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创作作品体会

2022-07-24

第一篇:油画创作作品体会

《油画人物写生与创作》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油画人物写生与创作 课程编号:1100159 编写日期:2009年2月

一、教学目的:

人物肖像艺术表现研究是造型艺术表现的主要对象,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人物肖像艺术的表现与研究,是绘画艺术学科共同的造型基础训练必修课程。目的:在培养学生掌握人物肖像表现基础理论的同时,提高学科专业学生的艺术的审美能力,为后继专业创作中人与环境、人与空间的关系打下坚定的造型表现基础与能力。

二、教学要求:

主要训练使用油画材料进行人物肖像写生和创作所需的造型和色彩表现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形象的提炼、概括和准确表现方面) 使学生掌握对人物色彩微妙变化的体验和表现;并在实践中加深对油画语言的体验和掌握。

油画肖像课的要点,就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物造型、色彩的基本规律和肖像画的基本表现方法.所以,油画肖像课的基本要求为:作业应具有严谨的造型;能够把握色彩的微妙变化和整体关系;较为熟练地掌握油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三、教学时数

总学时:14×5=70课时

四、教学重点:

1、人物比例与结构训练;

2、人物与环境色彩关系表现;

3、综合性油画人物表现技法训练。

五、教学难点:

1、把握模特特有的感觉,不“概念”,强化个人感受,要画的主动、有想法。

2、“形色结合”是人物写生的主要课题。

六、教学方法:

1、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中以技法训练为主,并注意理论讲授。把色彩学理论,技法理论的传授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理论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2、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合理使用教具,范画,挂图。并进行必要的课堂技法示范和作品分析与欣赏。

3、注意与素描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素描与色彩的互补性作用。

七、 主要参考书目:

《世界名画家全集——列宾》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政广 主编 《永恒瞬间——油画肖像教学讲座》河北美术出版社 《费欣油画》

吉林美术出版社

八、 作业:

老人头像:两幅(尺寸不限) 青年头像:两幅(尺寸不限) 女青年半身像:两幅(尺寸不限)

第二篇:《现代油画技法研究与创作》课程教案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 程 名 称

油画材料与技法研究

学 时 学 分

72学时

专 业 班 级

08美术教育

授 课 教 师

油画教研室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年级:2008级美术教育油画1画室 时间:1-6周 学时:72 课程内容:《油画材料与技法研究2》 教授计划:

一、课前备课内容:

1、理论讲授方面:(1)绘画综合材料媒介的美学特征和历史演变。

起始与变革—形式与空---观念与背景

(2)东、西方艺术的材料与媒介的应用 a东方传统绘画材料媒介 b西方现代绘画材料媒介

达达 超现实主义 非具象 波普 (3)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与表现

纸媒介的使用与特性 基底的材质与制作

材料媒介的广泛性

(4)画面构想的能力训练 (5)材质的肌理形态表现

2、写生实践方面:(1)综合材料作品制作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作品立意--材料选择--制作基底--材料处理-

-画面制作--整体调整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

创意、素描、构图 主题表达 形式表达

材料的选择与审美价值的转换作品的整体把握

3、优秀作品赏析:优秀综合材料作品欣赏讲解,从经典综合材料绘画作品

中体会其中的形式和规律。

4、教学示范作品: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有步骤有计划地制作教学范画,

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二、教学内容的作业安排:

1、油画静物写生与创作

(二幅)

32课时 画面尺寸要求:50cm ×60 cm 画面材料要求:布面油彩、综合绘画材料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作品实验

(二幅)

34课时

纸媒材的作业实验 画面尺寸要求:50 cm×60 cm 画面材料要求:布面或板面,各种纸媒介材料

三、教学实践过程:

1、使学生认识到综合材料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尽可能的扩大本次课程的知识接触范围,增加信息量。

2、本课程教学是以基本知识的整体讲授和针对每个学生的辅导为主,讲授过程中要结合相应图片资料,必要时示范演示,并辅以教师课堂示范作品。辅导过程中要以个别辅导与集体讲解结合。加强个体辅导,因材施教。

3、在统一要求下,注意发现与爱护学生的艺术个性及艺术探索,尽可能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4、布置课外相关作业,以达到课内外互补。鼓励学生在课外大胆进行作品实验练习,尽可能快地丰富课程内容的实践经验。

5、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适当安排座谈和讨论。

6、课程结束举办作业展。

四、课程学时分配:

第一章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

36课时

第一节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 (理论讲授)

(2课时)

第二节

现代油画材料与技法 (理论讲授)

(2课时) 第三节

静物绘画写生与创作实践(实践练习)

(32课时)

第二章

综合材料绘画

36课时

第一节

综合材料与媒介的应用(理论讲授)

(2课时) 第二节

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实践练习)

(34课时)

2010 –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教案

年级:2008级美术教育油画1画室 时间:1-6周

内容:《油画材料与技法研究2》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在尊重传统油画的基础上,对新材料、新技法进行探索,来研究油画艺术在现代的表达与发展,寻找油画语言更适于时代的表达方式,创造性地表现主观感受中的客观世界,从而拓展油画创作的领域,提供出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视觉形象和艺术观念。通过对各种材料、技法和理论的学习与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掌握更为全面的专业理论和技能。

教学内容又涉及到综合绘画材料方面的内容。对材料的研究是一个发展的课题,它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与时代同行,符合现代社会“人性化”、“多元化”的文化趋势。要对视觉语言有更广泛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对材料的敏感性,学会如何运用各种不同材料媒介形成新的艺术审美价值,培养从材料媒介出发把握艺术作品审美趣味和品位的能力。

课程涉及到综合绘画材料的选择、材料的本质、材料的美学、新材料、材料的并置和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材料的研究是一个发展的课题,它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与时代同行,符合现代社会“人性化”、“多元化”的文化趋势。

通过本次课程,要对视觉语言有更广泛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对材料的敏感

性;学会如何运用各种不同材料媒介形成新的审美价值;培养从材料媒介出发把握艺术作品的审美趣味和品位的能力。

二、教授计划:

(一)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方面要注重实例,鲜活生动。准备相关课程内容方面的图片深入讲析,加强课程内容的可视化教学。

要求学生阅读本次课程内容县官的理论书籍、画册,用以丰富课程内容,扩大教学内容范围。

(二)课堂实践

每个学生对材料媒介的选择、理解、把握、运用、组合、想象完全是

自由的,有个人爱好和理解所决定。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作品实验,尽可能快地丰富实践经验。

综合材料在绘画上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架上、平面形式,但由于目前教学中某些硬件和软件的限制,还不能够进行大范围的试验,所以课堂实践的范围重点在于依托于平面基底的综合才料媒介绘画作品实践。

(三)作业辅导

指导学生按步骤要求对所选择的材料媒介进行思考和感受,在选择过 程中形成创作冲动与构思。随着创作的展开,必须理性思考材料所具有的社会信息、人文背景,恰当处理材料与主体的关系,深刻表达创作主题思想。

三、教学内容

(一)综合材料媒介(理论讲授)

1、起始与变革

古代,综合媒材在艺术创作中合理的运用,其重要原因是缘于古人与自然密切亲和的关系,人们的艺术创作与构思过程是以自然、朴素、本质、易得的媒材为主要轴心进行思考并创作的。

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艺术观念的变革必然导致材料媒介的变革。

2、形式与空间

艺术的创造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观念的变化与发展;二是形式上的创造。20世纪初,立体派首先开始了绘画观念的变革,并且首先使用了现成品与综合媒介。立体派沿用了塞尚的“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去处理和表现自然”的观念,但是它却展现出了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艺术的形式,是一种全新的创造。

艺术家对空间所持的观念和态度,是艺术的最根本问题之一。立体派颠覆了古典焦点透视的原则,随心所欲的改变视点,打破再现和制造空间的透视术,不再模仿与再现什么,使艺术回到了它自身,完全改变了现代人对艺术地观看方式。

3、观念与背景

艺术观念和创作的背景是人们理解、欣赏艺术时必须具备的前提。艺术作品承载着人们关于世界和生活的“观念”,也同样反映了人们对 待艺术 的价值和态度,即艺术观念。一部艺术史可以是说是一个“观念”的演变历史。不同的艺术观念往往是造成艺术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

4、东、西方艺术的材料与媒介 (1)中国古代绘画的材料与媒介

彩陶装饰绘画;岩画;漆画;壁画;卷、轴、绢、纸、与笔、墨。

(2)西方现代艺术对综合材料的运用

A 达达艺术对综合媒材的运用

从立体主义开始在作品中引入综合材料及现成品之后,从达达开始,综合材料和现成品的使用便日益广泛地加以运用。他们用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的美、规则、秩序、基础等,他们幻想、幽默,对现实生活深感荒诞、失望,于是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把现成品当作绘画工具和颜料等同看待,借用艺术来表达内心的疑虑和不满。例:杜尚的《泉》、《加上两撇小胡子的蒙娜丽莎》。 B 超现实主义对综合媒材的运用

达达对综合媒材的运用主要是在二维、三维的层面上达到了艺术的完美与自由,而超现实艺术则以发展出了一种“整体艺术”(即装置)。例:达利的《一个女人的脸部》。

C 非具象——二十世纪中期艺术对综合媒材的运用

“非具象”一书探讨艺术本身的规则,使艺术本身更为纯粹。“不定形艺术”是重要代表。塔皮埃斯的艺术强调过程、行动、自发、偶然等,其本质是不待任何愿望也不受任何先入之见的控制而进行创作。例:丰塔那、杜不菲。

D 波普艺术对综合媒材的运用

波普艺术不仅使作品形式丰富多样,而且更重要的事,他们创造性的赋予这些媒材以文化和社会含义,它有效地扩大了人们的想象,使普通的东西变得意味深长,艺术日益贴近并影响着大众生活。例:汉密尔顿的《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沃霍尔的《二十五个梦露》。

5、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与表现 (1)纸媒介的使用与特性

A 纸的人文背景与社会信息

纸作为材料的一种,具有相当特殊的质地和性能。他给人感觉温暖、亲切,它轻柔、易碎。纸在文明中诞生,留下人类生存的印记。 B 纸在平面与空间上的表现力 (a) 纸的平面构成

(b) 纸的半立面、立面构成 (2)基底的制作与材质

由于任何一种材料总是有其特殊的质感和肌理,所以,基地制作也要有相应的质感与肌理。

肌理制作的三个原则:

一、与主要媒材的协调原则;

二、与主要媒材的对比原则;

三、与主要媒材的衬托原则。

(a)丙烯材料与塑型膏 (b) 厚重基底的制作

制作材料通常有:立德粉、钛白粉、石膏粉、荒沙、水泥、细石子、大理石粉。

(c)常用基底的制作与材料

6、材料媒介的广泛性

(1)自然材料 (2)现成品与特殊材料 (3)材料的人文背景 (4)材质错位与时空错位

(二)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

1、创意、素描、构图

2、主题表达

主体的确立,通常有三个方面因素:

(1)取决于个人爱好于兴趣和对艺术的看法和理解。 (2)取决于个人的擅长。

(3)取决于个人对艺术种类、材料媒介、形式语言的熟悉、了解程度。

3、形式表达

在创作实验课程中,强调结合多种材料媒介进行艺术形式思考探索。

4、材料的选择

(1)从个人爱好和感受出发 (2)从艺术观念出发 (3)从艺术的形式出发

5、画面构想的能力训练 (1)平面意象 (2)有机构成 (3)纹理组织

(4)构成分析 (5)意象构成 (6)形体变异

6、 材质的肌理形态表现

(1)绘涂表现 (2)拓印表现 (3)拼贴表现 (4)压揉表现 (5)喷洒表现 (6)烧烤表现 (7)渲染表现 (8)流淌表现 (9)刻印表现

7、材料的选择与审美价值的转换作品的整体把握

在综合绘画中,正是对材料媒介的感受,在选择过程中形成了创作构思与冲动。随着创作步骤地展开,必须理性思考材料所具有的社会信息、人文背景,适当处理材料媒介与作品主题的关系,层层展开,反复思考、比较,最后完成作品。

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

(1)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与表现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

四、教学实践过程:

(一)教学实践过程教学重点:

1、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与表现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

(二)教学实践过程计划安排:

认真备课,准备好教学相关资料。提供教学用范画,并在上课过程中做好示范作品。深入到学生中间,加强个体辅导,因材施教,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集中讲评作业,解决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使整个课程有条理,有秩序,学习内容循序渐进。

做好课程的结课总结工作,明确成绩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办法, 9

要求学生坚持课下的继续学习和自我提高。举办结课展览,检查教学效果,听取意见。留存优秀学生作业。

1、作业安排

2、作业考试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材料与艺术设计》

青岛出版社

2、《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 上海书画出版社 陈心懋 著

3、《塔皮埃斯》

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政广

撰文

4、《解读材料》 上海书画出版社 周长江 著

5、《艺术材料的遐想》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元 赵扬 著

六、作业安排

1、油画静物写生与创作

(二幅)

32课时 画面尺寸要求:50cm ×60 cm 画面材料要求:布面油彩、综合绘画材料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作品实验

(二幅)

34课时

纸媒材的作业实验 画面尺寸要求:50 cm×60 cm 画面材料要求:布面或板面,各种纸媒介材料

七、作业考试评定

本次课程采取随堂考试的方法,以学生的课堂写生作业为主,结合学生平时课内外的学习态度和课外作业情况、上课考勤纪律等,对本次课程所授知识的接受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1、材料媒介运用合理,有选择性,有目的性。(20分)

2、画面制作步骤明确,技法运用合理。(20分)

3、画面主题表达明确,突出了真实感受。(20分)

4、画面制作用心,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和作品面貌。(20分)

第三篇:第14课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第十四课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是„„美术教师,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一、 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美术鉴赏”选修一册中的第三单元“美术的风格与创新”中的第14课:《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这节课让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新美术发展过程中油画、版画艺术所取得的创作成就。这两个画种主要是将西方的艺术语言运用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主题,体现了中国当代美术反映时代、面向世界的开阔眼界。

2、教学指导思想:

一、 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两全”,即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学习了解20 世纪中国新美术发展过程中油画、版画艺术所取得的创作成就。以及将西方的艺术语言运用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主题。

二、加强学生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增强对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一个思想: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

3、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20世纪中国新美术发展过程中油画、版画艺术所取得的创作成就。以及将西方的艺术语言运用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主题。。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20世纪中国新美术的发展中,中西融合,中国当代美术反映时代、面向世界的开阔眼界。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20世纪初的新型学校美术教育产生的意义;鲁迅的艺术审美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区别;延安时期版画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在当时的时代下,关注人生苦难的“悲情”,要高于艺术的“美感”;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力”之作,要重于那些反复雕琢而成的所谓“纯艺术”的“雅”之趣。

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二、说教法:

总的来说,我这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我将通过讲授法、师生互动讨论和直观演示的方法,变“教师传授”为“师生交流”,变“灌输”为“引导”,使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欣赏、讨论,体会鉴赏中西绘画作品的乐趣。

三、说学法:

1、根据高中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与合作讨论的方法进

行学习,加强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我是这样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的:

(一) 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时间约为5分钟) 多媒体展示两幅黑白版画作品:问学生在哪里见过?这时播放抗战群众张贴海报、发传单的视频。 提问:国民党的印刷厂会给共产党印海报吗?不会,所以我们就自己用版画来印制宣传单(版画有反复印制的特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木板和刻刀,讲解版画制作方法,一起欣赏20世纪的版画作品。

引出课题《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二) 讲授新课(时间约为30分钟)

提出问题,然后安排学生速度教材,欣赏作品,分组交流

1、如何理解鲁迅与新兴版画运动的关系? 展示一副传统版画《金刚经》和新兴版画 学生:对比作品和学生阅读学案,中国的社会背景及版画创作的内容符合时代性。

2、延安鲁艺版画创作的特色有哪些?和平年代的版画创作于三四十年代的不同。 展示一组延安的木刻作品 古元的《减租会》力群的《饮》 (播放歌曲《怒吼吧黄河》

3、和平年代的版画充满了欣欣向荣,那么和平年代的油画是怎样表现时代生活的。分析 《开国大典》的艺术创作。

展示摄影和董希文的作品 (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来分析其艺术创作特点) 观察——画面中有什么?即人物、场景、色彩等

分析——画面中说什么?即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画面讲述的什么事? 解释——画家为什么这样画?是指让学生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如:画面上人物形象有何特点?天安门城楼上的红色灯笼和菊花都有什么意义? 评价——你对画面有何感受?即将上面各步骤的资料归纳,综合地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讨论时,老师要特别注意吧问题具体化)

师生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教师补充,重要的地方加以强调。(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

(一组)学生:都能理解到位当时的社会背景,版画的实用性,尤其课堂上开始学生都已了解到版画的特点。

总结:传统版画——圆润、构图复杂、很高的审美价值。 鲁迅—有力、快速、反抗性、“悲”高于“美” 教师适时点拨:鲁迅所说的“悲情”高于“美感”;“力”之作大于“雅”之趣的时代审美,学生发表言论后,要适时点拨。

(二组)学生:对于三四十年代的战争内容,战斗气氛都会把握的很好,以及新时代版画的繁荣、多彩都能感受到的。 具体: 三十年代:

学生:选材;抗战、生产、减租减息等; 民间与西方艺术形式相结合。 教师总结要确保:战争烟火的风貌、战斗性和宣传性特点。

新时代版画:学生:表现内容歌颂新生活,摆脱了四十年代的战争风貌。 多媒体展示代表作欣赏:

1、北大荒套色版画 晁楣的《北方九月》;开垦的北大荒金秋世界红高粱丰收的壮观景色,宏伟的构图,浓重的色彩,豪放的刀法。(提问:描述画面美景)

2、江苏水印版画 吴凡的《蒲公英》;让学生回忆孩提时代的生活,感受画面和谐。(提问:回忆孩提生活) 3.四川版画 徐匡的《乡村小学》;描述画面,分析其思想。中国农村小学的简陋,但中国的学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仍以极大的热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这是作品的主题思想之所在。(提问:分析画面传达思想)

教师总结特点: 细致化 情节化 色彩鲜艳 画面幸福和谐,以及欣欣向荣的气氛。 (三组)赏析:《开国大典》 学生:(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

观察结果:人物——毛主席 朱德 周恩来等建国领导人 色彩——红色 黄色 蔚蓝的天空等 场景——恢宏壮观

分析结果:事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释结果:人物并排集中左侧,去掉一根柱子,右侧集中表现表现宏大的游行队伍和广阔的蓝天——突出盛况和宏伟壮观。

红色的灯笼柱子地毯——喜庆 黄色的菊花——金秋十月

蔚蓝的天空——晴朗,烘托心情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补充 评价结果:

感受:学生感受各不相同,确保感受的正面性。

老师补充:学生难理解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与重彩结合的手法。 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掌握了美术鉴赏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课堂变得富有亲和力。这一部分我引用了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画面的理解和认识。

1、 课堂练习(时间约为5分钟)

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相关练习题,学生巩固知识。

2、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再次强调本课重难点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的成就及与时代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以下以下方面进行总结: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感受到了什么: (美术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在我们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版画这种艺术形式? 板书设计: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一、 峥嵘岁月:

版画 A鲁迅与版画创作

B战争烟火的风貌——战斗性 宣传性 C代表作品:《怒吼吧中国》《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二 和平年代:

新生活的颂歌:版画《北方九月》《蒲公英》《乡村小学》 和谐 幸福 :油画:《开国大典》

第四篇:刘梅子油画作品欣赏

刘梅子,中国当代青年画家,出生日期 : 1980.10.22 ,籍

贯 :

浙江温州,2006 毕业于温州大学美术学院,2009 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2010 任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美学教授,今日美术馆22院街B-12雅典娜艺术空间 画家现居北京。展览:2010年12月

作品《后现代女画家的生活日记》系列参加中国当代绘画展

宁波美术馆, 2010年11月

作品《后现代女画家的生活日记之2月14日》参加保利5周年秋拍预展, 2010年05月

作品《巢-1》参加台湾师范大学学术邀请展

台湾师范大学展厅,2010年04月

作品《静物一》参加中国第二届小幅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 全国巡展,2009年10月

作品后现代女画家的生活日记系列个展

,雅典娜艺术空间,2007年 ,作品《那边》参加温州女画家作品展 ,温州展览馆2006年

,作品《浴》参加温州首届油画展 , 温州展览馆,2005年 ,作品《风景1》参加浙江写生美术展

中国青年女画家刘梅子的“后现代女画家的生活日记”系列绘画展在艺术区拉开帷幕。该画展展出了刘梅子近年来的十余幅大型油画作品,作为一位80后的年轻艺术家,她用她的画笔真实而又准确地记录了她这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她的“后现代女画家的生活日记系列绘画”堪称80后画家艺术主题和创作风格的一个标本性的范例。她将自己个人的日常生活变成了一部自娱而又娱人的快乐戏剧。在画中,她是自己的演员,又是自己的观众,而这些作品则让我们领悟到寻常生活的诗意与美感。

文化部、今日美术馆、北京画院、中国文联、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出席了该画展的开幕式并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著名艺术评论家王端廷在开幕式中说:“特写式的人像、平面化的造型和简洁的画面,刘梅子的绘画显示出受美国波普艺术家阿历克斯?卡茨绘画风格的影响。在观念艺术大行其道的中国当代艺坛,刘梅子通过架上绘画将“变生活为艺术”的观念作了全新的演绎。”

在中国当代画坛,80后画家正以其鲜明的代际特征成为一股最富活力的新生力量。不同于60后艺术家的愤世嫉俗,也不同于70后的玩世不恭,80后艺术家热情地拥抱现实并积极地追求未来。而刘梅子的此次画展就是80后这一新生力量的代表之作。

著名慈善家李春平、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王中军及众多圈内好友也应邀参加此次的画展开幕。

第五篇:(论文)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油画创作中的艺术个性

论文摘要:艺术创作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精神活动,艺术的无尽魅力就存在于其作品的独特风格之中。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无疑就是在创作实践中将自己城立的艺术观念、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以及个人的艺术追求进行最集中的体现和展示。凝聚着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以及个人的艺术追求的“艺术个性”,构成了绘画艺术的生命,无疑也是绘画艺术最为恒久的动力之所在。

翻看人类的艺术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发展的脉搏,在各个时期艺术发展的背后,有那么多热血沸腾,充满激情的画家,通过对艺术个性的张扬和执着追求,才使他们艺术作品大浪淘沙般地载人灿烂多彩的、充满文化气息的绘画艺术史册。当我们在为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们而倾倒和敬仰之时,我们也许无法抑制自己的想象,会情不自禁地问:是什么使这些艺术家们在渴望着张扬自我个性的状态中,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那么多感人的充满个性色彩的艺术作品。

一、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在汉语中,风格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指人的风度品格,用以说明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或行为方式。所谓艺术风格,则主要是指“艺术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的整体特征”,它是通过艺术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内在和深刻、从而更为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或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部印记。

1.艺术的多样性是由艺术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

艺术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如何超越生活,创造出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伴随着现代主义艺术的浪潮,艺术也逐渐被看成一种人类所特有的认识世界(区别于现实世界的一种“观念的世界”)的方式。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现为艺术家依靠自己所特有的感性方式,通过认识的深化,进而完成从素材向绘画语言的转化,并最终塑造出可视、具体的艺术形象。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的思维方式,构成了艺术创作所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艺术化的思维方式无疑是由艺术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着的,艺术家的这种思维能力越强,感受能力也就越敏锐,判断力与创造力也就越强。

从艺术的本质看,艺术创作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精神活动,无法想象没有创作个性的艺术作品会打动人、感染人。画家的素养、天赋、经历、学识、性格、思想、情趣、理想以及在绘画造型、色彩、表现技能技巧方面,均是画家个性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画家对于客观自然的感知和对自身主体的心灵观照与表现能力的综合表现。一个画家越是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探索与追求,就越能够具有独到的富有特色的艺术见解和创作个性。但画家的创作个性是要受到客观(即社会、历史的大环境)的制约,所以,必须考虑到创作个性的解放是有条件的。必须附合本国国情、民族心理、固有文化背景。当然,只有从文化素养、思境境界,技能技巧锻炼、生活感受、传统学习、时代精神、艺术宗旨等方面下苦功夫,才能懂得创作个性形成的真谛,扩充个性容量,获得最大限度的创作自由,从而迈

人较为开阔的艺术境界。

2.艺术的多样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欧洲18世纪的工业革命伴随着隆隆的机鸣声,将大量的机械制品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数量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时,一种在工业社会形成的“技术理性”左右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近三百年。它反映了人预测与控制自然的技术旨趣,也导致了工业社会的一整套基本的文化价值观念,如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自然的量化、有效性思维、社会组织生活的理性化和人类物质需求的先决性等。此种生存逻辑在其发展之初的确起到了进步的作用,可是至20世纪,这种生存方式因其对自然的肆意掠夺给人类家园带来了毁灭性的生存危机,同时也造成了人自身的异化,使人成为单向度的、零件式的、片面畸形的人。机械化、标准化、组织化等现代方式,严重腐蚀着人类的精神世界。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似乎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然而却是一种被压缩的、异化了的平面,在心灵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已然淡化,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下,人们不再欣赏玻璃幕墙光斑的闪耀,也不再眷念水泥丛林里的躁动与喧哗。当今社会中,人们更期待回归,回归到自然,回归到文化的源头。人们普遍寻求通过艺术来补偿现实中的精神的失落,抚慰疲惫的心灵。在这里,艺术作为一种来自心灵空间的变换多彩的语言,以其极具个性化的浑茫意象,正体现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生命状态,净化着人类心灵。

时代的发展已使我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发挥创作个性,开发艺术生产力,才能扩展艺术的种类,达致艺术的多样性。因此,艺术间的相互借鉴、吸收、渗透、融合,将导致艺术的多样化、交叉化,使当代艺术发生很大的质的飞跃,许多艺术创作艺术上的问题也才能相应得以解决。总之,没有艺术个性的创作行为,会使艺术停留在无法创新、无法变通,没有民族意识和风格、没有文化心理、时代精神,导致艺术形式上的单一化,甚至产生艺术创作的枯揭,逐渐失去艺术的恒久生命力。

二、油画创作中的艺术个性

艺术个性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个性,它能充分的发展,不受束缚。当作者将自己思想感情熔铸于自己笔下的形象时,由于它们饱含着生活气息,又高于生活,给人的启示、联想,往往会大于超越作者原来的思想,而具有更广、更深的、更为普遍,更为丰富的意义。在西方绘画发展史上,作品的个性问题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至西方近现代,作品是否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乃至成为衡量艺术家成就高低的最为重要的标志。

1.创作情感的个性化

情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极其复杂的高级精神活动。情感往往体现为人类内心生活的最深层次,是人的生命本体的动力。由于情感的主观性最强,因而也就最容易被幻觉化和诗意化,同时,情感也才能引起欣赏者的审美幻觉,使之深深沉浸在自我创造的主观幻象之中。强烈的情感会使人们分析能力和自控能力急剧减弱,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导

致情绪激化而放纵了想象机能。因此,当人们情感冲动时,起初都苦于找不到适当的词和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而有一种紧迫感,这就是艺术语言的蓄势。这种蓄势所蕴含的能量越大,就越使语言出现畸形。可以看出,艺术语言的产生是为了适应人们情感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言语形式。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赋予艺术语言的情感信息是客观的,但由于人们的情绪记忆不同,经过主体化了的情感信息就会有一定的差异性。个性化的艺术情感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艺术语言的交际价值。从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全过程看,就观照者而言,他必须理解艺术语言的情感信息之后才能产生自己的情感。可见,观照者情感模式的重新建构,是他的情绪记忆与艺术语言的情感信息之间同化与顺应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换言之,正是创作情感的个性化,才使艺术在人类的观念世界得以永生。

2.表现形式的个性化

艺术语言是情感的反映形式,情感是艺术语言运思的内趋力,它是创造艺术语言最重要的因素,它激活审美感受。审美感受的动因和目的是情感的表现化,它使整个审美感受过程的心理活动都融汇在情感的体验之中。在这体验中,既体现了发话主体情感的特点,也反映了发话主体认识问题的个胜。艺术语言是情感体验激发下的产物,它与常规语言表达思想、认识的功能不同,它是一种复杂的表情、体验系统。油画艺术的语言形式主要是经由艺术家在画面形式、色彩以及笔触等诸方面构成。事实上,绘画史上一些著名的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普遍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艺术风格,而被后人所称颂。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主义各流派中的许多画家也都善于利用直率、粗放、多变的笔触,以及个性化的色彩与形式等去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如梵高那厚重的笔法,仿佛从颜料管中直接挤出的明亮色彩堆到画布上一样,以旋动而又粗重的笔触,描绘着画家眼中悲情的世界,带着儿童般的稚气和粗野,用强烈而又个性化的色彩去表现自然中的星云、大地、向日葵。

个性化艺术语言价值的实现就在于打破语言的局限性,使话语充分体现出艺术魅力。借用符号学的理论,艺术语言在语言规则与语义设置上的特征为艺术语言的可接受性提供了基础,可接受性的最终实现还要依赖于在具体表达中、在特定语境中与情感体验的融合。

艺术的无尽魅力存在于其作品的独特风格之中,而风格的独特性,主要来源于个性化的创作手法。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无疑就是在创作实践中将自己独立的艺术观念、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以及个人的艺术追求进行最集中的体现和展示。艺术家们在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艺术灵感的程度上的天才表现,决不可能来源于他们业已僵化的创作与表现模式。事实上,一部风格多样的绘画艺术发展史,离不开那些天才艺术家们极富艺术个性的艺术创造。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凝聚着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以及个人的艺术追求的“艺术个性”,构成了绘画艺术的生命,无疑也是绘画艺术最为恒久的动力之所在。

文章来源于:美术园-美术交流社区| 原文链接:

上一篇:员工推荐奖励办法下一篇:隐患排查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