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的探析

2022-10-12

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行为, 是人类吸收文化知识, 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认真而深入的思考, 就会发现阅读教学在不经意间偏离了航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忽视阅读行为的个性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表现是不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诵读课文, 让学生在读中去揣摩、去品味, 而是过快的进入分析、讲解。这样学生没有对课文理解的基础, 教师的讲解也只能是外加给学生的, 其结果只是记住了教师分析的答案。

2 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之一, 它几乎能直接或间接地落实语文教学的各项目的、任务。现代阅读观认为, 一般意义上“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现在仍有不少教师把知识的获取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 止步于某一篇或某一段课文的知识教学, 满足于一节课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 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培养、能力的提高,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离开教师他们就仿佛成了没有牙齿而又消化不良的儿童, 只会吞咽知识却不会消化变为自己的知识, 时间久了吞咽也不能了, 何谈处理信息、认识世界?他们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的发展都是欠缺的, 更说不上审美体验。这是违背语文阅读教学原则的。语文知识是工具, 是用来帮助阅读的, 知识积累过程应当是在不断阅读过程中完成的, 有了知识仅仅死记硬背就如拿了铁铲不去开矿一样, 这样的铁铲本身价值不高, 仅仅靠“磨铁铲”是不能培养“开矿”能力的, 只满足于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 结果就是成了只有铁铲而不会开矿的“笨蛋”。而且本身也不会将铁铲磨亮, 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自然也就谈不上了, 想一想, 我们当今的小学、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多少时间是用来“磨铁铲”的?又有多少时间是在引导学生“开矿”的?事情就很明白了。

3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身是一件好事, 因为她是继文字、黑板、等教学手段之后的一种新的教学媒体, 非常适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通过多媒体的配合使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等。媒体展示的声形结合的感性材料丰富了学生的表象, 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比单凭教师用语言进行讲解分析要好得多。但是如果不考虑内容, 盲目的加以使用, 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 教师上的是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一课, 课堂上教师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 把斑羚飞渡的全过程如老少斑羚起跳的顺序、空中对接、老斑羚的笔直坠落等都用多媒体展示, 学生如同看动画片一样, 也很认真, 可是学生对课文中的斑羚飞渡这一段精彩动作描写及文中的重点语句的学习和理解都被忽略了, 本可以用边读课文边进行思考的方法, 想象这惊心动魄的全过程, 用心去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来理解老斑羚为种族生存而甘愿牺牲的悲壮美。此时被多媒体画面所取代, 课文都没仔细认真阅读, 更谈不上思维训练。用多媒体帮助教学是教学中的一大进步, 但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主动阅读, 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 就会使阅读过程变成了看电影、看电视, 学生本应有的思维过程、思维空间被塞满了, 他们就不用再去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了。当今社会青少年阅读低幼化、动漫化现象严重, 不少大学生是依靠动漫了解《三国演义》、《水浒传》、《悲惨世界》的, 我们不能将这种现象归咎于学校中的多媒体教学, 但至少过渡使用多媒体助长了这种风气。课堂上过渡使用多媒体造成一种舍本逐末式的教学, 这不能不说是影响当今阅读教学效率的原因之一。

不论如何, 假如语文教学不受欢迎, 我们的学生读了九年书仍然不会读小说、散文, 不愿意花更多时间接触书本, 走到社会上不再读书, 那么毫无疑问, 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一定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经过一番认真而深入的思考, 我认为产生此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应试教育的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 应试教育本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然而, 由于我们传统的习惯势力和现存的考试制度, 人们往往以考试分数衡量教学成绩, 每学期大大小小的统考就有多次, 而且进行评比, 于是教师为了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率, 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课本的“基本篇目”上精讲、反复练习、死记硬背上, 教师的讲解取代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平时的教学中出现真伪判断与价值判断混淆的现象, 把学生的理解尽量朝“标准答案”靠近, 理解和答案相同的就是对的, 否则就是错的, 哪怕是有价值的理解也不会得到肯定。

教师的阅读观有误, 首先, 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 认为阅读教学有规律可寻, 于是进行归纳总结各种文体的分析方法, 以为可以找出一条“举一反三”的捷径, 将阅读与数理化混同起来, 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忽视学生的情感, 更谈不上受到美的熏陶。其次, 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们知道, 不同学生有不同能力倾向、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 因此要求不能整齐划一, 教学中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从而都能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不同难度的问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理解, 学生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理解就行了, 不必强求达到统一高度。

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树立榜样作用。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要不断提高, 而且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确立正确的阅读态度必须有榜样。教师、父母的阅读观念及阅读情况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指出, 影响学生成长的条件包括:“言语信息、心智技能、运动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其中“态度”的确立至关重要, 怎样才能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最重要的是“榜样”的力量, 而教师是学生最直接最易模仿的榜样。因此, 教师的素养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是一个知识多寡的问题, 而是直接同学生的发展有关。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有正确的阅读观, 语文教师如果自己的阅读量不足, 或者阅读的质量不高, 是难以胜任指导学生阅读的, 在工作之余要多阅读、多写作, 提高理解能力, 做学生阅读的榜样。

摘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忽视阅读行为的个性化、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等。对现状的思考: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阅读观有误;教学中应该怎样做。

关键词:阅读教学,能力培养,应试教育

参考文献

[1] 曹明海, 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143.

[2] 施向军.利用阅读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1 (8) .

[3] 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53.

[4] 朱智贤, 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2:255.

上一篇: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为急性胃炎、急性肾小球肾炎一例下一篇:从领袖的创新思想,看我国大学体育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