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师德建设

2022-09-11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

各高校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独立学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使得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驶入“快车道”,由“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阶段,社会力量办学的实力及质量被广大民众所认可。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工作者的个体差异较大,譬如:教师的责任心、学术素养、奉献精神等方面参差不齐,由此而引发的师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特别是在高校师德建设中,更多的是指向专任教师群体,而忽略了行政管理人员。高校各职能部门及行政管理人员是教学活动及管理的决策者,是学校各项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其师德教育的培养关乎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职能处理的能力及效率,与高校教育改革创新联系紧密。因此,在此刻提出重视行政管理人员师德建设,并进一步研究如何做正当时,也刻不容缓。

一、我国师德建设的历程和内涵

师德是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中,处理教师与学生、与家长、与学校、与社会乃至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的总和。教育工作者的教书育人、教学管理、学术作风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内涵的综合体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在风雨中不断前行。在不同的时期,师德建设有不同的侧重点,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1978年~1991年:思想政治素质全面提高阶段

1978年,历经十年浩劫的教育领域逐步开始全面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无论从物质待遇和生活质量上,还是社会身份和政治地位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国教育经过拨乱反正,回归教育事业的本源,故在当前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二)1991年~1997年:发挥政治导向功能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西方社会的一些文化糟粕传入我国,譬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等等。我国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更有甚者还包括我们的广大教师群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一些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道路怀疑的声音,迫切需要快速的处理与应对,因此党中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一方面规范了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强化了学校及教师对社会政治引领的责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

(三)1997年~2008年:依法执教意识强化阶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和资源,期待孩子取得好的成绩,不惜通过贿赂老师来“走后门、寻捷径”。部分教师在金钱和利益面前,经受不住诱惑被沦陷。甚至部分教师进一步变本加厉,暗示或直接向学生家长索要好处,师德荡然无存。面临种种师德失范的事件,1997年有关部门首次提出“依法执教”“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规范”,严肃查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违背师德行为,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零容忍,此举积极推动了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四)2008年~至今:教育质量水平提升阶段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教育建设,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由原先的“有学上、有书读”逐渐转变为“上好学、读好书”。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当务之急在于先提高广大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从而依托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带动我国教育质量的发展与提升。

师德建设经过上述四个阶段的充分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归纳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出三个鲜明的特性:

1. 师德的自主性

所谓自主性是指行为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同时又能理性的自我约束与自我主宰,能够克服由自身喜好和欲望所带来的一系列非理性冲动。师德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管理及服务过程中,要遵循“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既不博取别人欢心,也不为获取某种利益或荣誉,发自内心的自主践行师德规范,从而不断融合、内化和外显。凭借个人自由的自律,成为道德法则的主体,进而获得了德性,从而达到自由、健康与富足,因此师德的内涵体现出自主性。

2. 师德的自觉性

“道德从根本上说的确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如何做”,师德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教师职业的标准和规范,自觉对照“优秀教师标准”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地进行自我改进、升华,最终形成带有教师个人魅力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因此师德的内涵体现出自觉性。

3. 师德的自悦性

良好的师德不应仅仅表现于学校及其教学活动中,而且也应该体现到社会生活中,并且贯穿于教师的整个人生。在工作与生活中处处符合师德能从多方面获得自悦,这样的生活是一种幸福生活。譬如:来自教育活动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来自教师的专业发展,品味自身的成长与成功;来自教师的业余生活,享受闲暇等,因此师德的内涵体现出自悦性。[3]

二、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师德建设现状

独立学院按照企业化方式运作,始终以盈利为目的,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科研攻坚上缺少使命感。因此随着办学时间和条件的不断深入,其与母体高校的联系越来越疏远。母体高校最终就可能出现尽量少参与或干脆不参与独立学院的具体的办学与管理事物。另外,在师资力量与人员结构上体现出师资队伍人员数量不足,又缺乏教学及管理经验,表现出“两多两少”的现象。兼职教师多,专任教师少;离退休教师多,中年教师少,且逐步呈现出行政管理人员年轻化,缺少教育管理经验,这对独立学院师德建设带来了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思想政治觉悟低

独立学院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无法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行政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自己不直接面对学生、接触学生,就无需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的错误认识。此种错误认识的严重性在于将原本互相渗透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再次分割开来,而忽略了行政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待大学生的态度与作风也会不经意间感染并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个别行政管理人员日常只注重按部就班的完成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不注重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知之甚少、不求甚解,缺少基本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部分行政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漠,职业素养不足

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没有树立为教育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全院师生服务的意识。对职能部门工作中长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缺乏深入的认识,对于自身岗位指责及职业道德认识模糊,何谈事业发展与工作创新?长久这样任其发展下去,难免会导致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脱实向虚,不注重到基层组织及教育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导致制定政策就靠“拍脑袋”和“想当然”,缺乏科学合理性和精准针对性。更有甚者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缺少工作热情,缺乏事业激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水平低,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重视学习新的教育管理知识和经验,不注重日常业务的熟练与提升,缺少钻研业务的意识。不注重加强对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针政策的学习,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对待工作形成按部就班的思维定势,工作方法和手段落后,缺乏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有的高校在部门结构顶层设计时,职能归属混乱不清,这导致各职能部门在权力和利益上积极争取,在开展职能工作上漠不关心,能下放就尽量下放的局面;导致办事就互相推诿,出现问题就互推责任的现象,最终造成办事效率和质量低的状况。

三、独立学院行政人员师德建设着力点

师德建设需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通过制定一系列合理的制度与措施,以此来推动行政管理人员深刻的理解并内化师德规范,使其能自觉、自主地履行职责,最终达到为教育服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为实现此目的,需抓住师德建设的四个着力点:

(一)建立长期的思想教育机制

在独立学院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呈现出重经济效益轻思想教育,重成名轻奉献的现象。主要体现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思想教育机制长期缺位,不能做到成为“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因此,建立长期的思想教育机制显的尤为重要。

加强思想教育,要注重理论层面的教育,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在思想教育机制建立上,我们需从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上加以考虑,如机构设置、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后勤保障等各方面,不断加强和促进思想教育机制的完善。各行政职能部门尤其是领导要在建立思想教育机制上转变思想观念,要学会借助于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网络资源,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收集和传递国家发布的新政策、新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动态、新举措以及国内外创造出的新科学、新技术等。

(二)建立显性与隐性双育人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不仅要坚持显性育人,更要注意隐性育人的重要性。所谓显性育人主要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教师直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隐性教育则是内隐的,往往被忽视,其主要体现在日常管理和服务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等方面。

首先,面对大学生成长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中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实现刚性制度和柔性人性化相结合,提供高质量服务,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其次,机关管理干部和行政工作人员要立足本职工作,提高育人本领。譬如制定规范的制度、科学化的管理、饱满的工作状态等;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可通过思想引领、学业辅导、确立职业生涯设计等方式做好引导工作。

(三)建立行政管理人员师德考评体系

目前各高校针对专任教师均建立有相应的师德考核制度,而行政管理人员的师德考核制度却长期缺位,充分讨论并量身定制一套与行政管理人员相适应的师德评价体系刻不容缓。师德考评体系所包含的指标应尽量做到细化、直观化、量化,并且要做到具有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采用考评指标体系进行打分,为每位行政管理人员提供综合、客观和准确的评价。考评的结果可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优选优的重要依据。

(四)完善监督机制

形成良好的师德素养,离不开个人自觉践行,但人无完人,监督机制是不可或缺的。行政职能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机关行政接待日、意见箱、网络信箱、师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征求大家对行政管理工作及行政管理人员的意见与建议,并建立备忘录机制,及时做好信息的公开与公布。采取这种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一方面有利于职能管理部门能快速直观的了解全校师生的诉求,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全校师生对行政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全校师生心中树立良好形象,从而进一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四、小结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时其又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不可急功近利。我们除了应在师德建设的上述四个着力点上花功夫并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也要时刻关注其他高校在该领域的建设成果,取长补短,切实提高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师德建设水平,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强国、文化强国、尽早实现“中国梦”尽一份绵薄之力。

摘要: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仅是教育相关决策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学校执行决策的执行者,然而其师德建设一直被忽视,这样不但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发展极其不利,更对高校的发展改革极其不利。本文对我国师德建设历程和内涵进行了梳理,对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师德建设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进一步提出师德建设的四个着力点。

关键词:独立学院,师德建设,行政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05-03(2).

[2] 马斯洛等.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3] 秦苗苗,曲建武.改革开放40年我国师德建设的历程、经验与启示[M].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18(09):23-24.

上一篇:浅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下一篇:银色经济实体店营销视角下的现代照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