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学生生命观的影响

2022-09-11

1 引言

马克思说过,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生命观的教育任务是当代教育工作中的新课题。新媒体的网络环境, 力求速度, 提倡高效, 在快节奏的生活节拍中, 人与人, 人与物之间的联系讲求利益的驱使, 忽略交往间的情感。

2 生命观的含义

孔子认为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父母给予我们生命, 给我们存活于世上的机会, 要心存感恩, 尊重生命, 热爱生命, 这是一种孝道的体现。当代生命观认为,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生命物体 (人类, 动物及生物) 的一种态度, 在人类的发展链条中, 生命观是人类文明和人类对待自身认知程度的一种重要体现。广义上来讲, 以人类为主体, 善待动物, 保护生态, 平衡和谐有序发展。

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认为:生物进化的步调是渐变式的, 它是一个在自然选择作用下, 累积微小的优势变异的逐渐改进的过程, 而不是跃变式的。当今社会的环境, 正在以高速的裂变式节奏发生着改变, 它不仅影响着物种之间的联系, 以高速累加外力作用的物质本身, 它的改变都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克思唯物辩证观点认为, 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事物的发展是一种进化, 同时一种社会产物的必然。发展的同时也会滋生新的历史产物。

3 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命观

新媒体时代是互联网高速发展裂变下的产物, 新媒体利用嵌套式的传播媒介, 整合互联网平台来传播信息。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品实现巨大的突破。新媒体不仅节约资源, 减少劳动力的支出, 实现讯息的传播范围广, 接收群体繁多, 且影响深远。社会责任感淡化, 青少年作为微网络平台客户端绝对主体和最活跃的用户群, 深受影响的同时更是深受其害。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与发展的同时对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等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的青少年学业负担较重, 社会复杂因素的交互影响, 同时, 家庭作为青少年的坚强堡垒, 由于父母的工作原因, 教育意识淡薄, 不能及时有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现并指导, 并且对于生命观的教育处于忽视的状态。但是, 如何从源头上扭转这一课题对于当代教育者来说, 还是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关注。

新媒体时代, 是国内外的意识形态复杂交织融合的传播媒介。在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下, 利己主义、排他主义的社会个性都在挑战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 分散、削弱儒家思想中以理服人的意识形态。青少年社会价值认同感较低, 防范性较差。在强大的课业负担下, 对于心理健康的建立与建设, 没有足够的认识, 这样孱弱的心理素质下, 一旦外界出现任何冲击, 都会将青少年的心理防线冲破, 最后的稻草坍塌, 都会都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4 新媒体的学生生命观的引导

青少年是祖国发展最重要的后背力量,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现在世界大环境中的各项发展都趋于首要位置。新媒体作为文化的主流媒体, 要积极引导与建立对青少年生命观的宣导。呼吁社会对生命观的重视, 减少悲剧的发生, 这是对于青少年的莫大的关怀, 珍爱生命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是共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在十三届三中全会的大会上, 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化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下的新媒体传播环境, 提出了网络强国的策略。加大对新媒体的监管监督, “内容健康为主体, 表现形式积极向上”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与时俱进, 树立伟大的指导的思想与新媒体间的融合发展。在新时代、新政策的感召下, 在新媒体时代针对青少年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引导提出专项的立法规范, 建立详尽的战略部署。提升新媒体工作者的思想政治认识在保证真实性的同时担负起社会责任与使命。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中增加青少年的板块, 青少年的学业负担繁重, 也需要网络下的调剂, 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苦难是所大学, 在磨炼意志的同时更是一种财富的收获, 它是人生路上重要的试金石。

5 结语

新媒体是新时代的产物, 在时代的感召下担负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使命感, 新媒体的多样性的特点吸引青少年的关注的同时, 强化对青少年生命观的建设。生命的存在是生存的首要条件, 也是社会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才会有积极, 健康的社会环境。

摘要:在新媒体的网络环境下, 资讯的迅猛性、时效性、及时性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社会认知等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现在一些新闻事件里的主体越发年轻化、小龄化, 由于面对不同的学业压力、社会压力等, 对生命的漠视, 这样的悲剧背后折射出教育体系中对于生命观教育的缺陷。

关键词:新媒体,学生,生命观

参考文献

[1] 王志华, 李建伟.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探究[J].教育学报, 2009 (4) .

[2] 李芳, 刘彤.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 (10) .

[3] 张加明, 宋保民, 韩宙.大学生生命观调查与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 (2) .

[4] 褚惠萍.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4.

上一篇:高职英语听力教学初探下一篇:关于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途径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