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

2022-09-12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基本操作技能, 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让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使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计算机的课堂氛围中去, 更多更全面地接受多方面教育。使学生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全面提高。笔者结合术教学经验实践, 做了如下探索。

一、训练学生思考, 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指的是人在创造活动中或者在需要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创见的思维, 它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如在学习制作ppt演示文稿时,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 利用各种资源, 通过多种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多媒体素材, 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制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多媒体作品。教完画图软件后, 让学生自由创作电子报刊作品;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 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充分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创造出别具一格富有想象力的图画来,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 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具体来讲, 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学内容, 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向多种方向扩散, 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例如讲解“如何复制文件或文件夹”时, 教师可问:“复制的方法有几种?”学生经过操作后总结有以下几种方法:1.用右键法复制。2.用工具按钮复制。3.菜单法复制等。学生很容易得出对复制文件或文件夹的简单方法。通过这一类的训练, 使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创新效果。

二、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创新能力

很多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不认真, 主要是一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 不够重视。现在大部分学生虽然对网络游戏和电脑聊天比较热情, 但是对信息技术课缺少必要的重视, 感觉信息技术课枯燥无味。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不重视也直接影响到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老师在教学中缺少激情, 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只有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才可以使教学过程良性的发展。在课堂上有效地设置情景, 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关键。在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要使学生清楚地明白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和学习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然后把信息技术课的前景和使用价值清楚地告诉学生, 使学生明白在以后生活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在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第一课时就要使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人类以后必备的技能, 让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吸引到学生。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感觉到本课程的乐趣。同时也要使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 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随后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传送到网络上。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极大地调动起来, 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学习效果会更好。

在教学中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比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组织学生开展竞赛, 进行自由辩论, 互相交流方法, 互相启发思路, 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制作作品等。二是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 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力。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 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合作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

在利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时, 教学实施的成败在于教学环境的管理, 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我认为有以下两点:一是分组的原则。要求异质小组, 即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一定要有差异。同时也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分组的规模也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而定, 一般以3~4人为宜。二是过程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应时时监控, 了解学生, 掌握课上内容情况, 为下一步工作做准备, 并对个别学困生做辅导。收集信息, 为阶段复习做准备。及时进行指导和阶段性的反馈, 使学生之间形成组内竞争,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保证合作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一门课, 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很多, 但是在上实际应用课的过程中, 一部分学生进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操作, 将电脑用于娱乐。因为实际操作课的时间很有限, 因此就要告诉学生在上课时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操作上。通过耐心讲解, 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做到专心致志。老师在讲课时要做到精讲多练, 多给学生练习机会, 对基础书面知识在每一阶段进行测试, 对存在的问题耐心给学生讲解清楚。对操作部分进行测试时, 合格的学生安排进行操作下一部分, 不合格学生的进行单独指导, 直到合格为止。对经常出现的错误要进行总结, 对容易失误的环节让学生反复练习, 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倡导“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小组合作学习能创设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快, 同一班级中, 学生家庭条件不同, 信息技术基础不同, 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 这种差异远远超过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差异。如果完全采用班级授课制, 必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吃力, 另一部分学生又“吃不饱”。所以我在教学中事先对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一名组长 (通常是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 , 组长要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 有条不紊地组织好各成员.把握好进度, 并按时完成任务并负责本组的纪律和学习讨论.有问题尽可能组内解决;对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单独指导.单一教学形式的不足, 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 教师应该转变角色,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县教研室)

上一篇:一起肺结核危机案例处理——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为例下一篇: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策略研究——以张家界学院武陵木雕艺术馆解说词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