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师作文讲座第一讲

2023-05-22

第一篇:朱老师作文讲座第一讲

作文第一讲

快乐的暑假

怎能不喜欢快乐?

没有体验过人生的快乐,真是遗憾

体验过人生的快乐却没有追求过人生的快乐,仍旧遗憾

追求过人生的快乐却没有珍惜过人生的快乐,依旧遗憾

在暑假里,我不仅真正体验过,并且珍惜了这分快乐。体验是一个过程,回想起来真有点津津乐道。

暑假中,买书、读书和藏书便成了我最快乐的事,因为它不仅是我的嗜好,还让我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从同学那借来的书总要沐浴更衣,沏茶到水,细细品位几番,然后,字字研磨,彻夜苦读,读完后哈哈大笑,拍案而起,不失为一种快乐在其中。

自己买来的书更加珍惜,如获至宝,生怕有那一页被弄坏了,然后翻了又翻,爱不释手。

读书是一种乐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多读书的好处不言而喻。

收藏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天下物皆然”,拿在手中的宝石不觉珍贵,路旁拾到的银币却如获至宝。有时,在路旁看到地摊上散乱摆着几本杂志,都舍得花几个钱买下,就算没时间阅读也罢,收藏它也挺值得。

果真如此,我想:“在这个漫长而又短暂的暑假,我的收获也蛮大的,当然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你真心诚意把它当作你的朋友,相信你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拿起你手中的书,把握你难得的机会,走你脚下的路,相信明天定会:“豁然开朗,春暖花开”。

第二篇:话题作文第一讲。

话题作文 材料:有两个孩子,都从五岁开始学画,孩子小冬的父母让小冬把画完的每一张画都贴在家里客厅的墙上,这样,小冬的画就经常得到父母和客人的称赞。孩子小南的父母则对小南的每一幅画都严格加以评价,让小南只能把画得最好的那一幅画贴在小南自己的房间,其余的画都放在抽屉里。

作文要求:小冬和小南分别成长在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你的评价是什么?以你的评价为话题写一篇字以400上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思路导航:

1.小南因父母只让他贴最好的那幅画,因而不断地努力,以求达到“最好”。在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中,他不断地突破自我,最后终成一代名家。

2.小冬因不断受到鼓励,因而信心大增。正是凭着对自己一定能画好的信心,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最后也成功了。收此可见信心的重要作用。

3.父母对小南的严格要求使他意识到要不断地追求最好,所以当他成功时他将之归功于父母的教育。

4.可以写人只有甘于寂寞,才能成功的主题。相对于小冬,小南的世界是寂寞的,但他甘于寂寞,默默努力,不懈追求。“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最后等待他的是成功。

5.可以写赞扬与批评的不同作用。赞扬可以培养人的信心,批评可以使人明了自己的缺点,正是因为二得都有积极的这一面,所以两人都有成功的可能。但反之,二者的消极面也才能扼杀孩子的才能。所以,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问题。

第三篇:朱老师讲作文之一

轻松快乐学作文

同学你好,很高兴在这里和你“见面”,我当了很多年的编辑记者,也做过多年的作文杂志编辑工作,又教了几年作文,对你们小学生的作文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很想结合我的学习体会、写作经验和教学研究,跟更多的同学交流怎样写作文,这不,正巧今年《小学生必读》杂志的编辑为咱们提供了聚在一起的好机会,我就分10次和你谈谈写作文的话题。

一、 用笔说自己的话

今天(很多同学写作文总是用“今天”开头,不新鲜)咱们就从“说话”谈起。

咱们正常人都会说话,为了把我们说的话留起来,让别人可以随时“听”、反复“听”、将来“听”,让更多的人都能“听”到,我们需要把话写下来。所以写作和说话一样,是出于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你刚开始学作文时,首先不要把它当作是一门知识来学,而要把它和学说话一样当作一种技能来学,边学边练,有这样的态度,学习起来就轻松,容易入门。

同样是说话,如果我问你,和朋友聊天轻松,还是背课文轻松?你一定会说当然是前者。对,因为和朋友聊天想说什么、怎么说都由着自己,而背的课文不是自己的话,当然不轻松。写作文也是这个道理,我口说我话,我笔写我心,只有真诚、自然、有个性,才叫作文。可是有的同学不明白这个道理,一拿起笔就紧张,以为写作文是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先被许多“写作方法”之类吓住了,束缚住了,不敢放开写;也有的同学总揣摩老师希望我如何写,或者大人们是怎么写的,把作文当成为别人写的东西,而不是自我表达。所以我们看到,有的同

学平时说话伶牙俐齿,可是作文里写出的话呆板僵硬;也有的同学写出的话根本不像他说的,像个小大人;还有的同学写出的话像是某些报纸的社论,满口大词,装腔作势,一看就是模仿或抄的。这样写作文能轻松、快乐、自由吗?能让自己和读者喜欢吗?好的作文不在于词语是否华丽,而是真诚朴实,你说的话是真是假,读者一下子就能感觉到。你看那些鲜艳多彩的人造花,和路边最不起眼的小野花相比,哪个更真实、更鲜活可爱呢?

怎么想就怎么写,什么年龄说什么话。不要怕出错,这和我们刚开始学说话一样。每个年龄的表达有每个年龄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们都是我们成长的珍贵记录。就像果树,没有花朵就没有果实,没有青苹果哪来红苹果?

对于写作放不开、没能把作文与说话的联系打通的同学,我建议你像运动员上场前做准备活动一样,做一下这样的练习:拿出纸笔,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不停笔地写下去,不要管前后内容是否连贯,信马由缰,海阔天空,让自己的笔撒欢地跑,自由地飞,这样你就能体会到自由写作的放松状态。然后写作前可以这样,把要写的内容像讲故事一样说一遍,找一个录音设备(录音机、录音笔、MP3等)录下来,再把自己的录音一句句抄下来,整理修改。

作文和数学不一样,数学有统一客观的答案,不能今天2乘2等于4,明天高兴了2乘2等于9,数学结果有对错,作文却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即使写同样一件事,每个人也要按自己的角度,写出自己关注的内容,自己的心得感受。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有一次在电视节目里,谈到自己小学二年级就发现了写作的秘密:写得和别人不一样。所以有一位名师说得好:作文姓“我”。

写作技巧并不是首要的,先学会用自己现在的语言自由表达,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就像小孩学说话,不是先懂得语法再学说话(我们有些老师教英语效果差就是因为这样倒插笔,把程序搞反了),写作技巧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逐步体会、积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阅历的丰富,你的语言也会相应地丰富起来,这是个自然成熟的过程,不能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向阅读学习

向生活学习

作文是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的难题,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好几辈人多数在学校没学好作文。这是因为作文“有法又无法”,也就是作文的方法不像数学,有固定的公式,很具体,背回了可以直接用。这有点像下象棋,仅仅知道马走日、象走田的规矩,并不等于能下好棋,这需要通过无数的对弈才能进步。作文的方法是概括性的,每篇作文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特殊要求,决定了作文的方法要根据具体内容和表达需要,灵活运用,只有像学游泳要下水一样,在动笔的写作实践中,才能逐步理解、体会写作方法,从有意识到不自觉,逐步融化在思维之中。其实这也是作文的好学之处,不用死记硬背。

因为作文难,所以就有了市场,某些打着五花八门名称的所谓的“作文秘诀”、“作文套路”,把丰富的写作方法,简化成了僵化的教条,只能让我们走进作文的死胡同,越学越死,越学越痛苦。作文没有标准化的公式,不存在立竿见影的捷径。

因为作文难,所以就有了很多书,质量不一,鱼龙混杂。但任何东西顶尖的总是少数,没人给钱也会口碑相传。在这里我推荐一套作文辅导书:广西教育出版社的《新语文作文》(小学卷1—6册)(初中卷和高中卷书名是《新语文写作》,书店如果没有可以从当当网购买)。

写作方法除了跟老师学,读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书,主要是多读课外书,从阅读中学习(作文选之类的书,只能作为我们学习同龄人如何选材、选择写作角度的参考,还是要多读名家写给我们的书,就像练球要找比自己强得多的高手)。

首先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不妨先从兴趣出发,喜欢养宠物可以先看看养宠物的书,喜欢旅游的看看介绍风景名胜的书,喜欢历史的从历史书开始。

读书要杂一些,范围不要太狭窄,因为知识都是相通的,通过阅读,培养多方面了解事物、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开放精神。

从阅读中你不但获得了知识,陶冶了性情,启迪了思维,培养个性和独立思考的精神,而且复习了学过的字词,掌握了新的字词,熟悉了各种词语和修辞方法的灵活运用,了解了不同句式表达的丰富和差异,增强了语言的感觉。

有的同学读书不少,可是作文没能马上提高。不要着急,这就像小孩从听懂话到会说话存在时间差一样,眼高手低的差距是永远的,对词语、句式、写作技巧等,从知道到会用之间,有一个逐渐理解、感悟并内化到自己思维和语言中的过程,虽然这种前后落差永远存在,但只要坚持,你的写作水平会随着你阅读积累的增长而提升。

有些同学迷信“好词好句”,其实不存在所谓固定的“好词好句”,每个字词、句子单独拿出来都是中性的,不分好坏,它们只有在具体的文章里才称得上好坏,用得准确恰当就是“好词好句”,换个地方也许就不是。所以单独抄“好词好句”效果不好,要把“好词好句”放在整段文章中去理解,学习人家创造这个“好词好句”的思路。严格说来,好词的运用、好句的产生都是新颖独创的,既然是“独创”,它的生命只有一次,再用就不新颖,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成花的是庸才。”要创造属于自己的“好词好句”,需要培养独特的眼光和大胆的想像。

阅读要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精读就是带着思考去读那些精品读物,琢磨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里我再义务推荐两套精读读物,一是广西教育出版社与《新语文作文》配套的《新语文读本》(小学卷1—12册)(还有初中卷和高中卷各6册),这套书摘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适合不同年龄的小学生,既有艺术性又有趣味性。二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的《阅读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本书介绍了七十多本外国儿童文学名著,大都是近些年翻译出版的,既可以作为购书指南,当故事书看,又可以学习阅读和写作方法。泛读就是快速阅读,锻炼快速理解内容,培养对语言的流畅感觉,当然不妨在重点段落慢下来想一想。

如今已不是图书一统天下的时代,影视、图像、互联网包围着我们,这也为我们的“大阅读”提供了更宽的选择,我们可以“以书为主、兼读其它”。影视、卡通、动漫其实和故事、童话、小说一样,都是讲故事,影视的一个镜头、动漫

的一幅画,就相当于一句话或一段话,你在欣赏的时候,同样可以从中学习如何表现故事内容,如果把影视和动漫用文字写下来不也是一篇作文练习吗?

更需要阅读的是生活这部丰富多样的大书。我们的真情实感都来自生活,它是我们写作的源泉。从语言表达来说,我们可以观察周围各色人等的口头语言,了解他们说话的特点,许多鲜活的方言、个性的口语,都可以丰富我们的写作语言。

以上谈了如何学习作文,但是当你拿起笔,具体面对的就是两大任务:写什么(内容)和怎样写(方法),下次我们接着谈如何观察和选材

同学你好,上一讲我和你谈了《作文轻松入门》,如何学作文。这回我和你谈谈作文的观察和选材。

没有哪门功课像作文这样,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身心成长联系这么紧。我们小学生主要学写记叙文,它是写作的基础。记叙文的特点是要求内容真实:真人、真事、真景物;表达真实:真情实感。所以学作文首先要从学会观察、善于发现开始。

作文从观察开始

我们写作主要面对两大问题:写什么(内容)和怎样写(方法)。不像学数学,习题是现成的,方法也是现成的公式,学会用就行了。作文的具体内容要自己找,方法需要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灵活运用。所以“写什么”是首要问题,解决它首先要明白作文是个一环连一环的过程。对记叙文来说,作文过程大致可分为这几个阶段:观察→记忆→回忆→构思→写作→修改。可见作文从观察开始,没有观察就没有作文。

学习作文首先要提高观察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观察”就是我们对生活和自身的观看察觉,用全身的感官去了解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在大脑的指挥下眼看、耳听、鼻闻、口尝、手摸(包括身体感觉),眼、耳、鼻、口、手(身)是我们学好作文的五件武器。外在世界是指我们身外的人、事、景、物;内在世界就是我们在与外在世界的互动中自己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感受,心理活动包括思维(思考、想法)和情感(喜怒哀乐等)两方面,生理感受是指身体的内在感觉(舒服、疲劳、痛痒等)。

观察贵在“用心”。

“用心”一是指主动细心地观察。我们要善于运用感官更好地了解外在世界,平时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特点和丰富变化。比如走在上下学的路上观察行人,他们相貌神态、衣着样式颜色、行走姿态、说话方式等方面的特征;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观察身边景物的形态、色彩、光线甚至温度、味道等方面的变化。在做

事情时,注意观察周围人们的言谈举止、表情神态。

“用心”二是指带着感情去观察。在对身外世界的观察、参与的互动中,不能把事物仅仅看作是物质的,而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它们会随着我们心境的变化而变化。

“用心”三是指带着思考去观察。这就需要我们对生活保持好奇心,善于发现,善于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权威,什么都要过一下脑子,不人云亦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像鲁迅先生《狂人日记》里人物的诘问:“从来如此,便对么?”让熟悉的生活陌生化,就是独具眼光,写出自己的新发现,让读者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我怎么没看出来?怎么没想到?”

我们要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好习惯,才能发现生活中事物的特点、新奇的事物和事物的变化。

入文先入心

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是有选择的,当你拿起笔来,对记忆中的人和事也是有选择的。哪些是我们可以写入作文的呢?

上面说过,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事物的特点、新奇的事物和事物的变化,所以特点、新奇和变化可以作为我们选择写作内容的标准之一。特点就是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新奇是对你来说没经历过或比较少见的事;变化是指熟悉的事物出现的新情况。

我们来做个练习:请你拿出纸笔,好好回想一下这一周以来有哪些印象深的事情,家里的、学校的、其他地方的,自己经历的或亲眼看到的,大大小小的事。每件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把它们一一列出,让你身边的人看看,让他(她)挑选一件最感兴趣的事。这样,把你印象深的和别人感兴趣的相结合,就是我们可以选择写的内容。无论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物,只要打动我们的心,都值得记录下来,没有什么固定的“有意义”的事,我们生活中的经历都具有成长的意义,我们的写作就是生命的记录,这是最根本的意义。比如新学期第一天,校园和教室的新貌、新生入学的场面、经过假期后同学的变化、发新课本时大家的兴奋等;参加学校一次活动的感受,一次难忘的游戏,一次得病看病的经历,一次坏天气里的遭遇,甚至身边某人口头禅的特点等,都可以进入我们的笔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是长期的,我们要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日记可长可短,把每天印象深的人和事记下来,日积月累,提高了观察、记忆的能力,日记也成了丰富的写作题材库,随时可以查找选取。

有了写作的内容,有的同学还是不知如何写、写不丰富,三言两语就完了;或者写出来像流水帐,干巴巴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次我们接着谈

第四篇:“拥有阳光”作文第一讲

题目由一个动宾短语构成。“拥有”的字面义是:领有;具有(大量的土地、人口、财产等)。综合考虑其情态、适用范围等因素,理解此词有两点需特别注意:

1、有主动意味;

2、含珍惜之意。“阳光”的字面义是:日光;属性词,积极开朗、充满青春活力的;属性词,(事物、现象等)公开透明。因为在“拥有阳光”这个短语中,“阳光”处于宾语位置,所以从语法上讲,它不能被看作属性词,只能被看作名词,即作日光解。但是,阳光在现实语境中的语义远比其本义要丰富、复杂得多。仅就它的比喻义而言,除作为属性词提供的两种理解外(积极开朗、充满青春活力的心态,公开透明的体制),还可以把阳光理解为乐观的态度、直面苦难的勇气、洒向人间的大爱等等。

如果结合提示语进行思考的话,题意自然更加显豁。“用阳光般的心态去追梦”一句道破了命题者的用意,很显然,在此处,“阳光”是取其比喻义的,当理解为乐观、积极的心态;“把快乐、活泼传递给我的观众,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呢?”一句,则既点出了阳光的普照与传递功能,也把“拥有”的境界从个人(自己)提升到了众人(他人)。

综上分析,这道题的旨意非常明确:我们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并主动地以自己的这种精神状态去感染、感动他人,让人间充满阳光与暖意。

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作为命题作文,最重要的还是题目本身。根据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权威的说法,从法理上讲,命题作文的提示材料并不具有规范性,甚至可以不去理会,只要扣住题目来写就可以了。所以,如果对“阳光”仅作本义上的理解,也是可以的,并不能算不切题。还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按照常理,命题作文是不需要提示语的,上海的高考试题就是如此。江苏省的命题为什么要加上一段提示语呢?主要的原因不是为了限制和规定,恰恰相反,是为了帮助学生开启多元化思维,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联想想象的兴味。这一点,只要认真阅读一下前年和去年的江苏省高考作文试题的提示材料就很清楚了。

1 记叙文的立意要注意几点:

一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写人叙事要反映真实内蕴与审美价值,写景状物要揭示蕴含于景物中的思想情趣以及象征意义,比如对人物的刻画反映一个人阳光般的心态,温暖他人的行为,揭示生活的美好等。

二是揭示出能启迪人、净化人的生活哲理。就二次质检这个题目辩证分析,就可以分析出困境与奋斗,黑暗与阳光,冷漠与关爱,嘲讽与激励等包含着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的哲理。另外,材料所揭示的一些事物如歌声、掌声、舞台、荣誉等等都给人启迪和联想。

三是彰显时代特色。要把握时代脉搏,推崇社会新风,力求清新纯朴,醒世警人,即便写故事新编,也要翻唱杨柳新枝,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路,赋予其新的内涵。总之,平时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挖掘自己身边的生活,正如路边之石,你不留意的话,那只是些极普通的石头,一旦你成为一个有心人,就立刻能发现那千姿百态的美,没有生命的石头也会变得风情万种。在考场上就怕考生“糊”文章而不是写文章。《拥有阳光》这个题目,往往会让一些同学觉得简单,可以“驾轻就熟”,快速成文,写幼儿园小朋友的笑脸像阳光,写同学的关爱像阳光,写公交车售票员的服务像阳光,这样的立意既俗又滥,已经不可能让人感动。

议论文的文意则应是显豁的、直露的。“观点要亮”是许多专家谆谆告诫考生的至理名言,不能当成耳旁风。古人写说理文就讲究以理领先,即在文章开始“亮剑”———摆出观点,抢占机锋。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不先说那最想说、最要紧的十件事,而是先从说理入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故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个大道理摆得入情入理,让太宗想不听都不行,然后切入主题。

本文若写议论文,最好确立分论点,逐层论述。具体写作时可按以下思路展开:

①取“拥有阳光就是拥有爱和温暖”的含义立论:

分论点一:我们时时享受着阳光般的关爱;分论点二:我们要尽己所能,向身边的人奉献温暖。

②取“拥有阳光就是拥有乐观的心态”的含义立论:

分论点一:拥有阳光般的乐观心态,就拥有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分论点二:拥有阳光般的乐观心态,就能感染周围的人一起快乐起来。

③取“拥有阳光就是追寻光明、灿烂、生机”的含义立论,等等。

盘点作文的三个误区

盘点这次作文,考生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主旨意识淡薄,严重点说是缺失。缺少了明确主旨的文章就缺少了精、气、神,缺少了灵气。具体说有以下三点:

一是没有把“阳光”这一具有比喻义的意象内涵还原,明确表达。即全文没有明确“阳光”为何意,老是在外面兜圈子,就是不切入主题。一位同学在开头这样写道:奔跑、追逐、跳跃。我们向往阳光,我们信仰阳光,我们希望长得更高更接近阳光。阳光可以是一团炉火,阳光可以是寒风吹彻的晚上的一盏灯光,阳光可以是孤寂心湖的一丝暖流,阳光可以是陌路而过的一缕暗香。

应该说,这个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很不错,语言老到,颇有文采。但阳光具体是什么,打死都不说。就差这么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轻轻一捅就破,比如,在开头加上一句“阳光就是乐观向上的精神追求”,这篇文章立刻会阳光灿烂,满篇生辉,至少可以提高5分。也有的同学仅仅设置了“拥有阳光就会取得成功”、“拥有阳光就会提升人格魅力”等几个分论点,就是不说阳光是什么。有分论点固然不错,但缺少统领,文章不还是散沙一盘吗?

二是把“阳光”的内涵泛化。这种感悟生活类的作文,首先应注意审读原材料,从整体上把握原材料的观点和态度,找准立意的切入点。但不少考生胡乱抓住某一点就随意生发,把“阳光”理解为“宁静”、“细心”、“坚持不懈”等,就很牵强了,总不能把什么都说成是“阳光”,把“阳光”万能化吧?这就如同打靶,不能正中靶心,总是打在边上,如何能得高分?

三是文章的思想不积极,不健康。立意的高低决定了文章的质量。虽然议论文讲究论述深刻,语言活泼俏皮,富有思辨意识,能辩证分析,善于质疑与批判,但观点要正确,涉及到有关方针、政策、公认的道德观念等方面,不要失之于偏颇,不要“走钢丝”,免得摔得头破血流。有部分考生偏偏喜欢“走钢丝”,唱反调。

3 这次就有考生写自己的生活一片黑暗,父不疼母不爱老师不喜欢,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温暖,渴望阳光。这就与题目相悖与材料不符了,属于立意不高之列。也有的写早恋,把“拥有阳光”理解成“拥抱女孩”,又写不出什么内涵,呈低俗化倾向。

至于有的考生根本没有提及阳光的含义,仅仅写了自然界的阳光,那就离得更远了。

附 例 参 考

1、昂起头来真美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温馨提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2、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第五篇:初中作文辅导(第一讲)

初中作文辅导

第一讲:好题如好茶

——浅谈话题作文拟题方法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中一直采用的作文测试形式。“自拟题目”则是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写作要求。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可以让我们从中窥见人的精神面貌。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同学们把话题当题目,这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怎样教学生拟一个好的标题呢?如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一、附加法

就是选取话题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补充成分,使之成为标题。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以一个词为话题的作文。

比如以“幸福”为话题:《追求幸福》《《体味幸福》

二、修辞法

1. 比喻式

如《小心这把双刃剑》“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准确而形象;《凤凰的选择》,

借凤凰而自喻,表达了自己愿在中考落榜后的艰难历程中涅盘出新我的强烈愿望。《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再如:《别抱怨手上的牌》(“挫折”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环保”话题),《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孝”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关注生活”话题),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比拟式

如《诚信“漂流记”》,把“诚信”拟人化,通过诚信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遭遇,得出富有哲理的结论:没有诚信不会长久,地位也是虚伪的,竞争也是会失败的。《出卖诚信》,把诚信当物卖,一斤多少钱,具有强烈的讽刺性。《“诚信”喊冤》等,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3.双关式

语义双关,如《灯》《药》话题:亲情),言在此而意在彼。《古井》《挑山工》等课题也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又如:《花落春仍在》(话题:温情)《从心做起》(话题:亲情)等。

4.借代式

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

借色彩代本体,寄托深情。又如《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人生需要掌声》,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有创意。

5.引用式

文题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又使作文增加一定的文化底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横看成岭侧成峰》(“答案是丰富多采的”话题),《救救孩子》(“素质教育”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关注生活”话题),《百年孤独》(“友谊”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亲情”话题),

如引用流行歌词:《一笑而过》(“宽容”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素质教育”话题),《我要的幸福》(“家庭”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心愿”话题)等。

6、设问式

用设问来引起读者的思索,如说明文的题目《地球是圆的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议论文的题目《老实人总是吃亏吗?》《什么样的青春最美》《“顺境出人才”吗?》等。又如《错?对!》,先

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再如《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效率”话题)《我是谁?》(“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等。

7、对偶式

如《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以”书”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梦绕吴山翠,情随湘水流》(“环保”话题),《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朋友最真,友情最贵》(“人生感悟”话题),《斩断亲情,昭显正义》(“人与我”话题)等。

8、夸张式

如《那个障碍粉碎了我》(“挫折”话题)等。

9、呼告式

如《别了,漫画书!》(“书”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关注生活”话题),《回来吧,妈妈!》(“亲情”话题)等。

三、反常法(矛盾法)

逆向思维,力求出新:如《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竞争”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关注生活”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素质教育”话题)。又如《近墨者未必黑》《“闲书”不闲》“书”话题,《不知足者常乐》《好人一生平安?》人生感悟”话题标

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无情的父亲》、《说谎的老师》用形贬实褒手法,反弹琵琶式的作文标题,反而能比正面选题更吸引人。

四、悬念法

如《让脑袋作360度转动》,脑袋怎能360度转动,让人大生好奇之心,作者有意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符号法

《1+1=?》、《金钱≠幸福》《爸爸+妈妈<我?=《成绩≠素质》《生活——???》。又如一则新闻报道——《99+1=0》——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

六、移用点染法

事、名物拟题。如《道德苦旅》(模仿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诚信无价》(模仿电视剧《情义无价》),《苏东坡的选择》等。如此机智地移用点染,推陈出新,妙趣横生。

以上种种不能生搬硬套,要在领悟基础上,学会其中的3—4种.

结果题目丰富多彩,拟出的题目有《为生病而欢呼》《战争》《有病?》《无形的杀手》《心灵被腐蚀》《渴望生病的女孩》《病魔的咒语》《善变的意志》《享受病痛》《颤抖的瞬间》《坚持就是胜利》《思念也是一种病》等。束和平2012/10/14

上一篇:质量年度统计分析报告下一篇:质量月工作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