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22

摘要:语文学科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而阅读教学又是其最基础的学习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包含处理分析信息、开拓思维视野、以及能够对事物有判别审视鉴赏的能力。传统文化作为延续民族精神和道德核心的重要成分,对小学生形成三观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传统文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养成温良和善的品性,成为优秀栋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

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研究小学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朝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这个总体目标而努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中,师生的交流比较局限,只停留在问题表面上,方式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指名回答。这样,使师生间的交流局限于师问生答的简单交流,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教师往往关注学生是否能说出自己心中的预想答案,而容易忽视学生的的表达中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根本不能畅所欲言。

(2)在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过程上,仍然存在着语文实践活动不够丰富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时容易存在走两个极端:一是教师放任学生自由,教师只管提出问题,只问结果。而对于学生如何讨论,如何合作学习,则不管不问;二是教师收得太紧,课堂气氛过于紧张、严肃,缺少合作讨论的氛围。由此,合作学习就只能成为一种形式,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3)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听、说、读、写,应该作为语文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重视写,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文,学生作文的兴趣被一点点的抹杀。

二、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培养阅读的兴趣。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二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有的教师很注意培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学习语文,这种做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活动、做游戏,要以学好语文为基础。我们提倡的是“快快乐乐学好语文”,要在“好”字上做文章,不要过分地在“乐”字上做文章。

阅读课文后,还需在整体上要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如读罢课文后,引导学生掩卷深思,从写作技巧、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总结收获,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着重以“读”为本,多角度、有创意地体验性朗读。“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有感情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体验性朗读,不仅有利于语感形成,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

(3)让学生发挥充分想象,丰富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的丰富语言,培养优美的语感,发展发散性思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丰富体验。

(4)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阅读前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让学生在自读中领悟、发现,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交流、指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去领悟和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与同学、老师对话,共同探究文章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样以读代讲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加深理解的教学目的,还能够诱发学生的创造力。

(5)要加强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6)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向学生传授以下一些阅读方法:第一是目标阅读法。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读物的实际情况来选定阅读目的。大到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制定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要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达成目标,要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避免绕圈子。第二是快速阅读、十目一行法。阅读时尽力推广视读广度,以句、段文字为一个阅读单位,做到一目十行。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半途中不回视、不重读。有的书要速读,那是为了快速摄取信息;有的书要精读。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第三是写写画画法。小学生尤宜采用此法,凡是好词好句用一种符号圈出,疑难不解之处再用其他符号勾出,多读多思,勤画勤写。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摘录一些好词、好句、好段等。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大他们的阅读量。《新课标》中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有必要让小学生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增大自己的阅读量,尽可能多地摄取更多的知识。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提示阅读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从中能接触新观念,学会独立思考。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内、课外相互配合,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乐于阅读。

作者:张素荣

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2: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摘要:语文学科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而阅读教学又是其最基础的学习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包含处理分析信息、开拓思维视野、以及能够对事物有判别审视鉴赏的能力。传统文化作为延续民族精神和道德核心的重要成分,对小学生形成三观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传统文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养成温良和善的品性,成为优秀栋梁。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以及研究小学教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传统文化

引言

小学语文是当前社会所有学习内容的最基础科目,也是促进一个孩童成长的动力因素。学生所养成的语文相关的各种能力在影响着学生学习课业以外,还在影响学生们发展成为社会上的有识之士。教育正式开启的源头,小学教育在培养各种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做到指引作用,将其融合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给予学生相应教导,就能够帮助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各种综合素质。

1、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随着新时代的多项发展改革,不仅我国的人民素质提高,也越来越关注教育体系的完善。小学语文的教育要求也因为教育变革的重要性而增加,为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打好地基,教师教育学生的根本措施就是提高其语文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自身年龄特点,虽然好奇心强,但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对身边事物进行是非判别。学生依然没有对语文阅读教学以及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经常会在课堂上打扰教师进度、胡乱发言、不能集中注意力,影响教师正常教学。小學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习惯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对学生主体视而不见,并不采取教师引导的手段,既制约了学生的思考模式,又衰减了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与语文阅读结合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采取正确对策,难以达到教育目标。因此,研究将传统文化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十分有价值意义的。

2、探讨小学教师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2.1激发学生兴趣, 创造阅读情境

小学生也是有一定的鉴赏需求,语文阅读也可以体现这种需求,它也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如果在传统文化教学中适当进行情感煽动,通过角色体验朗读或者借助多媒体工具帮助学生体会文章内部情怀,不仅能引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还会让学生们了解文章主题,领会文章深刻含义。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课程讲解时,可以采用对比教学,选用两篇文章表达相似情感内涵的文章,再使用恰当的音乐或者视频加以辅助,在各种情境下渲染,使学生们可以穿越时代背景对文章人物产生共鸣,再通过学生们对文章不同的情感表现方式的讨论与研究,让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文章所讲述的故事和故事背后表达的感情,进而增加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帮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寓言两则》教学时,教师在讲解《揠苗助长》文章内容前,可以先预设一个阅读情境。小学生的好奇心其实特别充足,教师可以带一盆一样的多肉到课堂上,让学生们近距离观看植物生长。然后,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某样植物生长过程,运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说明。学生们会在看到多肉时产生好奇和疑惑,在看到植物生长过程会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强烈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初步阅读文章,对文章内容初步了解。在读完课文后,教师询问学生“文章究竟讲了什么内容呢?”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来分享感受。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相关课文内容的动画视频,因为动画片的形式可以直接刺激到小学生的兴奋点,会比纪录片视频更方便其理解。学生们会在看完动画,然后开始说明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不可以因为对植物的急于求成,而破坏其规律,要顺应其发展。”然后,教师可以继续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其他类似的事例,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文章内涵。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阅读兴趣会激增,会对传统文化有了认识,因此也会提高教学效果。

2.2应用传统诵读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熟能生巧,只有对一篇文章进行阅读,熟悉文章,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注意文章的诵读。古代进行汉语相关的学习时,常用的学习方法就是对文章进行吟诵,教师会强制让学生重复阅读文章,仔细体味,来获取个体对课文的专属感觉。我们古代的许多大文豪都是熟读成诵的见证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实是我们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件瑰宝。近千年的沉淀仍然对我们本土的语言文字学习有着很向上的积极意义。为了完善现在的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师应该学习这些方法,让学生们感受到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之美。诵读这种方法,它不仅可以培养我们常说的语感,还能够让学生掌握汉字文学的规律。虽然这个方法因为涉嫌死记硬背而被怀疑,可是如果使用恰当,就能够改善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效果,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辅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记忆,还可以陶冶情操,满足教学要求。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时,教师在教《示儿》前,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关于战争的图片,尽量选择不带血腥的图片,然后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诵读全诗,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传递给学生们。学生们虽然暂时不能够理解这种情感,但会有震慑的体会。接下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战争的视频,从古到今,比如岳飞的精忠报国,比如用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播放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国家面临的一切,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爱国的含义。学生们会因为教师播放的视频而明白“有国才有家”的真正意思,教师也可以在比基础上搭配图片讲解诗人陆游的生平,解释古诗的意思。再讲述完古诗后,教师要求学生们诵读《示儿》,带着自己对爱国的理解。在课时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述关于台湾和大陆的关系,告诉学生们“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学生们通过教师的诵读体会到了诗人宏大的情怀,同时对历史文化有了自己的理解,教师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开拓了视野见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而传统文化也是语文教学中不能缺失的元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与学生学习的阅读课程内容深入联系起来,利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去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好奇心以及核心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成为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雪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巧妙渗透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2(01):141-143.

[2]钱荣.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11):16-17.

作者:欧阳淑香

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3: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以及当前社会对于发展素质教育的诉求,要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不能再延续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需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潮流下积极寻求适应的教学方式运用,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方式的优化和创新更是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作为最基础的语言学科,其有着较高的复杂性以及多变性。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为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较为良好的学习基础。但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还需要在阅读环节中锻炼学生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对于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则是需要教师跟随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及时优化自身教育观念,对阅读教学的优化创新方式进行积极探索。因此,为了更好地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促进广大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将对改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方法展开研究和探讨。

一、优化课程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就是导入。课程导入的精彩与否,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质量。因此,也就要求着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性的课堂导入方式,以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式运用,丰富阅读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学习,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阅读学习效率也会获得相应的增强。

例如在教学《草原》这一课程内容时,由于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去过草原旅游,对于草原的辽阔很难有立体的印象,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因此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进行趣味的教学导入,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中为学生搜集大量的草原风光图,制作成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播放,让学生结合图片和视频的观看,体会草原美在哪里。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被形象的图片观看所调动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导入新课的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看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从哪一角度来描写草原的,和自己刚刚所看到的草原美景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来进行文本内容的阅读,并在阅读完成后试着回答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学习,同时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参照物,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接下来的课程阅读学习。

二、利用思维导图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而伴随着广大语文教师对于小学阅读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思维导入这一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与思维导图绘制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明确地了解文章的脉络、归纳重点、了解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全面复习阅读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文章后,可以为学生绘制一幅思维导图,以老虎、狐狸和百兽为中心,进行其他支线的扩展,在学生在细读的过程中,找出这一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时进一步分析其中各个角色的行为表现,展现了角色什么样的性格。让学生分别探究老虎、狐狸和百兽的各个支线,将这一思维导图内容进行完善。通过这一教学方式的运用,让学生在细读过程中更深层次探究内容描写,及其描写对于塑造角色性格的优势,进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三、积极组织小组合作,深化学生互动沟通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探究协作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也逐漸被教师越来越重视。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合作性学习方法的运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并积极主动地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意见,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对于学生语言表达锻炼也有着积极作用。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一诗歌时,教师可先带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让学生感受诗中体现的雄伟壮阔后,进行分组探究。引导学生合作进行诗歌意思的翻译和理解,通过查阅工具书的方式搜集与诗人写作背景有关的资料,并结合字典等来解决诗歌中的重难点词汇。然后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小学成员共同学习交流诗中呈现的画面,并结合自身的理解,说说这一诗歌表现的情感是怎样的,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以此同时,在小组讨论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深入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阅读教学有效性越来越重视,教师要想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必须重视对阅读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探索。通过创新教学导入方式、强化思维导图应用、适时组织合作学习,提升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立泽.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98-99.

[2]孟晓霞.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14.

作者:鲁姝宏

上一篇:治理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论文下一篇: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