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历史的研究性学习

2022-09-1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过程与方法中指出“注重探究学习,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 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学习要求教学也是研究性的。

1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的背景

2 0世纪9 0年代以来, 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这两种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学实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 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 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但由于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 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但由于强调学生的“学”, 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 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之处, 因而不能简单地用一方去取代或否定对方, 而应取长补短, 优势互补, 创建一个既能适应新课程实施发展需要, 又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

2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总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试行) 》明确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总目标主要有以下两项。

2.1 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

学生学习历史的意义, 不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历史史实, 更不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教师或课本给出的历史结论, 而在于他们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 积累对人类历史进行探究和思考的经验, 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养分。

传统的接受式教育是很难实现上述目标的。只有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 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究, 才能充分地发挥历史学科的功能。学生通过主动感受历史的氛围, 体会历史人物的心态和想法, 在探究中提高认识历史的能力。通过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室、书店、上网、实验探究、调查访问等手段索取、查阅资料, 获取必要的信息, 并对占有的信息进行分析、批判、归纳、整合, 从而提高思维素质。通过课题组内同学的合作及课题组外 (如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 的沟通合作, 学会合作, 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

2.2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是创新。注重开发全体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创新意识。

历史是一门思辨的学科,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不是创造新的史实, 而是“创造”对过去史实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新认识。创新的本质是开拓, 是突破。历史教学中, 引进学术讨论的空气, 可以冲淡教学中的经院气息, 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善于质疑问难以及科学地进行学术争辩的观念, 养成变通、独创的习惯。

3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这一模式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1) 创设问题情境, 明确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 (真实情境) 中的体验。”历史新课程强调教学的情趣化。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创设一种历史氛围, 使学生产生一种现场感, 从而关心这段历史的发展, 产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提出问题, 引发思考。问题情境具有感情上的吸引力,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 分析问题, 自主探究。让学生分析理解问题, 提取问题中的条件与要求的结果, 引导学生查找要用到的基本知识, 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自主学习教材和查阅资料, 然后进行资料分析、整理, 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时,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由探究的活动。 (3) 分组合作探究, 探索解决方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探究基础上,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每个小组成员相互合作, 并交流自己的见解, 形成自主思维的能力与交流合作中学会学习的习惯。

4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

现以高中历史新课程“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节中日本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为例, 来分解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环节一, 创设问题情境, 明确问题。教师利用计算机展示对联并设计问题。上联是“内无相, 外无将, 不得已玉帛相将”。作者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当他要求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出下联时, 这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 终于勉强想出下联, “天难度, 地难量, 这才是帝王度量”。然后提出问题: (1) 对联中哪句话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状况? (2) 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 清政府落得如此惨败, 只得“玉帛相将”, 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这样, 这副对联的引用起到了以趣引思的妙用,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促使学生探究问题: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和朝鲜?

环节二, 分析问题, 自主探究。学生分析理解问题, 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带着问题思考、自学探究教材和教师所补充的相关材料;教师提供信息资源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以探究“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 教师将多媒体课件放在网上同相关网页和网站建好链接。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 教师要提供引导和帮助。

环节三, 分组合作探究, 探索解决方案。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 各小组成员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 讨论解决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和朝鲜。各小组成员分别陈述自己的看法并交流讨论, 最后达成小组的一致意见。

总之,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 最终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摘要: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 以高中历史的特定问题为载体, 以类似历史研究的方式获取材料、解决问题, 主动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本文立足于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实际, 总结出历史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并在实践中应用了这一教学模式,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历史研究性学习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

关键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 2001, 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试行) [Z].国家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研制课题组, 2000.

[3] 石伟平, 马庆华, 张华.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4] 王俊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J].历史教学, 2006, 06.

上一篇:规范治疗颅脑损伤364例下一篇:论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