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新技术论文范文

2022-05-15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控制新技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实现城市电网优化运行,区域保护控制和输配协调电压控制技术很关键。从系统构架与协调策略、连锁信息区域电网线路保护、实时信息多级链式电网区域备自投三大方面分析了区域保护控制技术;从动态无功优化配置、控制技术考虑因素与控制系统架构三大方面分析了协调电压控制技术。两大控制技术分析研究,可为我国城市电网优化运行、智能化、绿色化提供有效参考。

第一篇:控制新技术论文范文

推广农业新技术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摘要:农业生产过程由于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的的不合理使用,秸秆等种植业剩余物处理不当等,增加污染源,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推广少耕免耕、测土配方施肥、生态拦截、循环农业等农业新技术,不仅有效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而且还能减少农业污染源,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关键词:农业新技术;农业污染源;面源污染

据2007年我国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公报:农业污染源的调查包括了种植业的38239个,其中种植业主要污染物流失(排放)情况:种植业总氮流失量159.78万t,总磷流失量10.87万t;种植业地膜残留量12.10万t,地膜回收率80.3%。重点流域排放情况:重点流域种植业主要水污染物流失量:总氮:71.04万t,总磷:3.69万t。可见,农业污染源造成面源污染的问题严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本文着重分析了农业污染源污染现状,论述了推广少耕免耕、测土配方施肥、生态拦截、循环农业等农业新技术,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

1 农业污染源污染现状

1.1 化肥

生产和使用化肥,是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化肥作为一种基本肥源,是发展农业、森林和草原等绿色资源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益的手段。据统计,近10多年来,我国化肥总使用量由1996年的3827.9万t,增加到2005年的4766.2万t,其中氮素合计达到2730.5万t氮,增加迅猛,成为世界第一。但我国化肥的利用率平均只有30%,这不仅造成农民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江河湖泊富营养化、近海赤潮频发,对土壤、大气、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据估算,我国农田径流和淋溶进入水体的氮素对水体氮素面源污染的贡献率为490万-500万t,成为江河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污染水体。

1.2 农药

农药对人类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农药的负面影响也被人们认识并引起高度重视,农药污染已在许多国家造成公害。农药的大面积使用、不合理运用,使部分农药流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危害。据文献报道,中国目前喷施的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30%,而据中国统计,2005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为146.0万t,这样至少有87.6万t农药残留在环境中,挥发到空气,流入水体,沉降聚集在土壤,成为农业污染源,严重污染土壤、大气、地下水和农产品,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转移到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3 农膜

农膜是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主要的生产资料,农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是继种子、化肥、农药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2005年,我国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176.2万t(中国统计)。另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公报表明,2007年种植业地膜残留量为12.10万t,地膜回收率为80.3%,这样我国年有20%左右的农用塑料薄膜约2.4万t直接丢弃在田间,破坏土壤物理性状,阻碍土壤水肥的运移,抑制作物生长发育,严重的影响人类健康,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白色污染”。

1.4 秸秆

农作物秸秆既是农业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又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生产要素。农作物秸秆是农村能源的主要来源,被广泛用作饲料、肥料和燃料,但如果不合理使用,大量焚烧秸秆,将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加剧大气的温室效应,导致大量有机物不能回到农田,使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引起水土流失,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的秸秆产出量已超过7亿t。由于农作物秸秆运输难、加之农忙时节劳动力缺乏,储存场地少,收集、运输等经济实用技术装备不足,大量农作物秸秆没有成为农村的主要能源来源,而是被农民大量焚烧或丢弃在田头,不仅大量浪费资源,而且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农业的另一面源污染源,污染环境。

2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

在农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和努力下,一批农业新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是减少农业污染源,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

2.1 少耕免耕技术

少耕免耕技术是本世纪农业技术领域中推广行之有效保护性耕地的新技术。它减少因为频繁的耕翻导致的土壤侵蚀和土壤地力退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保护土壤、水和气农业环境,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增加农业效益。据试验测定,少耕免耕技术与犁铧翻耕技术相比:减少地表径流量50-60%,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提高水分利用效果12-16%,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03-0.06%;提高粮食产量13-16%并减少秸秆的污染。据广西农业部门统计,广西推广免耕技术达2200多万亩,有效减少了大量稻草的焚烧或丢弃,并且培肥地力,降低化肥的使用量,从而有效控制秸秆、化肥污染源造成的面源污染。

2.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支增收。根据专家测算,到201O年全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每年节约氮肥410万吨,从而减少化肥的污染源,有效控制江河湖泊富营养化。

2.3 “三避”(避雨、避寒、避晒)技术

“三避”技术是广西农业部门在总结农民群众实践的基础上,集成创新,提升和大力推广的以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树冠盖膜避寒、盖棚避雨、网棚遮阳、果实套袋等为代表的避灾栽培技术。“十五”以来,广西累计推广“三避”技术面积3670万亩,新增农业效益60亿元以上。“三避”技术的推广有效地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控制农药的污染。但要加强农用塑料薄膜的回收,控制白色污染的发生。

2.4 生态拦截技术

当前农业部门正在推广应用的生态拦截技术是:生态拦截带和生态拦截沟,实现生态拦截技术的自我维护,有效解决化肥利用率低,氮磷向水体迁移,造成江河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扩大发生。

2.5 循环农业技术

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广西农业部门着重推广“猪+沼+果+灯+鱼”、“猪-沼-稻(免耕抛秧)+灯+鱼”、“猪+沼+果+灯+蛙”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农村清洁工程,使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秸秆有效地利用,各类污染物的产生量相对降低,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以最少的废弃物的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国勤主编.中国耕作学[M].新华出版社,2001.

[2] 罗河胜.塑料材料手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6.

[3] 奚振邦.簡析化肥对现代农业的作用[J].2003.

作者简介:黄碧燕(1964-),女,广西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站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环境监测与管理。

作者:黄碧燕

第二篇:区域保护控制和输配协调电压控制技术

摘 要:实现城市电网优化运行,区域保护控制和输配协调电压控制技术很关键。从系统构架与协调策略、连锁信息区域电网线路保护、实时信息多级链式电网区域备自投三大方面分析了区域保护控制技术;从动态无功优化配置、控制技术考虑因素与控制系统架构三大方面分析了协调电压控制技术。两大控制技术分析研究,可为我国城市电网优化运行、智能化、绿色化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城市电网;电网优化;区域保护控制技术;输配协调电压控制技术

引言

我国电网建设与运营取得巨大成就,保障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運行时间的增长,潜在风险与技术难题逐渐显露。因此,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安全性、稳定性是当前电网技术创新发展的大方向,电力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研究人员与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要求,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不断优化[1-5]。本文以城市电网优化运行为例,对区域保护和输配协调电压两方面的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1 区域保护控制技术

在面对电网遇到紧急情况时,区域控制技术非常重要,它是修复电网并恢复供电的关键技术。

1.1 系统构架与协调策略

区域保护控制系统包含继电功能及稳定自控功能,在控制端以集中分布结构进行系统的整体统一调度与调控。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离不开信息采集器、中央控制处理中心及信息传输部分。电信号传输转化为数据信号,依据数据信号的改变进行统一控制,具体如图1所示。

保护系统与控制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并没有集中处理的信息管理中心,而是通过周边各个区域进行数据信息交流,然后直接控制系统实施保护措施,如图2所示。

控制系统由总站与子站构成。子站搜集的信息通过通信系统送达至控制系统总站,由总站进行统一的信息管理调度,再将处理好的信息依次下发至各子站。信息涵盖范围很广,如电流量、电压量及开关量等。在区域保护控制的协调策略中,根据范围由小到大依次可分为站域保护控制、线路保护控制及区域保护控制。站域保护控制主要涉及各个元件,线路保护是确保连锁的连续保护,而区域保护可确保一定区域内的设备不会超过额定负荷,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1.2 区域电网纵联保护

城市电网中大多采用110V的合环设计开环运行,使得区域电网组成复杂,分支线路较多。若对各分支采取特定保护措施,不仅使得操作手段复杂,消耗时间较长,还会阻碍保护效果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在线路保护中通常采用纵联保护技术手段。但随着技术发展和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这种手段所存在的缺陷也逐渐突显。例如保护配合困难、保护措施不协调、保护效率低下。因此,为了最大程度上保护线路安全,通常采用常规保护与纵联保护相结合,即既要对常规线路与一些主要的电网线路进行具体保护与控制,还需整体采用纵联保护,在不同的电压之间设置电压间隔,保证出现问题时可及时控制。例如,在多级线路中,不同的变电站设置不同的控制子站,及时判断各个元件的安全与否,通过控制子站的信息收集与交流,使得各个分支之间进行有效信息传输,增强整体联系,有利于区域电网的信息调控,进而实现线路保护。

1.3 多级链式电网区域备自投

实时信息的多级链式电网区域备自投(EMS备自投)在保证电网稳定与安全性方面十分显著。为了提升供电稳定性,在常规的电网铺设搭建中广泛采用备用电源系统。而随着电网智能化的推进与其规模的不断增加,EMS备自投控制系统也被不断加入多级链式电网的搭设中。然而,这种技术手段还存在较大技术难点与缺陷:

首先,EMS在遥感数据与相应电力信号采集时,会涉及到人工采集与自动采集,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后,统一进行调度调控。这之间的操作命令确定、下达、执行的整体流程消耗时间较长,约有8s~10s,若进一步分析,时间还会增加,极大拖延运行速度。

另一方面,EMS精度与准确性也存在一定差异。EMS系统收集的信息并没有明确指标,仅仅是依据后台电路中的不同电流、电压等信息产生的数据,使得错误率大大提升。这种调控方式与信息采集手段离不开网络参与,一旦网络存在漏洞或出现故障,极易导致信息转换出错,使得调度过程与结果受到影响。

电网区域备自投是在符合整体链式电路结构的基础上,依据系统的开关变化,凭借自身的操作系统进行逻辑判断,分析出电路问题所在,例如是开关问题,还是线路故障,抑或压力不稳等,这时备自投就会自动跳开故障位点的开关、合上开环点的开关,使得整体电网线路供电得以恢复,如图3所示。

2 输配协调电压控制技术

输配协调电压控制技术是基于调度控制层面的,包含着动态无功优化配置、动态无功多目标电压协调等方面。

2.1 动态无功优化配置

暂态电压跌落后,需采用急速电压恢复方法。首先,选择合适的地点与电压容量,帮助故障后的电路迅速恢复至故障前的电压状态。大容量、大电压的STATCOM(静止同步补偿器)接入电路后能够发挥有效作用,但其价格需求较高,且有一定的面积需求,导致无法在所有电网系统采用,因此我国许多城市电网铺设小容量、小电压的STATCOM,极大程度上规避自身缺陷,缩短配置周期。

当前无功优化配置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模态分析、先进算法及时域仿真。这些优化方法固然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并不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出故障电网系统的电压情况,再加上涉及数据量较大,导致计算量相对庞大,无法在大城市大规模电网体系中起到有效作用。

暂态电压跌落严重性有两大指标:其一,单个故障节点的暂态电压稳定性指标,通常指电网受到了难以恢复的干扰,进而使得系统平衡性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数据计算能够定量反映出现故障的位点对整体电网电压的影响程度。其二,多个故障集下节点的暂态电压稳定性指标,主要体现在节点故障并不能够仅依靠一次故障情况进行分析,而要对所有故障进行归纳总结,考慮多方面状况,利用公式计算推导电压跌落严重情况,其优化需确保网络电压失稳隐患区域的分析,通过集中、分散等方式的选址及相关公式,计算确定出最优无功配置方案。

2.2 动态无功多目标电压调控

在城市电网输配协调电压控制技术中,首先需考虑基于动态与静态的无功组合协调控制策略的站级无功电压控制,其中涉及到内部的STATCOM与MSC(交换中心)两者之间的组合配置与调控。依据公式进行相应分配策略的制定,或将系统给予的参考电压进行转化,转化后的功率作为参考功率,再比较参考功率与实际功率,得到相应调整策略。對于组合协调控制策略,采用站级无功电压控制模式,需对变电站中遥感装置传递的信息进行收集,并遥测STATCOM的信息模式。

在动态无功多目标电压协调控制技术中,采用“小目标”的规划思想对全局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调控,形成有效的电压控制模式,合理优化配置,既能够帮助城市大规模电网稳定电压,还能够增加电能传输效率,进而使得电网系统不断完善。这里涉及到了三级电压控制,由于其是主题控制系统的中间点,利用EMS技术对电网整体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可保证各个电压区域的设定值合理明确,降低电能损耗。在二级电压协调控制中,首先要考虑到暂态电压稳定的动态无功备用评估,再进行数据计算、电能调配补充,用来协调二级电压系统。

2.3 控制系统架构调控

随着城市电网规模不断扩张,电压规模等级随之增加,使得电网内部系统的结构框架也要相应改变。由于系统的反调现象可能导致电能资源浪费,因此将STATCOM纳入电网中的AVC系统,有效调整电网电能分配,可使电网系统在中枢控制线路中及时进行电能调度与控制。与发电机不同,STATCOM能够快速调整体系电压,起到电压支撑的作用,帮助电压达到稳态,增强系统动态备用能力,有效调度源头的电能资源并合理分配。

这种技术手段并不仅仅局限于电压与电流通量较高的电网系统,在一些较小的电网体系中同样适用。这种框架结构中的一级电压控制主要依托于STATCOM设施对各种指令与信息的采集接收;二级电压控制则通过数据变量的协调变换,保证数据分配合理。最后便是电网自动电压的调控,其系有限范围上的调控,也是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结语

本文从紧急控制平面中的区域保护控制技术出发,针对系统构架协调策略、连锁信息的区域电网线路保护及实时信息的多级链式电网区域备自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调度监控平面中的输配协调电压控制技术,涉及到动态无功优化配置、控制技术考虑因素,本文可为我国城市电网优化运行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袁佳歆, 陈柏超, 万黎,等. 利用配电网静止无功补偿器改善配电网电能质量的方法[J]. 电网技术, 2004, 28(19):81-84.

陈兴华, 朱长胜, 王海龙,等. H桥级联STATCOM的控制策略及仿真[J]. 电网技术, 2009, 33(19):119-122.

李贺.主设备检修期间电网运行风险分析及预控措施[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23).

[王家华.电网运行风险量化评估及管控的探索及实践[J]. 云南电业, 2016(10).

陈麦霞, 陈干民, 陈怡芳. 電网运行风险管理基础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34).

作者:田野

第三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与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造与建筑范围也随之扩大,许多大规模建筑开始被投入生产,随之而来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与质量控制问题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首先了解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提出来有助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与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希望为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控制与质量控制,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质量控制

一、研究背景

1.1 研究现状与内容

在2021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后,很多人需要高层建筑进行住宅区的建设。随着商业的发达,建筑行业的需求也随之增多。但是因为高层建筑发展时期较短,我国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并不够。由于高层建筑的周期一般较长,风险较大,所以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在整个工程中较为重要。高层建筑应该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要求,安排科学的施工技术与顺序,并详尽的根据计划钻研好工程技术,因地制宜地对时间与任务进行规划,绘制现场施工图,保证质量控制,空出合理的弹性时间,最终做到收尾时工作的顺利完成。

1.2 研究意义

对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与质量控制进行有效干预,具有以下几个意义。一可以保证工程的按期交付与质量保证。不同的建筑技术控制要点不同,难度也就不同,只有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合适的技术控制,有计划地按部就班的开展,才能避免延长工期而造成的成本提高的现象。二是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与品牌知名度。合理科学地使用施工技术,也能使公司品牌增加可信度与知名度。三可以保证工程质量与建筑安全性。合理安排施工技术要点,可以使每步工作有序安全的完成,不会埋下安全隐患。科学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可以在保证质量与效率的前提下,减少质量工程问题。同时依据合理的预算节省成本,增加收益,实现双赢[1]。

二、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探究

2.1 高层建筑中基桩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在高层建筑中的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主要包括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和预制桩的施工技术,这两者虽然对高层建筑都很重要,但其侧重方向略有差别。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主要是在桩孔开设之前要对其表面的土质进行均匀地平整地处理,使其更加牢固,更加安全易于操作;开设桩孔以后要进行反复查验以确保其牢固性,可以使用设备或者人工两者开凿方式;人工开凿桩孔主要是以自身安全为第一位,设备开凿要将污水的沟槽和泥浆池的位置提前规划好,进行妥善处理。预制桩的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主要是要对不同类型的预制桩与沉桩的方法进行提前规划,想到有可能出现的状况与处理办法;预制桩又分为混凝土桩和钢桩两种类型,沉桩又有锤击沉桩法,振动沉桩和水冲沉桩;锤击要考虑地面的变形程度;水冲则要提前想好注水与灌水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2.2 高层建筑中钢筋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钢筋对于高层建筑施工的施工来说好像是人体的骨骼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其技术要点。高层建筑中应该注意钢结构柱,如果其高度达到一定的比例后,结构将更加稳固与劳苦,确保其稳定性,针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所需的要点,当钢筋数量达到24根以后,其结构将更加稳定,施工质量与施工速度也对施工非常重要,对钢结构之间的焊接工艺也尤为重视,当两者达到标准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2]。

2.3 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如果钢筋是骨骼的话,那混凝土就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的血液。混凝土可以接受的强度对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和使用寿命都非常关键。首先是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研究,合适的比例才能有合适的搅拌力度;其次应该对混凝土的搅拌技术加以重视;最后应该关注浇筑施工技术。只有将这三项技术结合在一起,正确的搅拌方法加上合适的力度,适宜的粘合度与浇筑办法可以更好地提供浇筑质量。

三、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3.1 建筑设计方案的合理规划

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首先应该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规划,结合实际情况与用户需求,来保证项目合理的进行,同时也要不断优化来确保工程在每阶段的完成。除了施工前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可行性研究,在工程完成以后还要进行验收与查验。

3.2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施工人员素质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有很大的联系。首先要让质量控制层拥有大局意识与危机意识,自身首先认识到技术的严峻性与重要性。强化施工人员的技术意识与时间观念,告知其影响建筑项目施工技术的各种因素与干扰情况,确保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规范施工,相关质量控制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施工现场生产建筑情况[3]。

3.2 合理科学的施工管理技术与计划

在工程开始之前要合理编排施工管理技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确保工程技术,确保施工队伍按照施工计划有序且如期完成。,仔细分析实际的建筑项目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施工情况,与施工技术计划相参考,一旦出现问题与潜在隐患要及时找出原因,即使干预与调整和控制,保障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顺利进行[4]。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几点,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控制要点与质量控制,需要在发现的现有技术问题上改造,积极实施应对策略,采用合理措施来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实现高层建筑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高进.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与质量控制[J].房地产世界,2021(04):87-89.

[2]邓永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21,47(02):94-95.

[3]马明洪,梁翃瑞,黄亮.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砖瓦,2020(12):213-214.

[4]谢忠理.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策略[J].住宅與房地产,2020(32):109-110.

浙江宏诚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113

作者:鄢鹏宇 杨云龙

上一篇:营改增税制论文范文下一篇:装配式建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