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习特点论文

2022-04-17

摘要:高中历史教师要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进而不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掌握更多历史知识。本文就如何创建高效历史课堂进行分析,以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改进工作以有益借鉴。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中历史学习特点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学习特点论文 篇1: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及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及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孙荷香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高级中学)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国家对高中生综合素养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而历史素养是高中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层次鲜明的教学手法,来增强历史课堂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层次性,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教学手法;教学内容;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历史课程在传承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科学、规范、合理的授课方法是构建高效优质高中历史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选取实用性强、代表性高、层次鲜明的历史素材来丰富课堂内容,从而在增强历史课程灵活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学习历史、分析历史、总结历史,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投身历史学习”的兴趣爱好。

一、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内容枯燥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众所周知,高中历史课程具有知识点密集、知识结构庞大、课时紧张等特点。因此,在高考指挥棒下,很多教师为了提高课堂知识的“溶解量”,通常会采用“填鸭式”的授课方法来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的历史课堂模式。这种“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由于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分析、总结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通常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繁杂、枯燥的历史知识,结果常常是事倍功半,收效颇微。这种枯燥、单调的历史课堂形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此外,这种一味保持历史课堂稳定性、一致性的“喂养”方式,只能是“授之以鱼”而无法达到“授之以渔”。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仅无法实现历史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反之,即使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学生也会因“喂养”惯性而出现“无所适从”“无法下手”的“不良反应。

2.“一刀切”现象严重,忽视个体差异性

陶行知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新颖、层次性教学,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步步为营,进而实现既能保持课堂进度的统一性,同时也兼顾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很多历史教师为了保持课堂进度的一致性,通常会采取“一刀切”的授课方式来推进教学活动,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考查。这种层次不分、一味求“整齐”“规范”的历史课堂授课模式,不仅无法激发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得历史课堂极易陷入“好学生吃不饱,坏学生吃不了”的恶性循环中去。

二、构建高中高效历史课堂的措施

1.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内容丰富、结构完善、层次鲜明的课堂内容,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上,教师应立足于教材,选取贴近生活、新颖灵活、代表性强的历史素材,来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典型性和生活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影像、网络、音响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可观、可想、可操作的全方位、立体化和层次性的历史学习环境,从而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的转变。

例如:在学习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让学生借助网络、报刊、书籍等多种渠道,来制作相关的多媒体历史课件,并在课堂上以“授课”方式展现给大家,并评出一二三等奖。这种让学生参与历史课堂的授课方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索历史的热情,同时,这种互帮互助、争优创先的课堂形式,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历史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此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历史画廊带领学生去参观历史景物、重温历史情境,使得历史课堂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延伸和拓展。

2.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性差异

赞科夫曾经说过:“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开展因材施教教学策略,是构建高效优质高中历史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等方面入手,努力做到在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层次性、梯度化教学,从而使得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记忆、知识结构的构建、知识疑难点的理解上;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开展发散性强、灵活度大、总结性强的历史题目练习。这种层次分明、梯度明显的历史教学,不仅能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为各个学习层次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此外,教师也可以将班级优差生组成“一对一帮扶小组”,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学习,从而让学生在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水平。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为了切实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立足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性高、层次性明显、代表性强的教学手法来增强历史课堂的灵活性,层次性和实用性,从而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总结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学生由“让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从而逐步促进学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李炳芹.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编辑 段丽君

作者:孙荷香

高中历史学习特点论文 篇2: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

摘 要: 高中历史教师要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进而不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掌握更多历史知识。本文就如何创建高效历史课堂进行分析,以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改进工作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创建方法

新课标中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谓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堂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为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历史学习兴趣激发的重要性,通过改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为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各种课堂活动,如游戏、竞赛、唱歌等活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历史教师应该注意将活动的形式与教学目标相结合,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地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忽视了课堂内容重点的教学,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分散,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活动上,对于教学内容无法理解,历史的学习质量也会因此降低。

二、综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教师还必须注意综合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枯燥乏味的,而且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大都局限于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往往因此而将历史作为一种必学的科目应付性地学习,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效果不强。然而在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认识到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在课堂上结合使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比如,高中生的历史语学习大都需要记忆大量的历史时间、人物、事件,这对于高中生而言,是一项十分枯燥的学习任务,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对比分析教学、视频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在历史课堂上结合使用游戏、表演、唱歌等多种形式,活跃历史课堂气氛,减轻学生的记忆压力。

三、利用合作性教学,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所谓合作性教学,即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互合作,通过相互交流完成学习目标。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合作性教学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此外,合作学习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改变传统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进行合作教学,进而不断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授五四运动这节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五四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性,并以小组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加深了对五四运动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避免了死记硬背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

四、重视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高中历史教师营造更好的历史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使得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会更高。为此,历史教师应该热爱和尊重自己的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心目中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讲授九一八事件时,在课堂上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营造一种与课本内容相映称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好地融入教师的课堂授课中,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五、结语

高中高效历史课堂的创建,有助于高中历史教师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高中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孙咏梅.浅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性的体现[J].新课程(上),2011(12).

[2]刘仲.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高效课堂建设[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

作者:单德海

高中历史学习特点论文 篇3:

初探普通高中历史弱势生的转化

摘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高中历史弱势生的表现、成因、对策及成效。

关键词: 弱势生 转化 高中历史教学

目前,新课改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关爱每一位学生。同时新课改也要求:关注个体差异,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然而,在普通高中,往往存在一些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并对历史学习热情不高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他们大都存在厌学情绪,为了取得高分,教师、家长不断地向学生施压,结果适得其反,毫无趣味的机械训练,漫无边际的题海只是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一旦学习内容发生改变,他们就难以适应,甚至丧失信心。因此,改善弱势生的状况不仅是顺应课程改革,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顺应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力的要求。

另外,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三星级学校,由于受环境、基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历史学困生特别多,严重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整体发展,因此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成功转化是大面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大面积提高学困生成绩?怎样使学困生树立信心,学有所成呢?围绕这一新的课题,我对所教的两个班进行了一次转化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主要表现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等方法,我了解到弱势生有以下特点。

(一)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

(二)不预习,不看书,不复习。

(三)上课不发问,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听讲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下。

(四)记忆力弱,学习方法多是死记硬背。

由此可见,“为他人而學,而不是我要学”是弱势生的明显特征。

二、历史学习困难的成因

(一)主观原因。

1.学习方法不正确。

高中功课门类多,作业量大,合理安排时间、科学用脑成为学生会学并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但是弱势生在这方面却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体表现在:学习无计划、课前不预习、上课分不清老师讲课的重点,这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成绩。

2.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完善及基础差。

当一些学生把前面的知识忘了或者根本就没有学懂,就会在新课的学习中对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产生困难,如果不及时弥补,就会给学习带来障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最终形成严重的厌学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成绩,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3.小学时期形成的学习坏习惯。

大部分弱势生从小学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校习惯,在上课时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把上历史课当听故事,不做笔记,书上没有重要的标注。由于历史这门功课对记忆的特殊要求,弱势生在回家复习时不知道复习的重难点,更不知道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此所谓的复习也就是走马观花过过场而已,这样的学习习惯怎能使他们在历史这门功课上取得好成绩呢?

4.意志力薄弱。

弱势生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往往一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上课、做作业都难以专心,因而成绩上不去。

(二)客观原因。

1.智力存在缺陷。

这类学生往往不能正确把握解决问题技巧的知识,即使读书比较认真,也很难取得好成绩。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利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性格和态度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有些离异家庭对自己孩子的学业漠不关心,家长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更不重视自己的学习。长此以往,学困生就会养成“不是我要学”的坏习惯。

3.教师因素。

有些教师施教求同,大纲相同、教材相同,因此弱势生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节奏,学习成绩自然也上不去。同时,有些教师对弱势生少有耐心,加剧了两极分化现象。另外,还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弱势生训斥责骂,不顾及学生的面子,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4.学校因素。

目前,有些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和本科上线率,而弱势生大都很难考上大学,因此这些学校忽视了对弱势生的转化工作。

三、历史弱势生转化的对策

历史学习弱势生的转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师生和谐是转化弱势生的大前提。

1.师生无距离。

大多数弱势生对老师敬而远之。我针对弱势生的特点,和他们讲题和谈话时,经常保持微笑,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另外,积极主动地和弱势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能消除他们心中的障碍,使他们愿意和老师交流。

2.笔谈汇心渠。

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和检查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途径。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倔强,直接谈话不容易接受,作业就成为一个良好的载体。批语时,我会写上:“这次作业你有很大进步,继续保持,你会很棒。”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多一次表扬,多一次鼓励,多一次进步。”

3.耐心育学生。

根据调查显示,很多高中弱势生都有学好历史的愿望。可是历史有很多知识需要依靠记忆来完成,结果很多学困生由于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刚刚燃起的学习欲望又消退了,因此教师对弱势生的关心和鼓励应该是交心式的。一发现学困生有退步的苗头就要及时找出原因,以耐心教育学困生,对学困生的情况要“反复抓”,“抓反复”。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转化弱势生的主要途径。

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要求教师从最低点起步,分类设计问题,以免造成人为的困难。要让某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于弱势生要多鼓励他们开口回答问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产生良性循环。同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让他们体会到我也学得会,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提供机会,评价统一。

教师应从思想上认为他们只是学得慢或基础差而已,在课堂上应提供平等的机会给他们。在课堂上不但要表扬好学生,对弱势生的一点点进步而且要及时伸出大拇指,露出赞许的微笑,对他们的错误表达应多宽容,善引导。把赞许的目光多给予学困生,使他们心中重新燃起学习的希望。

(三)制定遞进式学习要求是转化弱势生的关键。

有些弱势生内心有着迫切的提高愿望,但由于经常遭到失败,极易半途而废,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期望值,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饱尝实力的喜悦,形成一种良好的递进成功心态。

(四)加强学法指导是转化弱势生的核心。

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形成长久的学力。具体表现为:

1.课前预习。课前教师把预习提纲发到每个学生手上,要求学生根据提纲自主预习,这样弱势生在上课时就能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提高了,这更易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2.指导弱势生记忆的方法。学习历史的难题之一是如何记忆,大部分弱势生都很害怕记忆,或者背完就忘了。所以老师必须教弱势生怎样记忆,要求他们理顺课本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再进行记忆,再教他们一些合理的记忆方法,如:尝试回忆法。同时根据遗忘规律,要求他们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教师要多督促,多检查,保证学生能持之以恒。

(五)实行合作式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保证。

合作式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欲望,而且可以通过集体合作,可以给学困生提供一种安全的氛围,使他们敢于参与和表现。

转化历史弱势生是一项漫长的工作,教师需长期不懈地坚持。只要我们重视高中的历史弱势生问题,尽早地重燃弱势生希望的火苗,精诚所至,就一定金石为开。

四、成效

(一)培养了弱势生的“叛逆性”。

《师说》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体现了教师要具有谦虚的治学态度,学生敢于挑战的精神,教师不再急于解答所有问题,学生自己开始主动解答,积极争辩。有些弱势生基础差,但思维活跃,有时想法角度怪和偏,反而可以作为调动其积极性的契机。

(二)培养了弱势生的自主内化能力。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加者。”在历史复习阶段,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尤为重要。有些弱势生也想提高成绩,他们能自行整理错题集,并和同学交流。学生在整理和互相比较的过程中,再一次强化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弱势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学生的起始就学阶段,教师要善于捕捉问题,杜绝弱势生的形成;而弱势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工作,这一过程需要智慧,也充满了乐趣和回报。愿与同行一道,用我们理想的教育去实现教育的理想。

作者:苏建芳

上一篇:高中变式教学数学论文下一篇:高校教学音乐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