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莫让图书馆资源闲置

2022-10-01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设备经费的投入加大, 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也随之增加。在新规程的政策调控之下, 各地政府在原有的基础上也加大了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支持力度。为了赶上时代的潮流, 或者为了达到验收的目标, 很多中小学图书馆藏书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藏书量也真是颇具规模。但是根据中小学读者借还书的数据分析显示, 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是不容乐观的, 许多中小学图书馆几乎处于闲置状态。因此, 图书馆如何让躺在图书馆里睡大觉的资源利用起来, 是中小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更是我们每一个图书馆员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加强宣传

学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窗口。从学生一踏入校园开始就向学生宣传图书馆, 让学生了解图书馆, 走进图书馆, 丰富他们的知识, 开拓他们的视野。因此, 图书馆的宣传工作可以说是尤为重要。

1.1 编印《图书馆使用指南》

把图书馆状况及使用方法汇集成小册子, 印刷成《图书馆使用指南》之类的读本, 师生人手一册, 该指南向学生介绍本馆拥有资源以及本馆所能够提供的数字化服务和网络服务, 图书馆馆藏结构、布局以及其它信息资源设施, 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的知识。通过该指南, 师生就可以全面了解图书馆, 更加熟悉图书馆, 图书馆员也可以依照指南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 使图书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1.2 加强文化信息宣传

图书馆可以通过印制派发宣传单, 在图书馆网页上设馆藏动态栏目, 设立文化信息宣传栏。新进图书及时地从馆藏动态栏和宣传栏发部出去, 让师生尽快了解最新信息, 从而激发师生们到图书馆利用最新信息的意欲。

2 开展图书馆利用教育, 提高读者的检索技能

科学研究表明, 幼年时代的学习方法是决定一个人能否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关键, 会不会利用图书馆是决定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更是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关键。对学生进行图书馆利用教育是图书馆一项重要工作, 更是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2.1 图书馆利用教育的含义

图书馆利用教育是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教育活动。一般而言, 包括介绍图书馆环境的活动、指导利用图书馆的职能以及书目的指导。所谓图书馆利用教育是指图书馆藉著一套完整的训练计划或教学方法, 指导读者认识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 了解馆藏资料的性质及存放的位置, 以及学习利用参考工具查询的一项活动或是措施, 目的在于教导读者能够正确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及人力资源, 具备寻找使用资料的能力, 满足自己的咨询需求, 拥有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所谓图书馆利用教育, 就是施展一切手段, 使读者能够有效地掌握获取图书知识的方法, 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增长才干, 使图书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图书馆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2.2 图书馆利用教育的措施

(1) 开展图书馆利用系列讲座通过讲座由浅入深的讲解图书馆设施和管理、馆藏文献、分类编目、图书排架以及计算机管理, 图书馆对学生读者的参考咨询服务, 通过讲座, 学生可以对图书馆有一个系统地了解, 掌握图书馆一些具体的使用方法, 在讲座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警醒解答, 使学生的利用目的更加明确。

(2) 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 培养信息意识对中学生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图书馆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 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 进行信息利用、摘编的能力教育。鼓励他们养成进入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信息机构寻找文献信息资料的习惯。强化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作用, 向学生传授检索信息的方法和利用现代化技术的检索技能。在学会利用图书馆的前提下, 加强信息意识的培养, 指导学生摘录书中的名言佳句, 做篇目索引和信息资料卡片, 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资料档案。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形成, 这对学生是一种难得的信息积累的方法, 也是从小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途径之一。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信息意识, 就会自然而然的走进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 或者设备资源, 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从而使图书馆资源得以充分挖掘和利用。

3 做好导航工作

藏书不是目的, 应用是关键, 利用才是图书馆存在的最终目的。要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们不是没有阅读兴趣, 而是必须以多种方式加以引导, 逐渐提高阅读品位, 这些工作由图书馆人员担任起来再合适不过。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 是智慧的象征, 图书馆员的作用不应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借借还还的基础上, 而是做好导航工作, 用各种方式将学生吸引到图书馆, 让学生热爱图书馆, 把利用图书馆作为一种自发的行为。

3.1 借助教师的力量引导学生阅读经典

在读者阅读倾向调查中我们发现, 文学类中80后作家与武侠、言情小说出借率较高, 非文字类图书像漫画类, 图书到馆后不长时间就被翻烂了, 而中外的经典名著除语文课涉及到的, 其他大多数躺在图书馆里睡大觉。名著名在哪里?为何成为经典?怎么读?困扰着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读者。为此,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聘请深受学生欢迎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为学生讲“如何读经典名著”。通过老师对名著深入浅出的讲解, 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会大大提高名著的出借率, 从而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品位。

3.2 举办读书节活动

硬件设施再好, 没有有效的活动支撑, 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 而且也会制约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开展。任何的硬件建设和管理应用都存在着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的关系, 现代化的图书馆没有读书活动、没有知识讲座、没有学术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支撑, 当然是没有出路的。一个读书节能极大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促进师生的阅读热情, 从而丰富其知识结构;一场知识讲座或学术报告能快速拓宽师生的视野、掌握知识的运用, 更能使其感受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真谛!举办读书节活动, 既有报告会、讲座, 又有作品展览、图书交流、文章评比等活动,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不但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 提高了多读书、读好书的积极性, 而且此类活动也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激励着每一届的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奋进!

4 借助多方力量

在中小学, 单凭图书馆的人力、物力是难以做好图书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的。必须借助多方力量, 加强图书馆的服务, 提高资源利用率。

4.1 建立一支学生管理队伍

由于学校图书馆的特殊性质, 学生读者借阅时间比较集中, 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偏少, 工作量大, 集采、编、借还、整理于一体, 使图书馆的工作不能做到尽善尽美, 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建立一支学生图书管理员队伍, 既给学生创造了社会实践的机会, 又学到了图书馆知识, 了解图书馆丰富的藏书, 从而增加了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机会,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4.2 借助其它教学设施

图书馆还应加强与学校其它教学群体, 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中心的整合, 力争做到在资金上统筹投入, 在技术上相互支持, 在硬件上协调使用, 共同构筑现代教育技术的大环境。与此同时, 图书馆还必须尽量融入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去, 使课题教学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双向渗透, 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延伸到图书馆、互联网上, 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图书馆在现代教育中的活力和潜力, 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5 延长开馆时间

在中小学阶段, 学生借阅的时间很少, 除了几节阅读课到图书馆以外, 放学就直接回家, 没有其它时间到校图书馆借阅。因此, 图书馆应对借阅时间作进一步的调整, 利用学生课余时间, 星期天节假日对学生开放。

6 提高馆员素质, 加强服务意识, 做好深层服务

图书馆功能发挥的好坏与图书管理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有着直接关系, 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也是与管理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图书馆人应树立“书是为了用的思想”, 最大限度利用图书馆资源, 牢记“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的宗旨, 办事讲效率, 服务求质量。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针对“许多图书馆员注重的是藏而不是用”这样一个事实, 提出了著名的“图书馆五法则”, 其中心思想体现在第一法则上:“书是为了用的”, 即为了服务。阮氏五法则中第二到第四法则也都和服务息息相关。可见, 只有增进服务意识, 加强服务观念, 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才有可能提高。

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窗口, 中小学管理工作应把图书馆利用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用创新思维经营图书馆,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莫让资源造成浪费, 这是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工作值得关注的问题。

摘要:中小学图书馆藏书量增加, 图书馆资源大部分却处于闲置状态, 为了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宣传、加强资源利用教育、调动师生力量、举行讲座、强化服务意识等等, 让学生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 从而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提高利用率

上一篇:浅谈声乐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征下一篇: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