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课教学设计

2022-09-16

第一篇:中学美术课教学设计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反思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 3)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

( 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不宜过多批评。

(五)参观法。

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 1)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 2)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 3)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认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灵活选择运用;还可依据课型,有时仅用一种方法即可,而有时两种甚至三种联用。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的原则,其特点和原则又确立了符合美术教学规律的方法,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只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遵循中学美术教学的原则,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佳之教学方法,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篇:如何在中学美术课中的设计素描教学

摘要:素苗是设计的基础,设计素描是设计科学的基础,设计科学在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中有着重大作用。作为美术老师教好素描科责无旁贷。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轮廊准确的注意整体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训练的轨道。素描训练要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素,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关键词:美术课;素描教学

素描是设计的基础,设计素描是设计科学的基础,设计科学在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中都有着重大作用,作为美术老师教好素描责无旁贷。

素描即单色绘画。我们常见的木炭画、炭笔画、铅笔画、水墨画等都可称为素描。素描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它有非常广阔的表现领域,但由于素描是单色的,能够集中精力研究和表现对象的形体,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总把它作为锻炼和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基础。初中的基础素描教学对学生来讲是学习造型艺术的最重要的训练手段,同时它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教学过程。在素描教学中,由于人们的观念的不断更新,表现技巧比以往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出现了种种创新,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笔者在基础素描的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体会,愿与广大同仁商讨。

一、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

为目的。

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既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二、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所谓的轮廓准确,我认为就是在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在素描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观察能力属于感觉能力的范畴。在素描练习中,因感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观察力制约。所以,应当始终把培养观察能力,并使之趋于锐敏,准

确和深刻放在重中之重。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从研究物体存在的特征,即研究形式结构的原有方式这一根本点出发的。在此前提下它是一种整体的联系的,本质地观察可视同手的方法,抓住形体特征的美并恰当表现它,体现出绘画者一个整体素质。而加强整体意识的培养,必须注意局部刻画和整体效果的完美统一与和谐。所谓整体结构,指形体占有空间的方式。形体以什么方式占有空间,形体就占有什么样的结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整体观察,看看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

三、素描训练要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素描训练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同时,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

四、素描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通常任何人都有想象力,普通人的想象力也许是模糊的、概念的、情节性的、粗略和琐碎的,但是,通过大量的训练之后,却可以变得清晰、具体、充满丰富细节和具有无限扩展性,想象训练就是让

学生去学习如何想象的方法以及形象组合技巧。有了想象训练,就可借助延伸、取舍、综合、拆散、拼接、矛盾等手法把平时积累的大量信息、大量图像选择性地加以发挥或重组,从而获得艺术的创造力。

总之,素描是一门实践课,它和许多艺术、体育科目一样,是一门技艺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后,认识才能深刻并成为自己的东西,因此学好素描的关键还在于实践。要重视对自己的眼睛和手的训练,锻炼眼睛能敏锐的把握各种物体的形象和各种光源下的明暗层次,并要求自己的手能将看到和想到的东西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来。

第三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

美术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载体。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美术教育也日渐趋于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发展方向。它的本质也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要上好一堂美术课,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美术老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要上好一堂美术课,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新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难点,也一个时刻该认识到的问题,不仅要求老师有一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面对课堂上各种随时而来的应变能力。

对于农村美术课,我们先来看这个现象:在幼儿园期间,哪个孩子画得好,老师发给小红花,回到家里还受父母夸,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到了小学,专业的美术老师几乎没有,就算有,也是改上语文、数学,至于美术,却只是为了“换换脑子”才偶尔上之,有兴趣的学生也没有发展的空间;到了中学,有了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也正常开展,可每天的作业把学生压得筋疲力尽,满脑子里都是作业、分数,哪还有时间做这费时的绘画作业?学生原来的一点美术兴趣也几乎荡然无存了。

看完之后,我们不禁要问:美术课不重要吗?《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美术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为什么提不起来呢?

一、农村学生美术课兴趣提不起来的原因

我多年来一直在农村中学从事美术教学,通过大量的调查,经过认真的分析,我认为农村中学学生美术课兴趣提不起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校外因素:主要来自家庭的误导。农村学生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的甚多,他们不知道美术也能出人才,更不知道美术还能促进其他能力的发展,只知道用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天性被慢慢扼杀。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这样的观点: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才是真本事。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只要求孩子考试科目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在这样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怎能提起来呢?

第二、校内因素:在农村很多初级中学,专业的美术教师不多,很多班级的美术课是由班主任或工作量不足的老师兼任,学校又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升学率,这样的美术课如同虚设。加之许多学校的教育理念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没有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为了省事,只教学生欣赏、临摹课本中的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这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

二、怎样培养学生美术课兴趣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校外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育观念,从课堂抓起,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美术课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摸索了一些方法,罗列如下,敬请同行指正:

(一)、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极其辉煌的地位。从史前及先秦美术到中国近代美术,无不展示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例如:唐代张萱的《捣练图》,描绘了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风俗;阎立本的《步辇图》描写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这一汉藏两族通婚的史实;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把汴京的繁华景象,汴河上下的各种人物、景物等社会生活风貌无不具体而生动、真实地展现给我们,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他还善于轻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笔势圆转,衣带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风行一时„„从农村走出来的画家齐白石,他的笔墨纵横淋漓,气势雄伟,任意挥写,超脱奔放,生动活泼,形神兼备,臻于妙境。善于应用墨彩深浅、浓淡的特点,表现对象的质感。特别是画虾,更是精妙传神。徐悲鸿画的马、郑板桥画的竹、李可染画的山等等,除了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还让我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还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我们教师善于钻研,勤于学习,总会有许许多多的事例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学习美术

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

1、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娱乐。在农村初中,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作业,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优势作用。

2、利用现代化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例如欣赏课,如果教师手上只有课本,学生看到的只有课本中的小图,图片又不多,效果也不好,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但我们可以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光碟等,可以有选择的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做成课件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3、教师还要勤于动手,多画、多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

(三)、废品利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提高美术课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提到手工制作时,往往想到的就是剪纸、折纸、粘贴等;实际在我们农村,可用的材料非常多,利用起来也五花八门,例如废纸杯、废罐头盒、卷筒纸的圆筒心、香烟壳、一次性筷子、各种颜色的干种子、甚至小石子、细沙子等都可以作为制作工艺品的绝好材料。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容易得到的材料,做起来也并不难;教师在课前可花时间都做一些,学生看到老师做小玩意后自然有了尝试的念头,也一定会用心创作或临摹出理想的作品来。

(四)、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把“教师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自己要学”。

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首先是要进行课堂评价。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呢?我认为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点评表扬。这样的当众表扬效果非常好,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效果十分明显。其次是开办小型的画展,可以在班上开设专栏,把好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我们只要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美术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美术教师,我们要正确面对学生美术课兴趣下降这一现实,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只有这样积极寻找原因及对策,我们才能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美术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第四篇:中学美术教学随笔

美术教学随笔

美术组-彭顺吉

美术课堂,应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美术教育是对人的创新能力培养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学科,随着我国新课标和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新课标要求要以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我对美术教学进行了这几点反思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现代基础美术教育强调愉悦性,这也是活跃美术课堂、鼓励学生自由抒发、轻松表达情感需要。教学气氛的培养、渲染、烘托和把握在美术课堂上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教学气氛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运动,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

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是重点,“合作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根据课型“合作互动”,通过互助互动有利于解决问题。

根据重难点,“合作互动”,抓住课中的难点展开并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应用集体的智慧,较轻松地解决了难点,结合作业,“合作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

美术课是素质教育阶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使之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不仅有利于人的长远发展,同时也是功在千秋的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以形象的可塑性、动手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和形象表达感情性,对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感受力、记忆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重大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艺术冲动和最基本的造型的能力。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其他学科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第五篇:中学美术教学论文

【篇一】

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发展很不平衡。不少学校由于教学设备短缺,以及师资等方面的原因,一直不能正常地开展课堂写生教学。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的绘画课,只能让学生单纯临摹现成的作品,长此以往,必将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眼、脑、手相统一的绘画基本功,因此,更新观念,努力探索如何上好农村初中的美术写生课显得尤其必要。

一、写生课的地位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绘画教学既是基础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观察、写生则是绘画的基本功。临摹是绘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绝不是主要手段,更非唯一手段,不能通过它来简单地代替写生。通过写生,学生直接面对自然物,观察它、分析它,主动地作出取舍、判断,力求按自己的意图去表现它,可以切实提高造型能力,避免过多临摹带来的简单化、程式化、概念化的倾向。在形成一个人的造型能力的诸要素中,形象观察力是一切美术造型表现力的决定因素,是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前提与基础①,写生则是培养学生形象观察力,形成他们的造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不给写生课应有的地位,向学生传授“双基”就将是一句空话。

二、必备的教学条件

现在不少农村中学从形式上完成了教学条件的现代化,可实际上不少专业室还是有名无实。比如为应付检查验收,石膏及静物模型陈列于美术教室之中装场面,使得美术教室根本无法投入实际使用。还有部分学校则把美术专用教室中上写生课当成只有美术特长生或课外兴趣小组成员才能享受的“待遇”。这无疑使本来就有限的设备又造成了不必要的闲置和浪费。从美术学科的教学来看,农村初中的教学条件与城市中学仍有相当的差距。各个农村初中都应努力创造条件,保证面向全体学生的美术写生课能正常开展起来的最起码的设施:

1、一间不小于普通教室的画室(不能兼作器材室)。

2、按人数最多班级的学生数配足方凳。

3、按上述学生数配足画板,可用五合板等稍厚的现成板裁成四开纸大小,以节约开支。

4、至少按上述学生数的三分之二配画架。

5、教室南面窗户配遮光窗帘。

6、置两张或两张以上的写生台,高约60厘米。

7、石膏模型、静物若干,不同明度、不同色相的背景布一组。

三、组织好教学的全过程

每当初一新生第一次上写生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进入教室。方凳可事先参照普通教室的座位顺序排好,以方便学生对位入座。学生上课铃响之前到达画室外按座位顺序整队,整好队后依次进入画室,在指定地点取画板后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听教师布置本课任务,或讲解要求。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和要点后,即可安静而迅速地寻找自己合适的写生位置。教师可以让学生侧对写生对象,前后排错位而坐,避免前后排相互干扰,必要时部分学生可站着利用画架写生。教师这时可退居幕后,有针对性的对各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等到下课时,教师回到讲台,目视学生归还画架,把方凳归位,按秩序还画板,交作业后离开教室。

等到初一下学期以后,学生就基本上适应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能自觉执行这一程序。

四、讲求实效的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课每周才一课时,每学期的课还要分欣赏、绘画、工艺三种不同的课业,因而写生课的时间紧、任务重。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写生课的课堂特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切实提高写生课的课堂教学实效。

1、指导学生观察

初中生正处在自发地形象认识阶段,对物象的形象认识存在着混乱与矛盾,他们把物体的实际长、宽、高和视觉对这一物体的反映看成一回事②,因此老是看不准。小学阶段的临摹教学,又养成了他们按老师范画照着画的习惯。因此刚开始上写生课,大多数学生是“依样画葫芦”。这就使培养学生形象观察能力就成为写生课的首要任务。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会目测对象整体高宽之比,摆上写生物体要求学生首先不要盯住具体的细节,而是按比例画出对象整体的外轮廓框架,并在纸上的适当位置、适当大小把这一框架初步画出,这就是在构图阶级就让学生养成注重整体,观察比例的习惯。

2、注意讲解规律的“度”

在初中美术写生课的教学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一些规律性的问题,然而从初中美术的教学要求和有限的课时来看,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专业化”地讲解这些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讲解这些规律的“度”,我个人认为还是少讲理论,多用图片,引导学生判断、分析,使他们能形成直观印象进而指导他们的观察就行了。否则任你讲得中干舌燥,学生还是无动于衷,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3、精讲多练

讲与练是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写生课上要力求做到精讲多练,只有精讲,学生才能多练。要得精讲,必须把握好教学要求,了解自已的学生,讲解规律,深入浅出,少讲废话,多解难点。讲授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要作为入门的向导,多练也不是盲目的多多益善。安排学生练习要围绕教学重点进行,目的明确、内容精当、难易适度,不要搞课堂上的形式主义。而要讲求质量与效果,使学生通过训练达到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知识,在已形成的技能基础上形成新的技能。讲练结合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决定于美术教师对教材钻研熟悉的程度,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启发诱导学生的能力。

五、学生作业的展示与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明者,探索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不向这种需要提供养料,这种需要就会逐渐消失,求知的兴趣也会一道熄灭。”写生课要想保持学生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求知欲,还必须经常性地多渠道展示学生作业,恰当评价学生作业中的得与失,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更主动,更积极。

1、课内展示评价

教师在写生课刚开始时展示上节课学生的优秀作业或以往学生的优秀作业这些作业贴近学生,他们更容易从这些作业中领悟写生的方法,避免别人的失误,吸取他人的长处。

2、校内小展

不定期地把学生的优秀写生作业(有时是个人作业,有时是兴趣小组成员作品或校友作品)陈列于橱窗里向师生汇报展出。

3、书画比赛选拔作品展

每当市县或教育主管部门举办书画比赛,则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并将选拔的优秀作业及时展出。

4、校内学生作业定期展

把学生优秀作业(不限于写生作业)定期(可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展出,写生课作业可占很大比重,既可在师生中扩大影响,作者深受鼓舞,又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评价学生写生作业一般应肯定成功的方面,同时针对学生个体的能力发展状况指出其主要的不足,不能拿专业水准衡量初中学生的写生作业,不能过多地找毛病,以免损伤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界,围绕着要不要写生,如何教好写生,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为了防止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专业化”不良倾向,1992年新的教学大纲相应减少了绘画课的课时比重。但应当指出的是写生画教学法仍然是培养学生美术观察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绝不能因噎废食而弃之,重要的是应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方面予以改革。更何况,大多数农村中学不是写生课的课时多到了“专业化”的程度,而实际上是由于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正常开展起来。90年代以后,写生课的教学仍占据着初中美术课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广大美术教师从对学生负责,对美术教育事业负责的高度尽快真正改善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学条件,还美术写生课应有的位置。

参考文献:

①姚今迈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以下简称《思想录》)339页

②《思想录》340页

【篇二】

摘要:美术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中学美术对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品味艺术创作的魅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

关键词:中学美术德育渗透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学美术教学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美术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为了践行德育理念,中学美术教师要创新教学思路,把德育与美术教学相互融合、渗透,让学生在接受美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得到品德、修养方面的熏陶,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深入挖掘教材,在教材内容中渗透德育

随着教育理念的创新,人们开始明确意识到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德育水平的重要意义。美术教师开始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美术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渗透。以往的中学美术教学较为强调对学生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以中学美术教材为依托,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在教材中挖掘潜在的德育元素,把德育与美术教学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感悟美术课程中的德育元素,进而使学生的情感因素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讲授中国花鸟画内容时,教师可以介绍我国知名画家齐白石的人生历程。齐白石幼年时家境不好,多数时间以放牛减轻家里的负担,闲暇时经常到村里池塘观察小鱼小虾。14岁时,他成为了一个木匠,做起了雕花的工作。工作之余,齐白石以家里一本《芥子园画谱》为师,学习国画花鸟,使自己的雕花技术日渐成熟,成为了一名有名的木匠。25岁时,齐白石拜入大画家胡沁园门下开始正式学画,以画肖像为生。但是齐白石并不满足于现状,开始了自己的游学之路,直到晚年才改变画风,自创写意花鸟,把虾在水中游动的神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教师通过介绍画家齐白石的人生历程,能够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悟,明白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二、联系生活实际,在启发教学中渗透德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美术教学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符合国家推行德育的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中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合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重视教学活动的进展状况,在时机合适的情形下渗透德育。如,在美术鉴赏课中,教师可以以“生态环境”作为这节美术课教学的主题,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在课件制作时融入生态保护方面的教育。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介绍优美的风景,引导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其次,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论身边有关环境污染的现象;

最后,教师应顺势引导,让学生讨论如何力所能及地保护环境,引导学生从我做起,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三、激发创作欲望,在创造培养中渗透德育

中学生往往拥有较强的想象力,喜欢无拘无束地自由创造。教师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作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挥、自由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在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欲望,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心境进行美术创作,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创作的兴趣。如,在风筝欣赏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制作各种形状各异、造型不同的风筝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了解写意国画艺术,帮助学生制作出漂亮的国画仕女风筝、蜻蜓风筝、蝴蝶风筝等,在学生自主创作、充分发挥想象的基础上,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体悟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和精神修养,养成乐观向上的性格,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寻找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精神引领,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美育、德育、智育等各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三】

摘要:当今的高职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美术专业人才,旨在提高在校学生美术方面的综合技能水平,以此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职美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无论是从每年的招生规模、设置该专业的学校数量,还是从教学质量和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率看,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在这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职美术教育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文从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入手,探讨高职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期为今后高职美术教育及其相关从业人员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现状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现状

1.教师发展平台不足

教师发展平台建设不足,知识更新速度慢,是影响高职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管理人员没有认清岗后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未能及时有效地对高职院校美术教师进行培训,这直接导致部分美术教师难以及时更新知识,难以有效掌握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致运用旧的理念与方法开展高职美术教学,收效甚微。

2.教学模式创新不够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较为陈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美术专业素养缺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正因为教学方式创新不够,所以教学模式显得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有效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人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与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相背离,高职院校应重视教育模式创新不足这一问题,避免其对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造成阻碍。

3.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些年来,高职美术专业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追捧,导致报名人数和招生人数上升,一些学校盲目扩招。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对美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分数要求不高。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应该把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实现学生美学修养的提升作为教育的最终方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学校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多的是追求形式新颖,强调美术专业的艺术性,缺乏足够的实用价值,导致部分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最终造成学校培养出来的美术专业人才并不能适应市场的实际需求。

二、高职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1.加强高职师资建设

为进一步促进高职美术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的稳定发展,使高职美术教育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学校要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需要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特点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而且应该为高职院校美术教师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让教师掌握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让其掌握最新的美术知识与艺术动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重视在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还要注重将美术教师的基本功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将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重新定位美术教育目标

高职美术教育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进步,就要重新设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将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美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以此不断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于美术人才的需求,适应高校美术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不应该仅仅将美术教育局限于知识和技法的教学,应该彻底摆脱这样的束缚,结合美术专业多样化的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如此一来,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美术专业学生,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而且拥有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这有利于他们快速适应社会。

3.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方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考查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熟悉程度,不能仅仅根据考试分数,而要看其能否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以此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高职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又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完善教学目标,从而确保教育模式能够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

4.以市场为导向设定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教育成果的强化和检验,需要通过社会实践进行检验。高职美术专业学生毕业之后走向社会,需要运用掌握的美术专业知识,结合自身的综合能力,从事和自己所学专业相符的工作。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日后进入职场面对的场景进行实际的教学模拟演练。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的方式设定教学项目、选择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这样的实践模拟,既能创新教学方式,又能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促进高职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语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高职美术教育应该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教学改革的核心,既要满足社会对于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顾全大局,考虑高职美术教学改革创新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为我国高职美术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达到以高职美术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美术修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窦曼娟.高职美术教育现状与教学改革思路探析.教育与职业,2015(5).

[2]万正强.浅谈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重要性和改革思路.大众文艺,2017(9).

[3]陈晓雨.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戏剧之家,2016(22).

【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美术专业和美术专业学生的看法和认知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同时,社会对高职美术教育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该文探讨高职美术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必要性、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美术教育实践能力

美术在培养、提高人们的艺术审美水平和艺术欣赏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艺术在教育领域和社会发展方面需求的增加,人们对强化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美术教育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分析、探讨高职美术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美术教育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第一,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与以往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的不同,现代化的教育更注重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全面提升。并非只有美术专业的教学会涉及美术专业方面的知识,园林设计和环境管理等专业对学生美术能力要求也很高,而且这些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因此,高职美术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实践能力。第二,社会发展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发展对人的各方面能力都有很高要求,尤其是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做到知识理论和实践运用的完美结合。因此,为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美术教育必须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美术教育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面临的困境

第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意识不强。有的专业虽然与美术专业的内容有交叉重合的地方,但对学生美术方面的要求不是考查的主要方面,如城市规划设计、园林设计、装修设计等设计专业,而且很多现代设计专业的设计图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工具完成,因此,部分教师和学生忽略了对美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强化。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因为设计者在进行创意设计时,需要很强的画面想象能力和空间构造能力,这些需要学生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和美术创作积累获得。第二,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较少。一方面,高职教育的年限一般较短,只有三年左右,这一时间段包括了学生所有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实习锻炼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制作。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被压缩到更短的时间,进行实践的时间就大大减少。另一方面,与高职教育院校建立合作的企业单位数量有限,能提供的美术相关专业的实践岗位更有限。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美术实践的机会较少,限制了其美术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三,实践方式不够灵活。对于美术方面而言,学生的实践机会集中于毕业实习这一时间段,实践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高。

三、高职美术教育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建议

第一,增强教师和学生对美术教育实践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师生对美术教育实践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理论方面,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座谈会、观看视频等方式,使师生通过理论分析认识实践能力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实践方面,可以通过举例对比、竞赛等形式,让师生在实践经历中亲身体验实践对美术的重要作用。第二,建立和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首先,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的方式,使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

其次,学校还需要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类型体验美术教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不同运用,积累更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最后,学校可以根据企业要求,有针对性地成立专业岗位人才培训班,增强美术教育实践的针对性、目的性。第三,转变思维,创新实践方式。学生实践能力难以有效提升,与实践机会少、实践方式不够灵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这与学生的实践观念息息相关。与其他专业的实践方式不同,美术方面的实践既可以通过毕业实习和寒暑假的短期实践展开,又可以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相结合。如,学生可以参加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设计和美术创作方面的竞赛,或某一企业面向社会的活动设计征稿活动,抑或是为某些杂志出版社设计插画、漫画人物形象或情节的创作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实现的实践能力培养方式。

结语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增加,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社会发展对学生美术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美术教育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面临者较大压力。针对高职美术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需要从意识强化、机制建设、方式创新等方面对症下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滔.高职基础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初探.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7).

[2]李琪.高职美术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魅力中国,2016(25).

【篇五】

【摘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体现,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对此,要求初中美术教师正确掌握情感教育方法和理念,深度挖掘情感教材,以保障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对策

在新课改下,要求初中美术教师进行情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情感调节能力,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融于美术作品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一、初中美术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如思想、政治、道德等,初中美术教师将情感教育融于教学中,有利于将教学内容与情感内容进行结合,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还可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二、初中美术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情感修养,强化学生审美观念

教师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对学生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情感修养来影响周围的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有利于将严谨、负责的态度感染给学生,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例如,笔者在对《中国山水画》进行讲解时,没有直接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收集了一些关于中国山水的古诗、音乐,如歌曲《中国山水》、古诗《江雪》《登鹳雀楼》《题西林壁》等。要求学生通过欣赏古诗、音乐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并说出自身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视、听、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笔者再将一些关于中国山水的名画作品展现给学生,促使学生通过观察作品中的色彩、山水轮廓等来加深情感体验,并逐渐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另外,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印有中国山水的服装、书本、卡片等,有利于学生进行直观了解,以保障教学效率。

(二)深度挖掘情感教材,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传统初中美术教学方式存在很多的限制性问题,其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情感教育渗透效果受到了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要求教师加大教材开发力度,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保障情感教育效果。例如,以《多彩的校园生活》为例,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大多数初中生被先进的电子科技所吸引,忽略了生生沟通、师生沟通的重要性,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造成了影响。对此,笔者在讲解《造型•表现》时,将全班同学按照3人1组的方式进行分组,由学生进行探讨。比如,人体头部是有透视变化的,要求各个小组以一名学生作为“模特”,另外两名学生对“模特”脸部的五官比例进行观察,并进行探讨与交流。同时,笔者通过互联网收集了一些关于人物头部的优秀美术作品,促使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与美术作品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造型方法。另外,笔者还为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同学、教师、家长为主题进行创作。在这种模式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交流中获得快乐,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庭之间的和谐关系。促使学生利用各种情感素材来进行创作,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优化第二课堂教学,发展生活情感教育

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美术教育也是如此,很多初中美术教育内容都来自于生活。教师通过开发第二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的态度,强化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接触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培养学生积极、奋斗、乐观的精神,促使学生可以灵活调节自身情感,以保障学习质量和效率。例如,以讲解《中国民间美术》一课为例,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民间艺术馆,深入了解民间美术艺术作品,包括剪纸、年画、刺绣、编织、风筝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悟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将美术知识与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三、结束语

初中美术教师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实际教学当中,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因此,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教师还应该发展差异化教育模式,了解学生的个性情感需求,采取针对性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实际探究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正与完善,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

参考文献:

[1]卞太顺.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交际,2016,(15):202.

[2]潘娟.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之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206.

【篇六】

摘要:在高职大专美术教育逐步推广与普及下,怎样的教育定位?如何积极评价肯定学生,使教学过程既有别于专业美术的精英培养,又适合当代非美术专业的普及教育?针对这一包含着予盾与统一的问题;

如何妥当定位并巧用激励评价手段来提高学生素养和技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析。

关键词:赏析;

情感;

激励;

普及

高职大专的美术教育不同于艺术院校的“小众化”专业精品教育,其主要是以普及美术综合素质技能为宗旨;

服务于广大高职大专的大众化群体。围绕这一目标和任务,就必须根据客观条件,重新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从定位、内容和方法上依据作者本人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摸索、探析,进而形成符合不同专业的知识技能培养要求,对当前的高职大专美术普及教育提出如下几个观点。

1认知美术专业与非美术专业培养目的差异

美术专业类学生是通过专业培养,提高其专业能力,使之高度吻合社会专业人才需求而进行的美术教育。这些人才能在不同的需求层面独挡一面,展现个体的艺术才华,是属于小众精英专业化培养,这种教育的内容包括系统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心理素养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专业能力。而大众化的高职大专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众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美术特长。努力普及全民的美学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发展。进一步来讲,美术专业的培养是针对社会人才能力方向具体需求给予“量身定制”,所设的课程、技能训练的强度、培养的模式都进行细分,专业方向非常清晰明朗。他们学成后将引领社会某一领域的变化与发展。基于这种美育目的之差异,高职大专的非艺术专业教学定位就必然有别于专业的小众精英培养,其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就应科学设置,以围绕高职大专非艺术专业教育的培养方向来执行。

2高职推广美育的意义

确认了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差异,在高职大专非美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方向也就能妥当定位了,我国现有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有机结合。教育专家们也指出;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不健全的教育”。指出美育对培养人格、素质、创造性思维等的重要意义。以下几点可以佐证美术教育对一个个体所带来的作用和意义。

2.1能体验视觉情境、提高视觉敏感度

视觉“语言”有它的独特性,如果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代替它,那么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就不需存在,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任何艺术形成的存在,正是靠了其他手段无法取代的独特性,才存在发展下来的。随着人类历史的推进形成丰富的语言体系,从而才有了多彩而深刻的不同语言情境。所谓体验情境,就是能够在内心深处感受、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情感。而不是那种共同认知的知识性常识。如我们在给学生讲色彩构成时经常要讲到色彩的心理感受和对比与和谐关系,不少学生会带着疑问的口吻提出他们的质疑。这充分反映了大部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定势,他们关闭了内心体验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这也是在教育中长期忽视美育素质教育的结果,只重视外在的的知识与定律,不注重视觉感受到内心的情境体验。而敏感是指对视觉某种细微差别的感受能力;

如中国绘画中线条柔美、钢劲、厚重、曲直和墨色的干、枯、浓、淡这些复杂变化中所包含的情感表达,如没有一定的中国文化积累和美学知识;

没有敏感的观察感知力。是无法体验中国绘画中的美学韵味和情感享受。

2.2赏析能力的提升

面对不同的美术形式作品,让学生能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当学生面对美术作品无认知、不懂如何赏析时,应鼓励学生主动涉猎相关资料,或组织学生相互讨论,进行思考。这个学习过程要经历反复体验——思考——再体验——再思考,其中体现了感性和理性、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过程。赏析一件作品,实际是视欣赏者个体的情况不同、视角不同、修养不同、经历不同而做出赏析的结论。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知道这种结论是不会一致的,是因人而异的。这就是美术赏析的无穷魅力和特性。当学生的见识拓宽、观察力增强,其赏析能力也就会逐渐提升。

2.3有益于个人美学见解的形成

一个人美学见解的形成是有多种条件的,不断增加欣赏活动肯定是重要条件之一,在不少中国古典书画论的典籍中就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其实这就是古人对前人艺术表现的一种赏析后的见参考文献[1]李润生.多角度美术赏析.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解总结。作为非美术专业的大众群体,我们不能做到面对艺术作品认知得很系统、完整和深刻,却可以在接受美育的过程中由不同时代东、西方的美术代表性作品入手,慢慢陶冶,去认知、感悟和思考。对初涉美术学习者来说;

不宜过早形成“偏爱”,导致思维和视野狭隘的表现。而是应该博知广闻,不封闭自己,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发达,资源丰富的条件去任其撷取。只要有志坚持,使自己具有一定美学见解必然会“水到渠成”。

3赏析与技能的定位关系

高职大专的非美术专业教育,本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艺术修养和技能。如上面几点所述,但仅传导美术赏析方法往往局限于施教者的感受和经验,以及教材上的传统论调,是一种灌输式的赏析指导,是带有个人“偏见”的某种观点,这种先入为主的赏析教育模式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感受,只会拥有人云亦云的所谓艺术常识的表象认知。在当前的艺术素质培养中,单纯的美术赏析在一定程度上是能拓宽学生对美的认知,不过这还不够。在我几十年的美术教育工作体会中,纯理论讲解美术代表作来培养学生的赏析水平是达不到最佳效果的,因为他们没有作品表现的经历和体会,是无法贴切感受美术内在的形成语言,所以,我主张美术教学中应该设置实践内容,进行技能表现。这样学生体验了工具、材料、技法的运用,在构图、造型、艺术表现等方面的深入感受。才会在内心积累认知和感受力,才能懂得美的构成必须包含哪些美的元素。不同的美术作品形式,虽然以各种不同形象展现出来,但其中的核心原理、艺术感染力的要素却是共通的。即使非美术专业的课时量不是很多,都应该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内容。在学生完成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更深切的理解美的构成要素,体验美是如何通过作者的感知而表现出来的。所谓实践出真知。美的教育重在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才能更好的欣赏美,因此,非美术专业的美术课程定位更宜以实践技能操作培养为主,辅之赏析内容。则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达到美育的综合目标。

4重视激励教学手段

多年的一线美术教学和担任班主任工作,让我更了解和熟悉学生,这种了解来自于相互信任的深入接触;

学生的个性、求学欲望、心理诉求,作为教师都应把握在心。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因材施教”不应该是句空话,而是应当落实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当前的客观现实是很大比例的学生求学欲望不强,面对学生相对消极、缺少主动进取的精神,如何让一门并非主科的美术素质课程教育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呢?多年的教育经验让我觉得运用以下两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1合理定位、兴趣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面对美术课程还不清晰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白学习美术对人生的真实意义。只觉得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着往这个方向行驶。认为一门课程只要能拿到学分,混个合格成绩就行了,因而消极对待。为了使学生改变这样的学习情绪,专业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首先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合理,要适用无专业基础的大众化群体。在理论教学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ppt、课件、网络等引入教学中。多釆用课题式、开放式、互动式等示范性教学,评价可因人而异,兼顾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方向,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这种引导式教学,必须基于对学生意识的整体了解,才能做到定位合理、模式妥当。将学生的消极情绪转化为主动的学习热情。

4.2鼓励赞扬、积极评价

我非常赞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鲁姆斯所说:“人类本性最深处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扬、钦佩和尊重”。作为面对学生的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哪怕是有了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这种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通过语言、情感不失时机的表达出来,使学生在情绪上和心理上获得自尊和愉悦。学生的配合既有助于教学管理,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本人在多届班主任任期内,就有意挑选有魄力又有个性,但并不一定好学的学生担任班长,协助我管理班级日常工作和督促同学的学习。在我经常鼓励和赞扬下,本身个性较强、对学习兴趣不浓的班长变得越来越自律,而且学习成绩也不断攀升。毕业时成为一个品学兼优、极具责任感的优秀班干部。而且几届皆是如此。教学上我也是多釆用鼓励、赞扬的评价方式来肯定学生作品,曾在一门手绘效果图的课题作业表现中,有几个同学美术基础不牢、作品在透视上存在不少问题,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信,点评作品时,我首先肯定了他们基本比例的准确、线条的流畅、色彩的协调等可取之处。并告知这幅作品如果解决了相关的透视错误,就会是一幅非常优秀的手绘作品。学生受到了鼓励,信心大增。便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温习了透视学,理解了透视原理后,后续的作品不断进步,兴趣也越来越浓,在后来的省级技能竞赛中还获得了二等奖。事实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的作品及时作出妥当的评价,加以鼓励,就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相反,对他们不予注重,甚至否认打击,就会让学生丧失积极性。当然,这一切依赖于对学生实际状态的了解,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而且,肯定的积极评价方式要多种多样,内容也要有针对性。为了更大的拓宽影响面,还可以设定某种惯例;

如:用递增式的成绩评定方式肯定学生的努力、表扬进步的学生、展示优秀的作品、举办校级竞赛、校报刊登作品等手段来激励更大群体。

5结论

艺术课程面对不同层次的学习群体,其目标定位一定要清晰、科学;

作为非美术专业的高职大专大众,培养定位主要是为了提升文化艺术的综合素养。其赏析水平的提高必须基于一定的体验感受。安排相当比例的技能学习更有益于学生对美术作品深刻认知,而有别于他人的赏析心境,理论赏析溶入实用技能操作之中,能最大化美术教学效果的实现。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励评价的充分运用,妥贴采用适合于学生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感受美术的无穷魅力。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以此丰富人生。

参考文献

[1]李润生.多角度美术赏析.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上一篇:重性精神病培训小结下一篇:追星利大于弊辩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