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5-09

小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8篇)

篇1:小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字: 思想品德 教育 环境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开设的综合课程,它的价值在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德育在儿童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定向的作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代精神文明的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小学阶段正处于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处在“质”的变化过程中,正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的“质变”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的“质变”向不良的方向发展;现在的小学生面临的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社会道德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等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学生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经常会感到不知所措,无法进行判断,特别是当前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和家庭的呵护下成长,缺乏自主能动性。所以,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保障我国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了深入了解我学校新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状况从而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我校组织了小学德育状况调查,调查采取问卷、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到学校、课堂、家庭、社区,全面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

状况,把握思想脉络,分析形成原因,研究工作对策。通过调查,一方面了解到当代小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发展的思想品德脉络,坚定了做好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一些带有倾向性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增强了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的紧迫感。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表现

总体来说小学生思想品德得到了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也关心家乡建设发展,渴望为社会作贡献;

2、注重个人发展,大多数小学生努力学习,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强烈的成才愿望。他们自信心强,接纳自我,关心自我,对未来前途充满希望,充满追求;3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大多数小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小学生守则,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公共场所他们能自觉遵守纪律,常常有热情维护法规、法纪的事迹,得到人民群众赞扬。大多数小学生尊师敬长,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谐融洽。

4、集体意识较强,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绝大多数小学生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愿意在各项活动中为集体争光,维护集体荣誉。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渴求友谊,同学之间基本比较融洽。

5、追求成功,勇于探索。他们积极竞争班干部,各种活动千方百计表现才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锻炼。他们不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积极参加实践,热心创造,寻求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智能优势。他们更喜欢表现自己,证明“我能行”“我很优秀”。调查也反映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存在着五个主要的关键性问题,也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三、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劳动和日常生活方面。

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极少劳动或根本不劳动,一切由父母包办,俨然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生活不会自理。这就导致他们劳动观念淡薄,养成了缺乏劳动的习惯。在学校劳动也是主动性差,能躲就躲,或者拈轻怕重,还有认为自己劳动就是吃亏饿。若学生从小缺乏集体主义思想和责任心,只想索取不愿付出,缺乏必要的锻炼和艰苦奋斗精神,他们的发展将是令人担忧的。家庭条件的优越导致部分小学生有讲吃讲穿的不良习惯,平时花钱和其它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这种习惯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2学习习惯和态度方面

我们根据当前小学生的听课、作业、预复习、实践、知识的吸取和运用等方面的情况的分析中了解到现在的小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只有少数人能够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地学习,能以学习为乐趣并创造性学习。多数学生基本停留在单纯接受性、记忆性水平上,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不自觉不主动,不讲究学习方法,没有形成兴趣爱好。学习缺乏内在动力是他们今后充分发展的隐忧;还要极少数学生由疲于应付师长督管的被动状态发展到学习落后和放弃,最终成为厌学生、流失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少血学习严重被动和厌学的学生,对自己的长处和潜能并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悲观,对自己的发展丧失信心。这样他们就更加萎靡不振或者只知道玩却没有追求。

学习状态和学业成绩是与学生的理想志向密切相联、互相影响的。少数学习严重被动和厌学的学生,对自己的潜能优势和长处毫不知晓,对自己的发展完全丧失信心,于是造成他们萎靡不振或者只求享受、玩乐,毫无志向可言。人际交往和社交方面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经验少还没有学会与人交往,他们在交往中如果有不如意的事情就常常有挫折感、失败感。他们选择朋友的能力还老师长的引导和教育。还有极少数学生因心理和个性等原因在同学交往中,会遭遇冷板凳的处境,长期这样下去势必会影响他们健康成长,这也需要教师家长给予特别的关怀帮助。

大部分小学生参加学校的活动还没有真正形成乐趣,只是盲目地跟风和好玩,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教师特别关注。极少数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也让人忧虑,如家里有信教的亲人或有家人参与传销、赌博的、出入网吧、接触不良的影视文艺作品和社会不正之风。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难免会受到污染。有的学生在学校集体正当活动中找不到乐趣,在集体中找不到知音,而喜欢特殊群体的活动,或网吧游戏,或“哥们”吃喝玩乐,这些学生识别能力差、正邪不辨,容易同校内外“问题少年”交友和结伴,与老师和同学疏远甚至对立,他们极易被社会上的邪恶势力欺骗和利用。

4、日常行为方面

小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存在着懂不懂、做不做、自觉不自觉三个问题。真正记在心里自觉做到的是少数;不求甚解、“要我做我就做”的是

多数,还有少数学生不在乎、不理会,我行我素。少数小学生在遵守社会公德、交通法规、公共场所纪律、爱护环境花草树木等方面,还只能“从众”不能“慎独”,总需要别人的监督。一旦无人看见就时有违纪的现象。知行不统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是遵纪守法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小学生中已经产生了个别无视学校纪律、国家法规,染上了坏行恶习的人。如同“问题少年”交朋结伙打群架,抢劫低年级学生的钱物,收“保护费”,到工厂、企业偷窃物品,破坏学校纪律,危害社会治安等。这些学生人数虽少,影响极坏,挽救和转化这些学生任务艰难,责任重大。

5、身心健康方面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令人忧虑,有些小学生中存在任性、孤僻、自卑、多疑、恐惧、嫉妒、报复、暴戾等不良心理和心理障碍。这些不良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教育矫正,发展下去,那是很危险的。而当前我们的教师、家长多数还不大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错把心理问题当作道德品质问题,只会进行简单的批评、训斥、命令,甚至惩罚、处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这就更加危险。

四、影响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

为什么小学生思想品德会存在这些问题?虽然现在的学生有着某些成长的有利条件,但是他们没有也不可能生活在一尘不染的环境里。这与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教育还存在诸多消极影响和不科学不得力的有关,主要有:

1、社会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多元化导致某些领域滋生了道德缺失、诚信缺失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消极现象,这些不利因素都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不谙世事的小学生。一些缺乏独立性和明辨力的孩子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变得虚荣、自私、势利、生活讲排场、穿戴讲名牌、盲目追求高消费、生活方式过早成人化的问题十分突出。

社会因素通过不健康的影视、录像、文学作品、广告等在侵蚀未成年人的思想;通过网络对小学生思想的冲击,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网络本该是一个思想自由驰骋的世界,但是这五彩纷呈的网络世界并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也并不是一池清水,在它绚丽多姿的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暗流,这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有强烈的冲击。网络是一个鱼龙混杂,瑕瑜并存的虚拟世界。色情、暴力信息也在网络世界里泛滥。而小学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差,网络就不可避免地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良好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家庭的影响

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外在教育会影响一个人品德的形成。但是小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决定了外在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家长的思想作风、行为习惯、言行举止等对小学生产生着一种“榜样”和示范性作用,所以父母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形成其良好的道德人格,不仅有利于学校开展良好的品德教育,更有利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但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缺乏科学性。

首先是家长教育意识淡薄,重智力投资,轻思想道德教育。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旧教育观念教育和引导孩子,平常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很多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过分关注,而对孩子是否有孝心、同情心,是否诚实、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刻苦耐劳等不太在意。

其次,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溺爱和放纵。现在的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呵护备至,甚至于娇惯、溺爱,从而使他们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缺少抗挫折和自立的能力。二是有的父母脾气比较粗暴,孩子犯了错不问是非就是一顿暴打。或者是家庭结构的残缺,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死亡或一方再婚,父母亲情绪波动大,把自己的情绪投影到孩子身上,拿孩子当出气筒,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好攻击、脾气暴躁等性格。

3、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智轻德观念的作祟。

长期以来,小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为赢得社会、家长对教育质量的认可,把主要的精力、措施放在抓文化课的传授上,至于学生的思德教育虽说平常也在抓,但只是要求提的多,必要的检查、督促评价与考核措施少,久而久之,德育就成了一种形式。从而在人们心目中自然而然形成了重智轻德、重成才轻做人的观念,德、智、体全面发展便成为一句空话。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也体现在高分数上。他们为家里的生活资金而辛劳的干活,会说无瑕太注重孩子的生活空间和思想问题,只要好好学习,别的就全部听之任之。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使得相当多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对分数过敏,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他们便本能地学会掩饰自己力不从心的缺憾,甚至不惜采取考试作弊、抄写他人作业等方法,也不同程度促成儿童不健康人格的倾向。

2.师爱的缺乏与变异。

师爱的对象是学生,是学生的人格,是在无条件接纳的前提下,对学生身心的关怀、期待、奉献与教导,师爱是教师热忱、智慧与道德的合金。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促使教育对功利的追求不断加剧。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的同时也导致师爱缺乏,教育不讲民主平等,缺乏对学生的关怀、尊重,尤其是对后进生、单亲生、学困生、贫困生,没有应有的特殊关怀。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对他们只有成见、偏见、歧视、排斥、打骂惩罚;学生没有发表意见、述说心里话的机会和权利。师生互不尊重、互不信任。少数教师本身的师德欠缺、人格不良、行为不当、榜样不正等问题也很严重。缺乏师爱的教育,使得孩子的心灵缺少了养分,因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3.教育要求脱离儿童实际。

这里所说的教育要求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和学业两方面。由于德育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形成理论与现实的脱节或错位,而且德育内容 松散、死板、变化性大、教条性强、逻辑性差;另一方面是部分任课教师讲授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

一、时代 观念欠缺,使学生难以体会德育课程对人生追求的导航作用,未能满足学生心态复杂化、多元化倾向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师认同的减弱,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此外,社会上商业文化、经济大潮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冲 击,也使学生与严肃行教的教师拉开了一段距离。学生难以领会教育内容的实质,却要鹦鹉学舌地去表达,学生真正的思想热点、难点没有得到关照,形不成属于自己的正确思想,造成一面是夸夸其谈的教条,一面是空虚混沌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道德规范过于“理想化”,那么这种道德就会很脆弱,甚至很虚假,会使得大多数学生表里不一,实际行为处于很低的道德水平,品德知识掌握了很多,但是行为却依然缺乏品德。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通过法律等手段,净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所以整个社会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采用法律手段规范和净化社会环境,取缔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市场如黄色书刊、音像等。同时积极扶持和发展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媒介节目与内容,例如举办大型励志书籍、优秀影视作品展等,多宣传和谐正义,净化社会环境,这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还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步,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社会上接触社会不良分子或受到不良教育的影响。

(二)完善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从降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应时刻

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忌把那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带进家庭。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新型关系,严爱相济,用家长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性魅力去感染孩子。能尊重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培养孩子所必需的坚强意志、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

(三)提高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真正把孩子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不可忽视的位置上。

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我们要改变传统的重智轻德观念,要充分贯彻国家的“德育优先”战略,坚持德育智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学校领导要重视德育课程的开发,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创建文明的校园环境。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形象地说明了环 境的重要作用。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即人为地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品学兼优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教育 情境。它可以概括为“硬环境”与“软环境”两大方面。硬环境,是指人化了的自然环境,或称物质环境;软 环境,是指学生的群体心理环境,或称精神环境。学校应注意育人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与教育。由于学校环境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可控性和导向性,因此对中小学生思 想品德的塑造、形成和发展,有着某种决

定性的教育意义。

第三,要树立“诚信教育”的教育理念。

学校应该是最讲诚信的地方,讲究教育诚信,摒弃虚假。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必 须对学生讲真话。这是有效地教育青年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允许把儿童、少年特别是青年放在一种„思想无菌 室‟里进行教育,使他们闭眼不看周围生活中的缺点。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学生对于教师的真话和 假话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必须使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真实的气氛。” 教师要做到讲真话,首先要教育自己,要“用信念来培养信念”。教师对自己所讲授的道德认识坚定,才 能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动摇,才有可能以理服人。其次,教师在备课中,要敢于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加以 认真分析。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不躲躲闪闪,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社会现象。

第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思想道德、言行举止、时时刻刻都在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人格、学识、风貌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来体现,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身教重于言教”嘛!我们要不断用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充实自己,完善教学技巧和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使自己更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始终站在文化的前沿,疏导文明行进的方向。教师只有拥有健全、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规范的行为才能培育出健康合格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要热爱学生,教书

育人,为人师表。

第五,要用“爱”去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善于与学生交朋友,用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关爱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情感交流环境。真正确立起师生之间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二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即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建议和规范。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者要重视与学生接触, 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履行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与教育。

篇2:小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教师结构不够合理,专业教师少,专职教师少;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学科素养偏低,驾于课堂教学能力弱。比如:对于教材吃不透,把握不准,停留在教教材阶段,书上有什么,教师教什么,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课程资源,学生学得没兴趣,教师教的干干瘪瘪,课堂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形势,不能尽快适应新课程、新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自我成长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缺乏对新课程的探究精神,这是造成目前课堂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2、教师满足于日常教学活动,缺乏应有的教学研究活动,教研氛围差,教研活动形式主义的东西多,收效低。不能围绕教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谈优点,回避不足,回避问题等现象;教师不注重合作,自我封闭,缺乏联系,尤其是与名校名师的对话与学习,没有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3、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教与学安排不够科学,教学资源使用不够合理,滥用或过度使用多媒体,有的不会甚至不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形式主义的东西多,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浅表化,师生互动过程中重形式、轻内容,重认知、轻情感,重师生、轻生生,重预设、轻生成等。练习设计不够精到,重复低效的多,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学习低效的重要原因。

4、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态度(重视优生、轻视或放任学困生),在扶优培差过程中方法欠缺,也是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5、学科特点体现不明显,注重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不够,造成学习兴趣不足。

6、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功力不足,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不够科学,重讲解,轻分析;重练习,甚至重复练习,轻指导。

7、学生方面,新的就业形势严峻,出现就业难,于是出现读书无用思潮,这是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效果差的一个社会原因。

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质量对策:

1、学科教师要加强学习,尽快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学科素养,提升自己驾驭新课程的能力,驾驭新课堂的能力。

2、教研活动不搞形式,课堂教学力求实效。对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坚持立足问题研究,注重实效,力避形式主义。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上下功夫。选好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围绕课堂教学实效性做文章,比如,怎样进行二次备课、怎样设计导入、怎样选取有效的时事材料?

怎样设计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什么情况下适合小组合作、合作的问题如何展示?

怎样保证探究问题的可行性与层次性?

如何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如何保证练习设计的质量?

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问题,不滥用、不过度依赖使用多媒体。

如何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表达的时间。

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能力的研究,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有效讲解与有效提问的研究,等等。

3、重视信息交流,创建多形式的交流平台,多种形式(网络博客、电子邮件、教师博客联盟)构建网络教研,实现资源共享。近期拟将暑假名师参加东师大、北师大学习的资源包放在网络平台,实现全市学科教师共享。

4、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纠正目前部分学校评课过程中不合理现象(不使用多媒体的课不是优质课、没有小组合作的课不是好课、教师讲课超过一定时间的不是好课等等)从关注实效出发,既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优化、更要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提高。关注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的培养。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做到:内容安排--------定位恰当、难易适度;教学形式-------有利于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学习,不搞花架子;教学手段---------------恰当使用教学资源,不滥用教学资源,不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环节安排可行,便于操作与实施,不追求花样翻新;教师语言-----------生动、科学、准确。教学结果,追求实效。

5、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成长

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兴趣等直接影响着学生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学会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心灵成长的促进者。

篇3:小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概述

1.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涵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以课堂为主要形式,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等,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理想。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理想确立的主要阶段,然而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独立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需要教师、家长、社会的帮助。因此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自己应该怎么做,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指定正确的方向。

其次,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小学生初入学校,其纪律性、团结性等社会发展的重要素质还比较弱,因此在小学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班级纪律性、团结精神以及塑造共同的价值观,使得学生团体的凝聚力不断的增强,从而才能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团结、纪律等的重要内涵。当今时代,我国小学生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家人的溺爱之下,“小公主”“小皇帝”等的宠爱印象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团体的力量,有助于促进孩子改变这些“公主病”“皇帝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目标不明确

目前来说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或者由于新的教学模式没有足够的成功经验等,使得我国部分地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多次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或者课堂教学目标偏离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进行《品德与生活》这一章节“情感与态度”教学的时候,在引导学生感受“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时候,我们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扮演爸爸的,有扮演妈妈的等等,然后让学生想一下在平时的生活中,爸爸和妈妈对于我们的付出,这原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教学模式,然而由于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较低,或者由于小学生他们本身在确定主题这方面的能力就不强,因此在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的时候,学生在回想的时候,非常容易跑题,然而教师却没有及时的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到教学目标上来,这样就导致整堂思想品德课目标不明确,教学效率不高。这样的现象在我国很多小学都有出现,所以我们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现状,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提升。

2. 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比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会与参与。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生搬硬套、述说式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思想品德,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的素质。在新课改背景下,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改善措施

1. 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在我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国对于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等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更为关注,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不断地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目标,然后围绕着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有效的“三维”目标,并且明确每一个章节的大目标,然后确立小目标,从而围绕着小目标展开教学设计,这样可以保证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展开。

2. 更新教学观念,做好课前教学设计

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小学教学中的共识,“素质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别,在素质教育中更加的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我们可以针对素质教育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由于我国新课改的推行时间较短,教师对于新模式的驾驭能力明显不足,因此为了教师更好的掌控课堂,更好的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活动,我们有必要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在进行思想品德课“家人的爱”这节课的设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述说父母对于自己的爱,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另一方面,通过述说,加深学生对于父母的爱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等,从而让课堂丰富的同时更加的有趣,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有效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思想品德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性,教育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目标、更新观念,加强课前设计等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促进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健康发展。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小学教学中综合性必修课程,该课程为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有效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思想全面快速发展阶段,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探讨,希望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篇4:小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 问题 对策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天生有着丰富的好奇心,并且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这个阶段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确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概述

1.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涵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以课堂为主要形式,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等,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理想。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理想确立的主要阶段,然而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独立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需要教师、家长、社会的帮助。因此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自己应该怎么做,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指定正确的方向。

其次,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小学生初入学校,其纪律性、团结性等社会发展的重要素质还比较弱,因此在小学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班级纪律性、团结精神以及塑造共同的价值观,使得学生团体的凝聚力不断的增强,从而才能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团结、纪律等的重要内涵。当今时代,我国小学生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家人的溺爱之下,“小公主”“小皇帝”等的宠爱印象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团体的力量,有助于促进孩子改变这些“公主病”“皇帝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不明确

目前来说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或者由于新的教学模式没有足够的成功经验等,使得我国部分地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多次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或者课堂教学目标偏离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进行《品德与生活》这一章节“情感与态度”教学的时候,在引导学生感受“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时候,我们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扮演爸爸的,有扮演妈妈的等等,然后让学生想一下在平时的生活中,爸爸和妈妈对于我们的付出,这原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教学模式,然而由于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较低,或者由于小学生他们本身在确定主题这方面的能力就不强,因此在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的时候,学生在回想的时候,非常容易跑题,然而教师却没有及时的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到教学目标上来,这样就导致整堂思想品德课目标不明确,教学效率不高。这样的现象在我国很多小学都有出现,所以我们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现状,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提升。

2.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比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会与参与。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生搬硬套、述说式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思想品德,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的素质。在新课改背景下,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改善措施

1.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在我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国对于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等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更为关注,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不断地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目标,然后围绕着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有效的“三维”目标,并且明确每一个章节的大目标,然后确立小目标,从而围绕着小目标展开教学设计,这样可以保证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展开。

2.更新教学观念,做好课前教学设计

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小学教学中的共识,“素质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别,在素质教育中更加的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我们可以针对素质教育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由于我国新课改的推行时间较短,教师对于新模式的驾驭能力明显不足,因此为了教师更好的掌控课堂,更好的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活动,我们有必要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在进行思想品德课“家人的爱”这节课的设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述说父母对于自己的爱,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另一方面,通过述说,加深学生对于父母的爱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等,从而让课堂丰富的同时更加的有趣,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有效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思想品德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性,教育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目标、更新观念,加强课前设计等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促进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玮.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D].吉林大学,2014.

[2]丁玉玲.浅析当代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187.

[3]薛小辉.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1,(24):173-176.

[4]高中梅.重庆市城口县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篇5:小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有人说:“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影响学生能否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主要因素,不是知识,而是思想品德的好与坏;学生思想品德的好坏,与他的学识相辅相成,学生的思想品德好了,自然会努力学好各科知识,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可见,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何等的重要。

本文拟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粗略谈及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卫生养成习惯差、没礼貌、以自我为中心、霸气十足、自私自利、冷漠、缺乏爱心、娇气、脆弱、缺乏进取心、享乐主义、怕吃苦„„等等。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缘于以下三个层面:

(一)家庭层面

1、家庭教育失当让学生形成不良个性

在国家“晚婚、晚育、少生”的计生政策下,如今的家庭,独生子女的现状越来越突出。独生子女的增多,衍生出了很多家庭教育的雷区:

一是娇惯。家庭生活的不断改善,养育孩子的物质备件基本富足,一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孩子们从小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这一点上,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在逐渐缩小。

二是涣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关心教育孩子的人多了起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不自觉地在孩子的教育上插上一腿,有人形象地把它比喻为“四大护卫”。不同年代的人共同关心、教育一代人,代沟间的冲突在所难免,无法形成有效的家教合力。

三是监管不力。在广大农村,很多父母为谋生路,纷纷出外打工,把孩子的监管扔给“四大护卫”,出现了身生父母脱离监管子女的现象日益增多。隔代监管的后果,加剧了子女能否健康成长的变数。

诸如上述的原因,未成年子女在家中俨然成了“小皇帝”,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极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蛮横不讲理、霸气十足、自私自利、老子天下第一的心理、缺乏爱心等不良个性,另一方面,心理素质差、经不起风更经不起浪的脆弱心理,给学校德育增加了难度。

2、特殊家庭影响特殊生的转化 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存在数量不等的特殊生群体。特殊生群体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据笔者观察,大多数的特殊生都缘于有一个特殊的家庭背景,特别是遭遇家庭不幸,父母单亡、双亡、离异等原因造成不健全的单亲家庭,最容易造成未成年孩子性格、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畸形发展,因此,学校德育中特殊生的转化,因为无法得到家庭的有力支持,违纪的反复性增强。

(二)社会层面

1、社会风气

近些年来,一些人昧着良心赚钱,加之一些腐朽思想沉渣泛滥,染上“黄”和“赌”,对学生的思想品行冲击很大。如:向学生出售香烟,在村里、家里开设黑网吧,引诱学生玩赌博机,赌博场所社会随处可见,社会成年的男性或机关干部的男性来找在校的未成年的女生等现象,对学生的影响特别严重,使不少学生深受其害,精神上受到污染,导致学生模仿,使相当一总分学生无心念书,有些学生过早成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错误导向

曾有一个不会读书,与我又经常联系学生问我:“老师,你出来快20年了,工资有没有三四千啊?”我实话实说:“领到手的工资有两千元左右。”学生很自豪的回答(绝对没有嘲笑我们老师之意):“哈哈,我现在跟女朋友做沙县小吃,两个人每月赚五六千很容易,爱多赚才会辛苦一点。还好我那时不想读书,如果跟会读书的同学一样考上了大学,那我现在也得跟他们一样,不是工资低,就是没找到工作了。”

另一个在校生也问了我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我父母亲是砍木头的,辛苦一点就是,不然的话,你那点工资只要做七八天就够了”。

碰上这些学生,在如今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并不在少数,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很无语。加上很多教师在学生面前经常唠叨“中考监考费每天30元”、“教师对学生的培优补差每天补助不到50元”等言论,给学生形成“知识无用”、“知识低价”的错觉,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我们知道,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不想读书,必然会去学别的东西、去学坏的东西。有些家庭,其父母本身就有一些恶习,比如:一些家长存在自私、贪小便宜、赌博、有钱就是爷等问题,这些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就已种下不健康的种子。

(三)学校层面:个别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给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

在我们老师队伍中,仍然存在职业道德不够良好的人。一种是课堂大讲大道理、道貌岸然,一离开课堂却出口成“脏”,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我们的学生当面不会说,但也失去了我们老师应有的神圣感。再一类老师是只“教书”不“育人”,成绩好的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就是坏学生,这种思想认识和方式方法,常常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引起学生的对抗情绪,致使学生对教师的反感,递升到对学习的反感,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 绪。

针对以上分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涉及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监管各个层面,需要综合治理,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才能见成效。学校作为塑造学校德育的主阵地,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特殊的育人功能,采取有效举措,促进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1、着力强化德育阵地,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时代在发展,要有效地开展德育,德育阵地的建设首当其冲。家长学校、法制报告、德育墙、板报宣传、《给家长的一封信》„„这些常规化的德育建设,作为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的有效载体,任何学校都不能弱化,需渐趋增强。针对各个时期、不同个性品行的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各个德育阵地的作用都不或忽视。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更为优越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是一个完备德育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辅助。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校的规章制度得到有序突显,它可以使学生思想得到引导,情操得到陶冶,学习得到激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信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3、加强家校配合,创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办好家长学校,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开家长会也好,把家长集中学习也好,成功的德育教育模式一定不能离开家长的支持。我们应与家长多沟通,必要时应指出家长不妥的教育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适当的指导。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篇6:小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校成立近两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教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性的开展春季招生,学生人数达1300名左右,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居我市公办职业学校前列。但由于生源广杂,没有录取分数限制,学生参差不齐、思想品德素质较低也是个现实问题。

一、我校学生思想品德现状

我校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青春焕发、朝气勃勃、心灵纯洁、思想活跃、团结向上、热爱劳动、接受新事物快、有较强的可塑性。这在我们两年多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大型集体活动中,得到充分验证。但较之普通高中学生,我校学生起点参差不齐,在学习、思想、行为习惯、个人修养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生是非观念淡漠、对自己要求不严。

部分学生无视校纪校规、法制法律观念淡漠,不分荣辱、难辨美丑、是非,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自我控制、自觉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想来上学就来,不想来上学就不来。吸烟、酗酒、赌博,进“三室一厅”、早恋、泡网吧时有发生。同学之间也有因一句话或看一眼不舒服便出拳就打人者。在我们处理过的学生打架事件中,询间为什么打人?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说:“是XXX让我打的”、“我看他不顺眼”或

“他招惹我朋友了”等,盲目冲动、争强好胜。甚至有的学生挨打后拿钱放事,不报告学校或老师。

2、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可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来学校干什么。对职高抱有成见,认为要认真学习就不会来职高而去普高了,于是在学校便得过且过混日子。学习懒散,连基本学习任务也不完成。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经常拖拉或拒做,临近考试没有紧迫感,对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逃学事件屡有发生。

3、生活自理能力差,追求享乐。

随着学生队伍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上升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家长“宁可自己节约点、苦点,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的观念的影响,学生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部分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依赖性强。不能适应住校生活,埋怨条件差、要自己打扫卫生、清理房间。连床单、被套和衣服都存起来拿回家让父母洗的学生大有人在。生活浪费贪图享受,经常向父母提超越家庭条件的过高要求或编谎向家长要钱,并互相请客,集体生活中,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互相请客、做生日,个别学生吸烟、上网成瘾,成为“问题”学生。

二、学生不良思想品德现状的成因

1、自身因素

职中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的,这一时期、学生面监着生理、-2-

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技能训练的辛苦与即将走上社会就业的困惑,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他们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但追求的往往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面对现实却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兴趣广泛、进取心强,但缺乏兴趣中心;思考问题不周密、坚持已见、感情用事,不能为达到目标而控制自己;乐于助人、但道德水准不高,往往通过打架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提高分数。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活动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一般来说,父母不合,家庭崩溃(指父母离婚或因故死亡、出走),独生子女、双亲嗜好烟酒、麻将、无瑕顾及子女教养,或父母文化程度较低,乎视与子女的思想交流,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尽到了教养义务,以上因素在造成学生形成不良思想品质方面比重很大。

3、社会因素

商品经济社会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综合体。商品的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一些学生错误地将其视为自己思想行为的准则,导致了做事讲价钱,付出要索取,价值观上有浓厚的“务实性”。另外,职中生正处在“半成人”的尴尬时期,品德发展可塑性大,出现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和幼稚、知与不知错综复杂而又矛盾的动荡性。不良书刊、网络,以色情为主的信息、爱情武打小说、电视、电影,还有摆阔气、讲排扬的“拜金主义”、寻衅闹事、打架斗殴的无赖行为、封建迷信等不健康的东西对缺乏免疫力的中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起负导向作用。

4、学校因素

初中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两极分化。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大多经受过老师、家长的斥责,同学的歧视,长期的失败体验,使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不良的问题,把成绩不好归因为自己太笨或学习太难,于是破罐破摔,自暴自弃,成为所谓的“差生”,而这些学生又正是我校春季招生的主要对象。再加上职业教育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分支产生。办学时间短、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经验和理念。我校又是刚刚新成立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还不够合理,专业师资、教学设备、实习场地、活动场所、后勤服务还有待完善,文化课、专业课和实习课的教育管理有待加强,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期望值与学生现状相脱离。使学生不能很好的与老师勾通,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矫正。

三、我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1、组织学生军训,加强学生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以军队的纪律规范学生,以军人的精神教育学生,以军营的作风感染学生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新生入学的第二天,我们就组织进行为期七天的军训。(1)以军队一日生活制度和内务整理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按时作息,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清扫并保持室内外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统一、有序;注意仪表举止,着装整洁,举止端正,礼节周全,文明礼貌;养成遵守时间,办事细致,紧张有序,严格要求,讲究效率的严谨作风。(2)以

队列训练和四项竞赛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的教育。明确各项动作技能要求,反复操练,开展内务卫生、队列训练、军事技能和日常纪律的四项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训练热情,营造你争我赶的竞争氛围,整齐划一的方阵练习纠正少数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强化了全体受训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3)以教唱军歌和联欢晚会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军训兴趣,增进学生对部队生活的了解,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坚强有力的品质。

2、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社会实习活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相一致。企业需要的是技术过硬、操作熟练、吃苦耐劳的劳动者,针对这一实际,我们提出“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理论课为专业实习课服务,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主”的教学原则。加强实习厂场建设,先后投资近150万元,建成计算机校园网络实习室4个、共200台微机;建成拥有近十台车床的车工实习室、二十二台电动缝纫机的服装实习室、近百座位的电子和电工实习室、三十台电子琴的琴室及舞踏室、生化实习室和兽医实验室,已基本能满足文科类专业班,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3∶3∶4的实习要求和理科类专业班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2∶3∶5的实习操作需要。让学生面对自己的实习作品,发现自我价值、培养自信心。此外,我们还在校外建立了车工、钳工、畜牧兽医、广告美术、幼教等实习点二十余个,完全能够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一个月的社会生产实习,使学生在生产实践

中,向师傅学习,理解劳动的价值,用辛勤的汗水净化灵魂、磨 炼意志、增强体质、品味人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价值观。

3、抓好学生会工作,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职校生由于年龄正处于高中阶段,且大多思想活跃、积极上进、热衷于公益活动。因此,我们组织学生选举产生学生会,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切近学生、深入实际、工作热情高、认真负责的特点,在公寓楼管理和安全工作方面大胆启用学生干部参与管理,带动了广大学生,发挥了显著作用,且锻炼了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

4、抓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我校针对学生程度差异较大的实际,把思想教育和教学工作同等对待。开学初印发《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各种纪律制度共3000余份,师生人手一册,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探讨纪律制度与学习生活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各项制度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客观保障,以增加学生遵守校纪的自觉性。

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作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制报告会,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区“公捕公判大会”、观看法制教育光盘、办法制教育心得专栏、召开法制教育主题班、团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对学生全方位的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通过前途理想教育会和“来职中、爱职中”演讲比赛等活动,讲解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使学生明白“今天的学习

质量就是明天的生活质量”的道理,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把崇高的目标和当前的学习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严谨自律的思想意识。

5、结合双创实际,作好学生心理建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我们在上好间周健康教育课的同时,还让有专长的老师主持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大会,并结合去年全市的“双创”实际,动员广大学生深入一线,通过自己动手劳动和自身行为带动,争做“双创”的标兵,在社会实践中品味自我存在的价值。今年我校又适时在学生中召开新的“双创”动员大会,强化学生作为社会一员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办专栏、板报,举办“三整顿一教育”活动,制订《陈仓区职教中心学生心理矛盾自查提纲》,让学生逐一自查,正确认识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制订各自的心理调控方案,确保学生健康向上成长。对于个别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我们逐人登记并与班主任和跟班老师沟通,制订帮教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6、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建成学习型单位。

作为新成立单位,制度建设是当务之急。学校把建章立制作为头等大事,先后制定并试行了《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学生缺勤查询制度》、《教师工作学习制度》、《学生课堂常规》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各实习室还相应制订了《安全公约》和《操作规程》共计20余种,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均有章可循。

学校还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想,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并要求每个教职工除精通本身专业外,至少学会一门其它专业课,成为“双师型”教师。还充分利用安置学生去上海、深圳等机会,让专业骨干教师轮流到企业视察学习,了解人才市场动向、更新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学生观。

7、作好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协调教育,切实让家长满意。我校聘请区“关工委”魏主任为校外德育辅导员,指导我校德育工作,并来校作“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报告大会,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在与家长配合教育方面,我们要求每一个班主任每学期与学生家长接触(含电话联系)率,不低度于本班学生总数的60%。特别是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更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经常与家长交流学生成长进步情况。由于我校学生来自全区各乡镇,对于请事假学生,要求班主任必须征得家长同意,且学生在回家后要电话向老师报平安。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放映爱国主义影片。

为优化美化育人环境,学校在监街办公楼顶安装了70多平方米的“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巨幅彩喷标语牌,在迎校门正面墙上悬挂达50多平方米的“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学会创新、学会做人”醒目标语,在教学楼正中阳台外安装了“勤奋、好学、文明、守纪”的学风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在校门口大路西墙制作十几米长橱窗,内挂学校及专业简介,在校园共装订铁质警示标语牌140余面。在新的《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出台后,我们投资近4000元,制作牌匾,悬挂于各班教室。校园报栏和板报时时有各种党报党刊,毕业生去

向。投资美化育人环境,先后对全部校舍进行了内外粉刷,植树插绿,是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两年来,我们一直坚持隔周放映一场爱国主义影片,诸如《开国大典》、《巍巍昆仑》、《地道战》等经典名片,均给广大师生留下深刻印象。丰富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时刻接受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熏陶。

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任重而道远。尽管我们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前景依然严峻。目前,我校的春季招生在即,我们的工作一定会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的考验,但我们坚信在上级各级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一定能够更好地完成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篇7:小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不能充分发挥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功能。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目标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目标,还包括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大目标一样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而忽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做了相应调整。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学习法律法规,增强其法律法规意识,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明确权利与义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增进学生爱国热情和为国奉献的精神;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以上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到,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将来的人生方向。

我们面对的这些新的变化,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很好地落实,很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不适应。在新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还存在很多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肩负着初中学校的德育教育责任,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和人生成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教师对于教学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要及时开展研究并解决,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少。

1.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往往给人枯燥无味的感觉,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学生的能力在品德课的课堂上很难得到培养。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因而需要改变这样的课堂氛围。其实,细心的教师都能看到初中品德教材中的插图还是很多的。教学插图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而且发挥了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插图的功能并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只是走马观花般地展示了事,实际上教师可以在插图上做文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插图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2.教材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我们所说的教材资源是指教材中的正文、插图、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练习等,同时包括教材以外教师自己收集整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和时政新闻热点及相关习题。我们要重视教材资源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对教材内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促进教材使用效果达到最优化。同时,教材以外的资源同样重要,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教材之外的资源与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特别是当下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更是非常重要,我们要重视平时的收集工作。我们既要重视教材以内的知识整合,又要重视教材以外的信息收集,更要把教材以内的知识和教材以外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统筹考虑优化教学资源。可是在教学中,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往往过于重视教材中的事例和练习,缺乏对学生实际生活的关注,不联系实际生活;或者过于注重教材以外的事,而偏离教学内容的安排,导致教学效率下降。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统筹考虑教材内外的情况,做到优化教学,实现高效利用。

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不能充分发挥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功能。从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品德学科的教学目标来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目标,还包括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大目标一样重要。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对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来说,其本身的德育功能不能被忽视,相较于初中阶段其他的科目来说,初中思想品德课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行为品质的重任。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教学直接关系学生的思想成长、人格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不能没有德育教育,然而,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偏重于知识教育,采用填鸭式教学满堂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恰恰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背离了教学的真正目标。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面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成因作分析与探讨:

1.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不够,教师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没有认真分析,没有对图与文、文与文之间的联系做对比,不能有效对这些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利用,对教材中图文的作用和关系认识不清。

2.教师对教材外的内容漠不关心,只注重教材内的教学内容。教师不重视收集生活实例、时政事例,缺乏课堂内外事例、课堂内外练习的有效结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与人交往的能力,需要教师对社会问题和生活实际中的一些实例进行收集整理,并作为教学的重要的素材加以使用。同时要求学生时时把握时事动态,培养爱国热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联系社会时事动态。而某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纸上谈兵,置生活实际于不顾,对时事动态不多加关注,不注重将教材知识与社会实际及社会热点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篇8:小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学中, 多是教师硬性灌输, 空洞说教;生搬硬套的多, “润物细无声”的少;注重用说教的方式抓典型、树榜样、大张旗鼓地搞宣传, 忽视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少教师缺少系统的深层次的研究, 很难掌握道德发展的规律, 只是通过以往教育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并且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 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效性。

2. 无法深刻理解教材所起到的作用

很多教师以教材为主体, 在上课的过程中基本是带着学生阅读教材, 不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来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 没与学生在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道德实践相联系, 使得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内容。

3. 教师对学生活动缺乏理解

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体会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非常良好的作用。但是, 由于教师在教学时, 对学生的活动非常看重,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进行活动, 教师就会担心没有按照新的课程改革方案教学, 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4. 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事件没有能够引入到教学中

很多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引入事件的意识。其实,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典型道德事件的引入, 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及时修正学生的不良思想, 指引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兴趣, 同时掌握判别是非的能力。

5. 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重视不够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不同的学校所采用的教材版本不同, 其中内容肯定会有不一样, 但是, 不论哪个版本的教材, 其宗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够仅按照教材中的进行教学, 而要通过对学生感情的激发, 引起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共鸣, 这样才能对品德教育就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6. 教师对学生心理的需求没有正确的认识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自然人, 他们会表现出一定的情感和行动。然而,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都已经完全忽视了学生所具备的情感活动, 进而对其心理因素进行肢解, 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二、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1. 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

在对学生复杂心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 深刻领会教材的精神。具体来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作为认知的基础, 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引进, 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需求进行结合, 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思想品德的内涵。

2. 思想品德教学要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在如今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 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各种教育, 其所见识到的世面更加广阔、宽广。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比如对于社会上存在的崇洋媚外的普遍现象, 可以让城市的学生到农村去感受一下我国农村的真实生活环境, 使他们感受到在我党的领导下, 农村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加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3. 教师用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 情绪化明显, 容易“亲其师而信其道”, 因此, 广大教师要树立“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及身教胜于言教的意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 在小学生的眼里都是模仿、借鉴的榜样, 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和乐于与学生交朋友、谈知心话,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同时, 作为教师,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不断充实自己, 丰富自己, 完善自己, 超越自己,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4. 教师应尊重小学生发展的需要

思想品德教师应尊重小学生的发展需求, 避免德育课堂枯燥乏味、乏善可陈, 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将情感线路作为基础, 对学生进行各种信息方面的刺激, 使学生的兴奋点、凝聚力集中到学习之中, 保持思维的活跃状态。

5.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

每个人在形成自己思想品德的时候是由行、意、情、知协调发展的, 所以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培养。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在小学教学阶段一定要按照《小学品德新课程标准》《中小学德育教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方针和精神进行教学, 使小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 能够拥有健康、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 是他们心性发育的最初阶段, 培养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品质发展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小学德育课程设置了低年级《品德与生活》、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但实际的教学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 本文认真分析了当前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应对对策。

上一篇:岁月神偷高中生的观后感下一篇:个人查摆问题整改措施