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防融合试点工作方案

2023-04-28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防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医防融合试点工作方案

邵武市产城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方案

为支持邵武市加快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探索产业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省城镇化事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产业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园区升级行动、城区融合行动和旅游区建设行动等“三区行动”为抓手,促进产业园区向城区聚拢、产业活动向园区集中、城市功能向园区拓展,构建要素匹配、功能齐备、服务完善的“产业-城市”空间复合体,形成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人口集聚协调统

一、互促共进的积极态势。推动规划建设、人口管理、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改革,建成“生态美、百姓富”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二)发展目标

推动邵武市加快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到2015年,“三区行动”进展顺利,产城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协调,林产加工、纺

— 1 —

织服装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生物、食品和旅游等新兴产业培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城四翼”城市框架初步形成,主要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得到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覆盖新城区,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达到30万人,市区人口达到1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6:48:36。人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体制机制等各类改革试点工作初显成效。

--到2020年,“三区行动”阶段性完成,产城融合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高度一致,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工业壮大做强,旅游业成为重要增长极,主要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基本完备,“一城四翼”城区格局基本成型,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覆盖新城区,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显著提高。市域总人口达到35万人,市区人口达到2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0:50:40。人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体制机制等各类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三区”发展,增强城镇化发展带动力 1. 实施“园区升级行动”

按照产城融合理念,推动产业园区从职住分离向功能复合转变,从单一生产型区域向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多元化、 — 2 —

多功能、多点支撑的城市产业功能区转型。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以园区积聚企业,以企业振兴产业,重点推进邵武经济开发区、金塘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纺织工业园区等三大工业平台建设。邵武经济开发区,规划向香铺、吞源、朱山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林产加工业,提升初级产品板材层次,加快室内装饰材料、高档进口木家具、竹制家居用品的发展,着力打造国内最具特色的竹木加工基地,积极争取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金塘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向行岭、下沙方向推进,与屯上、下沙、晒口工业平台连片发展,重点发展以氟、硅、炭材料为主体的新材料,研发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扩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在水北规划纺织工业园,依托邵武火电厂扩建实施热电联产,重点发展纺织服装业, 以染整环节为中心,上游向棉纺、织造产业延伸,下游向服装加工、鞋帽产业延伸,完善产业链。

夯实园区基础设施。用好用足“低丘缓坡地利用开发”试点政策,拉开园区框架。强化城市功能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协调好产业设施、居住设施、服务设施等在园区及周边范围的合理布局,注重与临近区域设施资源的共建共享。强化土地节约集约,提升存量,优化增量,提高园区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科学设臵园区管理机构,强化园区社会管理职能,逐步实现政区合一。配套完善商贸物流体系,促进海关设立监管场所,加快建设集市

— 3 —

场信息、现代仓储、快递配送、多式联运和市场展示及交易、商检及海关报关一站式服务为一体的物流专业园区,打造省级物流园。

2. 实施“城区融合行动”

开展“多规合一”规划管理试点,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多规融合”,加强规划之间有效衔接。

按照产城融合目标要求,推进“一城四翼”融合发展的市区格局。东翼,中心城区向东结合金塘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延伸至吴家塘镇;南翼,中心城区向南依托邵武经济开发区建设,延伸至城郊镇香铺村;西翼,中心城区向西沿生态休闲旅游区向龙斗方向带状拓展;北翼,中心城区向北规划纺织工业园,延伸至水北镇大漠村。将城郊镇、水北镇、下沙镇和吴家塘镇纳入城区统筹发展,逐步形成东起吴家塘镇,西至水北镇龙斗村,南至城郊镇香铺村,北至水北镇大漠村的城市框架,规划控制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

提高中心城区对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城市二环路建设工程,扩大城市建成区框架。推动芹田片区、坪上片区和苦竹湾片区的整体开发,扩大城市容量,为吸引外来人口落户创造洼地环境。按照覆盖园区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坚持公交优先,建设中心客运站和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完善公交线路和站点设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完善市政公用设施, — 4 —

加快城市第二饮用水源、城市排水、管道燃气等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加大园区公共租赁房、基本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加大商业业态布局,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形成辐射闽赣周边的商贸流通集散中心。发挥“山、水、绿”优势,建设精品山水园林城市。

3. 实施“旅游区建设行动”

积极融入大武夷旅游圈,实现“游武夷金湖、驻福地邵武”。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硬实力”基础,以张三丰太极文化、儒学和平文化为“软实力”依托,加快养生游、文化游、休闲游产品开发。加大和平古镇、金坑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力度,高水准做好和平旅游度假小镇规划,着力推进和平古镇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整合博物馆、民俗馆、李纲馆等资源,提升天成奇峡、云灵山漂流、国家森林公园等山水旅游景区,打造以文化山水为品牌,以欢乐体验为主导的文化山水欢乐走廊,发展养生旅游;持续开展龙舟赛、摩托车越野赛和太极拳等体育赛事,发展运动康体休闲游;加快温泉项目开发,打响氧吧温泉品牌,将太极养生文化融入其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温泉养生产品。加大旅游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线,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福建省旅游经济强县。

(二)创新土地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高效利用 1. 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

— 5 —

结合产业布局和区域统筹规划,引导项目向产业集中区集聚,在低丘缓坡地试点范围内,依照试点的优惠政策办理有关征地手续、平整土地,条件成熟时支持向国土部申请扩大试点范围。对保留原有的和规划设计的地质遗迹、地貌景观、生态用地,允许只办理农用地征收,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允许造福工程、地质灾害威胁搬迁等符合“一户一宅”用地条件的农民,跨村、跨乡镇到规划中心村、中心城镇建房。在符合规划前提下,公共租赁住房、拆迁安臵回迁房项目允许按总建筑面积的一定比例(10-15%)配建商业服务设施,并以划拨方式办理供地手续。全面落实和谐征迁工作法,探索留地(物业)安臵、入股安臵、住房安臵等多种安臵模式,提高被征地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2. 探索城乡土地利用新模式

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超过上级下达补充耕地任务的耕地数,允许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指标交易。鼓励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允许将群众自愿前提下实施的旧村复垦项目和建制镇用地纳入增减挂钩指标体系,并以实际新增耕地数核定交易指标,提高先行交易指标比例。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与建新项目可组成项目区整体审批,建新地块不再办理农用地转用。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出台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办法或意见。允许以自然村(组)为单位,以农户自愿为前提,开展农村住宅臵换城镇住房工作,在城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新建房屋臵换其原有 — 6 —

农村住房,臵换的城镇住房参照拆迁安臵户的规定办理产权证。允许除宅基地以外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进行登记、评估、以抵押方式进入国有融资平台或在本市范围内的农业人口之间流转。探索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农民工宿舍。城区低效工业用地在原土地使用者自愿申请的前提下,由政府收储并公开出让,土地出让收益按一定比例返还给原土地使用者。支持申报列为国土部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四星级及以上旅游酒店、4A级及以上景区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不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按现行规定的最低价起始招拍挂出让土地。探索城市生态用地差异化管理模式,将城市绿地划入非建设用地进行管理。

3. 拓展土地规划统筹空间

加强规划调控,探索差别化规划管理。对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倾斜,在年度指标不足时允许申请追加,保障产城融合发展项目用地需求。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年评估调整,五年滚动修编的动态管理机制。在本市建设用地指标内适当调整建设用地布局,对未列入规划的产城融合建设项目用地,适时修改规划并及时审批。对项目建设给予林地指标倾斜,对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试点范围之内涉及的林地给予指标上支持。在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内,使用乡镇规划确定的有条件建设区,由设区市国土部门审批。

(三)着力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生态市建设

— 7 —

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新能源示范城市,打造绿色生态林业示范点,将邵武市列为省级碳汇造林试点县、现代农业(竹业)发展示范县。加强生态功能区划管理,将邵武市列入全省生态公益林布局优化调整试点,加大生态保护财政转移支付支持,提高植被恢复费及森林资源补偿费返还额度。积极争取《全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项目资金,重点支持邵武市实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严格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大减排工程建设,突出重点指标削减,以点带面,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扶持发展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等循环经济项目,推广生态型种养模式,鼓励企业探索建立循环经济生产模式。

(四)完善公共服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 全面放宽落户条件

实行无门槛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户籍与居住证相互补充、有效衔接的人口管理制度,推动居住证持有人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公共服务。异地务工人员在邵武市区居住,有合法稳定住所,与居住地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依法持有工商营业执照或者灵活就业人员及其父母、配偶、未婚子女,均可将户口迁入居住地。省内农业转移人员从农村落户邵武城镇后,允许在一定时期内仍按农村户口享受计划生育政策,继续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主 — 8 —

选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省内户籍地独生子女奖励扶助政策委托邵武市管理和异地结算的办法。

2.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

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用工管理体系。持有居住证的异地务工人员,享受城乡劳动力均等的公共就业体系服务,失业后可以在邵武进行失业登记,享受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同等的所有促进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支持邵武市开展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加强“就业促进、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三大体系建设,持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按照国家规定在市场准入、小额贷款、税负减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

3.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教育用地优先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加快城区及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和城乡幼儿园扩容建设,在旧城改造和新城新区建设中,同步规划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城南区域规划新建一所中学,做好实小水北分校建设工作,改善莲塘中学、城郊八一希望小学办学条件。加快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将全市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实行统一管理,统筹配臵。推行城区“小片区”管理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 9 —

就学纳入邵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教育。所有高中逐步面向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开放招生,平等享有参加中考、高考的权利。省级要将我市新建学校或提升学校纳入扶持保障重点。

4. 完善与区域中心规模相适应的医疗服务配套体系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市立医院,实施市人民医院异地扩建和市第二医院改扩建,统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闽赣周边县市医疗服务辐射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闽赣周边县市群众能力。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调整诊疗服务收费标准,探索总额控制、按临床路径、按项目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模式。探索实行省定价格幅度内“自主议价”的药品采购制度。建立覆盖全城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市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联合体,开展分级诊疗,引导居民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按省直医疗卫生单位的标准核定邵武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比例。按服务人口合理规划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城市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医疗机构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政策支持。支持温泉养生旅游综合体配套,建设养生医院或保健中心。

5.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全覆盖的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体系,推动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等在城乡居民之间的并轨统一。异 — 10 —

地务工人员已在企业等用人单位稳定就业的,可按省上规定享受同等的城镇社会保险权益。持有居住证的本省异地务工人员,在邵武城镇从事个体经营以及灵活就业的,可以个体经营者、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在邵武参加或接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出台城乡居民社保与城镇企业职工社保、机关社保之间的接续转移办法,全面实现区域范围统一的医保政策。加强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支持工业园区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集体宿舍类公共租赁住房。到2015年以前把符合条件的有稳定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6. 构建坚实基础设施体系

着力构建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邵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顺邵高速公路尽快建设,支持邵武尽快接入国家高速主干网,争取浦建龙梅高速铁路开工,争取对鹰厦铁路邵武段进行扩能改造。实施316国道和205省道改线工程,完善环城干线公路网,加快城区环城路建设和县乡道路、旅游景区公路提级改造,闭合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二环初步形成。完善交通场站建设,加强武邵、邵光、顺邵三条高速公路沿线的站场枢纽设施、货物装卸分拣设备及组织、运输装备和通信信息等系统的建设。加快邵武火电厂三期建设,完善城乡电网结构,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加快城区旅游集散中心和交通口岸旅游咨询中心建设。推进邵武通用机场建设,加快通用航空事业发展。

— 11 —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直相关部门与南平市、邵武市共同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解决试点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邵武市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专门办事机构,组织实施试点方案。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对照方案,各负其责,通力配合,支持邵武市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并给予政策、资金、项目支持,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强资金和政策保障

省级预算内投资加大对邵武市城镇化试点的倾斜支持力度,重点扶持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中的民生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从财政部代理发行的福建省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中,适当安排部分资金支持邵武市项目建设。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考虑邵武为原中央苏区县和山区县等特殊因素,省级财政加大支持力度。适当放宽政策限制,通过采取专项政策和资金支持的措施,加大财政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省上金融部门对邵武改革项目给予信贷资金支持,给予切块专项信贷规模。支持邵武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帮助企业发展,发行城投债等为基础设施建设募集资金。

(三)加强目标管理

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责任主体,要根据任务,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实行项目化精细管理,提高城镇化 — 12 —

试点的科学性,防范和减少风险。对重大发展改革举措和政策,适时组织开展事前咨询论证和事后跟踪评估。建立年度报告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责任,严格考核,确保新型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

— 13 —

第二篇: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小结

三网融合于2013年进入推广阶段,从2010年到2013年三网融合试点开展情况如何,是否完成《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既定的任务呢?

2010年,国务院以五号文的形式下发了《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正式推出。按照总体方案,2010-2012年为试点阶段,主要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阶段性进入为重点,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升级和改进,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初步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2013-2015年为推广阶段,将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从目前来看,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升级和改进都进展较快,无论是有线网的双向改造还是电信网和互联网的网络提速,都有大幅提高。比如有线网的双向改造,截止2012年底,有线电视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7000万户,实际开通双向业务的用户超过5000万户。但与此同时,对于试点目标任务之一的“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却推进缓慢,据了解,在2012年底获批组建后,至今始终没有实质的组建进展,虽然组建资金从45亿元提高到上百亿元仍未能“启动”公司的主体搭建。

一份由融合网完成的《大部制下的三网融合与中国有线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8月1日,全国有超过240个地级市、自治州、盟和林区等完成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广电局等部门的整合,目前大陆地区有333个地级行政区,由此计算,完成比超过了70%,也就是说,中国有超过7成的地市完成了“文广合并”。

不仅如此,该研究报告还指出,继上海、天津、海南和新疆建设兵团等省市之后,湖北、辽宁、吉林、广东、陕西、河北、重庆、甘肃、江西、浙江等十家省级新闻出版局与广电局进行了“二合一”,截止2014年1月1日,已有14个省或直辖市完成了“文广合并”。“对于文广合并,从去年一年就有10家省级管理机构进行了二合一,可以看出动作之大,这种机构合并及改革最终目标是实现大文化制、统一管理,像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整合就是大文化整合迈出的关键一步。”三网融合研究专家吴纯勇表示,新闻出版局与广电局两大部门机构整合背后的逻辑,一方面是广电、新闻出版都担负着“舆论阵地”等作用,属性相似,合并的话有助于理顺内部关系,整合资源;另一方面可加快产业化步伐,“就像近年来,广播电台并入电视台成为广播电视台,未来可能外延不断扩大,最终能够实现电视台、电台、报纸、期刊杂志、互联网等一体化传播体系。”

第三篇:2017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附件1:

2017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落实《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切实做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关键环节,以探索融合发展路径为主线,聚焦互联网平台建设,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推动跨界融合创新,在产业应用基础好、前景广阔、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领域组织开展试点示范,着力培育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以探索融合路径为主线。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结合点,着力探索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组织体系创新的实现方法和路径,以及支撑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形成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以支持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融合新基础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聚集、整合、优化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势,以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等平台建设为重点,探

- 1设,探索企业基于工业云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新机制。

1.企业级云应用平台。推动行业骨干企业建立工业云平台,探索工业云建设机制、业务迁移模式、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基于云计算的协同研发设计平台、网络化生产体系和一体化经营管理新模式,提升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精细管理水平。

2.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面向离散制造行业的第三方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工业云平台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实现工具库、零件库、模型库等设计资源的共享,推动制造能力和生产资源的在线发布与交易,构建社会化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

(二)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试点示范

支持制造企业探索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应用和服务模式,培育数据驱动型企业。

3.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建设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平台,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产品质量管理、预测性维护等应用模式,提升产业链价值。

4.精细化能源管理。支持高耗能行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能源管理,探索节能诊断及预测、能源需求智能化响应等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实现能源动态分析及精确调度。

(三)工业电子商务平台试点示范

- 3新型工业操作系统及工业APP等应用模式,打造信息物理系统行业应用生态体系。

(五)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

围绕提升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企业架构设计、综合集成和解决方案能力,开展设计工具、基础资源库、关键集成技术等研发和应用示范。

9.精益研发解决方案。支持面向装备制造行业的知识库、模型库、工具集等基础资源库建设,提高面向产品和工艺的虚拟设计、仿真验证、过程质量管理能力,探索建立集系统工程、知识工程、综合设计于一体的精益研发服务。

10.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支持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企业与制造企业协同创新,探索工业软件、嵌入式系统、行业模型库、专业工具集、大数据平台等集成技术应用及推广机制,提升集全面感知、设备互联、协同优化、预测预警、精准执行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

四、申报条件和程序

(一)项目申报主体包括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科研院所。申报主体应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技术研发和融合创新能力。其中,制造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较高,具有较好的互联网应用、系统集成应用条件;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科研院所具有规模化应用的产品方案和为制造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 5反馈机制,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年度评估、经验总结、成果验收工作,加强试点示范工作的阶段性评估检查和优化调整。

(三)组织示范推广

加强对试点示范项目成功经验、最佳实践的总结提炼,组织开展系列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加大新模式、新业务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和宣传推广。通过编写案例集、媒体宣传等加强对试点示范工作的跟踪报道,扩大社会影响。

第四篇:一二三产融合试点申报单行材料

附件2:

试点申报单行材料模板

一、试点产业融合实施主体情况

主要包括:

1.实施主体基本情况:工商注册时间、股权结构、主营业务、规模效益、辐射带动能力、核心竞争力,等等;

2.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具备的基础条件:带动基地情况、带动农户情况、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利益联结方式,等等;

3.开展农村产业融合的相关实践和探索; 4.开展试点工作的具体思路和目标任务,等等。

二、产业融合项目情况 主要包括:

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拟开工建设时间、投资资金结构,等等;

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3.项目试点类型和实施路径、与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方式,等等;

4.已经总社农业综合开发支持过的项目,只需提供项目名称及建设时间即可。

第五篇:卫生局医防科2009上半工作小结

根据市卫生局统一部署,现将我科2009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医政工作

(一)认真贯彻《医疗机构管理条理》,针对我市医疗市场的需求,结合医疗机构设置实际,严把医疗机构准入关,1-6月份,全市新增医疗机构8个。积极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批准18个医疗机构为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89个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三)认真贯彻落实《乡村医生管理条例》,根据省卫生厅《关于认真做好乡村医生注册管理及证书发放工作的通知》,严格按照注册条件,对77名乡村医生进行注册。同时,为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将我市持有乡村医生(士)资格证书的个体诊所变更为村卫生室。

(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按照省卫生厅皖卫医[xx]51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医院管理年,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杭国市开展‘医院管理年,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方案”,并组织市直卫生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及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办医机构主要领导专此召开会议,对活动实施进行了周密部署。同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对医疗质量、安全工作作出进一步强调。

二、医教工作

三、计划生育工作

制定下发了计划生育工作“考核标准”,继续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与所属单位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与计生、药监部门配合,开展人工终止妊娠及b超管理专项检查。同时,督促各单位按时按质上报相关计生信息表。

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大力宣传新的《传染病防治法》。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以及培训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对新的《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认真做好夏秋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5月1日起,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设腹泻病门诊,加强疫情报告和监测工作。

(四)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全民防病意识。“3·24结核病防治日”,“4·5全民查螺日”,“6·6爱眼日”等卫生日期间,组织市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地方病防治站等医疗单位的相关医务人员走上街头,开展咨询义诊活动。各乡镇卫生院制作了浅显易懂的宣传材料,向广大村民宣传防病知识。

(五)积极做好救灾防病工作。汛期来临之际,我局提前部署,制定下发了《**市卫生系统救灾防病预案》,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六)肺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肺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血防意识大大提高。签定结防工作管理责任书、四方协议书;艾滋病防治项目正式启动;既往有偿供血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工作圆满结束。

(七)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继续做好螺情及病情监测,重点监测近年来反复出现残存钉螺回升的有螺环境及周边毗邻和有水面相连的可疑环境,人群受检率不低于90%。

省医院消防工作总结

医院院务公开工作总结

2009年医院年终工作总结

2009年传染科工作总结及次年计划

药品监督稽查工作总结

2009年医院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兽医卫生监督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要点

【返回

医院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上一篇: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下一篇:一个值得我学习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