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师的一面作文

2024-04-25

朱老师的一面作文(精选14篇)

篇1:朱老师的一面作文

朱老师的一面作文

相信大家都有老师,女老师既善良又温柔,男老师则显得有点凶凶的,而我的老师———朱老师,他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无奈的一面。

朱老师是我们班的老师,他虽然是男的,但是弯弯的柳叶眉下依然有一双闪亮的眼睛。他的眼睛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犹如两颗玻璃球。身材瘦瘦的,但是别小看他,他的`力气还是很大的哦!

就在这个星期五的下午,一个不好的事发生了。朱老师打了六二班的一位捣蛋鬼,然后捣蛋鬼就去把他的爸爸叫到学校来评理,还告到了校长那儿,听他们说,是捣蛋鬼上课不听讲,还大声说话,所以老师一气之下才打的他。顿时我心中浮出一个想法:是捣蛋鬼自己害的自己,如果我是朱老师,我也一定会打他,他还好意思告家长,真不知道羞耻,老师在上课,他就不应该大声喧哗,这是对一个老师最起码的尊重。

到了第二天,朱老师来上我们班的课,我们是农村孩子,所以从三年级开始就没有人教我们英语,所以我们对英语很陌生,都不想上英语课。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朱老师拿出英语书,给我们上课,可是没有一个男生愿意听英语课,也有一小部分女生不愿意听,他们开始说起小话来,朱老师听见了,但是他以前的威风,严厉再也不敢使出来了,每次我们一说话他就立马停下来,说等我们说完了他再说,顿时,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很想很想哭,可我们班的同学已经哇(⊙o⊙)哇的大哭了起来,看见她们都在哭,我的眼泪也压抑不住了,像断了线的珠子滴落在书本上,看见我们都在哭,一些同学也情不自禁掉下眼泪,唯独男生。下课后,我们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谁一句话也不说。

这一天,我感受到了一位年轻教师的无奈,这本来就不是他的错,他根本没有做错,他是对的,那一天使我终生难忘。

篇2:朱老师的一面作文

数学课上,陈老师严厉对我说。哎!又要被陈老师“请”进办公室了!咦,我怎么用了一个“又”字呢?……

陈老师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板着个脸,严肃的眼神横扫过去,我们班吵闹的声音瞬间鸦雀无声,地上掉根针都能听见。而我因此也给她起了个绰号:冷面杀手。可今天发生的事却改变了我对她原来的看法。

我和龚同学、杨同学齐齐来到了办公室,低着头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一口。陈老师面带微笑地对我们说:“你们不是喜欢在数学课上玩方块吗?你们先把数学书上关于方块的题目先做好了,再一起玩方块,行吗?”在我们一起做题目的时候,陈老师拿出一杯豆浆喝起来,我不禁暗想:陈老师为了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早饭都没及时吃,也太辛苦了吧!这时候,我偷偷向陈老师望去,陈老师恰好看到我看着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得是那么的温柔,那么的甜蜜……

篇3:我与李本聪老师的一面之缘

“肯将衰朽惜残年”,唐代大诗人韩愈如是说。这也正是李本聪老师的人生写照。他自幼残疾,拄着双拐创造了一个个传奇。他工作40年,在教育教学与写作两个领域均建树颇丰。他是一名德艺双馨的农村教师,通过潜心耕耘,努力工作,被评为小学特级教师,并成为红河州专家协会会员;他还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小学老师,他先后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200余篇稿件,出版了6本专著,共计300余万字。

简单的寒暄以后,李老师便和我聊起了天。他曾归纳过他写作的要领为四点:写作重心要低,写作口子要小,材料挖掘要深,文笔文采要好。在论述这四点要领时,他还结合了他创作过的《学生家长为什么不爱开家长会》《订立规章制度不要忘记育人》《好老师的三个维度》等作品来谈,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在教书育人方面,他谈到了他让学生一定要给家长洗脚的故事,讲到了他带上孙子去看望自己的恩师的故事,讲到他原创的语文教学“文本细读八步法”,讲到了他领衔制作的班刊《雏鸟新声》,讲到他关于班上“作业审查委员会”的运作……

那天,李老师还用他自己的名字自我调侃了一下:“我叫李本聪,但实际上我并不聪明。”我们之间的交流虽然以他为主,但他却不搞“一言堂”,不时让我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也向他说起了自己在工作中的喜怒哀乐,当我坦承自己的不足之处时,他总是热心地为我指点迷津。他勉励我在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中,一定要多读书,多练笔,千万不要荒废下去。就这样,李老师不顾舟车劳顿,与我交流到晚上11点多才休息,真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认识李本聪老师,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的话犹如涓涓细流,流入了我的心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边听边记,在笔记本上及时记录下了他的字字珠玑之言。我还留下了李老师的电话,并将其加为QQ好友,希望能继续交往下去。他是一个乐意于奖掖后生晚辈的人,他当即表示,只要我以后在工作和写作中需要他帮忙,他一定会尽力而为。

篇4:朱老师的一面作文

吸走的水

钱静琦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五(3)班,江苏 苏州 215028)

我正在看科学书。那里有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拿一个盘子,一支蜡烛,一个玻璃杯。然后把蜡烛放盘子中,点燃蜡烛,用杯子扣住,往盘子里加水,会怎么样呢?

“家里正好有这几个东西!”我心里想著。

我立刻从家里拿出了实验器材:打火机,蜡烛,玻璃杯,盘子,水。开始实验!

我正等待结果的出现。突然!蜡烛灭了,水竟然自己跑到了杯子里去了!太不可思议了!

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想起《快乐科学》中说蜡烛燃烧时会消耗氧气!我就想通了,氧气减少会使气压下降,所以水都跑进了玻璃杯里了。

原来,水就是这么被“吸”走的呀!科学可真是神奇呀!

“小讨厌”—静电

卢朱涛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五(1)班,江苏 苏州 215028)

秋高气爽,当我们感受到秋天的凉爽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讨人厌的静电也随之而来,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在我们穿化纤衣服的时候,如果关上灯,你就可以听到几声“噼里啪啦”的声音,冷不丁能把人吓一跳,还能看到蓝色的火星。有时,我们可以在街上看见某位阿姨的长发优雅的“飞”了起来。有时,在我们手拉手的时候,“啪”的一声就把两个同伴的手电麻。还有时,当我们准备拿某件金属物品的时候,“啪”的一声使我们措不及防。

为什么会这样呢?哦,原来是静电在作怪。

电脑搜索显示:静电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电流,静电是摩擦对分离的过程,而摩擦是不间断接与分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各类物品都可能由于摩擦或者移动而产生静电。

静电是把双面剑,不要以为它只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如果我们很好的利用它,它的作用可不小,比如可以用来静电除尘、静电植绒、静电复印等。

篇5:朱老师的风采作文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日光耀眼却灼热,你的风采静澈而霸气,朱老师―月光般洁净明亮。

第一印象是:你帅气,你文雅,毫无疑问,他被我们崇拜了。随即,他的霸气侧漏,才气外现,让我们崇拜的一塌糊涂。

朱老师的霸气。每天跑操的时侯,他双手背后,以君临天下之姿认真的看我们跑操。你上课更霸气。记得那是上课的时候,他教我们语文没多久,小苏上课喝水,他二话没说,大步走过去,抓起矿泉水桶拧开,直接倒在小苏的书上,快速走上讲台说:“我说过我的课堂不允许任何小动作,你不听,那你小子要倒霉了,念在你年少无知的份上,只此一次。”此次,只要是他的课,气氛那个严肃可想而知,不过,只要他让回答问题,气氛那个活跃得无以附加。这就是他的霸气,hold住课堂。

朱老师的帅气。阳光大男孩形容他再贴切不过了。课后他会和其他老师去打篮球,一个转身,一个投篮,一个微笑都会引来观众的呼叫和掌声。动静结合才更帅气。有一次去语文组教材料,他正在改作业,举手投足间的文雅认真,真是够帅。朱老师的才气。他的过人之处在于欣赏我们的才气,用自己的文才激发和引导我们写出更好的文章。有一次,朱老师让我们写一篇文章“我的十八岁”,我们没什么新颖的想法,然后朱老师就说:“十八岁,和花邂逅,和雨相遇,林志颖好像唱过十七岁的……”然后我们七嘴八舌的说起来了。这时他又说:我相信你们都有了不错的想法,期待你们的大作。”呵呵,这样的引导第一次体验,结果还不错。小柳的作文还在校报上发表了,好评如潮。在开学典礼上,领导和其他老师都用演讲稿,只有他在话筒前,用自己的才气演讲,自然脱俗。他的口才引来所有人的欢呼声。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我们会用各种形式的主题来赢得朱老师的赞赏。有一次,小刘不同寻常的讲了卦相的古往今来,我们本以为朱老师对卦相不感兴趣,没想到他竟然高兴的又补充了一大堆,哎呀,他杂么什么都知道啊。以后只要是我们能搜到的,他都能说的比我们搜到的都全面,真可谓博览群书,才气hold住全场。

朱老师的幽默。他的才华里透着幽默,用幽默的方式与我们互动。每过五个星期,朱老师就会组织一次“一站到底”有奖竞猜,每次我们都以最大的热情参与,为了神秘的奖品。朱老师说:果然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啊。”呵呵。我们真在期待冠军的奖品时,朱老师大步流星的走到冠军身边,从兜里掏出攒剑道了一声恭喜。呵呵,我们全都笑了。平时在课堂上,只要是我们答案很大胆,很文艺,就会从兜里拿出奖品,像巧克力,果冻。魔法师一样,给我们惊喜。有一次,小张在课前三分钟讲美国总统罗斯福,他发音不标准,我们听成“罗师傅”,朱老师说:“不知道你们听懂没有,反正我没听懂,美国咋么还有总统叫康师傅的,矿泉水的创始者是美国总统?”呵呵,课堂小小的朱式幽默让枯燥的古文多了一丝生气,真是幽默hold全场。

他是领导眼中的优秀教师,老师之中的璀璨星光,我们心中的霸气才子。他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朱文龙。一条从天而降的龙,那么的霸气,那么的有才。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我们一定会成为更优秀的龙的传人。 小学生作文

篇6:朱老师的一面作文

我开学刚来的时候,以为朱老师很凶。因为在培训班,先前还一直没有男老师教我们,朱老师是第一个,因此我觉得朱老师很凶。直到有一天,我对朱老师改变了看法。那中一次课间休息时候,我们几个同学正聚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位同学大声说道:“我跟你们说,我觉得朱老师好黑,像蚯蚓那么黑啊!你们觉得呢?”说完,同学们就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是啊,真的好黑。”“就是,真的太黑了……”突然,一名女同学小声地说:“你们快别说了吧,老师在后面哩!”话音刚落,同学们大惊失色,纷纷闭紧了嘴巴,不敢说话,也不敢转头,周围顿时安静得可,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我心里紧张极了,以为朱老师肯定会狠狠地批评我们。但是,老师并没有骂我们,反而笑了笑说:“黑怎么了?晒你家的太阳了?”说完就走开了。见朱老师幽默地化解了这场尴尬,我提到嗓子眼的心才落了下来。从那以后,我对朱老师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觉得他并不凶,而是一位有幽默的老师。

朱老师的幽默,可不是一时半会能说完的。还有一次,小作家培训班展开了“跳蚤市场”的活动。我在走廊里准备和别的同学交换东西,却看见了朱老师。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把羽毛扇,十分精致,就像是诸葛亮用过的。就在这时,有一个同学跑过去问:“朱老师,扇子能给我看看吗?”

朱老师狡猾地说道:“要先交钱,如果被你看坏了怎么办?”同学又问:“这个看一下需要多少钱?”朱老师说:“5元。”同学一听,忙摆摆手说:“我刚刚还准备想买,听你这样说。不买了,不买了。”谁知,朱老师又满脸堆笑地拉住那位同学说:“扇子给你看,免费看……”朱老师一副搞笑模样,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瞧!这就是我们班的朱老师,一位非常幽默的老师。他的幽默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快乐,我希望他能一直教我们作文。

篇7:写给朱老师的一封信作文

亲爱的朱老师;

您好

几多忧愁,几多欣喜,当秋风送来金秋的信函,您也陪同了我们一个春秋,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或惊喜,或遗憾,只是当我们依旧看到您灵巧的身影时,那些丝丝缕缕的感慨也被新学期的号角所代替了。

回忆起军训时,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记得那时您抛弃漂亮的裙子,穿着运动衫为我们鼓气:记得那时您冒着火热的炎日,为我们呐喊助威:记得那时您挥洒汗水与我们一起奔跑在属于我们的跑道上。我想,那时的您如一阵风,已悄悄走进我心里。

还记得,有一次我肚子痛,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冒出,我只得向您请假,没想到您不仅帮我请了假,还帮我泡了一杯红糖水,看着您熟练地操纵着一切,我想,或许以前也有一个和我一样的一个同学,或许也是在这样一个下午,或许您也帮她泡过红糖水。。我以前无法理解那些去山区支教的老师,为什么抛弃优良的生活环境,去远离城市的山区,而如今看到你的行为,我理解了因为,在山里有一群渴望知识的孩子在召唤他们,或许教师就是这样一个承载汗水与艰辛,却又满装幸福的职业。或许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报,或许不是所有付出都期待回报,只记得那天的红糖水里沉淀着满满的师生情,喝下去的`是甜蜜,是温暖。

古往今来,赞美老师的话太多,赞美老师的诗太多。我不想把您比成落花,虽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只是那昙花一现的落红怎表您对我们的浓浓恩情。我不想把您比成蜡烛,虽说“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只是蜡烛微弱的光怎比您用智慧照亮我们的心灵。我不想把您比成粉笔,虽说粉笔传授知识,奉献自己,可那短短的粉笔怎比您带给我们带来的那么多知识。在此,我想把您比成一棵树,一棵不那么雄伟硕大的树,一棵不那么不枝繁叶茂的树,虽然不那么强壮有力,但是却奉献自己的一切,为身下的小草遮风挡雨,哪管它风雨交加,那管它电闪雷鸣。( )

我想为你朗诵一首诗,不是《园丁赞》,不是《恩师颂》。

“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

笑音点亮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想说,这一路上有您,真好。

祝:

身体健康

篇8:朱老师的一面作文

国际金牌6枚, 全国金牌12枚, 银牌12枚, 铜牌6枚, 16人入选国家集训队, 参加奥林匹克联赛100多人次获取全国一等奖, 获奖人数居全国第一, 雅礼学校参赛选手在奥林匹克竞赛上的出色表现, 震惊了全国。在这一块块闪光的金牌背后, 有着一位神奇教练———朱全民老师。

初次见到这位不到四十岁, 身躯单瘦, 穿着朴素的教师, 你绝对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位貌不惊人的中年男子, 在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领域为我们湖南创造着一次又一次的奇迹!听着他那充满睿智的笑语, 随着采访的深入, 我们揭开了朱老师一段段“平凡”的故事……

一、零的突破没有那么简单

2000年10月, 第十二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首次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 雅礼中学张一飞同学经过顽强拼搏, 夺得第十二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实现了湖南省信息学奥赛国际奖牌“零”的突破。

就在张一飞获奖后, 朱老师面对包围的记者说:“我只是一个普通教师, 做的是一个普通教师应该做的事情。”这是一句多么朴实的话, 难道这湖南的第一块IOI国际金牌真如朱老师所说如此简单吗?

1992年, 湖南省教委委托雅礼中学举办信息学理科实验班, 把信息学奥赛培训的重任交给了这个刚从湘潭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软件专业毕业不到一年的年轻小伙子。当时, 电脑对老百姓来讲还是奢侈品, 很多人连电脑都没摸过, 就更不用说信息学了。那时对于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中国才刚起步, 湖南省更是一片空白, 信息学奥赛到底要学什么, 考什么, 难度如何, 其实朱老师的脑海里也是一片空白!

按同事们的说法, 朱老师的金牌是闯出来的。

面对一切从零开始, 没有教材, 没有帮手, 没有经验, 怎么办?闯吧!

万事开头难, 朱老师颇费周折搞来了以前的竞赛试题, 先把自己关在单身宿舍里自己做、自己学, 饿了泡碗方便面, 困了在木床上眯一下。还好, 还是单身一人的他, 谁也不来管他, 谁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通过一个多月对试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满脸胡茬的他终于把信息学奥赛要考什么要学什么搞懂了!那一天, 朱老师骑着自行车专程到五一路的新华楼点了一份“刀削面”美美地自我庆祝了一番。

然而, 兴奋之后的朱老师又陷入了迷茫之中, 原来信息学奥赛内容竟然是“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为主的这些大学核心课程, 而且有的知识点还远远超出了大学的深度, 这也意味着, 接下来他要给中学生讲大学的课, 让他们做那些连大学生也难以做到的程序设计。这怎么教啊?怎么学啊?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 总不能拿大学的教材吧!这可把他害惨了。他骑个自行车跑图书馆, 跑母校湘潭大学, 跑国防科大, 跑湖大……, 至今朱老师那瘦弱的大腿根两侧还有两道黑印, 据说就是当年骑车磨出来的。他跑遍了湖南名校, 虚心向名师学习, 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 翻译了上千道英文试题, 就是凭着这股坚持不懈的闯劲, 他先后编写了近100万字的《奥赛兵法·信息学》和《信息学奥林匹克基础教程》等教材, 为日后的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把自己交给了学生, 交给了奥赛。带第一批学生时, 他几乎白天黑夜都在机房, 与学生一道共同钻研, 共同成长, 经常搞到凌晨一到两点, 办公室的钢丝床就是他的床, 累了就在上面躺一躺, 有时在睡觉时突然来了灵感, 他就立刻爬起来打开电脑来编程实践, 就这样, 学生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1993年他的第一批学生参加湖南省信息学奥赛就有2人获得一等奖 (共3人参赛) , 并入选了省队, 2人参加全国竞赛双双获奖, 其中一人入选国家集训队, 成绩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好报答。

二、国际金牌不是硬干出来的

能够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选手必须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不但要学习组合数学、图论、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人工智能搜索及数学建模等有关知识, 还要学会高级语言和编程技巧, 要具备很强的上机操作能力。

从1992年到1999年, 将近10年时间, 尽管雅礼中学信息学奥赛在湖南省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在全国也有影响, 但始终没有学生入选过国家队, 湖南省信息奥赛学科还没有取得国际奖牌“零”的突破。朱老师在思索着如何突破这道关卡, 经过苦苦思索, 朱老师终于悟出了一些门道。

当“满堂灌”还十分普遍, 老师们还在担心自己没有给学生讲得更多的时候, 在朱老师的课堂上, 已经找不到一堂单纯由老师讲, 学生听的课, 他喜欢把课堂让给学生, 把自主还给学生;当别人开始探索课堂自主性时, 朱老师又一次走在了改革的前沿, 每年寒假, 他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个作业就是“写一篇学术报告”, 并把家长请到学校一起聆听报告;当学生们都习惯了写学术报告时, 朱老师又开始要求学生们用英文写报告。通过这些手段, 学生们突然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巨大的飞跃。在教学经验访谈时朱老师淡然地说:“人在困难面前, 只要咬咬牙, 就会发现其实一切并不是那么困难。”

他讲究教学方法, 打造了一支由张一飞、陈尔东、杨旻旻、易里安、何林等同学组成的团队, 利用团队的力量, 彼此学习, 彼此竞争, 彼此促进。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 给每人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 几乎细化到了每一天做什么, 做到什么程度。为了落实计划, 朱老师到每一个学生家里走访, 了解他们每天的学习状况。至于家访了多少次, 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都记不清了”。但是, “他们每一天做了什么, 做到什么程度, 我都一清二楚”。

做人应该有责任心, 做教师更需要有责任心。就是这种信念, 使得他对社会的各种诱惑和发达省市的高薪聘请视而不见, 使得他非常注重言传身教。对于整个信息学组的老师和学生而言, 朱老师既是总教练, 又是“师傅”“大哥、朋友”。只要找到他, 无论是什么问题, 他都会耐心地为他们讲解, 讲过一遍没听懂, 就会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讲解, 直到讲到对方理解为止。朱老师经常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协作能力和诚信守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谦虚谨慎的品质。经费不够, 就自己掏, 通过活动, 不仅拉近了他与学生的距离, 培养了师生感情, 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张一飞同学于2000年获得湖南省的第一枚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以后, 一向内敛的他也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 与张一飞紧紧拥抱在一起, 表现得异常的兴奋, 他兴奋的不是获得了多么高的荣誉, 而是终于找到了攻克国际大赛金奖的突破口, 他知道, 按照他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还会有更多的金牌等着他和他的学生们。付出终有回报, 2002年, 张一飞同学再度获得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2003年, 何林同学获得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2005、2006年, 龙凡同学两度获得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2008年, 陈丹琦同学获得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 并被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颁发特别奖, 是湖南省信息学领域获得国际金牌的唯一女选手, 2004年, 杨旻旻同学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最佳女选手……

他所教的学生成为高校争相录取的对象, 全部升入清华、北大等名校, 大多数从事计算机专业的研究。他的学生有的成了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硕士、博士生, 也有的在高科技公司从事项目的开发与管理, 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也许, 用何林同学的一段话更能确切地表达朱老师在他的这些弟子身上所产生的影响:“他教会我们的不是如何去拿金牌, 而是教我们学习的习惯、态度和方法。让我学会了如何批判性地看问题、如何用开阔的胸怀去对待所有不同的想法, 如何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乃至提出问题的一系列方法和经验。这些是无价之宝, 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三、爱需要代价

每当朱老师要和他带的毕业学生告别, 他总会很动情地说:“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把你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希望你们日后都长成参天大树!”说到这里, 他眼里会闪着泪花, 学生们眼里也噙满泪, 正是因为这种真挚的爱, 才有了今天的硕果累累。

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爱家人, 这句话, 用在朱老师身上, 极其恰当。2006年10月4日, 朱老师的学生贺一骏的家庭突遭变故, 父亲因车祸离世, 母亲也因此受重伤, 朱老师特地赶到衡阳医院, 对贺妈妈说:“贺一骏就是我的孩子, 你安心养伤, 他就交给我了。”贺妈妈握着朱老师的手, 泪花噙满眼眶, 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从此, 朱老师便全权负责起贺一骏的生活, 不仅亲自为他安排了住处, 装好电脑, 布置好网络, 还为他申请困难补助, 就连出外参加比赛的费用, 也没有让他操心一点。最终, 贺一骏也没有令朱老师失望, 获得了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满分的好成绩, 并被保送到北京大学。贺妈妈说:“我虽然一年多没有看到贺一骏, 但我知道他在朱老师的照顾下, 肯定生活、学习得很好。对朱老师的感激, 用什么语言都无法表达, 从朱老师的身上, 我看到了教师的伟大!”

对学生的倍加关心以及对工作的执著却让朱老师忽视了自己的身体。据朱老师的爱人讲, 他吐过几次血, 得过一次阑尾炎, 有胆结石病, 而这些事情, 学生、家长、同事都是到了朱老师躺在病床上才最后了解到。2003年, 由于日夜的辛劳以及长期没有注意休息与饮食, 朱老师患了胆结石病, 每到清晨, 全身就如刀绞般胀痛, 坐立不安, 浑身冒虚汗。为了不影响同学们的学习, 朱老师没有请过一天假, 缺过一堂课。直到2004年4月病情越来越严重, 他在带学生何林到浙江参加集训和比赛的列车上, 凌晨3点胆结石发作, 在列车上疼得翻来覆去, 为了不影响何林, 他没有出声, 直到将何林送入赛场后, 疼痛难忍的他才走进了医院的大门。2004年5月, 何林参加国家队选拔赛, 朱老师在上火车的前一个小时终于病倒了, 并被迅速地送到了医院做手术, 手术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何林怎样啦?”住院期间, 朱老师不忘给何林发去短信, 告诉他:“不要分心, 全力搞好测试, 朱老师就在你身边。”学生们得知朱老师生病住院, 纷纷买来鲜花水果来看望他, 何林同学竞赛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医院看望朱老师, 望着可爱的学生, 他由衷地感慨:“当老师真好!”

因为热爱教育而爱学生, 他成为了学生们的知心朋友, 学生们也因为爱他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努力地在奥赛场上拼搏, 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生活的本意就是从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 对于朱老师而言, 七尺讲台就是他不平凡的开始。朱老师把教师职业当成事业来做, 故而蕴藏着事业魅力的隽永;他把教育事业当成爱的奉献来做, 在此过程中注入了不断的创新、全部的付出、永远的坚持。

17年来, 他在全国核心刊物、重点刊物上发表“五子棋博弈算法的研究”“以竞赛为载体, 培养创造型人才”“多媒体课件开发研究”“模式匹配算法及其应用”等20篇论文, 其中两篇获全国一等奖, 他的论文“让信息学竞赛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舞台”一文被ISSEP国际学术会议录用, 并被邀请到立陶宛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

他主持研究的“五子棋博弈机器人”, 填补了国内机器人博弈领域的空缺, 2004年获国家专利。他辅导学生开发软件2个, 均获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和“小小科学家”奖励。

他因业绩突出, 先后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感动星辰十佳魅力教师”“长沙市劳动模范”“长沙市十大杰出青年”“华天优秀教师”“长沙市教学能手”“长沙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长沙市优秀科技辅导员标兵”“长沙市先进科研工作者”等荣誉。

2007年教师节, 湖南省委张春贤书记还亲往朱老师家慰问, 他拉着朱老师的手动情地说:“如此年轻就获得5块国际金牌 (注:当时已获5枚国际金牌, 后又增添1枚) , 真不简单。我们要实现教育强省目标, 一定要多几个像你这样的榜样!”

篇9:朱老师的瘸腿

朱老师有一条腿是瘸的,走起路来如风摆弱柳。这也使他的形象在我们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心中,不再变得高大完美。大家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铁拐朱”。

那是很平常的一堂课,朱老师迈着艰难的步伐,手捧课本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突然,大家对着他哄笑起来。朱老师一脸纳闷地望着我们。坐在后排的李海吼道:“朱老师,你看看后面的黑板吧!”朱老师转身一看,黑板上惟妙惟肖地画着一个拄着拐杖的瘸子,下面还歪歪扭扭地写着五个字:“铁拐朱来了。”看着朱老师尴尬不已的样子,教室里再次爆发出一阵狂笑声。

朱老师很快就平静下来了,他慢慢地擦干净黑板,然后淡淡地说了一句:“以后不要在黑板上画漫画了!”说完便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

一天,电视台的记者来到学校进行采访,因为一位30多年前的校友,如今已是省城声名赫赫的商界成功人士,他提出要捐助一大笔资金给母校。记者问他:“你作出这个决定的初衷是什么?”校友笑了笑,要学校领导把朱老师找来。朱老师来到采访现场后,这位校友说道:“朱老师是我当年的班主任。有一次放学途中,一辆失控的汽车向我撞来,是身边的朱老师猛地把我推开,而他却被汽车撞飞了。从此,朱老师就落下了一条残腿。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整整30年,也许学校里已经没有人记得这件事,但我却终生难忘。我这条命都是朱老师给的,我捐点钱给学校又算得了什么呢?”记者把摄像机对准了两鬓斑白的朱老师,说要给朱老师来个特写,这时,那位校友急忙挡住镜头,说:“你们不要为难朱老师了。在那次车祸中,朱老师不仅断了一条腿,而且落下了面瘫的后遗症,他现在的每一个笑容都是无比艰难的!”

篇10:朱老师的一面作文

“词语大串烧游戏”开始啦!这不,只听朱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埋下头奋笔疾书。我摊开纸条,冥思苦想,沉浸在词语的海洋中,我突然想到,要不就写“上厕所”吧,这可真是太搞笑,一定会让同学们笑喷的。不一会儿,朱老师请我们来交流。朱老师伸出长长的手臂,接过了一张又一张纸条。只见他笑眯眯的地看着我们交上来的纸条,嘴角向上扬,露出两个又大又深的酒窝,而且他还不时地对我们挤眉弄眼呢!

“哈哈,傍晚,管星朝——”话音未落,教室里的同学被朱老师那夸张的表情和语气弄得哄堂大笑,有的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眼睛眯成一条线;有的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止也止不住;有的甚至忍不住拍打着桌子,还挺有节奏感。对呀,可不能忘了主角管星朝的表情。只见他身体左摇右摆,双手握拳,觉得无可奈何,在桌上趴了好一会儿才害羞地坐起来。我想这时的他肯定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在屠猪场——”调皮的朱老师总爱卖关子。“打篮球!”话音未落,同学们就笑得一发不可收拾了。我想:“在屠猪场打篮球?”可真滑稽!这下管星朝一定脸更红了。

紧接着朱老师又从手中的纸海中抽取了一张纸片,面带笑容地说:“半夜三更,海绵宝宝在茅坑——”随后教室便传出了七嘴八舌,“我可真是替海绵宝宝捏了一把汗,要是掉在茅坑里就是天天跟臭气熏天的屎作对了呀!”“对呀,对呀,到时候,他可就变成了臭名远扬的屎壳郎宝宝啦!”正当同学们还在展开丰富的想象时,朱老师淡淡地补充道:“跳远”。旁边的同学一听,愣了几秒,便开始了疯狂地笑。我也快笑醉了,脸通红得像包公,真是佩服他的想象力!

游戏继续进行,老师又挑了一张纸片,大声喊道:“夜幕降临,王源,在坟墓——”。我已经快傻了,抓抓脑袋,心想:这人的脑洞也太大了吧!广场、公园,那么多宽敞的地方不去,跑坟墓里干啥去呢?还没往深了去想呢,朱老师就蹦出一句“上厕所!”惹得整个教室瞬间沸腾。敢在坟墓前上厕所,这人胆子可真够大的!想想都脊背发凉呢……

往常严肃的教室里到处充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真是太开心了!你们喜欢这堂有趣的作文课吗?你们爱这位爱逗人的朱老师吗?

篇11:致朱老师的一封信初一作文

敬爱的朱老师:

您好!

您经常教育我们:“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可是,您四年来对我的恩情,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来报答,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倾吐我对您的感激之情。

四年来,您与我们结下了深深的师生情,一想起我即将告别您,离开哺育我成长的母校,脸颊上不禁出现了晶莹的泪水,一幕幕的往事重现眼帘……

朱老师,我忘不了那次。我遇到了难题,想向您请教,我拿着问题来到您的办公室,您愉快的答应了。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可是您还在耐心、细致的给我讲解,直到使我完全明白了为止。离开您的办公室,您还叮嘱我说,下次有问题还可以来找您,您随时欢迎。那一刻,我被您高尚无私的敬业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

朱老师,我忘不了那次。您从安庆学习回来同学们心中的欢喜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就像久别了的亲人团聚那样,热烈的掌声不足以表达我们的高兴,欢呼雀跃也不能说明我们内心的激动,您离开我们的日子,我们仿佛就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似的,生活一点趣味也没有,语文课也似乎没那么生动了。大家整日里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您快点儿回来。当然,您临行前的嘱咐——人人都当副班主任,大家更是铭记在心中。杨佳慧每天带领值日生打扫卫生,徐乐经常给差同学补课,李琛文组织同学排练英语课本剧,我与欧阳举办了“幸运62活动”,胡梦文等人把“争红星”搞得有模有样……

我们惦记着您,可您也一样惦记着我们,您远在安庆,可是在回来的时候,带给我们每一个人一个棒棒糖。我们感动了好一阵子,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甜的棒棒糖,因为,它包含着您对我们慈母般的关怀。

朱老师,我忘不了那次。我的学习比原来有了些进步,您的眼神中流露出的那种欣慰,好象在说:“不错,继续努力!”

朱老师,我忘不了那次。我的成绩退步了,您的目光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严厉,又有鼓励的宽容,似乎在告诉我:“注意,加油!”

朱老师,我忘不了您牵着我们淌过知识的河流,您扶着我们爬过学问的.山坡,我们倒了是您把我们扶起来,我们走入歧途是您把我们拉回来。我们如同沃土里的禾苗茁壮成长,而本应风华的您却疲倦不堪。如今,我们将要飞出小学的山林,迈向初中。随着岁月的流逝,有许多事物会淡忘,但是您的笑容铭记在我们心中。

朱老师,我忘不了您四年来教我、育我、诲我、爱我……

朱老师,未来,无论我成为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亲爱的朱老师,您放心吧,没有什么风浪能挡住我青春的脚步。

朱老师,请允许我这颗激烈跳动的赤诚心,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

祝您

篇12:我的朱老师作文

我可喜欢我们的朱老师了。朱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上课的时候,她虽然对同学们要求很严格,但是下课时给我们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她用很多方法来教育同学们改正错误,她对工作非常认真,我们都很喜欢她。

记得前几天,作业有点多,所以我的字没有写好,老师看了很生气,不过给我留了面子,在班上没有点名批评我,只是说:“有一位同学因为作业多,所以没有写好,希望他改正错误。”说完还看了看我几眼,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对我的希望和鼓励,我心中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字写好。

还有一次,我为了玩没有做作业。第二天,我没敢来上学,老师叫我过去,对我说:“你没做作业可以补,但是你没上一天课可就损失就大了,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你没做作业就是没完成任务,这件事你知道,我知道,我不会告诉别人的,你不要犯了好吗?”我点了点头,后悔极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了。朱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我爱我们的朱老师。

篇13:朱老师的一面作文

认真拜读了贵刊刊登的朱乐平老师系列校本教研活动方案以后, 顿觉眼前豁然开朗。苦寻良久, 终得良方。朱老师所设计的系列校本教研模式, 以“阅读·思考·交流”为主要方式, 以问题串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方案, 对本体性知识的学习价值、教育数学的合理解读、教学方式选择的自我思辨、多角度交流模式的目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 不仅革新了活动的形式, 更关注到数学内容的内涵扩展方向和实施的优化途径, 为学校校本教研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范式,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现将自己阅读了贵刊2012年第9、10两期关于“整数乘法”的校本教研方案后的感悟记录如下。

一、在阅读中积淀本体性知识, 吸纳底气

朱老师根据每一个具体的课例, 为教师提供了相关的阅读资料, 补上了相应的本体性知识。这些看似随意的阅读材料呈现, 却蕴含着方案设计者独具的对本体性知识的深度思考, 这也是他希望校本研修的参与者能在阅读之后充分感知的。

在《乘法概念教学研究》一文中, 朱老师在阅读材料中介绍了“乘法意义”经历的不同说法: (1) 1984年出版的中等师范学校数学课本中关于乘法的定义, 概括地说:求两个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法, 如b个a相加, 记作:a×b=c; (2) 2001版《数学课程标准》相关注释:关于乘法:3个5, 可以写作3×5, 也可以写作5×3; (3)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乘法意义的阐述具体的例题与说明:6个7的和, 可以写成6×7或7×6。

同一数学知识, 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教学诠释。1984年, 两数相乘有明确的规定, 乘数与被乘数壁垒分明, 知识不容混淆, 学生的理解却矛盾丛生;2001年起, 乘数与被乘数通用, 学生喜笑颜开, 教师对意义的讲述却愁眉不展;2011年起, 因数作为乘数的主流代名词进入课堂, 借助积相等解释相乘两数交换位置的意义, 问题暂得解决。

很明显, 乘法的定义在自远及近的历史发展中, 划分出明显的层次性, 它是在逐步完善中, 更趋向于贴近数学本质的定义。在阅读的基础上, 借助跟进的问题:“你觉得三个说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引导教师展开深入思考。当教师们对这一知识的发展历程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 在教学目标设计、情境选择、语言规范描述上, 就有了自信心和选择权。

这样的阅读资料, 在每一篇方案中都有, 如乘法口诀表中“小九九”与“大九九”的区别与联系;乘法定义与乘法的补充定义的互补共生;乘法中乘数、因数的更名风波及历史评判;乘法口诀的五项多元表征 (实际情境、图像、操作、口语符号、书写符号) 及表征的转换关系等等。静心阅读这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 不仅能丰富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更能使教师的教学更有底气。

二、在思辨中明析目标差异, 确定方向

阅读只是增加底气的一种方式, 底气要在设计中成就气候, 还需要思辨的打磨, 以形成对目标的准确把握。朱老师选择了“同数连加”这一知识点的目标定位, 为教师指出了研究的一条路子。问题伊始, 朱老师提出“你觉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应该怎样描述乘法的意义, 写一写”, 引导教师自我唤醒, 进入思考状态。然后给出三个版本教材的三种不同描述, 逐个对比辨析, 以求有所思、有所悟。

人教社教材:用乘法算式表示真简便。

北师大教材:用乘法表示就简单。

浙教版教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对比三种表示, 教师不仅愕然, 如果知识只有唯一标准, 这三种描述中总有两者失之偏颇。但事实如何呢?三者都是正确的。其实, 我们现在所教学的知识, 并不完全是数学的本来模样, 而是经过专家学者改造过的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因此三个版本的教材中, 数学基础知识在内容上都是一致的, 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人教版的“真简便”是侧重计算而言;北师大的“简单”是侧重记录形式和计算而言;浙教版则是侧重乘法的意义解读而言。

这里就涉及“数学”和“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两种不同的概念理解, 前者是教师应该知道的数学本体性知识, 而后者是教师适合在课堂中进行教学的数学知识。从数学的系统性来看, 教给学生的现成的数学知识都是由数学专家事先组织好的, 他们知道每个部分是如何配合的, 其中每一个部分的用处又是什么, 但教材中却体现不出这些。如果教师对这些体系编排间的小秘密不那么了解, 那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就难以精准。通过阅读—对比—辨析—自悟, 参与活动的教师得到的不仅是对这一知识的了解, 更是对问题解决的一种可借鉴的策略。

三、在交流中提升设计能力, 从容选择

人的思想是在交流中产生的。在每一个校本教研方案的开篇, 朱老师都无一例外地提出了“经历阅读、思考、解答并与同事交流相关资料和问题的过程”的活动目标, 期望在与同伴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分享。

如在“乘法初步认识”教学中, 朱老师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导入方式, 一种创设游乐园的情境, 让学生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写出连加算式, 再将算式分类, 另一种直接呈现连加算式, 让学生观察分类。相应的问题是:“你觉得这两个片段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教学片段?为什么?”很明显, 这是一道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题, 根据不同的情境、教学目标、学生群体水平、教学需求, 不同的人可以给出千百个不同的答案。

但是, 这也正是教学研修所需要的参与效果。选择什么不重要, 为什么这样选择才是交流中的重要话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选择意味着自我说服结果的达成, 不同的人做任何选择都是自己说服自己的结果。因此, 对选择结果和选择原因的分析, 最能追踪出教师真实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依据, 也为研修组织者进一步选择具体方式提供了现实依据。

为营造这种交流氛围, 在每一个案例中, 朱老师都呈现了大量的交流话题, 有与专家见解对话, 考验价值判断的;有与同伴对话, 完善思考内容的;有与自我对话, 回顾反思的。这些对话, 有的涉及教材的研读与理解, 有的关于学生学情的分析与把握, 有的探讨教学策略的对比与运用。最让人欣赏的是, 在这些具体课例交流活动的进行中, 朱老师没有在方案中用“对、错、高效、低效”等词语对案例、教学行为作出直接的判断, 他只是通过列举的方法, 以问题的方式, 引起阅读者的思考, 让参与的人一层层地体验, 一轮轮地自我感悟, 最终, 使得参与过这项活动的每个人, 都能在活动之后, 拥有独立做出对、错、优、劣判断的决断能力。

四、在实践中如鱼得水, 心有定数

读完案例, 掩卷深思, 眼前总浮动着由问题串牵引着的一个个问题, 逐个回忆, 前后顺序却异于往常地清晰, 忽有所悟!打开书本再度浏览, 才发现, 原道是单个问题经典迷人, 引人深思, 却原来通篇问题连起来看, 更有妙处, 匠心独具。以《整数乘法概念教学研究》为例, 一串问题依次如下排列:什么叫乘法, 什么是乘法的意义, 意义教学中侧重哪个点, 侧重点如何转化成教学环节, 经典环节对比辨析, 典型做法选择判断, 练习设计价值取向, 学生习题完成情况的分析与思考。一路下来, 见题解题, 不同的教师所得到的答案串联起来, 就正好是这个教师对于这节课最优化教案的框架雏形。有目标指向, 有重难点把握, 有情境取舍, 有教学方法选择, 有呈现方式思考, 有练习组合设计, 有练习反馈不同的表现反思……完全贴合教师自身现有水平自动选择生成, 总体水平上又略比培训前都高出一筹。看来, 在这个连续追问、思考、辨析、交流的过程中, 也正是教师借助群体力量进行自我专业发展的黄金历程。

篇14: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有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品质;播种品质,收获人生。学生对老师有一种无意识的模仿,无形中,学生把老师当成了自己行为规范的一面镜子。

常听老师埋怨,现在的学生一点也不爱看书,要想让他们看书,真难!那么,学生为什么没有看书的好习惯呢?寻找根源的话,恐怕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在强调读书重要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平时读过多少书?如果老师能为学生做出一个榜样,我想,学生一定会在你的潜移默化之中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我们学校有一位语文老师,发现中午学生在校的时间有两个多小时,而大多数学生没有合理的安排。于是,她和学生商量,每天中午读一个小时的书。每天中午,这位老师会拿着书刊准时走进教室,静静地阅读、摘记。开始时部分学生还不能专心读书,但看到老师的专心样,只能放弃了讲话、做小动作的念头,久而久之,每天中午,只要一到点,学生便会自觉地进教室看书阅读。前不久的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上,一位家长说:“我孩子原来不爱读书,现在回家做完作业就会主动读书。我感到很惊讶,一问,才知道他们班的语文老师,每天中午都会与他们一起看一个小时的书,我恍然大悟!看着看着,孩子渐渐爱上了读书!我儿子原来语文的阅读、写作是弱项,但近期我发现孩子在这两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们班级每天中午的一个小时的阅读!”

呵,一个爱读书的老师带出了一班爱读书的学生!

上一篇:温庭筠《马嵬驿》赏析下一篇:做“最美”的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