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2024-04-28

江南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共10篇)

篇1:江南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江南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格〔2016〕1143号)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印发2017年广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水财〔2017〕24号)及南宁市水利局《关于印发2017年南宁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实施计划的通知》(南水农水 〔2017〕30号)精神,为切实加强对城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建设,实现农田排灌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村水利体制改革创新,结合城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制水方针,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和水安全,促进农业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突出问题导向,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管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实现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展,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完善农田灌溉工程体系,建

立农业初始水权制度和农业节水激励机制,创新农业用水管理方式,实现节水、减排、增产、增效,为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综合施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由各级人民政府主导推动,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群众成为改革的真正主体。加强农业水价改革与其他相关改革的衔接,综合运用工程配套、管理创新、价格调整、财政奖补、技术推广、结构优化等举措统筹推进改革。

(二)坚持两手发力。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体现“谁用水,谁付费”原则,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作物合理用水需求,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既促进节约用水、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又让农民群众用得起水,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农村饮水安全。

(三)坚持统筹兼顾。既要强化供水管理,健全良性运行机制,提高供水服务效率,也要把需求管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提高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用水方式转变。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鼓励农民节约用水,对采取节水措施、促进节约用水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用水户给予奖励或补贴。

(四)坚持多方联动。以政府为主导,发改(物价)、财政、农林水利、民政等部门密切合作,发挥价格调整、资金整合、行业指导等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种植养殖结构等差异状况,结合土地流转、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建立和规范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探索符合实际的做法,调动各方改革的积极性,有计划、分步骤推进。

(六)坚持节水优先。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农艺节水技术。在总体上不增加用水总量的前提下,力争扩大灌溉面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生态观光农业,通过节水实现增产、增效、增收的综合收益。

(七)坚持试点先行。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基层组织积极性高、群众意愿强的灌区开展改革试点,带动城区改革工作扎实推进。根据项目区的选择应考虑示范工作的连续性,按照连续推进、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的原则,选择六冬水库高效节水灌区,属六冬水库自流低压管灌灌区范围,同一灌溉水源,满足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的原则。

三、保障措施

为顺利推进我城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工作,决定成立江南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名单如下:

长:韦新培

江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岑常军

江南区农业林业水利局局长 成员:覃伟宁

江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江南区财政局副局长 杨德福

江南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江南区民政局副局长

陈明海

江南区农业林业水利局副局长 罗远辉

苏圩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潘慧莹

江南国土分局副局长 彭

江南供电分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工作中的各种重要事项,协调解决各种重大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江南区农业林业水利局,办公室人员从农林水利、财政、发改(物价)、民政、苏圩镇等成员单位各抽调1名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农林水利局分管副局长陈明海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城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推进过程中重大事项的综合协调;组织测算试点片区农业供水成本;制定供水价格政策;监督项目招投标工作;审核工程建设进度计划,并监督落实;负责项目建设中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配套资金的筹集,并对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农业林业水利局:负责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工作;负责指导试点项目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建立作物生育阶段需水与降水季节分配相吻合的节水型农业结构;在试点项目区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和农机农艺节水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用水的技术水平。指导确定试点项目区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试点项目区农业用水定额,明晰试点项目区农业水权;指导4

试点项目区创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完善灌溉工程计量设施和末级渠系。

财政局:负责指导探索建立试点项目区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落实城区水价试点项目改革资金,监督资金使用和绩效评价。发展改革局:负责指导做好试点项目区农业供水成本核算,农业用水价格、超定额累进加价、分类水价等工作。

民政局:负责受理灌区农业用水合作组织注册、登记及配合业务主管单位对农业用水合作组织的管理等工作。

苏圩镇人民政府:负责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区内各村村干及群众的组织发动工作,并协调有关各方面的工作关系。

江南国土分局:做好高标准农田项目计量设施配套,积极支持配合水价改革。

江南供电分局:做好计量设施安装、改造及扩容时涉及用电报装等配合工作。

四、目标任务

通过一年时间努力,在试点区域达到以下目标:

明晰农业初始水权;建立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探索实行分类价格政策,根据不同种养品种,实行不同的供水价格;实行“先费后水”、按方计量收费;实行总量控制、定额供水;推进基本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模式,以基础水权为中线,节约有奖、超用加价;实现水权流转。

五、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7年4—11月)。主要是建立工作

机制,确定试点项目区,做好试点项目区调研等各项准备工作。11月底前完成试点项目区实施方案的报审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4月)。2017年12月底前完成试点实施方案出台,落实配套工程实施单位,2018年4月底前完成项目验收和考核工作。同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信息汇总上报工作,每月 25日报送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以简报、专报等形式报送本城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经验做法、重要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等。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8年5月)。接受市级相关部门对试点项目工作监督考核,接受上级单位对试点项目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总结成功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形成系统的工作报告和拟定的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意见一并报市水利局。

篇2:江南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附件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参考提纲)

一、基本情况

试点县地形地貌、耕地面积与有效灌溉面积,试点核心区面积、作物类型、种植结构、农业供水成本、改革前后农业水价等情况。

二、组织实施

试点工作组织机构设立、职责分工及履职等情况。

三、任务落实

(一)农业水权分配。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明晰农业水权、确权发证、水权交易等情况。

(二)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供水成本、改革前后执行农业水价标准(说明执行水价与成本的关系,是否达到运行成本、全成本水价或适当盈利水平),以及农业分类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落实情况等。

(三)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系统梳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政策情况,包括奖补对象、奖补方式、资金来源及规模等情况,对奖补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对奖补的可持续性进行论证(说明试点区折合每亩或每方补贴多少,全县推进需多少资金,是否有相应资金来源等)。

中小企业获取国家资金补助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四)用水合作组织建设。登记注册、建章立制、履行工程管护、用水管理、协商定价、水费计收等职责情况。

(五)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程产权主体、管护责任落实情况等。

(六)工程建设。计量设施配套、末级渠系完善、节水设施建设、农业节水措施推广情况等。

四、资金筹措和使用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资金来源及规模,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预算管理办法相关规定,预算执行是否与批复一致等。

五、政策措施

梳理试点期间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说明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等。

六、存在问题

试点推进过程中及今后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存在的难点。

七、政策建议

进一步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政策建议。

篇3:江南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凉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 总面积5 081 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5.8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139 万亩, 辖37 个乡镇, 2 个生态建设指挥部, 449 个行政村, 总人口103.16 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78.15 万人。区内属冷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年均降水量171mm, 蒸发量1 943mm, 上游四条河流多年平均年径流量9 亿m3, 是典型的资源性、结构性缺水区域。全区现已经建成中型水库3 座, 总库容9 994 万m3, 兴建引水渠首枢纽8 座, 建成各级输配水渠道14 219 条7 262km。

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纵深推进, 凉州区稳步推进水价改革, 对农业水价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 地表水计量水价由2006 年以前的0.08 元/m3调整到了目前的0.2 元/m3, 地下水由基本水费每亩8 元单一制水价调整为基本水费每亩2元+ 计量水价0.05 元/m3的两部制水价。

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灌区水价改革情况

2014 年起, 凉州区将清源灌区作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

清源灌区属纯井水灌区, 涉及6 个乡镇、1 个生态建设指挥部, 65 个行政村、523 个村民小组, 受益农民11.09 万人, 灌溉面积20.68 万亩。建设有农 (井) 渠道1 036.14km, 机电井1 660 眼,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8 万亩。主要种植玉米、甜高粱、葡萄、豆类、油料、蔬菜、花卉及瓜果等作物, 近年来积极推广“设施农牧业+ 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清源灌区2015 年农业灌溉全成本水价为0.0948 元/m3, 其中:国有水管单位供水全成本为0.064 元/m3, 末级渠系全成本为0.0308 元/ m3;运行维护成本0.0794 元/m3, 其中:国有水管单位供水运行维护成本为0.055 元/m3, 末级渠系运行维护成本为0.0244 元/m3。2015年, 清源灌区开始实行农业终端水价, 终端基本水价标准为0.0958 元/m3, 其中:国有水管单位供水水价仍执行现行水价0.065 元/m3, 末级渠系水价为0.0308 元/m3。同时, 对国有水管单位供水水价实行差别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水价成本测算时未计入灌溉电费0.17 元/m3, 由电力部门核算收取) 。

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措施及成效

(一) 农业水权分配

逐级制定下发了全区、灌区、乡镇、协会、小组2015 年度水资源使用权配置方案, 将水权明晰到了具体用水户, 向2.6万用水户逐户核发了水权证。按照先确权、再计划, 先申请、再配水, 先充卡、再供水的程序, 严格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在用水过程中, 细化轮次供用水计划, 建立分类作物供用水台账, 分轮次刷卡取水, 实行水权网格化管理, 推行年初预算、年终审计决算制度。通过逐级审核、层层监管、凭卡供水、台账登记、轮次控制, 实现了水权的精细化管理和严格的过程性控制。项目区农业用水控制总量为8 404.5 万m3, 农业灌溉综合毛定额为400m3/ 亩, 净定额为336m3/ 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4。在灌区设立了1 个水权交易中心、6 个乡镇水权交易分中心、65 个农民用水户协会水权交易点, 应用网上在线水权交易信息化系统, 搭建形成了快捷、方便的水权交易平台, 创造条件鼓励用水户开展水权交易, 实现了水资源的余缺调剂和二次优化配置。2015 年, 已组织开展水权交易6 起, 交易水量5.8 万m3, 交易金额5 220 元, 开展水权转让10 起。

(二) 水价形成机制

2015 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区清源灌区实行了农业终端水价, 终端基本水价标准为0.0958 元/m3, 其中:国有水管单位供水水价仍执行现行水价0.065 元/m3, 开始收缴末级渠系水费, 水价为0.0308 元/m3。同时, 在项目区对国有水利工程水价实行差别水价, 对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大田实施滴灌的种植作物, 地表水水费优惠25%, 地下水优惠50%;采用传统方式种植的小麦、大麦、露地平作玉米等高耗水低效益作物, 地表水水费上浮25%, 地下水水费上浮50%;特色林果业种植和生态用水, 按农业用水价格的50%计收。目前, 新的水价已执行, 项目区粮食作物水价0.1208 元/m3, 经济作物水价0.0958 元/m3, 均达到了微利水价。按照“年初预收, 轮次核算, 年终结算, 多退少补”的方式进行, 水管单位供水水费由灌水小组收取, 水管单位管理使用;末级渠系水费由灌水小组收取, 协会统筹使用。全年水管单位共收缴供水水费785.01万元, 末级渠系水费209.82 万元。

(三) 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坚持“财政补贴、节水有奖”的原则, 通过区级财政筹集资金30.43 万元, 水管单位水费中提取120 万元, 建立形成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对种植特色林果、甜高粱节水高效作物的用水户, 按水管单位供水计量水费50%的额度进行补贴, 补贴标准为0.025 元/m3。2015 年清源灌区种植特色林果业2.24 万亩, 甜高粱等高效益作物6.3 万亩, 计划补贴95 万元, 目前已向农户补贴40 万元;对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类别给予补贴, 一类协会每年补贴3 000 元, 二类协会2 400 元, 三类协会1 800 元, 目前完成对65 个协会的补贴资金发放工作, 共补贴资金10.34 万元。对实现节水的用水户进行奖励, 以综合灌溉净定额每亩340m3为基准, 实际灌溉定额按照降低“30%、31%至50%、50%以上”的三级梯度, 节约部分水量分别按计量水费“150%、200%、300%”的标准予以奖励。对进行了土地流转并将水权随土地同时流转的农户, 每亩奖励1 元。2015 年清源灌区发展全膜覆盖、垄膜沟灌、滴灌等节水技术面积17.86 万亩, 开展土地流转面积0.57 万亩。节水奖励资金根据灌溉情况, 按季度分两次核算, 计划发放节水奖励资金50 万元。奖补资金发放由灌区水管单位和乡镇政府具体实施, 农民用水户协会配合, 区水务、财政部门监督。农业节水奖补政策让用水户尝到了节水的甜头, 激发了用水户节约用水意识, 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凉州区目前已发展特色林果业55.1 万亩, 日光温室9.9万亩, 甜高粱8.8 万亩, 建成大田滴灌41.01 万亩, 组建运行农民用水户协会433 个。按照以上标准进行奖补, 预计全区需补贴资金1 150 万元, 其中:农户补贴565 万元, 农民用水户协会补贴资金90 万元, 节水奖励资金495 万元。

(四) 用水合作组织建设

项目区现已组建运行农民用水户协会65 个, 有工作人员190 人, 在民政部门进行了注册登记, 由水务部门以用水小组为单位向会员发放集体会议证。农民用水户协会在管理中实行分类管理, 制定了《农民用水户协会规章》、《农民用水户协会工程管理办法》等各项工作制度, 对协会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通过年度考评、达标晋级、互学互促, 不断规范协会管理。经过多年的建设, 现已建成一类协会5 个、二类协会12 个、三类协会48 个, 形成了“农户+用水户协会+ 水管单位”的民主参与运行模式。农民用水户协会自成立以来, 积极组织用水户参与水利工程建设, 对已建田间渠系、节水设施、机电井进行维修、养护、管理;根据水管站制定的水权分配方案, 将水权明确到灌水小组和机电井, 向用水户逐户发放水权证;核实作物种植面积, 制定协会轮次灌溉计划, 组织灌水小组进行分轮次灌溉;及时化解灌溉期间出现的各类水事矛盾纠纷, 维护辖区内正常的灌水秩序;配合水管站核算水费, 督促灌水小组长完成水费收缴工作, 定期对水费收缴、水权使用情况进行公示。

(五) 工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制定了 《凉州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区实施方案》, 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调查了登记, 建立了工程管理台帐。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负担”的原则, 以国家投资或政府补助为主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产权确定给受益的农民用水户协会所有, 社会资本以各种形式投资建设的, 产权确定给投资人所有。权属明确后, 由区政府向2 272 条农井渠、1 660 眼机电井、11.8 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产权所有人和使用权人颁发了工程设施所有权证和使用权证, 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发证率为100%, 并由工程设施所有人与管护人签订了管护协议书, 明晰了工程设施权属, 落实了管护责任, 解决了工程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

(六) 完善用水计量和监控等硬件设施

为确保试点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效的实现, 清源灌区对已安装运行的1 203 套机井智能化计量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并增加了信息化采集模块;对邓马营湖原为柴油发电机为动力的200 眼机井, 配套安装了智能化计量设施, 新建计量设施管理房140 座, 全部机井实现了井口精准计量;建设了4 处乡镇水权交易分中心, 配套了水权交易分中心软硬件设备, 搭建了水权交易平台, 为水权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

同时, 项目区全面推广区域化种植和全膜垄作沟灌为主的大田节水技术, 要求在同一农井渠范围内, 同一作物集中连片区域化种植, 限制作物“小而全”零星种植, 积极推广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 2015 年清源灌区推广高效节水和农艺节水技术面积17.86 万亩, 实现了节水和增效“双盈”目的。

四、在全区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 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筹集困难

按照试点灌区补贴标准, 在全区全面推行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政策, 需资金约1 150 万元。凉州区财政相对困难, 加之水管单位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筹资能力弱, 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政策, 资金筹集存在一定困难。

(二) 末级渠系计量设施配套不完善

凉州区河水灌区末级渠系量水、测水设施不健全, 田间用水难以实现精准计量, 井水灌区需要更新改造地下水智能化取水计量设施, 经测算河水灌区末级渠系计量设施配套和机电井智能化计量设施更新改造需费用1.1 亿元, 限于资金筹措原因, 难以在短期内完成改造。

(三) 基层水利管理站和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管理条件相对差

目前, 凉州区基层水管单位全部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运行管理费用不足, 部分乡镇基层水管站没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农民用水户协会没有经营性收入, 大部分没有固定的办公场地, 基本上与村委会合并办公, 日常管理经费不足, 工作人员报酬低, 不利于协会的规范运行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 末级渠系管护仍然缺位

由于凉州区人均耕地面积少, 农业产出效益不高, 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 群众在田间工程管护维修中投入不积极, 造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缺乏有效管护。按照产权制度改革要求, 实现末级渠系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长期发挥效益, 还需进一步监督指导和规范管理。

五、今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政策建议

一是充分考虑凉州区地方财政相对困难的实际, 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对农业节水奖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给予补助。

二是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对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和机电井智能化取水计量设施更新改造、田间末级渠系计量设施配套完善给予专项资金扶持。

三是因地制宜制定出台农业节水奖补政策。凉州区资源性缺水和结构性缺水问题并存, 人均耕地面积少, 农业生产效益相对低, 近年来全力推行“设施农牧业+ 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 推广节水高效作物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限制高耗水低作物种植, 节水增收效果明显。建议出台水价和奖补政策时, 对种植节水高效作物和使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用水户进行精准补贴和奖励。

四是继续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技术投资力度, 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为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创造基础条件。

摘要:2015年, 凉州区被列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区, 积极推进农业水权分配, 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探索建立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开展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和工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完善用水计量和监控等硬件设施, 初步形成了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推进全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程。概括阐述了凉州区在这些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采取的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改革工作的措施建议。

篇4: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需精准施策

探索正在基层展开

重庆市荣昌区,一道道新整修的水渠延伸到清江镇沿河村的块块农田,在2000多亩土地间,配套修建了3个泵站并安装了计量设施,农民打开水阀,股股清流就能流入田间地头。

“2014年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来,荣昌区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区内3个乡镇的1万多亩农田进行渠系配套整修。”荣昌区水务局副局长朱洋说,这使试点地区水利工程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同时通过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落实了工程管护主体责任。

在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基础上,荣昌区以出台政府指导价的方式,按照种植农作物分类,实行粮油作物每立方米0.25元、经济作物0.35元、养殖业0.4元的差异化标准,确定农业水价,并由农民用水户组织负责收取,作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

荣昌区狮子坡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的农田面积有2600亩。“狮子坡灌区地处丘陵台地,以前农田都需要提灌供水,农民一直有用水交费的传统。最偏远的地块甚至要三级提灌,水费最高的每亩需要50元,有的农民因为用水成本太高,干脆就不种地了。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一遇旱季通过渠系提水,一半以上都‘跑冒滴漏了,既浪费了水资源,农民用水成本还很高。”协会会长罗庆奎说,现在渠系重新整修,村民再也不用担心无水可供了,而且通过科学管水、精量用水,水费比以前更少了。

在重庆璧山区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区域,喷灌设施也布设到了田间地头。据一年多试点情况看,农民亩均节水达110立方米,亩均增收在50元左右。璧山区水务局干部王赐权介绍,璧山执行两部制水价,其中粮食、经济作物都执行基本运行维护成本水价,水稻每亩15元、蔬菜每亩17.5元,同时计量水费为水稻每立方米0.09元、蔬菜0.15元。对于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基本运行经费不足的部分,由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农田水利设施维护费来弥补。

收费难成本高还是难题

在农村基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也遇到一些突出问题,改革落地仍然面临不小困难。

一是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对灌溉依赖程度小,农业水费收取难,水利设施难以依靠自我“造血”维持运转,良性管护机制仍然没有建立起来。

作为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地区,青海省互助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1.6万亩灌区进行渠系改造、安装供水计量设施。但当改革进行到“结合供水成本,向农民收取水费”时,却遇到了难题,难以继续推进。

“以往农民灌溉土地,政府指导水价为每亩12元,改革后提高到13元。但就是这一块钱收不上来。”互助县水务局局长李桃花说,不少用水群众没有将水当成商品,不愿意为水买单,水费征收困难。在水价改革试点区域,农民人均耕地只有三四亩,如果算上劳力成本,种地是“倒亏”,效益很差,群众感受不到水价改革的直接好处,反而觉得提价增加了负担。

二是精准补贴机制还缺乏稳定资金渠道。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能够推广,一个重要基础是必须完善财政补贴,以弥补水利工程正常运转的资金缺口。但基层普遍反映,改革试点期在试点范围内可以集中筹集部分资金,如果全面推开,地方财政难以支撑。

重庆荣昌区水务局副局长朱洋说,水利改革也需要付出不菲的成本。目前末级渠系等终端供水设施的单位建设成本较高,亩均投入成本达1000元,90%以上都需要政府投入。如果复制推广试点经验,需要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支撑。荣昌区现有耕地89万亩,水价改革全面推开需要精准补贴约800万元,才能保障用水户协会的正常运转。

三是由于有的试点区域地处丘陵、山地,农户田块犬牙交错,一个农民往往有多处田块,且高度分散,水利计量设施很难真正到户,要对散户农民根据实际用水量收取水费,难度很大。

向纵深推进还需精准施策

基层干部群众认为,将农业水价改革向纵深推进,首先应明确政府投入责任,加强工程运行、管护经费投入,才能使公益性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用。

在不少西部省区市,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仅占财政水利投资总量的1%~2%。虽然随着各级财政收入增幅放缓,投向水利领域的财力增长空间有限,但在现有水利投资盘子中,仍有条件提高维修管护资金比例,保障农民用水户合作组织正常运转。

同时,推进水利改革还应强化利益激励机制,调动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从近年来改革试点推进情况看,水利改革的难易程度与农业发展水平高度相关:土地流转程度越高、规模化种植发展越快、农业产业化程度越发达的地区,农业水价等各项改革推进越容易、效果越好。

在璧山区,水价改革在不同区域落地,效果大不同。普通散户由于种地效益差,不愿意交水费。但在八塘镇三元村,流转了400多亩土地的农业大户杨荣伟却说自己“举双手赞成”水价改革。

杨荣伟说,现在喷灌设施修到了田间地头,虽然一年下来要交2万多元水费,但这钱花得值。“一方面喷灌设施大幅降低了劳动力成本,遇到干旱时,再也不用雇人运水浇地;另一方面现在用水也不像过去那样大水漫灌了,达到了节水的目的,各种效益扣除成本比以前挣得还多。”

基层干部认为,农业水价改革要顺利推进,应让改革参与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各地应重点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区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水利资源条件,在试点项目落地、政府财政奖补、基层用水组织培育等方面精准施策。

篇5:江南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一、河灌区供水管理现状

2002年,河灌区作为全疆的试点灌区,制定并执行由国有水利工程水价0.054元/立方米和末级水利工程管理维护费0.02元/立方米构成的末级终端水价的试点工作。2004年河西岸的三工镇相继成立三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形成了国有水管单位与用水户协会的供水管理模式。

二、市河灌区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根据河流域管理处《关于确认市河灌区用水比例和用水总量的复函》(新水头函〔2014〕64号),明确市2015年在河灌区的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7610万立方米,2020年7040万立方米,2030年6880万立方米。

三、改革内容

(一)确定初始水权

登记核实农户二轮承包土地面积和二轮承包土地10%的机动地面积,2015年按照市综合灌溉用水定额425立方米/亩赋予农户初始水权,并发放水权证。

(二)执行差异化水价

二轮土地定额内收取0.074元/立方米(其中0.02元/立方米为末级渠系维护费),二轮土地超定额用水和非二轮土地用水执行2倍水价,即0.128元/立方米(其中0.02元/立方米为末级渠系维护费)。

(三)征收水资源费及水资源补偿费

从2015年起,对农业灌溉用水从量开征水资源费。

1.地表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二轮承包土地定额内用水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征收水资源费;二轮承包土地超出定额的水量和二轮承包土地以外的用水,2015年起按照0.1元/立方米征收,2020年起按照0.2元/立方米征收。在执行过程中,如自治区颁布水资源费征收新标准,按新标准执行。

2.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二轮承包土地定额内用水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征收水资源费;二轮土地超定额用水和非二轮土地用水,2015年起按照0.25元/立方米征收,2020年起按照0.5元/立方米征收。在执行工程中,如自治区颁布水资源费征收新标准,按新标准执行。

(四)水费的收缴及票据使用

水费收缴到户,二轮土地定额内用水水费由河流域管理处按目前立方米式收缴,开具河灌区水利工程供水专用发票;二轮土地定额外及二轮土地以外用水由协会或水管站收缴上交市水管总站账户,开具市地税部门提供的水费票据。

(五)超定额加价水费和二轮土地以外耕地用水水费留存

超定额加价水费及二轮土地以外耕地用水水费,50%留存市财政水费专户,50%返还河流域管理处,作为河灌区骨干工程的维护建设费用。

(六)地下水管理

三工镇和六工镇地下水管理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落实井电双控控制取用地下水实施方案的通知》(昌市政发〔2014〕66号)执行。

(七)供水管理模式

河灌区在控制乡镇用水指标的前提下,供水计划、用水需求、水量调度等管理工作由河流域管理处和乡镇水管站按照既定供用水关系运行,模式不改变。终端水价管理形式也不发生变化(即:河流域管理处供水到乡镇水管站,由乡镇水管站给村组和农户供水;河流域管理处供水到农民用水户协会,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给农户供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发改、经信、水利、财政、农业、电力等有关部门和三工镇、六工镇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全力做好我市河灌区乡镇农业高效节水向高效用水转化配套政策制定等农业水权水价综合改革相关工作。

篇6:江南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一、强化组织保障

XX乡政府对改革工作相当重视,成立了以乡长陈军为组长,乡分管领导兰晰副乡长任副组长,相关乡干部为成员的“XX乡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除此之外,各行政村也同时由各支部书记、主任、组长牵头成立工作小组,各级各科室各人员密切联系,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为改革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快工程配套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工程完好、配套设施齐全的灌排工程体系,鼓励和引导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筹劳筹资等方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二是同步完善供水计量设施。

三、建立农业水权制度

一是确定农业用水总量指标。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等用水主体落实到具体水源。二是明晰农业初始水权。全乡范围内的水利设施均取得用水权证。

四、用水管理及水价标准

由乡政府牵头加强用水管理,目前全乡农业用水实行全免费政策。

五、强化宣传引导

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解读,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布置宣传标语20余条,现场宣传6次,发放宣传资料近300册,多次走村入户推广农业节水措施,引导用水农户树立节水观念、增强节水意识,保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平稳顺利实施。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按照我县的实施方案,同时结合全乡实际,根据水利工程分布和各地水资源需求情况,对农业水价改革区域和相关要求作适当调整,通过点面结合,资金引导、工程配套等办法,确保县改革方案在我乡如期推进、顺利完成。

篇7: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讨

摘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分析了农业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水价的改革措施,以为建立农田水利长效运行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水价;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1存在的问题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建立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解决农业灌区水利民生问题,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1]。多年来,农田水利工作围绕推进水价改革,进行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组建农民用水协会、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1)农田水利工程老化破损不配套。我国的灌溉工程绝大多数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设计标准低,工程质量不高,建筑物及设施配套不全,大多数灌溉工程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工程破损严重,运转十分艰难。末级渠系老化破损、不配套更为严重,导致灌溉系统“上通下堵”、“肠梗阻”等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由于工程设施损坏报废等原因,“十五”期间年均减少有效灌溉面积20.73万hm2。

(2)灌区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以户为单元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完全建立,乡镇、行政村等基层管理组织的管理职能发生变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管理没有纳入农村基层政府的管理体制,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处于“农民管不了,集体不愿管,国家管不到”的被动状态。由于缺乏管理主体,农民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工投劳量急剧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工程的损毁,使原本落后脆弱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更加破旧。

(3)农业水价改革陷入困境,水费实收率下降。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水价改革难以推进,水费实收率不断下降。水费收入锐减使许多水管单位职工工资欠发,职工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基层水管单位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2改革措施

当前农田水利运行机制中存在以下3个问题:一是投入严重不足;二是用水管理体制和末级渠系工程产权制度等体制性改革严重滞后;三是农业水权制度尚未建立且未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积重难返、管理主体缺位、用水浪费和水资源配置效率低[2]。解决问题的思路要以农民用水自治为核心,以完好的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科学合理的终端水价制度为保障,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减轻农民用水生产成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推行农民用水管理自治。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能力建设,明晰权利和义务,把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真正培育成末级渠系的产权主体、改造主体和管理运营主体。

(2)建立灌区末级渠系工程产权制度。把改造完成的末级渠系工程移交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明确归其所有。利用财政投入,引导广大农民有组织地对末级渠系工程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将工程维修养护、用水组织、水费计收等与末级渠系有关的用水事务由组织起来由农民自己管理。

(3)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在体制改革和工程改造完成的基础上,慎重分析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按照兼顾节约用水和降低农民水费支出的原则,逐步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建立并逐步实行国有水利工程水价加末级渠系水价的终端水价制度,推行计量收费,整顿末级渠系水价秩序,减少农民用水成本[3]。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实行以供定需、定额灌溉,推动农村水权制度建设,逐步形成节约转让、超用加价的经济激励机制。

(4)同步推进体制改革、工程改造和机制创新。改革农业用水管理体制,推行农民用水自治。通过明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行主体,划清政府与农民、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责义务,既有利于调动和鼓励灌区农民兴建农田水利的积极性,也为政府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扶持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明确了对象。完好的工程体系是基础,要解决农业抗灾能力不强、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农业用水短缺和浪费并存、农民用水成本沉重、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就必须建设配套完善、状况良好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这是灌区和农民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是保障[4]。水费是农民用水自治和农田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主要经济来源和重要保障,没有水费的保障,建好的工程将因为缺乏运行维护经费而再次陷入困境,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也会因为缺乏工作经费而难以运行,农民节约用水的观念将难以确立,水资源紧缺和用水浪费现象将难以消除。

3参考文献

篇8:江南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2014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区位于宁夏青铜峡引黄灌区惠农渠灌域, 涉及京星干渠、幸福二号渠、银河渠、刘家渠4条支渠, 项目区总面积0.156万hm2, 项目区全部种植粮食作物, 麦套玉米占20%, 水稻占80%;项目区土地条件较好, 但存在着灌溉用水不足, 水费分摊不公、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等问题。

2 主要经验及做法

2.1 围绕一个目标

以实现节水增效为目标, 从农业初始水权分配、供水价格调整、落实精准补贴机制、节水奖励机制、农民用水组织规范化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等6个方面认真实施, 并通过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推广实用的量测水设施、加强水费计量管理等工程, 将灌溉周期由11d缩短到7d, 项目区节水150~200万方, 节水率达15%~20%。

2.2 强化5项工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 打通绿色通道。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制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就项目区选取、政策制定征求各部门意见。为项目顺利推进的绿色通道;强化舆论宣传, 提高干群认识。深入实地, 召开县、乡、村及群众座谈会, 大力宣传《关于印发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制作发放水价改革宣传单, 宣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相关政策, 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引导, 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强化工程建设与后期运行管理。完成144座旧渠口改造和配套安装一体化自动控制设施, 铺设电缆光钎12.8km, 完成渠道砌筑24.13km, 维修改造协会服务中心一处。同时积极推进协会管理服务工作, 将京星干渠农民用水者协会和幸福农民用水者协会作为此次试点项目工程管护、用水管理、协商定价、水费计收责任主体, 制定并完善了农民用水协会章程、协会会长、协会副会长职责、监督委员会职责、协会财务收支等管理办法。实现农民用水协会在项目申报、实施全过程参与, 对水价方案制定建言献策, 对工程建设主动配合,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强化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政策措施。专门制定了《关于贺兰县2014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消除群众对水价调整增加负担的疑虑, 增强节水信心, 促进全县灌溉管理井然有序;强化农民用水者协会杠杆调节作用。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 成立了2个以灌域区为界的农民用水者协会, 按照“独立自主、自我发展、农户参与、自负盈亏”方式运行, 由协会对辖区内小型水利工程进行自主使用和管理, 充分发挥协会用管一体的杠杆作用。

2.3 实现2个推进

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专门制定了工程产权改革方案, 并同步启动实施, 对试点区已实施的工程进行了登记造册, 由县水务局向农民用水协会颁发管理权证及使用权证, 切实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水权转换。依据项目区的种植结构、种植面积, 确定了初始水权, 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 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到户, 用水户依法享有使用权。在本村范围内, 各水权所有者之间可在协会同意并登记的基础上自由协商定价进行水权交易, 水权证由县政府统一颁发。农业水价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根据相关规定合理确定试点项目区内不同用水综合灌溉定额标准, 并将其作为第一量级, 对下一量级的用水量, 按1:1.5:3的原则, 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具体如下:定额内水量按定价执行;超定额水量20%以下加价1.5倍缴纳;超定额水价20%以上加价3倍缴纳。

2.4 突显3大亮点

优化测水系统与灌溉渠道, 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通过基础设施的改造与政策措施的配套落实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优化和完善测水系统和灌溉渠道, 强化管理措施, 有效的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应用自动化控制闸门, 实现用水计量信息化传输。通过配套完善121套自动化控制闸门, 全面实行终端计量供水和远程自动化信息传输;完善信息自动化软件配置, 实现全自动化灌溉管理。

2.5 取得5大成效

篇9:江南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业水价;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水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性产品,农业灌溉是最大的用水户,自然被列为改革的重要领域。为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实现农田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村水利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国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2015年黑龙江省选择五常龙凤山灌区和庆安柳河灌区作为全国改革试点,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将为黑龙江省全面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累经验,探索有效途径。

一、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新一届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水价改革,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通过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并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列为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的督导重点之一。汪洋副总理就农业水价改革问题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明确从加强用水需求管理、拓宽资金渠道、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和提高农技水平等方面,统筹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项工作,要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四部委共同推进、对口联系,深入开展试点,探索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模式,形成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政策性文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被摆上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促进提高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节水除了工程和技术措施外,水价杠杆调节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均有效地使用了农业水价杠杆调节机制,并取得了应有的效果,不仅减少了农田灌溉中的水资源浪费,而且有效抑制了不合理的水需求。目前,黑龙江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58,远低于0.7~0.8的世界先进水平。也就是说,在我国农田灌溉过程中,有42%的水资源是被浪费的。因农田灌溉而造成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十分突出,灌溉挤占生态用水和超采地下水,使水生态环境受到损害。同时,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是国际公认安全标准的两倍多,农业灌溉排水造成的面源污染加剧,水环境恶化。

通过农业水价改革,激励农民群众在农田灌溉中节约用水。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农民和用水户的积极性,利用水价杠杆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提高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既高效用水又能用得起水,保护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三)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内在要求。农田水利工程无法良性运行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重要原因之一是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农业水价总体偏低。目前,全国平均农业供水成本为每立方米0.26元,而供水价格为每立方米0.09元,仅占供水成本的35%,即便如此低的水价,全国农业水费的实收率也只有76%。黑龙江省水价在0.04元左右,全国最低。过低的水价导致供水成本补偿缺口较大,造成工程运行难以为继、老化失修严重。农业水价低水平长期存续,是充分考虑了农民群众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质产业这一特性,没有按照既有办法进行成本核定。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基层干部群众的水商品意识淡薄,没有把灌溉用水与种子、化肥、农药作为农业生产资料同等对待,对用水收费不理解、有疑虑,近几年更有少数地方宣布取消农业水费,但财政补助又没完全到位,造成用水户协会解散、末级渠系无人管护、工程加速报废等一系列“后遗症”,最终损害的还是农民群众的利益,教训十分深刻。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经验表明,只要精心设计、综合施策,就能够在促进节水、减少水费支出、促进工程良性运行上找到平衡点,真正破解“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农田水利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一)明晰农业初始水权。明晰水权是水价综合改革的首要任务,要真正节水首先必须让用水户,包括灌区管理单位、用水合作组织及农户等,知道有多少水可用、在什么条件下能用。主要包括在不挤占生态用水和超采地下水的前提下,科学核定本区域农业水总量,并细分到各种水源。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确定用水上限,加快推进水量分配,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到用水户,明确农业初始水权。

(二)建立合理的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

1.合理确定农业用水价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测算农业供水成本,并综合考虑水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农业用水价格。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农业供水价格至少达到不常运行费用水平,力争达到成本水平;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农业供水价格达到成本水平,有条件的地区达到适当盈利。充分利用渠系改造节水腾出来的空间等,适当提高农业用水价格。

2.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在农业内部区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业和其他用途,区别地表地下水源,在终端用水环节探索实行分类水价。

3.探索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在明确用水总量封顶的前提下,区分不同作物和养殖产品,合理制定农业用水定额。充分考虑田间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对定额用水探索实行累进加价制度。

4.完善地下水价格政策。合理制定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用水限额,对超限额部分的农业生产用水征收水资源费。对超采区的地下水成本提高到高于地表水的水平。

5.创新水价定价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分级管理。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实行政府定价,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及社会资本投资的工程实行政府指导价,具备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协商方式确定。

nlc202309081309

(三)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

1.探索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在适当提高农业用水价格的基础上,研究通过精准补贴等办法,重点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水户给予补贴,以调动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2.建立节水奖励基金。在保障水利工程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探索利用超额累进加价水费收入、地下水提价收入、高附加值作物或非农业供水利润、财政安排的维修养护补助资金、水权转让收入、社会捐赠等资金渠道建立节水奖励基金,对采取节水设施、调整生产模式促进农业节水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用水户给予奖补。

3.推行水权转让。鼓励用水户对节约的水量进行转让。

三、黑龙江省改革试点进展情况

黑龙江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为五常市龙凤山灌区和庆安县柳河灌区,经过试点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灌区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已陆续启动。

(一)试点项目区已确定,实施方案已批复。五常市项目实施地点位于龙凤山灌区卫国灌溉站卫国干渠友好四队支渠至常堡乡东南支渠控制范围内,灌溉面积2.1万亩。区内骨干工程已彻底改造,工程完好率高,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已基本形成,具有较强的输水和排水能力,支渠以上建筑物基本配套。庆安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区选在柳河水库灌区,实灌水田面积2.2万亩。现有干渠1条,支渠38条,斗渠22条。两个县市的试点实施方案已经省水利厅会同省财政厅联合批复,试点县市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实施。

(二)农业水权已明晰,指标已分解落实到用水协会。五常市根据《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哈政办综〔2014〕42号)和《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要求,结合试点区的实际,确定项目区农业用水水权总量指标为1575万立方米,其中小石庙子分会825万立方米,常堡分会750万立方米,并以水务局文件印发。绥化市分配给庆安县地表水可用总量为2.7062亿立方米,每亩水田可用地表水量580立方米指标。庆安县水务局核定了柳河灌区用水总量为1276万立方米,其中新胜支渠用水者协会管理面积1.738万亩,用水总量为1008.04万立方米;柳河农场支渠用水者协会管理面积0.462万亩,可用水量为267.96万立方米。目前农业水权分配方案已制定,水权证书已发放。

(三)末级渠系工程加紧建设,配套的计量设施陆续安装。五常龙凤山灌区已完成灌溉渠道护砌32条,总长度19.42千米,新建支渠7条,长度6.2千米;斗渠25条,长度13.22千米,新建排水支沟10条,长4.93千米;配套渠系建筑物62座,其中:分水闸6座、节制闸5座、路涵6座、渠下涵13座,渡槽4座,跌水3座,斗门25座。项目区内设置了28个水位、水量计量监测站点。支渠口设置超声波监测仪、微功耗大容量压力式水位自记传感器和RTU智能仪表计量,斗渠口采用流速仪、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等方法计量,土洋结合、经济实用为原则。庆安县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对柳河水库灌区80%以上骨干及田间工程进行配套建设,现已落实到位。部分支斗渠末级渠系,通过此次水价综合改革项目进一步完善,同时在全灌区内建立60个计量点,安置在支、斗渠口,56处采用自动计量设备,4处采用人工计量设备观测。

(四)水价测算工作已完成,农业水价机制基本建立。五常市龙凤山灌区,目前已完成试点项目区的水价测算工作,国有骨干工程供水全成本单方水价为0.092元/立方米,供水生产运行成本单方水价为0.062元/立方米;末级渠系完全成本水价为 0.021元/立方米,末级渠系运行维护成本水价为0.012元/立方米。国有灌区水价拟实行政府定价。拟对项目区内东方集团公司执行全成本水价,对项目区的农户执行运行维护水价。实施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即用水量在442立方米/亩以下的,按第一量级计收,用水量在442~500立方米/亩,按第二量级计收,用水量在500立方米/亩以上的,按第三量级计收。一、二、三级用水量水价比例按1∶1.5∶3计收;末级渠系探索实行群众协商定价制度。

庆安县柳河水库灌区,国有骨干工程供水全成本单方水价为0.1778 元/立方米,供水生产运行成本为0.127元/立方米;末级渠系完全成本水价为0.020元/立方米,末级渠系运行维护成本水价为0.0077元/立方米,拟按运行成本定价。

拟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用水量在436立方米/亩以下的,按第一量级计收,用水量在436~536立方米/亩,按第二量级计收,用水量在536立方米/亩以上的,按第三量级计收。一、二、三级用水量水价比例按1∶1.5∶2计收。

(五)用水合作组织相继组建,协会的章程基本建立。龙凤山灌区于2003年成立了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下设27个分会,于2004年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2007年、2011年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第一届、第二届任期已满,对所有协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并顺利如期完成。项目区为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小石庙子分会和常堡分会。目前,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已建立《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章程》、《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财务管理制度》、《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灌溉管理制度》、《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工程管理制度》、《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水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奖惩制度》、《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执委会正副主席职责》等。

庆安柳河灌区于2005年成立了庆安县柳河灌区新胜支渠用水者协会和庆安县柳河灌区柳河农场支渠用水者协会,其中新胜支渠用水者协会由灌区管理人员和乡镇、村及受益农户组成;农场用水者协会由灌区管理人员和农场代表组成。协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间组织,其主要业务范围是负责所属支渠以下清淤扩渠、构造物维修及水费收缴等工作。

(六)精准补贴机制已建立,节水奖励政策已出台。五常市补贴对象:一是对用水户协会进行补贴;二是对灌区管理单位进行补贴,对工程运行维护经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以协会为补贴对象,单位面积补贴标准为5.90元/亩,项目区应补贴协会12.39万元;以灌区管理单位为补贴对象,单位面积补贴标准为22.46元/亩,项目区应补贴灌区47.16万元。补贴方式:一是在终端用水户环节,可在灌溉周期结束后发放补贴,或年终算总账;二是在工程运行维护环节,根据工程运行维护资金缺口,对工程管护主体实行补贴。

篇10: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调研报告

瑞昌市大壤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4万亩,该灌区以前主要是靠一条傍山现浇明渠进行输水灌溉,全长9.3公里,由于渠道线路长,地形复杂,穿河、穿路、穿村庄,加上山体滑坡、渠道塌方,每年都必须对渠道进行维修和清淤,维护成本非常高,而且放水时间特别长,从渠首放水到渠尾最少要2天的时间,同时沿途必须安排十几名守水员带上干粮,日夜看守,既费时又费力,效率低下导致用水纠纷,甚至械斗时有发生。一遇干旱天气就因输水不畅而“望水兴叹”。瑞昌市大壤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于2017年10月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2018年4月基本完工,铺设灌溉主干管9.3公里,沿途设置58个放水口,每个放水口都安装了水表进行精准计量。至此,瑞昌市大壤灌区用水管理完成了从“一把锄头放水”转变到“一把钥匙开水”的质变。

二、工程建设情况

为改变这一现状,瑞昌市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调研,一致认为前几年瑞昌市整合资金,在石门中型灌区实施的4000亩低压管道灌溉项目,经过几年的运行证明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认可,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结合大壤中型灌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地形特点,适合建设一条自西向东顺着北部山边布置的管道,自流灌溉山下的东南平原,最终决定采用低压管道灌溉的方式对大壤中型灌区主干渠输水渠道进行改造。

高丰镇大壤中型灌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项目建成后,实现了从田间工程向源头治理的转变,从“望水兴叹”向“一拧就来”的转变,从“最后一公里”向输水段的畅通转变,有效解决了输水渠道“肠梗阻”的问题,项目实施后成效显著。2019年瑞昌市遇到从1942年以来最严重干旱天气,大部分农田减产50%左右,高丰镇大壤中型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内,虽然也出现一些抢着放水,放了水就不愿意关水,甚至有把放水法兰藏起来的现象,但是农田基本没有受旱,作为重要水源的大壤水库还有近200万方的存水。

三、主要做法

1、成立管护机构。以水务站为基础,4个行政村参与成立农民灌溉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乡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引导、宣传、管理和每个放水口的放水审批。2019年管委会下面成立管理小组,以村为单位,村干部和种粮大户为成员,具体负责管理村内的放水口、区域内的管道运行;

2020年,针对2019年放水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不规范问题,进一步优化了管理措施,实行“四个一”的方式管理,效果更加明显。一是一个机构审批。无论哪块农田要求放水,向管理委员会申请后,由管理委员会统一审批,确定放水口和放水时间,其他任何人无权调水、配水;

二是一名管理员管理。58个放水口,全长9.3公里,由一名责任心强、办事公正的管理员管理,签订用水协议,职责就是做好管护和放、关水工作;

三是一把钥匙放水。用专门的钥匙可以开关58个放水口,其他任何人没有钥匙,如果他人擅自强行放水,报警查处,严厉打击;

四是一支队伍保养。项目建成后,管理委员会与具有维修技术和能力的瑞昌市自来水公司签订维护协议,由自来水公司负责对管道的维修和技术支撑,确保管道畅通。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结合项目实际制定了《瑞昌市大壤中型灌区灌溉用水轮灌制度》、《瑞昌市大壤中型灌区管道维护巡查制度》,编制了低压灌溉项目操作指南,明细管护责任,明晰操作流程,实现工程的长期高效运行。

3、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该工程用水计量采取水表精准计量,经测算该区域运行维护水价为0.047元/m3,为了减轻农民的缴费压力,维持骨干工程正常管理和维护,将实行“一提一补”机制,即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高灌溉水价后,建立了农业灌溉节水精准补贴、节水奖励、超定额加价等机制,保障农户种粮积极性和节水收益。用水户在年初灌溉用水之前,根据当年的计划种植结构、种植面积及用水定额按执行水价上缴全年水费的50%给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小组,年末根据用水户的实际种植结构、种植面积、测量计量的用水量,按照用水定额、供水单价(将分类水价、节水补贴、节水奖励、超定额加价等一并综合计入考量)计算用水户实际发生的年终水费总账,与年初预收水费对比,如多收则返还用水户,少收则由用水户向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小组补交,即“多退少补”。节水补贴资金根据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小组最终核算统计的节水补贴总额,由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小组所在乡镇复核、瑞昌市水利局审查、瑞昌市人民政府核定批准后,由瑞昌市财政将节水补贴资金拨付给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小组。

四、工作意见和建议

建议省发改委尽快出台关于水价监审、水价调整方案、听证公示、水价批复等相关政策指导性文件,解决各地在农业灌区用水水费定价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上一篇:美国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解析下一篇:城头初中迎接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2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