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论文范文

2022-05-11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知识产权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从知识经济需要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更需要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论述了知识产权对知识管理和知识经济的重要作用;阐明了知识经济、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在当今高技术条件下表现出来的“三位一体”式的新经济管理运行模式;针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以提高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

第一篇:知识产权论文范文

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融资的有效途径

摘要: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技术的纵深发展,为促进高新技术转化,推动科技进步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手段,已成为国外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了知识产权证券化在国外的发展历程,然后阐述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本交易流程,接着分析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功效,最后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了我国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可行性。

关键词:知识产权;融资;证券化;

一、知识产权证券化在国外的发展

知识产权证券化就是以知识产权的未来许可使用费(包括预期的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和已签署的许可合同保证支付的使用费)为支撑,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

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例知识产权证券化实践是音乐版权证券化。在Pullman Group的策划下,英国著名的摇滚歌星David Bowie将其在1990年以前录制的25张唱片的预期版权(包括300首歌曲的录制权和版权)许可使用费证券化,于1997年发行了Bowie Bonds,为其筹集到5500万美元。Bowie Bonds的成功发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极大地拓宽了资产证券化的操作视野。从国外的实践来看,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已经非常广泛,从最初的音乐版权证券化开始,现已拓展到电子游戏、电影、休闲娱乐、演艺、主题公园等与文化产业关联的知识产权,以及时装的品牌、医药产品的专利、半导体芯片,甚至专利诉讼的胜诉金。尽管从目前来看,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整个资产证券化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小,但是它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态势。1997年当年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总额为3.8亿美元,2000年已达到11.37亿美元的好成绩。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价值中的比重在近20年中大约从20%上升到70%左右,知识资产逐渐取代传统的实物资产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这就要求企业应该将融资的重点从实物资产转向知识资产。知识产权证券化正是顺应了这种历史潮流,为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提供了以知识产权为依托的全新的融资途径,将知识资产与金融资本有效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资金需求与供给的良性循环。根据Pullman Group的估计,全球知识产权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随着知识产权相关产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以及知识产权商业化运作的加强,全球知识产权的价值还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这就为知识产权证券化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产。可以预见,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在未来肯定会成为资产证券化领域的主力军。

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本交易流程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本交易流程与传统的资产证券化基本上是类似的,可用图1表示:

图1: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交易结构图根据图1,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本交易流程主要是:1、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原始权益人,发起人)将知识产权未来一定期限的许可使用收费权转让给以资产证券化为唯一目的的特设机构(SPV);2、SPV聘请信用评级机构进行ABS发行之前的内部信用评级;3、SPV根据内部信用评级的结果和知识产权的所有者的融资要求,采用相应的信用增级技术,提高ABS的信用级别;4、SPV再次聘请信用评级机构进行发行信用评级;5、SPV向投资者发行ABS,以发行收入向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支付知识产权未来许可使用收费权的购买价款;6、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或其委托的服务人向知识产权的被许可方收取许可使用费,并将款项存入SPV指定的收款账户,由托管人负责管理;7、托管人按期对投资者还本付息,并对聘用的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付费。

三、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功效

(一)促进高新技术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传统融资方式下,资金供给者在决定是否投资或提供贷款时,依据的是资金需求者的整体资信能力,信用基础是资金需求者的全部资产,较少关注它是否拥有某些特质资产。只有当资金需求者全部资产的总体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获得贷款、发行债券或股票,否则,则不能使用这些融资方式。我国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就是自身拥有大量的专利等知识产权,但由于其自身风险性高,整体资信能力较低且缺少实物资产,所以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方式筹集到发展所需的资金,严重制约了其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目前,国内高新技术知识产权转化率不到10%。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性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知识产权证券化是一种资产收入导向型的融资方式,其信用基础是知识产权而非企业的全部资产。资金供给者在考虑是否购买ABS时,主要依据的是知识产权的预期现金流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交易结构的严谨性和有效性,资金需求者自身整体资信能力和全部资产的总体质量则被放在了相对次要的地位。知识产权证券化突破了传统融资方式的限制,破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手段,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有助于加快我国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进而提高企业现有知识产权的收益。有了资金的支持和丰厚收益的激励,企业就有动力在原有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继续新的发明创造,使技术创造活动走向一种良性循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另外,与转让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来获得资金相比,知识产权证券化只是使企业放弃未来一段时间内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收费权,并不会导致其丧失所有权。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杠杆融资作用

同样是基于知识产权融资,但与传统的知识产权担保贷款相比,知识产权证券化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杠杆融资作用。一方面,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融资额高于知识产权担保贷款额。从国际银行业的实践看,在传统的知识产权担保贷款中,知识产权的贷款与价值比一般低于65%,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融资额能达到其价值的75%。另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所发行的ABS的票面利率通常能比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的知识产权担保贷款利率低22%-30%,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实际可用资金的数额。所以,知识产权证券化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杠杆融资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使知识产权所有者获得更多的资金。

(三)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知识产权证券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廉价的直接融资途径。第一,知识产权证券化完善的交易结构、信用增级技术和以知识产权这种优质资产作为ABS本息的偿还基础,使ABS能获得高于发起人的信用等级,达到较高的信用等级,投资风险相应降低。SPV就不必采用折价销售或提高利率等方式招徕投资者。一般情况下,ABS的利率比发起人发行类似证券的利率低得多。第二,发行ABS虽然需要支付多项费用,但当基础资产达到一定规模时,各项费用占交易总额的比例很低。国外资料表明,资产证券化交易的中介体系收取的总费用率比其他融资方式的费用率至少低0.5个百分点,提高了实际可用资金的数额。最后,发起人还可以利用该资金偿还原有的债务,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为今后的低成本负债融资奠定良好的资信基础。

(四)分散知识产权所有者的风险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项知识产权在未来给所有者创造的收益可能是巨大的,但同时这种收益所隐藏的风险也是巨大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知识产权消费者消费偏好的改变,以及侵权行为等外部因素,都可能使现在预期经济效益很好的某项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一夜之间暴跌,甚至变得一文不值。知识产权的所有者面临着丧失未来许可使用费收入的风险。知识产权证券化则能将这种由知识产权的所有者独自承受的风险分散给众多购买ABS的投资者,并且使知识产权未来许可使用费提前变现,让知识产权的所有者迅速地获得一笔固定的收益,获得资金时间价值,而不用长时间地等待许可使用费慢慢地实现。

另外,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一种债权融资方式,在为企业筹集到资金的同时,企业的所有者仍然可以保持对企业的控制权,从而保护企业创办人的利益。

四、我国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可行性,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资本市场资金供应充足外,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适宜证券化的知识产权已初具规模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主要是专利、商标权和版权。近几年,国内这几种知识产权发展迅速,数量已有相当积累,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专利申请总量已经突破200万件,2001年以来三种专利受理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发明专利受理量年均增长率超过25%。截至2005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商标注册申请已近387万件。我国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的年申请量已居世界第一,其中90%以上为国内申请。一批颇具价值的驰名商标品牌正逐渐形成,如红塔山(价值46.866亿元)、五粮液(价值44.337亿元)、联想(价值43.531亿元)、海尔(价值39.523亿元)。我国还拥有许多优秀的电影、音乐、图书作品,如张艺谋的电影版权、谷建芬的音乐版权等,市场认知度较高,适宜进行证券化的操作。而且随着我国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保护范围的加大,保护技术的成熟,知识产权交易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得以形成和体现,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能得到持续的、充足的供给。

(二)我国已有的资产证券化实践为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多年的讨论和呼吁,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终于从理论探索走向了实践操作。从2005年开始,我国已有多只资产证券化产品成功上市,如“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建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莞深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中国网通应收款资产支持受益凭证”、“远东租赁资产支持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这些已有的资产证券化实践既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又有非金融类企业的资产证券化。它们为我国将来大规模、有序地开展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还能推动与资产证券化有关的税制、监管和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培育市场和投资者,提高参与者、投资者和监管者对资产证券化的认识和理解。这就为在我国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扫除了一定的障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John S.Hillery.Securit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Recent Trends from the United States[J].Published by Washington CORE,March 2004.19

[2]Elliot Douglas.From Ideas to Asset:Investing Wisely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M].Editor.Bruce Berman.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2001.605

[3]张祖国.应重视知识产权证券化[EB/OL].http://www.shfinancialnews.   com/gb/node2/node1225/node12252/node12257/userobjectlai1214355.html,2006-02-07

[4]James Brandman,IP Securitization:And the bond played on[J].Global Finance,1999,13(11):66-67

[5]知识产权风险投资进入黄金时代[EB/OL].http://www.kaifaqu.comcn/cms/ web/info/showinfo?mainInfoId=15053,2005-06-18

[6]Review:Hidden Value:Profiting from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Economy[J].New York Law Journal,2000.September 29

[7]John S.Hillery.Securit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Recent Trends from the United States[J].Published by Washington CORE,March 2004.16

[8]于凤坤.知识产权证券化解困高科技企业融资[N].证券日报,2005-1-5(4)

[9]倪晓武.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EB/OL]http://column.bokee.com/68237.html,2005-04-01

[10]艾毓斌,黎志成.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融合[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3):22-26

(责任编辑: 姜天鹰)

作者:杨亚西

第二篇:知识经济 知识管理 知识产权

摘要:从知识经济需要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更需要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论述了知识产权对知识管理和知识经济的重要作用;阐明了知识经济、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在当今高技术条件下表现出来的“三位一体”式的新经济管理运行模式;针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以提高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意见

Knowledge Economy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Property

ZHANG Hai-l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Modern Technology, Party School of Wuhu 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CPC, Wuhu 241000, China)

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知识管理应运而生,知识产权必不可少,它们“三位一体”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为当今高新技术条件下的主流。面对知识经济提出的新问题,用知识管理来应对新挑战,靠知识产权来保护新创造,才能不断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而有所作为加快发展,加紧走出一条追赶跨越提档升级的自主创新之路。

一、知识经济:向我们提出了哪些新问题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正由原来能量驱动的物质经济向现在由智力驱动的知识经济转化;从一般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知识、智力、智慧、发明创造、高技术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性要素,以至于我们在考虑和评价某项经济活动的效益时,不但要讲人力、物力、财力,更要讲智力,尤其在知识经济使财产知识化,知识财产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这样来思考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看到知识经济对人们的观念和管理已提出了许多新挑战: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知识经济的到来,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产业日趋知识化;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化使得一批新型产业迅速兴起。传统生产方式所运用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和资本,其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使得经济发展非常缓慢。而知识经济对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依赖程度逐步弱化,知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知识替代资本、智力替代体力,智慧成为生产方式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与此相应加强对知识的保护与管理,变资源管理为知识管理,就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对我国还处在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不协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是如此。

知识经济时代,个性化创造和规模化制造有机

结合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向全球制造、柔性制造、绿色制造、网络制造发展,计算和网络能力的跨越式提升,新的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文化产业和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人的知识创造为中心的生产与以机器为基础的规模化生产相结合,将创造新的生产方式。

(二)知识经济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知识经济呈现的不仅是经济发展速度快慢的问题,而且代表着产业结构的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代表着整个经济发展的新走向。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靠增人、增资、增设备的方式,依靠大量的人、财、物投入,这无疑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知识经济主要靠知识的投入,智力的提高和智慧的完美来促进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使产业知识化和知识产业化,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让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保护、管理、促进作用做得更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进步的主导因素和影响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人类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共同面临的诸如资源节约、能源降耗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毫不动摇地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知识经济对知识体系的均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知识作为一个体系,其各个学科及各个组成部分应当保持其合理的结构,从而有利于在整体上推动知识体系的发展。知识经济使知识与经济结合得更加紧密,知识在经济的发展中将起到核心要素的作用。而知识对经济的作用力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并不总是均衡的,其中作用力最强的是知识体系中与经济结合得最紧密的部分。这就有可能造成知识体系中一部分知识相对发达(如应用科学),另一部分知识相对滞后(如基础研究)。而知识体系协调均衡发展,不仅是知识和知识经济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知识作为新的资源,具有共享普惠、无限增值的本质特征,克服了传统物质资源排他性和消耗性的固有缺陷,并能引导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知识将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永不枯竭、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保障。人类将不断共创共享知识资源,创造新的知识需求,创造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工艺、服务、新兴产业和全球市场,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知识创新将不断深化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系统认知,为自觉而及时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调控规律和均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知识经济还会给我们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社会就业、利益分配、宏观调控、网络安全、人口健康、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社会稳定和应对诸多突发事件等方面,向知识管理提出一系列的新挑战。

二、知识管理:怎样应对知识经济的新挑战

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相互联系,知识经济需要知识管理来支撑。知识管理自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至今天也才近20年时间,从1991年《哈佛商业评论》第一次发表有关知识管理的学术论文,1993年卡尔•魏格特出版第一本知识管理专著,1994年第一个知识管理学术会议召开,到1997年成立知识管理国际联盟;1999年12月2日在香港举行首届亚太知识管理会议,前后也才不过十几年时间就已有象施乐公司、惠普公司、休斯空间及通讯公司、麻省理工学院等一大批世界知名公司和知名高校为社会提供学术论坛,颁发各种知识管理证书及从业资质认定,并为企业和相关机构提供在线知识管理的服务,让社会机构有系统地创造、分享、保护和运用知识,从而刺激意念、创新管理、创造财富。知识管理已把知识的开发应用作为管理的重点,从管理资源转向管理知识,从管理物质产品转向管理知识产品,从经营有形资产转向经营无形资产,从提升物质资本转向提升智力资本,整个管理朝着开放型、集约型、智能型方向快速发展。

(一)知识管理要从一般的资源管理转向以知识为重点的智能管理,以适应生产方式中生产要素的新变化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威廉•配弟曾讲过:“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反映了人们在土地上辛勤劳动创造财富的传统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由此,土地获得地租,劳动领取工资,资本获取利润,反映了资本与雇佣劳动这样一种对立的生产方式。而知识经济则以知识为基础,以智力为要素,社会财富的核心是“知识”,所有经济活动都要依赖于知识的存在,智力的投入。在创造财富的要素中,知识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它的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靠智力来提高,所谓的高新技术不过是高新知识的凝结。现在我们可以说:“科技是生产力之母,知识是生产力之父。”过去人们认为生产出物质产品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现在人们则更加重视追求高效的生产方式,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更高的生活质量。因此,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要用知识来管理知识并加强对知识的管理,以适应生产方式中生产要素的新变化。

(二)知识管理要注重产业知识化和知识产业化的系统管理,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化

产业知识化和知识产业化是知识管理应考虑的一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向好趋势。产业知识化是指知识、技术不断地向社会产业渗透,知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社会经济活动中与知识产品、知识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接相关的产业不断改变着传统产业,知识和高新技术已渗透到一切产业之中,哪怕是原始的传统产业也离不开知识和高新技术的改造和武装。而知识产业化则预示着一个以知识为支撑的新型产业群已经形成,人们越来越依靠这个信息化、网络化和高技术化的产业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如IT产业的发展就是最有力的证明。知识管理就是要促使知识在管理中发挥出最大作用,要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经济,用知识来解决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经济发展方式,真正做到高新技术产业优先、结构优化、产品优质、管理优秀、效益优良,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化。

(三)知识管理要做好知识与经济相结合的效益管理,以适应知识体系均衡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在知识体系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比,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应用研究相比,科学与技术相比,后者比前者对经济的影响更大更直接,结合得更紧密,并对经济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当然也不可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前者的支持与投入。知识管理还要使知识体系的各个学科及各个组成部分协调一致地发展,充分发挥它们在知识体系中应有的作用,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文环境和实现手段。只有这样经济社会的发展才有雄厚、完整、可靠的知识基础,经济和知识才能结合得更加紧密,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以适应知识体系均衡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新变化。

知识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它由过去看得见的有形产品管理转为策划、咨询、诊断、创意、创造等以知识形态而存在的无形产品管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灵魂,从本质上讲知识管理就是创新管理。创新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专利的发明创造,当前,先进的大型设备和精密仪器等高端制造、信息科学、生命工程、生物制药、空间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纳米技术、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发展,都需要一整套完善的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三、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知识管理中的新创造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1]50“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将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1]54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正是促进这种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和保护这种创新的重要法律制度。

(一)对知识经济中出现的知识创新与垄断、垄断与共享的矛盾,需要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加以解决

由于知识本身的特征可导致知识以低成本共享,并且共享的程度越来越能体现知识的网络效应,而知识创新具有高成本性、高风险性以及分配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加之知识更新周期加快,创新过程的长期性和知识使用寿命的短期性,使知识创新的难度加大。因此,知识拥有者为了规避风险、收回投资、增加收益,自然会对已经拥有的知识采取“垄断”措施,而这与知识只有通过大范围的共享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形成了矛盾,需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以解决。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为一种保护智力成果的法津制度,它紧紧围绕着知识产权的生产、使用、权利归属和利益分享,来调整发明创造的完成者、利用者、所有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各种权益关系。既要有利于鼓励人们搞发明创造,授予发明创造一定时期的专有权(即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使其投入有丰厚的回报;又要使其发明创造经过一定时期(即知识产权的时间性)而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以促进发明创造的尽快传播和运用,发挥其应有效益。正确处理好发明创造的个人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的关系,解决好知识在发明运用过程中的创新与垄断和垄断与共享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功能,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早就讲过的名言:“专利保护制度是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

(二)对知识经济中出现的知识、知识产权与市场的关系,需要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加以规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确立,为知识走向市场开辟了道路。过去知识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像土和水一样,是既宝贵又普通,既重要又无价的东西,人们虽然感到“知识就是力量”的宝贵,但却总觉得可以无偿使用和任意挥霍,不认为它是一种财富资源,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以使用的一般通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给我们提供了知识成为商品的环境,使知识成为现代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知识成为特殊商品,让首先掌握前沿知识的人尽早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从而获得由知识产权带来的高额垄断利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法律化、系统化,不但使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营销渠道、科学配方、技术诀窍、地理标志、老字号、原产地、信誉、软件、信息、管理知识等成为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知识产品,而且还使它们成为生产经营活动要素的智力资本,并带来巨大的经营收益。当然这种经营收益是与市场紧密相连的,如果我们的知识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或者市场不需要,那这种收益就要大打折扣或没有收益。因此,市场是衡量知识收益的最终尺度,知识的价值要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作用并接受市场的检验,市场是知识实现其价值的空间。

“市场就是战场,竞争就是战争。”知识、科技、生产力、经济效益之间的转化靠的就是按市场规则来运作,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说科技是生产力的火车头,那知识就是它的燃料,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就是生产力火车头正确行驶的轨道,生产力火车头只有在轨道上才能自由行驶快速前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就是知识的保护神,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再多再好的知识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说“知识是生产力之父”,那么,“知识产权则是生产力之母”,它将在市场经济中孕育出更多更好的高新技术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就是那“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都比较完善,所以,各种侵权行为和不正当竞争一般都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呈现出较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为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很值得我们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借鉴和创新。

(三)对知识经济中出现的高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化管理,需要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加以调整

高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是知识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想形成高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就必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作用。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创新,正以超乎常人难以想象的高速度、高水平、高效率的状态改变着各国的经济面貌,经济领域的知识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将层出不穷。如:IT产业、计算机软件、半导体芯片、电子商务、集成电路、互联网、宇航技术、新能源、新材料、DNA、克隆技术、器官移植、动植物新品种保护,等等,都是知识、技术、人才、创意、投资和管理等高度集中的新领域,急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支撑和服务。因此,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为强化高新技术创新竞争秩序,规范高新技术创新市场行为、保护高新技术创新丰硕成果,提升高新技术创新经济价值的重要保证来加以建设。实践证明凡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比较好、比较快。同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好较快的国家也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影响促进知识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知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创新、要发展,就必然要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要更多地依靠和运用知识产权来激励、来保护。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发明创造,一旦被授予专利权就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就有经济价值,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我们的企业能更多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来参与市场竞争,就能争取更多的主动。令人担忧的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毫无疑问,这些差距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历来是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的集散地,是最具有科技优势和科研实力的场所。但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难以充分发挥其在科教兴国、自主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也很不完善。首先,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知识分子进行职务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不高。其次,没有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使得专利技术成果没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其后果是在职人员通过兼职、离职、调动、私下转让、许可等方式将院校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无偿使用,造成了院校的知识产权的大量流失。最后,没有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使得有些单位的专利申请及日常维持费用无法落实难以为继而不得不被迫放弃。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正是界定知识的占有、配置、使用和管理的一种法律制度,并以此来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合法权益,以不断促进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对滚滚而来的知识经济大潮,面对我们“入世”后的机遇与挑战,新的形势逼迫我们必须把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1)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人才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思路决定出路”,“自主创新是根本,培养人才是关键。”(2)加强知识产权的法制建设,尽快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3)加快科技体制创新,实现新技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尽快建成一套公平、有序、竞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4)加紧新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5)加速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互融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实现多赢互利,最终形成利益共同体,坚持走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路子。(6)加强国际合作,按国际惯例行事,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既要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又要尽快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接轨。

2010年9月6日,胡锦涛同志《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2]中国“入世”已有10年,“入世”后我们已与国际接轨,严格按照《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办事,严格遵守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这对我们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要集中智慧敢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面对“入世”后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胡锦涛.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9-07(2).

(责任编辑龙达云)

作者:张海林

第三篇:加强知识产权评估应用推进首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知识产权的巨大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肯定。国家以及各地区知识产权的拥有数量和质量,特别是企业知识产权的拥有和运用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为了深入挖掘知识产权的经济、社会价值,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问题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如何推动首都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作用,是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顺利开展,企业融资需求较大

(一)北京市规模化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

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协调和服务的功能,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北京市于2007年开始通过“百千对接工程”规模化地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先后与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北京银行签署了框架协议,为中小科技企业争取信贷额度;为中关村园区企业设置贴息资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推动下,在银行、中介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率先形成了市场主导型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和银行按照市场规律形成了有效的运行机制,促进和保障了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可观

随着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的深入开展,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不断增长,融资意愿也日渐浓厚。以中关村园区企业为例。目前中关村约有两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有半数以上的企业认为,资金是影响企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第一需求;有58%的高新技术企业面临资金不足的困难。据统计,北京30多万家小企业中,商业银行争抢的优质或较优质企业共计l2.6万家左右,其中只有1.89万家左右的企业可以提供房地产抵押,与此同时却有约6.43万家企业可以提供知识产权质押。依照2004年度数据测算,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至少占50%以上,每家企业平均需要贷款额度255万元。按此计算,这些优质或较优质企业的融资需求超过1000亿元,其中知识产权质押的融资需求超过800亿元,而以有形资产作为抵押的融资需求仅为250亿元左右。可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可观的。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融资模式下,将有更多的园区中小企业以自身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贷款,同时,享受来自政府部门的贴息及中介费补贴等贷款费用补助,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契机。

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在质押贷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应运而生

资产评估作为中介服务行业,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从无到有,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操作程序和管理体系,在国有企业的改革、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因素不仅为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且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随着社会财富表现形式和企业信贷需求的变化,无形资产评估开始得到关注,在企业融资担保、损害赔偿、出资入股、并购重组、技术贸易等方面的应用越发突出。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过程中,资产评估的价值发现功能,为企业融资的多元化和银行业务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评估工作的价值发现与判断功能

由于知识产权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与有形资产评估相比,知识产权评估的特殊性导致其价值难以合理评估。控制知识产权评估风险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的关键环节。银行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首先要考虑资金安全。由于知识产权的流通变现能力较有形资产要弱,银行对于通过行使质押权来保障贷款安全顾虑重重,导致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判断偏高,惜贷现象严重。评估机构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凭借丰富的评估经验和科学的评估方法,来确定质押权的经济价值,依靠专业判断,为银行发放贷款提出合理的估值建议。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中,资产评估机构不断地拓展和强化自己的业务能力,发挥专业特长,为银行贷款控制风险把关,为企业融资提供辅导与支持,对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的高效、稳健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推进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评估机构及评估工作人员的扶持和培养

1.加大对评估机构的扶持力度

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然而,能够经受市场考验、从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优质机构却凤毛麟角。面对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业务量日渐攀升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将难以应对这一形势。因此,政府一方面应当关注并帮扶刚刚起步或规模较小的评估机构不断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引导和扶持优质的评估机构进一步拓展评估领域,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具体包括:引导机构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服务水平;帮助机构在从事具体评估业务的同时,加强理论研究,通过承担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相关的课题研究,提高评估能力;结合评估机构自身特点,对专利权评估、著作权评估、商标权评估等进行重点研究,并且结合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优势评估领域。

2.培养知识产权评估专业人员

无形资产评估是依托科学技术和多个领域专业知识、具有创造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评估业务,这就要求评估人员拥有较高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和执业能力。政府应当引导评估机构从各个方面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培训、职业道德培训、评估专业知识培训、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培训等,加强对知识产权评估从业人员的培训等。加强培训,提高评估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规范评估执业行为、提高行业评估水平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信息系统

知识产权评估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通过构建知识产权评估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能够更好地推动知识产权评估工作的开展,发挥其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的重要作用。知识产权评估信息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汇集、融合及数据分析发布等功能,面向行业和社会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信息服务。具体包括知识产权评估基础信息数据库、评估案例数据库、知识产权评估技术专家库等。

通过这个系统,能够实现政府相关部门与市场各方主体实时、可靠的信息交互。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系统发布行业信息,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效率,推动知识产权评估工作协调、有序、健康地发展;评估公司利用该系统,可以查询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案例、评估专家、知识产权评估有关参数等,为知识产权评估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企业利用该系统,发布知识产权的需求供给信息,了解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及质押评估的有关信息。

(三)加强对软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

资产评估是一项技术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的工作,在资产评估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为了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做好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工作,各个部门都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一系列的软课题调研,从不同角度研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及价值评估的有关问题,很多研究项目视角及研究方法都非常有创意。然而,有许多研究成果很少被应用到实践当中,经过调研、分析和比对,一些数据并没有得到凝练和升华,无法形成有效的政策参考依据,而且会造成研究项目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实现各个部门研究资源的共享,加强对软课题的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我们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引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调整和修正,确保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之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作用,会极大地促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政府部门应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布局,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的规模化、体系化和规范化发展,进而促进首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为“科技北京”和“世界城市”的建设开创新局面。

(作者单位: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作者:周砚

上一篇:医学法律论文范文下一篇:输血护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