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互联网 地名试点工作方案

2024-04-09

宜都互联网 地名试点工作方案(精选4篇)

篇1:宜都互联网 地名试点工作方案

关于配合宜都市民政局通过“互联网+地名普查”

开展地名普查校验工作的合作方案

宜都市民政局:

切实加强宜都市地名文化挖掘,对普查数据进行有效核对,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面向全网网民,开展互联网+地名普查主题为“我的地名我做主,祖先派我来揪错”的活动。参与活动者有微信红包和大奖可得,鼓励网民积极参与,对已有数据进行纠错,对遗漏居民点信息进行录入。

一、公司基本情况

北京互联直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云大数据深度挖掘和云计算技术开发,专门致力于为党政机关提供新媒体技术、运营、数据、产品开发支持,对新媒体平台相关技术应用具备丰富经验。目前已服务了包括国务院办公厅、民政部、商务部、工信部、文化部、北京市政府等3000多家各级政府部门。

二、具体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利用主流新媒体平台机制(微信、网页、微博),通过技术开发,搭载湖北省地名普查校验核对系统,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地名普查校验核对工作,切实提高普查数据准确性。

(二)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

先进性:整体技术架构应采用主流的多层体系架构,可支撑不断增长的用户并发,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整个系统架构易于扩展,操作简便。结合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增强用户体验,更好地服务网民。

可靠性:具备强大、稳定、安全、高效、跨平台等多方面的优点,保证各项业务在7x24小时内不间断运行。

实用性:方案中各应用系统完全从业务需求出发,贴近用户,以保障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和提高操作便利性为目的,把满足业务需求作为第一要素进行系统设计。

安全性:方案中对于用户登陆、用户权限管理、个人操作记录、信息安全、流程控制等方面做到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同时系统必须考虑到各种特殊情况下的恢复机制和备份机制,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以及灾难恢复。此外,系统对应设计对有害、危险信息的过滤、检查机制。

伸缩性:整个系统架构为多层次的模块化设计,高内聚,低耦合,可以轻松进行各个模块之间的组合,系统可以方便进行功能和性能的多次扩充。

扩展性:各应用系统都具备标准化的系统接口,可以轻松地和其他系统对接,并可方便地进行二次开发与改造。

易用性:系统基于B/S 体系结构,操作简便并充分考虑操作者的特点,采用人性化设计,方便易用。

可管理性: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使管理员能够方便的监控系统运行的各个阶段与状态,不但大大降低系统管理员的负担,而且能够在系统发生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能够很容易地进行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系统处在良好运行的状态。

集成性:在数据层通过标准化的XML格式能够与多种应用系统衔接,在应用层通过WebService接口方式能够与其他应用系统相互调用,在界面层通过模板机制能够无缝集成多种Web应用系统。

2、设计依据。

遵循目前国内、国际和行业标准,主要包括:

《GB/T 9361-1988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及维护等级划分准则》;

《RFC1829 专用加密机制》;

《GB/T 1527-1994 信息处理、数据加密、物理层互操作要求》;

通讯协议采用TCP/IP工业标准;

业务处理符合国务院、国家公安部有关政策文件的规定。

(三)实现功能。

为确保地名核对校验工作成效,鉴于目前微信平台功能接口开放度较高,且已发展成为主要新媒体社交平台,用户数量庞大,拟在微信平台进行开发湖北省地名普查数据校验核对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板块:

1、注册登录。

用户通过扫描系统二维码或分享链接,登录微信平台校验核对系统。

2、搜索功能。

是系统能够显示出有关市、区下属的村落、街道,以缩小搜索范围,便于用户查询,用户也可通过输入地名方式直接查询地名。

3、纠错功能。

用户通过搜索地名,可获取关于该地名的公开信息,如对地名有异议,可点击纠错按钮对地名进行纠错。

4、录入功能。

如未能搜素到结果,系统将显示录入按钮,用户点击后,进入录入页面,能够提交新的地名信息。

5、历史查询。

用户可对本人提交的记录进行查询,并显示状态,此外,用户还可查阅本人的红包记录。

6、后台审核及发放奖励。

管理员进入后台后,可查看用户已提交的信息,对内容进行修改,选择“通过”或“拒绝”。管理员通过对信息质量进行评判,确定奖励金额,确认后以“红包”形式发送给相应的微信用户。

7、分享功能。

用户可在朋友圈、微信群等对搜索出的页面,及本人提交的信息页面等进行分享。

8、数据统计功能。

系统后台可对提交地名纠错的信息数量、“通过”的数量、发放红包的数量、关注的用户数量等进行统计,为管理员推进和完善相关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四)关于合作方式及进度:

1.北京互联直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互联直通)与宜都市民政局(以下简称民政局)在现有的程序测试版基础上确认开发需求,主要包括界面样式和功能。

2、互联直通根据需求完成微信平台程序的开发、包括开通网页版和微博(根据民政局需求,约2-4周)。

3、开发期间,民政局提供地名数据,互联直通导入数据库(需要有地名的数据库的id,行政区划编码等,以便工作完成后,能将收集到的数据导回到民政局的地名数据库)。

4、互联直通和民政局配合,完成对程序的测试(3天左右)。5、系统上线(由互联直通公司提供网络空间和带宽)。6、民政局进行全媒体的主题活动推广宣传。

7、互联直通对网友提供的纠错等信息进行过滤(主要删掉无效信息)。8、民政局指定监理公司对互联直通公司预审核后的信息进行审核。9、互联直通对通过审核的信息按标准给网友发送微信红包。

10、互联直通定期给民政局提供运营数据。

11、活动结束后,互联直通完成活动总结报告,并将地名纠错信息数据库提供给民政局。预计程序设计和测试时间2-4周,活动时间一个月左右。

(五)关于费用:

1、互联直通按录入地名数量收取系统的维护费(每条3元)

2、互联直通对信息进行过滤,按网友提交的数量收费,每条7元。民政局指定的监理公司对预审核信息进行审核。

3、网友提交的纠错或录入信息通过审核后的红包费用为每条2-10元。

4、用户登陆后获得100积分,将地名信息转发到朋友圈每天可以获得100积分,每100积分可获得一次抽奖机会。为支持此次试点,互联直通将提供不超过2万元奖品。

北京互联直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篇2:宜都互联网 地名试点工作方案

各村(居):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09〕58号)、《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陆地)试点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陆地)试点工作规程实施细则的通知》(闽地名普查办[2010]3号)和《漳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漳州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领导小组的通知》(浦政办[2011]111号)等文件精神,为做好我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从2011年11月开始,到2012年6月底结束,对全镇域内的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进行全面普查,统一标准,规范成果,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

二、工作步骤

根据上级部署,官浔镇地名普查工作具体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日~2011年11月25日)。镇成立地名普查工作机构,制定官浔镇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做好地名普查各项准备工作。各乡(镇、场)要成立地名普查工作机构。

(二)调查摸底(2011年11月26日~2011年11月30日)。主要任务是对本镇的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纪念地(遗址)、公园(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建筑物、单位、陆地地形、自然村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三)实施阶段(2011年12月1日~2012年4月30日)。地名普查工作具体实施分类实地登记的办法。

1、普查方式:采用镇普查办工作人员入村逐项登记的方式。

2、录入办法:由各村(居)普查员按摸底数据,再进一步核实后,采用手工录入。

(四)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30日)。各村和各行业完成录入工作后,由镇普查办工作人员负责完成材料的校对、整理、汇总和上报县普查办,迎接上级主管部门检查验收。

漳浦县官浔镇人民政府

篇3:宜都互联网 地名试点工作方案

1 福建省海岛概况

福建省是我国海岛大省, 海岛数量在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二, 仅次于浙江省。依据1991年出版的《福建省海域地名志》[1], 全省海域地理实体共计5 598个 (表1) 。

福建省海湾众多, 岸线曲折, 海岛开发总体程度不高, 尤其是远离大陆的无居民海岛开发程度较低, 但是靠近大陆的一些无居民海岛和有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程度较高[2]。海湾内良好的避风条件和优良的水质条件, 使近陆海岛周边分布出现了许多围垦养殖区, 开发利用方式不同, 一些海岛甚至被围在围垦区内, 这为海岛地名普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近年来, 随着我国海洋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福建省在海岛管理工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 海岛地名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其中, 存在着有岛无名、有名无岛、多岛同名、岛名称不规范以及岛体与名称不对应等诸多问题, 无法满足海岛开发、保护和管理的需求。通过本次全省海岛地名普查, 查清福建省海岛地理实体及名称, 对尚未命名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 对重要海岛设置地名标志, 对消失海岛实地调查落实并按规定注销, 进而全面掌握福建省海岛地理实体名称的基本情况, 对提升福建省在海岛地名管理的服务能力, 促进福建海洋事业发展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福清市海岛地名普查试点遇到的问题

福建省海岛地名普查工作以厦门市和福州市的福清市 (县级市) 为试点开展普查工作, 以海岛地理实体为主要普查对象。笔者以福清市的海岛地名普查工作为基础分析福建省海岛地名普查工作的一些典型问题。

福清市属于福州市管辖的一个县级市, 与平潭岛隔海坛海峡相望, 南接莆田市, 北接福州市的长乐市。根据下发的调查目录, 该市需现场调查海岛222个, 实际现场调查230个海岛, 其中8个为新发现海岛 (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 福清市的堤连岛、堤内岛数量较多, 占到海岛总数量的1/4多, 有19个海岛已被炸岛消失, 情况较为复杂。

由于福建省海岛特征复杂, 在调查中对于海岛的界定、数量的认定等方面遇到了诸多问题, 下面就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2.1 堤连岛和堤内岛

由于福清市湾澳内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水产养殖业较为发达, 很多近陆海岛周边建有大量的围垦养殖区, 因此出现了许多堤连岛, 甚至堤内岛, 如图1中的1#岛。《全国海岛地名普查工作手册》中规定, “以填海连岛方式将海岛与大陆相连的, 连岛部分占该海岛岸线比例大于1/4时, 不作为海岛地理实体处理”, 按照此要求, 很多堤连岛不能再作为海岛处理, 需作为陆地。福建省目前全省海岸线修测已经结束, 海岸线修测成果已于2008年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对外公布, 围垦区附近的海岸线基本划定为围垦区向陆一侧, 如图1中的海岸线和2#岛。因此, 若按照《全国海岛地名普查工作手册》的要求将连岛岸线比例大于1/4的堤连岛和堤内岛划为陆地, 将与岸线修测成果存在一定的矛盾, 为今后的海岛管理与开发带来困难。

堤内岛, 孤立于围垦区内, 根据《全国海岛地名普查工作手册》中的规定, “海岛, 是指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应将其认定为海岛。但是这些堤内岛四面只有在养殖户放水时才被海水包围, 是否将其作为海岛也是在困扰普查工作者的一个问题。

2.2 海岛的认定

根据《全国海岛地名普查工作手册》中的规定, “海岛, 是指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按照此原则在界定独立海岛周边分布有大量高潮出露的岩石时存在较大的争议。

福清市的海岛岩性多为花岗岩, 造岛时周边多发育有明礁、干出礁、暗礁, 如果严格按照此《全国海岛地名普查工作手册》中的定义, 在独立的大海岛周边的明礁应列为单独海岛, 如图1中3#岛周边的明礁, 这样无疑会增加福清市海岛数量, 但这些新增加海岛从海岛资源角度考虑意义不大, 同时为今后的海岛命名、开发、利用和审批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

2.3 海岛数量的确定

(1) 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海区, 受地形、潮汐、波浪的综合作用, 在两个距离较近的岛之间形成连岛沙坝将两岛连接,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连岛沙坝的成长, 连岛沙坝在高潮时亦能漏出水面, 此类海岛数量如何确定, 是合并为一个岛还是仍然作为两个岛分别计算数量, 较难确定, 如图1中的2#岛与3#岛。

(2) 在一些距离较近的海岛, 为了得到较好或较大面积的避风水域以用于养殖, 海岛之间通过修筑石堤相连, 此类海岛的数量如何确定也是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如图1中的4#岛与5#岛。

2.4 海岛的存在与消失认定

在海岛的开发与利用中, 由于之前对海岛保护与管理制度的缺失, 对海岛的开发处于较为粗放的状态, 使海岛的原始地形地貌完全被改变。在福清市海岛地名普查实地调查中发现, 某些海岛被炸然后整平, 利用其岩石平台进行生产活动;某些海岛整体被炸, 但仍残留一些基岩礁盘, 并在礁盘的基础上修筑人工构筑物;某些海岛直接被填至地下, 现场完全无岛屿痕迹, 只能通过调访获取其原始资料。这些被完全改变了地形地貌的海岛, 如何判定其为存在还是消失, 开发到何种程度为仍然存在, 开发到何种程度即为消失, 由于此问题与海岛的认定及今后的保护与管理密切相关, 目前尚无明确的标准, 普查工作中尺度难以把握。

2.5 名称标准化

根据有关要求, 海岛名称不符合命名规则的需进行名称标准化, 标准化原则中有一条为“全省海岛不重名”。由于此次海岛地名普查涉及范围广, 许多小的地理实体重名率很高, 这对于名称标准化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海岛的很多现有名称是根据其外形、地貌特征和位置特征等特点以及当地地方方言进行命名的, 且已被当地群众广泛接受, 如果改动量过大, 会使群众今后对海岛标准名称的认知大打折扣, 不利于推广使用;同时, 由于此原则的限制, 名称的标准化工作只能待全省的地名普查工作资料统计结束后才能开展, 使现有的名称标准化工作停滞不前。

3 建议

针对在福清市海岛地名普查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应对上述问题。

(1) 对于堤连岛、堤内岛周边仍然有海水存在的, 可仍然作为海岛地理实体处理, 但在今后海岛开发管理上应作为个案处理, 这些海岛实际上已经部分改变属性, 其开发利用方向将随围垦区的功能确定;对于围堤内已经填海造地或者海岛大部分与陆地相接的, 建议不再作为海岛地理实体统计, 以便于进行管理, 但应与海岸线相协调, 避免出现管理漏洞。

(2) 对于独立大岛周边距离近且退潮时同属一个干出礁范围的明礁, 建议不作为海岛地理实体, 而与大岛作为一个地理实体处理;距离较远且退潮时不同属一个干出礁范围的明礁, 可单独作为一个海岛地理实体。建议由全国海岛地名普查技术负责单位规定, 以便于统计标准的统一。

(3) 对于两个海岛距离很近, 底部有自然形成礁盘或沙坝连接的, 建议作为一个海岛地理实体处理, 以面积大的海岛名称作为合并后海岛名称;对于通过人工堤坝将海岛连接的, 建议仍然将海岛独立计算数量。

(4) 被完全改变地形地貌的海岛的存在与消失尺度较难把握的, 建议大潮时不具备海岛特征的地理实体均将其注销, 作为已消失的海岛。

(5) 建议在名称标准化时, 标准降低为县级市内不重名, 这样可大大降低标准名称的推广难度, 又能保留许多具有丰富含义的原有名称。

普查遇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全国海岛地名普查工作手册》难以应对复杂的实际情况, 在前期的规程编写时未能将各种复杂的情况列入其中, 因此, 待海岛地名普查的更详细的工作手册制定后, 诸多问题应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福建省地名学研究会.福建省海域地名志[M].广西:广西地图出版社, 1991.

篇4:宜都互联网 地名试点工作方案

一、筹资机制

(一)筹资标准

未实现全区大病保险统筹前,试点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保险筹资能力、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情况、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水平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5个因素,以市为单位,精细测算,科学合理确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2013年筹资标准原则上为每人每年不高于35元,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可实行不同的筹资标准,试点市可根据5因素科学测算确定,按年度实行动态调整。

(二)资金筹集

根据筹资标准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资金作为大病保险资金,不增加城乡居民额外负担。有结余的地区,先利用结余统筹大病医疗保险资金;结余不足或无结余的地区,从下一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中统筹解决。

(三)统筹层次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行市级统筹,以试点市为单位按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分别统一承保和补偿。其中城镇居民参保人员大病保险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由卫生部门组织实施。

(四)统筹范围

统筹范围包括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条件成熟的试点市可以探索建立覆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

二、保障内容

(一)保障时间

大病保险保障起止时间、结算年度起止时间原则上与各试点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新农合保险期间一致,也可以与自然年时间一致。2013年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原则上从2013年1月起实施。

(二)保障对象

试点市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合)人员。

(三)保障范围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对经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偿后还需个人负担的超出各地确定的大病保险起付线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原则上根据各试点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确定,起付线不含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以下个人自付部分。

(四)起付线确定

2013年起付线由试点市自定,原则上不得高于15000元,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也可分别设定不同的起付线。起步阶段可稍高一些,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逐步降低。

合规医疗费用指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医疗费用。由各试点市综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部门意见后统一出台相关办法,明确不列入大病保险合规医疗费用报销范围,报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部门备案。

(五)保障水平

以力争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合理确定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对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扣除起付线后的个人自负医疗费用,根据上年度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合理分段,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分段报销比例具体标准由各试点市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全市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一个年度合计的实际支付比例均不低于53%。起付线和报销比例今后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筹资水平和医疗费用增长水平逐年调整,最大限度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需转省外治疗的,按转外就医管理办法经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办理转院手续的,超出大病起付线部分合理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统一为50%。做好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政策的衔接。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五保户、其他城乡低保对象及城乡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余额部分,分别按照100%、90%、80%的比例给予医疗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限额按医疗救助政策执行。

三、支付方式

(一)资金支付

各试点市原则上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各试点市、县(市、区)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筹集的大病保险资金由市本级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向商业保险一次性划转97.5%,余下2.5%年底由试点市组织相关部门考核后再给予结算。商业保险机构每月25日前,将上月发生的大病医疗费用及时支付给医疗机构或参保人。

(二)结算方式

单次住院合规的个人自负费用超过起付标准的,商业保险机构应在参保人提出申请之日起1个月内给予补偿大病医疗保险费用;单次住院合规的个人自负费用未超过起付线,但年内经多次住院且累计超过起付标准的,商业保险机构在结算年度末对参保人按起付标准报销比例给予一次性补偿。

(三)建立风险调节机制

试点市要遵循收支平衡、保本微利原则,建立风险调节机制。在计算盈利率、亏损时,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应分开核算,分别支付。确定商业保险机构扣除直接赔付和综合管理成本(招标确定,不高于大病保险总额的5%)后,盈利率或亏损率应控制在5%以内,由各试点市招标确定盈亏率的目标值,根据试点情况逐年调整。

1.盈利分配办法。盈利率小于和等于目标值时,盈利部分全部归商业保险机构;盈利率超过目标值以上的部分,全部返还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农合统筹基金。

2.亏损分担办法。亏损率小于和等于目标值时,经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监察、审计部门综合评估后符合大病保险政策支付范围的,由商业保险机构和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农合统筹基金分别支付亏损额的50%;亏损率超过目标值以上的部分,全部由商业保险机构承担。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农合统筹基金优先从基金累计结余支付,基金累计结余不足的,从下一年度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农合统筹基金中统筹解决。

四、承办方式

(一)采取招标方式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保险

招标工作由各试点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和财政部门联合实施,在招标前期公布当地参保人员情况及其相关医疗费用数据,商业保险机构依此制定合理的大病保障方案,依法投标,监察、审计、发展改革(医改办)、保监等部门依法进行监督。自治区相关部门在大病保险的筹资、报销范围、最低补偿比例,以及就医、结算管理等方面指导试点市开展大病保险工作。符合准入条件的商业保险机构自愿参加投标,中标后以合同形式承办大病保险。一个试点市只能由一家商业保险机构或一个联合体承办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机构要依法投标,承担经营风险。承办大病医疗保险的保费收入,按现行规定免征营业税。

nlc202309010746

(二)严格商业保险分支机构经营资格管理

商业保险机构分支机构必须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基本准入条件,获得承办资质,方可参与我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招投标工作。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符合保监部门规定的经营健康保险的必备条件;在中国境内经营健康保险专项业务5年以上,具有良好市场信誉;具备完善的服务网络和较强的医疗保险专业能力;配备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专职工作人员;商业保险机构总部同意分支机构参与当地大病保险业务,并提供业务、财务、信息技术等支持;能够实现大病保险业务单独核算。所需具备条件、获取资质要求以国家文件规定和自治区印发的招标文件为准。

(三)规范大病保险合同管理

试点市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发展改革、保监等部门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合同范本。试点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部门分别与中标商业保险机构签署居民大病保险合同、新农合大病保险合同,明确具体补偿分段及比例、盈亏率、配备承办及管理资源等,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保证政策的平稳持续施行,合作期限原则不低于3年,试点阶段可先行试签1年。因违反合同约定,或发生其他严重损害参保(合)人权益的情况,合同双方均有权提前终止或解除合作,提前15天报告上级相关部门,并依法追究责任。

(四)探索实现即时结报

商业保险机构要规范资金管理,对大病保险保费实行单独核算,确保资金安全,保证偿付能力。要探索实现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医疗救助和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商业保险机构应依托原有的医保信息系统建立大病保险结算信息系统,与相关部门交换和共享大病保险保障对象的补偿数据,提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报销手续,努力实现患者出院时医疗费用即时结报,确保群众方便、及时享受大病保险待遇。商业保险机构要发挥网络优势,积极探索提高异地就医结算的服务效率,自治区外就医和自付费用累计超过起付线申请补偿的大病患者,经向患者参保参合所在地申请,商业保险机构应控制在1个月内办结。

五、实施步骤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行试点先行、逐步推开。2013年起选择柳州、钦州市开展大病保险试点,成熟一个增加一个,不断完善政策、逐步推开,力争到2014年在全区全面开展大病保险工作,初步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第一阶段:启动试点。2013年1月,柳州、钦州市制订开展大病保险试点工作的具体方案,确定起付线、筹资标准、实际支付比例、盈亏分担机制等,启动大病保险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招标实施。2013年2月底前,试点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民政、保监、财政等部门完成大病医疗保险招投标、合同协议签订、考核评估制度、财务列支和会计核算办法、保费划拨等相关工作。商业保险机构完成信息网络、人员培训、承办服务能力建设等工作,并正常运行大病保险业务。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2013年6月和12月,自治区和试点市相关部门对大病医疗保险工作运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进一步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实施方案,条件成熟时推广试点经验。

上一篇:材料:务虚会发言材料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世界各国的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