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七课

2022-10-12

第一篇: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七课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一框

家的意味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中的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目《家的意味》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有一下几大构建:

1、生命的居所;

2、中国人的“家”。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并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并了解中国人的“家”,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只有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再加上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该有的家庭温暖。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了解家的意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亲情之爱,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家庭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的含义、家庭功能、识记家的作用,知道在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并能说出孝亲敬长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结合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学生探究体验为主,采用情景感染、合作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增强学生孝亲敬长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培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家的含义和中国人的家。

教学难点:理解子女为什么要孝亲敬长,为什么尽孝在当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教学相长的含义;

2.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3.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4.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公益视频短片《爱的表达式》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

【教师活动】刚才播放的是中央电视台做的一个公益视频短片。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则负责相亲教子。家这个字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家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宝盖头,它代表着屋檐,下部分是一个猪,代表着食物,一家人在一块儿,有着遮风挡雨的屋檐,在一块儿吃着饭,这就是家,那家有着怎样的具体含义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对家有个形象的感受,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预习新知 幻灯片出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答案。

【教师活动】教师限定时间2分钟,并用电子白板的随机数产生器的方法提问学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自学新知,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四)新课教学

活动一:话说我家,体味亲情 1.生命的居所

【教师活动】幻灯片出示关于三毛的图片,问三毛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呢?三毛最渴望自己能有一个家,那么,家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己眼中的”家”并回答。

【教师点拨】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可以把学校、班级比作自己的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这些是广义上的家。狭义上的家与家庭有关,即“小家”。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得出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包括: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谈谈对家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调动学生的思维。)

2.心灵的港湾

【教师活动】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可是有家的人却说自己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幻灯片上的两则小故事,同时请大家思考富豪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家?中年男子为什么找到自己的女儿后说“我又有家了”?

【教师点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两则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家的根本特点,感受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中国人的“家”

多媒体放映电影人在囧途截取片段

【教师活动】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亲人的心情在中国春运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的春运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远方游子归家的心?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在中国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中,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设计意图:在图片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回忆,体会中华文化下“家”的特点。)

过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不仅是一个避风港,它还是我们的天然学校。

活动二:孝亲敬长 学会践行

幻灯片出示一则小故事

【教师活动】从这则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教师点拨】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在法律层面上,我国法律对孝亲敬长也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孝亲敬长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尽孝在当下。孝敬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五)课堂巩固 学以致用 幻灯片出示随堂训练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六)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轮廓。情感的升华,增强学生对父母的热爱,懂得尽孝在当下。)

(七)布置作业 提升能力

写一段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探讨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1.下列属于确立家庭关系的有( )

①小李和小王结婚了②小张的儿子出生了③老刘通过民政局到福利院收养了一个孤儿④小贾和小陆已离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呀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从这段歌词中你对“家”的理解是( )

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②家只是一处住所,是吃饭的地方 ③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家有贫富之分,贫穷的家庭无可炫耀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八年级学生文文的博客摘要:我有一个温暖的家,爸爸对 我的爱是在生活上的,妈妈对我的爱是在学习上的。家庭生 活中,虽然会有许多的烦恼,但更多的时候,给予我的是巨 大的快乐,我爱我家!文文爱自己的家是因为( ) ①家是她成长的摇篮,是她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 ②父母是她最亲的人,也是她的第一任老师 ③父母一味地迁就她,满足她所有的要求

④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爱护她,使她尽享家庭的亲情和 温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教学反思

《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是介绍了家的含义、家庭的功能以及家的特点;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介绍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有着丰富的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本框题的学习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框题中,学生已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落脚点。而宝贵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所以本框题也为第四课《生命的思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的孩子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同时,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要他们很好地理解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孝敬父母有一定的困难。而本

框题所涉及到的家庭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还是较为浓厚的。本框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思想,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设计了“话说我家,体味亲情——晒晒家规,传承家风——孝亲敬长,学会践行”的教学过程,巧设情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热情,同时把课内知识与德育相渗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表达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第二篇: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框家的意味课时训练新人教版

家的意味

一、单项选择题

1.小王曾经是一名孤儿,如今他被一对夫妇收养,组成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这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 ) ①婚姻关系 ②血缘关系 ③收养关系 ④地域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最近网上一组题为《世界再大也要回家》的原创漫画在网友间广为流传,它讲述的是远方的女儿在家和不在家时,父母对女儿浓浓的爱。漫画所描绘的内容主要表明( )

A.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B.家是有老人留守的地方 C.很多人在一起就组成家庭 D.家只是一个吃饭的地方

甲骨文中的“家”

3.“家庭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给人以一个沙漠中的绿洲,一个海洋中的小岛。”这句话和右边的图告诉我们( ) ①家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 ②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③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④家是代代相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国制定的一些法律文件中也体现了“孝”文化内涵和文化传统。这说明( ) A.孝亲敬长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孝亲敬长是每个成年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C.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要从现在开始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D.孝亲敬长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5.下图的寓意是( )

①孝敬长辈要从小事做起 ②要模仿长辈的所有行为③对父母长辈要言听计从 ④要传承孝亲敬长的家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良好家风引导人们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亲敬长。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属于我们孝亲敬长的正确做法的有( ) ①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踏实做人 ②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③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④经常保持与双亲长辈的联系,多倾听他们的心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奶奶,等我长大了,就让你享福啊!”央视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 A.关心体贴父母,调适逆反心理

B.尊重理解父母,一切事情由父母安排 C.与父母平等沟通,有话好好说

D.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8.家是我们的身心寄居之所,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 9.现在我们还是中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等以后我们工作有了钱,再谈孝亲敬长也不迟。( )

三、活动探究题

10.2017年11月23日,“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上杭实验小学的温金娥老师的事迹令人动容。说起温金娥老师对公婆的孝敬、对家人的关爱,认识她的人没有不称赞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家和才能万事兴……”这个由三个不同血脉组成的大家庭,正相互用真情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无私的大爱奏响家庭和美的乐章。

为学习全国道德模范的优秀品质,某校七年级(1)班举行“孝亲敬长,从我做起”主题

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知识链接◆

(1)百善孝为先。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知识延伸◆

(2)请你写出两条能够体现“孝亲敬长”这一优秀品质的名言警句。

◆我思我行◆

(3)“孝亲敬长,从我做起”,你准备怎么做?

阅读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人。六岁时,陆绩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让母亲也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解读】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参考答案

1.C 2.A 3.B 【解析】 本题考查家的重要作用。题干材料说明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②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①错误。故选B。

4.D 5.C 【解析】 图中的妈妈在给奶奶捶背,孩子又在给妈妈捶背。这是孝敬父母的表现,是孝亲敬长的家风在传承。据此,①④正确;②说法太绝对;父母正确的言论我们可以听从,不对的我们要与父母交流沟通,③说法错误。故选C。

6.A 【解析】 孝敬双亲长辈,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尊敬双亲长辈,我们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多倾听他们的心声;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体谅他们的辛劳。所以,①②③④做法均正确。故选A。

7.D 【解析】 央视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启示我们,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故选D。

8.T 9.F 【解析】 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10.(1)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百善孝为先。(言之有理即可) (3)①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②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③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第(1)问,本题考查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可以从“孝”在家庭文化中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的法定义务等角度作答。第(2)问,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课外知识作答即可。第(3)问,开放性试题,结合青少年的实际,多角度分析作答。

第三篇:八上第七课第一框

八上第七课第一框《礼貌显魅力》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2.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树立不讲礼貌为耻、讲礼貌为荣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将礼貌落实到实处,即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 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问路》情景,并启发学生思考: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小结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礼貌,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过渡:文明礼貌这个词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可能有些同学在想,这个我们已经会了。你真的会了吗?今天我们不妨来检测一下。

(二)活动探究,学习知识

1.活动一:我有“有礼貌”

(1)多媒体出示《屠格涅夫与乞丐》的故事并思考:

一天,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街上散步。一乞丐求道:“先生,给我一点食物吧。”屠格涅夫寻遍全身却无一点可充饥之物。只好说:“兄弟啊!对不起!我没带吃的!”这时,那乞丐站起身,脸上挂着泪花,紧握作家的手说:“谢谢你!我本已走投无路,打算讨点吃的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您的一声„兄弟‟让我感到世间还有真情在,它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a.“兄弟啊!对不起!我没带吃的!”这句话给那位乞丐带来什么影响? b.它体现了屠格涅夫怎样的交往风格?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c.说出你身边待人有礼和对人无礼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剖析无礼的害处。

过渡:我们的心目中都自己喜欢的礼貌偶像,那么比我们小的孩子有没有礼貌呢?

(2)多媒体出示孩子图片组并引导学生感受他们都有“礼貌”。 过渡:这些孩子都有“礼貌”,跟他们相比你们有吗?

(3)我有“懂礼貌”a.写出你的“有礼貌”。b.说出你的“有礼貌”c.谈谈你在做“有礼貌”事情时的感受。 (4)总结礼貌的含义

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它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板书:礼貌是什么)

过渡:看来个人的礼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体现出来的,那我们能不能说讲礼貌是件小事呢?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的小短片。

2.活动二:

(1)播放《从小事看文明》视频

(2)思考:为什么最后外商拒绝签约?

(3)教师小结:

礼貌是文明的体现。是否文明礼貌,绝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过渡:文明礼貌关系到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作为一名中国人,应感到骄傲和自豪。那我们应养成怎样的良好素养,时时处处讲文明、有礼貌呢?

3.活动三:变质的牛奶

这个客人为什么会感到惭愧?

服务员的微笑给我们什么启示? 对人有礼貌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质。

(板书:礼貌的表现 语言文明 态度亲和 举止端庄)

过渡:下面我们重点看一下语言方面的文明礼貌。

人生AB剧:情景: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 甲不小心踩了乙的脚„ 设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小结:从这两种不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有明显的高下、美丑之别,它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有天壤之别。那么我们如何说话呢?也就是礼貌用语的要求是什么呢?(提问,学生回答,后出示“礼貌用语的要求”,学生齐读)

小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语言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有句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我们说话时一定注意语言要文明得体,同时也注意态度诚恳和气,举止端庄。这样,与人交流就会会增进友谊和团结,使我们感到温暖和愉快。

过渡:大家都已了解了礼貌的重要性,并愿意做有礼貌的人,那么,你现在的礼貌度有多少呢?下面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检测:

(三)践行礼貌

(1)多媒体出示检测题目,学生如实回答问题。

a.快下课了,小东不停地看手表,甚至为下课进行倒计时„„

b.一道数学难题,王强与学习委员发生分歧,讨论时,王强用手指着对方的鼻子说话„„

(2)小结:大家都有能力成为有礼貌的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

第四篇: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八课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第一框 单音与和声

教学目标:

1、知道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有冲突,找到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冲突的办法;明白如何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知道坚持集体主义。

2、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

3、 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规则意识和集体主义的大局观念。

教学重点: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学难点: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下列情境)

情境一:学校严令穿校服,可是校服的样式、颜色我实在不喜欢。

情境二:我想带手机上学,可学校不允许。

情境三:学校田径队吸纳我为新队员,可是田径队员每天都要早起训练,太累了,我不想去。

想一想:

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过类似冲突吗?你是怎样做的?(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阐述)

教师总结:我们都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知道团结就是力量,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我们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可是,正如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一样,有些时候我们的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会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通过“单音与和声”这节课的学习来找出解决办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一致与分歧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活动一:材料分析

周日,七

(一)班同学组织游山,同学们都很开心,都按规定的时间早早地集合在学校门口,到了景点,老师说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以后必须准时在规定地点集合,有一小部分同学想再多逛逛,可另一部分同学不同意,最后决定坚持原计划,一个小时后集合。可是小玲、小丽、小文太想多逛逛,小玲说:“我们就多逛一会儿吧,反正同学们不会丢下我们自己走的”,于是三人没有准时归队。一个小时过后其他同学都到了约定的地点,只差小玲、小丽、小文三个人,同学们等不到她们,怕发生什么意外,就焦急的分头去找,40分钟后,终于找到了她们,同学们都怪她们没有集体意识,可她们也很委屈:好不容易来一次,我们不过是想多逛一会儿......

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提示:个人意愿与集体意愿出现了分歧,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

(2)你怎样看待小玲等人的做法?

提示:一方面,小玲等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理解;

但集体有集体的规则,应遵守集体规则

(3)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提示:小玲等人应认识到到这是集体活动,该有集体意识集体:尽量协调同学们的意愿

教师讲述:在这个案例中,小玲等人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了分歧,其实我们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分歧,例如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中所举的小例子。

(二)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冲突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出示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

(1)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集体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无法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局面混乱,集体无法正常运转

(2)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个人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个人的学习环境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同学的个人意愿无法实现

(3)个人意愿一定要服从集体规则吗?

提示:换位思考,个人应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也应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

活动三:辩论赛

正方:死守规则最重要,无视规则是胡闹

反方:修改规则最重要,大家满意才是好

(1)学生举手分正反方

(2)辩论时间5分钟

教师讲述:俗话说:众口难调,在很多情况下,因为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导致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出现了分歧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能够遵守集体规则就显得尤为可贵。但个人意愿并非总是要屈从与集体规则,当集体规则不合理时,理应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找到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最优组合。

目标导学二: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活动四:案例分析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我们学校每月都有星级班集体评选活动,而这个月的评选结果下来,七年级某班争当星级班级体的美好愿望又一次落空了,很多同学很失望,这时有人说:“我们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班级里的事咱们瞎操什么心呀,有班主任和班干部呢!”

问题: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提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应关心集体利益 活动四:材料分析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图片及问题)

河南淅川移民丰碑共有56座,上面工工整整地刻着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16.5万移民的名

字。一行行,一列列,不是简简单单的名字而已,背后是16.5万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为了南水北调,从2009年到2011年,他们拜别祖先,带上一缸家乡水、一捧家乡土,挥别丹江奔赴省内的一个个新地方开始生活。

(1)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淅川人民把集体利益放在了个人利益之上

(2)个人利益总是要屈服于集体利益吗?

提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有分歧时,我们要积极遵守与维护集体规则。但二者又经常会发生冲突,这时就需要个人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去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化解冲突。与此同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也会存在冲突与分歧,究其根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常常是一致的,当出现冲突的时候,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这不仅对于一个班集体有重要作用,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也有重大意义。

板书设计

单音与和声

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1、一致与分歧

2、化解冲突

二、让和声更美

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2、坚持集体主义

第二框 节奏与旋律

教学目标:

1、知道人在多个集体中承担多重责任,知道怎样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理解怎样处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2、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以及集体中的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3、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能理解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怎样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教学难点:怎样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活动内容)

列出你在不同集体中扮演的角色,数数有多少种。

提示:社会、家庭、学校、班级......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列举,我们发现,每个人在不同的集体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正如每种节奏在不同的音乐中都有应用,但是在节奏与音乐的旋律协调时,声音才是那么悦耳。同理,我们身处不同的集体中,但我们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节奏,那么怎样让个人的节奏与集体的节奏和成优美悦耳的旋律呢?通过这节课:节奏与旋律,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在多个集体中

活动一:情景探究

(多媒体链接展示材料、配上相应的图片)

情景一:小倩两周前给校长写了封信,在信中,她结合自己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学校工作的建议,她的做法得到了校长的肯定,却遭到了一些同学的讥讽,有人甚至认为她出卖了班集体。

想一想:

(1)小倩这是出卖班集体吗?你怎么看待小倩的做法?

提示:不是,她这样做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会带动班级的发展,所以不是出卖班集体。

情景二:小鑫随手乱扔垃圾,被学校值日生“逮”个正着,她“灵机一动”,故意报错自己的班级,没有扣她们班的积分,有同学说:“小鑫真棒!维护了我们班的荣誉!”

(2)小鑫的做法是维护班级荣誉吗?你怎样看待小鑫的做法?

提示:不是,班级荣誉应该通过正当方式赢得,小鑫的将自己的过错推给了别的班,是道德错误,虽然没有扣自己班级的积分,却不利于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

特别强调:集体不止包括班集体,还有学校、社会等集体,我们在不同的集体中都有自己的责任。

活动二:我来帮帮他

(多媒体出示课本68页材料)

想一想:

(1)材料中“我”都在哪些集体中?扮演什么角色?

提示:集体:足球队、班级

角色:足球队员、学生

(2)面对这样的冲突,“我”该怎么做?

提示:尽量兼顾,实在难以兼顾的情况下,有所取舍,衡量紧迫程度与重要性,从大局着眼。

教师讲述:如何认识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之间的冲突?

个人节奏有时会与集体节奏有冲突,这时应树立大局意识,从大局着眼,在解决不同角色的集体冲突中学会怎样过集体生活,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的关系。

目标导学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活动三:探究分享

在集体中,尤其是班级体中,常常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会形成一个小群体.

(1)你身边有这样的小群体吗?(有)

(2)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小群体现象?

提示:性格相似、志趣相投、家庭背景相似、在一起玩的开心活动四:情景剧

(1)分组讨论两分钟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演出你身边的小群体平时的生活片段。(两分钟)

教师预想:积极向上的小群体;沾染歪风邪气的小群体

(1)请你任选一组展示的小群体生活片段给出评价。

(2)你怎样看待集体中的小群体现象?

提示:小群体的出现是正常现象,积极向上的小群体能够给人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个人成长,也能融入班集体节奏中,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但有些小群体沾染上江湖义气,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形成极端个人主义与小团体主义,对自身成长和班级建设都有很大危害。

活动五:探究分享

(多媒体出示课本70页探究与分享)

(1)如果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

提示:明辨是非,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坚持正确的做法,反对小团体主义。

活动六:(多媒体出示以下图片)

思考: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提示: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多媒体出示课本71页“相关链接”材料)

教师总结:面对小团体与集体的冲突,我们心中应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即使是在小团体中,也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坚持正确的行为,不止在班集体中如此,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国家与社会也是我们的集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会有不一致的时候,在面对不同集体的多重责任时,会出现角色冲突现象,我们应有大局观念,懂得如何取舍;同时也认识到集体中存在的小群体现象有其合理性,但也常常会发展成极端利己的小团体主义,对此,我们心中应时刻有自己的是非观念,在小团体中,也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坚持正确的行为。不止在班集体中如此,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国家与社会也是我们的集体。从宏观上来讲,这种个人与集体达成的“和谐”,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大意义,与国家与社会的和谐也有着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节奏与旋律

一、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

(一)角色冲突

(二)大局观念

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一)合理性与问题

(二)坚持正确的判断与价值观

第八课 美好集体有我在 第一框 憧憬美好集体

教学目标:

1、了解集体愿景的内涵及其作用;理解美好集体的内涵及其对我们成长的意义;掌握美好集体需要哪些良好的氛围

2、通过对美好集体特征的理解,认识到一个美好的集体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学习如何与集体相处后,能正确处理班集体中不同的异见、竞争与合作,正确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生活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我们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我们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

中国航天工程的数据展示:

直接参与单位110个,

接参与单位30000多个,

共有数十万人参加这一工程。

想一想:

材料表明了什么原因促使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

(学生从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等角度思考阐述)

教师总结: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集体将大家团结到一起,促使大家共同进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我们生活的集体。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共同的愿景

(一)我们的集体

活动一:描绘我心中美好的班集体

(多媒体出示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学生自行写出自己心目中憧憬的或者喜欢的班集体特征。

2.小组内收集、归纳本组成员所绘集体特征,并分享出来。

讨论:美好集体的特征是怎样的呢?我们怎样建设这样的美好集体呢?

教师归纳:集体的愿景

大家对美好集体表达了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集体的愿景。相信大家在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时,也能承担共同建设美好班集体的的使命,引领我们班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二)集体中的我们

场景一:甲同学,请问你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时,摔了一跤,是什么力量促使你马上爬起来,并且奋起直追呢?

场景二:乙同学,你这次考试进步很大,能分享一下前进的秘诀吗?

场景三:丙同学,你的人缘好像特别好,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和你玩呢?你一旦有需要,总是或有很多同学环绕在你身边。

思考:(1)上述采访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它给你带来了什么?

教师归纳:美好集体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在美好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

目标导学二:良好的氛围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集体中的异见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张聪经常给班级提合理化建议。为了保持教室卫生,他建议每位同学准各个废物袋装废纸、杂物;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同学的学校生活,他建议建立家长交流群;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他建议用竟选方式产生班委他的建议大都被班级米纳,有的甚至在全校推广。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集体建设建言献策。

思考:(1)在集体生活中,你会像张聪一样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吗?为什么?

(2)为你所在的班集体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思考这些建议会给班集体带来哪些变化。

教师讲述:

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对于集体事务,每个人都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都应得到尊重和重视;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共同的规则,在规则面前没有特权和例外;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没有偏见与排斥。

活动三:电影分解——集体中的友爱

(多媒播放《谁的青春不迷茫》中高翔被殴打的视频片段)

思考:(1)如果易地而处,你是高翔,面对同学的陷害、侮辱、打骂,你会怎样想?

(2)如何评价视频中同学的做法?

提示: ①可以从道德、法律相关角度综合回答此问题。②连接时政新闻:2016年九部门联手向校园欺凌“亮剑”:整治群殴、辱骂、拍裸照!引起学生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并引导学生发生、发现校园欺凌事件时,要及时向学校、家长、甚至是警察反应情况,将伤害降到最低。

(3)面对高翔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提示:注意帮助同学时,要有具体的行动,也要采用得当的方法,讲究交往的艺术。

(4)视频中的画面可以避免吗?它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

提示:特别提醒学生,要保护个人隐私,不能以爱之名,给别人带来二次伤害。

教师强调: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待、礼让他人,相互包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不仅有关怀与友爱之心,而且有具体的行动和得当的方法;不以关爱之名行“伤害”之举,也不因外貌、性格、家境等歧视、欺侮他人,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集体的共同愿景,知道了集体带给了我们的力量。希望大家在学习了如何与集体相处后,能正确处理班集体中不同的异见、竞争与合作,正确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培养出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处理集体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憧憬美好集体

1、我们的集体

2、共同的愿景

3、集体中的我们

第二框 我与集体共成长

教学目标:

1、了解我与他人集体关系,学会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

2、通过开展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体会温暖与力量。

3、热爱集体,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有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教学重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教学难点:维护集体荣誉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P76拓展空间,美好集体特征或你理想中集体的样子,描绘心中的集体

想一想:

(学生回答相互帮助,共同努力等词语)

教师总结:集体建设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为建设美好的集体你能做些什么?你觉得自己做得怎样?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我与集体共成长。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共建中尽责

活动一:情景再现——在共建中尽责

(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77“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提示:可以从卫生、纪律、体育、集体氛围各方面来列举。

活动二:想一想我们班的班委、班级目标、班级文化是怎样产生的?

(多媒体出示此问题)

提示:投票产生的,是每个人参与的结果。

思考:

产生之后是不是其他同学就无所事事什么都不用担心了呢?

学生回答:每个人都需要参与。

教师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身为集体一份子的你,要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建设美好集体的活动中来。

讨论:怎样在共建中尽责?

(1)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协商确定对组织领导者的品格与才能要求,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乐于服务集体、有责任心的组织领导者。

(2)需要我们的“自治”精神。这种“自治”表现为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3)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一个集体成长的过程,也是正气和凝聚力形成的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舆论氛围、积极的精神气息,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目标导学二:在担当中成长

(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七年级(9)班,参加了学校举行的体育文化节,在运动节这天,小高擅长长跑报名参加后,取得了3000米冠军的好成绩,小明呢擅长跳高,班长组织能力好,就带领同学们做好后勤工作,大家齐心协力,最取得了班级总积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问题:结合材料,谈一谈你的感想?

学生回答: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做出贡献;我虽然参赛,但是听到宣布自己的班级取得第一名的时候,我感到很自豪……

教师归纳:

①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②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

③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我们细心呵护。

④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是自我磨砺的过程。

讨论:怎样承担建设集体的责任?

①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职责不管大小,事情无论巨细,都要主动作为,使集体活动得以有序开展。

②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与集体的关系,感受学校的幸福生活,体会团结的力量,让我们一起为集体做出贡献,让我们的班集体越来越好。

板书设计

我与集体共成长

一、在共建中尽责

1、尽责的重要性

2、尽责的具要求

二、在担当中成长

1、担当的重要性

2、维护集体的荣誉

3、在集体中承担责任

第五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郑文花 单位:永安市槐南中学 指导教师:林建梅 单位:永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一、教学内容

《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是介绍了家的含义、家庭的功能以及家的特点;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介绍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有着丰富的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本框题的学习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框题中,学生已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落脚点。而宝贵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所以本框题也为第四课《生命的思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同时,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要他们很好地理解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孝敬父母有一定的困难。而本框题所涉及到的家庭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还是较为浓厚的。

三、设计思想

本框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的思想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设计了“话说我家,体味亲情——晒晒家规,传承家风——孝亲敬长,学会践行”的教学过程,巧设情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热情,同时把课内知识与德育相渗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表达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认同——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能力目标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展示“家规家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行为能力——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别家庭传统优劣的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知识目标

知道——知道家庭的含义。

了解——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和家庭的功能。 懂得——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设计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特点需要进行设计。)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家庭文化

(依据分析:自古以来,中国的家庭重亲情、重孝,学生只有理解中国家庭文化的内涵才能从情感上继承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从而自觉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并且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

(依据分析: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接受父母的呵护而忽略对父母的孝敬,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用实际行动去孝敬。)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学时间约3分钟)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

【教师活动】刚才播放的是歌曲《我想有个家》以及同学们展示的家庭照片。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是我们的乐园,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成长的地方。而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中国的家文化中又有哪些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

(设计意图: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让学生对家有个形象的感受,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话说我家,体味亲情 (教学时间约16分钟)

1.生命的居所 【教师活动】“家”是我们很熟悉的字眼,什么是家呢?有的人说家是地域,有的人说家是住所,有的人说家是一群人,有的人说家是吃饭的地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眼中的“家”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己眼中的”家”并回答。

【教师点拨】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可以把学校、班级比作自己的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这些是广义上的家。狭义上的家与家庭有关,即“小家”。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那么,我们的家庭关系是如何确立的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72页的相关链接。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得出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包括: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教师活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家庭的功能包括生产功能、人口生产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谈谈对家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调动学生的思维。) 2.心灵的港湾

【教师活动】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可是有家的人却说自己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小品《家在哪里》和《我又有家了》。在欣赏小品的同时请大家思

2 考富豪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家?中年男子为什么找到自己的女儿后说“我又有家了”?你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

【学生活动】学生表演课本情景剧[小品一:家在哪里(内容参考教材73页,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富翁和警察)小品二:亲情(内容参考教材73页,三位学生分别扮演中年男子、女儿和旁白)]后小组交流,并请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设计意图:通过小品表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家的根本特点,感受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中国人的“家”

多媒体放映2016年春运图片

【教师活动】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亲人的心情在中国春运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的春运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远方游子归家的心?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在中国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中,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设计意图:在图片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回忆,体会中华文化下“家”的特点。)

过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不仅是一个避风港,它还是我们的天然学校。每个家庭都有一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优良家风,例如“家规”、“家训”。

活动二:晒晒家规 传承家风 (教学时间约10分钟)

【教师活动】你知道哪些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在这些“家规”“家训”中,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接下来请各个小组为我们展示他们收集到的“家规”“家训”。

【学生活动】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家规”“家训”,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看法。 【教师点拨】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在法律层面上,我国法律对孝亲敬长也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孝亲敬长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设计意图:晒晒我的 “家规”、“家训”,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收集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体会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 过渡:孝亲敬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律义务。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孝亲敬长是否与我们无关?若有关我们又该怎么办?

活动三:孝亲敬长 学会践行(教学时间约7分钟)

多媒体播放2016年最美孝心少年视频:捐髓救父的曹胤鹏 【教师活动】曹胤鹏的哪些优秀品质让我们感动?他的行为对我们有何启发?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教师点拨】尽孝在当下。孝敬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课堂巩固 学以致用 (教学时间约4分钟)

详见附件1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教学时间约3分钟)

(1)利用思维导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播放“感恩父母”的公益广告视频,进行情感升华。

(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轮廓。情感的升华,增强学生对父母的热爱,懂得尽孝在当下。)

(五)布置作业 提升能力 (教学时间约2分钟)

(1)查一查“家”在中国古代文字中有哪些写法,探讨文字背后的意义。

(2选择自己熟悉的一门外语,从中找出与汉语的“家”相对应的一些词语,通过分析比较这些词语,探讨中华文化中的“家”有哪些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探讨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附件1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称为( )

A.集体 B.家庭 C.亲情 D.家族 2.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毒气的最好良剂。”中国有句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说明( )

A.家庭的教育功能 B.家庭的人口生产功能 C.家庭的消费功能 D.家庭的休闲娱乐功能

3. 歌曲《让爱住我家》中唱道:“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让爱天天住我家,让爱天天住我家,不分日月,秋冬春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让爱天天住我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充满快乐,拥有平安,让爱天天住我家。”可见,歌曲的词作者认为家庭中最重要的是( ) A.平安和快乐 B.优越的物质条件

C.成员间的血缘关系 D. 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二、非选择题

七年级(2)班学习了第一框《家的意味》后,决定组织一场主题班会课,班会分为“孝”、“ 礼”、“ 爱”三个篇章。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初的榜样,他们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孝顺家长、文明礼貌、热爱生命、坚强勇敢„„开完班会后,同学们纷纷在班级微信群中发表感言,王敏:“亲情流露,幸福有我﹣﹣疼我孰知父母!”李东:“感恩父母,中华传统美德!”„„ 1.请你为本次班会拟定一个主题。 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3.你打算怎样孝敬父母?

上一篇:病人对全科医生的要求下一篇:办事处办公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