+PLC组成DCS系统的工程应用逐渐广泛。

图1所示为混合式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以DCS的设计思想为基础,综合PLC与DCS的各自优势。它主要由系统网络、操作员工作站、中央服务器、控制器及输入/输出(I/O)模块等部分组成。

5.1 系统网络

整个DCS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就是系统网络,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可扩充性都与系统网络息息相关。它的重要性对于混合式控制系统同样重要。

如图1所示,HCS是包括操作管理和过程控制在内的两级式控制系统。N1网连接的操作员工作站及中央服务器构成了操作管理级。N1网是一局域网(LAN),可以选用以太网,传输介质可使用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它要能较快地传输大量的数据。星形、总线形、混合形等网络拓扑结构都可供N1网来选择。当前,工业控制网常用的网络结构是总线结构。因为它有成熟的网络技术,简单的施工过程,而且节点的加入退出时不需要中止网络运行。

N2网要具有实时性,这对实时性很强的过程控制十分重要。为了实现数据共享,一旦N2网上某节点发送数据,则该网络上所连接的各节点要能够同时接收到该数据。N2网的作用是将过程控制级的控制器与中央服务器相连,并且使控制器与远程I/O、远程I/O与远程I/O连接起来并中央服务器连接起来。

5.2 操作员工作站

操作员工作站能够完成HCS与用户间信息交换,它的功能主要有3个:(1)对生产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2)为运行操作人员提供人机界面;(3)便于操作人员及时全面地了解系统运行情况。现在操作员工作站主要由PC机承担,因为微型计算机性能在不断提高。

5.3 中央服务器

中央服务器用Windows NT为操作系统,配以系统应用软件,在部分行业还可与企业管理系统相连。它主要用来实现信息集中管理,如所有的系统信息、报告及总数据库。

5.4 控制器

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中枢就是控制器。由HCS可组成较大型的分散的控制系统,这是因为每个HCS可支持多个控制器,而每个控制器又可支持多达上百个控制回路。HCS控制器体积比DCS小得多,与PLC一样采用了主要包括处理器、内存、I/O接口,外加通讯接口在内典型的计算机结构,它的框架沿袭了传统PLC的框架尺寸结构。从尺寸与外形上看,HCS控制器与PLC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绝不是简单翻版PLC的,它有许多自己独特的特征和风格。HCS控制器在过程控制中能胜任DCS所承担的过程控制任务,它主要执行闭环及顺序控制。

5.5 输入/输出(I/O)模块

HCS提供了能与工业生产现场I/O信号直接相连的各种规格的I/O模块,如模拟量/数字量、直流/交流、电压/电流及不同电压等级的I/O模块等。这些I/O模块可与工业现场的按钮、变送器、传感器、电磁阀门及马达控制器等设备元件直接相连,使用灵活方便。

6.新型混合式控制系统特点

6.1 控制分级分散,管理集中

HCS的某些优势和DCS是一致的,比如它也具有信息集中,控制分散的优势。系统具有包括操作管理级及过程控制级在内的垂直的2级功能,并且在各级之间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在系统的统一协调下平稳运行。在实际方面采用该分散控制结构,也就是将多个控制器及I/O框架分散后进行联网,这样设计的优点是:(1)避免因个别设备出现故障殃及整个系统而造成的危险,提高可靠性。(2)可将生产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网络传送至中央服务器以实现信息集中。

6.2 高灵活性、强可扩展性

HCS采用的结构形式是模块化及积木化,这样的话用户可选择不同数量、不同规格的单元设备以组成不同要求、不同规模的硬件系统,进而满足自身实际需要。组装上,灵活的组装方式使系统扩展变得容易,整个系统采用分级分散的网络结构形式,使增加或去除某些单元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这有利于工厂按当前规模配置系统,使设备的利用效率全面提高。

6.3 可靠性高

(1)冗余技术

为了避免由于某个部件失效而影响整个系统运行,HCS允许用户在任何需要的关键部分扩充冗余部件。如将冗余的处理器、传输介质、中央服务器等加在控制器中,提升整个系统性能。

(2)自我诊断功效

HCS系统软件可整个系统的软硬件状态进行在线监视,如果有异常情况发生时,系统可立即自行采取有效措施,自行运行,使故障得到有效解决。

(3)断电保护功能

在HCS控制器的处理器模块内装有新型锂电池,因此在外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数据也不会丢失。

7.结束语

在未来,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向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同时,DCS及PLC系统将会更加完善,更多的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夏晓莉.PLC、DCS两大控制系统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9).

[2]童伟.集成PLC与DCS的新型过程控制系统[J].江西化工,2007(2).

[3]周明.现场总线控制系[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3.

[4]杨长能.可编程控制器基础及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1.

作者简介:张雪莲(1979—),女,山西河津人,大学本科,工程师,现供职于山西铝厂设计院电气室,主要从事电气设计与管理工作。

作者:张雪莲

第三篇: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现场调试控制分析

【摘 要】作为供电节点设备的电力负荷系统,对电力的管理工作有很大影响,它能保证供电的稳定性。要做好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就应首先了解其结构设置,然后依据实际需要用电进行现场的调试工作。只有通过实际的调试分析才能发现问题、寻找到解决办法,运用现场调试技术保证日常生活的用电、供电。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类型相似,它们主要控制电路中的电荷量,实现对电耗的监控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将工作信号传输到各个电气设备上,然后根据该信号进行设置来传输功率。而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已经使用了无线电控制,现在主要是使用GPRS信息技术或相应波段的无线电控制,这主要是为了实现信息的相互传输,相互控制得到相应的信息。

【关键词】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现场调试;控制分析

前言

电力负荷控制,广义地可称为电力负荷管理。其主要目标是改善电网负荷曲线形状,使电力负荷较为均衡地使用,以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投资效益作为10kV配电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在有限投资前提下,系统通过电力负荷控制终端对配变运行数据实时监测,掌握配变端负荷、电量、电流、电压、负载率等关键运行数据时间空间分布,提高变压器运行效率,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分析电能损耗合理性,及时发现异常用电和计量异常,实现管理降损;通过对系统功率因数实时监测和控制无功电容投切,实施就地无功平衡,提高配电变压器总负荷功率因数,实现技术降损。

1、电力负控系统信道

电力负控系统信道主要有230M无线专网、GPRS无线公网、光纤、有线modem拨号、有线通讯、电力线载波、小无线(微功率)等信道。电力负荷控制终端采集主要采用GPRS无线公网。本文重点介绍GPRS无线公网的通信方式、通信特点等。

1.1GPRS通信方式

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的英文简称[,可以为GSM用户提供分组形式的数据业务。GPRS采用与GSM同样的无线调制标准、同样的频带以及同样的TDMA(时分多址)帧结构。因此,现有的基站子系统(BSS)从一开始就可以提供全面的GPRS覆盖。GPRS引入的分组交换传输模式,使得原来采用电路交换模式的GSM传输数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在无线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按电路交换模式而言,在整个连接期内,用户无论是否传送数据都将独占无线信道。而对分组交换模式,用户只有在发送或接收期内才占用资源,这意味着多个用户可以高效共享同一无线信道,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GPRS用户计费以通信的数据量为主要依据,其连接时间可能长达数小时,却只需支付相对低廉的连接费用,从而提供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GPRS数据传输方式特别适用于简短的、突发性的或频繁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大数据量传输方式。

1.2GPRS通信方式特点

GPRS理论上可提供高达171kbit/s的传输速率,实际应用中大约为20~40kbit/s[,比GSM电路型数据传输的最大速率(一般为9.6kbit/s)高出许多。GPRS初次登录时与常用有线MODEM相似,只要完成一次登录后,数据通道即可建立数据通道。一旦发生数据交换马上就进入分组交换进程,分组接入时间少于1s,可以提供快速即时连接。

由于GPRS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通信技术,它采用了基于IP地址的寻址方式,这意味着每次通过GPRS登录互联网后,都可以获得一个随机分配的IP地址,一旦脱离网络,地址释放即为它人所用,须得重新登录分配地址。对于一个稳定的通信系统而言,动态分配IP地址方式不确定性较多,无法保证可靠的点对点传输。但是一个系统全部采用固定IP地址可能性也不大,所以一般要求主站设备必须是具有固定IP地址的互联网接入设备,而终端仍旧采用上网随机分配IP地址的方式。通过软件设定,终端每一次上网获得临时IP地址后,都要立即向固定的IP地址(主站)汇报,主站只要收到这条信息,马上就可以建立起一条正确的数据链路。

2、电力负荷系统故障分析及现场调试控制的应用

2.1电力负荷系统故障

影响电力负荷系统出現问题的因素很多,首先,开关出现问题,影响电源。因为电源影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GPRS系统,会造成掉线,影响电路疏通。一旦掉线连接不上,终端系统的电源就不能为无线通信提供电流的输出,时间长就会影响电压,电压下降,造成电力器件的损坏,同时也影响使用寿命和正常运行;其次,网络问题也会影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网络好的状态,终端交流顺畅,网络不好,终端就会掉线,信号不佳也会影响电力覆盖面。一旦出现网络数据失误,就会造成电脑关机,重新启动会影响电力负荷终端系统的通信数据,很多数据流量会造成通信流量过大,终端系统被迫停机;最后,网络基站的业务量大。大的业务量就需要秩序的管理,避免出现劣质问题或者无线电层面的问题,影响系统运行。

2.2电力负荷控制现场调试技术的应用

现在全国用电量持续增加,并且增加速度之快,这就需要电力部门做好工作,避免出现问题影响电力使用。因此,需要做好电力负荷控制现场的调试技术的应用工作,为电力企业服务。

第一,电力负荷控制技术能在电力的多个层面开展工作,从管理层面来说,应深入调查和分析供电过程中的电力使用情况,了解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了解现场应具备的调试技术,这都是为了做好电力的稳定工作做准备。通过应用电力负荷技术,对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基础调整,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管理能保证用电用户的时间和空间的改变和调整,主要是为了系统的整合,减少浪费和故障,以应对市场的改变。

第二,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技术的应用能准确调整设备,诊断设备出现的问题,以保证在发现问题后能及时调整。此外,这还有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在的环境因素和内部的环境因素都应做好分析、做好调整,这也是为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要分析好原因,然后再分析故障的事项,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排除故障,保持电力输送运行通畅。

第三,电力负荷控制现场调试技术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抄表技术,实现远距离抄表技术,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也是解决人力、缩减开支的一个办法。传统的抄表员工作效率低、失误率高,影响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应用,而应用现场调试技术以后,固定时间固定的用表量可以存储,对电费的收缴信息和管理能力有所提升,能提高电力的准确度,做好负荷电量的分析工作。

3、结语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对保障居民和企业正常的用电生活起到很大的作用,它也能控制用电量。应用现场调控技术能远距离准确的读取用电数据,实现远距离抄表,这既协助了电力企业的工作,也解决了电表抄表员的工作难题,不仅避免了抄表过程的失误,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把居民用电随时都可以上传到电力部门,不管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电量查询,出现问题时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所以,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现场调试的作用很大,应受到电力部门的重视,做好此项工作,更有利于我国电力的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万祝,赵远.负荷管理系统功能拓展经验浅谈[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2):20-24.

[2]新形势下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4):31-34.

[3]武福建.电力预付装置及负荷管理的实践[J].电力学报,2007(1):149-150

(作者单位:国网江苏省有限公司扬州市江都区供电分公司)

作者:孙璐

上一篇:人力资本论文范文下一篇:游泳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