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发展对策论文

2022-04-19

民营经济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县域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市作为老工业基地,民营经济发展已具备一定实力和规模,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壮大提升,成为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营企业发展对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民营企业发展对策论文 篇1:

新政策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摘 要: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忽视民营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口的优势,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让民营经济更好的创造价值,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是目前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从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自身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民营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民营经济;融资;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民营经济的座谈会上认真讨论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非常肯定民营经济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位置,因此如何发展好民营经济是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几点要求,进一步地明确了政府要充分的引导民营企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并且要求证监会等金融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支持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座谈会上指出,民营企业现阶段的重要问题是融资难,因此金融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来保证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并且保证商业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要进一步地放宽要求。

一、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9年年底,我国的民营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3500万家,并且个体户超过了8000万户,在我国的市场中,大概有1亿2千万的市场主体,其中有1亿多都是属于民营经济的范畴。因此民营经济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统计显示在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一半以上来源于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在我国的占比已经超过了其他市场主体,并且民营经济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截止到2019年,民营经济为我国解决了8成以上的就业岗位,并且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的促进就业问题。另外在税收部分,民营经济贡献了大约一半以上的税收,已经超过了其他的市场主体,因此在我国经济由高速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忽视民营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口的优势,进一步的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让民营经济更好的创造价值,解决就业问题。

二、目前民營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最近几年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企业的政策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中央的要求下积极支持本地民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对于融资困难的问题。在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余额量超过40万亿元,并且相对于之前的增长速度逐渐增加。但是在座谈会上,郭树清指出,目前在商业银行的贷款结构中,民营企业的贷款量只占到了百分之40,但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百分之60,因此目前民营经济的融资问题依然是非常的严峻。民营企业对于自身融资难的问题有多个方面,接下来本文将从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自身两个方面来详细阐述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1.金融机构

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不完善等等原因导致民营企业的潜在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市场主体,因此金融机构在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贷款申请审批上会比较严格。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对于风险防控方面并没有进一步的改进,没有针对民营企业的特殊情况而制定相应的审批体系。我国的民营企业由于具有数量巨大,个体之间的差异大以及潜在风险高等特点,金融机构原先统一的风险防控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必须建立专门的民营企业防控体系,进一步改善自身的防控手段。因此目前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有针对性地防控民营企业风险。

一是虚假交易风险。民营企业由于监管不是很完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并没有很好地进行披露。交易大部分是通过私人账户进行的,无法进行统一的监督和管理,因此金融机构无法根据民营企业的交易来掌握企业的资金实际用途,对于企业的交易是否真实等等问题无法进行调查。另外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物流、人员信息等等方面并没有严格地进行披露和记录,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这些信息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编造。通过编造相应的企业流水、交易清单和货物单据等等,民营企业可以获得银行的信任进而获取信贷资金。金融机构无法通过现有的信息进行甄别,因此目前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问题上,许多金融机构都会谨慎的处理。

二是民营企业违约风险。民营企业自身的规模一般来说比较小,产品相比于其他的大型企业来说缺乏竞争力,因此在相应的市场中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很难具有话语权,企业的利润存在不稳定性。另外随着我国企业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各行各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随之而来的是产能的过剩,进而导致许多民营企业出现经营不善等问题,最终影响自身贷款的偿还能力,因此违约风险是目前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三是债务风险。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投入资金少,因而自身的企业管理相对来说不是很完善,比如许多民营企业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最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信息,金融机构无法全面地对这些民营企业进行评估。另外民营企业的交易记录和客户往来也缺乏完善的记录,存在许多弄虚作假的交易行为,这些金融机构无法进一步地进行调查。同时,在我国对于民营企业的管理不是很完善,缺乏统一的信用管理平台,由于民营企业的信息很难进行获取,金融机构很难识别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债务风险,这些都将影响民营企业对于贷款的偿还能力。

四是挪用资金风险。民营企业对于自身的管理不是很完善,通过商业银行获取相应的经营贷款后,有可能将这些贷款挪用到一些高风险的地方,比如股市、民间借贷和房地产等等。由于目前对于民营企业的信息披露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商业银行很难判断民营企业申请的贷款是否真正用到实际的企业经营中,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是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但是对于这些贷款的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而且在民营企业中存在许多的非法集资行为,这些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企业的资金链出现困难,极有可能导致民营企业破产。

2.民营企业自身

一是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許多的民营企业采用的是家族式的人员管理,缺乏完善的企业人员管理体系。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准入门槛很低,相应的利润不是很高,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不强。统计显示,我国的民营企业只有3年的平均寿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无法支撑超过5年。因此生命周期短是目前民营企业获取贷款困难的主要问题。

二是抵押担保能力不足。在我国的民营企业当中,许多都存在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情况。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资产较少,缺乏符合金融机构规定的抵押品。部分民营企业为了获取贷款寻求担保公司,但是需要被收取较高的手续费等等。这些都导致了我国民营企业中存在的担保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是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并没有受到专业的管理培训,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做出相应的决策,经常会导致企业的盲目扩张等行为,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风险。另外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于加工制造业,这些企业的员工一般来说学历水平比较低,这些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

三、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对策和建议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是目前需要首先考虑的。因此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在金融方面的需求,接下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转变自身的观念

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比如信息不透明、还款能力低和潜在风险高等等,许多金融机构不愿意放贷给企业。在2018年我国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政策,明确规定了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改变自身的观念,加强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各家金融机构要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业务,在国家的新政策下,来尽可能地服务于民营企业,意识到民营企业在市场主体中的重要地位,只有切实服务好民营企业,才能进一步地为自身创造利润。金融机构要从大局出发,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以及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2.完善信贷体系

针对民营企业规模小、信息不透明等问题,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专门人员的上门调查等方式来确定企业的经营状况,真实地衡量企业的审批条件,不能一味地避免民营企业的借贷行为。金融机构要完善自身的信贷体系,将民营企业的信贷业务视为重中之重,并且成立专门的民营信贷部门,专门的为我国民营企业服务。要进一步的加强自身员工的管理,通过内部人员和组织结构的优化可以为民营企业更好的服务。最后不同金融机构还可以针对各个区域以及各个行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服务。

3.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目前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最主要的问题,各家金融机构可以依托于大数据和互联网,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平台收集各个民营企业的真实信息,并且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各个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信息平台来对民营企业进行评估。另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手机银行等新型的移动入口,这将进一步地加快对于民营企业信息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高东秀.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及完善措施分析[J].商讯,2020(01):109-110.

[2]中央出台支持民营企业“28条”的意义[J].中国中小企业,2020(01):79-80.

[3]叶华靓.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支持民营企业路径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1):123-128+132.

[4]沈坤荣,赵亮.中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应对[J].江海学刊,2019(01):92-98+254.

[5]卜振兴.从融资角度解析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困境[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04):72-78.

[6]王轶昕,曾琳萱.我国中小银行支持民营企业面临的难题与破解路径研究[J].西南金融,2019(04):53-60.

[7]杨静修,唐秀梅.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J].经营与管理,2019(05):15-18.

[8]陈东,邢霂.政府补贴会提升企业的投资规模和质量吗——基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比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08):84-99.

[9]广金·广东金融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新时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与治理方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金融改革思想[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34(03):3-12.

[10]郭玉晶,宋林.民营经济增长驱动要素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轨迹——基于供给侧要素配置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04):15-27.

[11]李景海,林仲豪.“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与广东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江淮论坛,2016(02):50-56.

作者简介:谭昆明(1997.08- ),男,汉族,籍贯:广西南宁,本科,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作者:谭昆明

民营企业发展对策论文 篇2:

浅谈胶州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

民营经济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县域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市作为老工业基地,民营经济发展已具备一定实力和规模,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壮大提升,成为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当前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民营经济作为源于民众,植根本土的“草根经济”、“民本经济”,在我市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但由于受行业限制、企业主素质等自身影响和发展环境、政策等外部条件制约,民营经济在发展规模、质量、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领域分布不平衡,骨干企业缺乏。从企业资产规模看,我市民营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不多,仍然是以小企业、小业主占主流地位。主导产业不突出,产品技术含量低,产业分工协作不紧密,产、供、销服务体系和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尚不健全,导致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同时,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私营企业多数集中在投资少、风险小、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领域,而在生产供应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一些主导行业重复建设、产品低水平的问题尤为突出。

(二)企业主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落后。我市大部分民营企业主受自身文化素质、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等条件限制,缺乏做大做强企业的信心和能力。在思想上,受“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传统思想束缚,决策理念十分滞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不够。在管理上,主要依靠“夫妻店、父子兵”式的企业组织形式和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实行家族型、亲属型管理;在用人上,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唯亲是举。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不重视企业文化底蕴的积累和形成。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较低,内生动力不强。民营企业关联度不高,配套能力差,百姓产品、大路货仍占主流,能叫响的“优质产品”、“名牌产品”不多。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名牌1个,山东省名牌10个,青岛市名牌8个,无论是对比周边地区还是自身发展,都有较大差距。

(四)发展软环境仍待提升,要素制约严重。一是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我市能源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居全国前列,但能源高消耗支撑国民经济高增长的外延式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仍未根本改观。二是生产资料要素制约。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石油、钢铁、有色金属、木材等基础产品和原材料价格正不断攀升,大大挤压了广大民营企业的盈利空间。三是土地要素制约。我市建设用地紧缺,单位土地投资密度较低的局面得不到有效解决,民营企业在扩张壮大时难以获得所需土地,一些企业因此外迁。四是资金制约。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银行贷款难,资金短缺问题依然突出。五是劳动力要素制约。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出现了结构性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外贸人才和技术工人等方面的人才明显缺乏。

二、突破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建议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既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我市跨越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突破,积极引导,强化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增加总量上规模,提升层次上强素质。

(一)突出环境优化,迅速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层次,首先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进一步放手优化服务。结合我市开展“企业发展年”活动实际,尽快组建市“企业发展年”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全市企业发展的规划制定、政策研究、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检查督办等各项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和服务力度,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二是进一步放开经营领域。加大投资引导力度,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投资经营基础设施,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商贸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家政、托老等社区服务业等,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三是进一步放活政策措施。坚持“放水养鱼”原则,放宽税费政策,在去年取消部分涉企收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论证,可收可不收的一律不收,必须收的一律按下限收,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二)突出全民创业,全面激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主体。实践证明,大老板大市场,小老板小市场,没有老板就没有市场。温州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一大批投资经营主体,特别是拥有一大批“能经营,会赚钱,头脑活,点子新”的企业家。经过多年来在市场竞争中的摸爬滚打,我市产生了个体工商户、各类经纪人、私营业主或民营企业家等一大批经济能人。这批人发展有基础、投资有经验、创业有能力。为此,要坚持在提高全民创业意识和创业本领上下功夫,尤其注重推动经济能人二次创业,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培养他们的现代思维和战略眼光,促使他们抓住机遇,大干快上,使小业变大,旧业更新,实现做大做强。积极探索民营经济融资新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和鼓励全市民营企业对外开放,积极寻求投资的机会和领域,吸引外地企业来参股、兼并、联合、重组,借助外力解决私营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三)突出重点扶持,努力提升民营经济的运行质量。依托现有民营企业,增强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市场竞争能力,迅速壮大总量,提升质量。一是盘大一批骨干企业。进一步强化“双20强”企业培育力度,优先选择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实力强的企业,重点培植扶持,打造“顶天立天”型骨干企业。通过技术进步,狠抓新产品开发,使一个好产品裂变为一批好产品,通过产品开发来推动整个企业的壮大,使基础较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裂变为一群企业。鼓励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盘活其它企业存量资产,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二是塑造一批品牌企业。牢固确立“质量兴企、名牌兴业”经营理念,有目的地选择一批民营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帮助企业打响品牌,争创著名商标,提升综合竞争力。三是发展一批科技企业。选择一批骨干民营企业,如康原药业、精锻齿轮、精细化工等给予重点扶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实现由传统的“手脚型企业”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头脑型企业”转化,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突出载体建设,逐渐增强民营经济的集聚效应。民营经济发展载体是民营经济各类要素的集聚区,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地建好载体,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一要抓好镇办工业聚集区建设,发展“板块经济”。 借鉴先進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快镇办工业聚集区提档升级,加大园区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园区形象,为广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把园区的定位规划好,开展有目的、有专业的招商,打造民营经济的产业特色和规模优势。二是抓好专业市场建设,发展“特色经济”。充分动员和利用社会各方力量,搞好专业市场和规模市场的建设,形成多层次、相配套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已有的西部商贸城、于家村辣椒城等一批规模大、特色突出的专业市场的功能定位,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三是抓好三大平台建设,发展“滨海经济”。抢抓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机遇,突出滨海经济发展,加大三大平台招商引资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民营经济的集聚发展提供一个物流通畅、设施配套、服务优越的良好平台。同时,突出物流业发展,加快推进已落户物流项目建设进度,发展以陆铁联运为主体的现代流通业,着力打造辐射山东半岛的生活资料配送基地。

作者:潘晓

民营企业发展对策论文 篇3:

兰州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十一五”期间,兰州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特别是近年来,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舆论导向、环境优化、机制创新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当前兰州市民营企业的现状分析,对民营企业自身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剖析,最后提出符合兰州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可行性对策,指导民营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发展;产业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市民营企业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充分发挥资源、劳动力优势,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创新中不断壮大。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与企业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拓宽发展空间,民营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民营经济也逐步成为兰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为全市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兰州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1.1 企业单位分布情况

目前兰州市共有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32603个,其中内资企业32346户,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2户,外商投资企业145户。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6313个,占全部企业数19.36%;集体企业2413个,占全部企业数7.4%;股份合作企业383个,占全部企业数1.19%;联营企业134个,占全部企业数0.41%;有限责任公司4063个,占全部企业数12.46%;股份有限公司1499个,占全部企业数4.6%;私营企业14430个,占全部企业数44.26%;其他企业3368个,占全部企业数10.33%。

1.2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在农村的不断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产业结构,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一是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蔬菜、奶牛、花卉、百合、洋芋、啤酒大麦、瓜果等特色和优势产业发展较快,基本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骨干连接基地和农户,辐射开拓市场的发展格局。以庄园、雪顿为依托的奶牛养殖基地,以各类保鲜库为依托的蔬菜基地,以正大公司、润通猪场为依托的养猪基地的建设,加快了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市场化,2011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8户。二是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我市农民收入近两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拉动。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52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工资性收入264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50.32%,比上年同期增长18.7%。

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加快。2011年全市工业企业总计3437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342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309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家48户,集体企业28户,股份制企业211户,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8户,其他经济类型37户。2011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9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5亿元,增长15%。从所有制形式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76.5亿元,同比增长23.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45%;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7.3亿元,同比增长4.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5%;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0.1亿元,同比增长11.0%,占規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0.02%;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359.3亿元,同比增长14.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7.2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4.8亿元,同比增长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8%;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增加值7.0亿元,同比增长2.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

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多元化。伴随投资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投资领域不断拓展,投资市场活力不断增强。非国有经济投资的活跃,对促进全市投资持续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950.57亿元,同比增长57.21%。其中内资企业完成投资838.82亿元,增长42.23%;港澳台完成投资16.28亿元,增长343.45%;外商企业完成投资13.53亿元,同比下降10%。在内资投资中:国有企业完成投资381.51亿元,同比增长27.9%;集体企业完成投资24.99亿元,同比增长30.35%;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投资248.22亿元,同比增长71.29%;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投资75.66亿元,同比增长90.29%;私营企业完成投资89.72亿元,同比增长25.24%。

2 兰州市民营企业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各项成本不断上涨,企业负担日益加重

据国家统计结果显示,在外部环境不太有利的形势下,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众多的不利因素中,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成本上升以及税负过高,这三座大山是民营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负担。第一,兰州市民营企业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感知,不同行业各有不同。通过调查发现,民营企业主将劳动力成本上升归为以下三个方面:物价上涨导致工人生活成本上升,促使工人工资不断被抬高;国家对工人福利的保护力度加强,工人福利意识提升;企业在基本薪酬外支出的员工关联成本也在显著提高。第二,近年来能源、原材料等要素成本的过快上涨,使许多原本就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民营企业盈利空间被挤压殆尽,民营企业生存艰难。尤其是在当前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原材料的价格更是一路猛涨,让很多民营企业措手不及。在土地使用方面,政府更愿意将土地拨给大中型企业而不是民营企业的做法令许多民营企业主不满。民营企业进驻工业园区也面临投资强度的限制,土地制约已成为它们继续发展做大的瓶颈。第三,许多民营企业反映,税费负担过高,企业涉税种类多,缴费项目多,减免税费优惠政策难以落实,企业真正得到的实惠较少,对于税费负担对企业经营所形成的压力,民营企业感受趋于强烈,接近三分之二的企业认为,当前的税费负担已经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

2.2 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

兰州市非公有制企业资源开发型产业比重大,上下游产业关联度低;初级产品多,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结构适应市场能力弱;新兴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成长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比重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各县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集中度不高等。与占主导地位的公有制经济相比较,近年来兰州民营经济占主导的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已高于第二产业的比重,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比第二产业低了10个百分点以上,这显然表明,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较大幅度地弱于第二产业。国民经济“粘合剂”的功能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不紧密、不协调,缺乏良性互动和有机联系的机制,没有充分有效地衔接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民营经济的产业集群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主要表现在民营经济产业内部结构低端化严重,民营经济的产业梯级结构发展不足,这显然与产业内部结构高级化趋势的客观经济规律相背离,势必阻碍第一层次向第二、三层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梯次推进和叠进发展。同时,也说明了兰州民营经济的低层次结构特征与发展上的不均衡性并存,大大降低了兰州民营经济的产业竞争力。

2.3 由于体制性障碍,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极大制约了民营发展

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当前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虽然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融资、信息、技术、人才和各类服务措施不到位,市场交往障碍较多,待遇不平等等问题。目前我市只有少数企业认为政策落实到位,而且这些企业主要为科技型民营企业。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反映,从未享受甚至并不知道这些支持政策。对于政策来说,最重要的是地方怎么落实到位,很多时候制定政策受体制与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国家与地方出台的政策因为各种原因,到一些具体的企业根本落实不了。总结政策落实难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有些政策的操作性不强,在很多民营企业看来,政府提供支持有非常多的前提条件,这使民营企业争取扶持的成功率变得很低。另一方面政府对民营企业支持的标准不清晰,而政策出台过于密集,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落实和实际作用的发挥。

2.4 民营企业人才匮乏,人才流失严重

民营企业业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数企业缺乏引进人才的长远发展规划,加之人们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民营企业就业,职工队伍结构大都是家族、亲缘制的结构,致使多数企业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薄弱;民营企业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制度建设薄弱,仍然习惯于传统管理、家长式的领导,造成了能人难成“才”、人才流失的现象。兰州很多民营企业往往缺乏人力资源规划,并未重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未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需求规划,更未建立一种有效的人才需求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获取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的潜质。业主凭自己个人喜好来聘用熟悉的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招聘方法;公司职能部门各岗位的岗位职责不够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短期行为,没有形成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系统性、持续性的培训机制。

3 加快兰州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十二五”是兰州市贯彻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非公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诸多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将使资金、技术和人力、物力资源以更大的规模流动,可以使中小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优化资源配置。

3.1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根本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在重视优惠政策制定和落实的同时,重点提供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诚信型政府。一是把民营经济发展真正纳入国民經济发展的“总盘子”,明确近期和长远目标,搞好科学的宏观指导,建立起宏观上管理、微观上服务的协调服务机制,从根本上消除所有制歧视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思维;二是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家向西部倾斜投资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黄帝陵二期工程建设机遇,不断加大以县城为中心的基础设施改造,重点加快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优良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民营企业投资发展;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决清理违反政策和不合时宜的行政审批事项及各种收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实行“一条龙”限时跟踪服务,形成公正、简捷、高效的办事机制;四是重视协调、培训、市场营销、信息网络等服务工作,积极主动地帮助民营企业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3.2 实施民营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一方面促进民营企业产业集群整体结构和功能的完善;延伸集群内的产业链,增强集群的链条型对外竞争优势;促进同行业集群向多行业综合型集群过渡。以生产原材料为主的产业集群和初级加工型的产业集群,侧重于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的纵向联系,形成以产品差别化、多样化和企业充分竞争又广泛协作为主要优势的产业集群区;另一方面重视依托大企业和外商投资的大项目,努力吸引具有产业带动优势和产业关联效应以及配套协作功能较强的项目进入集群区,积极为这些项目提供配套条件,使大企业既能带动外围中小企业群的发展,又能与其他大企业之间形成以整个城市为集群区的网络结构。因此,兰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既要实现兰州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过渡,又要不断加强企业间的关联度,产业间的相互关联,要通过开发区的建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3 大力发展科技兴企,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进一步增强兰州市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通过政府和政策来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创新的环境,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鼓励和支持,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而企业自身通过从制度、机制、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兰州创新型产业功能区。建设创新型产业不宜在城市的各个城乡空间平均推进,必须利用城市内部产业集聚水平、科技力量分布和生态环境的特征,建立若干个创新功能区。如城区东部科技产业创新基地、安宁产业创新示范园区、秦王川科技产业示范创新基地、榆中和平产业创新园等,通过产业功能区的引擎和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产业综合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经济体建设。

参考文献

[1] 关华,张增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约束及创新路径

[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2).

[2] 谢忠,章丽厚.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研

究[J].市场周刊,2006,(1).

作者简介:徐秀玲,女,甘肃会宁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网络中心教授,研究方向:网络经济学。

作者:徐秀玲

上一篇:商业银行财富管理论文下一篇:家庭教育班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