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22-09-12

目前,高校是组织和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各团委下辖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志愿者公益类社团等。与此同时,探求志愿服务组织运作的长效机制,更好的管理志愿服务队伍已成为各级团组织,特别是高校基层团组织和公益活动组织急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是长春工业大学和周边3所工科院校大学生。向在校学生发放了500份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495份,回收率达99%。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和座谈为主,主要针对各年级本科在校学生。

2 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2.1 工科院校志愿服务参与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85%的学生志愿服务时间少于10小时,10%的介于10~20小时之间。80%的学生没有定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习惯,平均每月一次以下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占75%。由此数据可以看,高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是普及较广、参与度较低,认知度很高、参与热情很小,随意性较强、专业性较弱的情况。这样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关。

2.2 工科院校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形式

在调查中,仅有40%的学生知道从事服务工作前志愿人员是要经过培训。显然,在高校中这样的比例相对偏低,说明我们的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度不够高,相对来说还处于一个相当业余的阶段。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高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组织乏力,活动内容单调,专业程度较低等情况,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优势特点等诸多的问题。

2.3 工科院校大学生参对志愿服务的看法

仅有20%的同学认为志愿者服务是不需要任何费用补偿的,60%的认为需要报销相关开支,20%的认为还应该付给相关的报酬或者实质性的嘉奖,如:奖学金加分,给发证书等等。这些的数据反映志愿者群体中有部分人还是存在功利心态的,同时由于大学生的经济能力普遍一般,而组织志愿者活动有些时候也需要一些如车费等必须的成本。

60%的同学更愿意参加学校级和学院级等大型青年志愿者活动,40%的则认为自行组织更好更实际。志愿服务活动动机方面,有85%的同学认同参加志愿活动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75%的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应尽的社会责任,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数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还是有着很好的理解和认同,映射出了当代大学生的较高思想道德水准,有较好的道德修养而后社会责任感。

3 如何才能加强志愿服务队伍管理和建设

结合以上调研数据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及开展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虽然“青年志愿者”的形象已经被普遍了解、熟悉和理解,但是真正能领会志愿服务精神,能够把志愿服务活动当作大学中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部分,并从其中获得收获,而并经常参加的同学还是为数不多。

4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

4.1 严格规范管理制度

保证高校大学生愿服务工作深入健康的发展,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符合高校实际的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定相关章程,明确志愿服务的定义、注册程序、管理、培训、权利、义务、激励和表彰等制度,实现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工作的工作格局,使高校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方案,根据服务时间和质量对志愿者所做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优,鼓励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尽量保障他们的权利,使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4.2 大力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

当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随着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独立地观察社会、透视人生的能力更强,形式老套、形式主义味道比较浓的活动形式已不能适应他们的要求。作为组织者应该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形式,使之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志愿者以更多的热情参与进来。

针对现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乏力、机械雷同、无新意和吸引力的问题,组织者应尽量提志愿服务工作的高专业程度,重视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与创新。一方面切实考虑被服务对象的需求,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而并非浮于形式、追求宣传效果的实效性和轰动性。在大力拓展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打造一些品牌活动。活动的形式既要结合时代的需要,也要充分考虑组织自身的特点,脚踏实地地把志愿服务工作做好做精。

4.3 系统的建立长效机制

志愿服务工作不是暂时性、随机性的活动,服务奉献是应贯穿大学四年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的。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突击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系统、长效稳定的工作机制。应当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长期管理,做好志愿者活动的纪录、成效评估、及时反馈工作,加强行为规范和相关技能的培训,着力提升志愿服务队伍的凝聚力、责任感和荣誉感。引导和帮助青年志愿者把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大学期间自觉的行为。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得满足志愿者的需求与期望,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方式,使志愿者的工作得到真正的承认可,另一方面还需做好志愿者精神与志愿服务文化的宣传工作,真正让更多的人真正领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同时将志愿服务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提高自我的实践中完善自我,得到锻炼和提高。

4.4 加大社会的投入力度

志愿服务工作归根结底是一个社会性的活动,只有得到更广泛的社会支持,活动才能更好地展开。当前,社会舆论对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认可还不够,志愿服务工作在社会上的宣传的力还不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从多种渠道和形式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让更多的人重视、关注和关心青年志愿者这个群体。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力量,在政策、资金、场地、方式等各个方面给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保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而后提高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5 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着力充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精神建设也是很重要的。青年志愿服务是青年大学生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主体,他们具有普通人群所不具备的知识特长、蓬勃的朝气和高涨的热情,更具有团结、友爱的奉献精神和对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如何用好的机制去激励和规范他们服务大众,鼓励针对不同服务人群,专业化高的志愿服务组织的建立,丰富志愿服务资源,壮大志愿者队伍,建立更加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让大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保障青年志愿者健康成长,将是我们团组织需要长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摘要:为了更好了解高校志愿活动的情况和困难,寻求培养青年志愿者及开展志愿活动的有效途径,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调研数据和材料支持,在对长春工业大学和周边3所工科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科院校学生的参与志愿服务以及对志愿服务的认识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

上一篇:论古代文书“檄”的发展演变下一篇: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