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高中数学衔接

2022-09-11

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 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的现象大有人在。成绩下降带来心理失落, 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 有的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何应对?对此我通过长期的观察摸索, 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学生面临的主要变化

(一) 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 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

解, 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 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 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 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 但却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 学生了解则可, 但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 根与系数

的关系 (韦达定理) 在初中不作要求, 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被视为重要内容, 却未安排专门章节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 初中只作简单介绍, 高中讲授函数后, 对此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 只作定量研究, 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

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和定理如重心、垂心、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 而高中都要涉及。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二) 学习环境、心理、课时、学习习惯的变化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首先,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 多为常量, 题型少而简单, 计算能力要求不高;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 多研究变量、字母, 不仅注重计算, 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 显然增加了难度。

其次, 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 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 但相比之下, 初中降低的幅度大, 而高中受高考的限制, 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 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不降反升。两相比较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2、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 由于内容少, 题型简单, 课时较充足。因此, 课容量小, 进度慢, 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 对各类习题的解法, 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 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 由于知识点增多, 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 使课时减少, 课容量增大, 进度加快, 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 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从一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学习习惯方法的变化。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进入高中后, 多数学生还象初中那样, 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 不定计划, 坐等上课, 课前无预习, 对学习内容不了解, 上课忙于记笔记, 没听到“门道”, 不会巩固所学的知识。

其次, 有些同学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 只是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 甚而撞上好成绩, 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 可以复制。

再次, 高中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剖析概念的内涵, 分析重点难点, 突出思想方法。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 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 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只是赶做作业, 乱套题型,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死记硬背, 或者晚上加班白天无神, 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二、应对措施

搞好入学教育, 可从以下七点入手。

1、规范基本要求。

2、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

3、结合实例对比初中学习, 明白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

4、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 引导学生少走弯路, 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5、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a勤学好问习惯:勤问的学生一般是学习不会差到那里去的。下课后老师不急于离开教室, 让有需要的学生及时问及时解决问题。

b上课专心听勤思考习惯:听课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包括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例题的解法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思”包括勤思、善思、深思、反思, 学会举一反三。

c作笔记的习惯:“记”服从“听”, “记”好要点、疑点、解题思路。

d及时复习的习惯:时间上每天复习、每周复习、每月复习;知识章节上每节内容复习、单元复习、每章复习。

e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作业安排上可分层次, 作业错了的地方及时改正。书写规范严谨, 老师的示范作用很大。

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尽快度过衔接阶段。

6、教给基本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 是高中教学的难点所在, 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预习——听课——复习 (练习) ——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7、培养自学能力。根据高中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而且十分重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特别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 开始教师列出自学指导提纲,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会学生怎样找疑点和难点, 怎样归纳等, 然后逐步放手, 学生逐步提高;“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 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 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 课后通过复习, 落实内容才做习题。资料书上的没有见过的题型要自己独立思考, 自己联系所学知识和方法, 找到解决的办法。实在不行才问同学、老师。这样能使学生开动脑筋, 提高成绩, 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了。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护理措施分析下一篇:注重道德情感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