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心理与作文成绩关系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2022-11-29

作文与作文心理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两个活动, 统一在学生的作文学习过程中。面对作文教学这个老大难问题, 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作文成绩, 更要了解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惟有如此, 才能找到作文教学难的症结所在, 求出破解作文教学难题的有效办法。

为此, 我们对贵州省遵义市所属的道真县、正安县、赤水市、红花岗区和汇川区等三县一市二区共210名小学生的作文心理现状及其与作文成绩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从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动机、坚持性和作文成败归因和作文修改等几个方面入手, 分析了小学生作文心理现状及其与作文成绩之间的相互关系, 意在为小学作文教学提供参考。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 作文兴趣与作文成绩

1.1.1 小学生作文兴趣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对作文“非常喜欢和喜欢”、“有时喜欢”、“不喜欢”的人数与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8.6%、40%和11.4%。这个调查结果表明, 小学生整体上对作文是喜欢的, 接受的, 并且愿意在作文成绩失败的情况下继续努力提高作文能力。虽然, 学生喜欢并坚持作文学习的原因多种多样, 但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具有渴望学习的天性”这一学习心理现象相吻合[1]。

1.1.2 作文兴趣与作文成绩的关系

占总数48.6%的非常喜欢和喜欢作文的学生中, 作文成绩优良的占41.2%, 5.9%的学生作文成绩差;占总数40%的有时喜欢作文的学生中, 作文成绩优良的占28.6%, 17.6%的学生作文成绩差;占总数的11.4%的不喜欢作文的学生中, 作文成绩优良的占25%, 25%的学生作文成绩差。这个结果表明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成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作文兴趣越强, 作文成绩就越高, 而提高作文能力的愿望也越强;反过来, 作文成绩的优良巩固并加强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而失败的作文成绩则加剧了学生对作文的厌恶和逃避。

此外, 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程度影响着他们对作文的坚持性。在非常喜欢和喜欢作文中的那部分作文成绩差的学生, 都表示将继续努力提高写作能力, 没有表示要放弃作文的。有时喜欢作文的学生, 他们的作文成绩和对作文的坚持性也存在很大的波动性;作文成绩的波动与对作文的坚持性的波动基本一致。

1.2 作文目的与作文成绩

1.2.1 小学生作文目的

在回答“为什么要写作文”这一问题时, “想把有趣的事写下来, 想把心里话告诉别人”、“写好作文对将来的生活、工作都有好处”、“为了考试得到好成绩, 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三个选项与调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8.6%、32.9%和28.6%。这个结果表明, 在促成学生作文目的的动因中, 有趣、快乐、真实、充满想象力、能反映学生心声的作文教学内容起着主要作用, 而学习目标本身形成的动因占据次要地位, 外在动因如教师和家长的表扬或者惩罚成为第三种动因。

1.2.2 作文目的与作文成绩的关系

占学生总数38.6%的“想把有趣的事写下来, 想把心里话告诉别人”的学生中, 44.4%的学生作文成绩优良, 只有14.3%的学生作文成绩差;占学生总数32.9%的认为“写好作文对将来的生活、工作都有好处”的学生中, 17.4%的学生作文成绩优良, 21.7%的学生作文成绩差;占学生总数28.6%的“为了考试得到好成绩, 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的学生中, 35%的学生作文成绩优良, 15%的学生作文成绩差。在小学生看来, 作文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有趣的、快乐的、开心的事情记录下来, 在“以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一看”或者和“别人一起分享”。

通过上面的数据, 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阶段, 各种写作动因皆能引发学生的作文动机, 其中以记述生活中快乐、有趣的事情和倾诉心中的秘密为重要动因。引发小学生作文动机目的的动因表明:在小学阶段, 作文目的与作文成绩之间关系不大, 即在小学阶段, 对学生进行各类作文目的的教学对提高学生作文成绩效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1.3 作文修改与作文成绩

1.3.1 小学生作文修改心理

作文修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作文修改的态度也反映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坚持度等。小学生是怎样看待作文修改这一环节的呢?在关于作文修改这一调查项目中, “认真看老师的修改, 然后再自己修改”、“自觉修改”、“不能自觉修改, 需要教师指出后修改”、“需要教师修改”的人数与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7.1%、25.7%、27.1%和10%。调查结果表明, 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作文修改主要依靠教师, 而不是学生自己, 有待于作文修改习惯的培养和修改能力的提高。

1.3.2 作文修改与作文成绩之间的关系

在25.7%“能自觉修改”的学生中, 有38.9%的学生作文成绩良好, 11.1%的学生作文成绩差;在10%“需要教师修改”的学生中, 有42.6%的学生作文成绩良好, 无学生作文成绩差;在27.1%“不能自觉修改、需要教师指出后再进行修改”的学生中, 有36.8%的学生成绩良好, 26.3%的学生作文成绩差;在37.1%“能认真看老师的批注、并且再次进行修改”的学生中, 有23.1%的学生作文成绩良好, 7.7%的学生作文成绩差。结果表明, 在小学阶段坚持作文修改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作文成绩和作文能力的提高, 而教师的修改成为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1.4 作文坚持性与作文成绩

1.4.1 小学生作文坚持性心理

坚持性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作文坚持性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作文成绩。在“如果你作文成绩差或者一般”将如何对待作文这一问题的答案选择中, “喜欢并坚持写作文”、“无所谓”、“厌恶并讨厌写作文”三个选项与调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72.9%、20%和7.1%。这一调查结果表明, 在面对学习困难时, 绝大多数学生能坚持下去, 尽管他们坚持的动因多种多样, 或者是对作文很感兴趣, 或者是希望通过坚持写作, 提高自己的作文成绩和语文成绩, 等等。而对作文感到厌恶的学生, 主要是觉得写作文太难或对作文根本就不感兴趣。

1.4.2 作文坚持性与作文成绩的关系

在“如果你作文成绩差或者一般”一题的选项中, 有72.9%的学生选择“坚持学习并努力提高写作能力”, 其中37.3%的学生作文成绩优良, 9.8%的学生作文成绩差;有7.1%的学生表示“厌恶并讨厌写作文”, 其中20%的学生作文成绩优良, 40%的学生作文成绩差;有2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其中28.6%的学生作文成绩优良, 28.6%的学生作文成绩差。通过这一调查分析, 可以发现, 学生作文的坚持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而学生作文的坚持性与学生作文的动机、兴趣、成绩紧密相关:当学生作文成绩优良、作文兴趣浓厚时, 就具有高坚持性;而高坚持性反过来促使学生不断学习, 提高作文成绩。

1.5 作文归因与作文成绩

1.5.1 小学生作文成败归因心理

从作文成败归因来看, 小学生将作文成功归因于“教师”、“勤奋”、“聪明并勤奋”、“聪明”、“运气及其他”的学生人数与被调查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2.9%、18.6%、7.1%、5.8%、5.7%。在作文失败归因方面, 将作文失败归因于自身的“不努力”、“聪明但不努力”、“运气及其他”、“教师和家长”的学生人数与被调查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7.1%、24.3%、17.1%、11.4%。

在学生作文成败的归因上,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学生作文成绩优秀, 他便将成功的原因主要归于教师;而学生作文成绩差, 他便将失败的原因主要归于自己的不努力。这个有趣的现象是否表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业现状的认识存在矛盾呢?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发现, 学习者本身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和内在潜能, 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学生将作文失败主要归因于自身, 正表明学生从小就有一种学习的潜能, 愿意选择学习而不是逃避学习;将作文成功主要归因于教师则表明, 小学生认为学业成绩的取得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在小学阶段, 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是相当高的。

1.5.2 作文归因与作文成绩之间的关系

学生作文成败的归因方式影响着学生的作文成绩,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归因方式来预测学生未来的作文成绩。在62.9%的认为自己作文成绩优异原因在于“教师和家长”的学生中, 有29.6%的学生作文成绩优良, 9.1%的学生作文成绩差。在18.6%的认为自己作文成绩优异原因在于自己“勤奋”的学生中, 有30.8%的学生作文成绩优良;无学生作文成绩差。在5.8%的认为自己作文成绩优异原因在于自己“聪明”的学生中, 有75%的学生作文成绩优良, 25%的学生作文成绩差。在7.1%认为自己作文成绩优异原因在于自己“聪明并且勤奋”的学生中, 有40%的学生作文成绩好, 无学生作文成绩差。在5.7%的把自己的成功归于运气和其他因素的学生中, 有50%的学生作文成绩好, 25%的学生作文成绩差。

在47.1%的将作文成绩差的原因归于自身“不努力”的学生中, 成绩优良与差的各占21.2%。在24.3%的将作文成绩差的原因归于自己“聪明但不努力”的学生中, 有35.3%的学生作文成绩优良, 23.5%的学生作文成绩差。在11.4%的将作文成绩差的原因归于“教师、家长”的学生中, 有37.5%的学生作文成绩优良, 12.5%的学生作文成绩差。在17.1%的将作文成绩差的原因归于“运气及其他”的学生中, 有58.3%的学生作文成绩优良, 无学生作文成绩差。

学习归因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绩的原因的认定、归纳和总结, 对自己学业成就的归因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有重要影响。调查发现, 归因于内部因素的学生无论在作文的兴趣、坚持性、动机上的愿望都相当强;而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学生则缺乏较强的作文兴趣、动机和坚持性。比如把作文成功归因于运气或其他因素的学生多数对作文存在侥幸心理, 他们期望通过范文的模仿或者灵感的出现来获得作文的成功, 因此, 他们的作文成绩存在很大的波动性。

2 研究结论及建议

2.1 结论

在小学阶段, 学生整体上对作文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真实、快乐、有趣、充满想象力的作文教学内容能增加学生的浓厚的作文兴趣, 提高作文成绩。

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成绩。在归因成败上, 学生容易将成功的作文学习归因于外在因素, 而将失败的作文学习归因于自身。

在小学阶段, 外在的作文动机是必须的和必要的;合理地利用外在动机, 能够促进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作文的成绩, 并保持学生作文学习的坚持性。

从写作目的来看, 小学生的作文目的与作文成绩关系并不大, 在小学对学生进行作文目的之类说教对作文教学效率的影响不大。因此, 在小学阶段, 作文教学应该淡化作文目的的教育。

在小学阶段, 作文修改必须加强教师的指导引路作用, 单纯的学生进行作文修改对作文教学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2.2 建议

第一,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内容应该切实做到“真实、快乐、有趣”, 摒弃人为的拔高, 切切实实地贯彻“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像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留心周围事物, 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2]和“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等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要求, 使小学作文教学成为“快乐作文”、“成功作文”和“有趣作文”。

第二, 教师的指导应该重在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习惯, 而不是作文的功利目的和系统的作文方法, 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天性”, 培养小学生对“语言的好奇与敏感”, 而不是“培养语言的程序员和思想的懒汉”。[3]

第三, “教师应形成源性的智慧”, 具有高尚的趣味与正确的价值取向, 能够“对学生的才情与灵性, 哪怕是处于萌芽状态, 都有一种发现的敏感和直接扑上去拥抱的冲动”, [3]避免在引导时因自身的趣味很平庸, 价值取向不纯正, 从而“以一种整齐划一的权力要求去规范学生”, [3]扼杀孩子的写作灵性和丰富有趣的精神生活。

第四,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避免因自己的指导无力使学生在作文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无助感”, 以致引发学生作文动机降低, 兴趣淡漠, 厌恶甚至逃避作文。

第五,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 逐渐减少对教师或者外在条件的依赖,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作文的动机上,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减少外部刺激, 帮助学生将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 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持久的兴趣和热情, 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作文。

摘要:对遵义市三县一市共210名3~6年级小学生进行作文兴趣、作文动机、作文归因、作文修改现状进行调查, 发现小学生作文兴趣、动机、归因与修改与作文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作文,兴趣,动机,归因,作文修改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 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 张玲.石韫玉而山晖——关于作文教学的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 2003 (8) .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下一篇:谈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