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知识产权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知识经济在当前我国的经济领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不仅仅是由于我们教育和研究部门,同时也广泛存在于高科技领域。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经济,而伴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在不断提升,这也就要求知识经济能够及时地跟上时代步伐,知识在知识经济中所占的地位也日趋上升。

第一篇:知识产权法论文范文

知识产权文化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企业知识产权文化是指在知识产权战略及其相关活动中,企业和企业员工对于知识产权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总和。知识产权文化渗透到企业的诸多方面,无形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首先取决于企业高层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决策;其次,知识产权战略对各业务单元的渗透与支持、良好的社会性知识产权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培训与教育,也是重要因素。

在所有贸易壁垒中,对中国企业限制最大、范围最广泛的无疑是知识产权壁垒。DVD专利收费案断绝了大部分中国DVD厂商的出口之路,而中国3G牌照又因为专利费问题迟迟没有解决而一再延后,更有不断发生的各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都在证明着知识产权在今天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难题。

知识产权对于中国而言是个新的课题,但是,该制度的存在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西方企业娴熟地运用这个制度,并且远在GATT和WTO之前,就开始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形成了阻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要障碍,并且正在中国范围进一步压缩中国企业的本土化生存空间。

如何认识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关系?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包含了哪些方面?本文尝试从几个方面简要述之。

企业商业模式与知识产权战略

从企业竞争的角度看,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永恒不变的法则。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脱颖而出成为优胜者,是每个企业领导者都要思虑的核心问题之一。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因素有很多,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竞争理论的日趋完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要素是企业经营的商业模式。

一般而言,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方式,以及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商业模式包含了很多的要素,其中,既有众多企业共同采用的红海部分,也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蓝海部分,而恰恰是这两者的有机组合,构建成了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商业模式基础。

事实上,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商业模式中的重要内容,正在由少数企业所采用的蓝海战略演变成为所有企业都采用的红海战略。知识产权战略的缺乏对于一个高度依赖知识产权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灾难。即使是知识产权弱相关的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也将会损害其市场竞争能力。

知识产权对于不同企业的价值区别仅仅在于是进攻还是防守、是关键性战略还是支撑性战略。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知识产权在商业模式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变化。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不可回避的要素,也必然成为中国企业商业模式中的核心内容。唯其如此,才有机会成长,并进一步成为长青藤企业。

以赢利为核心目标的商业价值,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生存态势的首要基础。当商业价值的目标一定程度上得以满足后,才会进一步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很多时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此同时,企业在其发展中,还面临着包括企业形象、税费处理、法律规则等外部环境,以及组织结构、执行力,劳动关系、后勤行政等等一系列的内部管理问题,这些规则、活动必须有效协调推进,才能真正达成企业商业模式的最终目标。

企业文化与知识产权文化

如何保证企业有机协调地发展,并进一步形成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一般认为,稳定而有效的制度流程体系是达成该目标的核心手段,但事实上,真正能够影响和决定商业目标的,不仅仅是制度流程,企业文化在其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关于企业文化,其定义有很多。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在其所著《企业文化塑造》一书中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就是企业文化”,而特伦斯(Trrence)和阿伦(Alln)合著的颇具影响的专著《企业文化》中对企业文化所作的定义则是:“用以规范企业人多数情况下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不成文的规则体系”。概括而言,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活动中的价值观及其相应行为的无形规范体系。

企业商业模式是达成企业关键商业目的的基础性因素,知识产权则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商业模式中的重要因素,相应地,企业文化是确保企业商业模式推行、达成企业商业目的的核心要素,那么,知识产权文化也应该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和互动性。

就知识产权文化的概念而言,目前较为主要的一种观点是“知识产权文化是人类在知识产权及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影响知识产权事务的精神现象的总和,主要是指人们关于知识产权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方式。”具体到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文化也可以作类似的阐述,就是在知识产权战略及其相关活动中,企业和企业员工对于知识产权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总和。这可以理解成为对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广义理解。而笔者更愿意从狭义角度看待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简言之,就是一致性的知识产权认知、协同性的知识产权思想和层次,l生的知识产权价值观。而知识产权行为则更多地从可测量的角度体现为知识产权战略的体系内容,是知识产权文化的自然表现。

相对于企业的产品,服务。甚至于企业的制度,流程而言,企业文化乃至知识产权文化均表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无形性。作为一种文化,无形性确乎是其必然具备的特征,但是,文化也同时具备另外一个特征——渗透性。无形性和渗透性是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事实上,知识产权文化是企业在知识产权活动中的各类思想和行动的总和,是企业从上而下的一种氛围和活力程度体现,也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无形载体。

知识产权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其价值和地位一定是有所区别的,如高科技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高度依赖,相对于传统制造业对知识产权相对弱化,这都是正常的体现。所以,就不同的企业而言,是否需要知识产权战略。需要何种知识产权管理,都必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具体分析,从而使得知识产权在企业中恰如其分地发挥应有作用。与此相对应的,知识产权文化在不同的企业中其价值和内涵也应有所区别,过度关注或者漠视知识产权及其文化,都是有害于企业的。

知识产权文化的战略价值

当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商业模式的重要内容时,就必须适时拟定和推进知识产权战略(鉴于知识产权具有滞后性的若干特点,知识产权战略往往更需前瞻性,也就是说,当知识产权尚未成为企业商业模式重要内容时,企业领导者就应有预见性地启动知识产权战略),这样才能保证知识产权不至于成为商业竞争的短板,甚至于

有机会帮助企业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而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推行,绝非简单的目标和数字可以概括,需要上下一致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组织形态和简洁明确的知识产权行动能力,这些往往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有形因素

缜密有序的知识产权策略和管理,一个是无形因素,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的知识产权文化。

对于创业型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往往是企业领导者的性格体现,即使是成熟企业,企业文化也会在保持延续性的同时,深深烙印上现任高管的性格特征。而企业知识产权文化较之企业文化,则更多地体现了当前企业领导者对于知识产权的认知和决心。作为一个耗资甚巨、耗时甚久的体系,知识产权战略往往更需要企业高层的关注与支持,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高层对知识产权战略的认识和支持程度,往往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内涵和渗透力。所以说,企业知识产权文化,首先是决策层文化,进而形成贯彻到全企业范围的知识产权文化。

另外一方面,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自身的内容往往不很复杂,战略关注更多的是一种愿景、一组目标,或者包括一些数据。而对于企业而言,不仅需要战略去“做正确的事”,同时也需要知识产权策略和管理去“正确的做事”,否则推行战略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归于失败。

知识产权策略主要确定了知识产权业务的实体内容,如专利布局策略、商标部署策略以及软件知识产权竞争策略等,这些策略必须围绕战略的核心目标而制定,进攻型的战略目标必须有以进攻型策略措施支撑,防御型战略目标则又需要防御型策略措施给予支持,但是,就策略本身而言,并不意味着进攻型战略下的策略都具有进攻特性。在具体策略的制定中,企业文化往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个温和敦厚的企业很少会制定进攻性极强的知识产权策略,而一个嗜战好斗的企业也很难制定出温和稳健的知识产权策略,知识产权文化在策略的制定中往往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知识产权策略中,有三个要素非常关键,但是,也往往容易被企业忽视。一个是知识产权资产价值观念。知识产权的客体涉及广泛,几乎所有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都涉及到知识产权,而很多企业,尤其是自认为同知识产权弱相关的企业,往往不认为知识产权是自己的资产,而更多关注企业的有形资产,这不仅造成企业资产的浪费与流失,也会给对手以可乘之机,形成对手的竞争优势。

第二个是尊重知识产权概念。知识产权需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趋全球化和完善化的今天,尊重知识产权已经不再是道德范畴的问题,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市场竞争法则中。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将会在诉讼和纠纷的泥淖中难以自拔,不尊重自己的知识产权,则将丧失自己的竞争优势。尊重知识产权绝不简单地意味着交费,更需要通过有效策划降低费用甚至避免,并设计长期竞争路线,扭转知识产权的劣势。

第三个是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深刻理解国际和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并把这种理解结合到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则将获得更多的知识产权活力和优势,这种优势或者体现在成本的降低,程序的简化,或者体现在风险的管理、投资的多样化等等。

知识产权管理主要确定了知识产权业务的程序内容,包括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流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以及知识产权支撑体系等内容。这些制度流程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策略能否形成一个通畅的“绿色通道”,进而以一个高效、准确的方式向企业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传递知识产权策略和文化。

就知识产权策略和管理而言,不仅仅是知识产权业务本身,其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知识产权业务对企业其他业务的渗透能力和支持能力上。一个好的知识产权战略,透过知识产权文化的力量和执行的力量,能够有效地传递其使命和措施,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其实,知识产权对企业各类业务的支持是显而易见的,如在采购环节,需要关注采购产品的知识产权瑕疵和知识产权担保,进一步考量能否通过知识产权措施提高供应商的忠诚度或降低采购成本,再如在研发环节,需要关注知识产权风险的辨识和预防、知识产权财产的积累与组织,而在市场与销售环节,则需要关注知识产权风险的控制和机会的挖掘。虽然关注的侧面有所不同,但是知识产权战略对于公司各类业务的价值是毫无疑问的——或者是成本降低,或者是市场准入,或者是差异化优势的保持,等等。事实上,通过知识产权业务对公司主营业务的支撑,也在有效地向各个业务单元传递着知识产权文化。

企业知识产权文化作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无形载体,必须渗透到知识产权策略和管理中,才能更好的窥其价值所在。文化无形,文化也无处不在。知识产权策略与管理,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的有形载体,与知识产权文化这一无形载体互为倚角,共同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与培育

对于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企业对知识产权依赖的程度。以此为基础,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首先取决于企业高层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决策,其次,知识产权战略对各业务单元的渗透与支持也是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良好的社会性知识产权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培训与教育,同样也是知识产权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公民,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文化同样也脱离不了社会性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氛围。目前而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形成,同时在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助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社会的知识产权环境对于企业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财产的角度看,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性体系化的知识产权环境,企业很难从知识产权战略中收获到实质的利益,也不会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过程里遭受到应有的惩罚,更不用说重视知识产权,形成企业的知识产权文化。从人员的角度看,进入企业的员工如果在社会上没有形成知识产权的初步认识,则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促使其形成知识产权基本认识,再进一步使其融入到企业知识产权文化中。而在此过程里,企业员工仍然受社会知识产权环境的影响,而相对较差的社会知识产权文化会削弱其在企业氛围里的认知。可以看出,社会知识产权文化和企业知识产权文化之间存在着相当强的互动性,彼此之间的影响既有可能是正向的、也有可能是负向的。

与此同时,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必要而有价值的培训和教育体系是不可或缺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不是简单的知识产权概念的灌输,而是一个分层次,分阶段的持续教育过程,这个过程必须紧密围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就一个企业而言,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对于知识产权战略理解的层面和方向一定是有所区别的。企业高管需要在战略和方向把握上获得更多的专业支撑:而中层管理者则更需要在战略落实、策略部署等方面得到有价值的启示,对于基层员工,如何将智力资本转化为知识产权、如何防范风险发掘机会等实务性技巧和技能成为其最需要获得的知识。就一个员工而言,进入企业之初,其需要的是知识产权基本概念的灌输,而在其随后的工作中,需要根据其工作性质和知识产权理解深度,逐步提高知识产权素质和能力。在这个知识产权教育过程中,需要每个员工都能够理解知识产权战略,并把这种理解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形成渗透到每个业务单元和每个员工的知识产权文化。

综上所述,知识产权文化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关系如同企业文化同企业商业模式和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互为因果又互相支撑。知识产权文化在对企业经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渗透中有力地支持着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这种支持是稳定而连续的,而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则丰富和深化企业知识产权文化。但是,如果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定位错误,或者形成了一个不适合的知识产权文化,则两者将会朝着相反的方向互相作用,损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作者系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

作者:王海波

第二篇:试论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摘要:知识经济在当前我国的经济领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不仅仅是由于我们教育和研究部门,同时也广泛存在于高科技领域。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经济,而伴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在不断提升,这也就要求知识经济能够及时地跟上时代步伐,知识在知识经济中所占的地位也日趋上升。而知识产权法作为保护知识经济的一个法律保障,对于知识经济发展与提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今天,我们也是就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产权法;关系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国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于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同时也不断颁布了为了保护知识经济而产生的知识产权法。早在2008年6月,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他要求我们能够重视知识经济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根据相应的法律,保护我们的民族产业。我们正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道路上前行,而知识经济则是我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载体。那么下面,我们就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载体,以脑力劳动为基础的一个经济体系。他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区别的最大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他有着显著的智力特征。这是一种无形的概念,但正是由于知识经济的特殊性,从而导致他在某些领域容易受到侵害,所以这就需要一个法律来进行保护,而这个法律就是知识产权法。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法律是我国治国的第一个根本。对于像知识经济这类无形的智力成果,必须受到相应的法律的保护,才能长久的生存。而在当前,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于知识经济的保护。

近些年,我们越来越提倡创新这个概念,我认为知识经济与创新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同样都需要用到知识与脑力。从20世纪开始,人们就越来越重视对于版权的概念,尽管在当前我国对于版权的概念还存在相应的问题,人们的意识也较为薄弱。正在知识经济,这一方面,我国还是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来进行承认和保护。古往今来,存在着许多偷窃他人成果的世界,这都是由于没有完备的法律而造成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法,对于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止至2018年,我国关于知识产权法方面的法律已有一百多项,其中包括了专利权、商标权等一系列权利。这就为我国的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他们能够在温和的环境中成长。

二、知识经济的优势

知识经济作为一種无形的资产,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以及未来的经济竞争中,都是一种最具竞争力的经济类型。知识经济主要依靠的是知识水平和脑力劳动,在他们的衍生下就出现了各类版权,这些专利往往都是无形的,需要用法律去进行保护。可以说,专利权是对知识经济这个无形资产转化为具体事物的一个有效的手段。不仅如此,在商品经济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商标与商标权、商业机密和品牌效力等。作为一个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自身的经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就需要大力的发展知识经济。前面我们也曾提过,知识经济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可以抵抗任何的自然灾害。同时,对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性和含金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当前世界经济体系中,知识经济无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新特征

知识产权是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的生产、扩散、转移、老化速度加快,使知识产权发展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知识产权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发展关系日益密切

当代一些发达国家已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实施外交政策的一种手段。美国是把知识产权直接与发展对外政治、经济关系联系起来的最典型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新兴产业主们往往要在政府中安插自己的代表来对国家的政策施加影响,敦促政府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甚至压力。特别是自1986年以来,知识产权问题被纳入GATT体制,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产权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GATT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就是知识产权渗入国际经贸关系的一个象征。

(二)新兴技术成为知识产权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而知识产权法的出现则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护。而伴随着知识产权法的不断完善,知识经济得以迅猛发展,这就潜移默化中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其中就包括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都依赖于知识产权法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从而使当前世界的新兴技术不断得到发展。而反过来,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又给知识经济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从而提高了知识经济发展的效率。

(三)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对于知识经济来说,无论是技术的高端性还是脑力性,都需要一定的法律来进行保护。在当前世界各类企业层出不穷,而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强。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已经成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而知识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专利性,这就是企业独有的特征。许多大型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知识产权,而要想扩大企业的国际影响,也必须要保护好企业的知识产权。可以说,知识产权法的出现,进一步增强了国际间的友好合作与交流。而在当前,各个国家之间也对知识产权这方面的问题达成了高度的一致,大家都对知识经济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保护途径。无论是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还是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交流会议,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开展。可以说,知识产权的国际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四)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保护期限、保护力度面临新的挑战

在过去,由于知识经济还不占据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并且知识产权法也没有制定得很完善,知识产权法只在我国地区有法律效力,同时他的保护期限也是有限度,不仅如此,可能他对知识经济的保护力度,也远远达不到我们所要求的那样。而在当今社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已经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人们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对于知识经济的保护。而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国际间贸易的不断加强,也使各国之间对知识产权法的制定进行了友好的交流与修改。在目前,知识产权法在国际间的趋势呈现出保护的范围越来越大、保护的时间越来越长、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的趋势。尽管对于某些产业来说,依然存在着某些人争议和缺陷,但上述是当前知识产权法总体发展趋势。所以,对于当前世界各国来说,如何保护知识经济的良好发展,完善知识产权法,不仅仅是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事情。

四、知识经济和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一)相互依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过去,人们很少注重对这方面的保护,这就导致了许多人窃取他人的脑力成果。而知识经济作为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特殊经济行为,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去评判他是否被他人抄袭利用,又或者是即使被他人窃取了成果,我们也没有办法捍卫我们正当的权益。所以,知识产权法的出现则可以缓解这一现象,因此我认为,这是经济与知识产权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知识经济不能离开知识产权法而独立存在,而知识产权法也必须有知识经济的存在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体现在方方面面,也为知识经济和知识产权法的存在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二)相互促进

与此同时,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科技不断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通过知识经济我们的教育和研究事业不断得到发展,科技也不断地创新,这都是由于知识经济受到良好的保护造成的结果。而知识产权法的产生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有了法律的保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知识经济,这也就从侧面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壮大。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仅宣传了知识产权法,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法律。也为知识产权法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内容。而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之间,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就促进了知识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知识产权法的有力宣传。

(三)相辅相成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由于这是经济时代发展的一个无形的产物,他必须通过腦力劳动转化为有形的财产。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经济的灵魂很容易被他人所窃取。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完备的法律来给予支撑,而知识产权法则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我们认为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产权法为知识经济开辟了一个温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知识经济的依靠知识产权法将脑力劳动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效益。这与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五、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

发展知识经济有三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技术的创新,二是资本的积累,三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创新是发展知识经济的灵魂,也是发展知识经济最根本的条件,没有创新,就没有知识经济。而有了创新的能力之后,我们就需要资本的积累来帮助知识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原始的资本积累使当前的知识经济发展更加具有经验,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最后,对于知识经济来说,如果想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得以立足,就需要他们能够根据时代的进步不断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从而使知识经济的发展能够与时俱进,时刻保持活力。创新成果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反过来又大大激励和推动了创新,成为技术创新导致科学进步的关键。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主要是通过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的保护而得以实现的。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发展知识产权制度的过程。

六、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几点构想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从立法上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保证各项知识产权法律的有效实施;在行政保护方面,应强化国家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的统筹协调能力;我国在“入世”之后,首先要全面履行知识产权领域内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尤其大中型国有企业应重视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加强对因特网上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七、结语

知识经济是一种经济学理论概念,而知识产权法则是一种法律保障,他们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知识经济是知识产权法的主体,知识产权法是知识经济有力的后盾。他们任何一方都不能离开其他一方而独活,所以,我们也要搞清楚知识经济知识产权法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认识到,要想更好的发展知识经济,就必须大力的完善知识产权法。重视对知识经济的培养和扶持,同时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修正知识产权法,只有完善的法律依据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硕宁,孙其帅.浅析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知识产权法学教育[J].法制博览,2019(22).

[2]葛若涵.浅谈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发展知识产权法[J].法制博览,2019(17).

[3]冯立.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法教学优化路径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11).

[4]覃楚翔.浅谈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J].汉字文化,2018(15).

[5]赵晓旭.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作用新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

(作者单位:济南商标审查协作中心)

作者:王韶华

第三篇:知识产权法权力穷竭制度研究

摘要:关于知识产权法中的权利穷竭原则,学术界历来有不同见解。权利穷竭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知识产权中的三大权利即著作权、 专利权、 商标权在各自领域是否能构成权利穷竭呢?本文试从知识产权法与物权法发生冲突的角度展开论述,探究权利穷竭的产生原因及特征。

关键词:知识产权;物权;权利冲突;权利穷竭

权利穷竭也称为权利用尽, 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范畴。权利穷竭原则是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中都适用的原则。其基本含义是, 当知识产权人或其许可人将承载知识产权的产品合法投入市场后, 其他人再次分销该产品的行为将不受权利人的控制, 即不需要征得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同意。也就是“当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以合法方式销售或分发出去后, 无论该商品辗转到何人之手,知识产权人均无权再控制该商品的流转。”①权利穷竭显然是对知识产权人所进行的一种限制。

一、 权利穷竭产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的特征, 但它的专有性总是伴随着诸多的限制。 例如知识产权具有的地域性和时间性特征就是对其专有权利的一种限制。 此外诸如专利权的强制许可、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商标的先使用权等也体现了对知识产权的限制。提到对知识产权的限制, 普遍的理解是知识产权的客体是科学、技术、文化等精神领域的知识产品,其推动着社会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对知识产权的限制是为增进社会公共利益。诸如专利权的期限、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等均体现了这一价值取向。②

知识产权的权利穷竭原则也是对知识产权的限制之一, 但这一限制体现的并非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博弈的结果,而是知识产权和物权冲突博弈的结果。如果一项产品含有知识产权,则在这项产品的贸易过程中,知识产权与物权发生冲突会影响到商品的自由买卖。权利穷竭原则在知识产权与物权间找到了一个均衡点。

物权是对世权而知识产权一般也具有排他性,知识产权的排他性又称为专有性。当同一类型的权能发生冲突时,多依靠專有性和排他性来权衡,其具体表现为对同一客体上权利的专享和对其他人权利的排斥。然而,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间生冲突将如何权衡呢?作为物权载体的物品有时也会承载知识产权。这使得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和物权的排他性产生冲突几乎成为必然。知识产品与知识产权密不可分, 使得知识产权的行使必然会影响到到物权的行使,反之亦然。知识产权与物权二者作为抽象的概念略显空洞,尚看不出两者冲突的痕迹。两者的冲突经常发生在更为具象的权能层面,即知识产权权能对物权权能的不能抵抗。物权人对作为物权载体的知识产权产品享有占有、 使用、 处分、 收益四项权能。占有权能指所有权人对于标的物为管领的事实。占有权为所有权的事实的权能。对于这种管领的事实, 知识产权中没有哪一项权能可与之对抗。 因此,占有权通常不会与知识产权发生冲突。而当消费者使用、处分产品以及基于产品获取收益时则可能与相应的知识产权发生冲突。专利权、 著作权、 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构成主体,这三项权能作用各异, 其权利冲突的情形也各不相同, 这就预示了权利穷竭原则在知识产权三大领域的适用情形有所不同, 有其个性。③

二、 著作权权利穷竭

著作权可细分为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这二者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因此著作权权利穷竭更为复杂。著作人身权只与作者人身相联系而没有财产属性,这使得其不会与物权发生冲突。权利冲突的根源在于承载知识产权的产品本身与知识产权在特定场合会难以相容。承载知识产权的产品,体现其物权价值时必然要借助于产品本身。因此著作财产权要基于产品自身来体现其价值。著作人身权则不必通过物质载体来实现,不会被特定化在某一件具体的著作权产品之上。著作权人享有的著作财产权主要作用是为权利人获取经济利益, 但著作财产权价值的实现往往要借助产品本身。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著作财产权的实现要依托于每一件著作权产品上个别地、 特定化地实现。而这样必然会导致著作财产权与物权发生冲突。值得一提的是,著作财产权由多项权能组成,但并非所有权能均会与物权发生冲突。能与物权产生冲突的往往是以下几项权能:第一是发行权,我国的著作权法仅仅规定了统一名称的发行权,并无再细化出更下位的销售权等权能。发行权与物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对知识产品处分权的阻碍上。发行权财产利益的实现是必须要将知识产品具体物化于一定的实体上,通过相应的物质载体实现利益的获取。而物权人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会将知识产品进一步销售,其产品必然与发行人所发行的知识商品发生冲突。对于发行权人来讲,其发行权在第一次发行中已实现了其财产利益,所以就有必要照顾物权人, 让其发挥对物的处分权。其次是出租权。由于出租权具有专有性的特征,因此承载出租权的产品的物权便会受到影响,这里主要指物权中的收益权受到了限制。对于影视产品的创作成本和复制成本有着天渊之别,所以为了维护物权人的利益,对于诸如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品规定了出租权以对抗物权。最后, 是美术作品的展览权。《著作权法》第18条规定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并不等同于其的著作权的转移, 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这一条规定是基于美术作品本身的特点来制定的,因为美术作品的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其自身的价值,而其复制品等承载的价值却相当有限。笔者倾向于认为它更多的是一种权利穷竭, 而非转移。

三、 商标权权利穷竭

较著作权来说,商标权的权利穷竭更简单一些。商标权由使用权和禁止权两项权能组成。使用权意味着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支配和使用的权利; 而禁止权是指商标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其注册商标的权利。商标权权利穷竭的原因也是与物权发生了冲突, 商标权只有在阻碍到所有权人或用益物权人权能实现时才有可能穷竭。商标权中的禁止权并不会穷竭。因为禁止权是一种消极的权能,其体现在禁止他人非法使用商标的侵权行为。也就是说, 禁止权是在其商标权受到侵犯时用于对抗侵权行为的。由于禁止权对商标权仅具有消极作用,所以不会物权发生冲突。商标权中的使用权有可能发生权利穷竭。商标权中的使用权具有独占性权,这种独占性是其与物权发生冲突的导火索。此外,应引起注意的是商标使用权的穷竭将导致商标反向侵权行为合法化的隐患。商标反向侵权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权人同意将其注册商标撕掉或去除,换上自己注册的商标的他人的商标, 再将更换商标的商品投入市场。④2001年我国商标法做出重要修改,反向侵权行为已被确定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平心论之,现行法中的反向假冒是有其依据的,将它理解为商标权穷竭的例外情况更加合乎情理。

四、专利权权利穷竭

专利权主要体现为独占实施权以及由其衍生出来的收益权与处分权, 如实施许可权权、转让权、标记权、放弃权等。我国专利权相关立法并未明文规定权利穷竭规定。《专利权法》中最贴近权利穷竭原则的是第63条,该条第一款第(一) 项如是说:专利权人制造、进口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进口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商品售出后, 使用、许诺销售或销售该产品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综上所述, 知识产权权利穷竭产生的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中的相关权能与物权中相关权能相冲突而产生的。为保证物权人合理行使其权能,知识产权法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对知识产权中的一些相关权能做出了相应的限制,这就是知识产权相关权能的权利穷竭原则。纵观该原则在知识产权三大权利中的体现,以专利权法的规定最为完善、科学,而著作权法、商标权法尚未吸收这一科学理论, 有待于立法的完善。

批注:

①王春燕著:《贸易中知识产权与物权冲突之解决原则》,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年第一期。

②梁慧星著:《物权法》, 法律出版社, 1997年版。

③陶鑫良、单晓光著:《知识产权法总论》,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年版。

④钟瑞栋《版权穷竭制度的法哲学思考》,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

作者:崔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