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博物院小学生作文

2024-04-23

观博物院小学生作文(共13篇)

篇1:观博物院小学生作文

观博物院小学生作文

郑州市的农业路上有一个河南省博物院。今天我爸爸就带着我去参观了。

我们来到大门口看到买票的人都快排成一条长龙了,我和爸爸找了个车位,停进去。就来到门口排队买票就进去了。

进了大厅,一副20多米高的壁画扑入眼帘。那两头大象之间有一个人,问爸爸那是什么意思呢?爸爸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这就是河南省的简称豫的意思。我们第一个看到的`是埃及古代的文物,一进去就觉得我们到了埃及。那里有木乃伊和木乃伊的木棺,第二个就是中国金代、元代,唐代和宋代的瓷碗或者是瓷枕瓷盘。

因为今天只开放了一层,所以我们只能回家了。出口还看见了商朝的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我和爸爸合了影之后就回家了。今天我受益匪浅,不但知道了中国历史很悠久,还知道了埃及的历史也很悠久。

篇2:观博物院小学生作文

今天我们前去参观良渚博物院观赏良渚文化

走进第一展厅发现里面的柜子里放着琳琅满目的玉器,真是目不暇接,有:余杭文家山16号墓出土的玉珠。余杭后杨村遗址7号墓出土的玉管、玉锥形器、玉坠。余杭瑶山遗址2号墓出土的玉手柄。余杭反山遗址15号墓出土的玉镯。余杭反山遗址14号墓出土三叉形器。余杭瑶山遗址1号墓出土的玉璜......我还看见了一种奇怪的纹,叫龙首纹,是良渚文化玉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题材之一,后来被神人兽面纹取代。主要见于早中期的环、镯、璜、锥形器等玉器的边缘,也有个别的圆雕作品。进入第二展厅,里面响着打雷声,还有几个腊像。第一组腊像在锄地,第二组在制作陶瓷。我还看到一具骷髅人躺在石棺里。到了第三展厅,里面也有很多玉器,有:玉珠串、玉管串、玉琮、玉壁、玉钺等。

逛完良渚博物院,我们安营扎寨开始午餐!美食各式各样,光我们小队就有十几样沈灵俊,陈子豪的寿司;沈吉的自制盒饭;吕可风的南瓜饼;还有尹天曦的拌面看他们吃得陶醉的样子我的`口水也流了下来,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呀!

吃完饭,我们进行了活动,有风靡班级的三国杀,有再次流行的悠悠球,还有健康活力的跳绳踢毽子。

微风习习,芦苇随着风上下摆动柔和的太阳渐渐流逝,我们踏上回家的旅程了这两千年文化古国——良渚。

篇3:我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观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 熟读教材,开阔视野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低年级教材内容生动、富有情趣,如《鲜花和星星》《乌鸦喝水》;中年级的教材内容优美、略含哲理,如《庐山的云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高年级的教材内容经典、充满理性,如《青海高原一株柳》《最大的麦穗》。体裁也由诗歌、童话到散文、说理逐步加深,学生的阅读视野随着教材不断开阔。

2. 系统讲解,提供范例

第十二册的习作四《一次实验》,细细分析教材会发现,第四单元《夜晚的实验》《学会合作》等课文已经对实验类习作的写作方法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井井有条的实验顺序,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以及由此获得的深刻道理,有条不紊、娓娓道来,渗透着写作方法的指导和技巧训练。

3. 不断积累,习作源泉

语文教材并非孤立使用,即使到了高年级,我们仍可借鉴低年级教材,比如我们在想象《如梦令》的意境时,可以借鉴五年级《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年级《荷花》等课文,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中情趣,习作内容也生动、充实了很多。五年级下册习作四有一篇游记,没有外出游览经验的孩子们一筹莫展。这时,一位学生的创意让我眼前一亮,她竟然把我们学过的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课文串联起来,用流畅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把一篇游记写成了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从云雾缥缈的庐山,到千峰钟秀的黄山;从清脆悦耳的鼎湖山泉声,到黄果树的银雨洒金街;从蜿蜒的万里长城,到恢弘的秦兵马俑……文采飞扬,正气浩然。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 好的习作来自观察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我们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敏感入微的心灵,是不会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农田里的秋收春种,庄园里的鸡鸭犬羊……都是不断涌来的“源头活水”。写五年级上册《秋天的落叶》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别致的“树叶时装秀”,他们把采集到的树叶做成精美头饰,赏玩、展示,把大自然给予秋天的色彩与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习作也是异彩纷呈。

2. 好的习作来自请教

老人是生活宝典,他们坎坷曲折的生活经历、丰富诙谐的语言积累是我们习作的良好素材。五年级下册习作《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我引导学生把自然现象与作物的生长联系起来,布置学生采访家中老人,整理记录。于是,学生们对风、雨、云、霜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3. 好的习作来自感悟

六年级上册习作六《采访家乡能人》,我们班分小组走进了各个村庄有名的养鸡大户、养鸭大户、种田大户家中,实地参观了这些较大的家庭产业,真切地感受了农村人的自强不息……学生骄傲与自信之情洋溢于习作之中。

三、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农村孩子的生活圈相对狭促,要在学生微波泛泛的习作中点缀一圈圈涟漪,换一种视角,便可以推陈出新,使习作饶有别致。

1. 语言上巧变通

六年级上册习作五《家乡的土特产》,很多学生写盐豆、大蒜等,却没有与众不同的风味。张同学以一句浓重乡音“想知道俺家乡的特产不?”开场,让普普通通的大蒜“土”出了味道,“土”出了特色,简单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转化,不能不说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2. 立意上出新奇

命题作文《迟到》,很多学生毫不犹豫想到气喘吁吁跑进教室,满脸紧张看着老师的“迟到”场面。换一种角度,“子欲孝而亲不待”,“爱”的表达有没有迟到的时候?因为胆怯而没有承认错误,一句“抱歉”有没有迟到的时候?立意上别出心裁,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还会酝酿出更多的情感。

3. 方式上敢尝试

六年级上册习作二《感恩父母》,很多学生是平铺直叙地作文,多少有些千篇一律。如果我们只抓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特别是在叙述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关系时,尝试用电话对话的方式组织全文,不就可以惟妙惟肖地把那份羞涩与亲情展现出来了吗?既抓住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又简约、细腻地反映了人物的情感。

篇4:“囧”观博物馆

知道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手中的鸡蛋是如何瞬间剥皮的吗?《英雄》里李连杰又是如何在空中健步如飞的呢?不用去问冯小刚,也不用去找张艺谋,答案在中国电影博物馆里都能找到。

中国电影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专业博物馆。在中国电影博物馆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很多见证中国电影的历史实物,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还能有机会走入幕后,亲身体验电影拍摄和制作的乐趣。

在博物馆的第一展厅中专门摆设了复原的“魔盘”、“走马灯”等早期光影装置,观众可以在现场看到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世界电影史上的多部短片。

另一个3.8万平方米的展厅似乎更像一个巨大的梦工厂:“丰泰照相馆”内,“一代伶王”谭鑫培凛然而立,表演“黄忠舞刀”片段;摄影师刘仲伦在弓腰拍摄;中国电影创始人任庆泰则手握剧本,在一旁专注地看着。《定军山》的原片虽已毁于大火,但借此场景仍可遥想当年中国电影初生的情景。

电影中几秒内开放的花儿是怎样拍出来的呢?摄影技术展品揭开了谜底——摄影师用定时逐格摄影机,在整个开花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拍摄一张画面,连起来播放就可以了。在这儿,你能看到从拍摄、剪辑、美术、配音配乐到特技、洗印等整个电影制作过程,还能看到化妆师如何将濮存昕一步步“变”成鲁迅。

失恋博物馆

当一对恋人分手,该如何处理令人伤心的纪念品?一间专门收集伤心纪念品的“失恋博物馆”引起了世界各地伤心人的注意。

“失恋博物馆”开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它的创始人维斯蒂卡和格鲁比希奇原是一对恋人,两人分手后成立了这间博物馆。“我们分手后开始探讨,我们交往期间留下的各种物品该如何处理。”维斯蒂卡说,他们最终产生了一个想法:建一座“失恋博物馆”,既可以摆脱痛苦的失恋回忆,又不让它完全被忘却。很快,这个想法通过电子邮件和大家口头传播流传开来。

博物馆专门展出与失恋有关的物品和送给情人的各种礼物,如泰迪熊和照片等。每件展品旁边都有捐赠者写下的说明文字,揭示了这件物品的来源和意义。

格鲁比希奇认为,对那些伤心人来说,失恋物品是一种情感治疗,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失恋而过度伤心。要知道很多人的感情受到过更大的伤害,但他们也都走出了阴影,重新树立了自信。当然,许多参观者并不是前去寻找共鸣,而是来提醒自己幸福来之不易。

“里普利信不信由你”博物馆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栋三层高的粉色建筑时,没准会以为这里刚刚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大楼外墙一条条碗口粗的裂缝清晰可见,白色的墙柱七扭八歪;大门中央位置从顶楼往下甚至被劈成了两半,一个巨大的地球仪就那么摇摇欲坠地嵌在裂缝中,仿佛随时要砸下来……这就是美国著名的“里普利信不信由你”博物馆。

1933年,在芝加哥博览会上,里普利设立了一个“千奇百怪厅”,招牌上写着“信不信由你”,这就是博物馆的开始。为搜集天下之奇,他到过198个国家和地区,行程百万英里以上。

馆内共有10间展室,展出世界各地珍奇物品7500多件,且每一件都有根据。这里有各种长相奇特的人和动物的复制品,二楼大厅中一张长桌旁围坐着8个蜡制奇人,或特别高,或特别胖,或特别矮,或头上生有肉角,还有个妇女竟长着满脸大胡子。这些可不是凭空想象,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馆中还陈列着奇异动物的标本,有三条腿的马、两个头的牛等。

此外,一些奇特的工艺品也令人叫绝。如用3000个晒衣夹做成的大时钟;用6057枚未发行的、1963年版罗斯福头像的一角硬币制成的白宫模型;用16360枚有林肯头像的一分硬币制成的林肯圆木小屋;由烤面包做成的一幅蒙娜丽莎画像;由100万支火柴棒做成的车灯会亮、车轮会转的劳斯莱斯汽车模型等。

如今,“里普利信不信由你”博物馆已经成为美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全球范围内设有30个稀奇展馆,每年到馆里参观的人成千上万。

打鼾博物馆

从古至今,人们怎样根治打鼾?又是什么人打鼾最厉害?在德国阿尔费尔德小镇,藏着一个别出心裁的“打鼾博物馆”。它由治疗打鼾的医生、打鼾研究者约瑟夫·亚历山大·沃思创立,博物馆搜集了千奇百怪的打鼾轶事以及古往今来对付打鼾的独门绝招,堪称世界上最权威的打鼾博物馆。

曾经流传着一个笑话:“怎样才能不打鼾?” “那你得戴着防毒面具睡觉。”在这个博物馆里,就真有一个“防打鼾面具”。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面具由数条皮带组成,将它们缠在下巴周围可以防止张嘴。

这里还有一种名为“耳栓”的器具,将它插入打鼾者的耳朵,打鼾者一翻身就会被它刺醒。还有一种器具由注满精油的细管制成,精油经加热挥发可以进入气管也能防止打鼾。另一件展品是一个口腔辅助装置,它可以将上颚强行向前拉。难怪博物馆主人约瑟夫医生说:“这些都是不折不扣的刑具。”

博物馆中还收藏着一整套关于打鼾的故事、漫画以及各种各样一捏就能发出鼾声的娃娃和动物玩偶。大多数展品都是约瑟夫医生的病人赠送的,还有一部分是他通过互联网搜集而来。

篇5:观吉林省博物院有感

长春市东光学校 五年四班 宋金璞

2013年4月3日我校参加了一个活动——参观吉林省博物院。要求每班派出5位同学参观吉林省博物院。通过这次参观,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从我校出发去吉林省博物院需要坐很长时间的车。客车行驶了一段时间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们是第一个到达博物院的,等待了一段时间,其他学校的同学也陆陆续续的来了。博物院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枝菊花,我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出它是做什么用的。其他学校都到齐了,接着就是领导讲话了。很快我的好奇心就被满足了,原来手中的菊花是要献给小英雄的呀!给小英雄献完花我们就进博物院了。

我们参观了一楼、三楼和四楼。一楼展示的是古罗马方面的文物。有当时用的沐浴液、人们敬仰的各种神的雕像……这里通过展示古罗马的文物,描绘了古罗马时代人们的生活,给人一种跨越国界,游览他乡的感觉。

和古罗马的文物相比,我对中国的历史更感兴趣。三楼和四楼展示的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军史陈列。主题雕塑是“黑土军魂”。浮雕从右至左依次由抗联战士奋勇杀敌、抗联西征、抗联收复东北等画面构成。展示的有周保中用过的铁笔、抗联使用的武器、弹药……还有抗日联军中的几位高级将领和民族英雄。有冷云﹑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英雄们的努力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篇6:观博物馆有感

今天,我们全体学生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省博物馆参观了著名的曾侯乙墓。虽说省博我已经有过好几次的参观经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程度的不同,每一次去都有不同的感触和体会。

参观了博物馆内珍藏的每一件历史文物,我认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们无一不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聪颖与智慧,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文明与进步,甚至有些历史文物还凸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超越时代的睿智。我在叹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慧的同时,更为她们伟大的创造引以为骄傲和自豪。

我在那些雕琢精致的青铜器前驻足良久,她们的精美、精细、精湛令我折服。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雕琢精致的青铜器就是在现代社会文明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今天仍然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稀世珍品。

当然,所有这些历史文物对于我们现代普通人来说可能仅仅是观赏,但想当初这每一件东西对于古人来说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所以,从这些青铜器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古人们日常生活的轨迹,仿佛追述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生活,虽是那么平凡却又是那么华丽。

“曾侯乙”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中国古代曾国的一个名字叫做乙的君主。因为是位君王,所以他的墓穴中出土的文物自然也都散发着古代君王应有的奢华气势。按照古代的习惯,君王入殓前会有许多随葬品一起放入,更有甚者,有的还将活生生的下人、侍女随同君王一同陪葬,真可谓惨不忍睹啊!曾侯乙的墓在建造格局上都是按照他生前的居室设计布局的,没想到古人们连生后也念念不忘自己生前所拥有、所享有的一切。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古人们没有将这些随葬品入土陪葬,并完整地保护下来,恐怕她们早就消逝在战火纷飞、时代的变迁与变革之中了,那么我们今天也就看不到这些精美的历史文物,更无从追溯、考证那个时代的政治、科技、人文、历史、地理等的发生和发展的印记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还应该感谢古代的这位君王了。

在参观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还是这次出土文物中最庞大、最华丽的曾侯乙编钟了。我仔细地观察并倾听了编钟的演奏音律,它的上层音律清脆悦耳,中层音律干净实在,底层音律雄浑厚重,所有的音阶也极符合现代音律的基础。因此,也可以用它来演奏一些现代音乐。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这样奢侈华丽的乐器,也让我们可以更肯定的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因为,她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素养,可以让我们更确切地体味到另一种抽象的美。音乐是一种心境,音乐是一味良药,音乐是一位朋友,人们应该细细地去体会、去欣赏、去倾听。

篇7:观博物馆有感

一走进馆内,一个个逼真的巨大动物模型和恐龙化石扑入我的眼帘,有翻车鱼模型、海龟模型等。其中最让我震撼的就是左上方的豹模型,那只豹十分逼真,牙齿看起来锋利得很,眼睛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看,好像一下子就会扑过来。

接着,我们去了解了“宇宙”,知道了地球的自传与磁场关系,还知道了地球的质量、大小等。那里有个很有趣的仪器,是模仿地球的磁场关系制造的。中间有个会“自转”的地球,而周围都是指南针,随着地球的旋转,指南针也会跟着缓慢地运动起来。

之后,我们来到了“恐龙的世界”,在那里有许多仿真恐龙,有只巨大的霸王龙模型让我大开眼界,它的皮肤就像真的一样,手臂、腿还有头能有多逼真,就有多逼真。我还去看了翼龙的视角,发现原来翼龙的视角是和我们的视角相差180°的,它的视角是横过来的,呵呵,真有趣儿。

篇8:观博物院小学生作文

我从事语文教学20年, 在作文教学方面也作过多种尝试, 但困惑的多, 成功的少。直到对去年那一届学生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大胆尝试并辛勤付出, 终于让我豁然开朗:树立正确作文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在语文教学课上开辟固定的阅读课、写作课和批改作文课, 让学生养成广泛积累、实践和欣赏的习惯, 从而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这是解决作文教学难题的好方法。

一、开辟阅读课, 养成广泛阅读的好习惯。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尤其是写作, 没有广泛的阅读和长久的积累要搞好写作是不可能的。为此, 我在班级里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读书活动, 让班级始终保持浓厚的读书气氛。经与学生商议, 每周星期四的语文课为固定的阅读课。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误, 除非考试和放假。所以每到周四, 不用老师说, 学生就知道干什么了。

问题是哪些书最适合中职学生阅读呢?而且短期阅读还可以, 长期阅读, 学生哪里有那么多的书读呢?如果叫学生去买, 有的孩子家庭情况确实困难。即使是条件好的, 这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为了让学生既节约开支, 又能读到更多更好的书籍, 我就让各个学生列出自己的家庭藏书目录, 我从中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目, 如《名人传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爱的教育》、《优秀作文选》等优秀著作, 然后按著作名称、作者、藏书者、借阅者、借阅日期分行列表打印出来, 这便是《101班藏书目录》。人手一份, 可以随时查找借阅和记录借阅的人和日期, 以便索要和转借。

这些家庭藏书都是经过家长精心挑选的优秀著作, 不仅有很强的文学性, 还具有很深刻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 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时间, 班里掀起一股读书热潮, 人人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互相借阅, 课间或放学后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及对人物的看法, 有的还暗地里较着劲, 比赛着彼此的阅读速度和看书的多少。

为了巩固阅读成果, 我还进行了多媒体书评, 如用多媒体播放易中天的《品三国》视频讲话, 就组织专题讨论:刘邦胜项羽的原因是什么?《红楼梦》读完后, 就根据有关情节进行想象写作训练, 如:黛玉临死前的诉说……这些活动间接引发了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促进了课外阅读的广泛和深入进行。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 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却是无限的。生动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或人物的悲惨命运让他们把每天多余的时间和睡觉前的时间全利用上了。久而久之, 这种阅读行为就成了习惯。有时, 考试耽误了, 他们感觉特别不爽, 就强烈要求我用讲读课补上, 让他们享受集体阅读的快乐。常听有的学生说:“我又读完一本了。”“你看到哪里了?”“这一本很好看, 在××同学那里, 你去借来, 先睹为快嘛。”……家长也很高兴, 有时与家长聊天, 家长说:“我那儿子原来最不爱看书, 现在倒好, 睡觉前不看书就睡不着觉。”

这样的阅读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 既加强了学生的积累, 扩大了他们的视野, 又丰富了他们原本单调、枯燥的生活, 收到了多重效果, 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开设写作课, 进行梯度写作训练, 培养学生按要求写作的习惯。

有了广泛的阅读, 写作热情像火山的喷发一样成为一种需要和必然。学生渐渐有些跃跃欲试了, 他们急切地想把自己刚学到的语言或技巧运用到写作中来, 以享受创造的快乐。经与同学们商议, 决定每周星期五的两节语文课为写作课, 单双周分开, 单周写作, 双周就评讲。作文评讲课又分为老师批改评讲和学生自批自评两种, 交替轮流, 具体情况后面介绍。

学生一般都怕写作文, 尤其是刚上中职的新生。因此, 进行作文写作训练的时候, 要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宏观把握, 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 起点低, 不拔高, 切合学生实际, 要让学生觉得写作不难不可怕, 自然写作的兴趣就来了。有了兴趣, 才能持久, 不久就形成了习惯。

这样的要求, 学生不觉得高, 自然写起来轻松愉快, 一吐为快, 难怪有的学生写作文, 题目叫《享受写作》。光靠课堂训练还不够, 为了配合教学, 我还规定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和三篇读书笔记, 效果很好, 令人欣慰。

三、上好师生作文评讲课, 提高作文欣赏能力。

如果能让学生站在一个较新的角度 (如读者或评卷老师) 来看待自己的作文, 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经与学生商议, 双周周五的作文评讲课由老师评讲与学生自评交替进行。老师评讲的目的旨在引导写作的方向和鉴赏的水平, 让学生明白怎样的作文才算是真正的好作文。而学生点评的目的旨在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 如字不工整, 错别字太多, 主题不深刻等, 加强自我反省, 以提高自我要求和作文欣赏的水平, 并在活动的开展中展现个人多方面的才能。

为了提高学生作文点评的效率, 让学生在两节课时间内完成批改和朗读完所有优秀作文的任务, 我与几个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一起议订了批改作文的标准, 分8个方面, 这就是:

批改标准:满分100分

1. 错字:

10分。 (错1个1分, 扣完10分为止。重复的错字3个1分)

2. 错句:

10分。 (错1个1分, 扣完10分为止。)

3. 错标点:

10分。 (错1个1分, 扣完10分为止。)

4. 语言:

25分。 (生动优美, 25分;流畅, 15-20分;通顺, 10-15分)

5. 主题:

25分。 (新颖深刻, 25分;集中突出15-20分;较突出10-15分)

6. 开头:

5分。 (有技巧, 5分;一般2-3分)

7. 结尾:

5分。 (有技巧, 5分;一般2-3分)

8. 写字:

10分。 (字本身的间架结构5分, 态度是否认真5分)

标准制定好后, 我将学生的作文本按组交错发给每个人, 全班40人分成8个小组, 临时任命正副小组长 (轮流) 负责在同学们批改完后组织组员从8篇作文中选一篇好作文, 准备在第二节课宣读。这正副小组长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发现并挑选人才, 即将本组最优秀的书法家, (字写得最好的) 选出来在黑板上填表, 即写出好作文的题目及作者、朗读的人等内容;还要挑选出本组读书读得好的学生来朗读优秀作文。职责明确以后, 批改开始。

第一节课完成三个任务:1.每个学生用10-15分钟时间批改完手中的一篇作文, 写好评语 (评语先说优点, 后说缺点) , 并写好批改人姓名。2.以小组为单位推荐、挑选本组的一篇好作文。3.以自荐为前提, 确定书写和朗读的人选。朗读需两人, 读优秀作文的为读者 (一) , 读评语的为读者 (二) , 选出的“书法家”负责填表。下面就一次以“享受”为话题的作文评讲为例:

这一堂课紧张而有序, 调动了多个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气氛很活跃。

第二节课师生共同欣赏优秀作文。由选出的同学朗读优秀作文和评语。其他组的同学听完后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或评说优点, 或指出缺点,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百无禁忌。老师可插入点评或总评, 有时可保持沉默。

两节课下来, 师生常感觉意犹未尽, 收获多多, 翘首盼望着下一次点评课的到来。因为:

第一、这种课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这种形式多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全班学生都动手了, 都参加了, 人人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二、让学生增强了自信。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特长, 让那些会读的、会写的、会说的, 各自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几次下来, 差不多每个学生都读过、写过、说过, 个个精神抖擞, 自信满满。

第三、课堂气氛活跃,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上, 师生共同洋溢在收获的喜悦中, 整堂课轻松活泼, 掌声不断, 谈笑风生。因为同学们选的好作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文, 听的同学看到同班同学同题写作的好作文, 受到的启发与那些大作家作品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它是那样的贴近、真实、亲切, 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点评时, 有的同学的点评本身就很精彩, 也有的很夸张可笑, 但谁也没有鄙视他, 而是让他的尴尬淹没在善意的笑声中……

第四、提高了效率。解放了老师, 节约了时间。同时学生批改得细致认真, 可谓一举两得。

这样的阅读、写作、作文点评的整套方案三年坚持下来, 并养成习惯后, 学生阅读了大量的优秀著作, 为学习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写作已变成一种快乐, 一种需要, 仿佛秋风拂过的原野, 硕果累累。据统计:三年以来, 在同学的不懈努力下, 有的同学的读书笔记达到了30多万字, 最少的也有10多万字。日记写得最多的达6万多字;作文写了40多篇。大量的积累和写作训练, 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广播站投稿量我班最多, 受到学校领导好评。

参考文献

[1]孙占林.中学语文教学的若干问题[M].2008 (01) .

篇9:观博物馆有感

博物馆的外形是一个鼎的形状,很有特点的一幢建筑。我们拾级而上,来到二楼第一展厅,眼前奇异的景象使我耳目一新。只见一些像野人样的人,坦胸赤膊,手里拿着石器或木棒。仔细一看才知道这是距今50万年前的庙后山人遗址。“妈妈,这是原始人用的工具吗?原始人都住在山洞里吗?......”我兴致勃勃地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一路前行,一路欢畅,不知不觉来到第二展厅。里面陈列着许多精美的瓷器,金饰品,还有一把保存完好的战国时期的刘家哨青铜短剑,它们虽然在地下尘封了百年,千年,但依然光亮如新,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我还看到了高句丽王朝的华丽将军墓,努尔哈赤的画像等。大量的史料文物,使我更加了解了本溪的历史。我在前面小跑着,不一会第三展厅从头到尾就看完了。

这次参观,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本溪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我为自己是一名本溪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溪被国家确认为整个城市区域为国家地质公园这在全国是第一个城市,最近又被国家旅游局确认为枫叶之都,这里景色的确美得要死。春天山里野花争相斗艳,特别是崖头盛开的映山红,如同一群群穿着粉色盛装的少女,向你报告春的来临。秋天更是迷人,通往关门山、通往桓仁的一路都是醉人的色彩,迷人的婀娜,即使盲人随便举起相机都可能拍出像样的作品。

昨天来到本溪博物馆,想不到,这块美丽的土地竟然深藏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

早在50万年多前,庙后山人就创造了大石器为代表的旧石器早期文化,马城子青铜时期的文化,以营造洞穴墓地为特征在东北地区独树一帜。西汉晚年高句丽在桓仁五女山建都,至于明代清代本溪更是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博物馆里珍藏着历史的物证,我徜徉在这些文物之中,沿着古人的足迹行走,冥冥中仿佛回到当年,听得见干戈的撞击声、马嘶声、呐喊声,听得见猛犸的吼叫、古象的长啸,猿猴的啼鸣,观后感《观本溪博物馆有感》。太子河竟然是战国时期燕子丹投水之河。火连寨出土了大量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本溪县刘家稍出土了精美的青铜剑。

篇10:观华侨博物馆有感

专业:11LED 姓名: 学号:

我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就是近代画家司徒乔的一幅著名作品《三个老华工》。作品是司徒乔1950年从美国坐船回国时,以同船的三位老华工的形象为素材创作的。我想起了之前上报纸的报道,“这三个华工中有两个是祖籍江门的,而司徒乔自己也是江门人”。画面上是三个愁容满脸、皱纹满面的老华工。他们出去已经有多少年了?他们现在忧愁着回来了,是否出洋的这些年没有挣到钱,只带回许多苦涩的回忆?他们就这样回来了,当初他们出去的时候,是涌动着怎样的期盼,经历着怎样的艰险啊?

当年,在中国的广东,人们提着简单的行李,告别自己的父母和妻儿,如潮水般地涌上开往太平洋彼岸的轮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河谷发现金矿,需要大批劳工的消息让以台山、开平为主的广东农民们仿佛在沉沉黑夜里看到一片曙光,于是不畏惊涛骇浪地奔向它。似乎只要到达了那个叫加利福尼亚的地方,就能够捡到成堆的金子回家。现在已经很难统计当年有多少江门五邑的农民就这样踏上了东渡的路,也无法统计有多少乡民还没有到达,就葬身在太平洋的无底深渊中。去美洲淘金,去澳洲淘金,像一个美丽的魔咒撩动着江门五邑人的心。

在华博馆,我一遍遍地读这首当时流传在江门五邑的民谣,遥望着他们满怀期待的表情:燕雀喜,贺新年,爹爹去金山赚钱,赚得金银成万千,返来起屋兼买田。但是,梦中的金山并不是想去就能去,即便你熬过了太平洋上风吹浪打,也未必通得过天使岛上移民官近乎苛刻的盘查。天使岛是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面积约188公里的小岛,尽管岛上风光如画,却成了无数赴美华工的一个恶梦。19世纪末之后的数十年间,所有登陆美国的华工都被集中到这个小岛上接受隔离盘查。许多华工因为忍受不了其恶劣的生活条件和侮辱性的审查而逃跑或自杀。江门这座华博馆以一种特别的文物记述着这段历史,叫“口供纸”。白一点说,就是当年的五邑乡民为了要应付美国移民官的盘查而准备的,而且必须背诵下来的“百问百答式”的“复习提纲”。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份“口供纸”,长达两米有余。有些发黄的纸上用广东方言列出了近百个问题,包括:“你是哪里人?”“你来这里干什么?”这份“口供纸”是目前华博馆收集到的最长的一份。它如今静静地摊开在玻璃展柜里,昔日它是被携带在那些乡民的身上,坐在奔向异乡的船头,他们还要借着月色反复默默背诵。长长的“口供纸”在他们心里是一座桥,对岸便是梦想中的新生活,而我此时读着,心里却异常难受。我看到的是,我的乡亲们如囚犯般行走在那高墙深院之中,加利福尼亚猛烈的阳光让他们的脸更加苍白,不见一丝的血色。

在华博馆,我还看到一个布袋,是手工缝制的,已经有些破损和泛白了。布袋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仍清晰地辨认出最中间的一行字:“遍走天涯,为国效劳。”这个布袋让我知道有一个叫郑潮炯的清瘦的男人,背着这个布袋,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山山水水间跋涉。这个多年在南洋以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的新会籍小贩郑潮炯从1937年开始,干了一件轰动了整个南洋的事情,他用5年的时间,靠卖瓜子筹集了18万元,全部捐给了陈嘉庚先生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总会,用于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他最后卖掉的一件东西不是瓜子,是他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得款80元,也捐给了筹赈总会。这个新会籍男人遗留下来的一幅照片,他看上去甚至有点木讷。这个略识几个字的小贩,在国难面前,他竟然做出让世间震撼的举动。由此我联想到那些客死异乡也要归葬故里的义冢中的乡民。或许漂泊在外的人比我们更加懂得国与家的分量,更加珍视深埋在故国故土里的那份永难割舍的中华血缘,这也许就是江门五邑的侨之魂。

华博馆往前,不是什么建筑或美丽的景观,而是百多年前几十万、上百万的五邑人一边走,一边流着眼泪。那是新婚妻子站在村前的石板桥上望着消失在路尽头的背影而久久不能吹干的泪;是坐在异国的月光下抚摩着一身的伤痛,咀嚼着一路的艰辛而奔涌如泉的苦涩的泪;是三个老华工跪倒在父亲的坟头,遥想着父亲多年前的面容而呼号懊恨的泪;是郑潮炯的妻子在丈夫抱着小儿跨出门口的一刹那,心如刀绞的泪;是收到远方寄回的“银信”时悲喜交集的泪;是重回故乡,在岁月的变迁中寻找着那山、那水、那相连的血脉、那不变的守望时喷薄的泪,尽情地流啊、流啊,浸湿了这方土地百年历史的每一页。

篇11:观新疆博物馆有感

今天我和同学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进了新疆博物馆,初进博 物馆就被它气势磅礴的雄伟外观所折服。博物馆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雄伟庄严,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物产丰富,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新疆博物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石头,看起来与平常的东西没什么两样,但它却是塔吉克人民勤劳智慧勇敢顽强的象征。解说员告诉我们它们过去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它们是塔吉克人民那段悲壮的抵御外辱的历史的见证,虽然我的脑子始终不能融入到那个神秘的世界,但石头的历史事迹足以使我震撼,另外我们还观看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工艺品和文物。博物馆展品的布置与陈列极富想象力,分为各种不同的展区,有蒙古区,哈萨克区,塔吉克区及文物展区,还有一些丝毛麻织物、文书、木雕、泥塑佣像及纸本绢本人物,花鸟绘画,具有斯基泰文化的青铜器,以及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服饰与工艺品构成的独具一格的藏品特色,此外,还有部分古生物化石和古尸标本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疆古墓中发现的古人类的遗体。由于时间关系,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不禁感慨自治区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新疆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新疆博物馆二楼右手是干尸馆,里面摆了不下十具新疆各地出土的干尸,除了著名的“楼兰美女”外,一具叫张雄的干尸恐怕是其中另一个最出名的了。因为其他的干尸体都是无名尸,只有这一具有名有姓,而具生平简历都很清楚。因为在出土这具干尸的同时,还出土了一方墓志铭。墓志铭也存放在张雄干尸的旁边,我看了看,字迹

这位张雄是汉人,原籍河南南阳(“南阳白水人也”),为避中原战乱,历经河西迁至高昌国,算是在异国他乡混得比较出色的华侨。

张雄生前是高昌王国宫廷侍卫军的首脑人物,任左卫大将军、侍郎、殿中将军等职,死时年近57岁。张雄干尸皮肉收缩,肚腹低陷,周身呈土黄色;其脸型瘦削,束假发(部分缠成发髻,部分散披项肩),系仿当时突厥人的习俗;干尸身长1.68米,推断生前身高有1.72~1.73米,体重68~73公斤;阴囊膨大,可见突入阴囊的肠子,说明他生前患有“腹股沟斜疝”。

据《唐永昌元年张雄夫人麴氏墓志铭》,张雄的妻子是高昌国的王族麴氏,张雄也算是王亲国戚了,他妻子死于永昌元年(689年),那么张雄当也死于这前后几十年间。他生前是主张归附大唐的。

博物馆里对张雄干尸的介绍非常简单了草,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我回来后从网上才知道,张雄的尸体出土于1973年的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时,他的坟墓早已被盗过,他的头颅被盗贼打断在地,可能是为了盗取他口中的珍宝吧?

对于干尸,我还有几句话想说,我认为将干尸如此展览,是对尸体的不敬,应该能想出一种更人道的方式。

“新疆出土的古代干尸及其遗物,不仅是研究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和医学的珍贵资料,而且对进一步了解新疆古代社会和人类自身进化发展过程,都具有较高的价值。”穆舜英信心十足地说,随着我区考古专家对古代干尸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还是依依不舍舍的站在大厅,有的照相,有的记录,大家都认为这次团活动搞得非常有意义,不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同时也让我们对新疆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谜团逐一解开。望在今后我们团支部还能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

参观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还是依依不舍舍的站在大厅,有的照相,有的记录,大家都认为这次团活动搞得非常有意义,不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同时也让我们对新疆的传统文化有所参观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还是依依不舍舍的站在大厅,有的照相,有的记录,大家都认为这次团活动搞得非常有意义,不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同时也让我们对新疆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2013/4/17

新疆工程学院

班级:工程测量12-21

姓名:依斯拉尼亚孜

篇12:博物馆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根据《辞海》的解释, 博物馆是陈列、研究、保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及自然标本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从其定义即可看出, 博物馆的一大功能即是教育。20世纪80年代, 美国博物馆学协会即在报告《新世纪的博物馆》中指出“收藏是博物馆的心脏, 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在21世纪,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关键在教育, 事实已经证明, 谁重视教育, 谁就拥有美好的未来。而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指的是学校的教育, 还指社会的教育。博物馆作为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不仅能丰富其文化知识, 更能在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誉等方面产生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 而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 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高涨, 这也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经过发展, 博物馆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博物馆的门类增多, 数量也大量增加。博物馆在专业化以及综合类的发展上趋于系统化, 科技类、文物类等博物馆数量也在增长。而在各类博物馆中区域划分也专业化, 科技类博物馆中的自然馆又有地学类、生物类、天文类等;博物馆的展示主题基本涵盖所有学科, 并体现出学科的特点。博物馆的专业化使其在展览中根据自身的特色进行展示, 有侧重于理工科的, 有侧重于文科的, 有侧重于医学科的等, 并在其展示中突出优势学科的特点。博物馆的展现手段多样化, 并与社会各界进行联合, 尤其是学校。以前博物馆的展览基本是在博物馆内部进行, 发宣传册而已。现在的博物馆展览不仅与学校联合, 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展示, 还根据时事将其以知识链、故事线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四川省科技馆在汶川地震后组织了有关地震原理和防震知识的专题展览和讲座,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与群众的欢迎。同时博物馆的宣传也与网络相结合, 具有速度快、面积广、影响远等效果, 参观博物馆的人士越来越多, 层次趋向多元化。

二、博物馆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1. 博物馆与教育是一体的, 它会为所在区域的大学生提供观摩

学习的机会, 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弥补学校课堂教育以及教学材料的不足。博物馆丰富的馆藏品不仅会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材料, 使学生的上课资源不断丰富, 同时也为学生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升华提供了条件。博物馆专业化的发展, 使之可以成为大学生的实验室, 使大学生更加了解其专业;实物的展示使知识能够更容易被理解, 让大学生更加有感官认识, 深化其理论水平。

2. 有利于大学生增强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等的教育。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 是人民深入了解国家发展历程、学习专业知识的场地, 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博物馆陈列的臧品就像是一部部立体的百科全书, 是最实际的教材。通过在博物馆的观看与学习, 大学生可以对历史有更深入地了解, 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激发大学生社会公民的责任感。如有的博物馆陈列体现本区域特色的物品以及本区域的革命遗产, 向广大参观者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现在许多博物馆与学校合作, 成为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 博物馆是大学生提升素质教育的场所, 能够促进大学生全

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概念, 博物馆的丰富资源涵盖了历史、文学、艺术、生物、地学、科技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博物馆的展览, 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同时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博物馆良好的环境还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熏陶, 提高其审美意识和加强德育、智育等的培养, 是培养大学生拥有良好人文素养和高尚人格的基地。如在西北师范大学存在的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展馆, 以秉承传统、记录现在、展望未来为主线, 又划为“百年历程”、“人才摇篮”、“今日大师”、“世纪追求”等专栏, 向大学生详细介绍了这一百年来, 一代又一代的大师是如何继承“爱国奉献、崇尚科学、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等精神的。此次展览不仅向大学生展现了其发展历程, 更让大学生在了解每位大师的努力与成功时激发了情感, 增强了自身为学校、为国家、为人民发展而努力的责任感。

三、加强博物馆对大学生教育作用的途径

1. 加强与学校的合作,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

这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形式。博物馆作为一名“教师”, 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 而且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可以在平时、节假日或是特定的纪念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 博物馆可以通过全方位的宣传以及采取种种措施来吸引大学生的眼球。

2. 学校可以在博物馆举办讲座或报告等活动。

高校经常会有专家进行相关的讲座与报告, 高校即可借此机会加强与博物馆的联系, 同时博物馆也应设置一些相适应的场馆, 通过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高校学生做报告, 使其对博物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3. 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宣传, 改变馆内的陈设, 使其贴近大学生的生活。

目前, 博物馆的许多陈列只是能看到展品和简单的文字介绍, 使得大众对其只是有个模糊的认识。向大学生开放博物馆的目的不是认识, 而是要使其能够真正从中受益。博物馆应根据大学生的要求对展品进行陈设, 进行介绍, 同时可以在馆内开设学生专栏, 将学生对于博物馆的心得、随感等进行展示, 搭建大学生与博物馆之间的桥梁。在宣传上充分利用网络, 与学校的网络建立联系, 使大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知晓博物馆的相关信息。

4. 博物馆可以为大学生开设相关的实践活动。

博物馆的活动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开展, 例如, 可以为旅游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在博物馆讲解的实践活动, 不仅可以使其对博物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而且会在专业实践上锻炼自身;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博物馆进行义务帮忙, 这样既会丰富其专业知识, 也会磨炼其意志。

篇13:观苏州博物馆有感

1061710225郑文强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建于1960年,在2006年10月建成新馆,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

新馆占地不大,约10700平方米,但整体布局及空间处理却独具匠心,由传统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饶有新意的造景设计,有池塘、小桥、亭台、假山、竹林等,空间处理使新馆倍觉自然、深远、空灵,也让人感觉景致多变,观之不尽,光景常新。

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硬朗而明快的线条,黑、白、褐三色搭配的主体色调,既有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营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

刚一进入门,就听到“隆隆”的声响,抬头一看,一帘瀑布飞泄而下,汇入池中,池中浮着些许睡莲,一些红鲤在睡莲旁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煞是好看。

进到博物馆之后,馆内的珍藏物品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令人惊叹。许许多多悠久的历史文化成果都凝聚在保存众多的文物身上,它们有体有形,可捉可摸,形象的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以及不断进取,艰苦奋斗的革新精神。许许多多的文物,还以它们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艺术形象,为人类的生活更添风采。

馆中各类型的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文物排列有序,它们之中,有不少已具有数百年、上千年、上万年的历史,无论是瓷器还是金器再或者木雕象牙雕等都精致到极致。我认为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总是离不开内容题材与艺术形式的高度完美和统一,就其艺术表现,也离不开敏锐的感觉和熟练的技巧这两大元素。

馆中的珍贵物件虽多,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两件镇馆之宝——真珠舍利宝幢与五代秘色瓷莲花碗。这五代秘色瓷莲花碗,是国宝级文物。这件越窑秘色瓷莲花碗,碗为直口深腹圈足;盏托形状如豆,盘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重瓣莲花,如浅浮雕状突起。莲花碗构思巧妙,造型精致,端庄有姿。我最喜爱它的釉色。它的釉色滋润内敛,并不浮夸,捩翠融青,呈现出玉一般的温润感。真不愧为一件镇馆之宝。

另一件镇馆之宝便是真珠舍利宝幢,它的造型优美,选材名贵,工艺精巧,举世罕见,被定为国宝级文物。最令我难以忘却的还是宝幢顶部那颗珍珠,圆润精致,夺人眼眶。真珠舍利宝幢巧夺天工,精美绝世。从这镇馆之宝的身上,体现了苏州工艺美术的繁荣和精美,同时也可见北宋时期吴人高度的审美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博物馆内还有汉代的绿釉陶牧圈、农舍;晋代的越窑青釉贴花双目盖壶;唐代的白釉器、黑釉器等藏品。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绚丽多彩的清代陶瓷。

上一篇:“面子”材料作文展评下一篇:黑中班班通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