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考

2022-12-26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较强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中指出, 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结合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特点的教材选文, 通过引导和指点, 便会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1 提前渗透, 架起领会表达的桥梁

张志公先生说过, “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所谓“来”是指从语言文字中来, 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回”是指回到语言文字中去, 理解语言文字怎样表达内容。只有走完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才能协调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才能达到对语言文字的真正理解。

精读课文的教学虽然分为“来”和“回”两个阶段, 但它们之间并不是毫无牵连的, “来”是“回”的基础, “回”是“来”的延续和提高。因此, “来”中不仅限于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还会旁敲侧击地渗透作者表达之妙。例如:学习《燕子》一文的内容时, 针对“蓝蓝的天空, 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多么像五线谱啊。”可以让学生说说电线有什么特点, 从哪些词体会出来的。学生不难从“痕”字体会出电线高、远的特点, 为领会表达做了渗透, 打了基础。“回”中体会“痕”字表达之妙时, 就水到渠成了。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下面一句话:“我的心绷得紧紧的。”“绷”字虽离题较远, 但只要精心设计问题, 顺藤摸瓜, 缓缓切入, 自然会受到十分满意的效果。我在教学时针对“绷”字设计以下问题: (1) “绷”在这句话中怎样理解; (2) 为什么会绷得紧紧的; (3) 如果邱少云突然跳起来或叫起来会怎样; (4) 敌人发现目标又会怎样。如此提问曲折婉转, 不但使学生领悟到文章中心, 而且也架起了领会表达的桥梁。

2 放飞想象, 寻找领会表达的起源

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创造想象的参与, 再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 就会产生新的意境和感受, 创造性想象是阅读教学中领会和表达的关键。问题和争论是放飞想象的钥匙, 积累和探究是放飞想象的铺垫, “开放式课堂”是放飞想象的殿堂。《狼和小羊》一课的教学中, 在学生阅读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都来当一回小作家, 来激励启发学生续编课文。学生就会张开想象的翅膀, 从不同方面想出那么多救小羊的办法:有的想到小羊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逃脱了;有的想到是猎人来了救了小羊;还有的想到是狼的失手救了小羊。这不仅让我们看到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世界, 还让我们看到孩子们学会了读书, 自主的找到了表达的起源;更让我们看到一颗颗善良的心在跳动。

3 抓住重点, 点击领会表达的穴位

编入教材的文章都属于精品, 是上乘之作, 以表达角度来说, 无论遣词造句, 还是布局谋篇, 都是学习的典范。但是, 领会表达过程中切忌面面俱到。如果课文表达的各个方面都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 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 不能落到实处。

教师要善于“忍痛割爱”, 扣准训练项目, 抓重点词、句、段。每组教材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接受能力, 按照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原则, 提出不同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学过程中, 就应该依据重点训练项目来处理教材, 找出课文本身关于领会表达的重点训练内容, 扎扎实实地训练。这样, 学生对表达的领会才能有灵性, 才能有自己的独创。

引导学生领会《再见了, 亲人》一文的表达, 首先根据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写文章要有中心”确定领会重点, 然后通过“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揣摩、选读欣赏”等几个阅读环节, 抓住“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您说,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我们怎么能忘怀?”和“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等重点词句, 领会作者怎样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就会达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理想效果。

4“授之以渔”, 打开领会表达的闸门

根据具体内容, 教给学生领会表达的方法, 学生才能有章可循, 领会作者怎样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 从而达到自己读书的目的。领会表达可以采用“品”、“删”、“换”等方法。《赤壁之战》中有句“周瑜听了非常满意, 叫他就这么办。”可以让学生仔细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 而不写出怎么办呢?学生读了课文就不难领会出如此表达之妙:既能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又能避免重复。学习《鲸》一文, 为让学生清楚作者是怎样把鲸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师可出示两段话, 一段是课文中的原句:“长须鲸刚生下来就10多米长, 7000多公斤重, 一天能长30公斤到50公斤, 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另一段删去具体数字:“长须鲸刚生下来就很长, 很重, 一天能长很多, 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两段一对比, 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出列举数字来说明事物的好处。《周总理的睡衣》一文中有下面的片段:“一位年轻的护士, 双手捧着这件睡衣, 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 眼睛湿润了。”仅一个“捧”字既能揭示周总理生活的艰苦朴素, 又能体现奶奶纯朴和辛劳;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又相继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将“捧”换成“拿”自然是轻描淡写, 根本达不到如此“钻心”和感人的效果。当然要让学生反复地读, 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真正体会用词的准确和表达之美妙。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以读为本”的前提下, 寻找适合自己的领会表达的方法。

5 激发灵感, 创设领会表达的情境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情”。作者动情, 才使文章生色;读者动情, 才会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才会有领会表达的动力, 才会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阅读教学中, 学生是领会表达的主体, 教师要设法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 激发学生灵感, 读出积极向上的情感真谛。

《十里长街送总理》, 教师如果不注重这篇课文的情感铺垫, 不能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那会造成感情上的隔膜, 更无法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如果教师能在情感调动上作艺术处理, 饱含深情地朗读, 借助录音、录像的辅助, 使学生入情入境, 沉浸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 再来指导学生品词析句, 作者的表达艺术就会像春雨一样, 随着动情的朗读, 悄然深入学生心田, 真是“润物细无声”。

阅读教学, 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因事物而感动”的阅读的被动地位走出来, 进入读文章“理解、品味、感悟、欣赏”的主动地位,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阅读和表达的灵感, 为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分别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借此途径激发学生阅读和表达灵感, 为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考

上一篇: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分析下一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始终贯穿“交际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